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禮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時令類
史評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術數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兵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谊况(万历三十三年/袭四十二年薨)存桑(万历四十/五年袭)
安定王尚炌樉庶六子永乐初封十六年废为庶人国

宜川王志堢尚炳庶三子宣宗宣德元年封英宗正统
十三年薨
 传 公鋺 (景泰二年
袭成/化二十年薨)诚灌(弘治三年由镇国/将军袭九年薨)秉 …… (第 5b 页)
 传 季序(正统十四年袭/弘治十五年薨)均铁(弘治十八年袭正德/五年薨无子国除)
荥阳王孟炜桢庶五子永乐二年封正统十四年薨
 传 季堞 (景泰二年/
袭五年薨)均镦(景泰六年袭/正德九年薨)荣[泳-永+罗](镇国将/军先卒)
 (以子显休/袭爵追封) …… (第 28b 页)
 (十一年袭/十三年薨)拱条(正德二年袭十五年/从宸濠反死国除)
新昌王盘炷权庶四子宣德五年封无子国除
信丰王盘㷬权庶五子宣德七年封无子国除
瑞昌王奠墠盘烒庶二子 景泰二年
加封成化十三年

 传 觐钖(成化十四年袭/弘治元年薨)宸㵾(镇国将军未/袭卒追封王)拱栟(弘/治 (第 57b 页)
)

 (十二年袭正德十五/年坐宸濠反死国除)
乐安王奠垒盘烒庶三子 景泰二年
加封弘治元年薨
 传 觐鑉(镇国将军未袭卒以/子宸湔袭爵追封)宸湔(弘治四年袭嘉/靖二十一年薨)
  (第 58a 页)
拱椤(嘉靖二十四年/袭三十八年薨)多焿(嘉靖四十年/袭万历间薨)谋□(天启二/年袭封)
石城王奠堵盘烒庶四子 景泰二年
加封成化二十二
年薨
 传 觐镐(镇国将军未袭卒以/子宸浮袭爵追封)宸浮(弘治二年袭十/二年革爵嘉靖 …… (第 58a 页)
 (二十四年奏复/冠带无子国除)

弋阳王奠壏盘烒庶五子 景泰二年
加封天顺五年薨
 传 觐鍒(成化二年袭/弘治十年薨)宸□(弘治十七年袭/正德九年薨)拱樻(嘉/靖) …… (第 58b 页)
 (四十一年袭/万历四年薨)谟□(万历十一年袭/四十二年薨)朗鎏(万历四十/五年袭)
临汾王冲㷒松庶四子封后薨无子国除
褒城王范堮冲𤊨庶三子正统二年封成化二十年薨
 传 徵钜 (景泰二年
袭弘/治十二年薨)偕沺(弘治十四年袭/正德五年薨)旭栏
 (正德十年袭嘉/靖十六年薨)融□(嘉靖二十 (第 64b 页)
  谭忠封号则亦无靖难字
应城伯孙岩以靖难功第二十一封禄千石永乐十一
年以罪夺爵已而复之十六年六月卒(追封/侯)
 传亨(永乐十八年袭/伯二十一年卒)(永乐二十一/年袭明年卒)(英之弟永乐/二十二年袭)
  (景泰二/年
卒)继先(景泰三年袭弘/治十六年卒)(弘治十六年袭/嘉靖十八年卒)
 爵(钺之孙嘉靖十九/年袭三 …… (第 34b 页)
 传 茂芳(永乐二年袭仁宗/即位以旧嫌削爵)(天顺元年袭伯成/化十五年卒除)
丰城侯李彬以再论靖难功封予世券禄千石六年以
平安南功加禄五百石二十年正月卒(追封茂/国公)
 传 贤(永集二十一年袭 景泰/二年
卒追封丰国公)(景泰四年袭成/化十八年卒)
 (成化十九年袭禄千石十七/年仍加前禄正德二年卒) …… (第 37b 页)
 以上正统朝
昌平侯杨洪景帝即位八月以禦瓦剌功封昌平伯寻
进封侯予世劵二年九月卒(追封颖/国公)

 传 杰 (景泰二年
袭/四年卒无子)(杰之庶兄景泰四年袭以盗/军储论死轮赎还爵久之又)
 (以阴事免死夺/爵命其子珍袭 …… (第 51b 页)
 传 嵩(登从子成化八年袭禄七百石以非/登嫡嗣伯爵及身而止十四年卒)
抚宁伯朱谦景泰元年九月以禦瓦刺功封二年二月

(天顺元年/追封侯)
 传 保国公永 (景泰二年
袭伯予世劵成化二年以/平荆襄贼进封侯六年以边功予世)
 (侯十五年进封保国公禄二千石十七年赐世袭公 (第 52b 页)
 礼官请表贺不许

