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六月” 相关资源
诗文库13389
人物库2531
古籍库93087
活动2442
人物库 宋朝
马防北宋
简介
崇宁四年(1105)刑部侍郎
崇宁五年(1106)蕲州知州
崇宁五年(1106)大理少卿6月已在任。
政和元年(1111)苏州知州
政和元年(1111)5月苏州
王杰北宋
简介
大观元年(1107)襄州知州
大观三年(1109)6月,并送吏部
吴渊南宋
简介
乾道七年(1171)大理寺丞
淳熙元年(1174)淮南西路转运判官
淳熙二年(1175)2月言事。
淳熙二年(1175)刑部郎中
淳熙三年(1176)两浙路转运判官
淳熙五年(1178)两浙路转运副使
淳熙五年(1178)R6月已升副使
淳熙五年(1178)临安府知府安抚使
淳熙五年(1178)户部侍郎
淳熙五年(1178)工部侍郎
淳熙七年(1180)工部尚书
陈良佑南宋
简介
乾道二年(1166)左司谏
乾道五年(1169)给事中
乾道七年(1171)吏部尚书
淳熙三年(1176)衢州知州
淳熙六年(1179)徽州知州
淳熙七年(1180)6月以忧去。
淳熙十年(1183)池州知州安抚使
淳熙十二年(1185)建宁府知府
释德韶五代至宋初 890 — 9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1—972 【介绍】: 五代宋初僧。
处州缙云人俗姓陈
幼出家于本郡,年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戒。
后唐庄宗同光中,寻访名山,参见知识。
后谒静慧禅师文益,于是大悟
天台山,见智顗遗迹,恍如旧居,建寺院道场,大兴法道,归依者众。
吴越钱俶嗣位,迎至杭州,尊为国师
有《传灯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891-972) 俗姓陈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
17岁出家,次年受戒于信州开元寺
后唐同光间曾历参投子大同、龙牙居遁等,终嗣法眼文益
归住天台山白沙道场。
台州刺史钱弘俶曾从其问道。
后汉隐帝乾祐元年(948)钱弘俶吴越王位后,尊之为国师
世称天台国师
从其学者甚众,以永明延寿最为有名。
宋高僧》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二五有传,后书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释德韶(八九○~九七一)俗姓陈字惠舟(《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一说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宋高僧》卷一三)。
天台山,称德韶国师
后汉乾祐元年(九四八)吴越忠懿王钱俶即位,延请德韶,申弟子之礼。
宋太祖开宝四年卒,一说五年卒(同上书),年八十二。
景德传灯录》卷二五有传。
今录偈、颂各一首。
天台国师名德韶
处州龙泉人
生陈氏
母叶。
梦白光触体。
觉而娠。
生而杰异。
年十五。
有梵僧见之。
拊其背曰。
汝当出家。
尘中无置汝所也。
乃往依龙归寺剃发。
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满分戒。
后唐同光中
舒州投子庵主不契。
龙牙遁禅师问。
雄雄之尊。
因什么亲近不得。
曰。
如火与火。
曰忽遇水来。
又作么生。
曰。
汝不会我语。
又问。
天不盖。
地不载。
此理如何。
曰。
合如是。
惘然。
固要为说。
曰。
道者汝向后自会去。
疏山有矮师叔者。
精峭号能齧镞机。
问。
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
矮曰。
左搓芒绳缚鬼子。
曰不落古今师说。
矮曰不说。
曰为什么不说。
矮曰。
个中不辨有无。
曰师今善说。
矮骇之。
久而辞去。
所至少留。
见知识五十四人。
括磨搜剥。
穷极隐秘。
不知端倪。
心志俱疲。
至曹山。
但随众而已。
无所咨参。
有僧问。
眼禅师曰。
十二时中。
如何得顿息万缘去。
法眼曰。
空与汝为缘耶。
色与汝为缘耶。
言空为缘。
