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殷仲文东晋 ? — 4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7 【介绍】: 东晋陈郡长平人
桓玄姊夫。
仲堪从弟。
少有才藻。
仲堪荐于司马道子,引为骠骑参军
后为司马元显长史
桓玄建康篡位,仲文奔赴,为咨议参军,宠遇隆重,使总领诏命,以为侍中,领左卫将军
败归朝,迁东阳太守
不得志。
安帝义熙三年,以与永嘉太守骆球等谋反,为刘裕所杀。
善属文,为当世所重。
全晋文
仲文字仲文康子会稽王道子引为骠骑参军,转咨议参军,后为元显征虏长史,左迁新安太守桓玄举兵,以为咨议参军,领记室,进侍中,领左卫将军败,投义军,为镇军长史,转尚书安帝反正,迁东阳太守义熙三年谋反,伏诛,有集七卷。
王谧东晋 360 — 407
全晋文·卷二十
字稚远,导孙。
袭父协爵武冈侯,拜秘书郎,转丞,历中军长史黄门郎侍中
桓玄辅政,以为建威将军吴国内史,进中书令领军将军吏部尚书,迁中书监,加散骑常侍,领司徒太保
篡位,封武昌县开国公
败,以本官加侍中,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
义熙三年卒,追赠待中司徒谥曰文恭
有集十卷。
僧昙霍南凉
释昙霍者。
未详何许人。
蔬食苦行。
常居冢间树下。
专以神力化物。
河西鲜卑偷发利鹿孤。
愆据西平
自称为王。
号年建和
建和二年十一月
河南来至自西平
持一锡杖令人跪之云。
此是波若眼。
奉之可以得道。
人遗其衣物受而辄投诸地。
或放之河中。
有顷衣自还本主。
一无所污。
行疾如风。
力者追之。
恒困不及。
言人死生贵贱毫釐无爽。
人或藏其锡杖。
闭目少时。
立知其处。
并奇其神异终莫能测。
然因之事佛者甚众。
鹿孤有弟耨檀。
假署车骑。
权倾伪国。
性猜忌多所贼害。
每谓檀曰。
当修善行道为后世桥梁。
檀曰。
仆先世以来恭事天地名山大川。
今一旦奉佛恐违先人之旨。
公若能七日不食颜色如常。
是为佛道神明。
仆当奉之。
乃使人幽守七日
无饥渴之色。
檀遣沙门智行密持饼遗
曰。
吾尝谁欺。
欺国王耶。
檀深奇之厚加敬仰。
因此改信节杀兴慈。
国人既蒙其祐。
咸称曰大师
出入街巷百姓并迎为之礼。
檀有女病甚笃。
救命。
曰。
死生有命
圣不能转。
吾岂能延寿。
正可知早晚耳。
檀固请之。
时宫后门闭。
曰。
急开后门。
及开则生。
不及则死。
檀命开之。
不及而卒。
至晋义熙三年耨檀为勃勃所破。
凉土兵乱不知所之。
蔬食苦行。
常居冢间树下。
专以神力化物。
河西鲜卑利鹿孤。
僭据西平
自称为王。
年建和二年十一月
河南
来至自西平
持一锡杖。
云此是般若眼。
奉之可以得道。
人遗其衣物。
受而辄投诸地。
或放之河中。
有顷。
衣自还本主。
一无所污。
行疾如风。
言人死生贵贱。
毫𨤲无爽。
人或藏其锡杖。
闭目少时。
立知其处。
并奇其神异。
因之事佛者甚众。
鹿孤有弟傉檀假署车骑。
权倾倾伪国。
性猜忌。
多所贼害。
每谓檀曰。
当修善行道。
为后世桥梁。
檀曰。
仆先世已来。
恭事天地名山大川。
今一旦奉佛。
恐违先人之旨。
公若能七日不食。
颜色如常。
是为佛道神明。
仆当奉之。
乃使人幽守七日
无饥渴之色。
檀遣沙门智行
密持饼遗
曰。
吾尝谁欺而欺国王耶。
檀深奇之。
厚加敬仰。
因此改信。
节杀兴慈。
国人既蒙其佑。
