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唐朝
李兼中唐 ? — 7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1 【介绍】: 陇西人
玄宗天宝中,仕为校书郎
为州司马,累迁大州刺史
代宗大历十四年,自秘书少监兼侍御史鄂州刺史当州防御使
德宗建中三年,改沔三州观察防御使,讨梁崇义
襄阳平,加左散骑常侍
旋又副曹王皋讨李希烈,以泾原乱,遂止。
贞元元年,为江西观察使
罢省军士,收其资粮,以为月进,希固恩宠。
又进六尺高银瓶。
人以此少之。
七年,征拜国子祭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陇西(今甘肃临洮)人,代宗大历十四年(779)秘书少监兼侍御史鄂州防御使
德宗建中三年(782)改为鄂沔岳三州观察防御使,同年因讨梁崇义功,加散骑常侍
兴元元年(784)以讨朱滔功,加御史大夫
贞元元年(785)洪州刺史江西团练观察使
事见赵憬鄂州新厅记》、《旧唐书·德宗纪》。
全唐诗》录题语1首,似非其所作。
李纾唐 731 — 7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陇西狄道人字仲舒
李希言子。
性通达,善恢谐,以放达蕴藉称。
初拜秘书省校书郎大历初中书舍人
德宗时,由礼部侍郎选为同州刺史,擢兵部侍郎高邑伯
吏部侍郎,年六十二卒,赠礼部尚书
奉诏为《兴元纪功述》及郊庙乐章,论撰甚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1—792 字仲舒排行十七赵州(今河北赵县)人。
李纵之弟。
玄宗天宝末校书郎肃宗至德初避地苏州
代宗广德元年(763)左补阙大历中累迁中书舍人
德宗建中元年(780)虢州刺史三年任礼部侍郎四年知贡举
兴元元年(784)兵部侍郎封高邑伯
贞元六年(790)吏部侍郎八年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有文名,为李华所知,与包佶并称“包李”。
贞元四年(788)德宗与群臣唱和,诗列为上等。
刘禹锡称其诗为“高韵”(《董氏武陵集序》)。
全唐诗》存诗13首。
李抱真唐 733 — 7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3—794 【介绍】: 河西人字太玄
李抱玉从弟。
抱玉属以军事,授汾州别驾
代宗抱真策,平濮固怀恩叛,更授泽州刺史
德宗立,授检校工部尚书,领昭义节度使
建中中,败田悦,又进检校尚书右仆射
兴元初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义阳郡
喜士,闻士贤者,必欲与之游。
晚年好方士,服丹丸卒。
武充唐 734 — 8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4—802 【介绍】: 并州太原人字虚受
武攸暨孙。
以荫补两馆生,解褐授南昌,迁江宁,累转陈州录事参军
德宗兴元中李希烈叛,将兵守城,又献破敌之计。
以功迁虞部员外郎
后退居郑郊五六年。
贞元十三年,拜贺州刺史,有治迹,卒于官。
张献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陕州平陆人
张守圭侄。
代宗大历中,以军功累迁至检校太常卿,兼右羽林将军
三年,授梁州刺史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
十三年,破来犯吐蕃
德宗建中二年,为东都留守
贞元三年,为太府卿容州刺史、本管经略招讨使
四年,与吐蕃盟于京城西。
兴元中,转检校吏部尚书
为官守正不挠,有直声。
