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八月” 相关资源
诗文库10655
人物库2493
古籍库81067
活动2590
人物库 清朝
张凯嵩晚清 1820 — 1886
维基
张凯嵩(1820年—1886年)字云卿粤卿月卿钺卿,室名赐閒楼、金碧小琼庐、复园湖北江夏人
张凯嵩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分配至广西以知县即用,历宣化怀集临桂知县
李星沅劳崇光均推荐其才能,于咸丰五年(1855年)升任庆远知府
任内剿平土匪王得胜等,升左江道,改代理右江道
不久庆远失守,革职留任。
咸丰八年(1858年),连同按察使蒋益澧重新攻克庆远,官复原职,代理按察使,不久正式任职,又迁布政使
同治元年(1862年)巡抚刘长佑浔州筹划剿抚,张凯嵩率兵配合,克复阳朔,因功接替刘长佑巡抚
同治二年(1863年),徵召布政使刘坤一围剿大成国馀党黄鼎凤等部。
同治三年(1864年),攻克天平寨,生擒黄鼎凤。
贵县平定,朝廷赏头品顶戴。
疏陈左右江积匪未清,议三路进兵,以刘坤一统七营留防浔州,易元泰统十一营由宾州迁江思恩,李士恩统水陆八营由横州南宁,节节进剿。
八月, 失泗城与窜匪廖万福之泗城知府吴其逵被撤职,张凯嵩徵召邓云襄为泗城知府,进攻廖军。
廖部将军李老使、游标韦晚等被擒。
廖军退于富州的那良。
张凯嵩会同滇、黔两省清军围剿。
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廖军令公杨通潮被俘。
3日,廖万福被俘斩首。
刘坤一克大、江口、平,斩贼首梁安邦,南宁河道始通。
元泰剿上林,平之。
刘坤一江西巡抚去,以同知刘培一代领其军,将亲赴南宁督战,会伪康王汪海洋窜粤,将入广西,诏凯嵩驻防浔州
同治五年(1866年)凯嵩南宁,进攻山泽,督诸军穴地轰城,夺山入,擒伪平章苏仲熙等。
孙仁广单骑走旺陇,追斩之。
山泽为贼所踞十馀年,至此悉平。
同治六年(1867年),升任云贵总督
当时云南形势混乱,张凯嵩在赴任途中,行至巴东,即三次上疏称病,结果因规避被褫职。
光绪六年(1880年),以五品京堂重新起用,授通政使参议,迁内阁侍读学士,代理顺天府,授贵州巡抚
光绪十年(1884年),调任云南,请求在省城设立开采五金总局,发展矿业,与内阁学士周德润勘测中越边界。
光绪十二年(1886年),卒于任上。
清史稿》有传。
著《奏疏》28卷,《退庐诗存》及《退庐文牍》10卷、《抚滇奏疏(四卷)》等。
苏文炳
维基
苏文炳(?
年—?
年),字虎臣黼臣、甫臣),四川彰明县人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科拔贡,咸丰二年壬子四川乡试中式举人咸丰三年中式会试,六年殿试成进士咸丰八年甘肃隆德县知县九年入闱,咸丰十年大通县知县同治二年崇信县知县
同治四年补授古浪县知县同治八年八月灵台县知县渭源县知县同治十二年六月选武威县知县,署静宁州知州
光绪三年推升銮仪卫经历光绪四年病故,附祀名宦祠
林元德清 ? — 1751
维基
林元德(?
—1751年),中国清朝官员,福建福清县人
林元德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恩科三甲进士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一月建宁府教授调任台湾府儒学教授乾隆十六年(1751年)八月因病卒于任内。
刘良璧
全台诗
刘良璧(?
~?
),字省斋湖南衡阳人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举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
雍正五年(1727)连江县转知诸罗县雍正七年(1729)秩满,雍正九年(1731)调补龙溪县
有才干,为政勤敏而爱民。
雍正十三年(1735)漳州海防同知,驻南胜立义学,政声大著
权知漳州府事。
乾隆二年(1737)漳州海防同知升任台湾知府
乾隆五年(1740)升分巡台湾道,《湖南通志》云:「良璧状威猛,而清慎强明,能以恩信驭众,在官数载,令行禁止,台人畏而敬之。
丁艰服阕,乾隆十二年(1747)兴泉永道
以老乞归,卒于家,年八十馀岁。
〖参考谢浩〈湘籍「分巡台湾道刘良璧事功述略〉,《湖南文献》三卷一期,台北湖南文献社,1975年
〗刘氏在台前后近十一年,究心地方风土,曾历时八月,于乾隆五年(1740)主持编修重修福建台湾府》二十卷;另著台湾风土记》一卷,惜未见刊本传世。
杨永智撰)
维基
刘良璧字省斋湖南衡阳人清朝官员。
雍正二年进士,历任连江县知县诸罗县知县龙溪县官员、漳州海防同知台湾知府、代理福建分巡台湾道、分巡台湾道、补兴泉永道
年老致仕,卒于家。
刘良璧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举人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
