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易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右陈郊礼
魏书乐志天兴元年冬诏尚书吏部郎邓渊定律吕协
音乐孟秋祀天西郊兆内坛西备列金石乐具皇帝入
兆内行礼咸奏舞八佾之舞
太祖本纪天兴二年春正月甲子初祠上帝于南郊以
始祖神元皇帝配降坛视燎成礼而反
礼志为坛通四陛为壝埒三重天位在其上南面神元
西面五精帝在坛内壝内四帝各于其方一帝在未日
月五星二十八宿天一太一北斗司中司命司禄司民
在中壝内各于其方其馀从食者合一千馀神啜在外
壝内藉用藁秸玉用四圭币用束帛牡用黝犊器用陶
匏上帝神元用犊各一五方帝共用犊一日月等共用
牛一祭毕燎牲体左于坛南已地从阳之义 明年正月
辛酉 郊天其 (第 33b 页)
冬至 祭上帝于圜 (第 33b 页)
夏至 祭地于方泽 …… (第 33b 页)
用牲币之属与二郊同
乐志太祖初 冬至 祭天于南郊圜丘乐用皇矣奏云和
之舞事讫奏维皇将燎
初侍中崔光临淮王彧并为郊庙歌辞而迄不施用乐
人传习 (第 34a 页)
魏书乐志天兴元年冬诏尚书吏部郎邓渊定律吕协
音乐孟秋祀天西郊兆内坛西备列金石乐具皇帝入
兆内行礼咸奏舞八佾之舞
太祖本纪天兴二年春正月甲子初祠上帝于南郊以
始祖神元皇帝配降坛视燎成礼而反
礼志为坛通四陛为壝埒三重天位在其上南面神元
西面五精帝在坛内壝内四帝各于其方一帝在未日
月五星二十八宿天一太一北斗司中司命司禄司民
在中壝内各于其方其馀从食者合一千馀神啜在外
壝内藉用藁秸玉用四圭币用束帛牡用黝犊器用陶
匏上帝神元用犊各一五方帝共用犊一日月等共用
牛一祭毕燎牲体左于坛南已地从阳之义 明年正月
辛酉 郊天其 (第 33b 页)
冬至 祭上帝于圜 (第 33b 页)
夏至 祭地于方泽 …… (第 33b 页)
用牲币之属与二郊同
乐志太祖初 冬至 祭天于南郊圜丘乐用皇矣奏云和
之舞事讫奏维皇将燎
初侍中崔光临淮王彧并为郊庙歌辞而迄不施用乐
人传习 (第 34a 页)
右梁祭地
通典陈武帝受禅亦以间岁正月上辛用特牛一祀地
于北郊以皇妣昭后配
陈书高祖本纪永定二年春正月乙巳舆驾亲祀北郊
文帝本纪天嘉元年春正月辛未车驾亲祀北郊 三
年春正月辛酉舆驾亲祀北郊 五年春正月辛巳舆
驾亲祀北郊
隋书礼仪志文帝天嘉中北郊改以德皇帝配
光大中以昭后配北郊
宣帝本纪太建三年春正月辛未亲祀北郊 七年春
正月辛巳亲祀北郊 九年春正月辛卯舆驾亲祀北
郊
通典宣帝即位以郊坛卑下更增广之(祠部郎中王元/规议旧坛上径)
(广九丈三尺请加七尺以则地义下径广十五丈取/三分益一高丈五寸请加尺五寸取二倍汉家之数)
右陈祭地
魏书太祖本纪 天兴三年春正月癸亥 有事于北郊分 (第 16a 页)
命诸官循行州郡观民风俗察举不法赐群臣布帛各
有差
礼志 天兴三年正月癸亥 瘗地于北郊以神元窦皇后
配五岳名山在中壝内四渎大川于外壝内后土神元
后牲共用元牲一玉用两圭币用束帛五 (第 16b 页)
岳等用牛一
祭毕瘗牲体右于坛之北亥地从阴也 乙丑 赦京师畿
内五岁刑以下其 (第 16b 页)
夏至 祭地于方泽用牲帛之属与
二郊同 (第 16b 页)
通典陈武帝受禅亦以间岁正月上辛用特牛一祀地
于北郊以皇妣昭后配
陈书高祖本纪永定二年春正月乙巳舆驾亲祀北郊
文帝本纪天嘉元年春正月辛未车驾亲祀北郊 三
年春正月辛酉舆驾亲祀北郊 五年春正月辛巳舆
驾亲祀北郊
隋书礼仪志文帝天嘉中北郊改以德皇帝配
光大中以昭后配北郊
宣帝本纪太建三年春正月辛未亲祀北郊 七年春
正月辛巳亲祀北郊 九年春正月辛卯舆驾亲祀北
郊
通典宣帝即位以郊坛卑下更增广之(祠部郎中王元/规议旧坛上径)
(广九丈三尺请加七尺以则地义下径广十五丈取/三分益一高丈五寸请加尺五寸取二倍汉家之数)
右陈祭地
