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二科举人开皇十八年七月丙子 南北朝末隋初 · 杨坚
 出处:全隋文卷二
京官五品已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书·文帝纪下》)
七夕诗二首 其一 隋 · 王翙
 押微韵
天河横(文苑作汉。)欲晓,凤驾俨应飞。
落月移妆镜,浮云动别衣。
欢逐今宵尽,愁随还路归。
犹将宿昔泪,更上去年机(○《类聚》四。《初学记》四。古今岁时杂咏二十五。文苑英华百五十八。《御览》三十一。《诗纪》百二十五。)
七夕诗二首 其二 隋 · 王翙
 押歌韵
终年恒弄杼(岁时杂咏误作抒。),今夕始停梭。
却镜看斜月,移车渡浅河。
长裙动星佩,轻帐掩云罗
旧愁虽暂止,新愁还复多(○古今岁时杂咏二十五。《诗纪》百二十五。)
七夕看新妇隔巷停车(以下二首,一作陈伯材诗。) 隋末至初唐 · 陈子良
 押支韵
隔巷遥停幰,非复为来迟。
只言更尚浅,未是渡河时。
易正义序 隋末唐初 · 孔颖达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六
夫易者象也。爻者效也。
圣人有以仰观俯察。象天地而育偫品。
云行雨施。效四时以生万物。
若用之以顺。则两仪序而百物和。
若行之以逆。则六位倾而五行乱。
故王者动必则天地之道。不使一物失其性。
行必协阴阳之宜。不使一物受其害。
故能弥纶宇宙。酬酢神明。
宗社所以无穷。风声所以不朽。
非夫道极元妙。孰能与于此乎。
斯乃乾坤之大造。生灵之所益也。
若夫龙出于河。则八卦宣其象。
麟伤于泽。则十翼彰其用。
业资九圣。时历三古。
及秦亡金镜。未坠斯文。
汉理珠囊。重兴儒雅。
其传易者。西都则有丁孟京田。
东都则有荀刘马郑。大体更相祖述。
非有绝伦。惟魏世王辅嗣之注。
独冠古今。所以江左诸儒。
并传其学。河北学者。
罕能及之。其江南义疏十有馀家。
皆辞尚虚元。义多浮诞。
原夫易理难穷。虽复元之又元。
至于垂范作则。便是有而教有。
若论住内住外之空。就能就所之说。
斯乃义涉于释氏。非为教于孔门。
既背其本。又违于注。
至若复卦云。七日来复。
并解云。七日当为七月
谓阳气从五月建午而消。至十一月建子始复。
所历七辰。故云七月
今按辅嗣注云。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
则是阳气剥尽之后。凡经七日始复。
但阳气虽建午始消。至建戌之时。
阳气犹在。何得称七月来复。
郑康成引易纬之说。建戌之月。
以阳气既尽。建亥之月。
纯阴用事。至建子之月。
阳气始生。隔此纯阴一卦。
卦主六日七分。举其成数言之。
而云七日来复。仲尼之纬分明。
辅嗣之注若此。康成之说。
遗迹可寻。辅嗣注之于前。
诸儒背之于后。考其义理。
其可通乎。又蛊卦云。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辅嗣注云。甲者创制之令。
又若汉世之时甲令乙令也。辅嗣又云。
令洽乃诛。故后之三日
又巽卦云。先庚三日
后庚三日辅嗣注云。
申命令谓之庚。辅嗣又云。
甲庚皆申命之谓也。诸儒同于郑氏之说。
以为甲者宣令之日。先之三日而用辛也。
欲取改新之义。后之三日而用丁也。
取其丁宁之义。王氏注意。
本不如此。而又不顾其注。
妄作异端。今既奉敕删定。
考察其事。必以仲尼为宗。
义理可诠。先以辅嗣为本。
去其华而取其实。欲使信而有徵。