雍正五年(1727年)连江县知县诸罗县知县雍正九年(1731年)龙溪县乾隆二年(1737年)漳州海防同知升任台湾知府乾隆四年(1739年)短暂代理福建分巡台湾道
乾隆五年(1740年)因积极调停处理泉漳械斗颇有功绩,正式任分巡台湾道
乾隆十二年(1747年)兴泉永道
后以老告归,卒于家。
石凤台明末清初 1593 — 16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3—1657 【介绍】: 明末清初山西阳城人字六象号逸斋
明天启五年进士
历官宁前兵备道
崇祯间上疏言与清议和事,触思宗怒,逮治几死。
清初,任陕西巡抚,又历荆西道、关西道
有《石先生诗钞》。
维基
石凤台字翥云号逸斋山西泽州阳城县人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山西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科进士,性格爽朗,富有胆略。
初任陕西韩城县知县,调停驿站,使民力获得舒缓。
七年调任南宫县知县崇祯二年(1639年)调知良乡县,后官至辽东宁前道副使兵部尚书陈新甲授意他与清军议和,崇祯皇帝认为私自议和辱国,十四年(1641年)石凤台下刑部大狱。
明亡后降,清军平定陕西后,以石凤台陕西巡抚,被清廷驳回,改任湖广布政司参议,分守荆西道,顺治五年八月,迁任陕西按察司副使布政使司参议、分守关西道六年七月因土寇攻陷岐山县,被令致仕。
归乡后因当地有土匪啸聚西山凤台一日单骑入巢穴劝谕,群盗感悟解散,回家种田的有五百人,乡人白允昌撰写文章,刻石记录此事。
著有西池、秦邸、秋吟、楚游、陇上、逸斋诸集。
杨颐清末 1824 — 18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4—1899 【介绍】: 广东茂名人字子异号蓉浦晚号蔗农
同治四年进士
编修
光绪间官至兵部左侍郎
甲午战争时,疏请严惩败将,颇得时誉。
维基
杨颐(1824年—1899年)字子异号蓉浦晚号蔗农广东茂名县(今属高州市)城西广潭村人。
清末政治人物。
杨颐幼孤,九岁通经史,十岁能文,十六岁得学使戴熙赏识,补为生员。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学使李崇阶荐以优贡进京。
咸丰二年(1852年)杨颐中式壬子顺天乡试举人
此后回乡办理团练,抵抗陈金缸反清军队。
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点翰林院庶吉士
同治七年(1868年)散馆,授编修任武英殿总纂、国史馆纂修
历升詹事府左右赞喜、翰林院侍讲侍读
光绪十年(1884年)八月顺天府次年奉天府丞兼学政
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月,授大理寺少卿
光绪十四年(1888年)提督苏学政
光绪十七年(1891年)任光禄寺卿太常寺卿
次年都察院左都副御史
杨颐任内敢于直言不讳,不畏权贵。
屡次弹劾包括曾国荃李鸿章刘坤一等封疆大吏。
猜测其是因为直言而被调离都察院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任兵部左侍郎
次年兼署工部右侍郎,承修东陵风水围墙,直到慈禧重新接掌此事为止。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兼署工部左侍郎
同年,告假回乡修墓,次年二月病卒于家。
王忠孝明末清初 1593 — 1666
全台诗
王忠孝(1593~1666)字长孺号愧两福建惠安人
明崇祯元年 (1628)进士,担任户部主事,由于个性耿介,任官尽职,不徇私包庇,因而得罪宦官邓希诏,先后两次遭构陷,入狱长达廿八月。
后虽有多次平反机会,但均未能复职。
崇祯十七(顺治元年‧1644)年甲申之变后,他曾投入福王幕下,为反清复明奔走数年。
永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十月,清师攻下厦门、金门两岛。
忠孝知事无可为,乃应郑成功之邀,与好友辜朝荐永历十八年(康熙三年‧1664)三月东渡澎湖,四月移居台湾
忠孝留台期间,颇受郑氏父子礼遇,与宁靖王沈光文徐孚远诸遗老时相过从,于旅台之第四年病逝台湾,享年七十四岁。
王忠孝生平诗作无多,据《惠安王忠孝公全集》一书,自卷九迄卷十一,所载诗作不过九十五题,约百馀首。
王忠孝诗的内容,主要以反映明清鼎革之际的时代动乱为主,可纳入明代遗民文学的传统来观察
  目前可见王忠孝作品,最齐全者为台湾省文献会于1994年排印出版的《惠安王忠孝公全集》。
根据书前〈点校说明〉,该书乃据王忠孝后裔所辑之未刊本,原有十二卷,而台湾省文献会之刊印本,仅保存传志类中的〈王忠孝传〉、〈王氏谱氏〉二文为附卷,故今刊印本,共分十一卷,另有附卷一卷。
另外,江苏古籍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王忠孝公集》(福建丛书第二辑之八),由福建师大教授宝川根据上述抄本重新整理,并以福建师大抄本为底本刊印。
