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对状尚书条便宜七事 东汉 · 郎顗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
臣闻明王圣主好闻其过,忠臣孝子言无隐情。臣备生人伦视听之类,而禀性愚悫,不识忌讳,故出死忘命,恳恳重言。诚欲陛下修乾坤之德,开日月之明,披图籍,案经典,览帝王之务,识先后之政。如有阙遗,退而自改。本文、武之业,拟尧、舜之道,攘灾延庆,号令天下。此诚臣顗区区之愿,夙夜梦寐,尽心所计。谨条序前章,畅其上旨,条便宜七事,具如状对:
一事:陵园至重,圣神攸冯,而灾火炎赫,迫近寝殿,魂如有灵,犹将惊动。寻宫殿官府,近始永平,岁时未积,便更修造。又西苑之设,禽畜是处,离房别观,本不常居,而皆务精土木,营建无已,消功单贿,巨亿为计。《易内传》曰:「人君奢侈,多饰宫室,其时旱,其灾火」。是故鲁僖遭旱,修政自敕,下钟鼓之县,休缮治之官,虽则不宁,而时雨自降。由此言之,天之应人,敏于影响。今月十七日戊午,徵日也,日加申,风从寅来,丑时而止。丑、寅、申皆徵也,不有火灾,必当为旱。愿陛下校计缮修之费,永念百姓之劳,罢将作之官,减雕文之饰,损庖厨之馔,退宴私之乐。《易中孚传》曰:「阳感天,不旋日」。如是,则景云降集,眚珍息矣。
二事:去年以来,《兑卦》用事,类多不效。《易传》曰:「有貌无实,佞人也;有实无貌,道人也」。寒温为实,清浊为貌。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效而寒温不效也,是以阴寒侵犯消息。占曰:「日乘则有妖风,日蒙则有地裂」。如是三年,则致日食,阴侵其阳,渐积所致。立春前后,温气应节者,诏令宽也。其后复寒者,无宽之实也。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率土之人,岂无贞贤,未闻朝廷有所赏拔,非所以求善赞务,弘济元元,宜采纳良臣,以助圣化。
三事:臣闻天道不远,三五复反。今年少阳之岁,法当乘起,恐后年已往,将遂惊动,涉历天门,灾成戊己。今春当旱,夏必有水,臣以六日七分候之可知。夫灾眚之来,缘类而应。行有玷缺,则气逆于天,精感变出,以戒人君。王者之义,时有不登,则损滋彻膳。数年以来,谷收稍减,家贫户馑,岁不如昔。百姓不足,君谁与足?水旱之灾,虽尚未至,然君子远览,防微虑萌。《老子》曰:「人之饥也,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故孝文皇帝绨袍革舄,木器无文,约身薄赋,时致升平。今陛下圣德中兴,宜遵前典,惟节惟约,天下幸甚。易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故高宗以享福,宋景以延年。
四事:臣窃见皇子未立,储宫无主,仰观天文,太子不明。荧惑以去年春分后十六日在娄五度,推步《三统》,荧惑今当在翼九度,今反在柳三度。则不及五十馀度,去年八月二十四日戊辰,荧惑历舆鬼,东入轩辕,出后星北,东入四度,北旋复还。轩辕者,后宫也。荧惑者,至阳之精也,天之使也,而出入轩辕,绕还往来。《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其意昭然可见矣。礼,天子一聚九女,嫡媵毕具。今宫人侍御,动以千计,或生而幽隔,人道不通,郁积之气,上感皇天,故遣荧惑入轩辕,理人伦,垂象见异,以悟主上。昔武王下车,出倾宫之女,表商容之闾,以理人伦,以表贤德,故天授以圣了,成王是也。今陛下多积宫人,以违天意。故皇胤多夭,嗣体莫寄。《诗》云:「敬天之怒,不敢戏豫」。方今之福,莫若广嗣,广嗣之术,可不深思?宜简出宫女,恣其姻嫁,则天自降福,子孙千亿。惟陛下丁宁再三,留神于此。左右贵幸,亦宜惟臣之言,以悟陛下。盖善言古者合于今,善言天者合于人。愿访问百僚,有违臣言者,臣当受苟言之罪。
