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雜家類
不同。人各以其见之所至者说出。而其于道体之全。自然完具矣。亟图之幸甚。(辛未正月晦日。)
[与赵汝常 (戊寅七月十九日)
仄闻有赋归之意。岂以缓之一字为嫌耶。人之所尚。各自不同。只当行吾之素。而任吾之真耳。何至遽作去就 (第 386H 页)
计耶。不容自外。略贡鄙怀。未知以为如何。 (戊寅七月十九日。
)
答李新溪(齐说○[戊午至月二十八日])
令胤久患腹痛。不能趁课。而昨又偶与僧戏。误折其齿。见其端 (第 386H 页)
字为主。苟体此三字而无失。则才在其中矣。无以为报。略诵所闻。望心谅焉。(己巳冬至日。)
答郑夏晋益彰 (己卯闰七月十九日)
扇简苡蜜乾鱼之惠。深感至眷。而远路致意过厚至此。还用悚仄。不能安也。节用而后可以爱民。此实圣训也。 (第 472H 页)
字牧之职。爱民为本。随事随处。猛加省察。勿以私害公。则于民必有所济。千万加意。不负所学。区区之望也。 (己卯闰七月十九日。
)
答金龟孙([丙寅八月二日])
示谕缕缕。极知向学之诚实。非区区口耳之比。令人三复。然所谓天其遂吾 …… (第 472H 页)
  泮水第三章。永锡难老。难老之义。未详。
难老。犹言不衰。谓难使之老也。
[与李希敬(辛酉三月十八日)]
科事既退。目前无事。须与君晦卒业诗传。如何。诗能

长人一格意思。大小雅尤好矣。(辛酉三月十八日。)
[与李希敬 (七月十九日)
前示诗说。所谓申培似非汉时。人。若尔则岂不概见于晦翁许多语中耶。似是后人之赝作。要之不必观也。 (第 487L 页)
(七月十九日。
)
[与李希敬(壬戌九月二十七日)]
知读礼之功不懈。初间虽似生面沈潜。久之自当有得。间读四书及近思 (第 487L 页)
  情性隐微言行枢机。是通诗人与我而言者否。枢机。即是始作发动底意。下又何加之始字耶。
情性隐微言行枢机。皆以学诗者而言也。诗人之情

性言行。则固在其中矣。枢机。言发动之所由也。谓之所由之始。何不可也。
[答吴遂采 (庚寅闰月十九日)
年愈壮而学愈芜之示。可谓能自警省矣。须知惧而加勉。如何。看书虽有缓急之序。亦安有知不知无损益之文 (第 29L 页)
。如宋之新法丛脞处。亦当究其节目而辨其得失。不可放过也。况说义理处。尤当研穷到底。体认深思。不可泛然看过而已。劄记疑处。与朋友讲论最有益。勉之如何。 (庚寅闰月十九日。
)
[答吴遂采(辛卯六月二十五日)]
俪语之习。固知难免。而科工之中。最无用适可而止。不必耽着也。且 (第 29L 页)
。时加以疠疫。死者相属。公略无难色。竭诚救济。活民最多。壬子。授掌苑署别提。迁掌隶院司评。以亲嫌递。 癸丑。
复引仪兼汉城府参军。府吏私相戒曰。是向监四山刚明者也。其秋。拜昌平县令。以为民社所寄。尤当尽心。夙宵 …… (第 312L 页)
重。在馆学。常为士林主论。甲寅。 朝廷举名行之士。公与洪得禹,李寅赫诸公。同登荐剡。盖皆一世人望也。 乙卯
以后。谢举屏迹西湖。为终老计。及入仕路。至赴县。以世禄之臣。不欲辞 朝命。而非其所好也。前后居中外官 (第 328L 页)
   [上尤庵(甲寅五月十八日)]
   [上尤庵(甲寅五月二十八日)]
   [上尤庵(甲寅六月初四日)]
   [上尤庵 (甲寅七月十九日)
   [上尤庵(甲寅九月初七日)]
   [上尤庵(甲寅九月十七日)]
   [上尤庵(甲寅九月 ……   [与李同甫书(戊午五月十四日)]
   [与李同甫书(戊午五月二十八日)]
   [与李同甫书 (戊午七月十九日)