以下所录即以方宝川编校的《王忠孝公集》为底本,参考台湾省文献会出版之《惠安王忠孝公全集》。
(廖振富撰)
维基
王忠孝(1593年7月21日—1666年5月31日)字长儒号愧两福建惠安南埔乡沙格村(今惠安泉港区南埔镇沙格村)人,明末政治人物。
明朝、南明时期王忠孝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六月廿三日1593年7月21日)。
崇祯元年(1628年)王忠孝进士,并授户部主事,由于个性耿介,以及任官尽职、不徇私包庇的关系,所以得罪宦官邓希诏,先后两次遭构陷,入狱长达28月
崇祯十七年1664年)甲申之变后,王忠孝投入福王朱由崧(后来的弘光帝幕下为反清而努力。
南明弘光帝授之为绍兴府知府,擢副都御史王忠孝推辞不受。
隆武帝朱聿键王忠孝兵部左侍郎,后辞。
永历帝授之为兵部右侍郎太常寺卿,再次辞而不受。
张家骧晚清 1827 — 1885
维基
张家骧(1827年—1885年)字子腾浙江鄞县(今宁波)人。
晚清政治人物。
卒谥文庄
同治元年(1862年)殿试第二甲第十二名,赐进士出身,时年三十五岁。
庶吉士散馆授编修1867年出督山东学政,寻调山西(与于建章对调)。
1868年因父丧解职,守丧后重新上任旧职。
历升翰林院侍讲同治十年1874年8月)、南书房行走同治十三年,1874年9月侍读侍讲学士等。
光绪元年(1875),任顺天乡试同考官12月,任日讲起居注官光绪二年任国子监祭酒光绪七年(1881),任詹事府少詹事,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光绪八年,任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署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任稽察科事内阁学士经筵讲官光绪九年(1884),任直隶省举人复试阅卷大臣殿试读卷官朝考阅卷大臣,授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任武会试正考官慈禧太后50寿庆,赏赐张家骧“砥德砺才”牌匾,并赐紫禁城骑马,终官吏部右侍郎
光绪十一年(1885年)张家骧病逝于吏部侍郎任上,归葬于鄞县龙观。
刘汉儒明末清初 1595 — 16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5 【介绍】: 明末清初顺天大兴人。
明天启二年进士崇祯间累官四川巡抚,参与镇压李自成军。
曾疏请重用中书涂原,练乡勇,以人治兵,罢官。
清顺治元年,起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寻以病乞休。
维基
刘汉儒(1595年—1665年)字向董号忝生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天启年间进士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壬戌进士,初任行人司行人
天启七年,授吏科给事中
崇祯二年,升兵科右给事中次年刑科左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
崇祯四年,改太常寺少卿
此后以右佥都御史衔四川巡抚
流贼陷夔州,围太平,石砫土司秦良玉率兵援之,汉儒运长庆米济其军,太平围解。
中书涂原练乡勇,守梁山,击退贼,汉儒巡按御史党崇雅请用人治兵,庄烈帝不许,并罢汉儒
明亡后归降清朝顺治元年五月起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九月世宗章皇帝车驾将至京师,群臣俱赴通州迎,汉儒言城守空虚,惧奸民窃发,请留重臣以镇中外,派守兵以严出入,远侦探以杜窥伺,下部知之。
十一月赐鞍马。
时流贼自太原直犯井陉,始开城杀官,仍退据固关。
汉儒疏言井陉险峻崎岖,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且去正定近,倘贼兵长驱正定,无兵可恃,今宜飞檄官兵,视贼所向,或直捣其巢,或分截其路,贼可就擒。
否则我兵南剿,贼已近在肘腋,土贼响应,首尾兼顾,鞭长莫及,勿谓疥癣,毋烦过虑,下所司知之。
二年闰六月,疏言顷者南差不用南人,乃一时权宜计,今天下一统,何分南北。
嗣后遇巡按差缺,除回避本省外,酌量隔省资才堪任者,列名奏请简用。
得旨:各省巡按南北一体差用,但家乡邻近者虽隔省亦不得差。
是月赐纱蟒衣一袭。
七月,疏言十三道御史百有二十,用以巡方纠察,我朝酌减至六十,今差务日繁,铨部竟未考满,何以应差。
请砹部速补,诏如所请。
八月御史王守履汉儒大学冯铨党,为御史江禹绪营求招抚郧阳汉儒具疏辨并引病求罢。
得旨:刘汉儒无端被诬,著益尽心职掌,以振风纪。
三年复以病乞休。
康熙四年卒,赐祭葬如例。
陈肇兴清末近现代初 1831 — ?
全台诗
陈肇兴(1831~?