魏书太祖本纪 天兴三年春正月癸亥 有事于北郊分 (第 16a 页)
命诸官循行州郡观民风俗察举不法赐群臣布帛各
有差
礼志 天兴三年正月癸亥 瘗地于北郊以神元窦皇后
配五岳名山在中壝内四渎大川于外壝内后土神元
后牲共用元牲一玉用两圭币用束帛五 (第 16b 页)
岳等用牛一
祭毕瘗牲体右于坛之北亥地从阴也 乙丑 赦京师畿
内五岁刑以下其 (第 16b 页)
夏至 祭地于方泽用牲帛之属与
二郊同 (第 16b 页)
祭也凡五榖新熟珍物新成天子以荐宗庙礼未荐
不敢食新孝敬之道也其月朔荐及臈荐荐新皆奠
无尸故群庙皆一日之间尽毕
晋书武帝本纪 咸宁二年六月癸丑 荐荔枝于太庙
册府元龟太康元年五月丁卯荐渌酒于太庙 (第 13b 页)
不敢食新孝敬之道也其月朔荐及臈荐荐新皆奠
无尸故群庙皆一日之间尽毕
晋书武帝本纪 咸宁二年六月癸丑 荐荔枝于太庙
册府元龟太康元年五月丁卯荐渌酒于太庙 (第 13b 页)
右蜀汉后妃庙
晋书礼志武帝既改创宗庙追尊景帝夫人夏侯氏为
景怀皇后任茂议以为夏侯初嫔之时未有王业帝不
从
文献通考马氏端临曰时已尊景王夫人羊氏为景后矣
怀帝策武帝后杨后曰武悼皇后改葬峻阳陵侧别祠
宏训宫不列于庙成帝咸康五年始作武悼后神主祔
于庙配享世祖
武悼杨皇后传后以 咸宁二年 立为皇后帝崩尊为
皇太后贾后凶悖废太后为庶人绝膳而崩永嘉元
年追复尊号别立庙神主不配武帝至成帝咸 (第 24b 页)
晋书礼志武帝既改创宗庙追尊景帝夫人夏侯氏为
景怀皇后任茂议以为夏侯初嫔之时未有王业帝不
从
文献通考马氏端临曰时已尊景王夫人羊氏为景后矣
怀帝策武帝后杨后曰武悼皇后改葬峻阳陵侧别祠
宏训宫不列于庙成帝咸康五年始作武悼后神主祔
于庙配享世祖
武悼杨皇后传后以 咸宁二年 立为皇后帝崩尊为
皇太后贾后凶悖废太后为庶人绝膳而崩永嘉元
年追复尊号别立庙神主不配武帝至成帝咸 (第 24b 页)
方来遗神如在爱被昆虫理有好生之德事安菲素
固无厚味之求是用黍稷非馨蘋蘩以荐克诚斯享
凭心可答
北魏书太祖本纪 天兴三年五月己巳 车驾东巡遂幸
涿鹿遣使者以太牢祀帝尧帝舜庙
太宗本纪神瑞二年夏四月己卯车驾北巡六月壬申
幸涿鹿登桥山 (第 6a 页)
固无厚味之求是用黍稷非馨蘋蘩以荐克诚斯享
凭心可答
北魏书太祖本纪 天兴三年五月己巳 车驾东巡遂幸
涿鹿遣使者以太牢祀帝尧帝舜庙
太宗本纪神瑞二年夏四月己卯车驾北巡六月壬申
幸涿鹿登桥山 (第 6a 页)
八年春正月帝南巡二月幸羖羊原赴白楼夏六月
车驾北巡秋七月临幸新坛庚寅宴群臣仍讲武九月
还幸河南宫 九年春三月帝北巡夏五月田于河东
秋七月还幸河南宫
天兴元年春正月庚子车驾自中山行幸常山之真定
次赵郡之高邑遂幸于邺民有老不能自存者诏郡县
赈恤之帝至邺巡登台榭遍览宫城将有定都之意乃
置行台以龙骧将军日南公和跋为尚书与左丞贾彝
率郎吏及兵五千人镇邺车驾自邺还中山所过存问
百姓诏大军所经州郡复赀租一年除山东民租赋之
半辛酉车驾𤼵自中山至于望都尧山次于恒山之阳
二月车驾自中山幸繁峙宫 三年夏五月己巳 车驾
东巡遂幸涿鹿西幸马邑观灅源秋七月壬子车驾还
宫 六年秋七月戊子车驾北巡筑离宫于豺山纵士 (第 20a 页)
车驾北巡秋七月临幸新坛庚寅宴群臣仍讲武九月
还幸河南宫 九年春三月帝北巡夏五月田于河东
秋七月还幸河南宫
天兴元年春正月庚子车驾自中山行幸常山之真定
次赵郡之高邑遂幸于邺民有老不能自存者诏郡县
赈恤之帝至邺巡登台榭遍览宫城将有定都之意乃
置行台以龙骧将军日南公和跋为尚书与左丞贾彝
率郎吏及兵五千人镇邺车驾自邺还中山所过存问
百姓诏大军所经州郡复赀租一年除山东民租赋之
半辛酉车驾𤼵自中山至于望都尧山次于恒山之阳
二月车驾自中山幸繁峙宫 三年夏五月己巳 车驾
东巡遂幸涿鹿西幸马邑观灅源秋七月壬子车驾还
宫 六年秋七月戊子车驾北巡筑离宫于豺山纵士 (第 20a 页)
乾学按此条及上大夫之适子条又见斩衰
