日期
诗文库 创作日期
抚州宝应寺翻经台769年4月8日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
抚州城东南四里有翻经台。宋康乐侯谢公元嘉年初于此翻译涅槃经。
因以为号。公讳灵运
陈郡阳夏人也。祖元。
车骑将军。父瑍。
秘书郎。公幼颖悟好学。
博览偫书。文章之美。
江左莫逮。以袭祖爵。
世人宗之。盛称谢康乐
初为刘毅卫军从事中郎太子左率。出为永嘉太守
郡有名山水。公素爱好。
肆意遨游。称疾去职。
始宁县修营故墅。傍山带江。
尽幽居之美。因著山居赋。
并自注之。与隐士王宏之等游放为娱。
有终焉之志。每一诗至。
都邑莫不竞写。宿昔之间。
士庶皆遍。徵为秘书监
再召不赴。太祖使范泰与书敦奖之。
乃出就职。寻迁侍中
日夕引见。赏遇甚厚。
多疾不朝。赐假东归。
免官。与从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道雍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
时人谓之四友。寻山登赏。
常著木屐。上则去其前齿。
下则去其后齿。会稽太守孟顗事佛精恳。
公谓之曰。得道应须慧业。
丈人生天应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
深恨此言。后遂表公有异志。
公驰出自陈。太祖知见诬。
临川内史。公以昙无谶所翻大涅槃经。
语少朴质。不甚流靡。
品数疏简。初学者难以措怀。
乃与沙门范惠严顾慧观依旧泥洹经共为润色。勒成三十六卷。
义理昭畅。质文相宣。
历代宝之。盛行于天下。
其馀感神徵应。具如高僧传所说。
邈乎阶扃不改。栋宇具无。
真卿叨刺是邦。兹用忾息
有高行头陀僧智清。绪发洪誓。
精心住持。请以佛迹寺僧什喻仙台观道士仙岩同力增修。
指期恢复。自是法堂之遗构克崇。
先达之高踪不泯。百里而遥。
四山不逼。三休而上。
十地方超。经行之业既崇。
斗薮之功斯懋。大历已酉岁四月丙午
都人士庶。相与大会。
设严供而落焉。以真卿业于斯文。
见咨纪述。后之君子。
其忘增修乎。铭曰。
摩诃般若。解脱法身。
是则涅槃。众经中尊。
昙无肇允。严是因。
实赖同德。宏兹法轮。
谢公发挥。精义入神。
理绝史野。文兼郁彬。
一垂刊削。百代咸遵。
遗迹忽睹。高台嶙峋。
载悲徂谢。曷践音尘。
真卿愀然。悯故孰新。
檀那衣钵。悉力经纶。
不日复之。周邦仰仁。
缅怀敦慕。子亦何人。
徒愿神交。愧非德邻
刻铭金石。永永不泯。
谢兼侍御史知杂笏记1002年4月8日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咸平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锡言:伏蒙圣慈赐臣官告、敕牒,授兼侍御史知杂事
宠光,不任感惧。
窃念才能无取,齿发已衰,尚列轩墀,每惭尸素,忽沐涵濡之泽,遽尘端副之荣。
矧以申明典章,必资谙练故实。
俯循闇懦,宁振起于朝纲;
仰玷选抡,但徬徨于官次。
敢忘勤瘁,上答休明。
白马寺淳化二年四月八日 北宋 · 苏易简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八、《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四四一、雍正《河南通志》卷五○、《金石萃编》卷一二五、《洛阳存古录》卷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一
东周旧壤,西洛名都,景气澄清,风物奇秀。
长源渺渺,元龟负书之川;
平隰依依,白马驮经之地。
考其由,为中国招提之始;
语其要,居西京繁会之间。
历累朝而久郁祯符,偶昌运而荐陈灵贶。
不有兴葺,宁绍德音。
法天崇道皇帝端拱北辰,委裘南面,步摄提而重张岁纪,把钩陈而再纽乾纲,实异俗于稿街,纳生民于寿域,尚或探玄象外,访道毫端。
恭己虚怀,法沩汭无为之化;
凝神静想,忆灵山授纪之言。
省鸿名,崇十号之空王
卑皇居,峻三休之妙观。
坐致华胥之境,平登安养之方。
慈云远覆于冰天,法浪遐滋于桂水
东踰涨海,扬帆颁贝叶之书;
西洎流沙,刻石记金刚之座。
勤行之能事著矣,阴骘之元功大焉。
一日,谓近臣曰:「朕常探索造化,穷研载籍。
视彼河海,犹分其先后;
譬诸水木,尚本其根源。
观夫象教斯来,真乘下济,诚由彼摩腾、竺法兰法师者扬奈园之末绪,越葱岭之修程。
百千亿佛始演其性宗,《四十二章》初宣其密义;
则何必伯阳《道德》止留关令之家,倚相典坟传自伏生之口而已哉!
