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宋朝
杜彦均北宋
简介
至道三年(997)河中府知府
至道三年(997)邠州知州
咸平三年(1000)庆州知州
咸平五年(1002)延州知州
王继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开封人
给事真宗于藩邸,以谨厚被亲信。
真宗即位,累迁至定州副都部署。
咸平六年契丹南下,继忠率军战于康村,兵败被俘。
景德初契丹请和,令继忠奏章,南北遂戢兵。
尝附表恳请召还,真宗以誓书约各无所求,不许。
契丹更其姓名为耶律显忠,又改名宗信封楚王
全宋文·卷一九七
王继忠开封人
以父荫补东西班殿侍
真宗即位,补内殿崇班,累迁至殿前都虞候,领云州观察使,出为深州副都部署,改镇、定、高阳关路钤辖河北都转运使,迁高阳关副都部署,徙定州
咸平六年,率兵御契丹,陷于敌。
契丹主甚器之,更其名为耶律显忠,封楚王
景德初,南北戢兵,继忠实有力。
宋史》卷二七九有传。
张秉北宋 961 — 10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16 【介绍】: 歙州新安人字孟节
张谔子。
太宗太平兴国进士
监察御史右司谏,深为宰相赵普所器重。
真宗朝知、襄、凤翔、河南永兴军等州府,累官枢密直学士
屡历要职,而不重仪检,好为谐戏,人不重之。
全宋诗
张秉(九五二~一○一六)字孟节歙州新安(今安徽歙县)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监察御史
以荐得知郑州,召还,直昭文馆,迁右司谏。
后擢知制诰
真宗即位,除左谏议大夫,历知、襄、河南河阳、澶、滑、永兴军等州府,后转礼部侍郎,加枢密直学士,再知并州,徒相州
大中祥符九年卒,年六十五。
宋史》卷三○一、《新安文献志》卷九四有传。
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一八八
张秉(九六一——一○一六)字孟节歙州新安(今安徽歙县)人,谔子。
进士通判宣州,迁监察御史,知郑州
后历仕盐铁判官度支员外郎知制诰判吏部铨知审官院。
真宗嗣位,进秩兵部郎中判昭文馆,知河南、滑等州府。
召归,复悉吏部铨,拜工部侍郎同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司纠察在京刑狱
出知永兴军府,加枢密直学士,复知相州
大中祥符九年卒,年五十六。
宋史》卷三○一有传,又见《新安文献志》卷九四上。
寇准北宋 962 — 10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23 【介绍】: 华州下邽人字平仲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大理评事、知巴东县
通判郓州,累擢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铨
颇敢直谏,太宗以比魏徵
淳化初,除枢密副使,坐事罢知青州
五年,召拜参知政事,加给事中,又坐事出知邓州
真宗立,入权知开封府,为三司使
景德元年拜相,时辽兵大入,中外震骇,乃力排众议,请帝亲征,真宗遂至澶州,和议而还。
王钦若所谮,罢相出知陕州
天禧三年再相,真宗病,密奏请以太子监国,事泄,罢相,封莱国公
丁谓乘机倾陷,连贬雷州司户参军,卒于贬所。
仁宗追谥忠悯
有《寇莱公集》。
全宋诗
寇准(九六二~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
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
四年,罢知青州
五年,拜参知政事
至道二年(九九六),罢知邓州
真宗即位,迁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
咸平六年(一○○三),迁兵部侍郎,为三司使
景德元年(一○○四),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同年契丹攻宋,力谏真宗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是为“澶渊之盟”。
三年罢相,为刑部尚书,知陕州
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
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复拜同平章事枢密使
八年罢。
天禧三年(一○一九),又授同平章事,充景灵宫使
四年六月,坐与周怀政谋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奉真宗太上皇事,罢相,封莱国公,寻贬道州司马
乾兴元年(一○二二),再贬雷州司户参军
仁宗天圣元年,以疾卒于雷州,年六十二。
后十一年,诏复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又赐谥忠悯
有《忠悯公诗集》三卷,集前附有孙汴所撰神道碑。
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寇准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嘉靖间蒋鏊刻《忠悯公诗集》三卷本为底本。
校以清康熙间吴调元辨义堂刊《寇忠悯公诗集》三卷本(简称吴本),清初《两宋名贤小集》钞本所收《寇莱公集》七卷本(简称集本)。
采录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劳权校记(简称劳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张元济校记(简称张校)。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彭元瑞知圣道斋钞本、李文田跋钞本,俱系出自蒋本、吴本,然四库本补了各本残缺的文字,少数异文有参考价值,故亦出校记注明。
