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唐朝
戴叔伦唐 732 — 7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2—789 【介绍】: 润州金坛人字幼公,一作次公
萧颖士弟子,工诗,以文辞著。
代宗大历中,曾应刘晏召,于盐铁转运使府中任职。
德宗建中中曹王李皋湖南观察使江西节度使叔伦入其幕府
李希烈,留叔伦领府事,试守抚州刺史
民岁争灌溉,为作均水法,一郡便之。
贞元四年,迁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容管经略使,威名流闻。
次年,上表请为道士,旋卒。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2—789 字幼公,一作次公,又作名融,字叔伦
郡望谯国(今安徽亳州),籍贯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
少从萧颖士学,有才名。
安史乱起,避地江西鄱阳
代宗初,由刘晏荐为秘书省正字,入其盐铁转运使幕。
广文博士监察御史里行
大历初,任湖南转运留后至大历末河南转运留后
德宗建中元年(780)出为东阳县四年江西节度使李皋幕任判官
兴元元年(784)抚州刺史翌年封谯县开国男
贞元二年(786)辞官还乡,四年复起家授容州(今广西容县)刺史容管经略使、兼御史中丞
故后人称为戴容州
翌年因病受代,卒于道。
生平事迹见权德舆撰《墓志铭》、梁肃撰《神道碑》(见《重修戴氏宗谱》)、《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五。
今人傅璇琮有《戴叔伦的事迹系年及作品的真伪考辨》。
蒋寅有《戴叔伦简谱》。
叔伦著有诗论,曾编选唐诗(今均不传),在诗歌体裁上有多方面探索。
《女耕田行》上承杜甫传统,下启新乐府诗人。
五律《除夜宿石头驿》、《客夜与故人偶集》等,寄深慨于平易之中,意达词畅,感人至深。
绝句《过三闾》、《关山月》等融情入,含蓄有味。
其题材、风格、手法均体现出唐诗由盛转中之脉络。
胡应麟以为滥觞晚唐者“戴叔伦尤甚”(《诗薮》内编卷四)。
郡斋读书志》著录《述稿》10卷、《书状》1卷、诗1卷,已佚。
明人辑有诗集2卷,其中多窜入他人诗。
整理本有蒋寅《戴叔伦诗集校注》。
全唐诗》仍编叔伦诗为2卷。
《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存目4首。
唐诗汇评
戴叔伦(732-789)字次公,一作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
少师萧颖士
至德末,避兵乱居鄱阳
刘晏表授秘书正字,迁广文博士
大历中掌财赋,以叔伦监察御史,主湖南转运
建中初,出补东阳
曹王李皋湖南江西,辟为从事,由大理司直殿中侍御史
检校礼部郎中,兼侍御史
贞元初,官抚州刺史,后遇谤被代。
贞元四年,起为容管经略使次年,罢任北返,卒于道。
有《述稿》十卷,已佚。
明人辑有《戴叔伦集》。
全唐诗》编诗二卷,其中除与唐方干等人诗重出外,尚大量羼入宋王安石、周瑞臣、元丁鹤年、明刘崧张以宁汪广洋、刘绩等人作品。
词学图录
戴叔伦(732-789) 字幼公,一作次公
金坛(今属江苏)人。
有《戴叔伦集》,词存《调笑令·边草》一首。
叔伦字幼公
润州金坛人
释褐秘书省正字
累官祠部郎中
抚州刺史
封谯县男
容管经略使
贞元五年卒。
年五十八。
作品评论
叔伦之为人,温雅善举止,无贤与不肖,见皆尽心。
……其诗体格虽不越中(格),然“廨宇经山火,公田没海潮”,亦指事造形。
其骨稍软,故诗家少之。
司空图戴叔伦语云:“诗人之词,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
”亦是形似之微妙者,但学者不能味其言耳。
工诗……诗兴悠远,每作惊人。
《唐诗品》
幼公未致羽仪之节,早收兰玉之誉,修辞合节,精研太始,亦可谓难士矣。
夫太始之音,词以情胜,音以调谐。
幼公情旨馀旷,而调颇促急,要之含气未融,心无流润,故虽工于斫炼,而寡于华要矣。
《批点唐音》
幼公以下,说情渐细。
格律之累,正坐此境。
《唐诗别裁集》
高仲武叔伦骨气稍轻,晁公武谓唐史不称其能诗,正以少其绵弱。