五事:臣窃见去年闰十月十七日己丑夜,有白气从西方天苑趋左足,入玉井,数日乃灭。《春秋》曰:「有星孛于大辰。大辰者何?大火也。大火为大辰,罚又为大辰,北极亦为大辰」。所以孛一宿而连三宿者,言北辰王者之宫也。凡中宫无节,政教乱逆,威武衰微,则此三星以应之也。罚者白虎,其宿主兵,其国赵、魏,变见西方,亦应三辅。凡金气为变,发在秋节。臣恐立秋以后,赵、魏、关西将有羌寇畔戾之患。宜豫宣告诸郡,使敬授人时,轻徭役,薄赋敛,勿妄缮起,坚仓狱,备守卫,回选贤能,以镇抚之。金精之变,责归上司。宜以五月丙午,遣太尉服干戚,建井旟,书玉板之策,引白气之异,于西郊责躬求愆,谢咎皇天,消灭妖气。盖以火胜金,转祸为福也。
六事:臣窃见今月十四日乙卯巳时,白虹贯日。凡日傍气色白而纯者名为虹。贯日中者,侵太阳也;见于春者,政变常也。方今中官外司,各各考事,其所考者,或非急务。又恭陵火灾,主名未立,多所收捕,备经考毒。寻火为天戒,以悟人君,可顺而不可违,可敬而不可慢。陛下宜恭己内省,以备后灾。凡诸考案,并须立秋。又《易传》曰:「公能其事,序贤进士,后必有喜」。反之,则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自司徒居位,阴阳多谬,久无虚己进贤之策,天下兴议,异人同咨。且立春以来,金气再见,金能胜木,必有兵气,宜黜司徒,以应天意。陛下不早攘之,将负臣言,遗患百姓。
七事:臣伏惟汉兴以来,三百三十九岁。于《诗三基》,高祖起亥仲二年,今在戌仲十年。《诗汜历枢》曰:「卯酉为革政,午亥为革命,神在天门,邮入候听」。言神在戌亥,司候帝王兴衰得失,厥善则昌,厥恶则亡。于《易雄雌秘历》,今值困乏。凡九二困者,众小人欲共困害君子也。《经》曰:「困而不失其所,其唯君子乎」!唯独贤圣之君,遭困遇险,能致命遂志,不去其道。陛下乃者潜龙养德,幽隐屈厄,即位之元,紫宫惊动,历运之会,时气已应。然犹恐妖祥未尽,君子思患而预防之。臣以为戌仲已竟,来年入季,文帝改法,除肉刑之罪,至今适三百载。宜因斯际,大蠲法令,官名称号,舆服器械,事有所更,变大为小,去奢就俭,机衡之政,除烦为简。改元更始,招求幽隐,举方正,徵有道,博采异谋,开不讳之路。臣陈引际会,恐犯忌讳,书不尽言,未敢究畅(《后汉书·郎顗传》)。
历数议(熹平四年) 其二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二
议郎蔡邕议,以为历数精微,去圣久远,得失更迭,术数无常。是以汉兴承秦,历用《颛顼》,元用乙卯。百有二岁,孝武皇帝始改正朔,历用及初,元用丁丑。行之百下产,孝章皇帝用清河李梵之言,改从「四分」,元用庚申。今光、晃各以庚申为非,甲寅为是。案历法,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凡六家,各自有元。光、晃所据,则殷历元也。他元虽不明于图谶,各有一家之术,皆当有效于当时。昔《太初》始用丁丑之后,有六家纷错,争讼是非。太史令张寿王挟甲寅元以非汉历,杂候清台,课在下第,卒以疏阔,连见劾奏,《太初》郊验,无所漏失。是则虽非图谶之元,而有效于前者也。及用《四分》以来,考之行度,密于《太初》,是又新元有效于今者也。故延光元年,中谒者亶诵亦非《四分》庚申,上言当用「命历序」甲寅元。公卿百寮参议正处,竟不施行。且三光之行,迟速进退,不必若一。术家以算追而求之,取合于当时而已。故有古今之异。今术之不能上通于古,亦犹古术之不能下通于今也。由此言之,有文于谶,无验于今,未必为是。有验于今,无文于谶,未必为非。《元命苞》、《乾凿度》皆以为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六万岁;及《命历序》积获麟至汉,起庚午蔀之二十三岁,竟己酉戊子及丁卯蔀六十九岁,合为二百七十五岁。汉元年岁在乙未,上至获麟,则岁在庚申。推此以上,上极开辟,则元在庚申。