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公年五十一除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即由醴陵道
 江南访武夷如长乐时有宣抚荆广记二十卷及自
 蒙恩除宣抚至水口泛舟如长乐等诗十篇 四年甲寅
 公年五十二七月十三日第三子房下孙升生十月
 金人窥伺承楚上亲总六师往临大江公具捍禦三
 策以献十一 (第 21b 页)
  王谧三答桓太尉
重亏嘉诲云佛之为教以神为贵神之明闇各有本分

师之为理在于发悟至于君道则可以伸遂此生通其
为道者也示为师无该通之美君有兼师之德弘崇主
之大礼析在三之深浅实如高论下官近所以脱言鄙
见至于往反者缘顾问既萃不容有隐乃更成别辨一
理非但习常之惑也既重研妙旨理实恢邈旷若发蒙
于是乎在承巳命庾恒施行其事至敬时定公私幸甚
下官瞻仰所悟义在击节至于濠上之诲不敢当命也
(实如高论弘/明有二句)

  与远法师使述沙门不敬王者意书 (隆安六年
玄/遗书慧远言)
   (沙门当致敬/王者远答书)
沙门不敬王者既是情所不了于理又是所未谕一代
大事 …… (第 32b 页)
  报卞嗣之袁恪之
何缘尔便宜奉诏(大亨二年十二月四日门下通事令/史臣马范 按玄讨道子元显大赦) (改元大亨
自署太尉是时未僭王称楚至后永始元年/则篡为帝矣此四启报非一时事当由辑者统叙尔)
  再启
侍中臣嗣之 (第 37b 页)
罪德贯盈于是乎奋笔作论以形灭神不灭者终
篇用以著凶逆之萌条影响之报以正告于万世呜
呼公之心亦良苦矣哉 今年壬寅
余年八十有一实
元兴三年甲辰后之千二百五十九年也回环展读
涕泗横流谨再拜而作赞词曰
吾闻远公讲丧服于 (第 7b 页)
   汲县太公庙碑
太公望君河内汲人也县民故会稽太守杜宣白令崔
瑗曰太公甫生于汲旧居犹存君与高国同宗太公载
在经传令临此国宜正其位以明尊祖之义于是国老
王喜廷掾郑笃功曹邵勤等咸曰宜之遂立坛祀为之
位主

   漳河神坛碑
河内修武县张导字景明以 建和三年
为钜鹿太守漳
津汎滥土不稼穑导披按地图与丞彭参掾马道嵩等
原其逆顺揆其表里脩防排通正水路功绩有成民用 (第 32a 页)
之并遇害楚之乃逃匿诸桑门)
(中济江至汝颍间又裔本传云司马氏桓玄刘裕之际/归北者又有司马景之等按晋书 安帝元兴元年
以后)
(将军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以讨桓玄帝戎/服饯元显于西池桓玄败王师于姑孰 (第 79b 页)
三月
王师败绩)
(于新亭骠骑大将军会稽王世子元显遇害二年桓玄/篡位是元显见害桓玄篡逆之事也元兴三年刘裕举 (第 79b 页)
所谓既食其食则思任其责一任其责则民命在我
慄慄乎可畏者谅哉仁义之言矣时法名大度人称为
西山先生与其兄 大亨时
升大明时晦皆成公门人忠
公之贬也亲旧无敢或相饯者独时法慨然与俱至贬
所久之乃还所以经纪其家者尤至其可 (第 14a 页)
以学生荐享亦不
得其理矣(文苑此篇前后有/议曰谨议四字)
   禘祫议(或作祫禘年今按篇内皆作禘祫礼 三/年
一祫五 一禘祫者合也谓以昭穆) (第 22b 页)
   杨氏遗宗录序
自后世宗法之不修而谱系不可复考其幸而生太平之世知所讲求者
盖已鲜矣不幸而遭遇乱离越在草莽旷宗阙祀能复痛其既衰而拯其
将坠乎余年家阆州杨君尔绪讳继生以乡贡士司教吾州集州之子弟
于明伦堂而告之曰尔亦知徼福于天者之厚乎而不思爱敬礼让以报
之也生长江南不见兵革于于而居衎衎而食乃犹箕帚谇语扰锄德色
竞其刀虽而弃其姻戚是因生蕃齿殖狃安蹈习以为固然而不知其德
也余蜀人也家门崩析絓祸于贼盖颠白刅罹矢镝无可纪极而破骸折

骨何所求索惟有西望长号顿首于邑而已求如诸生恩相援而爱相恤
以恬嬉乎故国又胡可得耶于是闻者色动或为之泣下皆知有杨先生
之教云踰 五年
杨君迁去为连江令出其乱后遗宗录授今日其为我序
之阆州为蜀之西门踔远险固其民得以保涪江走栈道在今日犹为 (第 4b 页)
  追封夏国武毅公祠堂之碑 永乐十二年夏五月丁酉
奉天翊运推诚宣力武臣特
进荣禄大夫柱国后军都督府右都督镇远侯顾公薨
于贵州时年八十有五 (第 5b 页)
秋八月
讣闻京师天子辍视朝
遣行人李鉴往祭之诏定谥议追封夏国公谥武毅明
年春二月公之子勇孙兴祖自贵州入谢兴祖 …… (第 5b 页)
微服出城载母驰
归其从者皆被脔矣已而从中山武宁王徐公攻常州
宁国江阴克之败陈友谅兵于龙湾每战皆有俘获
从征武昌擒伪汉主理授凤翔卫百户乙已从开平
忠武王取襄阳克泰州留守兴化 (第 7a 页)
丙午
攻浙西破旧馆
取湖州进围伪吴张士诚于姑苏吴元年秋九月下之
公最有功升金吾卫副千户尝扈车驾自汴梁还御舟 …… (第 7a 页)

