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群臣上皇帝劝发第一表1127年4月14日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天命有归,将嗣兴于景运;
人心胥悦,咸昵就于至仁。
虽睟表之非遥,犹鸿称之未正
辱居近列,殊震危衷。
伏念臣叨受国恩,早居法从。
百六朝廷之厄会,偶二三辅弼之无人,猥以庸虚,参其谋议。
旋属敌情之变,遽成天步之艰。
二帝出郊,既蒙尘而不返;
九祧乏祀,将摄祼以为名。
所宜引死以力争,顾独包羞而苟活。
生虽可耻,志则甚明。
盖天下屯危,方苦存亡之未定;
而古人事业,惟观济否之如何。
使生灵相顾以无归,虽沟渎自经而奚益?
辄慕周勃安刘之计,庶伸程婴存赵之忠。
傥奉真人,光膺神器,嗣一祖八君之传序,慰四方万里之讴吟,誓伏欧刀,敢烦司败
幸率土相从而归启,且诸侯不辍以事周。
虽国鸿休,实臣素志。
愿假须臾之死,前瞻咫尺之威。
伏望皇帝陛下中奋英明,外符信顺,受图高邑之壝,趣驾未央之宫。
盛九宾之礼以见群臣,辑六献之仪而朝清庙。
时方多故,幸少留黄屋之心;
臣既无功,愿自谨清宫之职。
按:《浮溪集》卷三。又见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中兴两朝圣政》卷一,《唐宋元名表》卷下之二。
上皇帝劝进表1127年4月14日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天人同心,方嗣兴于有德;
宗社重事,可久旷于常尊?
虽恳款以乐推,犹逡巡而牢避。
凡兹俟命,安可措躬?
恭惟皇帝陛下,识照几微,诚参化育,早毓神明之胄,茂昭文武之英。
有开必先,既讼狱讴歌之毕集;
惟德是辅,将神祇祖考之咸安
当承再造之休,乃守一谦之益。
三灵交徯,四海畴依。
惟圣人所贵于因时,凡天下莫先于定分。
今九庙尚虚于祼献,两河未入于舆图。
继体守文,当亟收于众俊;
宅中图大,宜深究于远图。
傥差一日之几,孰启千龄之运?
伏望皇帝陛下俯占舆诵,光御法宫,涖中国而抚四夷,履至尊而制六合。
虽以位为乐,非尧舜之本心;
然其命维新,盖周邦之旧物。
瞻威在望,得请为期。
按:《浮溪集》卷三。又见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四。
满庭芳 寿字守四月十四 北宋 · 张宰
 押阳韵
气吐虹霓,笔飞鸾凤,从来锦绣文章。
谪仙才调,复见庆流芳。
向自题名雁塔,不十载、德播河阳
慰民望,一麾出守,风月任平章。

清和,时欲半,吕仙诞日,正此相当。
欣逢初度旦,敢献椒觞。
只恐经纶大手,应休期、便趣曹装。
愿箕宿,照临南极,拱北远流光。
南安军司理濂溪先生祠堂咸淳三年 南宋 · 陈宗礼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九、《濂溪志》卷四、《周元公集》卷六
濂溪先生周元公之祠堂,无处不有,发挥道统之传而为之纪述者,简编亦既富矣。
惟南安秋官厅,实先生涖官之所,有甘棠遗爱存焉。
河南二程夫子遵父之命,执经问道于斯,得舞雩咏归之趣,至今犹可想见。
于是焉为之祠,尤非他处汎汎焉遥敬之比。
先是,设像于官廨之门外也,已不足以揭虔,岁久廨圮,祠事荒凉。
咸淳三年,赵君孟适来守是邦,因地怀人,钦崇惟谨。
乃先革旧厅而新之,奉先生像于廨之左,昔之颓垣败屋,转而大楹杰栋,过者起敬,善类忻跃,乃走千里请为文以记之。
窃惟官有冗暇,事有精粗,世变歧而二之,然有道君子,不以此加轩轾也。
理官以明刑为职,自谓较出入于爰书,比轻重于法律,而性命道德之学为无预焉。
间有置心冲漠,游意太虚者,则又于察词稽貌而深鄙之,曰:「是尘俗也,是吏职也,吾何屑于是」!
濂溪先生光风霁月之标,来任典狱防民之事,既不土苴厥职,暇则与其徒讲求天地万物混而辟、一而万之理,以脉络乎圣贤千载之传,岂不体用并该,本末具举也乎!