则空本无缘。
言色为缘则色心不二。
日用果何物为汝缘乎。
闻悚然异之。
又有问者曰。
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法眼曰。
是曹源一滴水。
于是大悟于座下。
平生凝滞。
涣若冰释。
感涕沾衣。
法眼曰。
汝当大宏吾宗。
行矣。
无自滞于是。
天台
智顗禅师遗踪。
如故居。
眷然有终焉之心。
初寓止白沙时。
吴越忠懿王
以国子刺台州
雅闻韶名。
遣使迎之。
申弟子之礼。
日夕问道。
曰。
他日为霸主。
无忘佛恩。
汉乾祐元年戊申
王嗣国位。
遣使迎至尊。
事之以为国师焉。
说法简而要。
拨去枝叶。
曰古圣方便。
犹如河沙。
六祖曰。
非风幡动。
仁者心动。
是为无上心印。
至妙法门。
我辈称祖师门下士。
何以解之。
若言风幡不动。
汝心妄动。
若言不拨风幡。
就风幡处通取。
若言风幡动处。
是什么。
若言附物明心不须认物。
若言色即是空。
若言非风幡动。
应须妙会。
与祖师意旨了没交涉。
既非种种解会。
合如何知悉。
若真见去。
何法门不明。
虽百千诸佛方便。
一时洞了。
或问如何是古佛心。
答曰此问不弱。
又问亡僧迁化。
向何处去。
曰终不向汝道。
曰为什么不道。
曰恐汝不会。
问那吒太子
析肉还母。
析骨还父。
然后化生于莲花之上。
为父母说法。
未审如何是太子身。
曰大家见。
上座问。
故每曰。
大凡言句。
应须绝渗漏乃可。
僧随问。
如何是绝渗漏句。
曰汝口似鼻孔。
又曰。
中无色识。
色中无识。
识二俱空。
何能令见色。
则不能自见其己体。
若不能自见。
云何见馀物。
古圣方便。
皆为说破。
若于此明得寂静法。
不寂静法也收尽。
明得远离法。
不远离法亦收尽。
未来现在。
亦无遗馀。
名一法界。
何有遮障。
各自信取。
僧义寂者。
曰。
智者之教。
年祀寖远。
必多散失。
新罗国有善本。
愿藉禅师慈力。
致之使再开。
东土人天目。
于是以闻忠懿王
遣使航海。
传写以还。
适与智者同姓。
疑其后身也。
开宝四年辛未
华顶西峰忽摧。
声震山谷。
六月有星。
陨于峰顶。
林木皆白。
二十八日集众告别而化。
阅世八十有二坐六十有五夏。
赞曰。
闻僧问法
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而法眼但曰。
是曹源一滴水。
乃开悟。
夫问词答语。
无所增损。
所谓悟者。
何自而发之。
及观所对问者。
如问古佛心。
对曰此问不弱。
如问如何是太子身。
对曰大家见上座问。
则问答之间。
不令意根椿立。
盖尝曰。
大凡言句。
须绝渗漏。
而学者方争趋微妙之域。
欲见祖师之心。
譬如趋越而首燕也欤。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缙云陈氏子。
幼年出家受具。
同光中
寻访知识。
初发心于投子。
次谒龙牙遁和尚问云。
雄雄之尊。
为什么近之不得。
牙云如火与火。
问忽遇水来又作么生。
答汝不会我语。
又天不盖地不载时如何。
答合如是。
不喻。
益。
牙谓曰。
汝向后自会去。
疏山百匝千重。
是何人境界。
疏云左搓芒绳缚鬼子。
进云。
不落古今师说。
疏云不说。
进云。
为什么不说。
疏云。
个中不辨有无。
进云。
师今善说。
疏大骇。
如是历参五十四善知识。
亦倦于参请矣。
后至临川但随众耳。
一日有僧问净慧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慧曰。
是曹源一滴水。
其僧惘然。
则豁尔开悟于侧。
遂以所见似慧。
慧云汝向后当为国王师。
祖道光大。
吾不如也。
天台
州牧钱俶
以国王子。
向韶之名。
延请问道。
知其他日必贵。
因以佛法嘱累焉。
汉乾祐元年。
戊申果嗣国位。
忠懿王
即遣使迎致。
申弟子之礼。
择形胜地。
为作道场。
而般若其一也。
开堂说法。
凡十二会。
语多不录。
得其旨者。
遍天下。
智者顗公之传钞疏为多。
自唐季以五代之乱。
放失海外。
新罗诸国。
至是而忠懿以书币求于高句丽。
使一家教观全璧而还者。
韶之力也。
故世以智者后身云。
开宝四年辛未华顶西峰忽摧。
声震遐迩。
曰吾宁久乎。
明年六月
大星陨于峰顶。
林木变白。
方示疾于莲华峰众参问如常。
时二十八日
集弟子言别而逝。
寿八十二。
腊六十三。
释德韶者。
姓陈氏
缙云人也。
幼出家于本郡登。
戒后同光中寻访名山参见知识。
屈指不胜其数。
初发心于投子山和尚
后见临川法眼禅师
了心要。