谶虽无文,其数见存。而光、晃以为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五万九千八百八十六岁,获麟至汉百六十一岁,转差少一百一十四岁。云当满足,则上违《乾凿度》、《元命苞》,中使获麟不得在哀公十四年,下不及《命历序》获麟至汉相去四蔀年数,与奏记谱注不相应。当今历正月癸亥朔,光、晃以为乙丑朔。乙丑之与癸亥,无题勒款识可与众共别者,须以弦望晦朔光魄亏满可得而见者,考其符验。而光、晃历以《考灵曜》为本,二十八宿度数及冬至日所在,与今史官甘、石旧文错异,不可考校;以今浑天图仪检天文,亦不合于《考灵曜》。光、晃诚能自依其术,更造望仪,以追天度,远有验于图书,近有效于三光,可以易夺甘、石,穷服诸术者,实宜用之。难问光、晃,但言图谶,所言服。元和二年二月甲寅制书曰:「朕闻古先圣王,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史官用太初邓平术,冬至之日,日在斗二十一度,而历以为牵牛中星,先立春一日,则四分数之立春也,而以折狱断大刑,于气已迕,用望平和,盖亦远矣。今改行《四分》,以遵于尧,以顺孔圣奉天之文」。是始用《四分历》庚申元之诏也。深引《河》、《洛》图谶以为符验,非史官私意独所兴构。而光、晃以为固意造妄说,违反经文,谬之甚者。昔尧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舜叶时月正日,汤、武革命,治历明时,可谓矣,且犹遇水遭旱,戒以「蛮夷猾夏,寇贼奸宄」。而光、晃以为阴阳不和,奸臣盗贼,皆元之咎,诚非其理。元和二年,乃用庚申,至今九十二岁,而光、晃言秦所用代周之元,不知从秦来,汉三易元,不常庚申。光、晃区区信用所学,亦妄虚无造欺语之愆。至于改朔易元,往者寿王之术已课不效,亶诵之议不用,元和诏书文备议著,非群臣义者所能变易(《续汉·律历志中》,《宋书·历志一》,《御览》六十)。
上疏论典校 其二 孙吴 · 步骘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六
天子父天母地,故宫室百官,动法列宿,若施政令,钦顺时节,官得其人,则阴阳和平,七曜循度。至于今日,官僚多阙,虽有大臣,复不信任,如此,天地焉得无变?故频年枯旱,亢阳之应也。又嘉禾六年五月十四日,赤乌二年正月一日及二十七日,地皆震动。地阴类,臣之象,阴气盛故动,臣下专政之故也。夫天地见异,所以警悟人主,可不深思其意哉(同上。又《晋书·五行志下》,《宋书·五行志五》。《御览》八十载此两段,有删节也。)!
杂帖 其七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三
五月十四日羲之近反至也。得七日书,知足下故尔,耿耿,善将息。吾肿得此霖雨转剧,忧深,力不一一。羲之。
地震诏(太元元年五月癸丑) 东晋 · 孝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顷者上天垂监,谴告屡彰,朕有惧焉,震惕于心。思所以议狱缓死,赦过宥罪,庶因大变,与之更始(《晋书·孝武帝纪》)。
奏弹萧颖达 南梁 · 任昉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三
臣闻贫观所取,穷视下为,在于布衣穷居,介然之行,尚可以激贪厉俗,惇此薄夫;况乎伐冰之家,争鸡豚之利,衣绣之士,受贾人之服?风闻征虏将军臣萧颖达启乞鱼军税,辄摄颖达宅督彭难当到台辨问,列称寻生鱼典税,先本是邓僧琰启乞,限讫今年五月十四日,主人颖达,于时谓非新立,仍启乞接代僧琰,即蒙降许登税,与史法论一年收直五十万,知其列状,则与风闻符同,颖达即主。臣谨案征虏将军、太子左卫率、作唐县开国侯臣颖达,备位大臣,预闻执宪,私谒亟陈,至公寂寞,屠中之志,异乎鲍肆之求,鱼飧之资,不俟潜有之数,遂复申兹文二,追彼十一,风体若兹,准绳斯在。陛下弘惜勋良,每为曲法;臣当官执宪,敢不直绳。臣等参议,请以见事免颖达所居官,以侯还第(《梁书·萧颖达传》。)。