张建封唐 735 — 8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5—800 【介绍】: 邓州南阳人,客居兖州字本立
代宗大历时大理评事
马燧为三城镇遏使、河东节度使,辟建封判官
侍御史
德宗贞元四年,拜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使
十三年来朝。
宦官主宫市,建封得间言其弊,帝颇听顺。
及还镇,帝赋诗以赠,又赐以鞭。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5—800 字本立排行十三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代宗宝应中自请说降苏、常等州反者数千人。
大历中佐使府
德宗建中二年(781)岳州刺史四年寿州
兴元元年(784)迁濠寿庐观察使贞元四年(788)授徐泗濠节度使
十六年五月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建封少好属文,慷慨负气。
徐州时,礼敬文士秦系于良史韩愈等皆为幕客,时相唱和。
权德舆称其“歌诗特优,有仲宣之气质,越石之清拔”(《徐泗濠节度使张公文集序》)。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补收2句。
唐诗汇评
张建封(735—800)字本立兖州(今属山东)人。
少喜文章,慷慨负气,以功名为己任。
大历中,历佐使府
建中初,为岳州刺史
李希烈淮西叛,诏牧寿州
以拒贼功,除徐州刺史、徐泗濠节度使,累加检校右仆射
贞元十三年冬入觐,及还镇,德宗及群臣赋诗送别,时人荣之。
十六年,卒于镇。
建封镇徐十年,治军有方,军州称理。
又礼贤下士,与孟郊李翱交往;韩愈许孟容等均曾佐其幕。
有《张建封集》,已佚《全唐诗》存诗二首。
全唐诗补逸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
少任侠,喜文章。
贞元四年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使十六年病卒,年六十六。
补句二。
作品评论
权德舆《徐泗濠节度使赠司徒张公文集序》
建封)赞勋伐,表丘陇,铭器叙事,放言旨理。
皆与作者方驾。
而歌诗特优,有仲宣之气质,越石之清拔,如云涛溟涨。
浩漾无际,而天琛夜光,往往在焉。
其入觐也,献《朝天行》一篇,因喜气以摅肝膈。
览其词者见公之心焉。
其还镇也,德宗皇帝纾天文以送别,湛恩异伦,辉动中朝。
至于内庭锡宴,君唱臣和,皆酌六义之英,而为一时之盛。
崔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滑州灵昌人
崔宗之子。
代宗大历间起居舍人
又任吏部员外郎,官至户部郎中
德宗兴元元年撰《严先生钓台记》。
颜岘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郡望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
代宗大历八、九年(773、774)在湖州,依叔颜真卿,参预真卿、皎然等数十人之联唱,结集为《吴兴集》10卷。
德宗建中四年(783)真卿宣慰李希烈军,未几遣还京师
兴元元年(784)真卿丧归
其后行迹无考。
事迹散见颜真卿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并序》及真卿等《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资治通鉴》卷二二八。
全唐诗》存联句1首,《全唐诗外编》补收其与颜真卿等联句1首。