远稽正范,固未易一一推,然庭前之草,生意我同;
水中之莲,净植我似。
既无一物非我,则居官之际,岂肯以人命轻用国法,又岂肯上下其手以奉长官喜怒。
居是官也,礼是祠也,必尽心焉,以广天地好生之大德,则往哲之风可绍,而贤太守所为兴起坠典,不为无益矣。
援笔而书,何敢不肃。
初鸠工于四月辛未,告成于七月庚戌,为费钱十万。
时咸淳三年
清虚杂著跋 宋 · 王从谨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四三
从谨早罹中州之难,不能保传家图籍之藏,至于先世文集所自著书亦皆散逸。
穷处江海,极力访求,仅获一二。
清虚先生平生诗文及《论语传》,今虽不存,而苏、黄、三公所为序照映方来,犹可考也。
隆兴改元,始得先生《杂记》三编于向氏,乃令二子淹、涵各录一卷,且手钞末篇,合为一帙而藏之。
书中所记元丰间中书检正、与闻天章议官制除目者,则从之大父尚书公也。
四月甲戌四明西溪三近堂从曾孙从谨识。
按:《清虚杂著》卷末,知不足斋丛书本。
四月十四日秦伯虞邓熙之陈雨生并携琴师王耀先泛舟秦淮 清末民国初 · 俞明震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秦淮初夏景夷犹,薄薄云阴宿雨收。
烟水有情诸老在,莺花如我一春愁。
故家文物存刍狗,一代人心幻土牛。
斟酌古今琴韵好,任他箫管在高楼。
将军阿桂奏报攻克木思工噶克丫口等碉栅诗以志事乾隆乙未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
自报克获康萨尔,顿兵三月未能进。
虽时斩剿贼小创,以近巢穴守愈峻。
定计两路为夹攻,宜喜下压乘其衅阿桂自攻得康萨尔以来虽屡筹进𠞰时有斩获但贼人因距巢益近竭力死守未能即克因计宜喜一路有可乘之隙约明亮至军营面商乘贼人不备由山梁下压可收夹攻之利因于南路抽兵四千七百又添派川兵二千阿桂亦于西路选兵一千令海兰察福康安带往俾资合剿之力)
精兵既益调遣定,爰趁天晴入奋迅。
丫口为贼境咽喉,未因宜喜潜抽引。
而我将卒鼓敌忾,直冒烟火无回吝。
三面险碉一时夺(军营自三月下旬以来雨雪弥漫直至四月初十始得晴霁山梁积雪已消明亮订期十二三等日进攻而阿桂以进攻宜喜之局为此时𦂳要关键必须木思工噶克及得式替两处同日并攻贼始不能抽掣堵禦因𣲖将领带兵分路进兵十四日子时乌什哈达率兵潜至木思工噶克丫口超越而登贼以此地为其咽喉要处并未潜抽此处贼人以防北路宜喜之兵一见我军即鎗石齐发力为抵禦游击梁朝桂先抢东北隅大碉攀援而上官兵随毁其碉根涌入参将国兴督兵跃入木城并用刀斧斫栅冲入惟时我兵呼声四合兵气益扬侍卫穆哈纳副将曹顺将山峰左右之碉同时攻克其中所有贼众歼戮甚多官兵自康萨尔至丫口连拿木栅佔据其攻打沿河各寨之兵携柴前往堆积群尼寨下放火焚烧延入寨中贼多烧毙从此至噶尔丹寺可从山梁径下并可直压勒乌围阿桂奏谓一日而收三年末竟之功为之欣慰即敕部议叙),自此径进势应顺
西路捷实赖天佑,更称望见北路近。
得楞碉卡已攻获,萨克萨谷下一瞬阿桂并称北路官兵先于十二日进攻甲索抢获大碉一石碉九并于十三日望见攻克得楞碉卡向东南已至沙尔尼之上又见有一队官兵向东从萨克萨谷而下已可直至河沿所有日旁沙坝及喀尔西斯年木咱尔等四处山腿山沟寨落贼人似已不战而逃由彼至勒乌围对河临岸其间已无险阻计明亮奏摺亦日内可至)
一日可收三年功,伫待明亮报实信。
四月十四日夜分微雨 清 · 邓廷桢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双砚斋诗钞卷八