二教钟铭 北周 · 宇文邕
四言诗 出处:全后周文卷三
天和五年岁次摄提五月丙寅,造钟一口。冶昆吾之石,练若溪之铜,郢匠鸿炉,化兹神器。虽时属蕤宾,而调谐夷则,故《春秋外传》曰:所以咏歌九则,平民无二,弘宣两教,同归一揆,金石冥符,天人咸契,九宫九地,遥彻洞玄,三千大千,远闻边际。银阁应供,延法侣而寻声;金阙降真,候仙冠而听响。式传万古,乃勒铭云:
实际遐旷,通玄洞微,化缘得业,造理因机。
灵图降彩,慧日垂晖,金河雾集,银涧云飞(其一)。(一章)
九霄仙箓,五岳真文,智烟遐照,禅林远熏。
金鼓入梦,琼钟彻云,音调冬立,响召秋分(其二)。(二章)
二教并兴,双銮同振,远赴天霜,遥亏地镇。
陕河浮影,汉溪传韵,听响弘法,闻声起信(其三)。(三章)
般若无底,重玄有门,长间久暗,永拔沉昏。
不求正觉,莫会天尊,唯全智海,先度黎元(《广弘明集》二十八上)(其四)。(四章)
逊位唐王诏(义宁二年五月戊午) 初唐 · 杨侑
出处:全隋文卷八
天祸隋国,大行太上皇遇盗江都,酷甚望夷,衅深骊北。悯予小子,奄逮丕愆,哀号承感,心情糜溃,仰惟荼毒,仇复靡申,形影相吊,罔知启处。相国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东征西怨,总九合于一匡,决百胜于千里,纠率夷夏,大庇氓黎,保乂朕躬,繄王是赖。德侔造化,功格苍旻,兆庶归心,历数斯在,屈为人臣,载违天命。在昔虞、夏,揖让相推,苟非重华,谁堪命禹!当今九服崩离,三灵改卜,大运去矣,请避贤路,兆谋布德,顾己莫能,私僮命驾,须归藩国。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废,岂期如是!庶凭稽古之圣,以诛四凶,幸值惟新之恩,预充三恪。雪冤耻于皇祖,守禋祀为孝孙,朝闻夕殒,及泉无恨,今遵故事,逊于旧邸。庶官群辟,改事唐朝,宜依前典,趣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假手真人,俾除丑逆。济济多士,明知朕意(《隋书·恭帝纪》,越王侗诏书,编入薛德音文。)。
上蜀川安危事(三条) 其二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蜀中运粮既停。百姓更无重役。至于租庸。合富府库。今诸州逃走户有三万馀。在蓬渠果合遂等州山林之中。不属州县。土豪大族。阿隐相容。徵敛驱役。皆入国用。其中游手惰业亡命之徒。结为光火大贼。依凭林险。巢穴其中。若以甲兵捕之。则乌散山谷。如州县怠慢。则劫杀公行。比来访闻。有人说逃在其中者。攻城劫县。徒众日多。诚可特降严加敕。令州县长官与使人设法大招此户。则劫贼徒党。自然除殄。其三万户租赋。即可富国。若纵而不括。以养贼徒。蜀川大弊。必是未息。天恩允此请。乞作条例括法。
上蜀川安危事(三条) 其三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一
蜀中诸州百姓所以逃亡者。实缘官人贪暴。不奉国法。典吏游容。因此侵渔。剥夺既深。人不堪命。百姓失业。因即逃亡。凶险之徒。聚为劫贼。今国家若不清官人。虽杀获贼终无益。天恩前使右丞宋爽按察蜀州者。乞早发遣。除屏贪残。则公私俱宁。国用可富。若官人未清。劫贼之徒。必是未息。以前剑南蠹弊如斯。即日圣恩停军息役。若官人清正。劫贼剪除。百姓安宁。实堪富国。惟乞早降使按察。谨状。圣历元年五月十四日。通直郎行右拾遗陈子昂状。
册济王崔妃文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八
