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唐朝
释慧眺初唐 ? — 639年3月9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庄姓
襄州人少出家。
以小乘。
游学齐徐青海诸州间。
隋开皇末
还住乡里之报善寺。
象王哲公。
方开三论于下龙泉寺
闻而讥曰。
三论明空。
其人必著空。
言未已。
即舌出三尺许。
目鼻耳流血。
昏不知人者七日。
有伏律师
过而谓之曰。
毁经之罪。
甚于五逆。
汝其烧香忏悔前失。
从之疾殊差。
因舆往哲所。
发愿归命。
哲亡。
徙居香山神足寺。
每以四时集众。
开华严经。
谢夙愆。
贞观十一年四月三日
尝于寺后松林坐禅。
忽有三人。
形服都丽。
拜求授菩萨戒。
俄复进曰。
禅师利根。
遽能深信大乘。
若不尔者。
千佛出世犹处地狱。
辄大哭不自胜。
寻化士俗。
造华严大品法华维摩思益佛藏三论等。
各一百部。
以施。
十三年三月九日竟迁化于佛前。
翘勤之际。
春秋八十馀。
释慧眺
姓庄氏
少出家。
以小乘为业。
游学齐徐青海诸州。
数论之精驰誉江汉
开皇末年
还住乡壤之报善寺承象王哲公在下龙泉讲开三论心生不忍曰。
三论明空。
讲者著空。
当发言讫。
舌出三尺。
鼻眼两耳并皆流血。
七日不语。
有汰律师
闻其拨略大乘。
舌即挺出。
告曰。
汝大痴也。
一言毁经罪过五逆。
可信大乘方可免耳。
乃令烧香发愿忏悔前言。
舌还收入。
便舆往哲所。
誓心敛迹惟听大乘。
哲之云亡。
为设大斋于墓。
又建七处八会广请道俗。
百日既满。
即往香山神足寺。
足不踰阃常习大乘。
每劝诸村年别四时讲华严等经。
用陈忏谢。
常于众中显陈前失。
独处一房常坐常念。
贞观十一年四月三日
在寺后松林坐禅。
见有三人。
形貌都雅赤服。
礼拜请受菩萨戒讫。
白曰。
禅师大利根。
若不改心信大乘者。
千佛出世犹在地狱。
闻此重嘱。
涕泗交流大哭还寺。
在讲者房前宛转呜咽不能得言。
以水洒醒。
乃更大哭。
绕佛忏悔。
用此为恒。
又劝化士俗。
造华严大品法华维摩思益佛藏三论等各一百部。
至十三年三月九日中时。
佛前礼忏因此而终。
春秋八十馀矣。
自终七日
林树变白大泉浑浊。
过此方复。
斯亦知过能改无过者同。
诚可嘉矣。
寺去城邑将五十里。
从受归戒者七千馀人。
填赴山河为建大斋于墓所。
三十法师各开一经。
用津灵造。
释玄览初唐 ? — 644年4月1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姓李氏
房子人
兄弟凡五。
其季也伯父蒲之万泉
无子命为嗣。
心慕出家。
遂北逃。
超禅师汾州
其伯复遣寻获以归。
终无留意。
乃曰。
我身属伯。
心则属诸佛也。
贞观初
入京蒙度。
隶名弘福寺
每谓法属曰。
誓必捐弃苦木。
以警流俗。
十八年四月初吉
忽以衣幞。
知寺僧。
身著单衣。
东至渭阴洪陂坊临水诵礼讫。
即投身水中。
众趋拯之以出。
曰。
吾方仰学大士能舍难舍。
幸勿遮止也。
众悟听其所欲为。
乃复合掌发愿。
唱佛名号。
没涡湍中。
三日而后获尸水上。
共起塔本寺以葬。
先是久不归。
同住颇怪之。
访问靡知其处。
寻解所留之幞。
以验其踪迹。