),字伯康号陶村
台湾府彰化县治(今彰化市)人。
咸丰三年(1853)入庠邑,补廪膳生。
从鹿港拔贡廖春波读书于彰化白沙书院,学习四始六义及唐宋明清诗,表现极为突出。
和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合称「白沙书院四杰」。
咸丰九年(1859)中举,曾建古香楼作为书房及居处,以读书歌咏自娱。
同治元年(1862)戴潮起事,陈肇兴拒绝戴氏之拉拢,遂遁入武西堡(今南投县集集)之牛牯岭山中。
是年七月谋刺戴氏不成,几度濒于险境。
闰八月避入集集山中,虽身在军旅,夜晚得閒时,往往秉烛赋诗,追悼阵亡战士,详录戴案经过,题为《咄咄吟》,乃台湾重要的历史文献。
同治三年(1864)事平,陈肇兴返回乡里,设帐授学,门生有杨馨杨春华、吴德功、许尚贤等,多为俊才之士。
著有《陶村诗稿》六卷,并《咄咄吟》二卷合刊。
  陈肇兴的《陶村诗稿》写至戴案结束止,由此作可见清代中叶崛起的台湾士子,思想取向与价值判断。
不仅有个人心灵世界及理想抱负的抒写,诗作的关怀重心亦往往与生民百姓密切相关。
在形式上,陈氏习惯以长篇歌行来抒怀、言志,诗作风格雄健豪迈。
门人吴德功在《陶村诗稿》序文中谓,肇兴之诗胎息于杜甫,可视为清中叶台湾文坛之「诗史」。
陶村诗稿》最早由门人林宗衡等校刊,光绪四年(1878)夏季初刻,乙未之役,版毁于兵燹。
彰化人杨珠浦在大正元年(1912)得抄本于书肆,遂于昭和二年(1937)重刊。
民国五十一年(1962)台湾文献丛刊本据杨抄本排印;1971年郑喜夫以连横所藏原刊本为底本〖编者按:据连横台湾诗荟》创刊号〈遗集待刊预告〉云:「彰化陈伯康孝廉著有《陶村诗稿》八卷,版久毁失,印本亦亡。
全台仅存二部,一在余处,一为云林黄君丕承所藏。
」〗,另以杨氏本、文丛本合校,是为郑校本。
1992年龙文出版社据杨珠浦本重印,而将郑氏校本标注于眉批以供参考,编为「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集第四册。
以下作品以杨珠浦版本(以下简称「杨本」)为底,郑校本(以下简称「郑」、「郑注」)为辅,进行编校。
(施懿琳撰)
余生也晚,不获于伯康先生之古香楼而修士相见礼,仅于先生之门下士藉悉其为人,有践绳之节;并读其遗著数篇,爱其质不过朴、丽不伤雅,洵足以光扬缉熙,昭章元妙
然卷帙无完,究不能窥其全豹为憾!
近有杨君珠浦者,抱先生之遗集过务滋园而告之曰:『此前清道、咸间陈伯康孝廉之遗著也;惜版已散佚,特为之抄而存之』。
余喜而浏览,如见故人。
读至七、八卷,觉当日戴万生之乱状历历如现,可藉以知台湾往昔之史迹;其关系于文献,固不少矣。
杨君并言欲翻印以存于世;笃矣乎仁者之情,近今罕觏。
此不独伯康先生之幸,亦吾台文献保存之幸也。
韩昌黎崔立之书,尝谓『发潜德之幽光』;杨君其有焉。
故为加墨简端,表而出之。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夏树德村人林耀亭撰于守拙山房。
陈肇兴先生字伯康彰化人
少颖悟,抱豪胆;事亲至孝。
曾入邑庠。
道光季年,翰林高鸿飞先生彰化县;提倡风雅,乃聘廖春波先生白沙书院主讲,以诗赋文课士,高县躬莅讲席。
是以文化大兴,士竞吟咏,就中陈肇兴先生为杰出。
先生咸丰八年举于乡;颜所居曰古香楼,读书歌咏以自娱。
同治元年戴万生变,先生慨然投笔从军
彰城陷,只身冒险逃入集集。
日则奋练强悍民番,援官军、诛叛逆;夜则秉烛赋诗,追悼阵亡将士,语多忠诚壮烈。
事平,不仕;设教于里,时雨化人,桃李争妍,而杨馨杨春华、林宗衡、许尚贤,俱列门墙。
于是相谋刊此「陶村诗稿」,以惠后学。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六月彰化杨珠浦辑叙。
陶村诗稿」共八卷,系磺溪陈肇兴先生壮年时所作也;贵写实、尚平易。
余二十五年前,偶然得之书笥;回环三复,不求甚解
民国八年,请示于吴德功先生先生喜出望外,详为说明:『此卷乃台湾诗学之结晶,现存殆无完本;卷中虽有蛀失,当为补记』。
至十年,阅毕;告曰:『好自珍藏』!