瞻彼邙洛,灵踪尚存,未旌胜缘,良谓阙典」。
时属单阏岁值,勾芒驭辰,龙星虽耀于雩坛兔魄罕离于毕宿。
询于黔首,未兴《云汉》之谣;
轸彼皇情,已甚桑林之祷。
中使以驰驿,谒仁祠而致诚,忧勤上通,灵应如响。
岂独商羊鼓舞,但闻阙里之言;
力士沾濡,惟纪开元之代。
乃命鼎新纬构,寅奉庄严。
采文石于他山,求瑰材于邃谷,离娄骋督绳之妙,冯夷掌置臬之司。
辟莲宫而洞开,列绀殿而对峙,图八十种之尊相,安二大师之法筵。
灵骨宛如,可验来仪于竺国;
金姿穆若,犹疑梦现于汉庭。
天风高而宝铎锵洋,晴霞散而雕拱辉赫。
周之以缭垣浮柱,饬之以法鼓胜幡。
远含甸服之风光,无殊日域;
旁映洛阳之城阙,更数天宫。
时则郏鄏游客,轘辕遗俗,或黄发鲐背之老,或元髫稚齿之童,徒谣巷歌,相与而谓曰:「吾皇帝之稽古务本也,为苍生而祈福,致金仙之降灵。
遂使权舆圣教之津,将壅而复决;
经始福田之所,已废而更兴。
未睹时巡,弥坚望幸。
伫听建圭立极,踰姬公洛食之符;
检玉升中,越孝武山呼之瑞」。
以臣逢尧、禹,职逊,自追阆苑之胜游,粗得楞伽之真趣,爰承诏旨,命纪岁时。
虽罄没荒芜,欲继金声而莫及;
然勒于琬琰,期将大德以弥新(缺八字)
四月八日记。
中使田锡咸平五年四月癸酉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
卿每上章疏,所司不敢滞留,朕皆一一亲览。
知杂之任,朝廷甚难其人,故以命卿。
仍不妨徐徐撰述,或有所见,即具奏闻。
閤门祗候因公罪追降者许理为一任诏大中祥符七年四月癸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二
自今閤门祗候因公罪追降者,许理为一任。
潞州新敕赐承天禅院景德二年四月八日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武夷新集》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景德元年冬,天子巡狩澶渊,驻跸河上,始议和戎之利,慎柬使乎之才。
乃诏西京左藏库使蒋州刺史陇西李公继昌,奉将信币,克成盟好。
复命行在,不逾浃旬。
奏事宸居,沃心称旨。
时黄屋值流虹之庆,帷宫举称觞之典。
执玉万国涂山无后至之刑;
舞羽两阶,灵台有偃兵之议。
纯嘏之锡,上帝是赉;
富寿之祝,率土攸同。
公因顿首上言,以上党旧邦,卜居累世,有环堵之室,乃先人之庐,而自参表著于朝内,占名数于京邑,乔木犹在,高台未倾,愿为仁祠,以施开士。
增饰轮奂,肃奉焚修,庶以众善之因,仰助无疆之算。
上览奏嘉叹,即命俞之
申锡玺书,旌以懿号,曰「承天禅院」,从其志也。
夫箕裘善继,前典攸称;
桑梓敬恭,先民所重。
虽知乐之至,不忘所生;
而似续之贤,由于肯构。
壶关之壤,上应昴毕;
羊头之阨,北当燕赵。
国俗尚武,人气多豪。
山东列郡之冲,乃天下劲兵之处。
悲歌慷慨,寖以成风,土厚水深,居之不疾,而公之先正,兹焉挺生。
蕴翁归文武之才,茂荀息忠贞之力。
始事周室,迨于皇朝。
功济生民,道合明主。
计相之剧任,处宣猷之上列,乃至正位机密,允辅大政。
太祖皇帝夙兴夜寐,经营四方,料敌伐谋,指纵千里。
前席借箸,允集大勋;
持节建牙,出临巨屏。
功成身退,高朗令终。
惟公经德体仁,象贤济美,职在清禁,爵为通侯。
门戟鼎铭,昭阀阅之盛;
朱轓佩玉,显车服之贵。
誓师边徼,威肃巴賨
作牧藩垣,政成海岱。
单介使虏,通玉帛之驩;
三接承恩,居心膂之任。
万乘亲倚,群公倾慕,盖所谓人伦之佳士,帝右之信臣者也。
先是,公之载诞,亦在旧居,指树尚存,藏环可验。
烝尝奉祀,履霜露而长怀;
井臼思归,顾枌榆而永感。
然而高扉纳驷,奕叶珥貂,爽垲不迁,亲邻素择。
褒成徙籍,盖出主恩;
杨仆移关,敢罹特议?
