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宋朝
郭贽唐末宋初 935 — 10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5—1010 【介绍】: 开封襄邑人字仲仪,一作少仪
太祖乾德间进士
宗尹京,因事藩邸。
太平兴国初,擢著作佐郎,兼皇子侍讲
中书舍人,屡同知贡举,领京朝官差遣院
七年,为参知政事
次年责为秘书少监、知荆南府,禁淫祀,命撤祷雨之具投于江。
入为盐铁使,于积逋多所蠲免。
真宗即位,出知天雄军,入判太常寺吏部流内铨。
官至礼部尚书翰林侍读学士
有《文懿集》。
全宋诗
郭贽(九三五~一○一○)字仲仪(《东都事略》卷三六本传作少仪),开封襄邑(今河南睢县)人。
太祖乾德中进士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五年两次知贡举七年参知政事八年出知江陵府(《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
雍熙三年(九八六)荆南府,加左谏议大夫,入为盐铁使
淳化中澶州
真宗即位,历知天雄军、河南府,归朝,兼秘书监
大中祥符三年卒,年七十六。
谥文懿
有《文懿集》三十卷,已佚。
宋史》卷二六六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五八
郭贽(九三五——一○一○)字仲仪一字少仪开封襄邑(今河南睢县)人。
乾德中进士
宗尹京,因事藩邸。
太平兴国初,擢为著作佐郎右赞善大夫
七年,以本官参知政事
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
大中祥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赠左仆射谥文懿
著有《文懿集》三十卷。
宋史》卷二六六有传。
张去华唐末宋初 938 — 10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8—1006 【介绍】: 开封襄邑人字信臣
张谊子。
以荫补太庙斋郎
后周世宗淮南,献《南征赋》、《治民论》,召试授御史台主簿,弃官而归。
宋太祖建隆二年进士第一
右补阙中书舍人
太宗太原,历任京东江南转运使
雍熙三年上《大政要录》,为开封府推官
坐事贬安州司马,历知、许、、苏等州。
景德初工部侍郎致仕。
善谈论,尚气节。
尝献《元元论》,大旨以养民务穑为急,深得真宗嘉赏。
全宋诗
张去华(九三八~一○○六)字信臣开封襄邑(今河南睢县)人。
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进士,拜秘书郎直史馆,擢为右补阙,后知、乾二州,选为益州通判,迁起居舍人,知凤翔府
太宗朝为京东转运使,历礼部郎中
真宗朝复拜右谏议大夫,迁给事中,历知杭州苏州
景德元年(一○○四),改工部侍郎致仕。
三年卒,年六十九。
有集十五卷,已佚。
宋史》卷三○六有传。
薛超唐末宋初 939 — 9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9—995 【介绍】: 辽州平城人
少有勇力。
太祖乾德初,应募为虎捷卒。
太宗太平兴国中,为天武指挥使,从征太原,以功迁神卫军都校,领叙州刺史
雍熙三年,从潘美北征,还加马步军都军头
淳化初官至澄州团练使
赵炅北宋 939 — 9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9—997 【介绍】: 即宋太宗
宋太祖弟。
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
太祖开宝六年封晋王
九年即位,改元太平兴国
对割据政权继续各个击破。
三年,平海军陈洪进吴越王钱俶相继纳土。
四年,亲征,平北汉。
乘胜攻,于高梁河大败而归。
雍熙三年,再命将三路攻,大败,遂行守内虚外政策。
在位二十二年,加强中央集权,收节度使所领支郡,扩大科举取士,建崇文院编纂太平御览》等书,加强“重文”风气。
淳化中,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义。
赵光义(939—997)宋太宗
字廷宜本名赵匡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公元976—997年在位),宋太祖赵匡胤弟。
执政21年,励精图治,重视文化,史家称其为一代明君。
赵光义好读书、喜词赋、善书法,《宋史艺文志》著录有《太宗御集》120卷(已佚)。
世存其草书作品《登黄鹤楼》诗碑帖,论者评为“草法娴熟,笔势婉转,疾徐缓冲,提按顿挫,恰到好处,尤其是气壮力强,宽博圆融,有帝王之气概”。
全宋文·卷六三
宋太宗(九三九——九九七)太祖弟。
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
,至供奉官都知