冷朝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润州江宁人
代宗大历四年,登进士第
不待授官,即归乡省亲,一时诗人多为诗以送。
后为泽潞节度使薛嵩从事
德宗兴元初,任太子正字
为诗工写景,长于五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代宗大历四年(769)进士第,不待授官,即归江宁省亲,钱起韩翃李嘉祐李端等人大会饯行,赋诗送别,为一时盛事。
后为泽潞节度使薛嵩从事
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三〇、《唐才子传》卷四。
朝阳长于五律,工于写景。
严羽谓“冷朝阳在大历才子中为最下”(《沧浪诗话·诗评》),诗多亡佚,不可考其详。
唐才子传》卷四称其“有集传于世”,未见著录。
全唐诗》存诗12首,《全唐诗外编》补入1首。
唐诗汇评
冷朝阳,生年年不详,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大历四年(769)进士第,东归省亲,李嘉祜、韩翃钱起等作诗饯送,于邵为之序。
曾客游相州,为薛高座客。
兴元元年,官太子正字
贞元中,兼监察御史
全唐诗》存诗十一首。
朝阳
金陵人
大历中进士
潞州节度使薛嵩从事
兴元时将仕郎
太子正字
作品评论
冷朝阳在大历才子中为最下。
朝阳工诗,在大历诸才子,法度稍弱,字韵清越不减也。
主要活动
  • 769年,进士
浑瑊中唐 736 — 8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6—800 【介绍】: 皋兰州人,先世属铁勒族浑部。
本名日进
浑释之子。
年十一,随父入朔方军。
安禄山反,从李光弼河北
又从郭子仪复两京,讨安庆绪
后又数破吐番军,以功拜左金吾卫大将军
德宗建中四年朱泚叛乱,护德宗坚守奉天
次年,与李晟等收复京师,平朱泚;又与马燧李怀光
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加侍中封咸宁郡王,终邠、宁、庆副元帅检校司徒、兼中书令
卒谥忠武
僧自觉中唐 ? — 7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5 【介绍】: 唐僧。
博陵望都人
少于本州开元寺出家。
肃宗至德二载,于镇州受戒。
寻往灵寿法寺,习律论九年,造其微旨。
代宗大历元年,卜居平山重林山院。
赵节度使忠志礼重之。
后住镇州大悲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博陵望都人也。
幼从开元寺沙门知钦出家。
至德二年
以试经获度。
即受具戒。
复习经律论于灵寿县之禅法寺
研玩九年。
皆臻閟奥。
大历元年九月
徙居平山县之重林山寺。
清溪白石。
诚得隐遁之胜。
袒肩跣足以游。
掇蔬拾橡以食。
虎狼交迹勿恤也。
二年五月
节度使张君。
以旱暵造山。
祷雨。
随祷辄沾足。
张君由是事之勤恪。
鼓铸大悲千手眼观音像四十九尺。
盖以表平生所发四十九愿也。
始结小庵其旁以馆。
工佣徒隶。
后遂拓之以成大寺
正今所谓大悲者。
尝夜称佛号。
至三鼓。
恍见金色光明三道烛地。
而弥陀佛观音势至立空中。
佛独伸臂摩顶。
且呼名字曰。
当利物守志无悛。
贞元十一年二月之望。
又闻神人报曰。
师必于今岁入灭。
其年六月十三日
果卒于大悲寺
十三年四月十八日
迁神龛葬于寺南。
五季显德初
泉府治其象以资国用。
方炽炭从事而工遽踣。
至今像犹𮌎顶穿穴。
宋受禅。
诏完备如初。
天竺僧。
史亡其名。
韦皋武子生三日。
其家饭僧于堂上。
姆抱遍求祝愿。
天竺僧。
独谓其父。
善视之。
异日必能树功西陲
进位北阙。
韦氏门户。
赖之以兴起焉。
其父因问故。
曰儿前身诸葛武侯也。
武侯昭烈承汉统。
而蜀民德之。
