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清朝
张安保清 1792年4月9日 — 1864年4月12日
简介
张安保字怀之号石樵叔雅江苏扬州府仪征县人
乾隆五十七年(1792)闰四月初九日生,同治三年(1864)四月十二日卒。
贡生,候选训导
著有《味真阁诗钞》《张石樵先生遗集》。
秋曰覲清 ? — 1862
全臺詩
秋曰覲
~1862),字雁生浙江山陰人副貢生
咸豐七年(1857)以噶瑪通判淡水廳撫民同知,同年即卸任。
十一年(1861)再署。
時械鬥未息,乃擒其首誅之,並揮數千金,計遣彰化各勇,地方乃安
同治一年(1862)四月彰化八卦會首戴潮起事。
臺灣道昭慈於同月九日彰化縣城勦辦,以秋曰覲曾任彰化知縣威武素著,特檄召之以辦會黨。
十五日秋曰覲與北路協副將德成、守備游紹芳,以及練董林奠國、林日成赴大墩。
不料林日成倒戈相向,林奠國退回彰化阿罩霧,官兵勢孤,撤入竹圍群中,遂被包圍。
十七日秋曰覲欲突圍而出,被敵環攻戕害。
事聞賜恤,祀昭忠祠〖參考許雪姬總策劃《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年5月1版1刷。〗。
事詳《淡水廳》、吳德功戴案紀略》。
  秋曰覲有〈花魂〉(得「幽」字)、〈花氣〉(得「」字)、〈花顏〉(得「妍」字)、〈花影〉(得「移」字)四首詩,係新竹林占梅潛園吟社課題,當時同詠者四十餘人。
詩見王臺陽詩話》、連橫《臺灣詩乘》,今據以校錄。
(吳福助撰)
羅維屏清末 1863 — ?
全臺詩
羅維屏1863~?
),字君坦,號?園,嘉義西堡水崛頭(今嘉義縣水上鄉)人。
清光緒年間茂才
性溫和,慷慨樂施。
工詩善書,又精岐黃之術。
改隸後,就聘水崛頭學校漢文講席,未幾解職。
與蘇蕃薯共營阿片煙間壹軒,並採兌山貨,獲利頗多。
後因自省思,阿片實害人之物,遂將貨物並店中一切器具,讓與蘇蕃薯。
從此轉業,於嘉義縣水上鄉開設藥舖,懸壺濟世〖參考《臺灣日日新報》,「嘉義通信」,1912年7月18日,第六版;《臺灣日日新報》,「諸羅特訊」,1921年4月9日,第六版。

〗。
羅氏生平喜吟詠,好燈謎。
曾參嘉義羅山吟社」、「玉峰吟社」、「鷗社」等詩會活動,大正十一年(1922)於嘉義地區設帳授學,誘掖後進。
其詩作見於兒玉源太郎編《慶饗老典錄》、鷹取田一郎編《新年言志》及《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51年由賴柏舟將其詩作,編入《鷗社藝苑初集》,今據上述資料編輯校錄。
(吳毓琪撰)
陳洵清末至民國 1870 — 1942
词学图录
陈洵(1870-1942) 字述叔号海绡
广东新会人
诸生
早年游历赣、豫十馀年,偃蹇不遇。
,以诗词见赏于梁鼎芬,加入南园诗社。
又得交黄节,唱酬切磋为乐。
穷困设帐为生。
晚得朱孝臧之荐,入中山大学为词学教授
抗战起,避居澳门
后复回广州任教。
词得朱孝臧激赏,以为与况周颐"并世两雄,无与抗手"。
又与张尔田齐名,有"南有海绡,北有遁庵"之誉。
善用逆笔,神骨俱静。
有《海绡词》、《海绡说词》。
海綃詞
字述叔廣東新會人
少有才思,遊江右十餘年。
晚歲教授廣州中山大學
歸安朱孝臧見其詞,甚加推許,嘗稱新會陳述叔臨桂況夔笙為《並世兩雄,無與抗手》。
又為校印所著《海綃詞》,並題句曰:《雕蟲手,千古亦才難。
新拜海南上將,試要臨桂中源,來者孰登壇。
》亦見其推許之至矣。
其後復收入《滄海遺音集》,共二卷。
生性孤峭,少與順德黃節善。
番禺梁鼎芬每為揚譽,並稱《陳詞黃詩》。
同治十年(一八七一)生,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五月初六日卒於廣州,年七十二。
(參考黃節海綃詞序》及《同聲月刊》第二卷第六號予所撰《陳海綃先生之詞學》)尚有遺詞一卷,待刊。
海綃詞·渡江雲 書《海綃詞》後

尊前餘短夢,漫吟花信,去國更勞商。

酒醒無有月,過眼車塵,桑海費思量。
情懷銷盡,卻東風、避我疏香。
空自憐、行雲烏雀,寂寞對愁鄉。

堪傷。

十年遊歷,幾處江川,剩青衫何況。
終不似、透簾笳淚,一片荒涼。
沉沉圖畫天涯老,怕辜他、容易斜陽。
今後約、黃昏碎雨成行。

甌南江東散人書於後,己丑年四月初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