然尔时诗格日卑,幼公已云矫矫,愚不能人云亦云也。
《大历诗略》
大历五言皆纡而不迫,幼公后出,气调为小变,顾情来之作,有不自知其然者。
容州七古,皮松肌软,此又在钱、刘诸公下矣。
戴容州尝拈“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之语以论诗,而其所自作,殊平易浅薄,实不可解。
其源出于沈休文,选韵笙和,谐音玉节,清歌平调,亦复睦耳关神。
七言古风,如月林虚籁,晴霄霞绮,自然清丽,不杂微尘。
五律高言壮阔,情语婉绵,在孟襄阳刘随州之亚。
《诗学渊源》
诗清新典雅,而不涉秾纤。
乐府如《巫山高》等篇,颇似长吉
杨凌中唐 ? — 7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虢州弘农人字恭履
代宗大历十一年进士第
与其兄杨凭杨凝大历中先后及第,时号三杨
善属文。
官终侍御史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0? 字恭履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其家于安史乱时移居苏州(今属江苏)
代宗大历十一年(776)进士第,历协律郎
德宗兴元元年(784)滁州,与韦应物唱酬。
贞元初官至大理评事,约卒于贞元六年(790)
生平见柳宗元《先君石表阴先友记》、《新唐书·杨凭》附传。
工诗文,与兄、凝齐名,号“三杨”。
柳宗元称其“少以篇什著声于时。
其炳耀尤异之词,讽诵于文人,盈满于江湖,达于京师
晚节遍悟文体,尤邃叙述,学富识远,才涌未已。
其雄杰老成之风,与时增加”(《杨评事文集后序》)。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杨凌,生年年不详,字恭履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
进士及第
协律郎
兴元元年前后客滁州
官终大理评事
与兄凭、凝俱有文名,人称“三杨”,凌文名尤高。
有《杨评事文集》,柳宗元为之序,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字恭履,最善文章,大历中,与兄冯(凭)、凝踵进士第,时号“三扬”。
主要活动
  • 776年,进士
李抱真唐 733 — 7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3—794 【介绍】: 河西人字太玄
李抱玉从弟。
抱玉属以军事,授汾州别驾
代宗抱真策,平濮固怀恩叛,更授泽州刺史
德宗立,授检校工部尚书,领昭义节度使
建中中,败田悦,又进检校尚书右仆射
兴元初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义阳郡
喜士,闻士贤者,必欲与之游。
晚年好方士,服丹丸卒。
武充唐 734 — 8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4—802 【介绍】: 并州太原人字虚受
武攸暨孙。
以荫补两馆生,解褐授南昌,迁江宁,累转陈州录事参军
德宗兴元中李希烈叛,将兵守城,又献破敌之计。
以功迁虞部员外郎
后退居郑郊五六年。
贞元十三年,拜贺州刺史,有治迹,卒于官。
张献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陕州平陆人
张守圭侄。
代宗大历中,以军功累迁至检校太常卿,兼右羽林将军
三年,授梁州刺史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
十三年,破来犯吐蕃
德宗建中二年,为东都留守
贞元三年,为太府卿容州刺史、本管经略招讨使
四年,与吐蕃盟于京城西。
兴元中,转检校吏部尚书
为官守正不挠,有直声。
张建封唐 735 — 8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5—800 【介绍】: 邓州南阳人,客居兖州字本立
代宗大历时大理评事
马燧为三城镇遏使、河东节度使,辟建封判官
侍御史
德宗贞元四年,拜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使
十三年来朝。
宦官主宫市,建封得间言其弊,帝颇听顺。