另辑得集外诗十五首,编为卷四。
宋诗纪事》所收《春恨》一首,系唐人来鹄所作,今归诸附录。
词学图录
寇准(961-1023) 字平仲
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晚年封莱国公谥忠悯
宋史》有传。
有《寇莱公集》,存词五首,见《花庵词选》及《湘山野录》。
全宋文·卷一八二
寇准(九六一——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
太宗朝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景德初,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时辽兵大入,中外震骇,力排众议,拥帝亲征,遂有澶渊之盟。
王钦若所陷,罢知陕州
天禧三年再相,以请太子监国,为丁谓所陷,罢相,封莱国公,累贬道州司马雷州司户参军
天圣元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三。
仁宗追谥忠悯
著《巴东集》三卷、《忠悯公诗集》三卷(存)、《寇莱公集》七卷(存)。
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王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赵州人
原为北汉将,宋初降。
太宗淳化二年,累迁至河西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
真宗即位,为侍卫马步军都虞候镇州行营都部署,又帅镇、定、高阳关三路,大破契丹兵
咸平六年,与辽战失机。
景德初真宗澶渊拥兵数十万屯真定,逗留不进,遂使契丹深入,罢帅。
青州卒。
谥武康
全宋文·卷一三九
王超赵州(治今河北赵县)人。
淳化间河西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
真宗嗣位,加检校太傅,领天平军节度
咸平中契丹寇边,侍卫马步军都虞候镇州行营都部署,帅镇、定、高阳关三路,大破契丹兵
景德初,徙知河阳青州,移镇建雄。
卒,追赠尚书令
宋史》卷二七八有传。
刘美北宋 962 — 10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21 【介绍】: 并州人本姓龚改姓刘字世济
真宗刘皇后认为兄。
初事真宗于藩邸。
真宗即位,补三班奉职,迁右侍禁
大中祥符二年护屯兵于汉州,累迁洛苑使
不附宦官周怀政,严惩其属员过失。
天禧间累官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
吴元扆北宋 962 — 10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11 【介绍】: 并州太原人字君华
吴廷祚第四子。
尚太宗女,授左卫将军驸马都尉
历知郓州河阳
淳化间秋霖河溢,元扆督工补塞,济民以饼饵、舟楫。
真宗时宁国军留后、知定州
累拜武胜军节度使,出知潞州,分领威胜七州军戎事。
官终山南东道节度使
卒谥忠惠
全宋文·卷一九五
吴元扆(九六二——一○一一)字君华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廷祚第四子。
尚太宗第四女蔡国公主,授左卫将军驸马都尉
爱州刺史团练使,知郓州河阳,改鄯州观察使
真宗即位,知澶州定州
景德元年武胜军节度三年,出知潞州,后加检校太傅、知徐州
大中祥符四年卒,年五十,谥忠惠
宋史》卷二五七《吴廷祚传》有附传。
李继迁宋初 963 — 10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3—1004 【介绍】: 宋党项人
李继捧族弟。
太祖开宝末,授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
太宗太平兴国七年,不从继捧内迁,遁往夏州北之地斤泽。
自以李氏世有西土,图谋复兴,西人多归之。
雍熙三年,降辽。
辽命为定难军节度使
淳化元年(辽统和八年),受辽册为夏国王
次年降宋,授银州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
五年,宋军破夏州时脱走。
真宗即位继迁再请降,授夏州剌史、定难军节度使
未几复叛。
咸平五年,攻陷灵州,以为西平府。
后与西蕃战,中流矢,旋卒。
西夏建国,追尊皇帝,谥神武庙号太祖
邵烨北宋
简介
至道元年(995)江南路转运副使
至道三年(997)朗州知州
景德三年(1006)兖州知州
景德四年(1007)判三司勾院
大中祥符元年(1008)京东路转运使
大中祥符四年(1011)淮南江浙荆湖路发运使,似乎名字有错误,一会儿写作“”,一会儿写作“晔”。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广州知州安抚使
大中祥符四年(1011)连州知州
李宗谔北宋 965 — 10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5—1013 【介绍】: 深州饶阳人字昌武
李昉子。
太宗端拱二年进士
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
真宗即位,拜起居舍人,预重修《太祖实录》。
知制诰判集贤院,纂《西垣集制》。
景德二年翰林学士,判太常大乐、鼓吹二署,整顿乐工,修完器具,编次律吕法度、乐物名数为《乐纂》。
大中祥符中,从封泰山同修昭应宫。
右谏议大夫
工隶书。
有《翰林杂记》、《谈录》、《大中祥符封禅汾阴记》等。
全宋诗
李宗谔(九六五~一○一三)字昌武饶阳(今属河北)人。
