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禮類
春秋類
詩類
易類
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史評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法制類
目錄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天文算法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雜家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毘曇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玄部
太平部
續道藏
彼。是顽然者。不死何俟。哭泣为日。恋世之以。语及终天。肠摧臆披。灵鉴至哀。歆玆薄𨠑。
祭仲母文
岁次丙戌十月乙酉朔二十六日庚戌。
从子昌翕。谨以酒果之奠。昭祭于仲母贞敬夫人南原尹氏之灵。呜呼。天降荐祸。扤我小子。泪尽血继。殆二十祀 (第 166L 页)
。庶歆我酌。呜呼痛哉。
尤庵先生迁葬祭文
始尤庵先生之丧。权窆于水原万义山中。因宅兆不利。改卜他冈。 岁丙子十月二十六日己酉。
启其旧封。将以十一月初二日乙卯。葬于新穴坐丑向未之原。前一日甲寅。门人延安李喜朝。自仁川任所。匍匐趍 (第 374L 页)
府事讳复一。都总府都事讳敏得。曾祖祖考。而其所生祖考讳咸一。青岩道察访。考讳希得。成均进士也。公以  万历乙未十月廿六日
生。才三岁。即有丁酉倭乱。时公在外氏。公生祖母察访配李氏。挈公之生母李氏。避向七山海岛。遇贼船于大洋 …… (第 478L 页)
公高祖也。曾祖讳允昌。郡守赠左承旨。祖讳炫。工曹正郎。考讳世宪。通德郎。娶宗室怀恩君德仁女。生公于  仁祖丙戌十月二十六日。
幼而嶷然有远大气。九岁失所恃。哀毁如成人。既长。质业于白轩李相公。不劳提撕。文词日就。交游者亦甚盛。 (第 480H 页)
 
考光赫。故任承政院同副承旨累 赠领议政。妣金氏。 赠贞敬夫人。
公讳寿兴。字起之。号退忧堂。鼻祖曰宣平。佐丽祖。统合三韩。策勋为太师。至今祭于社。入 本朝。有讳璠。平壤府庶尹 赠吏曹判书。是于公为五代祖。庶尹生讳生海。信川郡守 赠左赞成。郡守寔生都正公。都正公有五男。长曰文忠公尚容。次即府使公。又其次即文正公清阴先生尚宪也。都正公伯氏三嘉公。大孝无子。取文正公子之。而文正公又取府使公次子同知 赠领议政讳光灿为后。即公本生考也。妣

延安金氏。牧使琜之女。  天启丙寅十月二十六日
生公。才八岁。大夫人卒。丙子。避兵岭东。丁丑。随清阴先生。归安东。公少已敏悟。至是学业大进。洒扫应对 (第 517L 页)
。会其行。徵余以赠言之义。遂录此以奉。
仲舅退忧堂金先生寿宴序
今年丙寅。即我仲舅退忧先生之周甲。而 十月廿六。
即其悬弧之辰也。越五日至月之吉。先生之子若女。喜先生之无恙。惧此岁之难又。谋所以为先生寿。于是设酒食 (第 459H 页)
七月。陈疏乞递。
 按藩一年。治尚明简。褒贬守令。无惮世家。一道慑服。
九月二十五日。拜右副承旨。 冬十月二十六日。
升拜左副承旨。
十一月十日。拜礼曹参议。
 与李士深。辨李泰之(惟泰)得谤。
自己丑以后。党论过激。 (第 209H 页)