余以是更加爱惜。
屡思翻版,踌躇莫进。
此次受林耀亭先生及乡中父老之怂恿,乃决意付印重刊,以公同好,藉以保存台湾地方文学之一助,亦可以谢故吴德功先生指导后学之劳也。
爰为之记。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秋,杨珠浦记于南屯爱仁医院。
一 一卷新诗百感生,经年避寇赋长征;壮怀不作偷安计,又向源起义兵。
二 数载书生戎马间,杜陵史笔纪瀛寰;采风若选「东征集」,咄咄吟中见一斑
浣花溪少陵,绝代诗才赋乱离;谁料千年才更出,有人继和「北征」诗。
荆楚陈懋烈芍亭顿首拜题。
冯寿镜
维基
冯寿镜字巳亭浙江德清人
冯寿镜同治十年(1871年)中式辛未进士
同治十三年(1874年)九月江苏宝山知县一职。
光绪元年(1875年)七月由傅维祚代理,八月回任。
次年去职。
全祖望清 1705 — 17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5—1755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绍衣号谢山
乾隆元年进士,选庶吉士
借读《永乐大典》,钞难得之书。
散馆后以知县用,不就。
后曾主蕺山广东端溪书院讲席
生平钦佩黄宗羲,学问长于史学,对明末忠烈初学者事迹,最为留意,所撰《鲒埼亭集》,收此类人士碑、表、传、志极多。
又续补黄宗羲宋元学案》。
另有《经史问答》、《勾馀土音》、《汉书地理志稽疑》,并校《水经注》,笺《困学纪闻》,辑《甬上耆旧诗》。
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鄞县人
乾隆丙辰博学鸿词
进士,改庶吉士,授知县
有《鲒埼亭诗集》。
词学图录
全祖望(1705-1755) 字绍衣号谢山鲒埼亭长学者称谢山先生,室名双山房。
鄞县洞桥乡沙港口村人。
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入庶常馆,授翰林院庶吉士
后绝意仕途,家境渐贫,竟至三餐难继。
1742年与同县蒋拭之等成立"真率社",赋诗唱和。
1748年应聘至绍兴主讲蕺山书院。
后因郡守失礼,拂然辞归。
贫病继迫,为学益力。
1751年广东端溪书院讲席次年因病归里。
1754年寓居扬州,病中仍校著不辍,返里。
次年,子昭德病夭,悲恸至极卒。
家人售双山房藏书万卷,获银200两始予安葬。
墓在南郊王家桥畔。
研治宋末及南明史事最精。
著《鲒埼亭文集》、《鲒埼亭文集外编》、《鲒埼亭诗集》。
以10年功夫续成黄宗羲黄百家父子仅完成约十之三四之《宋元学案》,又有《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
另有《经史问答》、《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尤有功于宁波地方文献,搜求、抄录宋《乾道四明图经》、《宝庆四明》、《开庆四明志》、《甬上耆旧诗》,编《句余唱和集》,撰《句余土音》等。
维基
全祖望(清末宁波话:,;当代宁波话:,,(1705年1月29日—1755年8月9日),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沙港口人(今宁波市洞桥镇沙港村),清朝史学家文学家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正月初五日亥时全祖望生于鄞县白坛里月湖之西岸先世宫詹公故宅。
其四岁能解《四书》、《五经》,七岁能读《资治通鉴》,人称神童,师从董次欧
十九岁由督学王兰生推选入,见当时侍郎方苞
雍正十年(1732年)顺天乡试,临川翰林李绂看到全祖望的考卷,叹曰:“此深宁、东发后一人也!
是年八月其妻张氏因难产而死。
雍正十三年(1735年)续娶满洲学士春台之女曹孺人为妻,家贫,典当二万卷书于仁和黄坚仓。
乾隆元年(1736年)中三甲第三十六名进士,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三十二岁。
初为庶吉士,不久受权贵排斥,散馆归班,乾隆二年九月回乡,专心著述,授徒为业。
绍兴太守杜甲之请,任蕺山书院山长,因杜甲傲慢,不久辞去,又主讲广东高要端溪书院。
谢山学派创始者,弟子有董秉纯卢镐、蒋学镛等。
其遗作由董秉纯整理。
乾隆二十年(1755年),六月底,全祖望不复能言,日夜作鼾声如睡,七月二日,声渐微,卒年五十一岁。
全祖望既逝,董秉纯、蒋学镛又请杭世骏校订《鲒埼亭集》书稿,并代为作序。
杭世骏的原稿后来不知所终,但董秉纯还保存着副本,嘉庆六年(1801年)刊印。
张若麒明末清初 ? — 16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胶州人
明崇祯四年进士
刑部主事时,受杨嗣昌心腹王升指使,劾黄道周“假托道学以把持朝廷”,遂得擢至兵部职方司郎中
洪承畴锦州,主持重。
若麒伪造捷报,屡促速战,致全军覆没。
败后论死系狱。
李自成京师,授为山海防御使
清授顺天府,官至通政使
维基
张若麒(?
—1656年),字天石山东莱州府胶州人
明末清初政治家。
先祖为漕汶张氏。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山东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三甲进士,知直隶清苑县八年卢龙县
