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胡邃北宋
全宋诗
胡邃乐平(今江西万年)人。
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清同治乐平县志》卷七)。
徽宗宣和五年(一一二三)两浙路提点刑狱
七年,除比部郎中(宋张洖《会稽续志》卷二)。
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天台续集别编》卷一)。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九一四
胡邃乐平(今江西乐平)人。
熙宁元年进士
崇宁五年宁都县,累官两浙路提点刑狱
比部郎中
见《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一九七,嘉靖《赣州府志》卷七,《宋诗纪事补遗》卷二○。
蔡薿北宋 1067 — 11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7—1123 【介绍】: 开封人字文饶
徽宗崇宁五年诸生试策谀蔡京,擢第一。
释褐才九月,历除秘书省正字起居舍人中书舍人
旋进给事中
一意附蔡京,与叙族属,尊为叔父,复尊为叔祖。
累迁翰林学士,坐妄议政事罢。
起知建宁府,召为学士承旨礼部尚书
以阴附权幸事觉,贬单州团练副使房州安置。
宣和中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
为政喜怒徇情,任刑大惨,因强取西北戍卒犒绢,卒怒欲杀之,逃脱得免。
诏夺职罢归。
全宋诗
蔡薿(一○六七~一一二三)(生年据《全宋词》卷二),字文饶开封(今属河南)人。
一说仪真(今江苏仪徵)人(明嘉靖《惟阳志》卷一九)。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以谀蔡京,举进士第一
始解褐即除秘书省正字,迁起居舍人
未几,为中书舍人
大观三年(一一○九),知杭州,旋除给事中(《乾道临安》卷三)。
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召为翰林学士承旨
礼部尚书(《景定建康》卷一三)。
以阴附权贵贬单州团练副使
宣和四年(一一二二),再知杭州(《乾道临安》卷三),后夺职罢归。
五年,卒。
宋史》卷三五四有传。
全宋文·卷二九四七
蔡薿(一○六七——一一二三)字文饶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崇宁五年殿试对策称旨,擢为第一。
释褐才九月,即自秘书省正字迁至中书舍人大观元年又进给事中
谄附蔡京,尊为叔祖。
出知和州
三年,加显谟阁待制、知杭州,寻复入为给事中
政和初,迁翰林学士,坐妄议政事出知滁州,俄奉祠
六年,以龙图阁直学士起知江宁府
次年,召为学士承旨礼部尚书
以忤旨贬房州安置。
宣和三年,复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杭州
喜怒徇情,任刑峻惨,诏夺职罢归。
五年,以徽猷阁待制卒,年五十七。
宋史》卷三五四有传,又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一六、六八之二五,《乾道临安》卷三。
刘韐北宋 1067 — 11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7—1127 【介绍】: 建州崇安人字仲偃
哲宗绍圣元年进士
陕西转运使,擢中大夫集英殿修撰
夏人攻震武摄帅鄜延解其围。
越州,败方腊义军于城下。
召为河北河东宣抚参谋官,徙知真定府建州,改福州,复守真定
靖康难,遣使金营,金人诱其降,酌酒自缢。
谥忠显追封魏国公
全宋诗
刘韐(一○六七~一一二七)字仲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哲宗元祐九年(一○九四)进士
丰城陇城
陕西转运使,擢集贤殿修撰
徽宗宣和初提举崇福宫,起知越州
四年(一一二二),召为河北河东宣抚参谋官
五年,知建州,改福州
寻知荆南
复守真定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充河北河东宣抚副使,继除京城四壁守禦使。
京城不守,遣使金营,金人欲用之,不屈,于靖康二年自缢死,年六十一。
高宗建炎初资政殿大学士谥忠显
事见《宋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三,《宋史》卷四四六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四八
刘韐(一○六七——一一二七)字仲偃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绍圣初进士及第,调丰城陇城
王厚经营熙河,为转运使,继为鄜延帅,以奇兵解夏人之围。
奉祠,拜徽猷阁待制提举崇福宫
起知越州,徙真定建州荆南府,再知真定府,任真定府路宣抚副使
金人围京师,召为京城四壁守禦使。
遣使入金营,金人欲官之,沐浴更衣,自缢而死。
时靖康二年正月,年六十一。
追谥忠显
宇文虚中刘公神道碑》(《三朝北盟会编》卷七五),《靖康要录》卷一五,《宋史》卷四四六有传。
唐恪北宋 ? — 11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 【介绍】: 杭州钱塘人字钦叟
哲宗元祐九年以荫登第。
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
徽宗时起居舍人,言河北边备废弛,宜及时整治,命为河北都转运使
沧州,治水有方,城赖以全。
召拜户部侍郎,复治京师暴水以平。
宣和初,忤宰臣王黼,贬知滁州,又历杭州
钦宗靖康初,拜相,主和议,止诸道勤王兵。
及金兵薄城下,始悔之,被劾罢相。
汴京失陷,被逼书名推戴张□昌,遂服药自尽。
全宋诗
唐恪(?
