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小學類
易類
地理類
釋家類
小說家類
別集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自恣明辰鸠众于长廊。合
掌遂申长别。辞甚刚正。因卧疾不起。绝食
七日而逝。实咸通十五年九月十六日也。

秋七十四。僧腊五十一门人会清传郎奉灵
柩殡于寺之东南三百步。后年即坟起塔。
颖川陈言撰塔铭。邑大夫汝 (第 0807c 页)
之儒孰能抵角也。凡诸
不逞之徒疑经难法者。悟必近取诸身远喻
于物。如理答酬无不垂头搭翼者。十年辛
寝疾加趺坐而逝。享龄六十三。法腊二
十六。阇维之日获舍利五百馀粒。珠颗累累
粲然在瞩门人湛一圆一等主 (第 0814b 页)
月七天降雨绝凉。八日神
柩出纤尘不飞。又有群鹤徘徊舆上。送至
山门。瘗后数日坟内放光照于山林。五年
依外国法茶毗。获舍利不可胜计。圆细 (第 0835a 页)
稽颡云。我居此中仅二百载。
今因师住冥感匪躬。逍遥脱苦归人趣受
乐矣。其感物多此类也。宝历九载疾终。
秋九十五。其年九月十八日入塔焉。

*** 唐潞州普满传

释普满者。未知何许人也。于汾晋间所为
(第 0841b 页)
之驱策。又何惧乎。宁知泰山举君为司命
否。仍以夙负壮图未酬前志请候登第
后施行。复检官禄簿见来
一榜人数已
定。君亦预其间。斯乃阴注阳受也。策人世
之名食幽府之禄。此阳注阴受也。处厚震骇
不知所裁 …… (第 0851c 页)
姓名为谁耶。
缄索纸笔立书一短封与之。诫之严密藏
之。脱泄祸不旋踵。须臾吏散。缄携手出庙
及瞑而去。 至春
试罢。缄来处厚家留一简
云。暂还弊庐无复再面也。后往寺僧堂中
问之。已他适矣。乃拆短封视之。但书四 …… (第 0851c 页)
。而该博古今洞精儒释。
发于辞气若铿巨钟。而倾心华藏未始辍
怀。每览诸家疏义繁衍学者穷年无功进
取。 开元七年春
赍新华严经。曳筇自定襄
而至并部盂县之西南同颖乡大贤村高山
奴家。止于偏房中。造论演畅华严。不出户 (第 0853c 页)
僧长之初也。遂挂锡栖心誓
不出山。每念文殊化境非凡者之可胜。岂
宜懈怠。冬即采薪供众。夏即跣足登游。
秋不移二十馀[示*异]。前后七十馀遍。游历诸台
睹化现金桥宝塔钟磬圆光莫穷其际。且
曰。松柏之鼠不知 …… (第 0855c 页)
臼/丌]上
山后焚之。灰中得舍利不可胜数。或有
得巨骨者。后唐清泰二年曾游石梁。回与
育同宿堂内。 时春
煦亦烧榾柮柴以自熏
灼。口中唠唠通夜不辍。或云。凡供养罗汉
大斋日育则不食。人或见迎罗汉。时问何
(第 0858b 页)
经。斋时则乌鹊就掌取食。他僧以食诱群
羽。皆惊噪而逝。长庆初有僧玄幽。题此院
云。三万莲经三十 春。
半生不踏院门尘。当时
以为住句也。素之终代罔得详焉。

系曰。刺漆树者恒患其少滴。爱故难求。
斩魏树 (第 0868b 页)
者。天然不孕因而出乳其通感如是。以十
一年秋禅坐而终。 十二年春
将启灵龛欲焚
之。容色不变如生。虽少林孕髭蕲春育发。
何独嘉也。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姚淡主客
郎中姚泲 (第 0877a 页)