承嗣焉。
始入天台山建寺院道场。
无几大兴玄沙法道。
归依者众。
汉南国王钱氏尝理丹丘
有先见之明。
谓曰。
他日为国王当兴佛法。
其言信矣。
遣使入山旁午。
后署大禅师号。
每有言时无不符合苏州节使
钱仁奉有疾。
遣人赍香往乞愿焉。
乃题疏云。
令公八十一。
仁奉得之。
甚喜曰。
我寿八十一也。
其年八月十一日卒焉。
凡多此类。
未终之前也。
华顶石崩振惊百里。
山如野烧蔓筵。
果应终。
焚舍利繁多营塔。
命都僧正赞宁为塔碑焉。
享年八十二。
法腊六十四。
开宝五年壬申岁六月二十八日也。
语录大行。
出弟子传法百许人。
其又兴智者道场数十所。
功成不宰心地坦夷。
术数尤精利人为上。
至今江浙间谓为大和尚焉。
论曰。
梵语禅那华言念修也。
以其触情念而无念。
终日修而无修。
又云正定也。
正受也正则廓然冥而定矣。
正受简邪思惟。
增遍计故。
所以奢摩他以寂静故。
三摩提以观如幻故。
若禅那者俱离静幻故。
始云菩萨不住此岸不住彼岸而度众生令登彼岸也。
若然者诸圣住处既如彼。
诸圣度生复若何。
稽夫法演汉庭。
极證之名未著。
风行庐阜
禅那之学始萌。
佛陀什秦摈而来。
般若多晋朝而至。
远公也密传坐法深斡玄机。
渐染施行依违祖述。
吴之僧会亦示有缘。
俱未分明肆多隐秘。
及乎慧文大士
肇寻龙树之宗思大禅翁继传三观之妙。
天台智者引而伸之。
化导陈隋。
名题止观粤有中天达磨哀我群生。
知梵夹之虽传为名相之所溺。
认指忘月。
得鱼执筌。
但矜诵念以为功。
不信己躬之是佛。
是以倡言曰。
吾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也。
此乃乘方便波罗蜜径直而度免无量之迂回焉嗟乎经有曲指。
曲指则渐修也。
见性成佛者。
顿悟自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
此心即佛毕了无异。
如此修證。
是最上乘禅也。
不立文字者经云。
不著文字不离文字非无文字。
能如是修不见修相也。
又达磨立法要唯二种。
谓理也行也。
然则直而不迂不速而疾。
云不立文字。
乃反权合道也。
尔时梁武不知魏人未重。
向少林而面壁。
慧可以神交。
亦犹白雪虽歌巴童寡和。
后则临汧。
牧圉子孙终号于强秦避狄。
岐邠文武乃成其王道。
可生璨。
璨生信。
信下分二枝。
一忍二融。
融牛头也。
忍生秀与能。
能传信衣。
若诸侯付子孙之分器也厥后此宗越盛焉。
荫车百辆。
尼拘树而展转垂枝施雨万方阿耨龙而连筵布润。
是时也应其悬记属于此人。
后来得道无央数。
是欤。
重之曰。
夫禅之为物也其大矣哉。
诸佛得之升等妙。
雌龙得之破障缠。
率由速疾之门无过此。
故今之像末斗诤复生。
师足既伤资争未已。
如闻此心是佛。
便言。
三十二相何无。
闻一路涅槃。
则曰。
八万法门何在。
曾不知经中发菩提此见佛性也。
云何修菩萨行。
此行布修行也。
因信不及无明所迷溺丧忘归。
何由复业。
或举经以示之。
则对曰。
此性宗法。
或谓之曰。
莫是魔说还焚毁否。
且置而勿论。
又欲弃之。
又欲存之。
不其惑乎。
昔者于阗诸部谓道行经为婆罗门书。
乌茶小乘谤大乘学作空华外道。
西乾尚尔此何惊乎良以六代宗师一期举唱。
但破百年之暗。
靡营一室之隳。
殊不知禅有理焉禅有行焉。
脱或戒乘俱急。
目足更资。
行不废而理逾明。
法无偏而功兼济。
然后如可与言禅已矣。
其如玄学多斥讲家。
目为数宝之人。
终困屡空之室。
那不见经是佛言禅是佛意。
诸佛心口定不相违。
施设逗根用有时处。
况以经江高国纪之名。
论海总朝宗之会毗尼一学轨范千途。
授形俱筑释子之基。
唱随行净沙门之业。
拟捐三事何驾一乘。
终包不足之羞。
岂倒转依之地。
通人不诮竖子何知。
佛事门中不舍一法。
吠声贻责迁怒伤人。
因击鼠以破盆。
为争抟而噬主。
自他俱有彼我须均。
纵横尽而成一秦。
气剂和而成一味者也。
今从贞观及于宋朝
于山选山露须弥而出海。
于羽求羽。
放金翅以腾空。
令其钻仰之俦慕此坚高之道矣。
吾徒通达无相夺伦。
譬若文武是一人之艺不能兼者互相非斥耳。
若相推重佛法增明。
酬君王度己之恩。
答我佛为师之训。
慎之哉。
慎之哉。
余端礼南宋 1135 — 12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201 【介绍】: 衢州龙游人字处恭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乌程县,岁蠲民间丁绢钱六万缗。