~一一二七),字钦叟馀杭(今属浙江)人(《金石萃编》卷一三三《澹山岩题名》)。
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浙江通志》卷一二四),调郴县
榆次
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
徽宗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迁起居舍人
未几,命为河北都转运使
出入中外,历知梓州沧州扬州滁州潭州杭州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进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金人入汴,主和议,割三镇,止诸道勤王兵勿前,为御史所劾,罢相。
靖康二年,金人逼立张邦昌署名,仰药而死。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全宋文·卷三○四一
唐恪(?
——一一二七),字钦叟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以荫登第,调,知榆次,累官江东转运判官
大观中,招纳夷人称职,迁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
迎辽使还言事,命为都转运使、加集贤殿修撰,迕中贵人,降知梓州
沧州,进龙图阁待制、知扬州
召拜户部侍郎宣和初,迁尚书
王黼所陷,罢知滁州
宣和五年召为吏部尚书,徙户部,请外,得知杭州
靖康初,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但无济时大略。
次年二月京城失守,金人逼百官立张邦昌,既书名推戴,仰药而死。
著有《古今广说》及文集等。
见《东都事略》卷一○八,《宋史》卷三五二本传及《艺文志》五、《艺文志》七。
郑绅北宋 ? — 1127
全宋文·卷二六二二
郑绅(?
——一一二七),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徽宗显肃皇后郑氏之父。
始为直省官,以后贵。
政和元年二月,以太子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宣和五年十一月封太师
靖康元年四月封乐平郡王
靖康二年卒,淳熙十四年八月追谥僖靖
见《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八三,《宋史》卷二○、二二《徽宗纪》及卷二四三《后妃传》下。
王本北宋
全宋文·卷二五六二
王本绍圣中朝奉郎通判熙州政和间提点京畿刑狱公事。
宣和初京畿转运使五年扬州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三、选举二九之一四、食货七之三七,《宋史》卷一七三,《北宋经抚年表》卷四。
又《求古录》页三六有《王本题名》,字安国泉州清源郡,今福建泉州)人,熙宁中卢大雅王安礼游。
未知是否一人,姑作同人之文收录,俟考。
李邦彦南宋 ? — 11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 【介绍】: 怀州人字士美自号李浪子
徽宗大观二年上舍及第。
善讴谑,能蹴鞠,常以街市俚语为词曲。
因善事内侍,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
宣和六年少宰兼中书侍郎,都人称为浪子宰相
钦宗时太宰,力主割地求和,遭陈东等数百人斥责,罢相。
高宗建炎初以主和误国责浔州安置。
全宋诗
李邦彦(?