寄此安禅。檀越勿相惊挠。经宿领子而去。
以大和七年癸丑十月二十七日营构丈室。
携一童侍给薪水耳。 八年春
禅侣辐凑众
力义成此院。号平田焉。开成中宛是大道
场。会昌三年七月告众入灭。春秋七十四。
度弟子全亮 (第 0880b 页)
者若登华阴之市也。匪召员
臻。檀施丰洽郁成精舍焉。以大历十三年
三月晦。嘱累四部。从于中夜趺坐而终。
秋七十二。法腊三十五。弟子辩真建塔缄藏
焉今师资二座全身不朽矣。议者以为得道
真正。其器亦然。譬犹鍊 …… (第 0891b 页)
行业。请居晋安。不移其志。
建中伊始符载与杨衡李演。约晏为尘外之
侣焉。以贞元十六年九月十四日示灭。
秋五十八。僧腊三十四。迁塔于黄鹤山南
原也。

*** 唐南岳澄心传

释澄心。姓朱氏。东海人也。厥 (第 0893b 页)
入境籍声实而造其户。不独能诱。亦善与
人交者。大和中游五台。路出京邑。一夕而
去。前护戎郤志荣宋常
二内侍。尤味其道。
孜孜远招。开成初再至京国。二贵人同力唱
和。牵裓虐留致安国寺大方丈以居之。王
畿 …… (第 0895a 页)
笑。如
是数岁。召清治之。乃缚草人长尺馀。衣以
五䌽置之于坛。咒禁之良久。妇言乞命。遂
志之曰。顷岁 春日
于禹祠前相附耳。如师
不见杀即放之远去。清乃取一瓿以鞭驱
刍灵入其中。而呦呦有声。缄器口以六乙
泥朱 (第 0895b 页)
是第一译竺佛念笔受见竺道祖晋世杂录及僧祐录)
* 增壹阿鋡经五十卷(第一译建元二十年甲申夏出至来
讫为四十卷佛念传译昙嵩笔受见安公经序僧睿僧祐宝唱录并载祐云三十三及二十四卷恐误)
* 三法度论二 (第 0511b 页)
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当第四出旧译单卷者即是此经初品神龙三年夏于西崇福寺译弟子般若丘多助宣梵本至 景龙三年春
功毕)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一卷(第二出与唐智通译二卷者同本景龙三年夏于西崇福寺译 (第 0569b 页)
也。余曰。是固然。汝独不闻人参善补人。而气喘者服
之立毙乎。抑不闻大黄最损人。而中满者服之立瘥
乎。
之生育万物也。物固有遇 (第 0395a 页)
而烂坏者。夏之长
养庶品也。草亦有夏枯者。秋之肃杀也。而菊有黄花。
冬之闭藏也。而松柏青青。梅英馥馥 (第 0395a 页)
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
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约四时则如 春。
天地之气交而万物咸通。约世道
如初治。上下之情交而志同为善。约体质。则内阳
而外阴。阳刚为主。约德性 (第 0411b 页)
形像。依色表
见。色有共相及不共相。共相之在上者为日月星
宿。因日月星宿周行于天。据其所历之度。以明
夏秋冬之时。 (第 0440a 页)
则万物皆 (第 0440a 页)
春。
乃至冬则万物皆冬。
故知时惟心现。无在而无所不在。犹如火性无我。
亦无在而无所不在。虽泽中亦自有之。 (第 0440a 页)
。一爻二十四策。则坤
卦六爻。共计一百四十四策也。合成三百六十策。
可当期岁之日。然一岁约立春。至第 二年春。
则三
百六十五日有奇。约十二月。则三百五十四日。而
今云三百六十。适取其中。亦取大概言之。不必拘
(第 0456b 页)
笔属稿。先成系辞等五传。次成上经。而下经
解未及半。偶应紫云法华之请。旋置高阁。屈指忽
越三载半矣。 今春
应留都请。兵阻石城。聊就济生
庵度夏。日长无事。为二三子商究大乘止观法门。
复以馀力拈示易学。始竟前 (第 0466b 页)
海。乾为洲潬。故坎
虽居北。而水轮含十方界。坤艮之土亦遍四维。火
势劣水。抽为草木。故有震巽。木旺于 春。
故震居东
方。巽亦属木。又能生火。其象为风。故居东南。地性
坚者名之为金。金旺于秋。故居西方。乾亦属 (第 0468c 页)
此抑之耳。孝经曰。为之宗庙以鬼享之。
秋祭祀以时思之。又曰。生事爱敬。死事哀戚。
岂不教人事鬼神知生死哉。周公为武王请
命曰。旦多才多艺能 (第 0003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