且深信内典,勤修白业。
念昊天之罔极,报德无阶;
觉海之大雄,归心有素。
恭承明诏,肇开净土。
栋宇之制,侔七宝之庄严;
苾刍之徒,极四事之供养。
匠石殚巧,天龙荐祥,金碧炫彩于晨曦,钟梵交音于空界。
问安之寝,聿为道场;
学礼之庭,更张法席。
足以滋殖德本,发挥善利。
香象负重,广集弥天之流;
水鸟谈空,更同极乐之国。
福祉之盛,岂可量哉?
昔者南朝诸公,多割宅而为寺;
西域长者,竞舍财以供僧。
简策相传,风流未远,贝多所记,报应非虚。
订公之为,斯一致耳。
曩者,太尉先生居显位,受厚禄,宠锡蕃庶,私帑充牣,奉身甚约,事佛尤谨。
生平饭僧七十万,造千佛像。
修绀殿以严宝刹,饰琅函以秘金文。
又以方牍,摹印《金刚》、《上生》等经,施于四众。
山门禅苑,多所缮完;
什器道具,率用营置。
深达实相,不滞根尘。
尽此报身,当得解脱。
君子谓李公诒谋锡羡,源深流长。
福履所绥,凡情叵测。
何只积善馀庆,启八世之莫京;
定须当来下生,首三会而授记。
父作子述,不其韪欤?
予职在右曹,心师西竺
辱公之请,至于再三。
僶俛挥毫,以谨岁月而已。
时景德二年岁次乙巳四月八日记。
造香炉记天禧五年四月八日 北宋 · 盖可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
维大宋国潍州北海高阳乡北城张村税户盖男可行维那时天禧伍祀岁次辛酉四月一日丙午朔,八日癸丑
按:民国潍县志稿》卷三九,民国三十年铅印本。
上党县龙山宝云寺天禧三年四月八日 北宋 · 张仪凤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五
(上阙)初形,玄黄肇启,盘古身分于世界,燧人火化于生灵。
庖羲画卦于八方,滋章文物,大禹疏通于四渎,粒食蒸民。
商周当□□之期,孔老践圣明之域。
常星不现,苏由诚对于昭王
金齿方陈,法显逆推于晋代
列子表化人之说,穆满王谓之佛神;
仲尼黄帝之谈,太宰嚭名之大圣。
释利房之东下,虽未信于秦始皇
刘校尉之西迁,乃见书于天禄阁
于是汉明帝金人入梦,傅毅昭宣
康僧会鼎国来思,孙权郑重。
迩后南□北律,西被东渐。
白马鸿胪,始为寺院;
名山会府,方置禅林。
即有□潞府上党县龙山宝云寺,是其一也。
其寺本名华严□□,自隋唐至我皇宋,其间仅五七百年,或以兵革交驰,封疆割据,缁黄避难,因而废焉。
先是,乾符中渌水山寺僧明惠大师,法讳文举,当时有府公李蠙尚书,乃空门之大雄者也,闻师有高行,备法驾,盛威仪,请居止于延庆□□。
所有师之功德基业,寻刊于所请之院,迄今存焉。
洎师迁化之后,有弟子玄镜,将灵骨妆舍利,起塔于本山后。
有门人如恽,于天祐十四祀,蒙上党县坚请,住此山也,度得小师藏休等七人,亦祖师之法孙也。
宰官王鋋与僚属叹兹山之秀峙,复旧有寺基。
斯地也,东祭仙师之灵泉,以南北沟渎为限约;
南潮淘源之清水,用东西涧溪作津涯;
西接尝五谷之神祠,凭分水岭为界道;
北靠龙山炎帝之庙貌,准横岗而作奥区。
其宰官王鋋等乃就延庆禅院特请之,令拨土住持。
俄而两县之民,千人习,万人和,不日而成其法宇。
太平兴国三年,敕赐「宝云寺」之额,僧藏𩕊绍为寺主,度到门人徒弟守澄等一十九人。
𩕊下世,又以守僎主持院务,亦度到弟子智润等六人。
守僎告灺,又以守通继之。
至于□□诵斋戒,虽风雨如晦,造次颠沛之间,亦不改其节操,甚得住下信心,檀越之所钦伟。
凡所建置,远近悦随,固无间言者也,又度到弟子惠日等三人。
昨于景德二年,有邑首郭善绪、王善䠴等百馀人,诣阙乞纳纸墨价,赎四大部尊经归山,皇上寻许之。
又各出家财,去正殿别造经藏以贮之。
又于祥符七年,有邑众建造僧堂一座,□□丽(下阙)曾有也。
寺主与纲维、邑首等,并以植福为心,夙因是务,若无善护,何坚确如是耶?