昉子。
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隆平集》卷四),授校书郎
真宗景德二年(一○○五)翰林学士
大中祥符元年(一○○八)工部郎中
四年,拜右谏议大夫
六年卒(此据《学士年表》,《宋史》作五年),年四十九。
有文集六十卷、《内外制》四十卷(《隆平集》、《东都事略》卷三二本传),均佚。
宋史》卷二六五有传。
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一九八
李宗谔(九六四——一○一二)字昌武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昉第三子。
七岁能属文,耻以父任得官,独由乡举,第端拱二年进士
校书郎,迁秘书郎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
咸平三年,命知制诰判集贤院
景德二年,为翰林学士
大中祥符三年知审官院;四年,拜右谏议大夫
五年五月卒,年四十九。
有文集六十卷、《内外制》三十卷、《乐纂》一卷、《永熙宝训》二卷、《翰林杂记》一卷、《诸路图经》九十八卷,今存《先公谈录》、《龙瑞观禹穴阳明洞天图经》。
另与宋白纂《续通典》二百卷,与丁谓等纂《大中祥符封禅汾阴记》五十卷。
宋史》卷二六五《李昉传》有附传。
赵元佐北宋 966 — 10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6—1027 【介绍】: 宗室,太宗长子。
初名德崇字惟吉
太平兴国七年封卫王
改赐今名,进封楚王
初,秦王廷美谪迁涪陵元佐独申救之。
廷美死,遂发狂。
雍熙二年,坐纵火焚宫废为庶人。
真宗即位复封楚王
累拜天策上将军,兼江陵
卒谥恭宪
赵恒北宋 968 — 10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8—1022 【介绍】: 即宋真宗
太宗第三子。
初封韩王襄王寿王
至道元年,立为皇太子
三年太宗死,即位
前期勤于政事,遣转运使赴各路询民事,蠲放欠税。
景德元年,辽军南下,从宰相寇准之议亲征,于澶渊订盟而还。
后期信用王钦若,东封泰山,西祀汾阴,广建宫观,劳民伤财。
在位二十六年。
全宋诗
宋真宗赵恒(九六八~一○二二)太宗第三子。
淳化五年(九九四)封寿王
至道三年(九九七)即位建元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在位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五。
庙号真宗,葬永定陵。
见《宋史》卷六、卷七、卷八《真宗本纪》。
有《御制集》三百卷(《玉海》卷二八),尚存《玉京集》六卷,馀已佚。
今录诗二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一二
宋真宗赵恒(九六八——一○二二)太宗第三子。
初名德昌太平兴国八年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改名元休
端拱元年封襄王,改元侃。
淳化五年九月进封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尹
至道元年八月立为皇太子,改今名,仍判府事
三年三月太宗崩,即帝位。
践位之初,勤于政事,凡置十五路,令各路转运使更互赴阙,询以天下物宜、民间利病;诏蠲放五代以来欠税。
景德元年契丹大举南进,宰相寇准坚请,乃亲征,遂与契丹订澶渊之盟。
后渐怠于政事,景德末迎奉天书,改元大中祥符
于是东封泰山,谒孔庙,西祀汾阴,又广建宫观,岁用日增。
在位二十六年,年号五: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有《注四十二章经》一卷(存),又《玉海》引《中兴书目》著录《真宗御集》三百卷,包括《玉京集》二十卷(今存六卷)、《正说》十卷、《承华要略》二十卷、《静居集》三卷、《玉宸集》五卷等。
事迹详《宋史》卷六至卷八《真宗本纪》。
孙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临江军新淦人字伯纯
太宗雍熙间进士
真宗天禧中尚书礼部郎中直史馆
出守苏州,甫及引年,即归隐九华山,再召竟不起。
全宋诗
孙冕字伯纯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明洪武苏州府志》卷一九)。
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
秘书丞直史馆
真宗大中祥符中,除荆湖南路转运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六)。
天禧间,以尚书礼部郎中出守苏州(《苏州府志》)。
甫及引年,归隐九华山
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一二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六九
孙冕字伯纯临江军新淦(今江西新干)人。
雍熙二年进士
至道中秘书丞勾当京兆府三白渠。
咸平元年九月召试,授直史馆
三年,为三司权判。
五年,除左正言度支判官
大中祥符中荆湖南路转运使,又为度支副使刑部员外郎
七年九月坐前接伴契丹使被酒不谨,责知寿州八年荆南
天圣中尚书礼部郎中直史馆,出守苏州,有善政,民立生祠。
甫及引年,即拂衣归隐九华山,召之不起。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四八、七六、八三,《麟台故事》卷四,《文献通考》卷四,《姑苏》卷三九,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七三。
杨嵎北宋
全宋文·卷三○六
杨嵎京兆鄠(今陕西户县)人。