咸称曰大师
出入街巷。
百姓迎礼。
至晋义熙三年
傉檀为勃勃所破。
凉土兵乱。
不知所之。
赫连勃勃十六国 ? — 4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5 【介绍】: 十六国时夏国君
本姓刘字屈孑
匈奴族铁弗部人。
初仕后秦姚兴,镇朔方。
东晋安帝义熙三年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
义熙九年改姓赫连改元凤翔,发民夫十万,筑统万城。
义熙十三年东晋后秦刘裕还军东归。
勃勃乘此攻占关中
十四年,入长安,称帝改元昌武
在位十九年。
卒谥武烈
全晋文
勃勃字屈孑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姚兴以为骁骑将军,加奉车都尉,迁安远将军封阳川侯,进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镇朔方。
晋义熙三年僭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夏十四年僭即皇帝位。
至宋元嘉二年死,在位十九年,改元四,龙升凤翔昌武真兴谥曰武烈皇帝庙号世祖
冯跋北燕 ? — 430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冯跋 太祖 文成帝 409年—430年
太平 409年十月—430年 二十二年九月冯弘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0 【介绍】: 十六国时北燕国君
长乐信都人,迁居和龙。
字文起
受鲜卑族影响,小字乞直伐。
后燕慕容宝中卫将军
后燕国君慕容熙暴虐,不得民心,东晋安帝义熙三年遂杀而推高云(慕容云养子)为天王
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
义熙五年高云为幸臣离班等所杀,离班等,称燕天王,仍号燕,都龙城
除苛政,省赋役,奖农
在位二十二年。
谥文成
昙摩耶舍南朝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此云法明
罽宾国人
少好学。
年十四为弗若多罗所知。
既长标致特高。
该通经律。
有异能解。
尝习禅观。
时以比浮头婆驮。
孤行山泽。
往往冲虎。
每坐树下。
叹曰。
年已三十。
乃未得果。
何其懈哉。
至忘寝食。
以精苦悔先罪。
乃梦。
博叉天王劝以游方观道。
不当自善。
曰道可致。
不可求也。
然以非分强求。
虽死无所获。
乃游诸国。
隆安中
广州白沙寺。
善诵毗婆沙律。
时号大毗婆沙
年已八十五。
弟子八十五人。
有女子张氏字晋明
清净自活。
从耶舍咨授道要。
乃为说佛生缘起。
并译出差摩经一卷。
义熙中
长安
姚兴为前席。
天竺沙门昙摩屈多友善。
秦弘始九年
共译舍利弗阿毗昙。
至十六年乃竟。
凡二十二卷。
后如江陵止新寺。
大弘禅要。
学者至三百馀人。
道俗初疑其慢。
及见之莫不倾伏。
往往定中多见殊祥。
人传以为證果矣。
元嘉中辞还西域
弟子法度善梵语。
佐耶舍译经
天竺婆勒子也。
勒贾于广州
而生度于南康
名金迦
长而出家。
获今名。
而不知者。
以度为南康人也。
度自其西归。
乃执异见。
学小乘禁方等法。
谓无十方佛。
性礼释迦
食用铜钵。
不置别器。