   [与李同甫书(己未正月十一日)]
   [与李同甫书(己未八月十三日)]
   [与李同甫
。维重董事奔遑。无计拜送于野次。不胜怅缺之至。谨此专人赞伸下怀。不备。(甲寅六月初四日。)
[上尤庵 (甲寅七月十九日)
昨才专人上书。更无可以仰达者。适闻李参奉作行。都疏及咸营所送册。封戎付上。不备。 (第 37L 页)
(甲寅七月十九日)
上尤庵(甲寅九月初七日)]
伏不审近日。道体调摄若何。似闻寒热之候弥留不止。区区忧虑。益切下诚。 (第 37L 页)
讲读之事。玆以小儿看护仰溷。复将以为如何。好笑。凭便伸候。不宣。(戊午五月二十八日。)
[与李同甫书 (戊午七月十九日)
维重白。日者儿还。承拜惠翰。存讯之外。眷喻又甚勤挚。感慰感慰。不审即日秋炎。侍奉体履何似。切闻尊 …… (第 74H 页)
期。趋哭丧次。仍诣葬所。毕事而归。此行若取路维杨。更奉清眄。区区阻怀。伫可一展。凭便裁谢。千万不宣。 (戊午七月十九日。
)
 家仲辞章自列。实是私义之不可已者。丑辱之加。初非所恤。削夺而止。犹为太轻。可怪可怪。李蔡两疏。 (第 74H 页)
   答宋德普(淳锡)(○辛未)
   答金仲和(昌恊)(○壬戌正月二十日)
   答南子闻(鹤鸣)(○ 丙辰七月十九日)
   答俞宁叔(癸亥十二月二十四日)
   答金子怀(洪福)(○辛未六月七日)
   答柳集仲(成 ……   书己丑所拟上疏十二条后
   题邵康节观物诗后
   跋先王父寄斋杂记(戊戌四月十九日)
   书明史脩明历法卷后 (壬寅七月十九日)
   题六书总目
   跋神诀(甲辰三月二十一日)
   跋活塘公所读大学(乙巳二月十九日)
   ……   处士杨湖闵公墓碣铭(三月四日)
   通川郡守赵公墓碣铭(乙丑七月十七日)
   工曹正郎 赠户曹参判金公墓碣铭 (七月十九日)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正集卷第七十四
 墓碣铭
   昭格署参奉介庵姜公墓碣铭(乙丑八月二十日)
   ……   答李文瑞(奎龄)(○七月十四日)
   答林德涵(七月十四日)
   答洪内翰(重夏)(○七月十九日)
   答林德涵 (七月十九日)
   答林德涵(七月二十二日)
   与崔汝和(七月二十三日)
   答泰初侄(七月二十三日)
  ……   答闵大受(戊午十月二十九日)
   答闵大受
   与李季周(端夏)(○戊午)
   与李幼能(丁未)
   答李养而 (丙辰七月十九日)
   答李养而(戊午十月十九日)
   与尹子仁别纸(庚子)
   答尹子仁(乙巳)
   答尹子 ……   申请退归劄三(十一月二十五日)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五
 筵中讲启
   甲戌闰五月二十九日熙政堂 引见
   六月二十一日熙政堂 召对
   七月十九日
熙政堂请 对
   七月二十三日熙政堂 引见
南溪先生朴文纯公文续集卷第六
 筵中讲启
   甲戌八 ……   答金士直问(礼○癸酉正月二十六日)
   答金士直问(丧礼○九月晦日)
   答沈善长问(壬申八月二十八日)
   答申伯武问(心经○ 癸酉七月十九日)
   答李汝晦问(家礼○八月二十三日)
   答李远卿问(丧礼○十一月二十四日)
   答崔子益
如何如何。采麻痹之症阅岁愈苦不获已方作浴温之行。适且重惹感证。愦痛难状。闷不可言。
答南子闻(鹤鸣○ 丙辰七月十九日)

(第 186H 页)
