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十一月” 相关资源
诗文库7147
人物库2010
古籍库63414
活动2533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類書類
儒家類
    其丧徒以律令之详不可得见耳
通典晋武帝太始中杨旌有伯母服未除而应孝廉举
天水中正姜铤言太常杨旌遭伯母丧几时而被孝廉
举又已葬未及为人后不案旌以去六年二月遭伯母

其年十一月
葬十二月应举不为人后乡闾之论以
孝廉四科德行高妙清白冠首必不谓在哀之人礼之
所责也博士祭酒刘喜议礼周 (第 4b 页)
 (吴澄曰春秋庄公三十二年八月癸亥薨薧后五十/七日十月己未所立太子般亦卒乃立幼子闵公庄)
 (公薨历 十一月
明年六月始葬时闵公幼弱庄夫人/外淫庆父谋篡立不君生君因亦不天死君故不令)
 (闵公服父丧三年群臣亦不 …… (第 5a 页)
聘践修旧好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也
僖公之丧未三年嫌于不可以接吉事故传发明大义
以正诸侯之礼也春秋 襄公十五年冬十一月
晋侯周
卒十六年正月葬晋悼公三月公会晋侯于溴梁左传
曰葬晋悼公平公即位改服修官烝于曲沃与诸侯宴
于温 (第 13a 页)
    复古二篇合而考之可以识世变云
汉书宣帝纪地节四年二月诏曰导民以孝则天下顺
今百姓或遭衰绖凶灾而吏繇事使不得葬伤孝子之
心朕甚怜之自今诸有大父母父母丧者勿繇事使得
收敛送终尽其子道
哀帝纪绥和三年六月诏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

(颜师古注宁谓/处家持丧服)
后汉书安帝纪永初元年九月诏曰自今长吏被考竟
未报(考谓考问其状/也报谓断决也)自非父母丧无故辄去职者剧县
十岁平县五岁以上乃得次用 元初三年十一月
初听大臣二千石刺史行三年丧(案/从)
(刘恺之言也遂李贤曰文帝遗诏以日易/月于后大臣 以为常至此复 (第 3a 页)
遵古制也) 建光元年十一月
复断大臣二千石以上服三年丧(案/从)
(祝讽孟布/之言也) …… (第 3a 页)

周广顺三年十一月
敕应内外文武臣寮幕职州县官
举选人等今后有父母亡没未经迁葬其主家之长不
得辄求仕进所由司亦不得申举解 …… (第 12a 页)
任职官及今年举选人不
在纠举之例
宋史太宗纪雍熙二年十一月辛卯诏在官丁父母忧
者并放离任
 李焘长编 雍熙二年十一月
诏自今京官幕职州县
 官有丁父母忧者并放离任常参官奏闻待报然其
 后亦颇有特追出者
礼志真宗咸平元年 (第 12b 页)
李德饶性至孝父母寝疾辄终日不食十旬不解衣及
丁忧水浆不入口七日哀恸呕血数升及送葬会 仲冬
积雪行四十馀里单衰徒跣号踊几绝会葬者千馀人
莫不为之流涕纳言杨达巡省河北诣庐吊慰之因改
所居村名孝敬 (第 17a 页)
酸耿迥然一身宗奠是寄毁而灭性圣教所不许宜微
自遣割俯存礼制饘粥果蔬少加勉强 普通七年十一月
昭明太子母丁贵殡有疾太子还永
福省朝夕侍疾衣不解带及薨步从丧还宫至殡水浆
不入口每哭辄恸绝高祖遣中书 (第 15a 页)
    之前哀痛方深故不许其朝贺耳然唐世期
    功之丧犹且严于防制如此则今有亲丧久
    不葬而腼然入居朝列者视此宁不愧心哉
五代会要 周广顺三年十一月
敕应内外文武臣僚幕
职州县官举选人等今后有父母未经营葬其主家之
长不得辄求仕进所由司亦不得申举其合赴 …… (第 15a 页)
 (不可以为悦奈何以欲厚其亲之心反使其亲久客/而不得即于安岂非所谓去其小不备而就大不备)