以荐为监察御史,累进吏部侍郎
光宗立,历知赣州建康府,召拜吏部尚书,擢同知枢密院事
赵汝愚等请太皇太后垂帘,策立宁宗,进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庆元初,代汝愚右丞相,寻进左丞相,为韩侂胄所制,抑郁不得志,称疾求退,历判潭州庆元府
全宋诗
余端礼(一一三五~一二○一)字处恭衢州龙游(今浙江衢县东北)人。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
历知湖州乌程县,孝宗召为监察御史,迁大理少卿太常少卿,进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
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召拜吏部尚书,擢同知枢密院事(《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四)。
赵汝愚共赞宁宗即位,进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庆元元年(一一九五),拜右丞相二年,迁左丞相,寻出判隆兴府,改判潭州,移庆元,复为潭帅。
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七。
事见《诚斋》卷一二四《左丞相余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八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五八一八
余端礼(一一三五——一二○一)字处恭衢州龙游(今浙江衢州东)人。
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知湖州乌程县。
孝宗时监察御史,迁大理少卿,转太常少卿
权兵部侍郎太子詹事,进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
光宗时,授集英殿修撰,知赣州,还为吏部侍郎权刑部尚书侍讲,以焕章阁直学士建康府
召拜吏部尚书,擢同知枢密院事
宁宗立,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嘉泰元年六月卒,年六十七,谥忠肃
杨万里左丞相余公墓铭》(《诚斋》卷一二四)。
宋史》卷三九八有传。
路瓘北宋
全宋文·卷二九一七
路瓘,疑即路瑗
崇宁末太学博士
政和五年朝请大夫权发遣陕州路。
七年六月秘阁修撰,与郡。
曾提举两浙学事。
见《宋会要辑稿》瑞异一之二三、选举一九之二、三三之三○,《摛文堂集》卷七《两浙提举学事路瓘转两官制》。
赵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曹州济阴人
弃官隐居番禺
僧志言善,以偈颂相寄。
年五十四死,盛夏身竟不坏,仁宗移置寺中,题“显化禅师”。
林椿南宋
简介
乾道九年(1173)南安军知军
淳熙五年(1178)漳州知州
淳熙七年(1180)6月放罢。
吕祖俭南宋 ? — 11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6 【介绍】: 婺州金华人,祖籍寿州字子约号大愚
吕祖谦弟。
受业祖谦诸生
通判台州
宁宗即位,除太府丞
赵汝愚罢相,上封事极谏,忤韩侂胄,安置韶州,未至,改送吉州
在谪所读书穷理,卖药自给。
遇赦量移高安,卒。
追谥忠
有《大愚集》。
全宋诗
吕祖俭(?
~一一九六),字子约自号大愚叟清康熙金华府志》卷一六),金华(今属浙江)人。
祖谦弟。
以父荫入官。
历监明州仓,衢州法曹,藉田令,司农簿。
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六月通判台州十一月,除太府寺丞(《嘉定赤城志》卷一○)。
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忤韩侂胄韶州安置,后送吉州,遇赦,量移高安
二年,卒。
著有《大愚集》,已佚。
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今录诗二十六首。
全宋文·卷六四○一
吕祖俭(?
