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清朝
刘祚远
维基
刘祚远(1611年—1673年)字子延号鹤林
生于万历三十九年三月初十日(1611年)
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山西冀南道佥事思石公潞安,时潞安正苦寇,公尝以时政谋之,鹤林公应答咸中机宜。
清朝入关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八月中式辛卯举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中式乙未科二甲五十六名进士,选庶吉士
顺治十三年(1656年)正月上命赋万寿诗称旨赐羊酒,二月特授吏科给事中,以族祖刘宪石大学士,旋里回避候补。
顺治十四年(1657年)五月,补吏部考功司主事八月典试陕西九月吏部文选司郎中,授奉政大夫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月,改吏部稽勋司郎中顺治十六年(1659年)十月提督四译馆太常寺少卿
顺治十七年(1660年)四月十一日大理寺卿十二日直隶巡抚提督军务总理粮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顺治十八年四月三十日归自京师
康熙四年九月设义仓于城隍庙西,七年九月倡议修城十一年三月作怡怡图示子侄四人,十二年六月廿二日卒。
四十七年府志成,列事功传。
陈洛晚清 1863 — 1911
全台诗
陈洛(1863~1911)字淑程号菊町福建泉州人
光绪四年(1878)随其父来台寓居艋舺旧街。
陈洛性好公义,多参与赈灾,为台北士绅所推崇。
晚清副贡生,受刘铭传赏识,拔充西学堂教席。
割台初期,曾任保良总局董事,兼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
明治二十九年(1896)起,任总督府民政局事务嘱托,服公职四年,多所建言,后协助旧惯调查。
明治三十年(1897)授配绅章,翌年经理艋舺盐务支馆,复担任台北首次举办飨老典之副委员长。
明治三十二年(1899)台北县参事台北盐务总管主任。
陈洛思想以儒家为主,曾任卫生组合、士商公会、维新公会、天然足会、蕃情研究会、慈善音乐会发起人。
明治四十二年(1909)「瀛社」创社,陈洛早期成员之一,常参与课题徵诗;亦曾参与日人所创之「玉山吟社」活动。
明治四十四年(1911)因病卒。
〖参考《汉文台湾日日新报》,「故陈洛氏之略历」,1911年4月30日,第三版;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督府1916年4月林正三《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与研究》,九十三年度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艺文补助文学类研究计画,2005年4月
〗 今陈氏诗作乃自《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南菜园唱和集》、《江濒轩唱和集》、《竹风雨集》、《瑞桃斋诗话》等辑录编校。
(翁圣峰撰)
杜子言清末民国初 1865 — 1913
全台诗
杜子言(1865~1913)讳逢时号兰州又号浣花翁后
淡水新庄人。
文章与行书俱佳,亦擅楷书,蜚声台北,惜屡试不第。
改隶后从事于总督府秘书课,后担任书记
明治四十一年(1908)兼总督府国语学校嘱托,任习字教师,声名大噪,前来求字者不可胜数。
〖参考刘克明杜子言先生小传〉,收于《台湾教育会杂志》第一百三十七号,「杂录」栏,1913年9月1日
〗当时市中商店匾额多出其手,有习字帖多种行世。
明治四十三年(1910)与仕绅黄渊源、新庄街庄长林明怡等倡「兴兴会」,募集当地公学校毕业生、半途退学者及有志诸商工业家七十馀人,每晚自下午七点至九点于新庄公学校研究各科目,对地方学风有所助益。
〖参见《汉文台湾日日新报》,「杂报」栏,「兴兴学会」,1910年4月30日,第五版。
〗大正二年(1913)七月三日因病而逝。
目前所见诗作极少,而以书法著称,与洪以南郑鸿猷并称「日治初期三大书家」。
丁惠康晚清 1868 — 1909
人物简介
丁惠康(1868—1909)字叔雅号惺庵
广东丰顺人
丁日昌第三子。
少与里人曾习经齐名。
复与陈三立谭嗣同吴保初并称“清末四公子”,陈石遗谓其“能诗善书精鉴别,声名藉甚,当世士夫,无不知有丁叔雅