维开元二十九年岁次辛巳五月庚戌朔十四日癸亥。皇帝若曰。于戏。乃媵藩王。既开邸第。必求士女。以昭阃则。咨尔故绛州司士参军崔承宠长女。家承茂族。代袭清和。自幼及长。素有柔和之性。监图循史。夙懋幽闲之德。徽猷益著。淑问可嘉。是以膺兹宠章。主彼中馈。是用命尔为济王妃。今遣使兵部尚书兼侍中牛仙客副使黄门侍郎陈希烈持节礼册。尔其敬佩箴训。克慎威仪。辅我维城。永崇盘石。可不慎欤。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中唐 · 令狐楚
押先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衡阳市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六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题李生壁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余始得李生于河中。今相遇于下邳。自始及今。十四年矣。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追思多有可笑者。与生皆然也。今者相遇。皆有妻子。昔时无度量之心。宁复可有。是生之为交。何其近古人也。是来也。余黜于徐州。将西居于洛阳。汎舟于清泠池。泊于文雅台下。西望商邱。东望修竹园。入微子庙。求邹阳枚叔司马相如之故文。久立于庙陛閒。悲那颂之不作于是者已久。陇西李翱太原王涯上谷侯喜实同与焉。贞元十六年五月十四日。昌黎韩愈书。
夔州论利害第二表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臣某言。伏准今年四月五日德音。宜令诸道观察使刺史各具当处利害附驿以闻者。伏惟皇帝陛下睿哲自天。缵承列圣。善述先志。发扬德音。率土人臣。不胜庆幸。臣虔奉诏旨。宣示蒸黎。伏以华夏不同。事宜各异。详求利病。谨具奏闻。伏乞圣慈。俯赐昭鉴。臣伏览国史。窃见开元十八年朝集使至京。元宗临轩。亲问利害。时宣州刺史裴耀卿上便宜事。论转运甚详。竟不行下。至二十一年耀卿为京兆尹。再以前奏论。方见允纳。比及三年。漕运七百万石。省脚费三十馀万贯。当耀卿前不见纳。必有人非之。及后数年。方展其效。臣僻守远郡。敢望言行。祗奉诏书。或冀万一。伏惟明主择之。无任恳悃屏营之至。
天坛上境(贞元二十年五月十四日,夜宿天坛石幢侧。十五日得盩厔马逢少府书,知予远上天坛,因以长句见赠。篇末仍云“灵溪试为访金丹”,因于坛上还赠。) 中唐 · 元稹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河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济源市王屋山天坛
贞元二十年五月十四日。夜宿天坛石幢侧。十五日得盭厔马逢少府书。知予远上天坛。因以长句见赠。篇末仍云。灵溪试为访金丹。因于坛上还赠。
野人性僻穷深僻,芸署官闲不似官。
万里洞中朝玉帝(上有洞周万里),九光霞外宿天坛。
洪涟浩渺东溟曙,白日低回上境寒。
因为南昌检仙籍,马君家世奉还丹。
任畹李丕与臣状共三道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臣缘小寇未殄。前月末与河中留后任畹委曲。令转问李丕。有何方略。一一条疏报。今得任畹书。并封送李丕状两道。并谨封进。其李丕状一道。论请依前取黄泽岭路。断贼要害。臣近访知魏城路。又狗脊岭东西。经五月十四日阵破。贼掘坑堑至深。必恐进兵不得。古人云。战不胜。则易地而处。伏望密诏义忠朝清。潜移兵取黄泽路。掩其不备。得否令子细筹度。如可去。便候进止。事贵神速。须务至密。机计倘漏。还备堤防。其一状请令诸军各赍十日乾粮。深入过险。此亦是用奇之计。伏望约此意赐石雄王逢诏。令如此排比。石雄就河府。王逢就绛州。各晒乾粮。缘日色犹烈。数日可致。兼各赐度支侧近军粮米一二千石。尤冀集事。臣缘寇孽未剪。每得四远文状。皆愿一一上闻。频渎宸严。不任惶惕。伏望留中不出。
