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詔令奏議類
之远。无由一盍簪也。或可略示日用节度。慰此驰仰之怀耶。(甲申一月十二日。)
[与郑士仰 (乙酉四月六日)
闵生少者。初见可爱。后生思索者。亦不易。然熟读则思索之功可施矣。熟读实难。幸令长侍教席。不住鞭策 (第 406H 页)
。使之尽读所当读之书。则自当有通透之效矣。亦以此劝之耳。 (乙酉四月六日。
)
[与郑士仰(丙戊五月六日)]
老病日甚。书问人事亦已绝矣。仲春惠札。承拜已月馀。而至今稽谢。凡百 (第 406H 页)
 居家杂仪之下。当录仪节居乡之节及仪礼乡饮射等礼。而并未及矣。此等处深望裁处。俾成完本。如何。老耗仰浼。愧悚无已。
[答南子闻 (癸巳四月六日)
所示丧葬杂记。以心眼之俱昏。不能即得看详。玆谨留之。容俟从容披阅。若有仰复者。则当依教签标。以呈 (第 466L 页)
为计。至于题跋。则非但不敢。年来昏甚。虽数行文字。已不能为矣。只增愧悚。 (癸巳四月六日。
)
[答南子闻]
  礼郎以护丧来户郎以下各司进排云云
此一节。当备书本末。作为一通。以为凭考之地。 (第 466L 页)
日以熹微。前日教意。都未记得。只此奉谢而已。一握无期。怅然何已。(壬辰二月十七日。)
[与金载海叔涵 (癸巳四月六日)
自昨年。人心形气之说。不能奉复之后。不得复见警诲之书。盖其时以为无事于更申而然。往复之端。则自我 …… (第 504L 页)
而已。馀万不能尽意。唯希学业日新。益尽心于劝讲之地。以副公私之望。 (癸巳四月六日。
)
答李泰寿士亨(庚辰六月四日)
枫岳所得。何靳一示破耶。牛溪所训指专务外物者而言。岂可以此而真谓山 (第 505H 页)
今付申君纳还。相与传受。以垂久远。此后人之任也。勉旃。幸甚。(戊辰十一月十三日。)
答李世德伯邵( 己未四月六日
)
正容谨节。慎言敏行。读书有课。勿令间断。皆初学急先之务也。随时随处。心不忘学。则自能进益矣。幸 (第 528H 页)
须孳孳勿怠。以副相爱之望。 (己未四月六日。
)
[答李伯邵(庚申立春日)]
久耐寒苦。固虑生病。书至果尔。为之奉厉。但此春生。想对时和泰也。人例 (第 528H 页)
无复中正和平之意味矣。既已自觉其为病。可以展开地步矣。甚善甚善。纸尽只此。(八月七日。)
[答朴乔伯 (壬申四月六日)
年老穷索。百虑俱灰。而时得朋友之书。亦或病或忧。无有安坐读书者。岂亦运气之相关耶。良可叹也。且自 …… (第 535H 页)
而志气则无老病也。每自惕若。未知能免此患否。幸常加省克。而日新其功。时以所得。警我昏陋。区区之望也。 (壬申四月六日。
)
[答朴乔伯(癸酉五月七日)]
前牍比又三复。所论怠欲二义。如此看亦可。然则前 (第 535H 页)
礼而不能谢 恩。则拜受似合于情礼。体行为可。凡事勤谨。则少过矣。勿怠勿忽。(三月既望。)
[与子行教 (四月六日)
祭酒自外备者。恐未精洁。须自内别酿。今番则虽不 …… (第 92L 页)
及。而后则体行可也。 (四月六日。
)
[与子行教(九日)]
青阳昨过。言洪境多士夫。而诸色杂糅最难云。夫敬而毋失。与人恭而有礼。无往而 (第 93H 页)
呜呼哀哉。
祭市南先生文 维 崇祯岁次甲辰四月癸巳朔六日戊戌。
门人尹拯。谨以一办之香。一瓶之酒。再拜敬奠于市南先生柩前。而哭之曰。呜呼先生。何为而至于斯耶。小子尝 (第 191H 页)
。号壳晦。含章不仕。公继其志。閒居味道。无慕于世。以终其身。妣温阳郑氏。北窗先生𥖝之孙女也。公以  万历丙戌四月六日