父砺官至工部侍郎枢密副使
至道初张庶凝刊校真宗储邸书籍,真宗即位,与张皆赐进士出身直史馆
天禧四年司勋员外郎、同知礼院
官至祠部郎中
见《太常因革礼》卷四,《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一九,《宋史》卷二八七《杨砺传》。
赵元份北宋 969 — 10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9—1005 【介绍】: 宗室,太宗第四子。
初名德严
太平兴国八年出閤,改名元俊,拜同平章事封冀王
雍熙三年改今名,加兼侍中,为威武军节度使进封越王
真宗即位,加中书令改封雍王,拜太傅
真宗北征,为东京留守
性宽厚,言动中礼。
卒谥恭靖
章献刘太后北宋 970 — 10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9或970—1033 【介绍】: 宋真宗后。
益州华阳人
始嫁蜀人龚美(即刘美),携之入京师
真宗襄王时于潜邸。
真宗即位,入为美人
大中祥符五年立为皇后
李宸妃仁宗刘后取为己子。
性警悟而颇晓书史真宗疾居宫中,事多决于刘后
真宗死,遗诏尊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
仁宗立刘后遂称制,史称“章献垂帘”,凡十一年。
晚年颇亲用外戚、内官
卒谥庄献明肃庆历中改谥章献明肃
全宋文·卷二六九
刘太后(九六九或九七○——一○二三),真宗皇后,其先家太原,后为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幼孤。
始嫁蜀人龚美(即刘美),携之入,十五岁纳入襄王(即真宗)邸,真宗即位,乃以为兄。
大中祥符五年立为后。
李宸妃仁宗,取以为己子。
真宗崩,尊为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称制十一年,号令严明,恩威并加。
晚年颇用外戚、内官
明道二年卒,年六十五(《宋会要辑稿》后妃一之二作六十四),谥庄献明肃庆历四年改谥章献明肃
宋史》卷二四二《后妃传》上有传。
王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大名莘县人字仲明
王祜子。
以荫补官。
历知缑氏雍丘二县。
真宗立,三迁至殿中丞
以兄旦居为相,避嫌不任职。
出知颍州,荒政修举。
及旦卒,历仕中外,卓有政绩。
官至兵部郎中、知应天府
卒年六十八。
全宋诗
王旭字仲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
以荫补太祝,知缑氏雍丘县
真宗即位,三迁至殿中丞
自兄旦居宰辅,以嫌不任职。
大中祥符间,由兵部郎中出知应天府
卒,年六十八。
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杨亿北宋 974 — 10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4—1020 【介绍】: 建州浦城人字大年
幼颖异。
年十一,太宗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
淳化中,献《二京赋》,赐进士及第
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预修《太宗实录》;又与王钦若同总修《册府元龟》,其功居多。
曾两为翰林学士,官终工部侍郎,兼史馆修撰
性刚介耿直,重交游,与王旦刘筠谢绛等友善。
娴熟典章制度,喜奖掖后进。
为文才思敏捷,精密有规裁。
诗学李商隐,词藻华丽,号“西昆体”。
卒谥文
编《西昆酬唱集》,有《杨文公谈苑》、《武夷新集》等。
全宋诗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
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
四年,直集贤院
至道二年(九九六)著作佐郎
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
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
三年,召还,拜左司谏
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
景德二年(一○○五)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
三年,为翰林学士
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
天禧二年(一○一八)工部侍郎
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
四年,复为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
谥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
所著《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
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昆酬唱集》二卷。
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为底本。
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
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昆酬唱集》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