南渎大江广源公庙记 唐 · 李景让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三
戴礼有之曰。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古之礼于岳渎尚矣。在昔夏后氏随山浚川。以画九州。华阳黑水。界我庸蜀。剑阁之阳。益都饶焉。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禹绩也。渎者。曰江曰河曰淮曰济。导积石桐柏沇水。凡四流。皆发源注海者也。唐天宝六载。开元神武皇帝加封南渎为广源公。其三者亚焉。漰沛滈汗。自峡奔荆。且北且东。百川会同。爰及吴楚。万里归海。水府怪神。非江不安。水物族生。非江不全。海门二山。送我为沧。由岷激沲。远迈无壅。斯所谓祇上天而被下土。南渎之为大也壮矣。开元皇帝古礼是式。诏曰。惟夏四月。肇辰迎气。太守其率祭官祀南渎于益州。设玉筐及洗樽罍簠簋。既举幂初献。祝进神。左右跪扬我词。其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子嗣天子遣某官某昭告于南渎大江。惟神包总大川。朝宗于海。功昭润化。德表灵长。今因夏首。用率常典。敬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明荐于神。尚飨。至于今不衰。诏之岁岁直丁亥。迨及戊寅当大中十二年。合一百一十有二岁。越五月朔辛酉日甲戌。臣景让承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诏。自御史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尹成都镇蜀西川。又五日戊寅。复加检校尚书右仆射。其他如故。凡再命。皆以兼御史大夫宠焉。秋七月庚午。乘辂至止。遂谒渎庙。惟神盛烈。著金石刻。他所必见。于斯阙耶。惟神奉大禹之休。得蚕丛鱼凫望帝之勋。开明之没玉垒。李冰之穿二江。嘉而保之。沃此黎首。水旱不作。于今赖之。赫哉成功。其可默耶。乃作铭曰。
滔滔沲江。发自岷山。浪溢流飞。走峡之荆。迨及吴楚。百川以归。南北东西。万里汤汤。电激雷驰。水府神宅。鲛人阳侯。世不可窥。南渎之功。载主载张。阴烈希夷。上戴大禹。丕承我唐。开元其期。先主不容。天绝刘宗。匪渎殆而。洸洸孔明。鞠躬堕星。匪渎不悲。念此下民。于万斯年。九谷繁滋。我来守土。敬扬神休。以琢丰碑。
重修承旨学士壁记 中唐 · 丁居晦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七
尚书元稹承旨学士厅壁记。旧题在东庑之右。岁月滋久。日烁雨润。墙屋罅缺。文字昧没。不称深严之地。院使郭公王公。皆以茂器精识。参掌院事。顾是言曰。吾侪釐务。罄尽心力。细大之事。人谓无遗。而兹独未暇。使众贤名氏。翳不光耀。失今不治。后谁治之。遂召工赋程。不日而成。峭丽齐平。粉绘耀目。玉粹云轻。随顾而生。贯列豪英。使千万龄。无缺无倾。工役告休。命予纪完缉之美。旧记所载。今皆不书。开成表号之二年五月十四日记。
唐故宣州观察使御史大夫韦公墓志铭 唐 · 杜牧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五 创作地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韦公会昌五年五月头始生疮。召子婿张复鲁曰。三稚女得良婿。死以是托。墓宜以池州剌史杜牧为志。复鲁曰。公去岁两疮生头。今始一尚微。何言之深。公曰。吾年二十九官校书郎时。尝梦涉浐水。既中流。有二人若举符召我者。其一人曰。坟墓至大万日始成。今未也。今万日矣。天已告我。我其可逃乎。谢医不问。以其月十四日。年五十八薨于位。公从父弟某书公功行。以公命来命牧。牧位哭。序且铭之。公讳温。字宏育。韦氏自殷周秦汉。