使沈阳。时国家新去乱。悉捐橐中装。赎还旄倪之未返者。人心德之。 二十三年十月廿六日。
公卒。春秋五十一。公在疾。 上特以仪宾尊属。医药属路。讣闻。 上为之罢朝巷市。赐吊赙如仪。命有司庇葬 (第 180H 页)
使。以能升助防将。留咸兴一年。祖母殁。以丧归。壬戌。为卫将。改佥知中枢。 仁祖元年。为结城兵马都尉。 丁卯
之乱。从 上于江都。由卫将。出为釜山镇佥节制使。甲戌。为仁同都护府使。丙子。为内乘兼宣传官。冬。有狄 (第 246L 页)
城之第。享年六十五。呜呼。以道甫之洪量与才之美。谁之不如而止于斯与。君子谓道甫之诎于昏朝。恒士犹能。 癸亥
以后。知道甫者比肩立。未闻有推毂道甫。道甫亦无几微出于颜面言语。此则庶几哉不知不愠之君子。而其难殆有 (第 311H 页)
难于 癸亥
以前之陆沈者。然士生斯世。贵于为时用者。岂非欲行其志也哉。道甫历宰三大邑。举办憿绝。举以最闻。表里之 (第 311H 页)
苏,智遣卒倭。不踰月。执沙火同及被掳髦倪百馀指以献。 上嘉之。特拜直提学。 赐银带。 庚寅。
升同副承旨。历右副,副提学,谏长,国子,铨议。辛卯。超拜。礼曹参判兼大提学。时年三十一。自春亭以后典 (第 325H 页)
   奉寄仙舟
   雪后月下
   雪
   雪峰
   偶吟
   塞上
   白马山戏吟
   至月 二十六日
记梦
   悼畸庵郑子容甫
   白马山戏吟叠前韵
   闻赵郎中两试志喜
   夜间
著睡则即侍先庭之侧。而觉则乃一孤露身也。积雪层巅。 中夜
悄然。但闻万壑风号而已。恋慕之怀。此时尤切。若使日复如此。则诚不可堪也。略以小绝寓怀。
   夕望
   辞月廪仍乞致仕疏(九月十三日)
   上候未宁。到城外待罪疏。(十月八日)
   辞内医提调仍乞致仕疏 (十月二十六日)
   辞内局仍乞归疏(十一月八日)
   径归留辞疏(十一月十一日)
   乞致仕辞兼带疏(十二月
臣罪万死。臣罪万死。伏乞亟命治臣之罪。以严邦宪。不胜幸甚。臣无任惶怖俟罪之至。
辞内医提调仍乞致仕疏 (十月二十六日)
伏以臣之从前累年陈恳而乞退者。不但以犬马之齿已至实以疾病日剧。精神日消。不敢以尸居馀气。为冒耻窃禄 (第 107H 页)
目奇壮。但微有阴霭。不得见日出。怅然而归。
二十四日。晴。莱伯与慎伯来射。
二十五日。晴。见家书。 二十六日。
寒。见家书及赵汝吉嘉锡书。
二十七日。寒。莱伯及慎伯来射。
二十八日。寒。慎伯往梁山。
二十九日。寒 (第 553H 页)
。午憩剑水站。夕投凤山郡。主倅李君益昌有均田同事之旧。夜设饯酒。副使书状同会。病不能饮。行数杯而罢。 丙戌。
朝发。午抵黄州。直往判官衙轩。尹判官遇甲。乃吾家外孙。而于我为再从叔也。黄海都事尹君阶委来送别。兵使 (第 231L 页)
窆有期。佳城已卜。病在床席。奠不躬酌。缄辞寓哀。庶几歆格。尚飨。
祭文[李敏佐达卿]
岁次丙戌十月廿六日。
甥侄李敏佐。再拜奠一酌。呜呼我舅氏。英才间世出。叔母权夫人。孝顺真良匹。干蛊用有誉。内治亦无缺。事生 (第 293L 页)
痛若烦酲。若不可堪。而常有好容颜。无戚戚之意。见之者知其有学力也。乙丑五月戊辰卒。享年止三十有八。以 其年十月癸丑。
葬于大田山先茔之侧未向之原。君娶光州金氏。检阅垓之曾孙。处士础之女。有子男四人女二人。男长之熤。二夭 (第 135L 页)
。○壬寅。以 殿讲试官诣 阙。○甲辰。 召对入侍。○庚戌。 召对入侍。○癸丑。 召对入侍。 宣酝。○ 己未。