~一一三○),字士美怀州(今河南沁阳)人。
徽宗大观二年(一一○八)上舍及第,试符宝郎
宣和四年(一一二二)少宰
钦宗靖康初太宰
不久罢相,出知邓州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以主和误国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安置浔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八)。
四年,卒于桂州(同上书卷六七三)。
观文殿大学士谥和文(同上书卷七二六)。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全宋文·卷三三二○
李邦彦(?
——一一三○),字士美怀州(治今河南沁阳)人。
大观二年上舍及第,试符宝郎
俊爽美风姿,为文敏而工,应对便捷,善讴谑,能蹴鞠,每缀街市俚语为辞曲,自号李浪子
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
宣和三年,除尚书右丞五年,转左丞六年,拜少宰,都人目为浪子宰相
靖康初太宰,主割地讲和,士庶痛斥之,乃自请罢。
建炎初以主和误国,责授建武军节度副使浔州安置,四年卒,谥文和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完颜杲金 ? — 11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 【介绍】: 金太祖弟,本名斜也
太祖天辅五年,为忽鲁勃极烈,都统内外诸军。
次年,陆续攻取辽中、西京
太祖燕京
太宗即位,为谙班勃极烈,与宗干俱治国政。
都元帅
卒封辽王谥智烈
胡直孺南宋 ? — 11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1 【介绍】: 洪州奉新人字少汲号西山老人
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钦宗靖康元年,以知应天府东道都总管,为金人所执,不屈,久之得归。
高宗绍兴元年刑部尚书,兼权礼部尚书,官至兵部尚书侍读
工诗。
有《西山老人集》。
全宋诗
胡直孺字少汲奉新(今属江西)人。
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
初为路州司户,累迁监察御史,出知平江府
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为淮南路转运副使(《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九)。
宣和五年(一一二三),为东南六路转运辇运拨发司官(同上书职官四二之一○)。
靖康间南京,为金人所执,不屈,久之得归。
高宗朝擢龙图阁直学士隆兴府,进兵部尚书,卒。
有《西山老人集》,已佚。
事见清同治奉新县志》卷八。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九四八
胡直孺(?
——一一三一),字少伋号西山老人
豫章(今江西南昌)人。
绍圣四年进士,能诗。
建炎元年为金人所得,既而归之,为龙图阁直学士户部尚书
建炎二年龙图阁直学士洪州
绍兴元年四月刑部尚书权礼部尚书,兼侍读,守兵部尚书
十一月兵部尚书侍读卒,赠端明殿学士
孙觌西山老人文集序》(《鸿庆居士》卷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一三、四三、四六、四九。
苏过北宋 1072 — 11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24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
苏轼子。
以荫任右承务郎
定武、谪岭南,唯随行奉侍。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葬汝州郏城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
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
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
有《斜川集》。
全宋诗
苏过(一○七二~一一二三)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轼第三子。
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曾应礼部试,未第。
绍圣元年(一○九四),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
元符三年(一一○○),随父北归。
轼卒后,依叔父辙居颍昌
营湖阴地数亩,名为小斜川。
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监太原税。
五年,知郾城
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
有《斜川集》二十卷(此据《宋史》本传,他书著录均为十卷),已佚。
清乾隆时吴长元得旧钞残本,并从他书纂辑,釐为六卷,其中诗三卷。
事见《永乐大典》卷二四○一引《宋故通直郎眉山苏叔党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过诗,以《知不斋丛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武进赵氏刊本(简称赵本),清旧抄本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卷。
全宋文·卷三一○○
苏过(一○七二——一一二三)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苏轼少子。
元祐七年,以父荫为右承务郎
绍圣元年惠州,后再迁海南,独侍行。
徽宗即位北还,途染疾卒于常州葬之汝州郏县,即依叔父辙卜居颍昌
后尝监税太原,知郾城
权通判中山府
宣和五年卒,年五十二。