为官清明。
崇祯十年,以考核最优行取刑部主事
少詹事黄道周因曾弹劾兵部尚书杨嗣昌王升指使张若麒谈劾黄道周“假托道学以把持朝廷”,黄道周被削职六级,逐出北京,于是若麒刑部主事调任兵部职方司主事
崇祯十一年兵部职方司郎中
崇祯十四年(1641年),加光禄寺卿
是年,以兵部职方司郎中辽东军。
锦大战时,被陈新甲派至洪承畴监督,并急令张若麒催战,以袁崇焕毛文龙之事谈款逼迫洪承畴出战。
张若麒倚仗陈新甲,架空洪承畴,夺其兵权,并和马绍愉干扰战事。
结果明军大败,致洪承畴降清,若麒坐船逃至宁远,被论罪下狱。
李自成攻破北京,出狱,授官山海关防御使张若麒作为李自成的代表赴吴三桂军中议和。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一张若麒出城五里迎接多尔衮
顺治元年,任顺天府,暂管府尹事。
入清后,历官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卿、通政使
顺治九年(1652年)八月因母病乞假回乡。
顺治十三年,为京察之年,以久病退休,卒于家。
汤聘清 1706 — 1769
汤聘字莘来号稼堂仁和人
乾隆丙辰进士,官至湖北巡抚
有《稼堂漫存稿》。
维基
汤聘(1706年—1769年)字莘来号稼堂浙江仁和人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中举,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进士二甲第八十四名。
先任吏部封司额外主事,补授吏部考功司主事,历升本司员外郎,中调补文选司郎中
十年十月,任陕西道监察御史
十二年二月任翻译乡试内帘监试
十三年,转任刑科掌印给事中
十五年六月,任陕西乡试正考官
八月,任提督江西学政
十八年,任湖南辰沅永靖道
十九年正月,任湖南布政使
二十年十月丁父忧
二十二年五月,服阙,获命以布政使衔陕西按察使,未赴任,授江西布政使
二十五年十二月,因馈赠巡抚阿思哈事发被革职留用。
二十六年八月,授湖北巡抚
二十七年八月,调任江西巡抚
二十八年五月,因失察革职,罚修孝感县城堤。
二十九年十月工竣,授湖南按察使
三十年三月,擢升陕西布政使
十一月,再擢湖北巡抚
三十一年二月,调云南巡抚
三十二年正月云南总督杨应琚获罪,皇帝先命汤聘巡抚贵州
四月汤聘自请严议,得旨仍赴贵州新任。
五月,有證据显示杨应琚的诸多罪行,汤聘都是知而不报,于是被革职并交刑部治罪。
原拟处斩,十月改缓决。
三十四年三月亡故。
著有《稼堂漫存稿》。
杨开鼎
维基
杨开鼎(?—?),字峙塘一字致堂号玉坡江苏甘泉人
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进士,曾任河南道监察御史
乾隆十四年(1749年)巡视台湾监察御史,兼理学政
任内建台湾府儒学宫。
次年八月丁忧去职。
后官至湖南衡永郴桂道道员
洪思亮
维基
洪思亮安徽省安庆府怀宁县人进士出身
光绪三年(1877年),参加丁丑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5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洪思亮,字少,号景存,朗斋
道光二十八年农历戊申年八月初一出生(公历1848年8月29日)。
为人儒雅,为官清廉,一生不置田产,提倡兴学,鼓励教育。
同治二十一年(农历癸酉年,公历1873年)以癸酉科选拔第一名,进入国子监学习。
同年,以本名洪均参加乡试,考中第五十一名。
后来,仰慕清乾隆年名士洪亮吉的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遂改名思亮
光绪三年,即农历丁丑年(公历1877年),以洪思亮之名,中会试第六十三名后,保和殿复试中一等第九名。
最后,殿试中二甲五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时年29岁。
光绪六年四月散馆授职编修
光绪八年八月,充顺天乡试同考官
光绪九年十月国史馆协修官。
光绪十年正月,充正红旗官学考校官
光绪十五年十月,充本衙门撰文
光绪十六年三月,充会试同考官
同年十二月,充功臣馆纂修官。
光绪二十年,京察一等吏部带领引见,奉旨记名以道府用。
八月,充顺天府乡试同考官
同年十一月三十日,奉旨补授浙江杭州府遗缺知府
光绪二十七年(1897年),任衢州知府,鼓励教育,地方兴学,并为当时的“正谊书院”(即今衢州第一中学) 题字“敦品力学',后成为该校的校训,直至今日。
洪思亮后受衢州教案牵连,革职回乡,居安庆
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
并于宣统三年九月(公历1911年)出任安徽都督府民政司长。
洪思亮卒于1917或1918年,享年70。
父亲洪启镛,母张氏,山东泰安县主簿张兆之女。
家中三个胞姐,是洪启镛唯一的儿子。
娶妻毛氏,育九子五女。
其中三、四、六、七子早夭。
第五子洪逵,字芰舲民国时期出任上海图书馆馆长。
第五女嫁翰林世家赵扬庭赵曾重之子),程门儒伶赵荣琛之母。
八子洪迥,字玉林,抗战前出任南京裕华盐业公司副总经理。。
