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宋武受命坛记 张 谓昔在王癸不道帝辛失德天命将改人心已去圣哲拯
之历数归焉商汤所以革夏周武所以伐殷也至于太
甲初放成王未长国步犹梗时屯尚虞忠贤处之名节
存焉伊尹所以反正周公所以复嗣也元兴之际义熙
之间晋主中庸幸无桀纣之罪刘公大略遂有伊周之
勋当其驱驾英雄芟夷僭伪南摧劲楚北破强燕电扫
秦雍风清巴蜀三方为我有四海为己任诚能秉汾阳
之志息汉阴之机牵率何刘同为翊戴指撝徐傅共致
雍熙则元皇建业之都至今享殷周之祚刘后豫章之
地至今为齐鲁之国而近希曹马远弃桓文祸徒及于
两朝福未盈于 三载 八叶传其世嗣六君不以寿终汉 (第 2b 页)
之历数归焉商汤所以革夏周武所以伐殷也至于太
甲初放成王未长国步犹梗时屯尚虞忠贤处之名节
存焉伊尹所以反正周公所以复嗣也元兴之际义熙
之间晋主中庸幸无桀纣之罪刘公大略遂有伊周之
勋当其驱驾英雄芟夷僭伪南摧劲楚北破强燕电扫
秦雍风清巴蜀三方为我有四海为己任诚能秉汾阳
之志息汉阴之机牵率何刘同为翊戴指撝徐傅共致
雍熙则元皇建业之都至今享殷周之祚刘后豫章之
地至今为齐鲁之国而近希曹马远弃桓文祸徒及于
两朝福未盈于 三载 八叶传其世嗣六君不以寿终汉 (第 2b 页)
相传靖节醉即卧此石上也按史靖节为彭泽令督
邮行县吏白当束带见之靖节不肯折腰小儿遂解官
赋归去来辞而归 义熙三年 也是岁刘裕实杀刘仲文
将移晋祚陶氏世为晋臣义不事二姓故托为之辞以
去若将以微罪行耳梁昭明谓耻复屈身异 (第 32a 页)
邮行县吏白当束带见之靖节不肯折腰小儿遂解官
赋归去来辞而归 义熙三年 也是岁刘裕实杀刘仲文
将移晋祚陶氏世为晋臣义不事二姓故托为之辞以
去若将以微罪行耳梁昭明谓耻复屈身异 (第 32a 页)
跋庐阜三笑图
庐阜三笑图盖写徵士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及浮屠慧
远也相传图始于庐楞伽世人临摹甚多而儒先是
非之者亦不少其非之者则曰慧远卒于晋义熙十二
年丙辰年八十三修静没于宋元徽五年丙辰寿七十
二丙辰相去正六十载推而上之修静生于 义熙三年
丁未
慧远亡时修静才十岁耳至宋元嘉末修静始来
庐山则慧远之亡已三十年馀渊明之死亦二十馀岁
矣若渊明生于晋兴 (第 41a 页)
庐阜三笑图盖写徵士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及浮屠慧
远也相传图始于庐楞伽世人临摹甚多而儒先是
非之者亦不少其非之者则曰慧远卒于晋义熙十二
年丙辰年八十三修静没于宋元徽五年丙辰寿七十
二丙辰相去正六十载推而上之修静生于 义熙三年
丁未
庐山则慧远之亡已三十年馀渊明之死亦二十馀岁
矣若渊明生于晋兴 (第 41a 页)
覆美
称之实于是诏令传译然承华天哲道嗣圣躬玄味远
流妙度渊极特体明旨遂赞其事经师本□闇诵诚宜
谨备以 秦弘始九年 命书梵文至十年寻应令出但以
经趣微远非徒关言所契苟彼此不相领悟直委之译
人者恐津梁之要未尽于善停至十 (第 39b 页)
称之实于是诏令传译然承华天哲道嗣圣躬玄味远
流妙度渊极特体明旨遂赞其事经师本□闇诵诚宜
谨备以 秦弘始九年 命书梵文至十年寻应令出但以
经趣微远非徒关言所契苟彼此不相领悟直委之译
人者恐津梁之要未尽于善停至十 (第 39b 页)
自在王经后序
此经以菩提名号为题者盖是思益无尽意密迹诸经
之流也以其圆用无方故名自在势无与等故称为王
标准宏廓故非思之所及幽旨玄凝寻者莫之髣髴此
土先出方等诸经皆是菩萨道行之式也般若指其虚
标勇伏明其必制法华泯一众流大哀旌其拯济虽各
有其美而未备此之所载秦大将军尚书令常山公姚
显真怀简到彻悟转诣闻其名而悦之考其旨而虚襟
思弘斯化广其流津以为斯文既布便若菩萨常住不
去此世奔诚发自大心欣跃不能自替遂请鸠摩罗法
师译而出之得此二卷于菩萨希踪卓荦之事朗然昭
列矣是岁 弘始九年 岁鹑首
关中出禅经序
禅法者向道之初门泥洹之津径也此土先出脩行大
小十二门大小安般虽是其事既不根 …… (第 11a 页)
尔乃几乎息矣慧之功也
故经云无禅不智无智不禅然则禅非智不照照非禅
不成大哉禅智之业可不务乎出此经后至 弘始九年
闰月五日 重求检挍惧初受之不审差之一毫将有千
里之失详而定之辄复多有所正既备无间然矣
大智释论序
夫万有本 (第 12b 页)
此经以菩提名号为题者盖是思益无尽意密迹诸经
之流也以其圆用无方故名自在势无与等故称为王
标准宏廓故非思之所及幽旨玄凝寻者莫之髣髴此
土先出方等诸经皆是菩萨道行之式也般若指其虚
标勇伏明其必制法华泯一众流大哀旌其拯济虽各
有其美而未备此之所载秦大将军尚书令常山公姚
显真怀简到彻悟转诣闻其名而悦之考其旨而虚襟
思弘斯化广其流津以为斯文既布便若菩萨常住不
去此世奔诚发自大心欣跃不能自替遂请鸠摩罗法
师译而出之得此二卷于菩萨希踪卓荦之事朗然昭
列矣是岁 弘始九年 岁鹑首
关中出禅经序
禅法者向道之初门泥洹之津径也此土先出脩行大
小十二门大小安般虽是其事既不根 …… (第 11a 页)
尔乃几乎息矣慧之功也
故经云无禅不智无智不禅然则禅非智不照照非禅
不成大哉禅智之业可不务乎出此经后至 弘始九年
闰月五日 重求检挍惧初受之不审差之一毫将有千
里之失详而定之辄复多有所正既备无间然矣
大智释论序
夫万有本 (第 12b 页)
种秫谷/妻子固请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
(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耶 义熙三年 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辞 墨子未必达吾)
(道一陶有饮酒诗颜渊故为仁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后/名 生亦枯槁 (第 31a 页)