乍闻淅沥便欣然,倾耳虚窗夜不眠。
安得繁声如羯鼓,乱催花片落阶前。
仆自以四月十四日延平归所寓之南轩积雨阴湿体中不佳二十五日夜梦至一处流水被道色清绝若有栏槛而无屋宇有笔砚皆浸水中予惊问何地旁有应者曰此玉澜堂也梦中欲取水中笔砚作诗诗未成而觉意绪萧爽殆不类人世鸡已一再鸣矣因赋此 宋 · 朱槔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蘧蘧飞梦过云乡,物色清辉眼界长。
阊阖未招金马士,蓬莱先立玉澜堂
千寻濯足衣裘冷,六字哦诗笔砚香。
当与瑶池作同社,红巾青鸟两相忘。
治漕乾隆己酉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九
迩年勤治漕,今岁方有效。
齐豫及江浙,胥先数月到(近年漕运阻滞之由自乙巳年以后洪泽湖来水微弱清口停沙次年水盛涨清水不能刷沙又以运中河岁久淤垫河臣等挑浚失宜而山东微山湖水匮连年亦未收复旧志遂致沿途浅阻每年截留不能全数抵通嗣命阿桂驰往会同萨载李奉翰熟筹妥办前岁复命明兴往东省将支干各河一律疏浚深通于是微山湖水较每年定志一丈一尺外多收一尺上年又以卫河水小直𨽻吴桥一带间有浅阻节次谕令挑挖并官造拨船预备起运以此今岁运河水势充裕据报豫省漕船于四月初四日全数抵通较上年早一百零二日东省漕船于四月十四日全数抵通较上年早五十九日江南帮船于五月十五日已过津关较上年早四十五日浙江帮船于闰五月十五日已过德州较上年早六十九日盖历年多方筹辨不遗馀力至今岁方见功效当可渐复旧制也)
湖南北江西,重运更綦要。
迟早虽不齐,脱帮过同蹈(定例湖北湖南江西漕船俱接浙江帮船衔尾前进乃前据毓奇等奏湖北漕船脱帮十三日湖南漕船又脱帮十一日江西漕船因在都阳湖以西凤凰滩浅阻等语该数省虽亦比上年较早而脱帮之咎均无可辞随命苏凌阿韩鑅前往江西据寔查奏)
而且徇蠹吏,带运木为盗(兹又据和琳奏面询湖北运干总实因各州县应兑米石未能齐全又因阻风以致脱帮其湖南江西情形未必不同此固无难廉得实情惟另摺参奏湖北臬司李天培令各帮洒带桅木一千八百根实出情理之外李天培系加恩弃瑕录用之人竟敢营私徼利以致粮艘不能遄行情罪颇重即降旨革职发往新疆效力赎罪和琳所奏甚是交部议叙所有该省督抚及漕臣巡漕御史并各关口何至一无闻见亦即分别交部议处)
劝惩合明示,宽严各取报。
惭愧夫子言,德礼以齐教。
按:诸臣功罪劝惩一秉大公若李天培洒带桅木至一千八百根之多可谓贪纵不法于此不加重谴欲自附于孔子德礼之论则反无以儆官邪而肃政体予岂为之哉因识于此并引以为愧耳
郑孺人墓志铭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克斋集》卷一二
妇德以贞顺为常,外此虽美,弗取也。
丈夫之立于世,其行显显在人,善恶不可诬。
妇人深居闺阃,内行修否,在乎疑信,非深知熟察,冒然书之,何以信远?
秉笔寔为难。
郑氏讳如玉,字德润
五世祖太初,仁宗朝礼部进士,尝奏赋金门。
铅山汭口张有偕计客京都者邂逅邸舍,杯酒叙乡里,因为世婚盟,至于今不寒。
郑氏用是以归张君友仁彦辅
彦辅倜傥好客,轩骑过从,靡不延纳。
郑氏主中馈,惟意是顺,每尽宾主欢,无维罍之耻。
近世师道不立,教者率轻售,主礼因不肃。
彦辅不为薄俗移,务尽道理,以至从学生供馈亦不惮,往往出其门者所成立,皆内助之力。
郑氏孝于事姑,友于娣姒,得其欢心,不闻间言。
雅性恬澹,不事游观,邻里罕识其面,贞静之志如此。
彦辅偕老,家事付诸子,娱嬉自适几二十年,亦足以安死矣。
未病前一月,一日徘徊顾瞻,指所居之西偏,语孙次参曰:「斯丘,吾所乐,百岁后当归于此,无违吾言」!