九年十月丙午朔日食 十年四月甲辰朔日食 十
二年八月庚申朔日食 景帝景泰二年六月戊辰朔日
当食不见 三年十一
月己未朔日食 五年四月壬午朔日食 六年四月
丙子朔日食
英宗复辟天顺四年七月乙亥 …… (第 26a 页)
刻日上黑气四道约长三
丈离地丈许两头锐而贯日其状如鱼十二月甲午日
交晕上下背气各一道两旁戟气各一道  二年正月
癸卯日
生左右珥随生背气 (第 40a 页)
二月丙戌日
交晕三年正
月丙辰日生左右珥及背气 七年六月乙丑日晕随
生重半晕及左右珥九月丙子日色变赤 …… (第 40a 页)
宿复生左右珥丙申月当食不食八月辛
未月昼见与日争明
景帝景泰元年正月辛卯六月戊子十二月乙酉俱月
食  二年四月己卯
月色如赭 四年四月庚子十月
己亥俱月食 五年十月癸巳月食十一月壬戌月晕 (第 57a 页)
  实录
景帝景泰元年正月丁亥太白犯亢闰正月己酉填星
入太微垣庚申太白入垒壁阵丁卯荧惑犯岁星庚午
岁星与荧惑递入斗杓八月甲申太白犯亢戊子岁星
犯秦星九月乙巳太白犯钩钤丁未荧惑犯垒壁阵西
第三星庚戍填星犯上相辛亥荧惑犯垒壁阵西第四
星庚申犯第六星壬戍太白犯天江十月辛未朔荧惑
犯垒壁阵西第六星十一月辛酉太白犯垒壁阵十二

月己丑荧惑犯垒壁阵西第五星  二年二月庚午朔
岁星犯牛戊子填星犯上相庚寅退入太微左掖四月
戊子月犯岁星六月戊辰朔太白犯毕八月壬寅入太
微右掖九月甲 (第 72b 页)
  烛地起天津东南行至羽林军尾迹炸散后有十

  馀小星随之有声如雷十四年十月辛亥狼星复
  动摇 景帝景泰二年六月丙申
大小流星八十馀 (第 21b 页)
八月壬午
有赤星二光烛地皆有小星随之尾迹炸散声如雷(一/如)
(桃一如斗一出紫微西蕃北行至阴德三小星/随之一出 (第 21b 页)
 六年五月庚戌太白昼见 十一年七月甲申太白

经天 十三年二月辛酉太白昼见 十四年正月辛
亥太白昼见八月丙子亦如之
景帝景泰元年十月乙酉太白昼见  二年五月庚子
辛亥太白并昼见壬子经天九月甲辰岁星昼见 三
年五月丁巳太白昼见六月壬戌岁星昼见八月甲子
荧惑昼见于未 …… (第 16a 页)
 二十年二月壬午朔五星并见 二十四年七月戊
子太白荧惑填星聚于翼十一月乙未辰星岁星合于
斗十二月甲子荧惑辰星合于箕 二十五年正月辛

丑荧惑岁星合于牛 二十六年十月壬辰太白填星
同度
成祖永乐元年五月甲辰五星俱见东方 二年四月
戊子太白荧惑合于井
英宗正统十四年九月壬寅太白填星荧惑聚于翼十
二月辛未太白岁星合于尾
景帝景泰元年十月壬申太白岁星合于箕十二月己
丑辰星岁星同度  二年九月庚申
太白荧惑填星聚 …… (第 29a 页)
  二月含誉见而来贺非又见也
八年闰八月戊午景星三见西北方天门青赤黄各一
大如碗明朗清润良久聚成半月形丁丑有黄赤色见
东南方如星非星如云非云(盖归邪/星也)
  (臣/)等谨按史志不载而见于实录者则有 景泰二

