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明朝
王蒙元末明初 1301 — 1385
字叔明吴兴人
元末官理问
洪武初,为泰安知州
坐胡党死。
王达《听雨楼诸贤记》:王蒙叔明,号黄鹤山樵赵松雪之外孙也。
素好画,得外氏法,然不求姘于时,惟假笔意以寓其天机之妙。
为文章不尚矩度,顷刻数千言可就。
都穆《谈纂》。
王叔明洪武初为泰安知州泰安厅事后有楼三间,正对泰山
叔明泰山之胜,张绢素于壁,每兴至,辄一举笔,凡三年而画成,傅色都了。
陈惟允济南经历,与叔明皆妙于画,且相契厚。
一日胥会值大雪,山景愈妙,叔明惟允曰:「改此画为雪景可乎?
惟允曰:「如傅色何?
叔明曰:「我姑试之。
」以笔涂粉,色殊不活。
惟允沈思良久,曰:「我得之矣。
」为小弓夹粉笔、张满弹之,粉落绢上,俨若飞舞之势,皆相顾以为神奇。
叔明就题其上曰《岱宗密雪图》。
自誇以为无一俗笔,后惟允固欲得之,叔明因辍以赠。
陈氏宝此图百年,非赏鉴家不出,松江张学政廷采,好奇之士,亦善丹青,闻陈氏蓄是图,往观之,卧其下两日不去,以为斯世不复有是笔也。
徐武功尤爱之,尝谓客曰:「予昔亲登泰山,是以知斯图之妙。
诸君未尝登,其妙处不尽知也。
」后以三十千归嘉兴姚御史公绶,未几姚氏火作,此画亦付煨烬。
惜哉!
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黄鹤山樵王叔明钱塘崔彦晖作《云林小隐图》。
叔明所长在重岩复嶂、枫丹栗黄,宏丽之致耳。
而此图则清远滃郁,大有北苑、襄阳妙致,骤见之以为大痴老人,又疑老人不办是也。
图后意似小未尽,问之王百谷,云:「犹及见全本,盖少有浥澜,为装师截去耳。
」题署者僧泐季潭
叔明既手书所撰云林词,而同时为辞赋记序诗歌者凡廿七人,多佳士。
而馀所知仅山阴王裕、金华苏伯衡始丰徐一夔嘉兴鲍恂、桐卢俞和临安钱宰会稽唐愚士而已。
沈道祯戏谓馀惜不及文待诏生,当一一为考以报。
待诏最能详胜国先朝士大夫始末故也。
《六砚斋笔记》:王叔明仿董北苑《风雨萧寺图》,气韵掀簸,物象俱备,不知较北苑所作相去几何?
顾叔明自是写图手,远近位置历然,不为山林烟霭之所汩没。
余又见其为陶宗仪写《南村图》,凫鸭猫犬,纺车舂碓,家人器具,一一毕备,若子久浑厚,云林疏简,虽各极所擅,而施之以图,似终逊黄鹤矣。
云间沈良者题曰:「墨云拥高山,顷刻风雨至。
划然海潮声,草木争偃地。
旷野少人行,山僧独归去。
衲衣尽沾湿,敲户何急事?
仓皇前村民,乘屋一何亟!
一婢已抱瓮,一妇更持器。
惜被卷,破屋家所寄。
戴笠者渔郎,理网屈双臂。
老翁若望家,担物终不弃。
陆走尚甚危,水行可无畏?