翼日疾作,竟不起,人以为异。
文蔚少日主彦辅家,知母仪妇德为详。
珙以葬有期,作书抵予,且以岳阳军节度判官郑必渗状来请铭其墓。
予以行有可书,故承命不辞。
郑为上饶著姓,王父骥,预宣和贡籍,解褐分教历阳
大王父积中,父可久,俱潜德不耀。
生五子一女。
珙、玙、珏、璨、琰,女适郑伯俊少师修敏公仅之四世孙也,先卒。
男女孙各八人,亦繁衍矣,后当有兴者。
绍兴丙寅十二月辛亥,卒嘉定辛巳四月戊辰
用是冬闰甲申讫襄事。
铭曰:
知子之来,结丝杂佩,知子之与,陈觞列俎,是为阃内之助。
养必尽欢,无人间言,教欲知义,严师之礼,是为阃范之美。
四月十四日再谕元约不到上户书判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九、《黄氏日钞》卷七八
官司既不抑价,上户自宜粜米。
其或未受劄、未赴请者,恐是一位牵于众位耳,尽自不妨。
但朝廷遣官急救饥民,未入境时,先具请劄,及既入境,又自见饿莩满野,却欲早知各宅何日发粜,案备帖再差元投劄虞候禀闻各宅,取发粜日分状回报,以慰拳拳颙俟之心。
数目借贯,却一切不敢问。
四月十四日再晓谕发誓榜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九、《黄氏日钞》卷七八
昨当职在绍兴府,被命之初,闻本州大饥,而富室闭粜,不胜骇惧,既采访于相隔千二百里之外,发劄于未到二十馀日之先,预期十三日到州交事,即于当日礼劝上户。
昨日十三已上户如期到州,面行劝谕讫。
但元请只是在远约,莫非见在州县按籍点请者,比不过略请几人,面见一番,嘱其归而次第转谕耳,安得人人遍及。
窃虑深村远地未悉此意,所合于礼劝,次日再行榜谕通知。
米贵至此,自当乘贵发粜,官司既不抑价,又何待劝!
其间好谊之家,请自行分润,以惠乡曲。
须仰处处发粜,庶几饥民各有依靠,不至远出流散,致荒田作。
十日之内不粜者,轻则差官发廪,重则估籍黥配。
二辰在上,一语必酬。
四月十四日委官覈实诸坊厢人户粜米历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九、《黄氏日钞》卷七八
当职入境近城以来,多有坊厢人户陈乞给历。
若果系赤贫,不容不给;
其人或自可过活,亦不容不审。
闻本州元行劝粜均及铺家,亦非易事也。
当职每见所在给历,有钱者计置厢分而多得,无钱计置者合当得历而反不得历。
亦有固当得历,而父子兄弟一家,正为团结亭户,各为保守,以济时艰。
团结之法,合先有以养之司。
只今契勘各场未散本钱,急先措置俵散,不可拘守旧来弊例。
又访闻亭户本钱,官吏不独欺取于既散之后,又且搂借于未散之先,上下蒙蔽,弊倖非一。
当职既以乡人暂持乡节,其救艰难,但欲力行好事,不忍掩人不备,陷之于罪。
若仓库有欠,速行补足,先与明告。
却当差官点数文字才足,即欲散钱,临期或有疏失,法所不恕。
山西巡抚蒋兆奎报雨诗以志事嘉庆丙辰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四
孟夏月之朔,一日三次雨。
而弗及一寸,徒劳双目睹。
日引月以长,中浣又逮五。
云生风随妒,云净风息鼓。
是谁之过欤,叩天宥过补。
三春心实豫,豫失无逸所。
兹接晋抚章,上浣泽逢屡。
三四五寸沾,或有深透处(叶九蒋兆奎奏三月十日岳阳查办事件往返经历平阳府属之岳阳洪洞霍州并所属之赵城灵石汾州府属之介休平遥太原府属之祁县徐沟太原阳曲等州县沿途察看自二月二十八九三十并三月初九十等日屡得透雨之后土膏滋润宿麦已渐次吐穗春麦及高梁谷子豌豆等项亦渐次长发菁葱回署后检查太原平阳潞安汾州大同朔平泽州蒲州等府属辽州沁州解州绛州霍州等州并所属禀报复于三月二十四五二十八九及四月初三四等日得雨自二三四五寸至深透不等于农田更大有裨益所有米粮价值圴属中平等语)
冬麦间吐穗,青葱秀禾黍。
慰彼虑此农(每岁二麦至四月末始结穗昨十四日甫交小满节现在雨泽即稍待十馀日亦未为迟惟今岁春泽优渥胜于常年若目前得有甘膏接润滋培稔收可卜是以盼泽之心虽尚可待而益急),恐孤初望怃。
茫然方寸间,掷笔不成语。
回御笔手奏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二三、《可斋续藁前》卷四
臣比准庚邮,遣调西援,适因边警,辄具奏闻,上触雷霆之威,正深渊冰之惧。
四月十四日恭准宸翰,从天而下,熏香端笏,拜手稽首,伏读圣训,以贼骑过汉踰旬,恐当退遁,臣仰见陛下智周物表,明烛几先,洞识军戎万里之情,预知吉语五日之至,果凭神算,遂折虏奸。
载惟老酋之始谋,大举忿兵而加我,观迟回而在境,疑盘泊以涉时,曾谓逼襄而不敢肆城下之窥,侵均而乃随取山中之衄,顷陈捷状,计彻睿聪。
大抵以寡击众,皆程进之功;
据险拒敌,则温和等力。
愿加劝赏,嗣具控闻。
臣又恭准圣谕,余晦以贼据古利,荐奏乞师,令臣早遣晋德步兵西上。
臣恭惟王事所在,实同疚怀,邻警未宁,岂敢缓视!
