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僧慧昭初唐 526年五月 — ?
释慧昭
未详何许人。
其为僧也。
性僻而高。
恒修禅定。
貌颇衰羸。
好言人之休戚。
而皆必中。
与人交言且不驯狎。
闭关自处左右无侍童。
每日乞食。
里人有八十馀者云。
居此六十馀年。
其容貌无异于少时昔日也。
但不知其甲子。
元和中有陈广者。
孝廉调为武陵官
而酷好浮图氏。
一日因诣寺尽访诸僧。
见广且悲且喜曰。
陈君何来之晚乎。
广愕然自揣。
平生不识此僧。
何言来晚。
乃曰未尝与师游。
何责迟暮。
曰。
此非仓卒可言。
当为子一夕静话方尽此意。
广甚惊异。
后时诣宿。
因请其事。
曰。
我刘氏子。
孝文帝之玄孙也曾祖鄱阳休业祖士弘。
并详于史氏。
先人文学自负。
齐竟陵王子良所知。
子良招集贤俊文学之士。
而先人预焉。
后仕齐梁之间为会稽
吾生于梁普通七年夏五月
年三十方仕于陈。
至宣帝时为卑官。
不为人知。
徒与沈彦文为诗酒之交。
长沙王叔坚始兴王叔陵
多聚宾客大为声势。
各恃权宠有不平心。
吾与彦文俱在长沙之门下。
叔陵被诛。
吾惧不免。
因皆销声。
匿迹于林谷。
拾橡栗而食。
掬溪涧而饮。
衣一短褐虽寒暑不易。
以待所忧之所定。
无何有一老沙门至吾所居曰。
子骨法甚奇当无疾耳。
彦文再拜请其药曰。
子无刘君之寿奈何。
虽服吾药亦无所补遂。
别将去。
复谓我曰。
尘俗以名利相胜。
竟何有哉。
唯释氏可以舍此矣。
恭纳其言。
自是不知人事。
凡十五年。
又与彦文俱至建业
时陈氏已亡宫阙尽毁。
台城牢落荆榛蔽路。
景阳并塞结绮基颓。
文物衣冠荡然而尽。
故老相遇相携而泣。
且曰。
一人无良已至于是。
隋氏所灭良可悲乎。
又闻后主及诸王皆入长安
乃率沈挈一囊。
乞食于路以至关中
长沙王之故客也。
恩遇甚厚。
闻其迁往瓜州
则径往就谒。
长沙王长于绮纨而早贵盛。
虽流放之际尚不事生业。
时方与沈妃酣饮。
吾与沈再拜于前。
长沙悲恸久之。
沥泣而起乃谓吾曰。
一日家国沦亡骨肉播迁。
岂非天乎。
吾自此且留晋昌氐羌之塞数年。
长沙殂又数年彦文亡。
吾因剔䰂为僧。
遁迹会稽山佛寺。
凡二十年。
时已百岁矣。
虽容体枯瘠而筋力不衰。
尚日行百里。
因与一僧同至长安
唐高祖已有天下。
建号武德
至六年吾自此或居京洛或游江左至于三蜀五岭无不住焉。
殆今二百九十年矣。
虽烈寒酷热未尝有微恙。
贞元末于此寺梦一丈夫。
衣冠甚盛。
熟视乃长沙也。
吾迎延坐话旧。
伤感如平生时。
而谓吾曰。
后十年我之六世孙广当官于此郡。
师其念之。
乃问之曰。
王今何为。
曰冥官极尊。
既而又泣曰。
师存而我之六世矣悲夫。
吾梦觉因纪君之名于经笥中。
至去岁凡十年
乃以君之名氏访于郡人。
尚怪君之未至。
昨因乞食里中。
遇邑吏访之。
果得焉及君之来。
又依然长沙之貌也。
然自梦及今十一年矣。
故讶君之晚也。
已而悲惋泣下数行。
因出经笥示之。
广再拜愿执屦锡为弟子。
昭曰。
君且去。
翌日当再来。
广受教而还。
明日至其居。
昭已遁去莫知其适时。
元和十一年也。
至大和初广巴州
山南道路逢昭。
惊喜再拜曰。
愿弃官请从师为物外之游。
昭亦许之。
其夕偕舍于逆旅。
至天将曙。
广早起而省昭已去矣。
广茫然若有所丧。
神情沮败。
自是尽不知所往也。
然则昭自梁普通七年生。
于时岁在丙午
下至唐元和十年乙未
凡二百九十年。
则与昭言如合符契焉。
系曰。
慧昭既三百年住世也。
前不可测后未可涯。
与夫宾头罗睺尊者一贯。
胡不念恩地之裔孙邪。
通曰。
神仙隔一尘。
犹未可与之游。
广是具缚凡夫。
为度世上士
飞鸢与渊鱼踪迹相远。
此何怪欤。
释神会唐 720 — 794年11月12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西域人
后祖父入中国。
冒姓石氏。
占藉凤翔。
性悬解独得。
世莫知之。
年三十入蜀谒无相大师利根顿发。
冥契心印。
无相叹曰。
吾道在汝矣。
大抵超證。
离念寂照泯然。
当其凝闭。
无象则土木其质及乎妙用。
默济则云行雨施蚩蚩群氓。
陶其教化。
睹貌以迁善。
闻言以革非。
至于荡廓封执昭洗尘蔽。
上中下性随分令入。
岂浅见陋识之所能窥测哉。
贞元十年十一月十二日跏趺坐。
逝于成都净众寺
寿七十五。
躐三十六。
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道俗迁座于寺之北隅。
四众孺慕山林变色。
南康王韦皋为立碑撰文
并书。
躬致其敬。
弟子那提嗣。
释神会
俗姓石
西域人也。
祖父徙居。
因家于岐。
遂为凤翔人矣。
至性悬解明智内发。
大璞不耀时未知之。
年三十方入蜀谒无相大师
利根顿悟冥契心印。
无相叹曰。
吾道今在汝矣。
尔后德充慧广郁为禅宗。
其大寂照灭境超證离念。
即心是佛不见有身。
当其凝闭无象则土木其质。
及夫妙用默济云行雨施。
蚩蚩群氓陶然知化。
睹貌迁善闻言革非。
至于廓荡昭洗执缚。
上中下性随分令入。
贞元十年十一月十二日示疾俨然加趺坐灭。
春秋七十五。
法腊三十六。
沙门那提得师之道传授将来。
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门人弟子缁俗迁座于本院之北隅。
孺慕师德号哭之声。
山林为之变色。
初会传法在坤维。
四远禅徒臻萃于寺。
南康王韦公皋最归心于
及卒哀咽追仰。
盖粗入会之门。
得其禅要。
为立碑自撰文并书。
禅宗荣之。