感念之至。
而识乘之生遂君家。
则君家之福。
宜与此儿相似也。
武侯既有施于蜀。
则今之来者将享其报。
盖吾佛所谓业缘者是已。
其父心以为然。
张镒荐知陇州
李楚琳
即帅凤翔朱泚诛之。
易名奉义以旌焉。
礼部尚书
兴元初
徵为左金吾卫将军
贞元中
成都南蛮吐蕃入𡨥。
屡立战功。
封南康郡王
进位大尉。
卒贵显于蜀。
则僧之言。
果信弗诬。
释自觉
博陵望都人也。
稚齿厌于俗态。
俄白亲老言。
儿乐从佛求度世去。
二亲惊愕咄咤俾去。
然无惭怍再拜请命。
乃强礼本部开元寺知钦。
钦观其志气弗群。
立字曰自觉
训之曰。
汝闻名思义。
答曰。
佛种从缘起。
唯听明诲矣。
既而诵经及格蒙度。
至德二年年满镇州受具足法。
即往灵寿县法寺习律经论。
勤瘁九年。
皆造微也。
便言。
当入太行山于一磐石上结茅庵三亩小溪为兰若。
不亦快乎。
大历元年九月晦平山县界得重林山院。
果应所求。
遁迹自娱。
至二年五月天其旱暵。
则跣足经行。
则右肩偏袒。
其林薄山谷虎狼狃迹重复。
唯拾果采蔬卯时一食。
恒阳节度使张君患炎旱。
精苦。
躬入山请其祈雨。
张语之曰某无政术致累百姓。
三年亢阳借苦引咎。
自责良无补矣或云。
龙王多依师听法忘其施雨愿师垂救旱之誓。
有如白水如念苍生。
请辍禅定略入军府
乃虔恪启告龙神。
未移晷刻天辄大雨。
二辰告足。
张帅归向勤重。
若孝子之事父母焉。
始入法已来。
学诸佛因中誓愿。
其数亦四十九也。
其一愿身长随大悲菩萨。
次愿造铸大悲像寺。
及乎发言响应。
檀施臻萃用赤金鼓铸成。
举高四十九尺。
梵相端严眼臂全具。
迨更年稔寺亦随成。
今城西山大寺是欤。
遂于坛前诵念至三更。
见神光二道作中金色于晃朗中见弥陀佛。
观音势至左右翼从。
佛垂金臂呼自觉声。
渐下云来摩其顶曰。
守愿勿悛无宜懈废。
利物为先。
汝去吾随任从汝意。
言毕云收杳无眹迹。
以愿心酬毕。
返山林之间择送终之处。
贞元十一年二月望夜有神人现半身。
若毗沙门状。
谓曰。
师今岁灭度矣。
举手谢神人曰。
往来定分吾闻命矣。
其年六月十四日
归寂灭。
门人欲奉神龛归山寺。
州府人苦留。
终于大悲寺南迁塔焉。
十三年四月八日也。
其大悲为恒阳奇事。
感应潜通。
至周显德初
敕铸九府圆法。
天下铜像一例除毁。
时州人相率出钱赎此像。
不允。
登即炉橐镕冶。
真定之人莫不悲悼。
时炭炽飞烟无之。
从顶至胸旋收铜汁。
斯须计料匠氏暴卒。
自此罢工。
宋太祖神德皇帝
追铸令全。
代忏前事焉。
卢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幽州范阳人
卢正己子。
代宗宝应元年,以大理评事,充理匦判官
大历初,为秘书郎监察御史,又任吏部郎中
八年,以浙东观察判官权知留后
德宗建中初,为淮南黜陟使
二年,为给事中
三年权判吏部侍郎封范阳郡公
兴元元年,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贞元二年,罢相,为太子宾客
卢徵中唐 737 — 8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800 【介绍】: 幽州范阳人
少涉猎书记
代宗永泰中刘晏辟为从事,委以腹心之任,累授殿中侍御史
得罪,贬珍州司户参军
德宗兴元中,以元琇荐为京兆司录度支员外
得罪,又贬秀州长史,三迁给事中
贞元中,转华州刺史
冀复入用,深结托中贵,厚遗之。
每有所进献,辄加常数,人不堪命。
疾病卧理者数年,卒。
范阳人
殿中侍御史度支员外郎信州长史
给事中
出为同州刺史
华州
朱泚中唐 742 — 78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朱泚 783年十月—784年六月
应天 783年十月—783年十二月 国号秦,立兄子朱遂为太子