昨自一闻密旨,即趣师期,檄德赴司,援兵往役,器甲悉备,资犒加优。
近者初十日已从本司发遣,而德尚驻公安,涓日就途。
十四日已备御笔指挥,再劄催促起发,德必不敢逗留矣。
惟是臣又伏读圣训,以上流倚臣正切,勿复上乞身之请。
伏念臣猥当疆埸,何补涓埃,世受国恩,未有报所,主忧臣辱,宁忍负之!
岂敢但知身谋,不为公计,实缘臣分盈而灾至,年迈而病侵。
昔在淮堧,今来荆阃,皆值收鹾茗之权以归公上,皆俾披荆棘之地而立旧疆,犯众人之难,勉一日之葺,臣之精力,已竭于兹。
天幸夫岂可常,人事盖亦当止。
姑陈一二,上告九重。
如去岁蜀援,添费生券,司存非天雨以曷支!
如今年襄餫,将备岁计,指日失涨潦以何措!
倘扣呼而弗应,则旷败之必然。
是虽留臣,正恐误国。
兼以上流之事,尤深或者之忧。
朝廷复建策司,俾任应援,此虽前比,非所敢辞,然边面弗同往时,而兵额不过旧籍。
是必荆常无事,则力可相应;
惟虑蜀或有警,而此亦弗宁。
则将自为户牖之,何暇复救乡邻之急!
往闻督府增戍夔门,多亦调之江淮,非专藉于荆楚
矧今虏谋益狡,蜀病颇深,虽边谋不能尽知,如道听则有可虑。
谓贼巢侵迫,谓我餫甚艰,谓不杀人以透吾民,谓且设科以致吾士。
此渐成沉痼之證,恐须投瞑眩之方,茍犹徇常,则将滋剧。
若以微臣为可倚,祗贻陛下之顾忧,臣之难留,亦以此惧。
臣近已专委僚属,禀告庙堂,伏望圣慈上关宸念,速赐绸缪荆蜀之大计,以为保固东南之远图,宣谕辅臣,别选良帅,将臣休致,俾老馀龄。
岂惟臣之幸,实中外之幸!
奏为徐提刑吕马帅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二六、《可斋续藁后》卷三
臣窃以功名之会,人臣之所难居;
谗谮之辞,君父之所当察。
今有肆陈于胸臆,不思如见其肺肝,忌心一萌,诬言百出。
臣不避万罪,敢为陛下告。
臣近据承议郎淮西提刑兼知濠州徐敏子申,据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兼知蕲州吕文德更欲本司备申,臣阅其弹劾之词,大非公言,尽出私意。
臣于敏子、于文德俱同王事,无所党偏。
以平心言之,则文德久董戎行,素负忠赤,声名在于敌国,勋绩著于三边;
敏子虽自诡事功,而易于勇怯,往往不能自重,多所取轻,荏苒违言,殆非一日。
敏子所劾,臣不暇一一与辨,但去年入亳、捣汴,由夏涉冬,以数千之孤军横挑强胡,取其城邑,贼为之牵制,而入寇遂缓,微文德不及此,而敏子以为无功,可乎?
不犹愈于匆匆入亳,夕至朝返,踉蹡而出,赔笑诸将者乎?