行其志而究其平生所存亦足以垂裕于后人云山苍
苍江水汤汤我铭不朽永安斯藏
  亡弟幼孚徵士墓志铭 永乐壬寅秋九月
予以扈从北征归京师始闻幼孚以 (第 55b 页)
今年二月八日
殁于家为之号痛几绝念欲为之铭以
志诸墓每一执笔辄潸然泪下而不能比幼学来复拳 …… (第 55b 页)
幼孚即
与之论辨讲析未尝违背经旨先君教幼孚所习有程
限暇即教以作诗写字至夜则命以一日所讲授者通
温之 诘旦
悉令背诵泠泠焉如源泉之注未尝有一字
遗落先君甚为之喜洪武己巳不幸先君捐馆舍幼孚
以不能卒业夙夜悲伤乃 (第 56b 页)

喜曰先生之教是矣维敢不勉故书之以为西墅记
   上源塘记
上源塘在泰和县东北十五里杨孟辩之所居也 永乐
壬寅十二月
孟辩修治此塘以砖石甃之而予适至其 (第 10a 页)
    谢灵运
彭薛裁知耻贡公未遗荣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伊
子秉微尚拙讷谢浮名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顾已
虽自许心迹犹未并无庸妨周任有疾像长卿毕娶类
尚子薄游似邴生恭承古人意促装返柴荆牵丝及元

兴解龟在景平负心二十载于今废将迎理棹遄还期
遵渚骛修坰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野旷沙岸净天
高秋月明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战胜臞者肥止监
流归停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情
 虚谷曰牵丝及元兴初仕解龟在景平谓去郡晋安
 帝初改隆安至五年而 改元元兴是年三月
桓玄入
 京师二年十一月玄篡晋三年二月刘裕起兵四月
 玄伏诛明年改元义熙三月安帝还京师自此尽十 (第 7b 页)
人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又引豫章旧志曰匡俗先生
字君平夏商之苗裔又建康实录曰 隆安六年
亘元遗
书于匡山惠远法师然则匡山者庐山也李太白游庐
山旧矣子美既不得志而太白复以谮出故子美诗曰
头白 (第 8b 页)
   欧阳允贤墓表

允贤讳贤欧阳氏也仕至南京国子助教 永乐壬寅十
一月初三日
卒于官其世家吉安泰和邑西蜀江里其
先与文忠公同出吉州刺史琮其曾大父孚先大父以
定父观澜允贤洪武庚午以 (第 6b 页)
孝德后公十年卒子
男一厚永乐辛丑进士今为郑州知州女二长归段某
次归百户周镇孙男五举皋翚准翀女二公卒之 明年
厚奉葬于郡韩山之东先茔之次今二十年矣具事状
介吾友彭子斐求墓表余其会试礼部时考官义不容
辞故叙次而为 (第 20b 页)
定也彼有为之而不厌者观于原复之后可以少
戢矣表而著之其亦警俗之意也
   故广西按察佥事刘长吾墓表 永乐壬寅十二月十八日
广西按察佥事刘长吾卒于
北京长吾吉安永丰人发身永乐壬辰进士永乐以来
进士历七科唯辛卯壬辰两科取士最少 (第 2b 页)
 山邦人以先生姓呼匡山又曰匡阜(按续师柱下史/住南障山改呼)

 (匡/庐)建章实录云 隆安六年
桓玄遗书于匡山惠远法
 师则匡山之为庐山固在浔阳矣如老杜赠太白云
 匡山读书处乃蜀中彰明县之大匡山也 (第 4a 页)
)

元功盛德,超前绝后。

  《文选·齐安陆王碑》注引《晋起居注》,安帝诏。

下书讨桓玄 (元兴元年正
月)

  竖子桓玄,故大司马不腆之息,少怀狡恶,长而不悛,遂与王恭,协同奸谋,阻兵内侮,三方云集
徒。寻领徐州刺史、太子太傅。复领扬州刺史,封会稽王。安帝即位,进太傅扬州牧,解徐州,后复解扬州司徒。 元兴元年
为桓玄所害,玄败追赠丞相,谥曰文孝王。(《世说·言语篇》注作「孝文王」。)有集八卷。



命谒 ……而已。即之于情,有何不可?且今王氏情事,与国家正同。王命既定,事在必行。(《通典》六十。王濛息叔仁兄 十月
至十二月,
诏其子与琅邪王昏。拜时,叔仁以丧辞,范尚书与会稽王笺,为申其意。会稽王答。)



与人书
遂为近法。寻武皇帝诏,乃不使人主诸王拜陵,岂惟百僚,谓宜遵奉。(《宋书·礼志二》,又《通典》五十二, 安帝元兴元年,
左仆射桓谦奏)

答桓玄书明沙门不应致敬王者

  中军将军尚书令宜阳开国侯桓谦等惶恐死罪,奉诲
秃发利鹿孤
利鹿孤,河西鲜卑人。乌孤弟,以晋隆安三年袭兄位,僭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逾年改元建和,其明年僭称河西王 ,以晋元兴
元年死,谥曰康王。

下令封爵

  孤以寡明,谬膺统绪,思所以弘济艰难经略区宇者,必藉股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