在同时三公子中,当兄事伯严,弟畜彦复
”(《石遗室诗话》)叔雅“二十许乃游京师,所交皆一时贤俊,相与讲求新学。
己亥岁暮,客沪。
废立之议起,沪渎司电经莲太守元善浙江上虞人,抗疏谏诤,君实左右其事,厕名其列。
遂见恶于当路,君翛然物外,畅然自适。
癸卯,岑西林督粤,延君入幕,主持兴学事,赴日本考查学校。
已归,明年以持论不合,辞去。
君虽粤人,不乐粤中风土,自是恒羁旅都门沪渎
志不肯事权贵,与时俯仰,竟以贫病,于宣统元年四月晦日卒于都门客邸,年四十有二。
”(狄葆贤《平等阁诗话》)既殁,曾刚甫为董其丧。
胡栋朝清末至现当代 1872 — 1957
维基
胡栋朝(1872年—1957年)字振廷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今海珠区琶洲街道黄埔)人,是勘测川汉铁路的第一个工程师。
祖籍福建崇安的胡姓祖先文达公到南雄保昌县尹南宋时又从南雄珠玑巷迁来广州,再迁到今广东省海珠区琶洲街道[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20144358/http://gocn.southcn.com/xqjj/gxfw/200404290013.htm 黄埔]。
文达公十七世胡宏根生有长子[http://www.hudong.com/wiki/%E8%83%A1%E6%97%8B%E6%B3%BD 胡旋泽] ,二子胡建初。
胡建初就是胡栋朝的父亲。
4岁的时候父亲过世,17岁赴香港,由叔父养育,21岁就读香港英国皇仁书院。
1897年,胡25岁,刚好中国第一所称为“大学堂”的高等学校天津北洋大学堂成立。
该校来香港招生,正在皇仁书院读书的他入选。
29岁那年,他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堂,取得工科学士学位,获选赴美留学,入加州大学。
第四年入康奈尔大学读工程,专攻铁路桥梁,并写成《比较栓桥及钉桥之用》一书,获得土木工程硕士学位。
同年还写成《中国铁路指南》一书在上海广知书局出版,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引起中国有关铁路公司的注意。
胡栋朝在康奈尔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到编斯云利雅铁路公司练习铁路测量、美国桥梁公司练习制桥及绘图、波鲁云机车公司练习制造机车及设计机器零件图。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栋朝四川总督锡良聘请回国兴办铁路。
他是勘测川汉铁路的第一个工程师。
1906年4月30日胡栋朝到达黄埔村时,恰巧其母逝世,在乡居丧三个月。
同年7月15日在入川途中,有人劝胡先入京参加学部考试,然后再去川未晚。
胡便去试一试,结果名列第九名,被赐给进士衔头。
同年9月17日,胡到汉口时,家人来电报告诉他其妻病逝。
在两位亲人先后去世的打击下,胡仍以事业为重,继续尽快入川。
11月,胡被正式任命为四川川汉铁路正工程师,带领助理工程师7人、委员2人、亲兵14人,测量由宜昌夔州万县成都的路线。
1907年4月,到达成都市10月测量由成都重庆至宜南的路线。
经过他的精心勘测,最后确定从宜昌北望桥起,经马难波、西河口杨家河、马粉坪、石家坝、大峡口香溪,绕避巫峡以达夔州为路线。
然而,此时的川汉铁路公司内部意见不统一,争论不休,胡因此而辞职。
值得一提的是胡栋朝想修筑的川汉铁路,在1950年修建成的渝铁路线中就有原来川汉铁路线的一段。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胡栋朝通过学部考试,获取工科进士
宣统元年(1909年)选授翰林院庶吉士
胡辞职后出国,先到日本长崎,后到海参崴,又赴瑞典。
周岸登清末至民国 1872 — 1942
江南春柳词·跋
丁巳旅食北京,曾借比竹馀音韵,为蓟门春柳词三十首,劳者自歌,亦当世得失之林也。
南来十载,德业靡进,世乱日亟,恒斡渐衰,读尊前、花间二集所载唐人柳枝词,触绪增感,乃遍和之。
四月十七初度日起,尽此月得七十二首,合之前作遂赢百首。
不自用韵者,初无作意,趁韵为之,随人俯仰,或竟匪夷所思,见智见仁,亦随人甘苦之酸咸之而已。
丁卯夏正四月三十日甲子记,将有厦门之行,漫捲诗书矣。
旧交星散,孤弦独奏,书竟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