邱明马迁班固辈争书其人。以光其所为书。至后周逍遥公夐。出世家富贵中。隐身行道。当其时及后代论者。以蜀严郑谷口不能为比。逍遥公五世生潞州上党尉赠谏议大夫希元。上党生吏部侍郎赠太尉肇。吏部生右补阙翰林学士右散骑常侍致仕赠司空绶。常侍生公。于逍遥公为九代孙。年十一。以明经取第。为太常寺奉礼郎秘书省校书郎。选判入等。咸阳尉监察御史。公曰。是官岂奉养所宜耶。上疏乞免。改著作佐郎。当贞元中。常侍公事德宗为翰林学士。帝深于文学。明察人间细微事。事有密切。多委之。岁久忧畏病心。帝曰。某之心我其尽之。以致仕官屏居西郊。公早夜侍侧。温凊饮食。迎情解意。一经心手。积二十馀年。丁常侍丧。自毁不欲生。后相国李公逢吉以相印镇武昌。皆虚上职书。卑辞至门。公起赴武昌。未至府。拜监察御史。迁左补阙。事文宗皇帝。时宰相百吏。愿条帝功德。撰号上献。公独再疏曰。今蜀之东川川溢杀万家。京师雪积五尺。老幼多冻死。岂崇虚名报上帝时耶。帝乃止。遂讫十五年不答尊号事。改侍御史尚书吏部考功员外郎。当大和九年。文宗思拔用德行超出者。以警𢥠天下。故公自考功不数月拜谏议大夫。召为翰林学士。遂欲相之。公立银台外门下。拜送疏入。具道先常侍遗诫。子孙不令任密职。言恳志决。乃命掌书舍人阁下。公复坚让。不半岁。转太常少卿。一岁迁给事中皇太子侍读。公复陈先诫。以侍读辞。自宰相下皆曰。帝以一子请教于公。是宜避耶。公不听。凡拜三章。帝终不能夺。灵武节度使王晏平罢灵武。以战马四百匹兵器数万事去。罪成贬康州司户。不旬日。改抚州司马。仙韶院乐官尉迟璋以乐官授光州长史。晏平以财赂贵倖。璋太有宠于上。公皆封诏书上还。上比谕之。公持益急。竟以康州还晏平。璋免长史。庄恪太子得罪。上召东西省御史中丞郎官于内殿。悉疏庄恪过恶。欲立废之。曰。是宜为天子乎。偫公低首唯唯。公独进曰。陛下唯一子。不教。陷之至是。太子岂独过乎。上意稍平。不数日。迁尚书右丞。朱衣鱼章。迁兵部侍郎。亟请丞相。愿为治人官。出为陕州防禦使兼御史大夫。服章金紫。回鹘窥边。刘桢继以上党叛。东徵天下兵。西出禁兵。陕当其冲。公抚民供事就不两告苦。入为吏部侍郎。典一冬选。老吏无所卖。复以御史大夫出为宣歙池等州观察使。赋多口众。最于江南。公急恶宽穷。益自俭苦。刑律其俗。凡周一岁。无所更改。自至大治。公幼不戏弄。冠为老成人。解褐得官。超出偫众中。人不敢旁发戏嫚。及为公卿。在朝廷省閤中。大臣见公。若临绝壑。先忖度语言举止。然后出发。其所执持不可者。笔一落纸。言一出口。虽天子宰相。知不能夺。俯委遂之。不以德行尚人。人自敬畏。不施要结于人。人自亲慕。后进凡持节业自许者。获公一言。矜奋刻削。益自贵重。官卑家贫时。主将家事。在私阃内。高曾兄弟。镌琢教诱。嫁娶衣食。无有二等。疾甚将终。悉召亲属宾吏。称先常侍诗句云。在室愧屋漏。因曰。今知没身不负斯诫。遂涕下不禁。当夫子世。得七十子。国小俗俭。复有圣人为之师。使生于今。与公相后先。必有能品之者。夫人陇西李氏。赞善大夫怂之女。先公四岁终。生四男。长曰礭。前国子监四门助教。次曰璆。前明经。次曰镶。次未免乳。女四人。长嫁南阳张复鲁。复鲁得进士第。有名于时。为试太常寺协律郎鄂岳观察支使。其下皆稚齿相次。铭曰。
德则至矣,位以充乎。
如其充兮,可大厥功。
以施生人,天先告之。
万日之期,天实为之。
南赡部州婆诃世界三界寺授八戒牒 后唐 · 释道真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
授戒女弟子惠意程氏牒:得前件,弟子白月垂光,入寒潭而是幻;红莲出水,悟生死之无馀。今则方驾牛车,将辞火宅,欲纲烈而须坚固,尘世出而坐宝华。吾今睹斯真意,方施戒条,仍牒知者。故牒。雍熙二年五月十四日牒。奉请阿弥陁佛为檀头和尚,奉请释迦牟尼佛为阿阇梨,奉请弥勒菩萨为羯磨阿阇梨,奉请十方诸佛为證戒师,奉请诸大菩萨摩诃萨为同学伴侣。授戒师主沙门道真。
按:敦煌卷S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