天皇 784年正月—784年六月 改国号为汉,与朱滔呼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2—784 【介绍】: 幽州昌平人
初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李怀仙部将代宗大历三年,与朱希彩等杀怀仙希彩节度使
七年,将士杀希彩,推留后,俄领节度使
九年,自请入朝,弟朱滔留后,旋代为节度使
德宗建中三年,因叛唐而落职,以太尉衔留居长安
次年泾原兵哗变京师,德宗出奔奉天被拥立为帝,建国号秦,年号应天
德宗兴元元年改国号为汉,自号汉元天皇
李晟京师出走彭原,为部将所杀。
幽州昌平人
以荫籍为李怀仙部将
大历七年卢龙节度使
封怀宁郡王
入朝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出屯奉天
检校司空右节度副大使
仍知河西泽潞行营兵马事。
德宗立
改镇凤翔。
中书令
进拜太尉
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督兵讨李怀光
过阙下。
兵叛。
宣政殿
僭位改号。
既为李晟所破。
走保彭原西城。
斩之。
年四十三。
沈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吴兴武康人
沈震子。
姑为代宗妃。
代宗大历进士
监察御史
德宗建中间,历主客员外郎屯田郎中
兴元元年,迁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为入蕃计会,安西北庭宣慰使,又迁御史大夫
贞元初,以沈太后近属,超拜右金吾将军,主沈氏之祀。
主要活动
  • 代宗大历,进士
冯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十七河间(今属河北)人。
代宗大历三年(768)至七年间曾任广州录事
德宗建中中洛阳兴元元年(784)至贞元初缑氏
贞元中官至左补阙
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一、韦应物《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卢纶《卧病寓居龙兴观冯十七著书知罢摄洛阳缑氏因题十四韵寄冯生并赠乔尊师》。
韦应物交善,唱酬颇多。
全唐诗》存诗4首。
李楚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德宗建中中,为兴元小将
尝事朱泚,得其宠信。
反,凤翔节度使谋去楚琳,遣屯陇州
楚琳遂为乱,归款于
奉天围解,复遣使贡奉。
时方艰阻,朝廷不得已,命为凤翔节度使赐号保义军
兴元元年来朝,授金吾大将军
后以仆射卫尉卿
李晟韦伦均欲除之,上以京师初复,方安反侧,不许。
僧代病中唐 ? — 8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3 【介绍】: 唐僧。
台州天台人俗姓陈
因其曾发大愿,尽一报代众生之,故本名不显
幼出家于台州国清寺
登戒后,历游观方。
初至洛阳,次河阳,立道场为民救旱。
代宗大历元年,结茅居霍山,颇有异迹。
后住晋州大梵寺
又数开施食道场以救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天台陈氏子。
七岁丧父。
哀毁过礼。
服除白母。
求出家。
母意难之。
即断一指示所志。
遂趋国清寺落发登具。
以其每欲以己代众生苦也。
故名。
久之游方抵淩郊。
河阳方苦旱。
适至因按经法。
绘八龙王立道场以祷。
果大霔千里沾足。
先是其地夏则风雹暴作。
苗稼偃拔。
雉堞皆颓弛。
识者以为毒龙使然。
为持密语禳之。
自尔无患。
民立祠肖貌祀焉。
大历元年
太行霍山
结茅深𨗉以遁。
或有盗其所蓄者。
欲遽去。