  年八月戊子
天顺五年八月乙亥七年二月癸亥
  八月戊子俱老人星见宏治二年二月壬寅三年
  二月己酉八月丙午四年二 …… (第 34a 页)
  时有者不录
景帝景泰元年二月壬午酉刻日上黑气四道约长三
丈离地丈许两头锐而贯日其状如鱼壬寅黑气南北
亘天六月乙酉赤云四道两头锐如耕垄状徐徐东北
行而散八月甲戌黑云如山化作龙虎麋鹿状十月辛
未西南黑气如烟火南北亘天  二年正月癸卯
白虹 (第 50a 页)
贯日珥四月庚辰有黑气如烟摩地而上六月戊寅日
生五色云 三年正月丙辰日生白虹 四年十一月
丁卯月生五色云 五年十一月壬戌白虹贯月右珥
  (臣/)等谨按景泰实录元年闰正月癸酉酉刻西方
  有气下黑上黄非云非雾蔽天掩日更尽方散
  年四月甲午
西方有黑气如烟雾摩地而生徐徐
  南行七年九月丁丑夜北方白虹见首尾指地馀
  所载亦如苍白云之类不录 (第 50b 页)
  惟世宗纪嘉靖二十五年七月癸酉以醴泉出承
  华殿群臣表贺此外王圻续通考载明成祖永乐
  四年十一月庚午祭酒胡俨献孝感醴泉颂 景帝
  景泰二年正月戊午
南京礼部奏山川坛醴泉出
  有此二事事既专系一朝又不皆出正史故不复
  立名目附志于此 …… (第 52a 页)
  计其数迤逦由西北而没考纪志皆不载
明太祖洪武十年正月丁酉金华处州雨水如墨汁
十四年正月黑气亘天十一月壬午黑气亘天者再
二十一年二月乙卯黑气亘天

宣宗宣德元年二月戊子北方黑气东西亘天八月辛
巳乐安城中有黑气如死灰
英宗正统元年九月辛亥未刻黑气亘天自西南属东
北 二年八月甲申北方黑气东西亘天 十四年十
一月乙丑晡时西方有黑气从地而生
景帝景泰元年二月壬申黑气南北亘天十月辛未西
南黑气如烟火南北亘天  二年四月庚辰
有黑气如
烟摩地而上 (第 55a 页)
 四年三月戊午代府寝殿灾 七年正月广昌木厂
火焚松木八千八百馀株戊午南京内府火燔廊房六
十馀间图籍器用守卫衣甲皆空三月辛未赵城娲皇
寝庙火 十年正月庚寅忠义前后二卫灾(是时太仓/屡火遣官)
(祷祭火龙及/太岁以禳之)五月甲申忠义后卫仓复火癸巳通州右
卫仓火十一月丁酉御花房火 十一年秋武昌火死
者数百人十二月乙未周府灾 十二年六月南京山

川坛灾 十三年二月癸酉忠义前卫仓火 十四年
六月丙辰夜南京谨身奉天华盖三殿灾 景帝景泰二年六月丙子
青州废齐府火 三年八月
戊寅秦府火 五年春南京火延烧数千家 七年九
月壬申宁府火延烧八百馀家
  ( (第 9a 页)
  东旱饥其略而不详如此
英宗正统三年春平凉凤翔西安巩昌汉中庆阳兖州
七府及南畿三州二县江西浙江六县饥 四年直省
州县卫十八及山西隰州大同宣府偏头关诸处饥
五年直省十府一州二县饥陜西大饥 六年直省州

县二十六饥 八年夏湖南饥秋应天镇江常州三府
饥 九年春苏州府饥是岁云南陜西乏食 十年陜
西山西饥 十二年夏淮安岳州襄阳荆州郴州俱荐
饥 十三年宁绍二府属饥
景帝景泰元年大名顺德广平保定处州太原大同七
府饥  二年
大名广平又饥顺天保定西安临洮大同
解州饥 三年淮徐大饥死者相枕藉 四年徐州荐
饥河南山东及凤阳饥 五 …… (第 14b 页)

十月庚午朔兰州庄浪地震十日十月十一月屡震(坏/城)
(堡庐舍压/死人畜) 十年二月丁巳京师地震 景帝景泰二年七月癸丑
京师地震 三年南京地震
 五年十月庚子京师地震有声起西迄东南
英宗天顺元年十月乙巳南京地震
宪宗成化 (第 36a 页)
 八年南北畿河南山东山西自春徂夏不雨 九年
南畿湖广江西浙江及真定济南东昌兖州平阳重庆
等府旱 十年畿辅旱
英宗正统二年河南春旱顺德兖州春夏旱平凉等六
府秋旱 三年南畿浙江湖广江西九府旱 四年直
𨽻陜西河南及太原平阳春夏旱 五年江西夏秋旱
南畿湖广四川府五州卫各一旱(自六月不雨/至于八月) 六年