内有遗文书一纸曰。
敬白十方三世诸佛。
弟子玄览
自出家来一十二
虽沾僧数。
大业未成。
今欲脩行檀波罗蜜
如萨埵投身。
尸毗割股。
鱼王肉山等前圣模范。
衣物具在。
请依佛律。
呜呼临终之际。
其周详委悉如此。
亦足以见其用心矣。
释玄览
姓李
随州房子人
毗季五人。
最处其末。
伯父任蒲州万泉
久而无子。
养之若亲。
年十三心慕出家。
深见俗过。
遂逃迸山谷。
北达汾州超禅师所。
见其言情博远。
即依而出家。
令既失之。
遣人罗捕。
虽复藏窜不免捉获。
口云身属伯耳。
心属诸佛。
终无俗志。
愿深照也。
伯乃悯而放之。
贞观年初入京蒙度。
配名弘福。
常乐禅诵礼悔为业。
每语法属曰。
虽同恒业而誓欲舍身。
至贞观十八年四月
初脱诸衣服。
总作一幞。
付本寺僧。
惟著一覆单衣。
密去至京东渭阴洪陂坊侧。
临渭水称念礼讫。
投身滢中。
众人接出。
告众曰。
吾誓舍身命久矣。
意欲仰学大士难舍能舍诸经正行。
幸勿固遮两妨其业。
众悟意故乃从之。
即又入水。
合掌称十方佛。
广发弘愿已投于旋涡中。
三日后其尸方出。
村人接之起塔本寺。
怪其不归顾问无处。
便开衣幞乃见遗文。
云敬白十方三世诸佛。
弟子玄览
自出家来一十二
虽沾僧数大业未成。
今欲修行檀波罗蜜
如萨埵投身尸毗割股鱼王肉山。
经文具载。
请从前圣教附后尘。
衣物众具任依佛教。
临终之人多不周委。
名学等见其遗文。
往寻究云。
僧照唐末至五代 879 — 948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范阳张氏子也。
年十四。
以秀伟聪寤之姿。
沙弥
悯忠寺
再历岁。
即能暗诵最胜王大悲维摩法华等经。
其深文奥义。
甫十数年。
亦已淹贯。
天祐中
杖锡南届。
中山元帅王处直邀住法华寺
至易定。
太傅陇西李公表荐。
赐紫方袍。
至真大师号。
扶风马公请为僧正
非其志。
洛阳
或命于法林寺
开法华经席。
都阙浩穰。
象龙辐辏。
其服膺稛载者多矣。
乾祐元年三月二十六日示灭。
春秋七十。
腊五十四。
太傅李公方以侍中守洛。
躬饬丧礼。
四月三日
维于城南。
获舍利明润。
通守济阳丁公为树塔。
葬之广化寺南冈。
僧照
姓张氏
范阳人也。
年十四出家投悯忠寺
聪晤绝俦神仪伟秀初受经偈日诵数千百言。
目所览者过于宿习。
吐论知见有老成之风。
遂度为沙弥
受具已来历于再闰。
暗诵经典已踰六大部矣。
即最胜王大悲维摩法华等经。
傍加听寻经论十数年间。
深文伏义蓝出青矣天祐中游方南下。
爰届中山
元戎王处直请住法华寺
相次易帅请之。
太傅陇西公连表荐赐紫方袍加至真大师
次则扶风马公。
请为僧正
非所好也。
及抵洛阳有命开法华经讲止法林院。
况乎都阙浩穰象龙辐凑。
之唱导翕如于下风伏膺矣。
乾祐元年三月二十六日示灭于讲院。
春秋七十。
僧腊五十。
四众号慕。
侍中李公倾易定。
曾为外护复守洛宅。
饰终丧礼悉以资奉。
四月三日迁神于城南行茶毗法。
收舍利红润可数百粒。
济阳丁公为保釐之簉职。
为树塔于广化之寺南冈。
平昔讲凡七十馀座。
勤勤为法门生颇多。
宰臣马公孙最所钦重。
前后赠诗仅数十首。
洛中为美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