 (者乎盍亦思/所以变计乎)
 (王蕙子曰杭人多停柩不葬每寄柩管坟人家 康熙/辛亥仲冬
岳坟寄柩有失火者烧棺十馀具灰骨难)
 (辨其寄柩子孙痛苦莫伸又前崇祯戊辰季夏淫雨/发横自天竺至雷院金 …… (第 23b 页)
后议
南史齐废帝昭业武帝崩大敛始毕乃悉呼武帝诸伎
备奏众乐诸伎虽畏威从事莫不哽咽流涕
梁书昭明太子传 普通三年十一月
始兴王憺薨旧事
以东宫礼绝旁亲太子意以为疑命仆射刘孝绰议曰 (第 29b 页)
反乃尔何失礼之甚也十一
月甲午虞己亥设八关会王观乐于毬庭以太后祥月
除贺礼及舞蹈工人庭舞歌曲初礼官奏 仲冬
乃王太
后忌日请于孟冬行八关礼王以问相府参知政事文 …… (第 14b 页)
克谦曰太祖始设八关盖为神祇也后世嗣王不可以
他事进退之况太祖祷于神明曰愿世世 仲冬
无令有
国忌若不幸有忌则疑国祚将艾也故自统合以来 (第 15a 页)

无国忌今有之是国之灾也而又以孟冬设八关固
非太祖意礼官所奏不可许从之翼日大会王又观乐
于毬庭十五年八 …… (第 15a 页)
室先见太祖次见惠显二祖次见仁
明二祖讫奉安于位堂下乐作太尉洗爵初献司徒亚
献典仪终献其礼实王之所制也 忠肃王二年十一月
蓟国大长公主在元不豫十二月甲午薨庚子柩东还
仁宗皇帝命中书省御史台百官奠于道三年二月丙 …… (第 18b 页)
李䫨卒辍朝
三日遣使吊祭庀葬事谥文良十年二月中书令崔思
诹卒王震悼辍朝三日赙恤优厚令百官会葬谥忠景 仁宗十四年十一月
枢密院知奏事郑沆卒王悼甚辍
朝吊祭赙米百石布二百匹御笔特谥文安毅宗十一
年二月平章事高兆基卒辍朝三日 …… (第 29a 页)
谥忠肃高宗四年三月枢密副使蔡靖卒官庀葬事以
赏平贼之功六年八月崔忠献死十二月丙子以忠献
死辍朝三日 元宗四年十一月
永安公僖卒五年四月
辛未以僖卒辍朝三日十四年九月平章事张佶卒十
一月庚子以佶卒辍朝三日恭悯王十七年密 (第 29b 页)
 古诸侯载迁主之义公元丰间始致仕归洛前此在
 洛无几则庙不免犹虚设乃知古今异制终不可尽
 行也
 王栐燕翼诒谋录 庆历元年十一月
郊祀赦文功臣
 不限品数赐私门立戟文武臣僚许立家庙已赐门
 戟给官地脩建此循唐制也故有兄弟同居而各置 (第 18a 页)
 (有肠胃而无肤豕则有肤而无肠胃也)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
 也 朱子曰引当为别(贾疏观碑景邪正以知日之早晚又观碑景南北长短 十一月
日南至景南比)
 (最长阴盛也五月日北至景南北最短阳盛也二至之閒景之盈缩阴阳进退可知也)凡碑引
 物 (第 4a 页)
 一字与前三年异今不直言其异而还具列之者以
 期与三年县绝恐服制亦多不同故须重列七服也
 此章虽止一期而禫杖具有杂记期之丧 十一月
而 …… (第 1a 页)
 之大义凛然矣