陜西旱南畿浙江湖广江西府州县十五春夏并旱
七年南畿浙江湖广江西府州县卫二十馀大旱 十
年夏湖广旱十一年湖广及重庆等卫夏秋旱 十
二年南畿及山西湖广等府七夏旱 十三年直𨽻陜
西湖广府州七夏秋旱 十四年六月顺天保定河间
真定旱
景帝景泰元年畿辅山东河南旱  二年
陜西府四卫
九旱 三年江西旱四年南北畿河南及湖广府三数 (第 16a 页)
 处州府(元处州路明太祖改为府/初名安南后复为处州)领县十 丽水
  青田 缙云 松阳 遂昌 龙泉 庆元(皆仍/元旧)
  云和 (景泰二年
析/丽水县地置)宣平(景泰三年析/丽水县地置)景宁(景泰五/年析青)
  (田县/地置)
 温州府( (第 41b 页)
  之用给事中自兹始忭等还受其黄金沉香倭扇之
  赠为侦事者所觉并下吏杖而释之十二年二月世
  子尚思达来告父丧命官往封 景泰二年
思达卒无
  子其叔父金福摄国事如例往封之五年二月金福
  弟泰又奏长兄金福殂次兄布里与兄子志鲁争立 (第 4b 页)
 变蛮等匿思机发敕数其罪及兵出穷征思机发卒
 遁去不可得正统十四年乃以孟养地给𬗟甸宣慰
 马哈省管治命捕思机发 景帝景泰二年
思机发之子思卜发据孟养旧地
 时思卜发遣使求管孟养旧地廷臣议已与𬗟甸岂
 可移易时朝命虽不许然思卜 (第 24a 页)
 破之平八十馀寨禽贼首王阿同平越诸卫围乃解
武宗正德十一年命巡抚秦金剿苗寇

 先是 景泰二年
贵州苗韦同烈聚众于兴隆之截洞
 复攻平越清平等卫梁宝自沅州𤼵兵由东路都督
 方瑛由西路合兵兴隆击破 (第 31b 页)
 子妇阿苏拒不从而乞徙善地帝谕以土地不可弃
 令奖率头目图自强又以其饥困令边臣给之粟
天顺元年彻辰卫都督佥事阿苏进秩左都督
 先是 景泰二年
兵部尚书于谦言彻辰诸卫久为我
 籓篱额森无故招降结亲意在撤我屏蔽宜令边臣
 整兵慎防并敕阿苏悉力捍禦 (第 37a 页)
 帝使使持节拜禹大司徒(封酂/侯)按赤伏符以梁为大

 司空(符曰王梁主卫作 元武时
梁为野王令帝以野/王卫地元武水神司空水土官特拔梁为之)
 又欲以谶文用孙咸行大司马众不悦乃拜汉初更 (第 4a 页)
 (若益以言则涉众易疑恐无中生有反为非便聪乃/止御史盛昶目盛曰已不为而又阻人为之邪盛曰)
 (此大事当熟虑惟安与静久长之道也/ 林聪字季聪宁德人盛昶吴江人) (辛/未)
二年眷正月令军民输纳者世袭武职 …… (第 35b 页)
 臣请统团操军马分往宣府大同讨贼帝不从
(壬/申)三年春二月户部尚书金濂有罪下狱寻释之
 旧制秋粮输米有折收银布者夏税输麦有折收丝
 绢者帝即位诏免 景泰二年
税粮三之一濂檄有司
 但减米麦其银布丝绢徵如旧学士江渊以告帝诘
 责户部濂言丝绢银布诏书未载今国家多 (第 40b 页)
用若概

 免国用何资言官交章劾之遂下都察院狱 三月

 之削太子太保改工部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财非
 濂不可遂复还户部 (第 41a 页)
三月
诏锦衣卫官访事 (第 41a 页)
夏五月
废皇太子见深为沂王立子见济为皇太子
 帝即位后久欲以见济代太子而难于发言会广西
 土目黄𤣾以私怨戕 (第 41a 页)
  曰怀邠
本朝顺治五年知县赵镜修敌楼十四年知县王榖筑

  缭垣谯楼在县治前
 宝鸡县城池唐至德中建 明景泰二年
知县刘通重
  修土筑周二里七分高二丈池阔一丈七尺万历
  三年知县师嘉言建东西月城增修城楼门三东 …… (第 16a 页)
  楼谯楼在州治前知州李懿建

 朝邑县城池 明景泰二年
知县申闰始建成化三年
  知县郭良十七年知县李英荐增雉堞嘉靖二十
  年知县刘尚义拓东城起门楼乙卯地 (第 35b 页)
 安塞县学(小/学)在县治南元大德三年知县刘秉实教
  谕萧允中修建明成化十四年知县杨璿李瓘修
  教谕边瑢有记正统间知县李恪重建 景泰二年
  
修万历八年知县方尽美继修沧州知州丑珦有 (第 20a 页)
  间冯从吾讲学于其中(贾/志)隋文帝唐中宗尝临幸

  焉文宗感蛤蜊观音像建五色塔五代殿宇兵燹
  惟塔存(冯/志) 明景泰二年
重脩有碑记
本朝雍正元年住僧文天重脩寺阁(县/册)
 慈恩寺 在城南一十里曲江池北唐高宗为文德
   (第 3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