能诗文,善书画,时称「小坡」。
有《斜川集》传世。
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有附传。
孙杞北宋 1073 — 1137
全宋文·卷三一一九
孙杞(一○七三——一一三七)字德发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大观三年上舍,赐出身,授将仕郎,为济州运城主簿
文水县丰阳县
宣和五年宣教郎徽州婺源县。
建炎三年春献书论五事,以不合请祠宫。
绍兴三年主管亳州明道宫七年卒,年六十五。
著文集三十卷。
孙觌孙公墓志铭》(《鸿庆居士》卷三三)。
叶唐稽北宋
简介
崇宁四年(1105)太常博士
政和四年(1114)京东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政和五年(1115)常州知州
政和五年(1115)吏部郎中
政和七年(1117)隆德府知府
宣和五年(1123)通州知州
金太宗金 1075 — 1135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完颜晟 太宗 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 1123年—1135年
天会 1123年九月—1137年 十三年正月金熙宗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5—1135 【介绍】: 金朝皇帝,女真完颜部人本名吴乞买改名晟
太祖弟。
太祖征伐,常居守
天辅七年,继兄为帝,当年改元天会
三年,俘辽天祚帝,灭辽。
同年,发动对宋战争。
四年,破汴京
次年,俘宋徽钦二帝。
改定制度,经国规摹,至是始定。
在位十三年。
张孝纯南宋
全宋诗
张孝纯字永锡滕县(今山东滕县)人。
哲宗元祐间进士
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通判滨州(《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二九)。
政和四年(一一一四)河北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崇儒二之二五),移永兴军路
宣和五年(一一二三)龙图阁直学士通议大夫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八《圣母庙谢雨文》),金兵陷太原时被俘。
金人扶立刘豫,任为丞相
致仕,卒谥安简
事见《中州》卷九、《南宋书》卷一三。
今录诗三首。
孝纯字永锡滕阳人
宣和末,知太原
国兵围守踰年,人相食几尽,乃下。
朝廷怜其忠,换相职,后以相齐致仕。
汴京建行台,起为左丞相
踰年得请归乡里。
二兄尚安健,乡人为作三老图。
薨,谥安简
子公药,字元石,昌武军节度副使致仕。
孙观字彦国,世为文章家。
曾孙厚之,字茂𢎞,承安二年进士
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张孝纯字永锡徐州滕县(今山东滕县)人。
元祐进士
大观元年通判滨州政和四年河北转运判官,移永兴军路
宣和五年河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七年,金兵分道攻宋,仍坚守太原,拒绝招降。
靖康元年九月城破,为金所执,不能屈,遂礼之,送还乡里。
建炎四年,金人立伪齐,以之为尚书右丞相,遂失晚节。
绍兴九年致仕归里,卒。
见《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二九、崇儒二之二五,《三朝北盟会编》卷五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三三、三七、四五,《南宋书》卷一三,《宋史》卷二三《钦宗纪》。
王安中宋 1076 — 11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6—1134 【介绍】: 中山阳曲人字履道号初寮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徽宗政和中,自秘书少监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以疏劾蔡京,迁翰林学士承旨
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
三年,迁左丞
五年,授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
辽降将郭药师知府事,骄横跋扈,安中不能制,曲意奉之。
召还,为大名府
钦宗靖康初,为言者所劾,累贬象州安置。
善属文,尤工四六。
有《初寮》。
全宋诗
王安中一○七六~一一三四,此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宋史》本传推算,如按《文忠》卷一五《跋初寮王左丞赠曾祖诗及竹林泉赋》所记推算,生年提前一年),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
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秘书省著作郎
徽宗政和间,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蔡京罪,为翰林学士,迁承旨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
五年,主联金攻,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二○)。
七年,宋金启衅,以上清宝箓宫使侍读召还(同上书职官五四之一一)。
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北京留守司。
钦宗靖康初,连贬随州象州安置。
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
绍兴四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五),年五十九。