文简。其理约。
寡而制众。变而能通。
仍恐鄙才短见。意未周尽。
谨与朝散大夫太学博士马嘉运太学助教臣赵乾叶等对共参议。详其可否。
至十六年。又奉敕与前修疏人及给事郎四门博士上骑都尉臣苏德融等对敕使赵宏智覆更详审。
为之正义。凡十有四卷。
庶望上裨圣道。下益将来。
故叙其大略。附之卷首尔
奉和七夕悬圃应制二首 其一 隋末唐初 · 许敬宗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牛闺临浅汉,鸾驷涉秋河。
两怀萦别绪,一宿庆停梭。
星模铅里靥,月写黛中蛾。
奈许今宵度,长婴离恨多。
奉和七夕悬圃应制二首 其二 隋末唐初 · 许敬宗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婺闺期今夕,娥轮泛浅潢。
迎秋伴暮雨,待暝合神光。
荐寝低云鬓,呈态解霓裳。
喜中愁漏促,别后怨天长。
七夕赋咏成篇 隋末唐初 · 许敬宗
 押微韵
一年抱怨嗟长别,七夕含态始言归。
飘飘罗袜光天步,灼灼新妆鉴月辉。
情催巧笑开星靥,不惜呈露解云衣。
所叹却随更漏尽,掩泣还弄昨宵机。
七夕赋咏成篇 唐 · 沈叔安
 押阳韵
皎皎宵月丽秋光,耿耿天津横复长。
停梭且复留残纬,拂镜及早更新妆。
彩凤齐驾初成辇,雕鹊填河已作梁。
虽喜得同今夜枕,还愁重空明日床。
叙禄命 唐初 · 吕才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
谨桉史记。宋忠贾谊司马季主云。
夫卜筮者。高谈禄命。
以悦人心。矫言祸福。
以尽人财。又按王充论衡云。
见骨体而知命禄。睹命禄而知骨体。
此即命禄之书。行之久矣。
多言或中。人乃信之。
今更研寻。本非实录。
但以积善馀庆。不假建禄之吉。
积恶馀殃。岂由劫杀之灾。
皇天无亲。常与善人。
祸福之应。其犹响影。
故有夏多罪。天命剿绝。
宋景修德。妖孛夜移。
学也禄在。岂待当建学。
文王忧勤损寿。不关月值空亡。
长平坑卒。未闻共犯三刑。
南阳贵士。何必俱当六合。
历阳成湖。非独河魁之上。
蜀郡炎燎。岂由灾厄之下。
今时亦有同建同禄。而贵贱悬殊。
共命共胎。而夭寿更异。
桉春秋。鲁桓公六年七月
鲁庄公。今检长历。
庄公乙亥之岁。建申之月。
以此推之。庄公乃当禄之空亡。
依禄命书。法合贫贱。
又犯句绞六害。背驿马生。
身剋驿马。驿马三刑。
当此者。并无官爵。
火命。七月
当病乡。为人尪弱。
身合矬陋。今桉齐诗讥庄公
猗嗟兮。颀而长兮。
美目扬兮。巧趋跄兮。
唯有向命一条。法当长命。
依检春秋。庄公薨时。
计年四十五矣。此则禄命不验一也。
又按史记。秦庄襄王四十八年。
始皇帝宋忠注云。
正月。为此名
依检襄王四十八年。岁在壬寅
此年正月者。命当背禄。
法无官爵。假得禄。
合奴婢尚少。始皇又当破驿马
驿马三刑。身剋驿马。
法当望官不到。金命。
正月。当绝下。
为人无始有终。老而弥吉。
今检史记。始皇乃是有始无终。
老更弥凶。唯建命
法合长寿。计其崩时。
不过五十。禄命不验二也。
又检汉武故事。武帝乙酉之岁七月七日平旦时生。
亦当禄空亡下。依禄命书。
法无官爵。唯向驿马。
尚隔四辰。依禄命法。
少无官荣。老而方盛。
今检汉书。武帝即位
年始十六。末年巳后。
户口减半。禄命不验三也。
又桉后魏书云。孝文皇帝皇兴元年八月
今桉长历。其年岁在丁未
以此推之。孝文皇帝背禄背命。
并驿马三刑。身尅驿马。
依禄命书。法无官爵。
命当父死中生。法当不见父。
今检魏书。孝文皇帝身受其父显祖之禅。