右齐衰杖期


案齐衰杖期降服衰四升冠七升正服衰五升


冠八升义服衰六升冠九升父在为母降服也


为妻正服也出母及继母嫁而从者则义服与


首绖要带皆牡麻而又有布带既葬降服受衰


七升冠八升正服受衰八升冠九升义服受衰


九升冠十升绖带男子俱易葛妇人易首绖以


葛不易要带 十一月
而练降服衰八升冠九升


正服衰九升冠十升十三月而祥杖绖带悉除


缟冠素纰麻衣十五月而禫其不禫者期 …… (第 18b 页)
 会于太庙后服不宜踰至尊也

 案庶子为后其妻自应从夫而降虞喜之说非也綦
 母邃得其衷矣
 存异李氏涪曰丧服传妇为舅姑齐衰 十一月
而练
 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禫后妇服素缣衣以俟夫
 之终丧习俗以妇之服青缣谓其尚在丧制故再周
 而复 (第 62b 页)
  动也潜升以时其用不穷者乾之健也乾者息震

  而成也天文东方之宿苍龙之象其角在辰其尾
  在寅震者卯也乾始于子成于己故阳复于 十一
  月
者乾之初九也亦震也说卦震曰其究为健元
  之中冬至之气象中孚也其次三木也东方也故
  曰龙出于中首尾 (第 25a 页)
  交乎乾也露者坤土之气也至于九月坤交乎乾
  白露为霜故霜降为九月之候冰寒水也乾交乎
  坎也乾位在亥坎位在子大雪者 十一月
之节玄
  之难大雪也其辞曰阴气方难水凝地坼阳弱于
  渊夫坤之初六五月之气姤卦也是时岂唯无冰 …… (第 21b 页)
  已呜呼上无黄裳之君下无直方之臣几何不道
  穷而龙战哉(易/说)
  汉上朱氏曰上六坤之穷十月也其位在亥乾之
  位 十一月
复震震变乾为龙上六变乾乾为天卦
  外天际也野之象野莫知所适之地坤道已穷动
  而不已臣疑于君乾坤交 …… (第 43b 页)
  其终也坎为黑乾之初九始于坎息而至巳午为
  火火赤也坎黑也赤黑为玄坤之初六始于离离
  之中爻坤也息而至亥成坤故 十一月
阳气潜萌
  于黄宫者乾始于坤也坤之上六阴阳交战坤终
  而乾始故曰玄黄震者乾始也太元谓十月之气
  (第 44a 页)
  无阳亦未尝一日而无君子为其纯阴嫌于无阳
  也故称龙焉乾在故也上六之动坤成乾其体剥
  剥者复之反震变也 十一月
复复初九庚子子坎
  之位坎为血震为玄黄血幽阴也上六疑阳未离 …… (第 32b 页)
  天地之正色言阴阳皆伤也○此以上申象传之
  意(本/义)○或问坤卦纯阴不为无阳之说如何曰虽
  是十月为坤 十一月
为复然自小雪后其下面一
  画便有三十分之一分阳生至冬至方足得一爻
  成耳故十月谓之阳月盖嫌于无阳 (第 34a 页)
  王弼曰屯难之世其势不过十年孰谓弼不知天
  乎坤为年何也曰岁阳也阳生子为复息为临为
  泰乾之三爻也夏侯氏建寅商人建丑周人 建子

  
无非乾也古之候岁者必谨候岁始冬至日腊明
  日正月旦日立春日谓之四始四始亦乾之三爻
  也坤十月阴也 (第 27b 页)
  汉上朱氏曰临八月有凶图说先儒论八月不同
  孔颖达从建丑至建申褚氏从建寅至建酉何氏
  王昭素胡旦从 建子
至建未考阴阳消息之理二 …… (第 3a 页)
  阳生则刚长二阴生则柔长刚长则君子之道息
  小人之道消柔长则君子之道消小人之道息易
  举消息之理以明吉凶之道以 建子
至建未为正
   又曰郑康成虞翻以八月为遁荀爽蜀才以八
  月为否当从郑虞文王系卦辞周月 (第 3b 页)
建子
临丑
  月卦也自子数之丑为二月至于未为八月遁未
  月卦也刘牧曰遁之六二消临之九二又引卦略
  曰 …… (第 3b 页)
 方长然至于八月则消而凶矣八月谓阳生之八月