前溪风雨恶,篙折水流驶。
行者当早归,居者不豫备。
北苑为此图,黄鹤师其意。
想见晚来睛,云净山横翠。
始信霎时间,真宰时相戏。
予家有董北苑《风雨萧寺图》,是思陵所题,笔法高古精绝
叔明相访,出以示之,称赏不置。
子辄以赠之。
叔明为临此卷,予展赏题此俚言,时至正庚寅秋七夕次日也。
华溪沈良
俞焯题云:「郎娘屋破葺茅茨,风雨溪山树欲飞。
出世不知休歇去,缁郎何事始知归。
俞焯题于都城寓舍。
张远题云:「吾师一峰道人,曾有模董源《风雨萧寺图》,今见此可谓双剑,神物须合,子中其藏之以俟。
云间张远
懒曰:「馀憾不得见一峰作。
合参两家笔法。
张丑清河书画舫》:王叔明小画一帧,首题岩居高士,次题「黄鹤山人王蒙为雅宜山中陈惟寅画」。
笔法秀雅,积墨清润,点染之间,咫尺千里,自非胸襟洒落,心手调,断断不能以成斯图。
益知名下无虚士。
观此真迹,殊觉伪者甚可笑也。
同时倪、郑二公,各有诗题额云:「幼舆丘壑末忘情,万叠青山照眼明。
拟向画图深处住,一檐晁日听松声。
遂昌尚左生
」「笔精墨妙右军,澄怀卧游宗少文
叔明绝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倪瓒
」其后叔明自题选体一首,断续不可以句,借无王集参补附此。
今图尚藏陈公云礽处,第恨纸弊墨残,粗存梗概,正犹隔雾看花,惟想像神妙耳。
信乎画法之工也!
张丑真迹日录》;黄、王合作小幅,「仆暇日为郡曹彦敬画《趣图》甫毕,而一峰黄处土见过,仆出此求印正。
处士以为可为添一远山并樵径,天趣迥殊,顿增深峻矣。
省郎耿君督兵华亭,索仆画甚急,思拙笔弱,顷刻不就,因辍此奉献。
吴兴王蒙敬题。
」「叔明公子文敏公之外孙也。
天姿神品,其于翰墨,深入,至于鉴裁,尤所精诣,鸥波之宅相,非予而谁耶?
至正壬辰冬,□□□人公望拜□。
」 田按:元季四家,惟倪、王明初尚存。
董宗伯云:「叔明画从赵文敏风韵中来,故酷似其舅。
又泛滥唐、宋名家,而以董源王维为宗。
故其纵逸多姿,又往往出文敏规格之外。
若使叔明专门师文敏,未必不为文敏所掩也。
可谓名论。
叔明画有题名王子者,是其早岁所作。
叔明一作叔铭,又号香光居士,余尝见《丹山瀛海卷》,即署斯号。
叔明诗无专集可采,多据墨迹录入。
画家赝托者多矣,馀所录皆据明以来赏鉴家著录,流传有绪者,庶足存其真耳。)
杨守阯明 1436 — 1512
公字维立学者称碧川先生
六岁受经传,即通大义,以兄文懿公为师。
于书无所不读,然必以六经、四书为宗,笃行力脩,不专事文艺。
进士,廷试一甲第二,授国史编修
在馆九年,适从兄康简公为奸人所中谪外,遂并出公南京
公怡然就道,曰:此吾家盛事,何怼耶!
孝宗即位,召充日讲官,每进言进君子退小人为治乱之机。
言甚激切,上改容听之。
冉出为南京吏部侍郎,以星变陈五事,上嘉纳焉。
复召脩会典,记载精详,史氏莫不推之。
年七十,力请老,进吏部尚书致仕。
公孝友天至,终其身。
少事文懿公,比殁,为位哭奠者三年,目视为不良。
兄弟三人,长文懿,次公,少弟与妇俱早世。
所遗二孤,养之逾于已出。
同爨者三世,巳而食指益众,请分食。
公乃以上田十馀亩奉父祀。
文懿公诸子受田九十馀亩,弟遗孤受田六十八亩,公自受十九亩,人俱谓不均。
公曰:吾兄早宦,今薄田,多其所置。
少弟不禄早世,二子孤贫,稍以此资之,吾尚有一官可望也。
公初归田有积俸,隶四百金,将分授二子。
康简公逆瑾罚输米千二百石,苦无措,公尽出与之。
夫人少有靳色,公怒曰:兄弟急难,岂暇顾其子耶
公性重默,与人语,温温易接,若义有不可,辄怫然终莫能夺。
家居,有贡使造谒,公上座,置之席隅,与语甚严正。
既退,客谓公宜少霁颜色。
公曰:吾大臣,不可失中国体。
御史张君,公门士也。
初按郡,乘夜先诣公。
公问曰:御史未谒庙,何先枉临?