其衍文错字。王父未及手正者。尝欲更加证校。特以事力之屈。不暇举焉。姑记其意如此。
书明史脩明历法卷后 (壬寅七月十九日)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由天下万物之情。亡不率是者。而况于历象之精微易差者乎。余尝怪唐虞之世。一切以此 (第 376L 页)
不推是。恬和坦易。寔为其纪。视世便嬛。孰轩孰轻。爰阐斯幽。昧者盍思。
工曹正郎 赠户曹参判金公墓碣铭 (七月十九日)
观察使金公澄。属余以先参判公后事。亡何观察公殁。且十年。每念之增怆。顾坐衰疾不克治笔砚。比者其子修 (第 479H 页)
。虽曰史局关系甚重。姑不敢逐旋仰副。当俟近后事端粗定。替送堂后族侄许。俾得奉览。兹用布复。
答林德涵 (七月十九日)
一封两书。极令人苏慰。引咎辞官之说。亦难斟量。今日道之兴废。重于罪名之轻重。不可以此为解。然和靖, (第 281L 页)
行母虞。又明日行父再虞。次第仿此。则并失家礼遇刚遇柔之义。未知将何以为处也。更须参商以教。
答李养而 (丙辰七月十九日)
首夏丑九。奉两丧登船于交河界上。不知自何许传 (第 301L 页)
。今日可达之辞甚多。而日势已晚。 水剌未进。故臣等姑退矣。 上曰。有可言之事。尽达之可也。遂罢出。 七月十九日
熙政堂请 对
臣世采曰。臣去月二十一日登 对。厥后五六日间。连起视事。其时领议政南九万适出在外。备局 (第 174H 页)
 初学所患。志小气轻。何者。志小则局于自画。无由渐进。气轻则自欺是事。饰私反理。志既小。继以气轻。则虽日有闻见之善。似不免伎俩人物乎。
自欺之病。非可专以气轻言者。虽曰初学主于立志。而必从事于致知力行之方。方可称之为学。岂可以闻见之善言之耶。
答申伯武问(心经○ 癸酉七月十九日)
 心学图大人心则栗谷所论至矣。而但所谓大人心岂可不用功而自有耶一言。亦不能无疑。孟子曰大人者。不失 (第 420H 页)
 佐昆先山墓祀。定行在明日。而宗中元馨氏丧出。未成服前。势似有碍。行祀与否。详示如何。
俯询。若祭需已熟。则居非同里。似当从权。而今未及杀牲。谨藏凡具。成服后行祀。在情礼。恐或稳可耳。况

是丧于所祭墓。为云仍耶。吾亦以此退行百吉山墓祀于 十九日
矣。
答安子谦(壬午)
 亡兄孤儿尚幼。祭祝难主。其题主。姑以亡兄书之而无旁题耶。
丧大记云子幼则以 (第 271H 页)
前朝恭让王母弟定阳大君也。以夫人之故。独免沈海之祸。改封归义君。以奉前朝祀事。夫人以 洪武丁巳生。  正统己巳七月十九
曰卒。寿七十有三。命司宰监正申自守,书云副正尹统护丧焉。夫人自遭祸。故蒙 列圣恩顾备至。 太宗屡赐米 (第 462L 页)
   遇灾辞免。兼陈所怀劄。[四劄](初七日)
   遇灾辞免。兼陈所怀劄。[五劄](初十日)
   辞免劄 (七月十九日)
   请寝 中殿影子图画及 园陵行幸事劄(八月初一日)
   辞免疏(八月十五日)
   再疏兼陈
少无不安之事。须体至意。安心勿辞。亦勿待罪。速出论道。以济时艰。(史官兼春秋吴命羲。传批。)
辞免劄 (七月十九日)
伏以臣之痼疾。虽有轻重歇作之时。言其大势。则盖 (第 239L 页)
生病云。是则已幸。又闻相会于客中抱病之际。聚散忧喜。本来如此。倚伏往来。谁能豫测。而乃以得失为怀耶。 (七月十九日)
近日寒甚。侍奉诸况何如也。此亦仅过。而以 上候临收靥时。热候颇盛。内外皆以为忧闷。故昨日入城。以解 (第 352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