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外氏之世德存乎古史扬乎人言其敦大朴厚尤异乎
他族由遵而上五世为大儒兄弟三人咸为帝者师其
风之流者皆好学而质重遵余弟也广而不肆巽而不
慑孝敬忠信之道拳拳然未尝去乎其中盖由其中出
者也浸润以诗易动摇以文采以余弃于南服来从余
五年
矣未尝见其行有悖乎义言有异乎行者则余 (第 9a 页)
金符生十四年矣戊子太宗诏从太师国王战
河东山东庚寅睿宗拔凤翔明年从破宋大散关夹嘉
陵汉水如凤沔褒大安 兴元
洋金东抵均诸城皆拔壬
辰大破金兵钧之三峰山不能国矣诏徙六州民留田
威宁时天下荒饥独山北为乐土四方之人 (第 18a 页)
   开惜岁月之虚捐欲云霄之坐致遇顺风而纵
   大壑其孰禦之登金马而上玉堂在此行矣诗
   以劝驾序宁阙乎癸丑二月望日新 兴元
某序
并州书郎年少客细马金鞭日三百生平意气凌青云
未怕天山雪花白西园此日盛徐陈凤阁鸾台气象新
由来草 (第 15a 页)
屋间教授生徒必
使知己之所知能己之所能时议以此归之贞祐兵乱
负母入山道中遇害年甫四十云庚戌五月晦日新
某叙
   拙轩铭引
左辖公以拙轩自号徵文于某谨述 (第 9b 页)
  为京兆府请复尊号表三首(此为德宗作也下为/耆老等请复尊号表)
   (二首皆同盖德宗建中改元上圣神文武之号/至建中四年欲改 明年
元议更益大号时陆贽)
   (奏不若引咎降名以祇天戒帝从之寻改 (第 5a 页)
兴元/元年
去圣神文武号大赦改元观初表云日日)
   (以冀遂淹星岁耆老表云尊号未复一十九年/自 (第 5a 页)
兴元元年
至贞元十八年壬午恰一十九年) (第 5a 页)
   (详于正集之注今又有表六盖在正集之表前/作其上三表在贞元四年第一表云谓掩全功)
   (五年于兹盖自 兴元元年甲子
德宗去圣神文/武号至贞元四年戊辰为五年也后三表在贞) (第 1a 页)
年第)对直言策拜京兆高陵尉考府之进士能第
上下以实不奸樊仆射泽以襄阳兵战淮西公以参谋
留府能任后事 (兴元元年正月
以樊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泽奏儋为参军)户曹殡
于凉凉地入西戎自京谷徐城三世皆未还荥阳葬公 (第 13b 页)
博又音粕)披安三县拔其州斩
伪刺史(拔或作诛或作株马本作诛左传云又披其邑/安三县安州三县也其州安州也 兴元元年七)
(月
皋遣伊慎王愕将兵围安州州城阻涢水为固攻之/累不下希烈遣甥刘戒虚以步骑八千援之皋命李伯)
(潜分师迎击 …… (第 5b 页)
(元年四月以皋为荆南节度使三年闰五/月以皋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真食三百王
之在兵天子西巡于 (兴元元年二月/
车驾幸梁州)希烈北取汴郑
(建中四年十二/月希烈陷汴州)东略宋围陈西取汝薄东都(薄或作/亳非是)(第 6b 页)
度使田)
(悦/)环封奏其本德宗称焉环之会下濮州战白塔救宁
陵襄邑(二县并/属宋州)击李希烈陈州城下 (兴元元年闰十月/
李希烈遣将翟崇)
(晖悉众围陈州宋亳节度使刘洽遣陇右幽州节度使/曲环将兵三万救之 (第 12a 页)
十一月
败崇晖于州西擒之以献)
公常在军间环领陈许军公因为陈许从事以前后功
劳累迁检校兵部郎中御史中丞营田副 (第 12a 页)
德以为谏议大夫命且下遂
病以卒年若干(病以或/作以病)绍述讳宗师父讳泽尝帅襄阳
江陵官至右仆射赠某官 (兴元元年正月
樊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贞元二年闰五)
(月徙镇荆南八年二月自荆南复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十二年加检校右仆 (第 2b 页)
人下或有心/字或有心字)
(无大/字)公既至恒州即日奉诏出兵与淊战大破走之还
至河中李怀光反上如梁州 (兴元元年三月
李怀/光反车驾幸梁州)怀光
所率皆朔方兵公知其谋与朱泚合也患之造怀光言
曰公之功天下无与敌(与上或 (第 3b 页)
    (者皇曰皇帝曰帝王曰王至秦始皇始兼皇/帝之号汉哀帝始有圣刘太平之称唐高宗)