今年寿城之役,臣得敏子书,无非危言骇论,以为大事去矣。
其与史肯之言,至欲弃丰、寿而守濠梁
朝廷调遣诸项援师,望其应接,师过不闻忠义之相勉,惟务口舌之交侵。
平时抵掌谈兵,大言无当,临时畏缩,不画一筹,略无缨冠往救之谊。
今而凭藉国威,侥倖战捷,为敏子者正当如亘冲之抱愧入地可也,顾乃弗遂抵巇之间,转为倾陷之谋,尽略新功,加罪首将,三军之士,闻者谓何?
且如洛口驻师,首尾两月,将士冒隆暑,当勍敌,自四月十四日至五月初三日,石阜连捷,贼气既夺,我师始克进步。
五月初九、初十、十一凡三昼夜,与贼兵水陆相拒,沿流重桥叠埧,炮弩列岸,军士尽力抢夺,寸寸而上之。
十二日援师入城,寇势围绕如故,次日持兵出剿,一鼓而破之,贼始北遁。
此非文德指授诸校,布置方略,未必能以全胜若此。
敏子又以文德为无功,不几责人无已乎?
敏子不知大将之事不在匹夫之勇,不必以先登陷阵而后为功乎?
向使敏子辈如文德之人,有此俊功,铺张誇伐当何如?
其措辞必不止此而已。
敏子之言,可谓过矣。
乃若所申文德怏怏怨望,形之语言,及以秽亵议朝廷,以尔汝待君父,则文德制领,时臣在淮西幕已识之,今虽十年,察文德之为人,虽性颇直而言论自不茍。
两年往来本司,但见其为国任事,不惮劳役。
文德虽率其言,决不至如此,姑以近日奉命援寿月日考之。
三月十八日文德始准朝旨整龊兵船,越再宿,随即起离,二十六日到本司。
盖自蕲春不十日而至维扬,未尝徘徊观望也。
总统之命,始以诸军头目不一,虽未免辞避,暨五月二十三日庚递既至,一奉奎画,则文德曾不移时,祗拜领事,亦未尝固执违拒也。
恭顺如此,是岂不知畏朝廷、尊君父者乎!
敏子入人之罪,岂患无辞?
而必欲以此加诬,盖欲使之犯咫尺之威,干雷霆之怒,其设意也深矣,臣又有可得而辨者。
敏子身为外台,劾一大将,关系国体,一毁一誉,宜出至公。
臣五月二十二日得敏子十五日书,以乞祠乞备申。
中间有曰「若以濠梁文德,则名正言顺,又是以有用之才,居有用之地,且可以少报梁援寿之功。
正如满盘大势,于紧要处下一得力之子」,是敏子固以文德为当才也。
曾未数日,劾疏遽闻,乍贤乍佞,如出二喙,于是可以窥其心矣。
敏子自敌围寿,而颇有幸灾之心,寿围既解,踪迹不安,惟恐他人得以轧己。
且又传闻庙论将以文德为代,此固望而忌之矣。
文德轻舟夜下,敏子河滨候见而不及之,意谓不过我而简我,于是始大鸣以求泄其怒。
敏子荐之以示其恩,劾之以拒其来,今日是则前日之非,何相反如是哉!
《传》曰「无瑕者可以戮人」,敏子盍亦自愧乎!
《语》曰「茍患失之,无所不至矣」,于敏子有焉。
臣猥分阃寄,所赖文武之士相与叶济,处心持论,岂敢不平!
敏子之政,固有可议者,臣皆不敢及。
但不有以辨文德之枉,诛敏子之心,则三军百将闻此宁不解体?
用敢声述公论,上渎圣聪。
文德委是精忠,可当事任,臣敢以阖门百口保之。
异时文德或不如所言,臣甘当同罪。
臣愚欲望睿慈恢洪圣度,屏绝流言,俯察乐羊盈箧之谤,免赐参母下机之疑,俾文德勉厉一心,展布四体,以当边面,共济事机,岂惟文德之幸,实臣之幸!
回宣谕奏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三○、《可斋续藁后》卷六
四月十四日收递,承苑使刘穆之三月二十七日圣旨宣谕,臣拜手恭诵,仰见皇帝陛下虑周三边,明见万里,密运庙算,洞中事机,臣不胜敬叹!
臣所准圣谕,邕筦刘雄飞旦夕可到,臣拱离任,暂摄须得其人。
此则雄飞今月初四日已到静江府,缘其随行家累及将士人口颇众,尚迩在途。
臣虽趣其先次之官,犹欲少俟偕往。
然已令借篆交割,不容其迟留也。
如臣拱则元未离任,已令俟雄飞到任方许启行,不欲又差摄官,徒为烦扰,近亦尝奏申矣。
臣所准宣谕:「钦州阙守,此为急务,宜守已得其人否?