(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耶 义熙三年 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辞 墨子未必达吾)
(道一陶有饮酒诗颜渊故为仁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后/名 生亦枯槁 (第 31a 页)
相承太平相续故为清台殷为神台/周为灵台何质者具天而王天者称神文者具地而王)
(地者称灵是其易也后汉书 建初三年正月 宗祀明堂/礼毕登灵台望云物左传清庙茅屋杜预注清庙肃然)
(清静之称也正义曰清庙者宗庙之大称孝经昔者周 …… (第 36a 页)
迎而至其家天子独拜于屏/其明旦三老诣阙谢以其礼过厚故也又五更或为叟)
(叟老称与三老同义也通典大唐制 仲秋 吉辰皇帝亲/养三老五更于太学所司先奏定三师三公致仕者用)
(其德行及年高者一人为三老次一人为五更诗大 …… (第 37b 页)
(堆垄不平之貌此作乐声用未详或者即殷辚之讹甘/泉赋振殷辚而军装颜师古注殷辚盛貌也史记赵简)
(子疾 五日 不知 (第 38a 页)
七日 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 …… (第 38a 页)
陵之示四变而致毛物及坟衍之示五变而致介物及)
(土示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 姑洗 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
(云门之舞 (第 38b 页)
冬日 至于地上之圜丘祭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郑康成注变犹更也乐成则更奏)
(也书益稷箫韶九成正义 (第 38b 页)
(地者称灵是其易也后汉书 建初三年正月 宗祀明堂/礼毕登灵台望云物左传清庙茅屋杜预注清庙肃然)
(清静之称也正义曰清庙者宗庙之大称孝经昔者周 …… (第 36a 页)
迎而至其家天子独拜于屏/其明旦三老诣阙谢以其礼过厚故也又五更或为叟)
(叟老称与三老同义也通典大唐制 仲秋 吉辰皇帝亲/养三老五更于太学所司先奏定三师三公致仕者用)
(其德行及年高者一人为三老次一人为五更诗大 …… (第 37b 页)
(堆垄不平之貌此作乐声用未详或者即殷辚之讹甘/泉赋振殷辚而军装颜师古注殷辚盛貌也史记赵简)
(子疾 五日 不知 (第 38a 页)
七日 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 …… (第 38a 页)
陵之示四变而致毛物及坟衍之示五变而致介物及)
(土示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 姑洗 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
(云门之舞 (第 38b 页)
冬日 至于地上之圜丘祭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郑康成注变犹更也乐成则更奏)
(也书益稷箫韶九成正义 (第 38b 页)
(常居止故以帐幕言之廉颇李牧市租/皆入幕府此则非因卫青始有其号)
月化五白(一作/百非)龙翻飞凌九天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
川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霜
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如登
黄金台遥谒紫霞仙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宁知草
间人腰下有龙泉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愿与四座
公静谈金匮篇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所冀旄头灭
功成追鲁连(十六国春秋 慕容熙建始元年 太史丞梁/延年梦月化为五白龙梦中占之曰月臣)
(也龙君也月化为龙当有臣为君者后汉书电扫群孽/风行巴梁 (第 3a 页)
月化五白(一作/百非)龙翻飞凌九天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
川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霜
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如登
黄金台遥谒紫霞仙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宁知草
间人腰下有龙泉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愿与四座
公静谈金匮篇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所冀旄头灭
功成追鲁连(十六国春秋 慕容熙建始元年 太史丞梁/延年梦月化为五白龙梦中占之曰月臣)
(也龙君也月化为龙当有臣为君者后汉书电扫群孽/风行巴梁 (第 3a 页)
(濯缨悲松即王褒攀柏/树枯事松柏通称矣)室进巢鵀门通吊鹤功臣身陨
会图麟阁(魏志曰钜鹿张臻养志不仕 正始元年 戴鵀/之鸟巢臻门阴臻曰夫戴鵀阳鸟而巢门阴)
(此凶祥也旬日而卒陶侃别传曰侃丁母忧忽有二客/来吊不哭而 (第 21a 页)
会图麟阁(魏志曰钜鹿张臻养志不仕 正始元年 戴鵀/之鸟巢臻门阴臻曰夫戴鵀阳鸟而巢门阴)
(此凶祥也旬日而卒陶侃别传曰侃丁母忧忽有二客/来吊不哭而 (第 2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