张君屏左右曰:恐有所赐教耳。
公正色曰:疑老夫以事相干,岂待我意
遂默不答。
张君惶恐而去。
尝与郡守褚公从兄康简公出送屠太宰行,康简曰:特具小羔奉饯。
褚守笑谓公曰,若老先生当直言小羊耳。
公怫然曰:先兄初发解,予忝继之,人皆呼余小解元,及俱为学士,人亦呼小学士,后俱为吏部侍郎,人复称小侍郎,未闻直以小杨见呼,公何从得此语。
褚守至,谢罪乃已。
正德七年,公年七十七,其生辰七月七日,公命诸子置酒,陈鼓乐,尽召同族数百人欢饮竟日别去。
公徐曰:此会后未可期也。
众茫然。
至中秋先生无疾而逝。
所著诗文集及他撰述十馀种。
初杨氏里中花木往往有连理双瓣者,里人窃异之,不知其何祥也。
既而公与兄守陈皆举乡试第一,甲科高等,官翰林,对掌两京学士,位并少宰,方知其兆。
余尝按公家乘三世,大父栖芸先生范,赠吏部右侍郎,生三子,长自惩,公父赠吏部侍郎,子守陈,进士礼部尚书谥文懿;次即公,进士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次自悆,公仲父赠大理寺卿,子守随,进士太子少保工部尚书谥康简
少自忞公季父赠兵部员外郎;子守隅,进士广西布政使
文懿公二子:茂元进士刑部右侍郎茂仁进士四川按察使
而公婿陆称进士按察副使
三外孙长钶,进士副都御史;次铨进士广东布政使;少釴,一甲第二,山东按察副使
次婿李堂进士工部侍郎
盖公少传文懿之学,一门次授,七业俱成,并为国家名臣。
及陆氏诸外孙,俱经指授,能世外大父科名。
盖东南文献,于斯为极盛矣。
汪鋐明 ? — 1536
维基
汪鋐(1466年—1536年—W汪,音同宏),字宣之号诚斋晚号蓉东别号石耳山人南直隶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县)人,抗倭名将。
弘治壬戌进士嘉靖间官至吏部尚书兵部尚书
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应天府乡试第九十六名举人
弘治十五年(1502年),登壬戌科二甲第五十八名进士,授南京户部贵州司主事,升本部员外郎,改南京刑部员外郎
历升广东按察司佥事副使,奉敕巡视海道
正德十五年,升广东按察使
嘉靖元年,以治行第一,升广东右布政使,改浙江右布政使
六年,升本司左布政使,十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
嘉靖八年(1529年),钦取回院管事,当年冬升刑部右侍郎,不久升官至都察院右都御史掌管院事。
九年,升任兵部尚书,奉敕提督团营军务,仍兼管都察院事。
嘉靖十年,加升太子太保次年改任吏部尚书
十三年,进勋柱国,同时兼任吏部兵部尚书次年九月致仕。
嘉靖十五年(1536年)七月七日卒于家中,享年七十一,朝廷赐祭葬如例,赠少保谥荣和
钱学孔
维基
钱学孔(1482年7月7日16世纪),字以时浙江金华府金华县人
钱学孔正德十四年(1519年)浙江乡试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获授大名推官理刑公正而明允嘉靖七年(1528年)选授为试福建道监察御史理刑,曾奉命巡视皇城和刷卷,曾上疏「专职守、严追并、时徵解、革赔补、清拖欠」五事;前往苏松等处清军,上奏行补伍法及清理查勘八件事。
不久他巡按顺天府,上疏「处种人、革冗员、禁科罚、革繁差」的地方兴革四议,纠察卫陵官军冒领钱粮,并擒拿通州巨寇吕和李台等人,并提出金华何、王、金许、四大儒应该从祀以尊崇正学。
嘉靖十四年(1535年)钱学孔升任大理寺右寺丞十六年(1537年)左寺丞次年(1538年)再升为大理寺右少卿,原拟再擢任保定巡抚,却因为雷变而自陈以病致仕,回乡后以孝友著名,历官二十多年家中萧然,上级可怜他而建屋让他居住。
万燝明 ? — 1624
维基
万燝(?