及还镇,帝赋诗以赠,又赐以鞭。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5—800 字本立排行十三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代宗宝应中自请说降苏、常等州反者数千人。
大历中佐使府
德宗建中二年(781)岳州刺史四年寿州
兴元元年(784)迁濠寿庐观察使贞元四年(788)授徐泗濠节度使
十六年五月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建封少好属文,慷慨负气。
徐州时,礼敬文士秦系于良史韩愈等皆为幕客,时相唱和。
权德舆称其“歌诗特优,有仲宣之气质,越石之清拔”(《徐泗濠节度使张公文集序》)。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补收2句。
唐诗汇评
张建封(735—800)字本立兖州(今属山东)人。
少喜文章,慷慨负气,以功名为己任。
大历中,历佐使府
建中初,为岳州刺史
李希烈淮西叛,诏牧寿州
以拒贼功,除徐州刺史、徐泗濠节度使,累加检校右仆射
贞元十三年冬入觐,及还镇,德宗及群臣赋诗送别,时人荣之。
十六年,卒于镇。
建封镇徐十年,治军有方,军州称理。
又礼贤下士,与孟郊李翱交往;韩愈许孟容等均曾佐其幕。
有《张建封集》,已佚《全唐诗》存诗二首。
全唐诗补逸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
少任侠,喜文章。
贞元四年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使十六年病卒,年六十六。
补句二。
作品评论
权德舆《徐泗濠节度使赠司徒张公文集序》
建封)赞勋伐,表丘陇,铭器叙事,放言旨理。
皆与作者方驾。
而歌诗特优,有仲宣之气质,越石之清拔,如云涛溟涨。
浩漾无际,而天琛夜光,往往在焉。
其入觐也,献《朝天行》一篇,因喜气以摅肝膈。
览其词者见公之心焉。
其还镇也,德宗皇帝纾天文以送别,湛恩异伦,辉动中朝。
至于内庭锡宴,君唱臣和,皆酌六义之英,而为一时之盛。
崔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滑州灵昌人
崔宗之子。
代宗大历间起居舍人
又任吏部员外郎,官至户部郎中
德宗兴元元年撰《严先生钓台记》。
浑瑊中唐 736 — 8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6—800 【介绍】: 皋兰州人,先世属铁勒族浑部。
本名日进
浑释之子。
年十一,随父入朔方军。
安禄山反,从李光弼河北
又从郭子仪复两京,讨安庆绪
后又数破吐番军,以功拜左金吾卫大将军
德宗建中四年朱泚叛乱,护德宗坚守奉天
次年,与李晟等收复京师,平朱泚;又与马燧李怀光
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加侍中封咸宁郡王,终邠、宁、庆副元帅检校司徒、兼中书令
卒谥忠武
颜岘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郡望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
代宗大历八、九年(773、774)在湖州,依叔颜真卿,参预真卿、皎然等数十人之联唱,结集为《吴兴集》10卷。
德宗建中四年(783)真卿宣慰李希烈军,未几遣还京师
兴元元年(784)真卿丧归
其后行迹无考。
事迹散见颜真卿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并序》及真卿等《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资治通鉴》卷二二八。
全唐诗》存联句1首,《全唐诗外编》补收其与颜真卿等联句1首。
卢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幽州范阳人
卢正己子。
代宗宝应元年,以大理评事,充理匦判官
大历初,为秘书郎监察御史,又任吏部郎中
八年,以浙东观察判官权知留后
德宗建中初,为淮南黜陟使
二年,为给事中
三年权判吏部侍郎封范阳郡公