鄮进畀以钦州如何」?
此则钦虽重,去交境惟海道则通(陆路仍自邕往。)
宜在南边,取龙蕃出蛮境尤近(至尤近于邕。)
两郡守将,皆须得人。
宜守汪雷发久病未瘳,亟须命代;
钦守见令静江府钤往摄,亦须别差。
如鄮进战将,为兵帅则优,为郡守则短。
今进初五日已至静江,臣见令其相度城壁,措置修浚。
若秋冬有警,辍令出边,自可随地应接,使株守一障,未当其才。
所有钦、宜郡守,欲望朝廷早赐除授。
臣亦尝以京湖见闲一二将材,曾禀丞相以备采择矣。
乃若臣雄飞与臣进皆以淮将远入瘴乡,俱不能无少私悃。
臣不敢遽触天听,两日前通丞相书,尝略禀及,必以奏闻。
臣所准圣谕:「横山永平诸寨及早摆布周密」。
此则臣既任此责,岂敢不衡诸虑!
秋防不远,日力易流,备具皆所素虚,亟图犹恐弗及,自当仰体圣训,朝夕讲画,以期固圉。
大概南边溪徭错处,蹊径杂出,所备不止一处。
横山永平两隘,若欲如前议屯重兵,则实所难行。
今见与雄飞商确,当遍谕诸峒,分地作寨,首尾相贯,使如连珠。
两堡却屯官军,为之纠合,此为利便。
雄飞亦深以为然,才俟到官,即便区处。
其他诸关隘之在溪洞者,亦各委官点检,当并令申儆矣。
臣所准圣谕,敌人诱安南之奸计,不可不防。
且蒙以安南之所移文,彭高之所供事理,指授圣策,俾之应酬,臣敢不恭禀!
臣靖思敌在大理亦已五年,深谋窥伺,熟我蹊路,诸蛮弗竞,多已附降,兵使所通,非止安南一途。
以近日宜州郑里探报而言,则南丹当防一路也;
邕州李材等探报而言,则特磨当防一路也。
今之规模,亦不可因安南之求援而只备安南一处,敌攻其南,使备其北,此臣夫所以为知兵。
今本司数月以来,颇为安南邕州数相移文,倍费酬应,要皆遣去小校,轻脱易言,致多引慝,恐启疑玩。
此来未问备边之事,先恐失应文之宜,臣亦正以为虑。
所措弓炮工匠,从之不可,却恐生心,忱如圣谕。
邕州近已如本司所授遣报,倘其再或有请,当如睿旨报之。
但遣兵应援一节,事大体重,邕虽轻与之语,臣则未敢以此为言,盖一许则不可失信矣。
兹事委关利害,臣于三月十八日尝专具一奏,乞朝廷详议处分,预定成说,俾之遵行。
今恭诵圣旨,恐其受敌嘱而误我援,此又神圣远虑,非愚臣所能及也,伏乞早赐裁处。
乃若彭高所供,所谓妇女无所取,其志不在小,贼之狡于诱结,忱恐安南渐堕其计。
臣近得邕州臣拱书,安南却已再遣使人陈邦彦等以俘获李小哥解来经司,昨所遣廖扬孙者亦与同归。
此月初八日,一行人已到邕州,但未见申到事宜。
臣已令解其俘于本司,留其使于本郡,旦夕扬孙回司,小哥解至,必得事情,续容具奏。
臣所准圣谕,令臣以开阃云初,与之通好,就遣善觇情伪者前往。
此则臣久欲遣发,亦尝奏闻。
正缘臣以朝廷先有玺书锡赉降付彼国,留本司未遣,臣自二月二十六日申朝廷取区处,不谓邮递稽误,今月十四日方准省劄行下,许令遣发。
臣见此选委权路钤庆成将命以往,只在数日间启行。
臣亦以领事之初,送以币帛百匹,遵彝例也。
仍作公文两项,当令庆成先致君赐,阅两日达以阃仪,且俾其自邕而往,由钦而回,以历水陆之两道。
庆成蜀人乙卯臣在蜀云顶,与制司不相安,臣遣谕之,颇能办事,此人必能觇其情伪。
然往来须三月,其归已矣。
臣所与公牍两检,谨具录奏闻。
臣所准圣谕「欲增兵若干,可速具奏」,此则屯兵先当计饷,臣近已一再见之奏请,广兵非不欲多戍,广粮实艰于供亿。
近准劄,又蒙下京湖整办五千人,令候本司取拨,臣以正当夏月,未敢轻调,乞候防,即令遣发。
此外,若蒙朝廷拨湖南近米以助岭粮,更摘江淮精兵五千人以益岭戍,如此则驻戍兵近二万,稍壮声势。
但臣窃惟食既有限,兵须必精,所调之地倘以文具应官,老弱充数,则虽多祗以冗食。
荆、淮之军臣不敢径指,如镇江之拱卫、雄江,金陵之制效,此等军分得全军调至方为得用。
此外淮阃骑兵颇多,得数百骑来往边面,此出望外,不敢请也,因圣问敢以奏。
臣比以远戍,去天一角,僭申便宜之请,正惧上触霆威,天高听卑,朝奏夕可,臣感衔圣恩,岂胜激烈!