(下阙)进德修业。
茍无纪述,何足观焉。
遂乃询访当仁,磨砻础磶,惠然告托,以记时年。
仪凤(下阙)昌朝,闭关故里,辞不获命,聊以直书,将摽远世。
□未释守通,伏承门徒见命,难阻其情(下阙),乃成于后序。
□夫金人降瑞,玉偈遐临,接人天上达于菩提,度苦源咸登于彼岸。
檀那祝祐,保(下阙)者悟入真空,修殿宇者亲招梵福。
心佛刹,行入化城,止息耶良久时深,进道耶前登宝所。
径安正殿,若慈氏之内宫也;
僧处云堂,已离于火宅也。
俗亲善业,同火出于莲华;
状彼高源,穿凿久而必见其水。
因兹刊石,辄(下阙)大学英仁,希不笑于寡拙。
大宋天禧三年岁次己未四月戊子朔八日乙未记。
寺主守通,供养主僧守文,典座僧守(下阙)僧堂功德主智信,小师惠日、惠月、惠江、法乳,侄普赡,尚座僧惠定,童行惠霭、惠实、马儿、善喜。
镌字人郑守颙、守璘。
按:前代州军事推官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张仪凤撰,寺主沙门守通书。《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二。
再言制造钟律度量奏景祐二年四月八日 北宋 · 李照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宋会要辑稿》乐一之四(第一册第二八一页)
制造钟律度量,见用黍粒差小。
伏见太府寺石记云:「官尺每寸十黍」。
臣以今十二方盈得一寸,欲望更造官尺律管一副,相兼候气。
下河北路寻访大黑秬,每十粒充得太府官尺一寸者。
河内为葭莩为灰一百斤进纳,以凭验定尺律。
画一起请劄子1044年4月8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五、雍正《山西通志》卷一八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准敕差往河东,擘画粮草,合有起请事件,今具画一如后:
一、臣伏详敕旨,本为河东民力困乏,差臣擘画利害。
窃虑州县未体朝廷之意,因而搔扰。
臣今欲乞特降圣指挥河东路,候臣到彼,不得令官吏及诸色人出城迎送,及不得作乐筵席。
一、臣准敕计置擘画河东一路经久利害。
窃缘河东地分阔远,山川险绝,窃虑僻远之处,不能遍至。
又缘本路文武官吏不少,内有久谙彼处民情事体者,或在不当驿路守官,致臣无由见得。
臣今欲乞许臣采问官吏,就近召与相见,所贵询访兵民利病。
仍虑有合行事件,亦乞于本路选择干事官员,暂差勾当
一、臣所授敕,只是与转运司计置擘画边上粮草。
窃缘一路州县赋租、户口、兵马、钱帛及公私财用利害,要见本末文字。
窃虑所在不画时应副。
仍乞指挥一路州军,凡有取索文字,并令画时应副。
一、臣伏见国家自兵兴以来,言事之人多陈利害。
窃虑有前后上文字人,内有河东一路事宜,所言大体利害详明,朝廷未暇施行者。
乞于中书枢密院检寻所上文字,付臣看详,到彼参验利害可否,回日闻奏。
一、臣准敕除擘画粮草外,窃虑更有可以因便勾当事件。
伏乞令中书枢密院画一条目,付臣施行。
取进止。
刘给事1068年4月8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五○、《记纂渊海》卷六○、《永乐大典》卷一四○四六、《文章辨体汇选》卷七五七 创作地点: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
熙宁元年岁次戊申四月壬寅朔十五日丙辰,具官修谨遣通引官行首庞简,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留台给事原甫之灵曰:呜呼!