光绪六年四月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
释护德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护德字明觉
姓李氏首阳人也。
父曰得仁,母施氏。
世有隐德,同抱慈心,故护德秉懿质,赋性恬安。
幼而沈重,恒寡言笑,时或怪之。
乃道机潜伏,欻厌世烦,就昭化寺卫生落发。
蔬食苦行,专持神咒,屡感异徵,秘不示人。
或有知者,即而訉之,则相视默然。
光绪戊子,始来燕都,止于法源寺
深閟禅房,略无表见。
己丑,受具戒于静涵律师,寺中老宿也。
既习昆尼,因历名山,东践补陀,西指峨湄,南极衡岭,北履台山
行脚六载,精究一乘,以佛法玄旨,净心为本,财利炫俗,颇乖教化。
欲以积苦,动其观感。
甲午之秋,复来法源,屈职钟寮。
鸿昏乌显,应时无爽。
寒暑不易,几三十年
寺为唐太宗所创,旧号“悯忠”。
前院古柏参天,清阴夏寒,游侣避爇,多憩其下。
护德鬻茗陈几,不惮烦辱,人或施予必辞谢,受之则尽以市香烛,爇诸佛前,朝夕膜拜。
禅悦之馀,喜种花草,阶前数弓,环植玉簪、凤仙紫菊、红药,春秋相代。
而林中故有银杏丁香海棠花
时裙屐蹁跹,掩映其间。
一见护德,面黧神隽,仪观秩秩,如亲古佛,莫不心折神旷,敬仰弥殷。
植牡丹一株,初开白花,逾年变为绿萼,主僧静涵异之,移诸内院。
然知护德非凡夫也。
未几,静涵寂,主席数易,护德遂终于钟寮。
首阳诸弟子,岁时觐省,欲迎居昭化,以怡老寿。
护德殊不谓然。
终日兀兀守此,追蠡响,答海潮,韵以神超,百年旦暮,与钟俱迥者也。
甲寅八月一日侵晓,钟声初竭,方起扫院,见乌鹊千百成群,飞鸣树顶,如有所俟。
别有三鹊,从西而来,爪连翅交,共衔一物,集于钟楼前小树
群鹊欢鸣,护德知有异。
趋𧦝门寮寓客湘中两生。
俄而铿然坠地有声,惊视,则阿难铜像一躯,高才五寸许,重三十两。
两生迎入寮厅,顷之,户外蛛网万丝,结成罗幔,两生不敢近。
护德洒以香水,礼拜而去,蛛网自散。
无何,两生还湘,竟携以归。
寺主道阶,欲置护德于理,使讼两生,护德默然。
桂阳夏内史寿田与书道阶,谓:“三鸟衔来,于师何亲。
两人持去,又于师何怨。
佛若有灵,以世界为传舍。
佛若无灵,直与人争铜耳。
愿息心无闷,以参大道。
”且作歌以广其意,歌曰:“寺中老鸦梳翅翎,忽然如有人使
飞入何王宫殿里,衔出宫中铜佛子。
众雏鸣绕诵贝多,欲依云树作禅窠。
挂钵人出鸟惊散,舍得潜将置空殿。
殿古苔深香火无,唯有蟏蛸守户枢。
夜吐天经为布施,珠网四垂云覆地。
端严螺髻坐中央,遍与虫天作道场。
老僧一见惊突兀,灵异从来无此物。
诸天涕泪倾海潮,万人膜拜法坛高。
誓倾宝藏为璎珞,不惜精金铸鹊巢。
行脚住持争供养,各求胜地安龙象,朝呗罢失云踪,香花犹在佛床空。
道俗人天莫惆怅,去来总在灵山上。
世人结念向真如,岂识真如一相无。
禅堂自宿虫檀越,戒树还栖鸟苾刍
苾刍檀越无烦恼,人生那得如虫鸟。
湘潭杨京卿度以歌和之,曰:“城中乌鸦衔佛像,坠在城南寺阶上。
寺僧供养空殿中,宵蛛网覆千重。
我闻灵异来瞻拜,僧告前宵失所在。
即今城野方寻取,我语诸僧无复尔。
人天虫鸟幻中缘,去住无心只偶然。
即随鸟喙原游戏,纵惹蛛丝不挂牵。
来处来,去处去,缘尽还空无觅处。
”复有恩施樊方伯增祥作息讼词,多方譬晓,其祸始寝,文具寺志。
护德不问也。
盖佛之来,为护德来,而人不知。
故佛之去,亦为护德去,而人复不知。
幸寺主一怒,以守舍责护德,使诉两生,而杨诸贤乃歌咏其事,反为护德證明。
灵异感召,吁亦神矣。
然自是护德益洒然,凡有物故,必先知之。
寺前西南院曰“万寿宫”,旧有井。
嘉庆时甘泉涌出,号为“龙王灵井”,灾旱请雨辄有应。
今宫毁井荒,且二十年矣。
榛莽芜秽,人迹罕到,而地接鼓楼
护德于定中见物自井出,逐一僧,审其状,似衡山游僧寺主弟子也。
护德以身蔽之,而与物斗。
明日,诫游僧勿妄出。
无何,竟以微故,忿其师,自投于井死焉。
有夏生者,萧县人,求友京师,不遇。
然工刀笔,故律师也。
寺主方以增租,与田者讼,得夏生,喜延之丈室,寝食与俱。
会天寒风冽,单衣楚楚,忍冻以待。
又自以积劳当酬,寺主必不恝视,竟以寒病死。
先是,夏生方寝疾,护德夜提镫,自前院追入,及内廊而止,一寺皆惊。
或曰:“夏生曾为军事执法,杀人累
仇家迹之,乃逃于禅以自忏。
护德所见,殆宿冤也。
”有问之者,但默然颔之而已。
人由是知护德能见鬼物。
衡阳程肃政崇信,生有夙慧,不昧因果。
尝叩以定中所见景象,及神鬼形状,护德初亦默默不言。
久之,往还频数,请益再四,始述所见鬼神出入,皆至天王殿前礼拜,以次进退。
虽达官贵人亦然。
及叩以有识者乎,复默然。
已而为程长娣诵《金刚经》部,祓除畏恶,事有应验,相叹服。
遂归依佛法,长持戒珠,优入净域。
如斯感化者,亦复不鲜。
护德不欲人知,多秘而不传。
壬戌秋七月十六日,寂于法源钟寮。
年六十有七,腊三十有四。
茶毗有舍利,红如赤小豆。
弘历清 1711 — 17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11—1799 【介绍】: 即爱新觉罗·
清朝皇帝。
世宗第四子。
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
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
即位后驱逐在内廷行走之僧道;释放被幽禁之允(胤)禵等,恢复允(胤)禵等宗室身份;又将宗室诸王所属旗人,均改为“公中佐领”,即归皇帝掌握。