生。幼聪颖。工于文而敏于言。壳晦公戒之曰。君子之学。德为本。才为末。公瞿然受教。即日变佞为讷。弃华就 (第 234L 页)
牲奉事,尚瑞副直长,司仆主簿。除阴城县监。己酉。高山县监。辛亥。以捕犷贼。加通政。戊午。除镇岑县监。 辛酉。
除五卫将。壬戌。除佥知中枢。甲 (第 345H 页)
门屏迹。冬。授左尹。不拜。庚午。除铁原府使。时 严旨屡下。责诸臣不就官者。公三状求罢。不得。遂赴官。 壬申。
投绂归。侨寓杨州。甲戌夏。 上又尽逐用事者。 召复旧人。特拜公都宪。公累疏辞。闻中 (第 380H 页)
   上同春堂(戊申)
   [上同春堂(己酉五月十四日)]
   [上同春堂(己酉三月廿七日)]
   [上同春堂 (己酉四月六日)
   [上同春堂(己酉十二月十三日)]
   [上同春堂(庚戌二月廿八日)]
   上同春堂(庚 ……   [上同春堂(庚戌四月廿六日)]
   上同春堂
   上同春堂
   [上同春堂(庚戌七月十六日)]
   [上同春堂 (辛亥四月六日)
   [上同春堂(辛亥四月十一日)]
   [上同春堂(辛亥十月十一日)]
   [上同春堂(壬 ……   [答李仲羽]
   [答李仲羽]
   与李仲羽
   与李士夏([辛亥二月望日])
   [与李士夏 (辛亥四月六日)
   [与李士夏(辛亥五月廿三日)]
   [与李士夏(辛亥六月廿六日)]
   [与李士夏(壬
。不暇念及于受 命之重。直欲奔趋号哭于 殡殿之下。以伸臣子罔极之情。即日登程。并夜疾驰。而中间阻水兄 六日。
始达 阙下。弓剑已远。追攀莫及。终天至 茶(一作荼)毒何穷。仍窃伏念。臣所受 封书中。有守令边将及舟 (第 162H 页)
每分半进排。间或专责于本库。而亦非恒规也。虽未知今番染蓝。将至几许日。而本库形势。决难独当。内冰库限 六日
进排之后。其馀日则本库还为进排。恐合便宜。故议于该监提调。其意亦然。敢此仰 禀。仍念染蓝冰丁。不可比 (第 217L 页)
清州。清之量事。始怨而今乃大悦。均平可知。只若干豪右不厌其欲。奈何。(己酉三月廿七日。)
[上同春堂 (己酉四月六日)
闻轩相劄攻在野不奔问之人。其意可知。极骇极骇。 (第 295L 页)
(己酉四月六日。
)
[上同春堂(己酉十二月十三日)]
前后便中所寄书。一一拜受。甥初入始还营。身无疾病。眷集皆安。是 …… (第 295L 页)
郁何极。不备。(庚戌七月十六日。)
 年来久在外职。不与于家祭。今又丧馀隔宵。悲陨罔极。
[上同春堂 (辛亥四月六日)
便回。伏奉下书。伏审迩间体气康安。欣慰无任。旧里疠染。今则何如。区区第切远虑。甥及瓜未代。苦况日 (第 297H 页)
倍。而两麦枯之际。雨泽颇洽。饥饿之民。庶有扶接之望。唯是为幸。盖本路自去冬。设赈粜济。亦且遍及。姑无饥死。唯江界等邑绝远。取粟于五六日之程。民力难支。严冬。伤于冻馁。死者甚多。惨恻不可尽喻。每闻京城湖岭积尸之说。犹知此地之稍胜矣。箕子墓井两笔。传者归之石笔。非此恐不能。其果然乎。李郎科诗四篇付呈。送南令批还似好。观成所作。亦上。不备。 (辛亥四月六日。
)
[上同春堂(辛亥四月十一日)]
前日下教周易口诀。才得印出一件。并原本送上。伏望燕申之暇。更为翻 …… (第 297H 页)
所寄书承悉。规戒之言。至蒙容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幸甚幸甚。不宣。(辛亥二月望日。)