 阳始生于复自复至遁凡八月自 建子
至建未也二
 阴长而阳消矣故云消不久也在阴阳之气言之则
 消长如循环不可易也以人事言之则阳为君子阴 …… (第 5a 页)
  长阴长阳衰其卦为遁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不可
  以久不直曰凶者有凶之道圣人阖小人辟君子
  凶未必至范长生以八月为否误也周正 建子

  牧曰遁之六二消临之九二卦略曰临刚长则柔
  微柔长故刚遁是也临在复泰之中方长而戒之
  不俟 …… (第 7b 页)
  初过此则无及已在卦气为十二月故太玄准之

  以狩(易/传) 又曰遁临卦义不同何氏从 建子
阳生
  至建未为八月褚氏自建寅至酉为八月孔氏以
  建丑至否卦为八月刘氏云若从 (第 8a 页)
建子
则卦辞当
  在复卦之下否之六三当消泰之九三又与临卦
  之九二不应今以遁之六二消临之九二则于义
  …… (第 8a 页)
  化育之功所以不息者刚正和顺而已若知此理

  便识一阴一阳之谓道消不久也人自以为久且
  自 建子
至建未八月之远却言消不久也此句最
  好看盖只是反掌间事耳学者能常思消不久之
  戒他日临事必不失枝 (第 10a 页)
  理而后说象也 问伊川所说剥卦曰公说关要
  处未甚分明上才消下便生且如复卦是一阳有
  三十分他便从三十日头逐分累起到得交 十一
  月
冬至他一爻已成消时也如此只伊川说欠得
  几句说渐消渐长之意 问冬至子之半如何是
  一阳方生或云冬 …… (第 27a 页)
  剥尽为坤复则一阳生也复之一阳不是顿然便

  生乃是自坤中积来且一月三十日以复之一阳
  分作三十分从小雪后便一日生一分到 十一月
  
半一阳始成也以此便见得天地无休息处 义
  刚问十月为阳不应一月无阳恐阳是生于此月
  但未成体耳先 …… (第 29b 页)
  一日便生一分积三十分成一画但其始未著耳

  至 十一月
则此画已成此所谓阳未尝尽也道夫
  问阴亦然今以夬乾姤推之亦可见矣但所谓圣
  人不言者何如曰前日刘 (第 30b 页)
  以易数起于复此语甚当(康节诗有无妄对/中孚一联 语录)
  汉上朱氏曰周以子为正而孔子彖象皆用建寅
  故以复为 十一月
姤为五月故曰行夏之时虞氏 …… (第 2a 页)
  后为复之无咎也此皆阴阳刚柔大义微而难言
  者欲观复道反复无若岁功之易明故继以反复
  其道七日来复也自夏至阳始剥而于卦为姤建
  亥剥尽 建子
而一阳来复在天之日盖自鹑首以
  及星纪凡更七舍在人之月亦七易矣人之月即 …… (第 4b 页)
  初为七日至王昭素乃畅其说曰乾有六阳坤有
  六阴一阴自五月而生属坤阴道始进阳道渐消
  九月一阳在上众阴剥物至十月则六阴数极

  一月
一阳复生自剥至 (第 5b 页)
十一月
隔坤之六阴阴数
  既六过六而七则位属阳以此知过坤六位即六
  日之象至于复为七日之象矣是以安定曰凡 …… (第 6a 页)
  于子夏夫阳生于子阴生于午自午至子七而必
  复乾坤消息之理也故以一日言之自午时至夜
  半复得子时以一年言之自五月至 十一月
复得 (第 6a 页)
   子月
以一月言之自午日凡七日复得子日以一
  纪言之自午岁凡七岁复得子岁天道运行其数
  自尔合之为一纪分 …… (第 6b 页)
  日者于复言七日来复者明卦气也陆希声谓圣
  人言七日来复为历数之微明是也以消息言之
  自立冬十月节至大雪 十一月
节坤至复卦凡历 (第 6b 页)
  七爻以卦气言之自冬至 十一月
中气卦起中孚
  至复卦凡历七日圣人观天道之行反复不过七
  日故曰七日来复彖曰七日来复天行也王辅嗣 …… (第 7a 页)
  者复之初也何知西伯箕子非剥丧之人哉昭素
  未之辩也臣曰阴剥阳尽而成坤阴极阳反而成
  复天之行也以时言之九月剥十月坤 十一月