—1624年),字暗夫南昌人
万燝少好学,砥砺名行。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工部,营缮主事,勤于其职。
熹宗时魏忠贤掌权,刘业、杨玉珂工部郎中万燝等七十多人,轮番猛批魏忠贤
其中万燝曰:「忠贤尽窃大权,生杀予夺,在其掌握。
致内廷外朝,止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
岂可一日尚留左右。
魏忠贤大怒,廷杖万燝一百下,四天后,即天启四年(1624年)七月七日万燝死去。
忠贤犹愤怒,又诬以赃贿三百万两,万燝家贫,破产乃竣。
崇祯初年,赠光禄卿
福王时,谥忠贞
僧圆悟明末清初 1566 — 1642年7月7日
号密云
姓蒋
宜兴人
生即端严。
总角时。
念世无常。
勤持佛号。
偶见坛经。
宗门向上一路。
觉有入处。
凡山行及穿城历市。
咸事参究。
一日负薪过山。
触积薪而省。
禹门传。
演法龙池
往侍薙染。
阅三年。
每自勘心境对立。
以天地同根。
万物一体语。
请益。
往往被诃。
抱愤成疾。
因闭关。
池过关前。
话及有心无心之旨。
师呈偈云。
心心即自心。
有无皆自心。
有无皆自心。
无心无自心。
池未许可。
又三年。
监院务。
奋发精进。
忽于铜官山顶。
悟情与无情。
焕然等现。
遂往觐龙池于都门。
池心折之。
因以无住法。
嘱师南游。
自双径。
两目。
天台
为诸名宿。
开发积疑。
莫不惊叹。
得未曾有。
迨池归。
叩师以扶持佛法。
师呈赏罚都与三十棒之偈。
池笑付拂。
未几。
池迁化。
师感法乳恩深。
心丧三年。
茕茕在疚。
触目注存。
大明万历丁巳
远涉匡衡
还息于天台通玄寺。
宗风大播。
次年应金请。
依荆榛。
餐葵藿。
龙象竞归之。
不踰时。
轮奂𨔛起。
悉具丛林规制。
食以万指。
凡师。
所过。
缁素瞻礼者。
喧填杂沓。
每至遮道不得行。
其山川阻隔。
从数千里外。
勤尺寸以请者。
师为之发蒙导滞。
一如亲承热棒。
而声教四讫。
崇祯庚午冬
黄檗归金
四方归依者益众。
昌治入室授法名通昌
司李黄元公
请住天童
天童山
巍冠五山
及到。
因洪水漂没。
丹崖翠璧之间。
遗构萧萧。
遂任缔造之役。
积十年。
台阁崇隆。
堂室复叠。
望之若云蒸霞郁。
瓢笠济济。
三倍金粟
师修列祖塔竟。
即有退藏之志。
一生开示。
举从前千七百则公案。
落麈尾
而斩
拨开云雾。
其接引者。
自王公长者。
以至厮隶末流。
五比丘。
十弟子。
以及一阐提辈。
统以慈光摄受。
如偶成偈云。
十方世界恣横眠。
那管东西南北天。
惟我独尊全体现。
人来问著只粗拳。
其著述者。
为法證辨。
如钟声镜影。
不堕语言文字之障。
共创复者法幢所贲即为宝坊。
而一杖一拂。
飘然物外。
绝不作一住相。
崇祯辛巳
田太傅
皇贵妃田氏命。
躬赍紫衣入山。
祈师演法。
因请住留都大报恩寺
师以衰迈力却之。
是年七月之七日
示疾。
跏趺而逝。
全身塔于天童南岗。
禅师
讳圆悟
字觉初
自号密云
宜兴人也。
明嘉靖丙寅
生于蒋氏。
师生八岁。
知世相无常。
年二十六。
发宿慧。
二十七负薪有省。
三十弃家。
又四岁为僧。
四十桐棺悟道。
又六岁。
得受记莂。
五十二开化龙池
于是。
六建法幢。
示寂之年。
七十有七。
然生不为家
四海归之。
老不奉诏。
朝廷慕之
及不忘慈。
今古戴之。
窣堵不虚尊。
人天共享之。
实为龙池之真乳。
溯滹沱而拓曹溪
远绍鸡足之正裔也。
师初弃家。