建隆元年,辅太祖创业有功,拜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禦使,寻领泰宁军节度使
李重进,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
开封尹,再加兼中书令
封晋王
开宝九年十月太祖崩,即帝位,改元太平兴国
太祖混一海宇之志,迫陈洪进纳土,钱俶入朝。
未几,灭北汉
乘胜攻,欲取幽冀地,败归。
雍熙三年再攻,又败。
此后行守内虚外之策。
节镇领支郡以强化朝廷之权,置审刑院以统司法之权,设考课院审官院以清吏治,去考场积弊、增科举名额以广取士,建崇文院、敕编《太平御览》诸书以抑武右文
在位二十二年,纪元五: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著有《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御制莲华心轮回文偈颂》二十五卷、《御制秘藏诠》三十卷、《御制缘识》五卷(均存)。
详《宋史》卷四、五《太宗本纪》。
孔宜北宋初 941 — 9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1—986 【介绍】: 兖州曲阜人字不疑
孔子四十四代孙,孔仁玉长子。
进士不第。
太祖乾德中诣阙上书,述其家世,诏以为曲阜主簿
太宗召问孔子世嗣,诏迁太子右赞善大夫袭封文宣公
通判密州,迁殿中丞
雍熙三年随军北征督军粮,涉拒马河溺死。
张逊北宋 940 — 9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0—995 【介绍】: 博州高唐人
少隶太宗晋邸。
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
从征太原,迁文思副使香药库使
端拱二年,为枢密副使知院事
寇准不协,每奏事相矛盾,至互发隐私。
太宗下诏切责,降右领军卫将军亦罢职。
李顺起事时,命为右骁卫大将军、知江陵府
峡路漕卒数千聚江陵,欲谋变,止捕为首者处斩,余党亲加抚慰。
未几卒。
全宋文·卷一○○
张逊(九四○——九九五)博州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
太平兴国初左班殿直,迁至香药库使
岭南平后,请于京置榷易署,听海商自由贩鬻。
雍熙二年迁领妫州刺史三年度支使
端拱初盐铁使二年枢密副使知院事
淳化末,为右骁骑大将军、知江陵府
至道元年卒,年五十六。
宋史》卷二六八有传。
高凝祐
简介
开宝三年(970)三司户部判官
雍熙二年(985)凤翔府知府
雍熙三年(986)判三司度支勾院
孙逢吉
简介
太平兴国三年(978)抚州知州
太平兴国八年(982)泉州知州
雍熙二年(985)福州知州安抚使
雍熙二年(985)4月移知福州
雍熙三年(986)七月卒。
张齐贤北宋 943 — 10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3—1014 【介绍】: 曹州冤句人,徙居洛阳字师亮
太祖,以布衣条陈十事。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
累迁左拾遗
汉平,朝廷议取幽蓟,因上书谏阻。
六年,任江南西路转运使,革除弊政,务行宽大。
八年签书枢密院事
雍熙三年代州,御辽兵甚力。
端拱二年枢密副使淳化二年参知政事,寻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四年,罢相。
真宗咸平初复相,三年罢。
四年,任、原等州军安抚经略使,屡陈御之策。
景德初,知青州,后出判河阳,以司空致仕。
卒谥文定
有《洛阳缙绅旧闻记》。
全宋诗
张齐贤(九四三~一○一四)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衡州
雍熙初,迁左谏议大夫
三年(九八六),授给事中
代州
淳化二年(九九一),以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数月,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四年罢相,为尚书左丞河南府,徒知永兴军,又徒知襄州
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三年,坐朝会被酒失仪免相。
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司空致仕。
七年卒,年七十二。
谥文定
有集五十卷,不传。
《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宋史》卷二六五有传。
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一○二
张齐贤(九四三——一○一四)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徙居洛阳