令诸尼相从。
而行悔罪。
止伏地相向而已。
尼法弘普明皆受其法。
而诸尼多宗习之云。
昙摩耶舍
此云法明
罽宾人
少而好学。
年十四为弗若多罗所知。
长而气干高爽雅有神慧。
该览经律悟出群。
陶思八禅游心七觉。
时人方之浮头婆驮。
孤行山泽不避豺虎。
独处思念动移宵日。
尝于树下每自剋责。
年将三十尚未得果。
何其懈哉。
于是累日不寝不食。
专精苦到以悔先罪。
乃梦见博叉天王
语之曰。
沙门当观方弘化旷济为怀。
何守小节独善而已。
道假众缘复须时熟。
非分强求死而无證。
觉自思惟欲游方授道。
既而踰历名邦履践郡国。
晋隆安中初达广州住白沙寺。
耶舍善诵毗婆沙律。
人咸号为大毗婆沙
时年已八十五。
徒众八十五人。
时有清信女张普明咨受佛法。
耶舍为说佛生缘起。
并为译出差摩经一卷。
至义熙中来入长安
姚兴僣号甚崇佛法。
耶舍既至深加礼异。
会有天竺沙门昙摩掘多来入关中
同气相求宛然若旧。
因共耶舍译舍利弗阿毗昙。
伪秦弘始九年初书梵书文。
至十六年翻译方竟。
凡二十二卷。
太子姚泓亲管理味。
沙门道标为之作序。
耶舍后南游江陵
止于辛寺大弘禅法。
其有味靖之宾披榛而至者三百馀人。
凡士庶造者。
虽先无信心见皆敬悦。
自说有一师一弟子。
修业并得罗汉。
传者失其名。
又尝于外门闭户坐禅。
忽有五六沙门来入其室。
又时见沙门飞来树端者。
往往非一。
常交接神明而俯同矇俗。
虽道迹未彰。
时人咸谓已阶圣果。
至宋元嘉中辞还西域
不知所终。
耶舍有弟子法度。
善梵汉之言常为译语。
度本竺婆勒子。
勒久停广州往来求利。
中途于南康生男。
仍名南康
长名金迦。
入道名法度。
度初为耶舍弟子承受经法。
耶舍既还外国。
度便独执矫异规以摄物。
乃言。
专学小乘禁读方等。
唯礼释迦
无十方佛。
食用铜钵无别应器。
又令诸尼相捉而行悔罪之日但伏地相向。
唯宋故丹阳尹颜瑗女法弘尼。
交州刺史张牧女普明尼。
初受其法。
都下宣业弘光诸尼习其遗风。
东土尼众亦时传其法。
陶潜东晋 376 — 427
全晋文
字元亮一名渊明,或云字渊明,侃曾孙。
为州祭酒,自解归,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补彭泽令
义熙三年解印去。
著作郎不就。
宋元嘉中卒,颜延之谥之曰“靖节徵士”。
有集九卷。
僧智朗唐末至五代 871 — 947
释智朗
姓黄氏
单州城武人也。
母刘氏梦数桑门圆坐为刘说法。
历然在耳。
遂妊焉。
及生暨长。
婉有僧之习气。
淳靖简洁。
苦辞亲出家。
曹州扈通院事行满师
供给惟谨。
洎乎剃染成大比丘
学四分律净名经。
俱登阃阈。
且曰。
出俗之者何滞方守株。
不能脱羁解绊乎。
于广博知见无所堪能。
乃携瓶钵南极衡阳
登岳栖般若寺
行胎息术而览藏经。
事讫入闽岭。
曾无伴侣形影相吊。
逢猛兽者数四。
皆欲呀口垂噬。
又蹑步徐去矣。
洞山雪峰二祖师决了禅训。
有请问者随答如飞。
盖了达无絓矣。
后旋本院。
信向如归。
而四事供僧罔闻閒隙。
四十馀龄役已无倦。
晋末丁未十一月二十三日迁灭。
于时白衣饮痛缁流茹伤。
兽失猛以哀嗥。
鸟停飞而宛转。
或曰。
爱河苦海谁拯溺邪。
春秋七十七。
法腊五十三。
火葬收舍利起塔于院。
为释子衣物誓不经女人之手。
浣濯不役徒弟。
檀施之物像宝未省互用。
盖以初律后禅陶冶神用之故也。
大名府少尹李铉为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