臣所准圣问所部两赐,仰见圣心不泄迩而忘远。
广右自去年七月今年正月不雨,田莱皆不垦辟,粒价踊贵,盗贼颇作。
二月初三日入静江界,即得雷雨,自此至三月初,中间凡得雷雨者三,然未沾足。
臣于三月初八日设醮祈求,初十日随得三日之霖,连绵近浃,已大霶霈。
然广地沙瘠易燥,半月不雨,又复苦乾,秧未尽插。
十二日不免再加祈祷,连日即已得雨。
继此全望天佑,霢霂以时,则一稔可以救岭民之命,所恃圣德昭格,无远弗届,庶克有秋。
他存陆续奏闻,伏乞睿照。
〔贴黄〕臣近得边人所传,或谓陈日照已授其子,然恐未的实。
庆成者系武翼郎,借以大夫系衔,伏乞睿照。
回宣谕奏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三一、《可斋续藁后》卷六
四月二十八日阁长刚中四月十四日恭奉圣旨宣谕,以臣二月间发过奏状,除已彻闻外,犹有四奏未达,令臣根刷。
臣自二月六日静江至三月三日凡共发八递,并是一样牌角发入军铺
有十一日一递乞改邕守者却幸无差迭,前后凡七递,中途俱为转入省铺,致此稽误。
臣久已差人根刷,今度皆彻圣听矣。
臣去冬恭准圣旨令经司遣官入安南,遂谕印应飞于正月间令廖扬孙者往。
今扬孙同其国所遣使人陈邦彦等以前月初八日回至邕州
扬孙先赍其国报经司牒,以前月二十七日回至静江府
其牒中别无它说,止是以去秋章表为问,及答劳问之礼。
臣得之扬孙,却云其国有告急之辞,具在章表,必是旦夕附唐世明同所解俘获李小哥到司,或先发章表来,臣续当缴奏。
今先据廖扬孙申到一行《日纪》,臣不敢私留,谨同安南国公牒真本并以缴申密院
以臣略观其所纪,大概其国主日照知向本朝,伪臣广度难测情伪。
广度专权,国人共嫉,日照退逊,不能制之。
扬孙且谓其国亦自有险,特以无备。
扬孙留其国仅十二日,其所酬答颇亦合宜,止是所言兵数大誇。
其中紧要一节,却是临别得之福建士人在彼间者,以为若鞑寇再至,则望遣兵以援,如奔命来归,则望开关以延。
扬孙又谓得于其使人之言亦如此(却了载于《日记》。)
即是以觇其意向亦诚危急,彼若果以此请,边头向后援之固难,纳之尤难,却之则又难。
臣前已具奏,只得令办一项劲兵,屯之境上,间以骑旅、舟师,以备应接。
若粮多则多调,非但援彼,亦以备我。
敢望陛下预赐处分秋防,早令赴戍,却容臣等随机应之。
凡此等委折,臣面与刘雄飞商议,已令知悉。
雄飞留此兼旬,以一行将士家累郑重,月末方到,在本司只是委曲津边,今日之早,方离静江前去矣。
广右连月未尝无雨,田土久乾易涸,近时及旬日,农情又复焦槁,连日祈祷虽应,尚未十分沾足。
所合并用具奏,伏乞睿照。
姚訔特授带行太府寺丞依旧知常州1275年4月乙卯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九五、《四明文献集》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敕具官某:毗陵控风寒之冲,浙河以西,若防之制水,恃为屏翰。
狡虏侵轶亡谋,壹大治之,则可以固吾圉。
厌难折冲,惟良二千石是赖。
尔以世臣居是邦,即家剖符,义概奋发,且战且守,服劳维多。
外府转丞,示我陟明之典。
益坚捍禦,亟奏肤公,朕将有懋赏。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