另从《宋文鉴》、《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词学图录
杨亿(974-1020) 字大年
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雍熙初,年十一,授秘书省正字
献《二京赋》,赐进士第
曾与刘筠钱惟演等唱和,编成《西昆酬唱集》,号西昆体,存《少年游》词一首,见《梅苑》。
全宋文·卷二八二
杨亿(九七四——一○二○)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
幼颖异,雍熙元年,年十一,诏试阙下,授秘书省正字
淳化中,命试翰林,赐进士第,直集贤院
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预修《太宗实录》。
处州,召拜左司谏知制诰
景德初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俄判史馆,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
三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同修国史
大中祥符七年,知处州,代还,以为参详仪制副使,知礼仪院判秘阁太常寺
天禧二年,拜工部侍郎
四年,复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判馆事
十二月,卒,年四十七。
仁宗时追谥「文」。
亿才思敏捷,工文章,诗学李商隐,词彩华丽,号「西昆体」。
著作甚富,有《括苍》、《武夷》、《颍阴》、《韩城》、《退居》、《汝阳》、《蓬山》、《冠鳌》、《辞荣》等集,及《内外制》、《刀笔》共一百九十四卷,今仅存《武夷新集》二十卷。
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崇勋北宋 976 — 10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6—1045 【介绍】: 蓟州人字宝臣
少以父任为东班承旨,事真宗于潜邸。
真宗即位,授右侍禁,累迁客省使群牧副使
以告周怀政谋奉帝为太上皇而传位太子事,擢桂州观察使群牧使
仁宗时出知定州,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寻以同平章事河阳三城节度使出判许州,后罢同平章事,历徙数州。
久任军职,性贪鄙。
后坐其子纳赃枉法,以左卫上将军致仕。
杜衍北宋 978 — 10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57 【介绍】: 越州山阴人字世昌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
历仕州郡,以善辨狱闻。
治政不以威刑督吏,人惮其清整。
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改知审官院,治事明敏,属吏不能为奸利。
庆历三年枢密使次年同平章事,支持范仲淹富弼所施新政
为相百日而罢,出知兖州
太子少师致仕。
封祁国公
卒谥正献
全宋诗
杜衍(九七八~一○五七)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真宗大中符祥元年(一○○八)进士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三一)。
扬州观察推官,知平遥县通判晋州,历知、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
仁宗初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宝元二年(一○三九)复知永兴军
庆历三年(一○四三)枢密使,主持新政
次年九月同平章事枢密使,因新政裁抑侥倖,为权贵嫉视,为相仅百日而罢,出知兖州
七年,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南都(今河南商丘)凡十年。
皇祐中封祁国公
嘉祐二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五),年八十。
谥正献
宋史》卷三一○有传。
 杜衍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所收《杜祁公摭稿》一卷为底本,参校《事文类聚》前集(简称类聚)、《苕溪渔隐丛话》(简称丛话)等书。
另从《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中录诗十四首。
全宋文·卷三一八
杜衍(九七八——一○五七)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大中祥符进士
历仕州县,时称良吏
累迁工部郎中河北都转运使,还为枢密直学士,出知天雄军。
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改知审官院。
工部刑部侍郎,加龙图阁学士,知永兴军开封府
康定元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改枢密副使
三年,迁吏部侍郎枢密使
四年,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
后以尚书左丞出知兖州,年七十致仕,封祁国公
嘉祐二年卒,年八十,谥正献
宋史》卷三一○有传。
宋登科记考
字世昌谥号正献(一云“文献”)。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第四。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