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禮類
小學類
易類
春秋類
書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時令類
正史類
載記類
傳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譜錄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續道藏
 使蕃国不辱命从征李筠以足疾归京师卒(宋史/本传)
杜汉徽长安人父阿孙为太原威胜军使汉徽有膂力
 善骑射年十七仕后唐武皇为直队长 晋开运二年

 
戍深州破契丹于乐寿杀获甚众汉初从高行周讨
 杜重威于邺屡为流矢所中身被重创犹力战观者
 壮之周世宗征 (第 3b 页)
  (主齐丁丑年魏主己卯年魏主陈庚辰年高齐主/隋炀大业七年九年五代辛未年蜀主辛巳年晋)

  (主丙申年唐主甲辰年晋主再书 乙巳年
晋主丁/未年晋主汉主辛亥年壬子年甲寅年丙辰年丁)
  (巳年己未年周主书亲征二晋明帝太宁二年唐/太宗 …… (第 12a 页)
  (罢后主建兴五年复行吴再变后主建兴十四年/铸大钱延熙元年铸当十大钱晋不书宋七变庚)
  (午年铸四铢丁亥年铸大钱戊子年罢甲午年铸/孝建四铢 乙巳年
铸二 (第 63a 页)
十一月
罢丙午年专用) (第 63a 页)
  (十五载颜杲卿张兴肃宗至德二载张巡等德宗/建中元年段秀实懿宗咸通四年蔡袭五代癸未)
  (年唐裴约梁王彦章庚寅年唐姚洪辛卯年夏鲁/奇甲午年宋令询 乙巳年
晋沈斌辛亥年汉巩廷)
  (美乙卯年蜀赵崇溥丁巳年唐仁/瞻戊午年唐张彦卿凡六十一人)
  发明(刘崇 (第 16a 页)
 (攻战多捷士卒/亦乐为之用)集览(晰之列反胊山蕞尔胊山注见/汉桓帝永兴二年蕞尔注见宋)
 (文帝元/嘉四年)质实(琅邪郡名注见宋文帝元嘉七/年村落注见晋高祖 开运二年)
魏以甄琛为河南尹
 (琛表曰国家居代患多盗窃世祖广置主司里宰多/置吏士为其羽翼始得禁止迁都以来四远 (第 32a 页)
 (整/)集览(元氏注见汉帝/玄更始二年)质实(邺都注见汉成帝绥和/二年魏郡护国节度注)
 (见周赧王十二年蒲坂相州/注见汉元帝建昭二年魏郡)
(乙 晋开运二年
○是岁凡五/巳国三镇殷改称闽而亡)春正月契丹至相州引还
晋主自将追之
 (诏赵在礼还屯澶州马全节还邺 (第 65a 页)
 张绍文书左氏传不志何人书而祥字缺其画亦必
 为蜀人所书然则蜀人立石盖十经其书者不独德
 钊而能尽用太和本固已可嘉凡历 八年
其石千数
 昭裔独辨之尤伟然也公武异时守三营尝对国子
 监所摸长兴板本读之其差误盖多矣昔议者谓太 (第 5b 页)
  齐属东北道行台周属幽州总管隋属河间上谷博
陵信都四郡唐为莫涿易瀛定深祁七州地皆属河
北道

  祁州本唐定州地分建(文献通考)

  五代晋天福初割属辽置泰州 开运二年
收复州寻
废仍为莫州地周分置雄州宋建隆元年始分莫州 …… (第 45a 页)
  汉置乐乡县属信都国又置樊舆广望二县属涿
郡后汉皆省入北新城晋复置樊舆乐乡县寻省
入北新城属高阳国后魏太和初分新城置清苑
县复置乐乡县改樊舆曰扶舆又析置永宁县为
今满城县界俱属高阳郡北齐复曰樊舆同北新
城清苑乐乡三县省入永宁仍改曰乐乡隋开皇
中又改曰清苑属河间郡唐武德初属满州贞观
元年改属瀛州景云二年改属莫州五代晋初入

契丹置泰州 开运二年
克复仍废为清苑县宋建
隆初于县置保塞军太平兴国初置保州仍改县
曰保塞为州治金大定中复曰清苑元为保定路 (第 48a 页)
  唐武德四年讨平窦建德改为易州领易涞水永
乐遂城遒五县天宝元年改为上谷郡乾元元年

复为易州领易满城二县(太平寰宇记)

   五代晋开运二年
入契丹周显德六年收复仍曰易
州宋雍熙四年复入辽辽置高阳军宣和四年归宋
赐名遂武郡寻没于金属中都路 (第 53a 页)
  清凉城 在博野县东南亦曰将梁魏书地形志蠡
吾有清凉城县志城在县东南四十里