——一一九六),字子约号大愚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祖谦弟。
受业祖谦诸生
明州仓,将上,会祖谦卒,为终期丧。
衢州法曹,除籍田令,为司农簿,通判台州
宁宗继位,除太府丞
韩侂胄,安置韶州,改送吉州
遇赦,量移高安
庆元二年卒,谥曰忠
著有《大愚集》。
见《宋史》卷四五五《吕祖俭传》,《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四、职官七三之一九。
林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州人字彦振,一作彦福
林邵子。
以父荫授敕令所检讨官
累迁翰林学士
朝廷数取西夏地西夏求援于辽,辽为请命,报聘,见辽主,抗言数西夏罪,又答语不巽,辽大怒。
还朝,议者以为怒邻生事,出知颍州
官终庆远军节度使。
卒年五十九。
全宋文·卷三一二○
林摅字彦振一字彦福福州长乐(今福建长乐)人。
邵子。
以父荫调无锡主簿,迁敕令检讨官
迁屯田、右司员外郎
崇宁二年六月进士,擢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为翰林学士
因使辽失礼,出知颍州
寻召为开封尹,未几,改兵部尚书,进同知枢密院尚书左丞中书侍郎
后历知滁州越州永兴军扬州
庆远军节度使,罢归卒,年五十九。
东都事略》卷一○三、《宋史》卷三五一有传。
赵日起南宋
简介
宝祐二年(1254)高邮军知军
景定二年(1261)镇江府知府
景定二年(1261)考功郎中
景定三年(1262)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
咸淳五年(1269)六月到任。
咸淳八年(1272)太平州知州
张佐北宋
简介
大观三年(1109)衡州知州,《衡州志》:大观四年六月到?。
政和二年(1112)5月致仕。
商份南宋
简介
淳熙二年(1175)大理寺丞6月已在任。
淳熙八年(1181)黄州知州
淳熙十年(1183)3月放罢。
张堂北宋
简介
政和元年(1111)京畿路提点刑狱公事,6月放罢。
谢廓然南宋
简介
淳熙二年(1175)都官郎中
淳熙三年(1176)户部郎中
淳熙四年(1177)侍御史
淳熙四年(1177)殿中侍御史
淳熙五年(1178)右谏议大夫12月言事。
淳熙五年(1178)刑部尚书
淳熙六年(1179)6月言事。
淳熙七年(1180)枢密副使
淳熙八年(1181)参政
淳熙八年(1181)8月同知枢密院事9月权参知政事
淳熙九年(1182)6月致仕。
淳熙九年(1182)6月致仕。
释法圆唐末宋初 900 — 97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郝
真定元氏人
后唐长兴二年
出家于乡之观音院
既落发受具。
遂游方。
阅藏典于韶山。
而后归。
晋开运三年
契丹京师
其主耶律德光
回军至栾城而死。
虏酋麻答耶律解里常山
不即去。
常山之人。
谋逐之。
虏知而先发焉。
城中无少长。
皆被屠戮。
天王寺
丧八僧。
其一也。
引颈再受刃。
如木石然。
呼曰。
猛乞一剑。
即身首异处。
昏无所知。
至暮睹反照独念曰。
冥漠之中亦有日月如此。
徐扪其颈。
则首在焉。
然犹疑之。
不敢摇动。
时虏已溃遁。
城中居民稍定。
明日或扶之归院。
院僧方晨粥。
见之以为鬼物。
遽惊散。
久之询其故。
乃悲喜相贺。
然察其颈。
则周匝有痕。
如线许终身。
周显德中
又寓大名成安县卯斋寺。
温寻藏义。
开宝六年
集众说法。
坐逝。
茶毗致舍利如粒。
寿七十四。
腊五十一。
范鲁公质闻而叹曰。
夫看经精进之力。
乃能见验于生死之际。
则佛之道果可诬乎。
释法圆
俗姓郝
真定元氏人也宿殖之缘出尘无滞。
后唐长兴二年投本府观音院勤勤诵习。
师与落发。
间岁受满足戒。
后策枝负囊巡礼诸方。
至韶山挂锡看大藏经焉。
晋开运三载却来本生地寓天王院
来年契丹犯阙。
戎王耶律德光
回至常山栾城而死。
永康王兀谷代为蕃国之主。
时旋军自镇州董戎。
北返留酋长麻答耶律解里守于下京。
常山也。
晋之臣寮兵士尽在斯矣。
汉儿将帅谋逐丑虏。
其计未决两分街巷。
汉人在蕃之中者。
蕃人先发无少长皆被屠戮之。
天王院八僧殊死。
预其数也。
其时见杀者尤众。
引颈两受刃。
如击木石。
呼曰。
猛乞一剑。
遂身首异处。
至暮如梦中忽睹晚照。
亦微悟被戮。
意之自谓。
死已冥寞亦见日月。
逡巡举一臂。
试扪其头。
乃觉如故。