对汉族知识分子,采用笼络与惩罚并行手段,既于乾隆元年博学鸿词科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又大兴文字狱,前后大案不下数十起,并借修书之便,销毁或窜改大量书籍。
对西北方面,平定准噶尔部,消灭大小和卓木势力,解决康、雍以来遗留问题。
在位时六次南巡,多次进行镇压土司叛乱、农民起事战争,耗费大量钱财。
晚年任用和珅,吏治腐败;陶醉于“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对敢于指斥时弊之官吏,常严加斥责。
同时,对各省亏空严重、督抚多不洁身自爱之状,知之甚详。
五十八年,接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拒绝英国所提出之侵略性要求,然并未引起任何警惕之心。
六十年,宣布明年禅位皇十五子颙琰
次年正月,举行授受大典,自称太上皇帝,仍掌实权。
在位六十年。
谥纯皇帝
高宗纯皇帝世宗宪皇帝第四子。
在位六十年,建元乾隆
内禅尊为太上皇帝
葬裕陵。
有《乐善堂全集》、《御制诗》初集、二集、三集、四集、五集、余集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朝乾隆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六十年,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其文治武功颇为后世称誉。
乾隆帝热衷诗词,据说一生作诗4万多首。
乾隆帝虽未曾亲至黄鹤楼,但所作《南苑行宫题仇英黄鹤楼图用崔颢韵兼效其体》谓“高楼江夏今好在,我欲寻之叹路悠”,《黄鹤楼歌题邹一桂画》谓“黄鹤楼高古名迹,向所俯仰徒存思”,表达了切切的向往之情,于此亦可见当年黄鹤楼名声之盛。
释真旻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五
释真旻字透月姓萧氏湘乡人
生质孱弱,幼多病苦,十龄就傅,略通大义。
家贫废学,然见僧心喜,年十八始有出家之念。
乙巳,随兄贸迁入,无意经营,及闻父丧,感世无常,归真益切。
丁未,侍母至宝藏,归依幻师,命名依寓。
戊申,乃从剃落。
一日请益,幻言:“问者是谁?
”独自默诵:“分明是我,又道是谁?
”沈吟久之,颇有入处。
时幻初建宝藏,以为坐静,亲依者十馀辈,皆猛勇精进,行持礼拜,中夜方息。
因自策励,大法未明,身不贴席。
尝静中忽然浑身不见,惟觉一空境界,顷之便失,疑碍益甚。
白幻曰:“此乃尘劳歇息,返本还源,将近好处,勿喜勿惧。
”由是工力益加,无敢怠逸,念兹在兹,浑忘人我。
每逢出汲,往往逾井,遇人问故,始觉转步。
偶听晓钟警醒,仓卒起身,头撞殿柱,觉眉际上火星迸裂。
方悟得问者是谁,胸臆畅达。
复看一归何处,及本来面目,皆释然无疑。
及再勘證,复示曰:“本分一著大抵如斯,还有向上之关。
”因举“僧问赵州曰:蠢动含灵,狗子何无佛性?
答以有业识故。
其僧即于此悟去,且道所悟安在?
不能对,仍前愤究。
壬子仲秋,行持中夜,出至丹墀,见天河竟端,无限庆快,始信天地同根,万物一体,不我欺也。
古德为人无不切直,乃自生纡曲耳。
黎明白幻为之助喜。
是冬进具,闻示苦行法,欣然欲效之。
及然香,略无所苦,因自剪烛然顶。
初若冰清,顷之忍痛,惟觉无头。
老僧诮之曰:“可惜然错了所在,然著心就好了。
疑其言必有由来,后读经知药王焚身,世尊因地舍头目髓脑欲成菩提,方忆前觉无头亦拾头,故自信发心苟诚,虽小苦行,必有胜益,方知老僧语亦廓达空之类也。
甲寅春寂后,充职西堂。
戊午,建方丈,并西廊,有力焉。
庚申编《桥云语录》成,欲附嘉禾南藏,任其事。
道过石南银杏,士人方议重修银杏,羁迟久之,九月舟至汉阳,就归元度冬。
辛酉春,下江浙至嘉禾楞严,询附藏之事,见经版多蠹,意不谓然,遂下杭至灵隐
壬戌春,谒天台更观华顶胜迹,游宁绍诸名刹。
遂至大梅以三问,乞下转语,一一契合,赠以訾物,却之而去。
浮海礼普陀。
复至楞严,《桥云语录》印出,分送江浙名蓝。
十月还蜀,达银杏
四众具启,延主丈席。
乙丑,修造殿宇,又为绅衿,召赴宝藏。
丙子,复应银杏
戊寅,主双桂,订修藏经,兼葺殿阁,早作宵息,不忘宁处。
廿馀年中,四处法位,所有语录杂偈都二十卷。
弟子了深,为之编刻,今有传本。
周世臣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宜兴人字颖侯
明崇祯十三年进士
福建兴化司理
画山水师蓝瑛,笔墨淡远。
工诗。
有《颖侯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颖侯宜兴人
崇祯庚辰进士,除知汉川县以建言落职补永平府简较历兴化推官
维基
周世臣字颖侯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
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联捷庚辰进士工部观政,本年八月汉川县知县,以建言落职,补永平府简较,历兴化府推官
生平笔墨淡远,矜慎不妄作。
长于诗歌,著有《颖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