  柏陵城 在府南汉为侯国寻省汉书作柏畅

  辟阳城 在府西南三十里五代时营垒也晋开运 二年
符彦卿等败契丹于此

  白城 在府西南名胜志白城清苑乡名 (第 48a 页)
  古铜鼓汉马援有铜鼓二沉于水一为白石山所
获置于观风楼一为铜鼓滩所获置于文庙后俱



  南海白石记石刻 南汉乾和三年乙酉
奉敕鑴石
有玉皇仪像侍卫九躯并修金箓斋庆赞记吴可
一撰

  平南县

  郭县古城一在县治罗陵里郭 (第 3b 页)
 溃溢环梁山会于汶则宋之梁山泺矣(榖山/笔麈)

 羊使君 晋开运二年
守博州河溢城没使君祝天冀
 免生民垫溺愿以身代(山东/通志)
晋石重贵开运三年夏六月己丑河决鱼池 秋 (第 12a 页)
  陈郡北齐改曰信州后周改曰陈州属北扬州隋
  开皇初废陈州置宛邱县属淮阳郡而以豫州统
  之唐复为陈州属河南道 五代晋开运二年
置镇
  安军汉废周复置宋初为陈州宣和元年升为淮
  宁府金元俱为陈州并治宛邱县明省宛邱入焉
  属 (第 6b 页)
  (和五年建元至/正六年重修)宝峰寺(在林县南三/十里原康社)
  卫辉府
  宁境寺(在府治西南隅旧为院 五代晋开运二年/
创建元末兵燬明洪武二十三年重建改) (第 12a 页)
(原男子曾甲世居阙县金鳌峰下灌园园中有破祠其/神常栖箕自称兄弟二人南唐徐知诰之弟知證知谔)
(也 晋开运二年
率师入闽秋毫无犯闽人祀我于此自/是书符疗病验若影响永乐间成祖皇帝北征不豫诏)
(曾甲入侍运箕有□遂封 (第 5b 页)
  朱彝尊原按古北口亦名虎北口而太原汾水之
  北亦有虎北口通鉴石晋天福元年辽主至晋阳
  陈于汾北之虎北口 开运二年
赵延寿部曲降者
  言辽主还至虎北口闻晋取秦州复拥众南向是
  太原之虎北口也
原古北口两傍峻崖中有 (第 7a 页)
侍郎同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是
时宰相每兼枢密使(桑维翰李崧皆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间有特拜中书
令及侍中者 (出帝开运二年
以赵莹/为中书令李崧守侍中)汉亦以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周亦以中书侍郎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为 (第 2b 页)
  阅而以各代阅兵之礼纂序于左
唐肃宗至德二载八月大阅乾元元年正月大阅诸军
于含元殿庭上御栖鸾阁观之宝应元年九月大阅兵
马于鸣凤门街
梁太祖开平元年冬十月讲武于繁台四年春正月讲

武于榆林乾化元年八月大阅于兴安鞠场十月大阅
于魏东郊
后唐天祐十有五年八月大阅于魏东郊明宗天成二
年十月御兴教门观兵
晋高祖天福二年十月敕习战讲武历代通规选士练
兵其采旧制宜以每年农隙时讲武乃准令式处分开
运元年正月讲武于澶渊 二年二月
大阅于戚城
周世宗显德元年三月次泽州阅兵于北郊 (第 12a 页)
  兵多力有馀宜分军相继
唐李尽忠叛诏王孝杰统兵十八万讨之孝杰军至东

峡石谷遇贼道险兵甚众孝杰率精锐之士为先锋且
战且行及出谷布方阵以捍贼后军总管苏宏晖畏贼
众弃甲而遁孝杰既无后继为贼所乘营中溃乱孝杰
堕谷而死兵士被杀殆尽
五代晋高祖时安重荣反杜重威逆战于宗城重荣为
偃月阵重威击之不动重威欲少却以伺之偏将王重
允曰两兵方交退者先败乃分兵为三重威先以左右
队击其两翼战酣重允以精兵击其中军重荣将赵彦

之来奔重荣遂大败走还镇州闭壁不敢出重威率众
攻破之 辽太宗会同八年
分兵攻晋邢洺磁三州入邺都境张
从恩马全节安审琦兵悉阵于相州安阳水之南皇甫
遇与濮州刺史慕容超将兵千骑 (第 15b 页)
砦二十有四 辽太宗会同八年
围镇州先遣候骑报晋兵至遣精兵
断河桥晋兵退保武强南院大王达年将军高模翰分
兵由瀛州间道以进杜重威等退 …… (第 20a 页)
城城际滇池三面皆
水既险且坚选骁勇以炮摧其北门纵火攻之皆不克
乃大震鼓钲进而作作而止使不知所为如是者 七月
伺其困乏夜五鼓遣其子阿珠潜师跃入乱斫之遂大
溃又张宏范攻宋主于崖山授李恒战舰二使守北面
将战或请用炮 (第 21a 页)
可刑之人也如为邂逅/即非猾蠹亦得勿论如为故杀即系猾蠹亦当坐罪端)
(临之论似与李象/之议不相符合云) 出帝开运二年五月
殿中丞桑简能
奏请诏所在刑狱委长吏亲自录问量罪疾速断遣务
绝冤滥勿得迟留敕从之又著作郎边玕奏请敕自今 (第 1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