再三疑之不敢摇动。
虑其分落也。
又谓血凝所缀。
重扪之绕颈有痕缝。
如线许大
终身如此。
时城中既逐出蕃部稍定。
人扶起诘朝归院。
院僧方将食粥。
谓为鬼物。
一皆奔散。
迟久审得其实。
喜言再生。
远迩观礼且叹希奇。
常山之人竞陈供施。
自后复往诸方居无定所。
周显德中大名府成安县卯斋院温寻藏教。
开宝六年忽谓众曰。
人生虚幻何能久长。
物极则迁。
生死涅槃必无少别。
遂不数日而长逝。
黑白之众若丧所亲。
及送就茶毗日。
感舍利若之皂粒焉。
春秋七十四。
法腊五十一。
范鲁公质亲问厥由。
深加郑重。
再询履行。
则大藏经已两过披读矣。
福州楞伽寺矿师者。
海坛戍卒之子。
厥初母氏怀娠冥然不喜荤胾。
洎乎诞育岐嶷异常不哜鱼肉。
年及八岁甘嗜野菜。
若锄斸种者。
即言杀伤物命。
每见家厨亨燀毛鳞。
则手掬沙灰投于爨镬。
贵其不食。
自言。
开元寺塔隋朝中我造也。
多说未萌事后皆契合。
便请出家因披法服。
顶有香气如爇沈檀。
号为圣僧
侍御史皇甫政为留后。
请入府署
因作肉䭔子百数。
唯一是素者。
盘器交错悉陈于前。
意验其凡圣耳。
矿临筵径拈素者啖之。
馀者手拂而作。
时皇甫部曲一皆惊叹。
每出街巷众人围绕。
自言。
寿止十三当定归灭。
至是果终。
遂于寺前火化倾城士女哭泣。
依轮王法树浮图焉。
复次唐开元中太原东北有李通玄者。
言是唐之帝胄。
不知何王院之子孙。
轻乎轻冕尚彼林泉。
举动之间不可量度。
身长七尺馀。
形貌紫色眉长过目。
髭鬓如画发绀而螺旋。
唇红润齿密致。
戴桦皮冠衣布缝掖之制。
腰不束带足不蹑履。
无皴皲之患。
无垢汗之侵。
放旷自得靡所拘绊。
而该博古今洞精儒释。
发于辞气若铿巨钟。
而倾心华藏未始辍怀。
每览诸家疏义繁衍学者穷年无功进取。
开元七年春赍新华严经。
曳筇自定襄而至并部盂县之西南同颖乡大贤村高山奴家。
止于偏房中。
造论演畅华严。
不出户庭几于三载
高与邻里怪而不测。
每日食十颗柏叶饼一枚。
馀无所须其后移于南谷马家古佛堂侧。
立小土屋闲处宴息焉。
高氏饼亦至。
尝赍其论并经往韩氏庄。
即冠盖村也。
中路遇一虎。
玄见之抚其背。
所负经论搭载去土龛中。
其虎弭耳而去。
其处无泉可汲用。
会暴风雨拔老松去。
可百尺馀成池。
约深丈许。
其味香甘。
至今呼为长者泉。
里人多因愆阳临之祈雨。
或多应焉。
又造论之时室无脂烛。
每夜秉翰于口两角出白色光。
长尺馀。
炳然通照。
以为恒矣。
自到土龛俄有二女子衣赀布。
以白布为惨头。
韶颜都雅馈食一奁于龛前。
玄食之而已。
凡经五载至于纸墨送无亏。
及论成亡矣。
所造论四十卷。
总括八十卷经之文义。
次决疑论四卷。
绾十会果因之玄要。
列五十三位之法门。
一日乡人聚饮酒之次。
玄来谓之。
曰汝等好住吾今去矣乡人惊怪谓为他适。
乃曰。
吾终矣。
皆悲泣恋慕送至土龛。
曰去住常也。
乡人下坡。
回顾其处云雾昏暗。
至子时俨然坐亡龛中。
白色光从顶出上彻太虚。
开元十八年暮春二十八日也。
报龄九十六。
达旦数人登山见其龛室内。
蛇虺填满莫得而前。
相与启告蛇虺交散。
耆少追感结舆迎于大山之北。
甃石为城。
而葬之。
福山逝多林兰方山是也。
葬日有二斑鹿双白鹤杂类鸟兽。
若悲恋之状焉。
大历九年六月内有僧广超。
到兰若收论二本。
召书生就山缮写。
将入汾川流行。
其论由兹而盛。
至大中中。
闽越僧志宁将论注于经下。
成一百二十卷。
论有会释七卷不入注文。
亦写附于初也。
宋乾德丁卯岁
闽僧惠研重更条理立名曰华严经合论。
行于世人所贵重焉。
系曰。
北齐内侍刘谦之随王子入台山焚身。
谦之七日行道。
感复丈夫相。
冥悟华严义。
乃造论六百卷。
久亡。
至李长者之化行晋土。
神变无方。
率由应以此身而为说法也。
或曰。
李论中加乎十会。
经且阙焉。
依梵字生解可非迷名耶何长者说法之有。
曰。
十会理有宜俟后到之经。
所解南无言离中虚也。
此配法观心也。
若知触物皆心方了心性。
故经云。
知一切即自性。
则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此乃心境如如则平等无碍也观李之判教该博。
可不知华言义耶。
尝闻幽州僧惠明鸠诸伪经并华严论同焚者。
盖法门不相入耳。
伪经可爇。
李论难焚。
伊非小圣境界也。
亦犹杨墨之说与儒相违行方外者复憎孔孟。
水火相恶未始有极。
苟问人分曹并进无相夺伦哉。
论曰。
丹成转数。
服则登仙。
慧鍊功夫验之果證。
若或名未标于箓籍。
力未合于经
乌以经举此身出过凡世。
徒秖眩曜肉眼惊忙猿心。
所谓释氏之俦高下异尔。
亦乃譬同群象也。
牙能抵触鼻善卷舒。