[与李士夏 (辛亥四月六日)
所示四诗尽佳。未见有可议之疵。适有怀便。转上于丈席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所望也。 (第 299L 页)
(辛亥四月六日。
)
[与李士夏(辛亥五月廿三日)]
日热如此。左右科工。何可刻苦乎。只望勿辍看读。然此亦馀事。时候乖 (第 299L 页)
   答李子文(辛未十二月二十四日)
   答闵彦晖(以升)(○壬戌十月十一日)
   答闵彦晖(丁卯七月十六日)
   答闵彦晖 (庚午四月六日)
   答闵彦晖(七月十日)
   答权质甫(益文)(○壬戌十月十五日)
   答权质甫(丙寅二月一 ……   答沈善长(元浚)(学○辛未正月二十四日)
   答沈善长问(学○辛未十月)
   答闵彦晖问(手录○ 庚午四月六日)
   答崔汉臣问(礼○戊辰十一月四日)
   答崔汉臣问(己巳六月四日)
   答崔汉臣问(庚午十 ……   答金汝精(克成)(学○戊辰二月九日)
   答金汝精问(礼○己巳九月)
   答俞济卿问(丧礼○ 庚午四月六日)
   答俞济卿问(丧祭礼○五月二十五日)
   答李士粹(彦纯)(礼记○戊辰六月)
南溪先生朴文 ……   花谷丙舍讲义
   居家要义(乙丑八月六日)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六十六
 史论
   王叔文
   汉光武(乙巳四月六日)
 序
   送金久之赴燕山序(癸巳)
   崇孝录序(辛丑十月)
   李重赉字序(壬寅五月二日)
宪府执义疏一(十月二十日)
草莽臣朴世采。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百拜上言于 主上殿下。伏以臣昨于本月 六日。
祗受承政院所下别 谕。继于十日又受所下司宪府执义 谕旨。并令臣从速上来者。臣闻 命震越。罔知所措。第 (第 117H 页)
极图次序。又蒙提喻。广陵金直卿书来。亦有议论。皆于鄙见有所未安。从当更加研究。有所请教也。
答闵彦晖 (庚午四月六日)
比日风雨转盛。未委雅履进学对重否。鄙春末始还坡寓。今年恰成六十岁人。衰朽昏愦。更无可议于此事。独蒙 (第 189L 页)
 一意求道。虽曰诚矣。而欲速其事。反不中理。则恐或终至于不诚之归也。然则所谓必有事焉。信学者着脚处欤。
孔子曰先难后获。孟子曰欲速则不达。此皆欲人真实用功。不求其效之意。来谕必有事焉。乃学者着脚处云者得之。盖诚者实理。欲速而不中理则是所谓不诚。非必指虚伪之端也。
答闵彦晖问(手录○ 庚午四月六日)
圣贤之或处或出。唯其时而已。鄙亦岂敢遽昧其义耶。第就其中有从初自守者。有从初历聘求仕者。故始以处与 (第 38L 页)
师善妻。亦为栗谷心丧。此则秉彝之心。犹有所存。盖春亭及李公乃圃隐,栗谷之门人也。
答俞济卿问(丧礼○ 庚午四月六日)
所示祭服云者。此非为行祭而作。乃居丧之衰服也。恐当以丧服称之。腰绖绞带。带在衰服上者为是。其有或中 (第 65H 页)
不可尽废其言云尔。不然。凡为太子者。终不得一言于君父。又何可以徒见此语。不究其心。而从而为之是欤。 汉光武(乙巳四月六日)

汉光武其所为固多可议。而余于贷朱鲔,赦樊崇二事。尤不胜痛惜。礼曰君父之雠。寝苫枕干。不与共天下也。又 (第 349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