    (中宗遂有 天皇
应天之名而明皇遂称尊号/曰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其后子孙因之以为)
    (故事范祖禹所谓使其臣子/生而 (第 12b 页)
与元九书云年九岁始识声韵
二年辛酉
三年壬戌
四年癸亥 兴元元年甲子
贞元元年乙丑
二年丙寅
公年十五有江南送北客寄徐州兄弟诗自此始有文 (第 58b 页)
元统历献岁发生宜革纪年之号式敷宥过之泽与人
更始以答天休可大赦天下改 建中五年
(第 27b 页)
兴元元年
(第 27b 页)
正月一日昧爽
已前大辟罪已下罪无轻重咸赦除
之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有以忠劳任膺将相有
以勋旧继守藩维朕抚驭乖方信 (第 27b 页)
于山因材于林因工于子来因时于农隙又何易也崇
山浚谷佳境胜槩绵世伏匿一朝发朗又何能也君在
建中 兴元
之閒为江南西道节度曹王所知时方兴军
职压寇境供亿仓卒赋平人和王实赖之故御史大夫
郑滑节度卢公群与君尝 (第 50b 页)
河东山东庚寅睿宗拔凤翔明年从破宋大散关夹嘉
陵汉水如凤沔褒大安 兴元
洋金东抵均诸城皆拔壬
辰大破金兵均之三峰山不能国矣诏徙六州民留 (第 24b 页)
 以此推之天宝十载始及四十则是献大礼赋当在
 天宝九载也本传以为天宝十三载因献三赋帝奇
 之待制集贤院误矣其后又进西岳赋序云上既封
 泰山之 后三十年
按史开元十三年乙丑封泰山至
 天宝十三载始及三十年则是进西岳赋在天宝十
 三载也老杜有赠献纳使田舍人 (第 3b 页)
为模准进修者率用歌其行而有所矜
式君既举进士以校书郎为书记毗赞元侯于汉之阴
式徙荆州(凝大历三年进士 兴元元年
樊泽节度山南/东道凝掌书记贞元二年泽徙荆南节度使)
(凝随/府迁)由协律郎三转御史元戎出师用显厥谋遂 (第 7b 页)
   为京兆府请复尊号表三首(德宗时宗元/为蓝田尉作)
臣某言某月日诸县耆老某等若干人诣臣陈状辞意
迫切以陛下尊号未复请诣阙上表者人心巳郁安可
久违天意实勤谅难固拒抚状感悦深契微诚臣某诚

恳诚迫顿首顿首伏惟皇帝陛下圣神之功贯于天地
文武之道超乎古今(德宗建中元年群臣上尊号曰圣/文 神武皇帝兴元元年
诏中外书)
(奏不得言圣/文神武之号)盛德愈大而谦光益深玄化巳成而徽号
未复遂使神祗觖望人庶怨思沐浴 (第 5a 页)
   为文武百官请复尊号表六首(德宗贞/元五年)
臣等言臣窃观前代之盛列辟之英咸保鸿名而祟明
号或配其德或昭其功盖所以扬耿光彰淳懿而示远
也其有暗然不耀后嗣何观蔽而不扬群臣之罪伏惟

皇帝陛下由正统而临祚承圣绪而受图禀高明之姿
于天侔博厚之德于地端教化之本制刑礼之中声震
八区威加六合运玄造之化靡有不通成阴骘之功莫
之能测是用光膺圣神文武之号(建中元年/上尊号云)其后虽逢
阨运 (兴元元年
诏书/奏不得称尊号)今睹昌期诚我武之扫清犹自咎
而抑损同罪已之义(左传禹/汤罪巳)明爱人之仁群臣等上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