太祖,以布衣条陈十事。
太宗擢为进士,遂通判衡州,累官至江南西路转运使
太平兴国八年,擢右谏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
雍熙三年代州端拱二年刑部侍郎枢密副使
淳化二年参知政事,数月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四年六月罢为尚书左丞,历知河南府州
咸平元年召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罢,命为、原等州军安抚经略使
景德初青州大中祥符元年右仆射,进左仆射
五年司空致仕,七年薨,年七十二,谥文定
著有《洛阳󲦤绅旧闻记》五卷(存),《太平杂编》二卷。
宋史》卷二六五有传。
罗延吉
简介
太平兴国七年(982)宣州知州
太平兴国八年(983)侍御史知杂事
雍熙三年(986)判三司盐铁勾院
李若拙北宋 944 — 10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01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藏用
进士
历官乾州陇州
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
太宗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黎桓听命,拜诏尽恭。
使还,迁起居舍人
至道二年,黎桓复南侵,又奉诏出使,至则桓复禀命。
真宗时右谏议大夫,使河朔按边事,知贝二州
全宋诗
李若拙(九四四~一○○一)字藏用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太祖时进士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知乾州四年通判泰州,后又使交州
淳化二年(九九一),出为两浙转运使
五年,迁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
真宗即位,官兵部郎中,充史馆修撰,俄知制诰
咸平二年(九九九),知贝二州
四年卒,年五十八。
宋史》卷三○七有传。
张献
简介
太平兴国六年(981)殿中侍御史
雍熙三年(986)判三司户部勾院
李保吉北宋
简介
雍熙三年(986)河阳知州
安彦存北宋
全宋文·卷一○○
安彦存雍熙三年押衙、知节度参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
赵希赞北宋
简介
雍熙三年(986)泰州知州
廖爽直北宋
简介
雍熙三年(986)永州知州
江□北宋
简介
雍熙三年(986)江州知州
辛庆馀北宋
简介
雍熙三年(986)桂州知州安抚使
李安北宋
简介
雍熙三年(986)陕西路转运使
柳开北宋 947 — 10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00 【介绍】: 大名人原名肩愈字绍先,后更名开字仲涂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
太祖开宝六年进士
宋州司寇参军
太宗北汉随同督运泗八州军粮。
选知常、润二州,拜监察御史,复迁殿中侍御史
后历知宁边军全州桂州邠州等。
真宗即位,命知代州,上书建议加强对西夏之防务,及省职官、减虚费。
咸平二年辽军攻宋,上疏请真宗亲征。
逾年徙沧州,道病卒。
性倜傥重义,有胆识。
韩愈柳宗元之文,以复兴古道、述作经典自任,为宋代倡导古文之第一人。
有《河东先生集》。
全宋诗
柳开(九四七~一○○○)字仲涂曾名肩愈字绍元自号东郊野夫又号补亡先生大名(今属河北)人。
太祖开宝六年(九七三)进士,任宋州录事参军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九七九),擢赞善大夫
历知常、润二州,拜监察御史
雍熙二年(九八五),坐事贬上蔡
三年,复授殿中侍御史
后为崇仪使,知宁边军全州桂州
真宗即位,加如京使,知代州忻州
咸平三年沧州,道病卒,年五十四。
有《河东先生集》。
宋史》卷四四○有传。
 柳开诗,《河东先生集》中仅存五首,另从他书辑得三首。
全宋文·卷一一九
柳开(九四七——一○○○)字仲涂大名(今河北大名)人。
少慕韩愈柳宗元文,因名肩愈字绍先号东郊野夫
既效王通述作经典,乃以「圣道之涂」自命,遂更今名今字,号补亡先生
开宝六年进士第,补宋州司寇参军,迁录事参军
太宗朝历知常州润州贝州宁边军全州桂州环州邠州曹州邢州等军州事,官至殿中侍御史崇仪使
真宗即位,加如京使,知代州,徙知忻州
咸平三年沧州,病卒于道,年五十四。
著《河东先生集》十五卷。
宋之古文,实自始,然其体艰涩。
事迹详其门人张景所撰《柳开行状》,《宋史》卷四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