赤手空肩。
走事幻有传禅师
嘉其志节。
喜而度之。
为大沙门
当机辄不爽旨。
众皆惊异。
师终不自肯。
苦神劳。
且代众役。
不知有己。
偶过桐棺山顶。
豁然大悟。
情与无情。
焕然等现。
觅纤毫过患不可得。
传公已居燕都
师即趋省传公
公见乃大喜。
喜师可倚以支我临济也。
经二载辞还。
南上天台
因与周公汝登陶公望龄王公舜鼎
本色相见。
脱略窠臼三公甚敬服。
越之有道缁素。
争识师焉。
传公龙池
师因归省。
公问。
你到诸方。
会见甚么人。
师顿脚拍膝。
以对公。
公笑曰。
许多时一些气息也无。
曰。
和尚疑则别参。
公挝鼓集众。
付师衣拂。
复召入杨前。
以扶持佛法。
勉师力行。
以报先宗师。
即呈偈曰。
若据某甲扶佛法。
任他○○○○○。
都来总与三十棒。
莫道分明为赏罚。
时年四十有六矣。
三载传公迁化。
又三载。
众请继席龙池
自是意缘移徙。
酬香之会。
有六。
计二十六年。
掀翻露布。
洞示真元。
座下蹴踏。
常足万馀指。
师则当轩据座。
威震狮猊。
海内英灵。
饮气自失。
凡刹竿树对。
成大宝坊。
不许门下干倚王公。
尝语学者。
贞观响道欲瞻风彩。
上表逊谢。
往返三四。
引颈就刃。
神色俨然。
吾敬道信大师
茅茨石室。
累烦圣主。
且请前行。
吾从别道。
澡身净发。
结跏趺逝。
吾敬汾阳无业
息念。
断绝攀援。
赐紫及号。
力陈昔誓。
收付有司。
恬然受刑。
吾敬芙蓉道揩。
牢著草鞋。
腰包住院。
去就之间。
轻同学子。
不为蚖蛇恋彼窟穴。
吾敬应庵华祖故。
师生平。
意有不可。
撩衣即行。
首住龙池五载。
一日因事上堂曰。
者里无人證明。
且向别处寻讨。
下座。
便去。
次住天台古通玄寺。
茅堂草座。
法政冰霜。
晨暮参请。
间不容发。
虽三载而日新。
海盐金粟
使符至再。
师悯其迫切。
曳杖赴之。
居六载。
无作无为。
崇成大厦。
床历几满千辈。
名卿达士。
一目相遇狞拳辣掌之下。
掉臂而去者夥矣。
有挟贵而问道者
师辄掌之。
贵人曰。
和尚独不欲获法乎。
曰。
山僧法也无。
护个甚么。
又连掌之。
断际故山曰。
黄檗者。
鼓寂钟沉。
人来请。
师不忍先迹零落。
篮舆度岭。
仅五阅月又拂衣。
明州黄司理端伯
以鄮峰育王寺
待驾焉。
黄公又考。
太白名山。
为历祖庭。
废之已久。
遂与有道绅士俱怆然。
先以意容。
恐师腊高。
师慨然移锡。
至天童古佛殿基曰。
虚空作殿。
日月为灯。
且道。
是甚么人境界。
还会么。
设或未会。
且看新长老
撒开坐具。
大展三拜。
于是十一载。
天龙失守之区。
历祖藏身之处。
无不斩新扶起。
壮甲东南。
翼集鳞宗。
蔚为僧海。
其得髓之子。
一十二人。
然点胸自许。
招手横趋者。
不可胜计。
崇祯辛巳
天子命外戚田公弘遇
赍香赐紫
徵住金陵报恩寺
师固以老辞。
退卧玄峰顶。
天下图其顶相。
书其名号。
而亲之。
壬午七月七日辰。
犹巡寮视务。
午刻宴然示化。
塔于天童南山
缁素奔送者万人。
临圹恸而失声。
声震山谷。
清顺治庚子
天童门弘觉禅师道忞
编师六会语录。
进颁大藏。
赞曰。
斗柄东指。
鼓腹讴歌。
于不识不知之中。
即释氏儒童。
难赞辞焉独今之薄海内。
外据大宝坊。
横说竖说者。
操鈯斧于山边水边者。
皆师法会中人也历考少林至杨岐。
其世十七。
杨歧二十有三世以得师
其间法利之普。
如师者几何人哉。
今丛林公论。
曹溪高峰永明大慧等。
类师始末。
呜呼虽实录也无。
乃琼枝析玉与。
孙昌龄明末清初 ? — 1649
维基
孙昌龄(?