力却九牛奔过驷马矣。
别有阿耨池岸香醉山阴象。
则鼓双翼以飞腾。
用七支而巧便。
与夫海山之象百倍绝伦。
厥号蔼罗伐拿。
象中龙也。
谅知沙门有所感通斯之谓欤。
若夫能感所
则修行力至必有天神给侍是也。
能通所感。
则我施神变现示于他是也。
能所俱感通则三乘极果。
无不感通也。
梁慧皎为传创立神异一科。
此唯该摄究极位之圣贤也。
或资次徵祥阶降奇特。
当收不尽。
固有缺然。
及乎宣不相沿袭。
乃釐革为感通。
盖取诸感而遂则智性。
修则感欤果乃通也。
覈斯理长无不包括。
亦犹班固增加九流变书为志同也。
复譬圣人重卦不亦愈于始画者乎。
然则前不仰观俯察后可变此非宣师之能据嘉祥变例而能矣。
原夫室静生虚白。
静则神通。
儒玄所能我道奚若。
引发静虑自在现前。
法不喧嚣万缘都泯。
智门开处六通由是生焉。
动相灭时五眼附兹照矣。
目连运用彰何第一之名。
那律观瞻有是半头之见迷卢入其芥子。
海水噏于毫端。
不思议时凡夫之口两丧神通生处诸佛之境界一如。
复次我教法中以信解修證为准的至若译经传法生信也。
义解习禅悟解也。
明律护法修行也。
神异感通果證也。
孰言像末无行果乎。
亦从多分说也。
秖如檀特刻杖表侯景之西归。
河秃指天知文襄之南面光安乐之行弟子證三昧之门。
泗上僧伽十九类身之应现。
万回尊者五千馀里之往来。
诸方更有其异名。
此刹弥观其奇迹。
难拘定态莫检恒形。
从愿海而起身。
元惟智积。
自意生而分
素是康僧。
岸睹菩萨之迎生英致秦襄之就食。
留年不测示迹无方。
或扬化于数朝。
或受龄于三百。
或令灶祠而堕。
或得御笛而回。
圭戒岳神安救唐相。
或漉龙儿而至。
或擎销骨而征。
入圣寺门认诸葛亮
或神光出口。
或怪物沈河。
丰干识其文殊。
无相免其任侠。
梦送浮图而渡海。
身分窑窟以安禅。
或放毫相之光。
或令公主之诞。
或获珠之烁烁。
或扰虎之耽耽。
或记宰臣
或移巢鹊。
寿过百岁身隐五台
或谶草书。
或求听众。
或隐形而留影。
或见母而便生。
或题异辞。
或语虓兽。
记韦公之灭度
惊张渎之夜归。
不濡其服而渡溪。
不泄其秽而恒食。
或倒立而死。
或直吐其鸠。
或身首异处而还连。
或半年坐亡而复起。
若以法轮启迪。
多作沙门之形。
设如异迹化成。
或作老叟之貌(寒山拾得)疮痍可恶疥疠堪嫌。
或逆牾于恒流。
或诪张于下类。
伊皆难测。
孰曰易知。
将逆取顺之由。
反权合道之意耳。
或曰。
感通之说近怪乎。
对曰。
怪则怪矣。
在人伦之外也。
苟近人情之怪。
乃反常背道之徒欤。
此之怪也。
非心所测。
非口所宣。
能至其涯畔矣。
令神仙鬼物皆怪者也。
仙则鍊成怪。
鬼则自然为怪。
佛法中之怪则异于是。
何耶。
动经生劫依正法而
致自然显无漏果位中之运用也。
知此怪正怪也。
在人情则谓之怪。
在诸圣则谓之
感而遂
故目篇也。
故智论云。
以禅定力服智慧药。
得其力已遂化众生。
复置世界于一毛。
疑海水为五味。
故曰缘法察境。
唯寂乃照。
始验佛门龙象间代一生出而摄诸不惭愧也矣。
寇准北宋 962 — 10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23 【介绍】: 华州下邽人字平仲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大理评事、知巴东县
通判郓州,累擢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铨
颇敢直谏,太宗以比魏徵
淳化初,除枢密副使,坐事罢知青州
五年,召拜参知政事,加给事中,又坐事出知邓州
真宗立,入权知开封府,为三司使
景德元年拜相,时辽兵大入,中外震骇,乃力排众议,请帝亲征,真宗遂至澶州,和议而还。
王钦若所谮,罢相出知陕州
天禧三年再相,真宗病,密奏请以太子监国,事泄,罢相,封莱国公
丁谓乘机倾陷,连贬雷州司户参军,卒于贬所。
仁宗追谥忠悯
有《寇莱公集》。
全宋诗
寇准(九六二~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
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
四年,罢知青州
五年,拜参知政事
至道二年(九九六),罢知邓州
真宗即位,迁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
咸平六年(一○○三),迁兵部侍郎,为三司使