而二虎据路口。
从他处归。
盗扣头陈悔。
慰喻之斥虎使去。
盗顾乞留服役左右终其身。
尤灵异。
神尧初起义师。
沮阴雨。
迷道于此。
而神阴助有功迹。
及即位诏镌石像列祀典。
至是念其以杀食晋绛间。
于是造庭对像语。
使从己受佛戒。
像忽颔首若许者。
旁顾神妇像略不动。
则毁撤之曰。
何物顽矿能为众生害。
如此。
百姓以告太守
太守怒系之。
嘉泉寺门户扃鐍严甚。
旬浃启视则兀尔禅寂自若。
众闻而坌至。
或击磬以出其定。
太守遣邀之弗听。
使再往。
约曰。
如必弗来者。
则断其头来。
谩斩一指付使者
太守感动竟躬诣以谢。
仍徙大梵寺且营浮图。
以葬指节。
由尔檀信向慕而施币积。
有忌者赂贫女。
以鸩酒进曰。
妾夫善酿。
今兹其酿诚加美。
和尚小酌。
以种福田。
经云佛不违众生愿。
惟和尚慈悲
曰汝非佛耶。
女喜尽以情告。
笑釂曰。
吾所坐地当裂。
徐视之。
果裂。
其毒气之酷可想见。
今俗以酒供养始此。
岁饥必募粮设会。
以饱饿者凡八设会。
而燕赵赖之。
贞元十四年七月八日
别众跏趺。
如入禅定。
弟子疑其不灭。
列香华供养如常时。
阅一岁肤肉觉坚缩。
而后加之漆布以图永久。
武宗时舁匿废陶灶中。
风雨莫之庇。
寻出异草盘结覆顶上。
宣宗复教。
作亭徙置之。
嘉泉指节历百龄不坏。
筋肉爪甲愈益光润如黄金色
唐沙门
史亡其名。
隐居兴元褒城中梁山言行直率。
不为世俗规矩所制。
饮酒啖肉自若。
其侪辈举非之。
然以齿腊之。
长。
获纪纲寺职。
而议论设施。
咸当人亦因以畏服焉共尊为上座
少年后生。
间有效其所为者。
上座闻而骇曰。
未得净心地。
何敢尔。
吾弟当以折伏之。
一日戒庖者。
剩治饼餤邀众游冢墓间。
独地坐掇枯骼腐胔。
铺饼餤裹食之。
如鲜美隽永物。
众环视哕呕不能已。
上座顾谓众曰。
汝等能食此否。
能食此则庶几可以食肉也。
柳公仲郢
兴元时躬诣礼敬。
年八九十乃卒。
释代病者。
台州天台人也。
姓陈氏
以其尝发大愿尽一报代众生之
本名不显矣
诞育之辰祥光充室。
邻里异焉。
七岁丧父。
哀毁几于灭性。
白母求出家母才艰阻遂断一指。
亲党敦劝。
偏亲乃送于国清寺
戒法登满誓志观方。
初止今东京
次于河阳
为民救旱。
按经缋八龙王。
立道场启祝毕投诸河。
举众咸睹画像沈跃不定。
斯须云起肤寸雷雨大作。
千里告足。
自此归心者众。
先是三城间多暴风雹。
动伤苗稼雉堞。
号为毒龙为之也
代病为诵密语。
后经岁序都亡是患。
盟津民立堂宇若生祠焉。
大历元年
太行霍山
乃深入幽邃结茅而居。
有盗其盂食。
俄见二虎据路。
会逢代病
盗叩头陈悔。
慰谕毕因摩挲虎头。
如是累伏猛兽。
其盗本樵子。
愿依附为苦行焉。
其中神庙晋绛之间传其肸蚃。
代病入庙劝其受归戒。
绝烹燀牲牢。
神石像屡屡随劝领首。
顾其神妇略无俞答之状。
遂剃神之发毁撤神妇。
乡人怪之闻白州邑
太守怒之曰。
唐高祖初起至此。
久困阴雨其神见形示路以迎义师。
厥后砻石为像。
荐飨无亏。
此之髡师无状敢尔。
俾系闭于嘉泉寺扃键且严。
至二十日启关寂然禅定。
倾城咸往观礼。
或声磬舒徐而起。
太守急召之不来。
以至约令断头。
代病斩一指以付使者
太守感之。
躬就迎请。
移置大梵寺
别营砖浮图以藏其指节矣。
由是檀信骈肩蹑踵。
有窴毒于酒者。
贿贫女往施之。
代病已知。
贫女绐之曰。
妾家酝觉美。
施和尚求福。
况以佛不逆众生愿。
代病曰。
汝亦是佛。
然贫女惧反饮具以情告。
代病执杯啜之。
俄尔酒气及两胫足地为之坟裂。
闻者惊怪。
以酒供养自兹始也。
隰西河人有疾。
止给与净水饮之必瘳。
凡属荐饥必募粮设食。
后于赵州救斯荒歉。
食道场前后八会。
遐迩赖之道感多类。
贞元十九年秋七月八日奄然跏趺示灭。
四众初谓如嘉泉寺之禅定欤。
香华供养。
至于隔岁肤肉渐坚。
方知永逝。
遂漆布缋画之。
武宗废塔像无巨细皆毁除。
或议之移入陶灶中。
既而生瑞草一本。
其状亭亭若盖。
盘错萦纡庇其风雨而有馀也。
宣宗即位佛事中兴。
纲紏比丘小亭