  以理言之阳无剥尽之理故坤之上六龙战于野
  为其嫌于无阳也上六则十月也说卦曰乾西北
  方之 (第 9a 页)
卦也西北方亦十月也序卦曰物不可以终

  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非特此也五月一阴
  生其卦为姤积而成坤故坤下有伏乾 十一月

  阳生其卦为复积而成乾故乾下有伏坤反复相
  明以见生生无穷之意盖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天
  地阴 …… (第 9b 页)
  矣今论七日者不离乾坤二卦天地阴阳之理乾

  坤者造化之本乾有六阳坤有六阴自 建子
而一
  阳生至已统属于乾自建午而一阴生至亥统属
  于坤 胡旦难昭素曰西汉京房以卦气言事皆
  有 …… (第 10b 页)
  也惜乎纬文丧失京郎已亡学者难知但凭臆说
  后生穿凿罕得师资是以纷然而致论也臣曰昭
  素知九月剥十月坤 十一月
复而不知此言其大
  纲耳坎离震兑各主一方六十卦分主一岁卦有
  六爻爻主一日凡三百六十日馀五日四分 …… (第 11a 页)
  当期之日盖六十卦当三百六十日四卦主十二
  节十二中气所馀五日则积分成闰也大纲而言
  则剥九月坤十月复 十一月
故京房曰剥复相去
  三十日别而言之复主冬至冬至中气起于中孚
  自中孚之后七日而复故曰七日来复譬如 …… (第 12a 页)
  历代先儒唯玄得其旨故玄一中二羡三从四更

  五晬六廓七减八沈九成中者象中孚之卦冬至
  之节日起牛宿一度斗建子律中黄钟夏后氏之
   十一月
也其入牛宿之五度为周周者象复卦冬
  至之后周复也宋衷陆绩曰易七日来复是也夫
  京房学于焦赣其说则 …… (第 12b 页)
  不及者为圣人之旨无有焉且如河图洛书见于
  系辞而河图四十五洛书五十之数传于异人安
  得以为圣人之旨无有哉中孚 十一月
之卦也以
  岁言之阳始于冬至以历言之日始于牵牛以日
  言之昼始于夜半以人言之虑始于心思咸谓何 …… (第 14b 页)
 岁而复今云七日者取其中而言则时月年从可
  知也 胡旦难刘遵曰一日之中从夜半至日中
  一年之中从 建子
至建午言其复也亦以阴阳之
  数也若一月之中七日一纪之中七年则未知阴
  阳之复如何也若天之十二次环 …… (第 15b 页)
  近乎漫漶要之亦有所长未可斥之以为妄也夫
  阳生于子阴生于午自午至子七而必复以一日
  言之自午时至夜半而复得子时自一年言之自
  五月至 十一月
而复 (第 16a 页)
子月
以一月言之自午日
  凡七日而复得子日以一纪言之自午岁凡七岁 …… (第 16a 页)
  日来复于复卦者明卦气也陆希声谓圣人言七
  日来复为历数之微明是也 王洙曰凡阴息则
  阳消自五月至 十一月
其日之历行天七舍而阳
  气乃复故云七日来复复初体震震居少阳其数
  七复则君子道长因庆之也庆在乎始 …… (第 16b 页)
  氏变月言日者欲见阳长欲速大同而小异要之
  日行七舍自是七月安有变月言日之理且如诗
  言一之日二之日止是省文盖言 十一月
之日十
  二月之日也 王昭素曰乾有六阳坤有六阴一
  阴自五月而生属坤阴道始进阳道渐消九月虽 (第 17a 页)
  有一阳在上无奈众阴之剥物也至十月则六阴
  数极 十一月
一阳复生自剥至 (第 17b 页)
十一月
隔坤之六
  阴六阴盛时一阳自然息迹阴数既六过六而七
  则位属阳以此知过坤六位即六日之象至于复
  …… (第 17b 页)
  气之尽在九月之末十月纯坤用事隔坤一卦六
  日七分阳气来复昭素以五月一阴生至九月虽
  有一阳无奈众阴之剥物至十月六阴数极 十一