景德元年(一○○四),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同年契丹攻宋,力谏真宗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是为“澶渊之盟”。
三年罢相,为刑部尚书,知陕州
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
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复拜同平章事枢密使
八年罢。
天禧三年(一○一九),又授同平章事,充景灵宫使
四年六月,坐与周怀政谋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奉真宗太上皇事,罢相,封莱国公,寻贬道州司马
乾兴元年(一○二二),再贬雷州司户参军
仁宗天圣元年,以疾卒于雷州,年六十二。
后十一年,诏复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又赐谥忠悯
有《忠悯公诗集》三卷,集前附有孙汴所撰神道碑。
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寇准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嘉靖间蒋鏊刻《忠悯公诗集》三卷本为底本。
校以清康熙间吴调元辨义堂刊《寇忠悯公诗集》三卷本(简称吴本),清初《两宋名贤小集》钞本所收《寇莱公集》七卷本(简称集本)。
采录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劳权校记(简称劳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张元济校记(简称张校)。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彭元瑞知圣道斋钞本、李文田跋钞本,俱系出自蒋本、吴本,然四库本补了各本残缺的文字,少数异文有参考价值,故亦出校记注明。
另辑得集外诗十五首,编为卷四。
宋诗纪事》所收《春恨》一首,系唐人来鹄所作,今归诸附录。
词学图录
寇准(961-1023) 字平仲
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晚年封莱国公谥忠悯
宋史》有传。
有《寇莱公集》,存词五首,见《花庵词选》及《湘山野录》。
全宋文·卷一八二
寇准(九六一——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
太宗朝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景德初,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时辽兵大入,中外震骇,力排众议,拥帝亲征,遂有澶渊之盟。
王钦若所陷,罢知陕州
天禧三年再相,以请太子监国,为丁谓所陷,罢相,封莱国公,累贬道州司马雷州司户参军
天圣元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三。
仁宗追谥忠悯
著《巴东集》三卷、《忠悯公诗集》三卷(存)、《寇莱公集》七卷(存)。
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郑惟吉北宋
简介
咸平元年(998)衡州知州
咸平四年(1001)6月满。
咸平五年(1002)庆州知州
苏晓唐末宋初 904 — 9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4—976 【介绍】: 京兆武功人字表东
后唐明宗长兴初邓州从事
历仕后汉后周,以谳狱有功,迁大理少卿屯田郎中
宋初,诏与窦仪等详定《刑统》、《编敕》。
累官左谏议大夫
太祖开宝七年,监在京商税。
深文少恩,世人号为酷吏
全宋文·卷一二
苏晓(九○四——九七六)字表东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人。
后唐长兴初邓州从事,历后汉,官至屯田郎中
宋初,与窦仪等同详定《刑统》。
乾德三年,以度支郎中出为淮南转运使
开宝三年,改西川,仍掌京城市征。
累迁左谏议大夫
九年六月卒,年七十三。
宋史》卷二七○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