—1649年),字二如又字念劬号元岳北直隶真定府赵州宁晋县(今河北省宁晋县)人,明朝进士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领乡荐,四十七年,登己未进士
山东登州府推官,署理文登县天启元年本省同考,行取吏部稽勋司主事四年典试陕西,冬谢病归。
崇祯四年文选司员外郎,抵夏,力求终养去。
八年考功司郎中,移文选司
以事遣戍清源
十六年冬以荐起,补验封司郎中,旋归隐广阿
清朝顺治年间给事中孙承泽推荐,担任吏部考功司郎中二年(1645年)秋七月尚宝司卿任山西乡试考官
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担任右通政
顺治四年,升任太仆寺卿。
次年,升任左副都御史
顺治七年己丑七月七日卒,赠右都御史谥“恭宪”。
释洪肇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七
释洪肇字缙云
姓高氏蜀人也。
性质聪莹,思力敏卓。
髫龀之岁,芟染于凤凰寺,被甲律仪,下帷经阁。
年十六,参学南询,遍历讲席,受戒于憨山,听法于巢松、一雨、莲峰、二楞。
力修梵行,操持罔懈。
既而叹曰:“正法道要,唯在解脱。
拘滞文字,其能济乎?
”乃走少室,参学于无言。
方丈之室,侍立三载。
簟瓢之供,日常一食。
于是密参宗要,身心豁然,薝卜沁香,醐醍喻味。
乃摩顶受偈,依派传宗。
道法既明,有无俱彻。
辞杖履,飞锡吴门,会润州金山伽蓝乍谢,教钟中否,缙绅士子,佥契慈缘,稽首请赴。
卓锡之日,幡幢飞翔,白黑忭舞。
洪肇念本慈悲,心怀信义,权实安定,通观平等,斗尺无私,衣止一衲,檀施云委,悉充常住。
菩提之域,枳棘涤除,般若之杭,横流已济。
群情充洽,众志咸服,门徒赞诵,不绝于口。
以大彻堂宝志肇兴水陆之地,而像法久湮,前修未缵,乃造水陆变像六十四轴,备其仪文建水陆阁庋焉。
更于堂之前楹,创立准提阁,以奉香像。
建置周密,信施骈罗,精舍攸跻,度城斯感。
凡硕士令名,道枢鼎望,莫不响风参请,仰叩洪钟
应受融明,机对敏给。
奉仪形者,师子之威;凛戒说者,悦甘露之泽。
云雷拯其万数,药草溉其根茎。
共喻法因,均承善诱,镫传雨润,虚往实归,户外之屦,烂其满矣。
教内修,肃严外度,兴复三有,安喻四因,兼以创搆聿兴,勤劬过瘁,因仍成病,犹自振饰,乃太息曰:“吾性植虚恬,愿耽云壑,因缘大众,坠影尘劳。
虽日饭万人,创楹千舍,未足以益我性真。
曷若孤松片云,萧然静寄,无言自合,无相谁离哉。
崇祯五年,岁在壬申七月七日子夜,拈偈辞众,正目端身,日建辰晷,趺坐示灭。
年四十有七,腊三十有九。
明年四月九日,同衣福城谨护法体,归藏灵龛,建塔京口宝盖山
明潘一桂为作铭,追书本行,勒之贞珉,词曰:“大德名化,为天人师
舟筏三昧,镫巨毗尸。
慈云覆身,福河灌顶。
识解脱机,破烦恼阱。
兴慈运悲,万物调景。
往而不著,行而不永。
器为外假,形为烟聚。
随世生灭,我无去住。
慧光无尽,法身不迁。
塔树勿剪,永对炉烟。”
甘学阔明末清初 1598 — 1677
维基
甘学阔(1598年2月20日—1677年)字用广号光宏(或作元宏)。
四川顺庆府邻水县人
曾官至延绥巡抚。。