顾况唐 727 — 82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7?—816? 字逋翁号华阳山人又号悲翁排行十二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人。
曾求知新亭监,监在盐官(即海盐)海滨,见《尚书故实》。
肃宗至德二载(757)进士及第
代宗大历八、九年(773、774)于永嘉一带任度支盐铁转运使府下属官;十年,曾至江西,与李泌柳浑交往,吟咏自适。
德宗建中二年(781)至贞元二年(786),在镇海军节度使韩滉幕下判官
后随韩滉入朝,为大理寺司直
贞元三年柳浑辅政,顾为校书郎李泌继入,迁为著作郎(一说著作佐郎)。
贞元五年(789)、李相继去世,顾乃为众所排,贬为饶州司户参军
途经苏州杭州睦州信州,与当地刺史韦应物房孺复、韦攒、刘太真相唱和。
贞元十年苏州,定居茅山
曾来往湖州扬州宣州嘉兴常熟等地,约卒于宪宗元和十一年(816)
生平事迹见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顾况集序》、《旧唐书·李泌》附《顾况传》。
顾况视诗歌为“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反对徒求文采之丽。
所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开白居易新乐府先声。
张为诗人主客》以白居易广大教化主,列顾况升堂。
其诗颇有纵横奇诡之作,皇甫湜言其“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顾况集序》)。
有明刻本《华阳》,内诗赋2卷、文1卷。
又《唐诗百名家全集》有《顾逋翁诗集》4卷。
今人王启兴、张虹有《顾况诗注》。
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断句2。
尉迟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于阗国王
天宝中入朝,玄宗妻以宗室女,授右威卫将军、毗沙府都督
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击破萨毗播仙,累进光禄卿
肃宗至德初,闻安禄山反,命弟尉迟曜行国事,自将兵五千援唐。
代宗广德中,拜骠骑大将军,令还国,固请留宿卫封武都郡王
又请以本国王授弟曜,诏从之。
德宗建中末,从幸奉天,兼御史中丞,后迁右威卫大将军
卒于贞元十年之前,年六十四。
韩翃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玄宗天宝十三载(754)进士第
肃宗宝应元年(762)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中从事检校金部员外郎
代宗永泰元年(765)侯希逸为部下所逐,韩翃随之归朝,在长安闲居10年。
大历九年(774)后,在汴宋节度使幕中任职。
德宗建中初(780)因《寒食》诗见赏于德宗,擢为驾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
其与柳氏之爱情故事,盛传一时,许尧佐撰为传奇《柳氏传》,《本事诗·情感》亦载其事。
生平见《新唐书·卢纶》、《极玄集》卷下、《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有《关于〈柳氏传〉与〈本事诗〉所载韩翃事迹考实》。
韩翃久在军幕,其诗多为送别酬赠之作,颇负盛名。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上云:“韩员外诗,匠意近于史。
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
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然诗风富丽华美,异于诸人。
五律洗炼清丽,佳句迭见,《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题僧房》、《送故人归鲁》为其名作。
七律以技巧圆熟著称,《送客水路归陕》、《同题仙游观》等为大历七律佳构。
古诗《奉送王相公缙幽州巡边》、《送孙泼赴云中》,气势沉雄,为大历边塞诗之名作。
七绝则风华流丽,为中唐名家。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集5卷,已佚。
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全唐诗》存诗3卷。
《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
王纬唐 728 — 7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并州太原人字文卿
善属文。
明经
长安
代宗大历中,与李佖俱为江西观察使路嗣恭判官,佖见恶于元载嗣恭希意欲杀之,解免。
及佖执政,奏于己有私恩,德其报之,进给事中,又擢浙江观察使
德宗贞元十年,加御史大夫诸道盐铁转运使
裴延龄,改检校工部尚书
性勤俭,居官清白,而伤于苛碎。
卒年七十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8—798 字文卿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叔父之涣,有诗名。