兴元元年,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贞元二年,罢相,为太子宾客
僧自觉中唐 ? — 7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5 【介绍】: 唐僧。
博陵望都人
少于本州开元寺出家。
肃宗至德二载,于镇州受戒。
寻往灵寿法寺,习律论九年,造其微旨。
代宗大历元年,卜居平山重林山院。
赵节度使忠志礼重之。
后住镇州大悲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博陵望都人也。
幼从开元寺沙门知钦出家。
至德二年
以试经获度。
即受具戒。
复习经律论于灵寿县之禅法寺
研玩九年。
皆臻閟奥。
大历元年九月
徙居平山县之重林山寺。
清溪白石。
诚得隐遁之胜。
袒肩跣足以游。
掇蔬拾橡以食。
虎狼交迹勿恤也。
二年五月
节度使张君。
以旱暵造山。
祷雨。
随祷辄沾足。
张君由是事之勤恪。
鼓铸大悲千手眼观音像四十九尺。
盖以表平生所发四十九愿也。
始结小庵其旁以馆。
工佣徒隶。
后遂拓之以成大寺
正今所谓大悲者。
尝夜称佛号。
至三鼓。
恍见金色光明三道烛地。
而弥陀佛观音势至立空中。
佛独伸臂摩顶。
且呼名字曰。
当利物守志无悛。
贞元十一年二月之望。
又闻神人报曰。
师必于今岁入灭。
其年六月十三日
果卒于大悲寺
十三年四月十八日
迁神龛葬于寺南。
五季显德初
泉府治其象以资国用。
方炽炭从事而工遽踣。
至今像犹𮌎顶穿穴。
宋受禅。
诏完备如初。
天竺僧。
史亡其名。
韦皋武子生三日。
其家饭僧于堂上。
姆抱遍求祝愿。
天竺僧。
独谓其父。
善视之。
异日必能树功西陲
进位北阙。
韦氏门户。
赖之以兴起焉。
其父因问故。
曰儿前身诸葛武侯也。
武侯昭烈承汉统。
而蜀民德之。
感念之至。
而识乘之生遂君家。
则君家之福。
宜与此儿相似也。
武侯既有施于蜀。
则今之来者将享其报。
盖吾佛所谓业缘者是已。
其父心以为然。
张镒荐知陇州
李楚琳
即帅凤翔朱泚诛之。
易名奉义以旌焉。
礼部尚书
兴元初
徵为左金吾卫将军
贞元中
成都南蛮吐蕃入𡨥。
屡立战功。
封南康郡王
进位大尉。
卒贵显于蜀。
则僧之言。
果信弗诬。
释自觉
博陵望都人也。
稚齿厌于俗态。
俄白亲老言。
儿乐从佛求度世去。
二亲惊愕咄咤俾去。
然无惭怍再拜请命。
乃强礼本部开元寺知钦。
钦观其志气弗群。
立字曰自觉
训之曰。
汝闻名思义。
答曰。
佛种从缘起。
唯听明诲矣。
既而诵经及格蒙度。
至德二年年满镇州受具足法。
即往灵寿县法寺习律经论。
勤瘁九年。
皆造微也。
便言。
当入太行山于一磐石上结茅庵三亩小溪为兰若。
不亦快乎。
大历元年九月晦平山县界得重林山院。
果应所求。
遁迹自娱。
至二年五月天其旱暵。
则跣足经行。
则右肩偏袒。
其林薄山谷虎狼狃迹重复。
唯拾果采蔬卯时一食。
恒阳节度使张君患炎旱。
精苦。
躬入山请其祈雨。
张语之曰某无政术致累百姓。
三年亢阳借苦引咎。
自责良无补矣或云。
龙王多依师听法忘其施雨愿师垂救旱之誓。
有如白水如念苍生。
请辍禅定略入军府
乃虔恪启告龙神。
未移晷刻天辄大雨。
二辰告足。
张帅归向勤重。
若孝子之事父母焉。
始入法已来。
学诸佛因中誓愿。
其数亦四十九也。
其一愿身长随大悲菩萨。
次愿造铸大悲像寺。
及乎发言响应。
檀施臻萃用赤金鼓铸成。
举高四十九尺。
梵相端严眼臂全具。
迨更年稔寺亦随成。
今城西山大寺是欤。
遂于坛前诵念至三更。
见神光二道作中金色于晃朗中见弥陀佛。
观音势至左右翼从。
佛垂金臂呼自觉声。
渐下云来摩其顶曰。
守愿勿悛无宜懈废。
利物为先。
汝去吾随任从汝意。
言毕云收杳无眹迹。
以愿心酬毕。
返山林之间择送终之处。
贞元十一年二月望夜有神人现半身。
若毗沙门状。
谓曰。
师今岁灭度矣。
举手谢神人曰。
往来定分吾闻命矣。
其年六月十四日
归寂灭。
门人欲奉神龛归山寺。
州府人苦留。
终于大悲寺南迁塔焉。
十三年四月八日也。
其大悲为恒阳奇事。
感应潜通。
至周显德初
敕铸九府圆法。
天下铜像一例除毁。
时州人相率出钱赎此像。
不允。
登即炉橐镕冶。
真定之人莫不悲悼。
时炭炽飞烟无之。
从顶至胸旋收铜汁。
斯须计料匠氏暴卒。
自此罢工。
宋太祖神德皇帝
追铸令全。
代忏前事焉。
卢徵中唐 737 — 8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800 【介绍】: 幽州范阳人