移真形窴于此。
先于嘉泉寺断指节。
过百龄筋肉甲爪光润且如金色。
或属兵革城陷指亡。
后有赍出逃难。
事息归还。
亦阴福其逋亡者。
至今平阳人崇信焉。
释代病者。
天台人也。
姓陈氏
诞育之辰祥光满室。
邻里惊异。
七岁丧父哀毁几于灭性。
白母求出家。
母才艰阻。
遂断一指。
亲党敦劝偏亲。
乃送于国清寺
戒法登满。
誓志观方。
初止东京
次于河阳为民救旱。
按经缋八龙王立道场。
启祝毕投诸河。
举众咸睹画像沈跃不定。
斯须云起肤寸。
雷雨大作千里告足。
自此归心者众。
先是三城间多暴风雹。
动伤苗稼雉堞。
号称毒龙为害。
代病为诵密语。
后经岁序都无是患。
共立堂宇若生祠焉。
大历元年太行霍山
乃深入幽邃结茅而居。
有盗其盂食。
俄见二虎据路。
会逢代病
盗叩头陈悔。
慰谕毕因摩挲虎头。
如是累伏猛兽。
其中神庙晋绛之间传其[月*(夸-大+八)]蚃。
代病入庙劝其受归戒。
绝烹燀(音阐)牲牢。
神石像屡屡随劝颔首听命。
由是檀信骈肩蹑踵。
有寘毒于酒者。
贿贫女往施之。
代病已知。
贫女给曰。
妾家酝觉美。
施和尚求福。
况以佛不逆众生愿。
代病曰。
汝亦是佛。
然贫女。
惧反饮具以情告。
代病执杯啜之。
俄尔酒气及两胫足。
地为之偾(音奋)烈闻者惊怪。
以酒供养自兹始也。
隰西河人有疾。
只给与净水。
饮之必瘳。
贞元中奄然跏趺示灭。
畅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人
畅璀子。
进士第
德宗贞元初太常博士
昭德皇后卒,太子服期,请循魏晋制,太子遂以卒哭除服,心丧三年
官终果州刺史
工诗,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
代宗大历七年(772)进士第十三年任弘文馆校书郎
德宗建中四年(783),应募从军,入山南节度幕。
约于兴元元年(784)河中参军贞元二年(786)征为太常博士,四年后出任果州刺史
约于贞元末卒。
生平事迹见《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四。
有诗名,与韦应物李端卢纶等唱酬。
计有功称其诗“平淡多佳句。
”(《唐诗纪事》卷二七)《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唐诗汇评
畅当,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大历七年(772)进士第
十三年左右授校书郎
建中末李希烈淮西叛,以世家子弟被召参军
贞元初,曾至河中
三年,为太常博士
后归隐,复出为果州刺史
贞元后期,谢郡游澧州,后不知所终。
有诗名,与韦应物卢纶李端司空曙耿湋等交游唱和。
有《畅当诗》二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十七首。
河东人
户部尚书璀子。
进士
贞元初太常博士
果州刺史
作品评论
诗平淡多佳句,如《钓渚亭》云:“花发多远意,凫雁有闲情。
迟晖耿不暮,平江寂无声。
”《天柱隐所》云:“荒径饶松子,深萝绝鸟声。
阳崖全带日,宽嶂偶通耕。
”……皆有远意。
畅当)词名籍甚,表表凌云。
钟云:此君诗少,而别有清骨妙情。
《汇编唐诗十集》
唐云:畅诗刻意求新,大合钟调,虽非正音,要是僻中之秀。
主要活动
  • 772年,进士
李沛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字里不详。
曾应进士试。
德宗贞元二年(786)任汴宋节度判官相州司户参军
事迹见《金石萃编》卷一〇二。
全唐诗》存诗2首,其中《海水不扬波》一首非其所作。
兴元元年为汴宋节度使刘玄佐判官
相州司户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