代宗广德元年(763)宣州与袁惨等唱和。
后登明经第,历长安
大历七年(772)江西观察判官八年岭南节度判官
约于十二年入为金部员外郎,累历彭州刺史等。
德宗贞元三年(787)给事中八月出为浙西观察使十年诸道盐铁转运使十三年罢使。
十四年卒。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2首。
李嘉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从一排行二赵州(今河北赵县)人。
玄宗天宝七载(748)进士第历官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
肃宗至德元载(756)鄱阳乾元二年(759)量移江阴上元二年(761)台州刺史
代宗宝应元年(762)罢任,漫游吴越
大历初入朝为工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六、七年(771、772)间出任袁州刺史
罢任侨居苏州,约卒于大历末
事迹散见《极玄集》卷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一。
嘉祐有诗名,与钱起郎士元刘长卿并称“钱郎刘李”。
高仲武称其“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
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中兴间气集》)。
今存《李嘉祐集》2卷,一称《台阁集》。
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赵昌唐 730 — 8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0—814 【介绍】: 定州鼓城人字洪祚
赵居贞子。
德宗贞元中虔州刺史,拜安南都护,境内安然。
十年,以足疾还朝,拜国子祭酒
安南骚乱,德宗诏问状。
时年七十二而精健如少年,德宗奇之,复命为安南都护,南人相贺。
宪宗时历镇岭南荆南户部工部尚书
官终太子少保
卒谥成
韩洄唐 732 — 794
字幼深
宰相休子。
荫补宏文生。
乾元中谏议大夫知制诰
兴元元年兵部侍郎
京兆尹
御史大夫
贞元十年国子祭酒
户部尚书
张南史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季直排行二幽州(今北京)人。
玄宗天宝末任试左右卫仓曹参军
肃宗至德元载(756)避地苏州,后闲居扬州
代宗大历中移居宣州宣城
德宗建中初贞元二年(786)前再召,未赴,卒。
事迹散见《中兴间气集》卷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四一。
南史本为弈棋者,中年折节学文。
高仲武赏其“已被秋风教忆脍,更闻寒雨劝飞觞”句为“物理俱美,情致兼深”(《中兴间气集》卷下)。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句。
大华玙中唐 ? — 79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大华玙 793年—794年
中兴 794年—794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4 【介绍】: 唐时渤海国
大钦茂孙。
钦茂卒,族弟大元义嗣立,因遇下猜忌,旋被杀,国人推华屿为王,改元中兴
还都上京龙泉府
其年冬,卒,谥成王
吕渭唐 735 — 80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5—800 字君载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
约于玄宗天宝中进士第肃宗时避地越州
代宗广德元年大历五年(763—770)间任越州兵曹参军,与鲍防严维等数十人联唱,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
永康七年任浙西节度支使
时往湖州,与颜真卿皎然等人联唱,结集为《吴兴集》10卷。
十一年入朝任殿中侍御史十四年歙州司马
德宗贞元中中书舍人
十年(794)授礼部侍郎十一年十三年掌贡举
九月出为湖南观察使十六年七月卒。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录存吕渭诗5首、又联句2首,《全唐诗续拾》补入联句8首。
郑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相州人
玄宗天宝中明经,授巂州西泸
安史乱时,南诏陷巂州,为所虏。
阁罗凤以其有儒学,甚爱重之,命教子凤迦异。
代宗大历末异牟寻立,命教子寻梦凑。
牟寻复以其为清平官,秉政用事。
德宗贞元间,劝牟寻与唐修好。
十年,与唐盟于点苍山神祠。
阳城中唐 736 — 80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6—805 字亢宗定州北平(今河北顺平)人,徙居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
家贫无书,遂求为集贤院书吏,昼夜读书。
进士第
隐居中条山中,以德行闻于世。