金百鍊以为鉴,而万物不能遁其形。
及为物蚀而蔽其光,顽然无异乎瓦甓。
然而一遇良工之药,磨而莹之,则可以见肝胆而数毛发。
盖其可昏者光,不可昏者性。
其或废而或用,由有幸与不幸。
若吾原甫者,敏学通于今古,精识造乎幽微,乃百鍊之英,而万事之鉴也。
一为末疾昏之,至使良医不能措其术,百药无所施其功。
遂埋至宝,衔恨无穷!
此所以士夫惊呼,莫不为朝廷而痛惜。
至于不知命者,皆有疑于造物之工,况相知于道义,而久接于游从。
念以身而莫赎,徒有泪而沾胸。
尚飨!
令诸路提点刑狱司听受冤滥系人命公事诏景祐二年四月辛酉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六
路提点刑狱司,事有冤滥而系人命者,虽未经转运司,亦听受施行。
死于侬贼官吏家小给食护送还乡诏嘉祐六年四月辛酉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三、《宋史》卷一二《仁宗纪》四
岭南官吏死于侬贼,而其家流落未能自归者,所在给食护送还乡。
四月八日西湖观民放生1066年4月8日 北宋 · 蔡襄
 押霁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盈舟载鱼虾,投泻清波际。
应无校人欺,独行流水惠。
非求升斗活,终免蝼蚁制。
江湖相忘,洲岛亦还逝。
脱渊思曩戒,嗅饵省非计。
为生岂不幸,萍藻庶可翳。
言宜以品物时新堪供者配以荐太庙景祐二年四月八日 宋 · 赵良规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宋会要辑稿》礼一七之八六(第一册第七二九页)
谨按《礼记·月令》:四时新物天子所当羞尝者,必先荐寝庙。
《月令》虽秦书,通纪三代之礼。
《周颂·潜》诗序云:「冬荐鱼,春献鲔」。
是其乐章之存,历代皆行之。
《通礼》著宗庙荐新凡五十馀物。
太庙祭飨之外惟荐冰,其馀荐新之礼,皆寝而不行。
谓宜以品物时新堪供进者,所司先送宗正尚食相知闻,简择滋味与新物相宜者,配以荐之,贵合旧典。
赐新除门下侍郎孙固辞恩命不允诏元祐三年四月八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六、《苏文忠公全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孙固:朕惟三朝老臣,义同休戚。
先帝旧学,存者几人。
意其风采之耸闻,可使朝廷之增重。
矧卿德望素著,寄任已隆。
昔冠西枢,今贰东省
众以为允,义无足辞。
赐新除试御史中丞孙觉辞免恩命不允诏元祐三年四月八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六、《苏文忠公全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孙觉:卿三居谏省,皆以直闻。
盖尝遇事以建言,志在行义以达道
擢为执法,实允佥言。
以卿直谅多闻,而朕开纳不讳。
固无观望难言之病,岂有丧失名节之忧哉!
载阅来章,甚非所望。
赐新除右光禄大夫依前知枢密院事安焘辞恩命不允诏元祐三年四月八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六、《苏文忠公全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安焘:卿谋国之重,历年于兹。
纪纲修明,中外宁辑。
夫图任共政,所忧者大;
则久劳迁秩,亦理之常。
虽固执于撝谦,恐难回于成命。
往服休宠,以彰眷怀。
嵇叔夜养生论后1095年4月8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三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东坡居士桑榆之末景,忧患之馀生,而后学道,虽为达者所笑,然犹贤乎已也。
嵇叔夜《养生论》颇中余病,故手写数本,其一赠罗浮邓道师。
绍圣二年四月八日书。
按:《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六。又见《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七一,《清河书画舫》尾字号。
跋所书圜通1101年4月8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九、《古今法书苑》卷四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迁岭海七年,每遇私忌,斋僧供佛,多不能如旧。
今者北归,舟行豫章彭蠡之间,遇先妣成国太夫人程氏忌日,复以阻风滞留,斋荐尤不严,且敬写《楞严经》中文殊师利法王所说《圜通偈》一篇,少伸追往之怀,行当过庐山,以施山中有道者
建中靖国元年四月八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