有《初寮》七十六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王安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初寮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全宋文·卷三一五○
王安中(一○七六——一一三四)字履道号初寮中山曲阳(今河北曲阳)人。
元符三年进士及第,调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
秘书省著作郎
政和间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因疏劾蔡京,迁翰林学士,又迁承旨
宣和初尚书右丞
三年,为左丞
五年,授庆远军节度使、燕山府路宣抚使,与辽降将郭药师知府事
药师跋扈,安中不能制。
召还,除检校太保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北京留守司公事。
靖康初为言者所论,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
累贬象州安置。
绍兴初,复左中大夫
四年,卒,年五十九。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事迹又见周必大初寮集序》(《初寮》卷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五。
杨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浦城人字元辉
徽宗崇宁间进士
濠州钟离主簿,表进《中台甘露颂阕》,升从政郎,授郴州司录
宣教郎,还朝表进所业文二十卷,擢知大宁监
宣和五年新制明堂,除明堂颁朔布政司令
出知蕲州
朝散大夫
有文集及《宦游集》。
蔡靖北宋
全宋文·卷二九八九
蔡靖杭州馀杭(今属浙江杭州)人。
政和中左司员外郎中书舍人太子詹事
宣和中,知河间府
五年燕山六州归宋,以同知燕山府
七年,升燕山宣抚使保和殿大学士
金人入燕,郭药师劫以降金。
任乾文阁待制金朝制度多参与计议
子松年在金官至丞相
见《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二四、职官七之二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二二。
林篪北宋
全宋文·卷三一三四
林篪政和间京畿提点刑狱公事、江南东路转运副使
宣和元年江南西路转运副使
五年权知宿州
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八之九、食货五九之一四,职官四二之一○、职官四三之一三六。
张毣北宋
全宋诗
张毣字文叔南京(今河南商丘)人。
徽宗崇宁进士(《宋诗纪事补遗》卷三三)。
宣和五年(一一二三)通判台州(《嘉定赤城志》卷一○)。
高宗建炎初知邵武军,金人遣使胁降,斩其使,人皆壮之(《明一统志》卷七八)。
今录诗二首。
韩驹宋 1080 — 11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 【介绍】: 仙井监人字子苍号陵阳先生
徽宗政和初,以献颂补假将仕郎,召试,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
累官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与三馆士分撰亲祠明堂、圆坛、方泽等乐曲。
中书舍人,寻兼权直学士院,制词简重,为时所推。
高宗即位,知江州
卒于抚州
尝从苏辙学,诗似储光羲
有《陵阳集》。
全宋诗
韩驹(一○八○~一一三五)字子苍蜀仙井监(今四川仁寿)人。
早年从苏辙学。
徽宗政和初以献赋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
旋因曾为苏氏学,谪监蒲城市易务,迁知分宁县
召为著作郎
宣和五年(一一二三),除秘书少监
六年,迁中书舍人修国史,擢权直学士院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由知应天府移知黄州,寻又因苏氏学提举江州太平观
高宗即位,知江州
绍兴五年卒于抚州,年五十六(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四)。
苏辙称其诗如储光羲吕本中亦引之入江西诗派
有《陵阳集》四卷传世。
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韩驹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校以萧山王氏十万卷楼旧藏抄本(简称王本,今藏南京图书馆),清宣统二年沈曾植仿宋刊本(简称沈)。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五卷。
全宋文·卷三五○八
韩驹(一○八二——一一三五)字子苍号牟阳又号北宪居士世称陵阳先生陵井监(治今四川仁寿)人。
少有文称,大观四年以献颂补假将仕郎
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
寻坐为苏轼学,谪监华州蒲城县市易务,知洪州分宁县,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
宣和五年秘书少监,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寻兼权直学士院
制词简重,为时所推。
坐乡党曲学,以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
靖康元年再除中书舍人,左迁应天尹,谪黄州
高宗即位,知江州
绍兴元年寓居洪州
五年,卒于抚州
有《陵阳集》十五卷,今存诗四卷。
见《题王元之文集后》(《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一),牟巘《跋韩子苍帖》(《陵阳集》卷一六),《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