少涉猎书记
代宗永泰中刘晏辟为从事,委以腹心之任,累授殿中侍御史
得罪,贬珍州司户参军
德宗兴元中,以元琇荐为京兆司录度支员外
得罪,又贬秀州长史,三迁给事中
贞元中,转华州刺史
冀复入用,深结托中贵,厚遗之。
每有所进献,辄加常数,人不堪命。
疾病卧理者数年,卒。
范阳人
殿中侍御史度支员外郎信州长史
给事中
出为同州刺史
华州
荀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许州人
代宗大历间,自处士华州,充史馆修撰
德宗建中时,官工部员外郎
朱泚乱时,潜隐不出。
兴元元年,除驾部员外郎
冯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十七河间(今属河北)人。
代宗大历三年(768)至七年间曾任广州录事
德宗建中中洛阳兴元元年(784)至贞元初缑氏
贞元中官至左补阙
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一、韦应物《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卢纶《卧病寓居龙兴观冯十七著书知罢摄洛阳缑氏因题十四韵寄冯生并赠乔尊师》。
韦应物交善,唱酬颇多。
全唐诗》存诗4首。
冷朝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润州江宁人
代宗大历四年,登进士第
不待授官,即归乡省亲,一时诗人多为诗以送。
后为泽潞节度使薛嵩从事
德宗兴元初,任太子正字
为诗工写景,长于五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代宗大历四年(769)进士第,不待授官,即归江宁省亲,钱起韩翃李嘉祐李端等人大会饯行,赋诗送别,为一时盛事。
后为泽潞节度使薛嵩从事
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三〇、《唐才子传》卷四。
朝阳长于五律,工于写景。
严羽谓“冷朝阳在大历才子中为最下”(《沧浪诗话·诗评》),诗多亡佚,不可考其详。
唐才子传》卷四称其“有集传于世”,未见著录。
全唐诗》存诗12首,《全唐诗外编》补入1首。
唐诗汇评
冷朝阳,生年年不详,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大历四年(769)进士第,东归省亲,李嘉祜、韩翃钱起等作诗饯送,于邵为之序。
曾客游相州,为薛高座客。
兴元元年,官太子正字
贞元中,兼监察御史
全唐诗》存诗十一首。
朝阳
金陵人
大历中进士
潞州节度使薛嵩从事
兴元时将仕郎
太子正字
作品评论
冷朝阳在大历才子中为最下。
朝阳工诗,在大历诸才子,法度稍弱,字韵清越不减也。
主要活动
  • 769年,进士
李楚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德宗建中中,为兴元小将
尝事朱泚,得其宠信。
反,凤翔节度使谋去楚琳,遣屯陇州
楚琳遂为乱,归款于
奉天围解,复遣使贡奉。
时方艰阻,朝廷不得已,命为凤翔节度使赐号保义军
兴元元年来朝,授金吾大将军
后以仆射卫尉卿
李晟韦伦均欲除之,上以京师初复,方安反侧,不许。
李辅光中唐 742 — 8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2—815 【介绍】: 京兆泾阳人字君肃
宦官
德宗建中间入宫。
从幸奉天,授奚官局令赐号元从
掖庭局令
兴元中,为内寺伯
寻奉诏巡谕邕管
贞元十一年,拜河东监军,平兵乱。
在镇十余年,军府晏如。
宪宗元和初,迁内常侍
上表请讨刘辟杨惠琳,诏褒之,擢知内侍省事
四年,出为河中监军
李适中唐 742 — 8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2—805 【介绍】: 即李适
唐朝皇帝。
代宗长子。
代宗时天下兵马元帅,讨史朝义平定河北,以功拜尚书令,旋立为太子
嗣位后,初政清明,以强明自任,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
后用卢杞等,因为乱阶。
建中四年泾原兵变,犯京师,逃奔奉天
兴元元年李晟率军收复长安,乃还。