  月
一阳复生此则谓昆为兄窃褚庄之美为己力
  者也臣曰昭素虽掠褚庄之美其论乾坤消息阴
  阳六位周而复始 …… (第 17b 页)
  新安朱氏曰复阳复生于下也剥尽则为纯坤十
  月之卦而阳气已生于下矣积之踰月然后一阳
  之体始成而来复故 十有一月
其卦为复以其阳
  既往而复反故有亨道又内震外坤有阳动于下
  而以顺上行之象故其占又为己之出入既得 …… (第 19a 页)
  亦有时乘有为之意荅曰随卦义看难立定说也
  又易临传曰至于八月有凶八月谓阳生之八月
  阳始生于复自复至遁凡八月自 建子
至建未也
  二阴长而阳消矣又剥传曰一阴长则一阳消至
  建戌则极而成剥又复传曰姤阳之始消也七变
  …… (第 20b 页)
  便只要说循环便须指消息动静之间便有方了

  不似二先生 问或问中坤卦纯阴不为无阳之
  说如何曰虽是十月为坤 十一月
为复然自小雪
  后其下面一画便有三十分之一分阳生至冬至
  方足得一爻成耳故十月谓之阳月盖嫌于无阳 …… (第 45b 页)
  酒味方澹大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包牺
  先生曰康节此诗最好某于复卦本义亦载此诗
  盖立冬是十月初小雪是十月中大雪 十一月

  冬 (第 48a 页)
十一月
中小寒十二月初大寒十二 (第 48a 页)
中冬

  
至子之半即 (第 48a 页)
十一月
之半也人言夜半子时冬至
  盖夜半以前一半已属子时今推五行者多不知
  之然数每从这处起略不差移此所 …… (第 48b 页)
  先之是争天地之动以损天地之气也圣人欲奉
  天时莫不先天地而后人从之是所以闭塞人事
  以助天地之发也后世为月令者于 仲冬
之月涂 …… (第 54b 页)
  闭关闭关以止动者也巽为近利市三倍风行地
  上为观民设教复震见巽伏故商旅不行后不省
  方不行不省方则动者静夏小正 十一月
万物不
  通夫子赞易兼用夏小正(易/传)
  新安朱氏曰安静以养微阳也月令是月斋戒掩
  身以待阴 …… (第 55b 页)
  神兮铿然一作万物皆春兮我觌器宝怀若人兮
  主静观复修厥身兮与时偕极而不及其申兮(文/集)
  东莱吕氏曰复自 十一月
观之严霜暴雪正万物
  摧挫时无有生意安得有雷不知雷声已自潜于
  黄钟之宫但雷伏在地下虽无朕兆之可 (第 57a 页)
  时大矣哉此以颐之成卦终言颐之道也易传曰

  或云用或云义或云时以其大者也万物之生养
  以时为大故云时以卦气言之 十一月
卦故太玄
  准之以养或曰初变明夷则有离四变成颐非离
  也何以有观之象曰此可以意会难以言传明夷
  …… (第 7b 页)
  虎三者孰是曰三者异位而同象坤为虎者坤交
  乾也其文玄黄天地之文艮为虎者寅位也泰卦
  乾坤交也在天文尾为虎艮也大雪 十一月
节后 (第 28b 页)
  汉上朱氏曰三公之位上六明夷之主九三极明
  至刚得位而应不得已而动以克极闇之主汤武
  之事也自二至上体师坎为 中冬
狩之时离为南 (第 22a 页)
  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
  其事𩔖也睽之时用大矣哉此惟原一卦以论合
  睽之道也在卦气为 十一月
故大玄准之以戾(易/传)
  新安朱氏曰睽火动而上至其志不同行以卦象 (第 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