章臣为君服条下当参看
通典汉景帝前二年文帝所生薄太后崩朝臣居重服 东晋安帝崇安四年 太皇太后李氏崩百寮并服期
乾学按右二条为君之祖母
南齐书礼志建元三年太子穆妃薨南郡王闻喜公国 (第 3b 页)
章臣为君服条下当参看
通典汉景帝前二年文帝所生薄太后崩朝臣居重服 东晋安帝崇安四年 太皇太后李氏崩百寮并服期
乾学按右二条为君之祖母
南齐书礼志建元三年太子穆妃薨南郡王闻喜公国 (第 3b 页)
人庾氏薨时为皇后七月葬十月殷此在哀皇再周之
内庾夫人既葬之后二殷策文见在庙又文皇太后以 隆安四年七月 崩陛下追述先旨躬服重制五年十月
殷再周之内不以废事今以小君之哀而泰更谓不得
行大礼臣寻永和十年至今五 (第 19a 页)
内庾夫人既葬之后二殷策文见在庙又文皇太后以 隆安四年七月 崩陛下追述先旨躬服重制五年十月
殷再周之内不以废事今以小君之哀而泰更谓不得
行大礼臣寻永和十年至今五 (第 19a 页)
凶门柏历
晋书礼志成帝咸康七年皇后杜氏崩有司奏大行皇
后陵所作凶门柏历门号显阳端门诏曰门如所处凶
门柏历大为繁费停之案蔡谟说以二瓦器盛始死之
祭系于木裹以苇席置庭中近南名为重今之凶门是
其象也范坚曰凶门非礼礼有悬重形似凶门后又出
之门外以表丧俗遂行之(通典同详见第/七十四卷丧仪)
通典 东晋安帝隆安四年 太后李氏崩诏于西堂设菰
芦神武门施凶门柏历
宋书礼志文帝元嘉十七年元皇后崩兼司徒给事中
刘温持节监丧 (第 56a 页)
晋书礼志成帝咸康七年皇后杜氏崩有司奏大行皇
后陵所作凶门柏历门号显阳端门诏曰门如所处凶
门柏历大为繁费停之案蔡谟说以二瓦器盛始死之
祭系于木裹以苇席置庭中近南名为重今之凶门是
其象也范坚曰凶门非礼礼有悬重形似凶门后又出
之门外以表丧俗遂行之(通典同详见第/七十四卷丧仪)
通典 东晋安帝隆安四年 太后李氏崩诏于西堂设菰
芦神武门施凶门柏历
宋书礼志文帝元嘉十七年元皇后崩兼司徒给事中
刘温持节监丧 (第 56a 页)
尔雅释言铨也所以铨量轻重(又理发曰律荀子礼论篇不沐则濡栉三律而止注律理发也)又诗律杜甫遣闷诗晚节
渐于诗律细(又戒律佛国记法显慨律藏残缺于是以 弘始二年 至天竺寻求戒律)又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注蜀人呼
笔为不律也(又斛律耶律𡘋复姓姓谱斛律代人世为部落 (第 67a 页)
渐于诗律细(又戒律佛国记法显慨律藏残缺于是以 弘始二年 至天竺寻求戒律)又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注蜀人呼
笔为不律也(又斛律耶律𡘋复姓姓谱斛律代人世为部落 (第 67a 页)
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注郭象曰籁箫也前汉元帝纪赞鼓琴瑟吹洞箫注)
(如淳曰洞箫箫之无底者段龟龙凉州记 吕纂咸宁二年 人发张骏冢得玉箫丹阳记江宁县南三十里有慈姥山积石临江)
(上生箫管竹圆致异于他处自泠伦采竹嶰谷其后惟 (第 55b 页)
(如淳曰洞箫箫之无底者段龟龙凉州记 吕纂咸宁二年 人发张骏冢得玉箫丹阳记江宁县南三十里有慈姥山积石临江)
(上生箫管竹圆致异于他处自泠伦采竹嶰谷其后惟 (第 55b 页)
(分五釐曹操之歾先一年庚子正月薨于洛阳曹/丕冬十月称帝以春秋揆之则犹未至于辛丑也)
(春秋以冬至命 元庚子十一月 至辛丑四月则人也/事治天道浃可以元合春秋矣故昭烈之受命正)
(曹丕之受命非正也谷梁子曰人之言者示 (第 13a 页)
(春秋以冬至命 元庚子十一月 至辛丑四月则人也/事治天道浃可以元合春秋矣故昭烈之受命正)
(曹丕之受命非正也谷梁子曰人之言者示 (第 1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