制进 东宫嘉礼 教书。
戊辰 毅宗 皇帝崇祯元年。(今 上六年)
 先生年六十六岁。○正月癸亥朔。入 …… (第 451L 页)
。至期三百,璿玑玉衡。 筵臣欲进讲。 上曰。姑阙之。以待郑某之归云。既讲。 上命先生造玑衡以进。) 癸丑。
复 命。○十一月戊午朔。 召对入侍。○癸亥。 召对入侍。○丁卯。入常参班。○以冠宾。赴五峰李公(好闵 (第 454H 页)
   辞御冬衣资疏(己丑十月七日)
   辞职兼陈所怀疏(己丑十月十八日)
   未参陪 祭引罪疏(己丑十月二十日)
   乞退疏 (己丑十月二十六日)
   辞出入 经筵疏(己丑十一月二日)
   因嫌请递疏(己丑十一月六日)
   辞职仍陈戒疏(己 ……   宪府请远窜金自点启(己丑十月)
   宪府请覈治李桧,宋兴周等家奸变启。
   因宫奴事引避启 (己丑十月二十六日)
   吏曹判书金集去国后乞退启(庚寅正月二十二日)
   吏曹请汰去忠勋府都事张善澄启(戊戌)
宋 ……   答李野叟(乙巳七月)
   与李野叟(丁未十月七日)
   与李舜弼(东稷○己亥十月)
   答李舜弼 (己亥十月二十六日)
   答李舜弼(壬寅正月)
   与李舜弼(壬寅三月)
   答李舜弼(丙午二月)
   答李舜 ……   与金永叔(庚子四月二十八日)
   答金永叔(庚子六月一日)
   答金永叔
   答金永叔(庚子七月十日)
   与金永叔 (庚子十月二十六日)
   答金永叔
   与金永叔(庚子十二月二十八日)
   与金永叔(辛丑二月十三日)
   答金 ……   答李彝仲(甲寅二月十四日)
   答李彝仲(乙卯六月三日)
   答李彝仲(丙辰二月)
   答李彝仲(丙辰)
   答李彝仲 (丙辰十月二十六日)
   答李彝仲(丁巳八月二十八日)
   答李彝仲(丁巳十二月)
   答李彝仲(戊午六月十七日) ……   答权致道(乙丑八月十八日)
   答权致道(乙丑九月七日)
   与权致道(乙丑十月十八日)
   答权致道 (乙丑十月二十六日)
   与权致道(乙丑十二月二十日)
   答权致道(丙寅正月二十三日)
   答权致道(丙寅二月七 ……   答尹尔和(丙辰六月十一日)
   答尹尔和(丙辰八月二十九日)
   答尹尔和(丁巳三月十八日)
   答尹尔和 (丁巳十月二十六日)
   答尹尔和(戊午二月七日)
   答尹尔和(戊午三月一日)
   答尹尔和(戊午五月五日)
  ……   与尹拯(甲寅三月二十四日)
   答尹拯(甲寅五月十八日)
   答尹拯(甲寅六月二十二日)
   答尹拯 (甲寅十月二十六日)
   答尹拯(乙卯七月)
   答尹拯(乙卯七月)
   与尹拯(乙卯八月十八日)
   与尹拯( ……   答李立初(辛酉九月二十五日)
   答李立初(壬戌十二月二十九日)
   答李子邵(德老○辛丑四月八日)
   答李子邵 (己未十月二十六日)
   答李子邵(丁卯五月二十二日)
   答李子邵(丁卯六月六日)
   答李子邵(戊辰三月十七日
哀恳。 亟赐镌免。公私幸甚。臣受 恩甚重。不敢以官之有无为进退之义矣。伏愿 圣明并加财鉴焉。
乞退疏 (己丑十月二十六日)
伏以无状愚臣。自知甚审。而感激 鸿恩。不敢求去。黾勉出仕。试以自考。侏儒之短一节可知。盖臣才识浅短 (第 227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