自此政惟姑息,方镇日强。
在位二十六年,卒谥神武孝文皇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2—805 即唐德宗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
玄宗天宝元年(742)封奉节郡王
代宗宝应元年(762)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八月改封雍王
广德二年(764)封为皇太子
大历十四年(779)五月即位,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卒。
庙号德宗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纪。
善属文,尤工诗。
常于宫中唱和,亲自品评等次。
学士论诗,深夜不寐。
又常亲试制科举人文辞,中者称门生。
李肇称:“德宗晚年绝嗜欲,尤工诗句,臣下莫可及。
”(《国史补》卷中)胡震亨评曰:“德宗诗尚雅正。
”(《唐音癸签》卷五)《全唐诗》存诗15首,《全唐诗逸》补断句2句,《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帝讳
代宗长子。
天宝元年生。
至德元年封奉节郡王
宝应元年五月进封鲁王
八月封雍王
出镇陕州
广德二年立为皇太子
大历十四年五月即位。
建中元年正月
尊号曰圣神文武皇帝
在位二十一年。
年六十四。
谥曰神武孝文皇帝
庙号德宗
卢群中唐 742 — 8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2—800 【介绍】: 幽州范阳人字载初
少好读书。
德宗建中末陈少游荐于朝廷,为江西行营粮料使,以正直闻。
贞元六年,入拜侍御史
淮西吴少诚擅决司、洧水溉田,使者止之,不奉诏。
临诘,少诚感悦听命。
奉使称旨,迁检校秘书监
贞元十六年,拜为义成军节度
寻遇疾卒,赠工部尚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2—800 字载初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代宗大历八年(773)淮南节度从事
德宗建中四年(783)监察御史江西行营粮料使
兴元元年(784)后历佐江西荆南襄阳幕。
贞元六年(790)入拜侍御史,累转左司、职方、兵部员外郎,迁兵部郎中
十三年出为义成行军司马十六年义成节度使九月卒。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1首。
朱泚中唐 742 — 78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朱泚 783年十月—784年六月
应天 783年十月—783年十二月 国号秦,立兄子朱遂为太子
天皇 784年正月—784年六月 改国号为汉,与朱滔呼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2—784 【介绍】: 幽州昌平人
初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李怀仙部将代宗大历三年,与朱希彩等杀怀仙希彩节度使
七年,将士杀希彩,推留后,俄领节度使
九年,自请入朝,弟朱滔留后,旋代为节度使
德宗建中三年,因叛唐而落职,以太尉衔留居长安
次年泾原兵哗变京师,德宗出奔奉天被拥立为帝,建国号秦,年号应天
德宗兴元元年改国号为汉,自号汉元天皇
李晟京师出走彭原,为部将所杀。
幽州昌平人
以荫籍为李怀仙部将
大历七年卢龙节度使
封怀宁郡王
入朝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出屯奉天
检校司空右节度副大使
仍知河西泽潞行营兵马事。
德宗立
改镇凤翔。
中书令
进拜太尉
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督兵讨李怀光
过阙下。
兵叛。
宣政殿
僭位改号。
既为李晟所破。
走保彭原西城。
斩之。
年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