终身不娶。
德宗贞元三年(787)李泌荐为著作郎,寻迁谏议大夫
每日饮酒,不言朝政。
韩愈作《争臣论》讥之,仍不为所动。
十年陆贽被诬罢相,几被杀,乃伏阁上疏,慷慨陈言,陆贽因而得免。
坐是贬国子司业
在国学,躬讲经籍,为诸生所重。
十四年,得罪贬刺道州国子生200余人叩阙请留,终未果。
道州7年,有善政。
顺宗即位后,诏追赴京,诏至而已逝。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光绪道州志》卷一一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高仲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渤海人
选编唐肃宗代宗时人诗为《中兴间气集》。
章八元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行十八,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人。
少从严维学诗。
代宗大历六年(771)进士第,复应制举未中。
十一、十二年间归睦州,与刘长卿过往唱酬。
大历末德宗建中初长安,与严维、清江唱和。
事迹散见《中兴间气集》卷上、《云溪友议》卷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六。
八元有诗名,白居易元稹曾赏其《题慈恩寺塔》诗。
全唐诗》存诗6首。
周渭中唐 740 — 80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0—805 一作周谓,误。
字兆师淮阴(今江苏淮安)人。
弟澈,能诗。
代宗大历十四年(779)进士第德宗建中元年(780)中军谋越众科,授襄城,改校书郎,累迁膳部员外郎贞元十年(794)祠部郎中二十年秘书少监致仕。
顺宗永贞元年(805)十一月卒。
生平事迹见权德舆《唐故守秘书少监致仕周君墓志铭并序》。
有诗名。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首。
崔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郡望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排行八
代宗时进士第大历初补阙十年(775)以拾遗充使往江淮访图书,后入集贤院学士德宗建中年间潞州功曹参军,官终州刺史,一说官终玄武
卒于贞元前期。
事迹见《新唐书·卢纶》、《唐诗纪事》卷三〇、《唐才子传》卷四。
今人傅璇琮《卢纶考》附考其事。
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韦应物戴叔伦严维皇甫冉等酬唱。
以五七律见长,《江上书怀》、《喜逢妻弟郑损因送入京》、《题桐庐李明府官舍》等篇不愧大家;“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题崇福寺禅院》)、“白日空山梵,清霜后夜钟”(《宿禅智寺上方演大师院》)等名句,韵致清绝,诚如高仲武所云“文彩炳然,意思方雅”(《中兴间气集》卷下)。
全唐诗》存崔峒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6句。
张登中唐 ? — 8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1 【介绍】: 邓州南阳人
排行九
德宗建中元年,为转运从事
监察御史
贞元初,任河南士曹参军,又以殿中侍御史江淮转运盐铁院事。
十年,任漳州刺史
十七年,坐公事受劾,卒狱中。
工诗文,尤长于小赋,甚为权德舆所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1 排行九南阳(今属河南)人,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
德宗建中元年(780)为转运从事,历监察御史
贞元初河南士曹参军,以殿中侍御史江淮转运盐铁院事。
十年漳州刺史十七年坐公事受劾,卒狱中。
生平见权德舆《唐故漳州刺史张召集序》、《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太平广记》卷二五七引《乾𦠆子》。
工诗文,尤长于小赋,见《国史补》卷下。
权德舆甚称其文。
全唐诗》存诗7首,又断句4句,《全唐诗外编》补诗3首。
仲子陵中唐 744 — 802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4—802 成都(今属四川)人。
少好古学,肄业于峨眉山,采摭前人可以为文章枢要者,凡数十万言。
代宗大历十三年(778)进士第,授校书郎,历同官醴泉县尉
德宗贞元十年(794)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拜太常博士,转主客司门员外郎
十八年六月卒。
生平见权德舆尚书省司门员外郎仲君墓志铭》、《新唐书》本传。
子陵工诗文,以精于《》而享盛名。
全唐诗》存诗1首。
子陵
蜀人
大历十三年进士
贞元十年贤良方正
太常博士
主客司门员外郎
十八年卒。
年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