邻水县城东北街原有为其所立之“天子耳目南国文宗坊”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乡试第26名。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会试,易五房,第59名,殿试三甲第83名进士礼部观政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庚申,授行人司行人
五月九日1620年6月9日),以明神宗亡故,礼部差其往陕西四川直隶潼关卫告讣天启三年癸亥,除原职。
六月十日1623年7月7日),与户科给事中罗尚忠一同册封周府保宁王恭棆、周府顺庆王肃潵、妃李氏。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顺天同考
天启七年十二月十一日1628年1月17日),吏部考选部属各官,授浙江道监察御史
崇祯元年正月八日1628年2月12日),疏陈五要:『清化原。
饬臣工。
固邦本。
酌澄汰。
罗贞才。』。
巡视中城。
崇祯元年正月壬午云南巡按监察御史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顺天巡按直隶巡按御史
崇祯四年十二月(1632年),任苏松督学御史
崇祯五年壬申春三月顾炎武二十岁应岁试,甘学阔时为提学御史,拔顾炎武卷列一等十四名。
崇祯六年(1633年)捐浚。
并浚玉带河
崇祯八年(1635年),以右佥都御史衔,任陕西巡抚
诛巨盗王三锡终南山
崇祯九年(1636年)二月,招降过天星、九条龙,安插其部数万人于延安
不久李自成至延绥,四月延安贼又反叛。
三月癸亥1636年4月23日),以不能讨贼削籍听勘。
曾上《法纪全疏》请将放纵逆贼的将领正法,圣旨反而对其责备,后来败将就得不到惩罚。
崇祯十六年,其子某领家眷避贼于中成山(即今邻水县石滓镇中成寨)之僧寺,僧怀疑其夺己之产,遂杀之,并淫其妾媵。
弘光元年(1645年),上疏督师王应熊,请其出兵剿张献忠
后卒于贵州,寿终时七十九岁。
董继周明末 1643 — ?
维基
董继周(1583年—?
年),字茂文号八际江西广信府玉山县人,民籍。
癸未七月初七日生,行十二,治《书经》,由学生中式癸卯江西乡试第五十四名举人,年二十七岁中式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三十五名,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五名进士
都察院观政三十九年广东海丰县知县四十四年升南京刑部主事四十五年养病。
南部十载,迁郧阳知府
秩满解组还家。
有《八际山房诗文集》、《金鱼社藁》行世。
顾若璞明末清初
若璞,文多经济大篇,有西京气格,常与闺友宴坐,则讲究河漕、屯田、马政、边备诸大计,每夜分执卷,吟讽曰:“使吾得一意读书,即不能补班昭十志,或可咏雪谢庭。
”尝于食顷,作《七夕诗》三十七首,一时叹其敏妙。
和知早寡,侍舅孝,训子严,暮年纂《黄氏宗谱》,立义田,年九十,无疾终。
节行文章为吾乡闺秀之冠,惜文集早经散佚,《撷芳集》言之甚详,《池北偶谈》、《正始集》俱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