礼云。嗣子位定。
在于初丧。踰年之后。
方始正号。是以天子无父事三老也。
孝文皇帝受禅。异于常礼。
躬为天子。以事其亲。
而禄命例云。不合识父。
禄命不验四也。又按沈约宋书云。
宋高祖癸亥岁三月。依此而推。
禄之与命。并当空亡。
依禄命书。法无官爵。
又当子墓中生。唯宜嫡子。
假有次子。法当早死。
今检宋书。高祖长子。
先被篡杀。次子义隆
享国多年。高祖又当祖禄下生。
法得嫡孙财禄。今检宋书。
其孙刘劭刘浚。并为篡逆。
几失宗祧。禄命不验五也。
七夕赋咏成篇 唐 · 何仲宣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明河赋 隋末唐初 · 谢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六
月初回于夕阳。日夜没于天纲。
步庭砌以游衍。觉云霄之杳茫。
气象万殊。缅星河而尽列。
光辉一道。罗银汉之灵长。
徒观其粲兮如磋。洁兮如磨。
明月照而不失其素。飘风惊而匪扬其波。
莫测其深。含天际之四气。
莫度其远。掩人间之众河。
及夫岁入三秋。势直千里。
度龙驾而容曳。搆鹊桥而迤逦。
霞妆星靥。知婺女之不如。
杂佩明珰。必姮娥之相似。
七夕作之以良会。偫方于是而仰止。
固能流不可准。涯不可度。
既莫见乎端倪。亦焉知其厚薄。
夫其为谦也。太阳曜而不争其光。
夫其为德也。巨海枯而莫之能涸。
夺凝霜之漫漫。方白石之凿凿。
崇高而不危。体虚无而自若。
名连地脉。影杂天文。
当霁夕而逾晓。凝微雨以暂曛。
明白可称。则皓如曳练。
正平可缉。亦矗似长云。
亘紫极以斜转。横碧空而中分。
吐霄光而澹滟。含曙色而氤氲。
将欲问之于槎客。如何欲决于严君。
七夕 唐 · 张文恭
五言排律 押微韵
凤律惊秋气,龙梭静夜机。
星桥百枝动,云路七香飞。
映月回雕扇,凌霞(一作云)绮衣
含情向华幄(一作帐),流态入重闱。
欢馀夕漏尽,怨结晓骖归。
谁念分河汉,还忆两心违。
少林寺僧书 初唐 · 高宗武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七
暑将阑。炎序弥溽。
山林静寂。梵宇清虚。
宴坐经行。想当休愈。
弟子前随凤驾。过谒鹫岩。
观宝塔以徘徊。睹先妃之净业。
薰修之所。犹未毕功。
一见悲惊。万感兼集。
攀光宝树。载深风树之哀。
吊影珠泉。更积寒泉之思。
弟子自惟薄祜。镇切茕怀。
每届秋期。倍轸摧心之痛。
炎凉递运。逾添切骨之哀。
未极三旬。频钟二忌。
恨乘时而更恨。悲践露而逾悲。
惟托福田。少申荒思。
今欲续成先志。重置庄严。
故遣三思赍金绢等物往彼。就师平章。
幸识斯意。即务修营。
望及讳辰。终此功德。
所冀罄斯诚恳。以奉津梁。
稍宣资助之怀。微慰茕迷之绪。
略书示意。指不多云
七夕悬圃二首 其一 初唐 · 李治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羽盖飞天汉,凤驾越层峦。
俱叹三秋阻,共叙一宵欢。
璜亏夜月落,靥碎晓星残。
谁能重操杼,纤手濯清澜。
七夕悬圃二首 其二 初唐 · 李治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霓裳转云路,凤驾俨(一作临)天潢。
亏星凋夜靥,残月落朝璜。
促欢今夕促,长离别后长。
轻梭聊驻织,掩泪独悲伤。
禅林妙记前集序 唐 · 释元则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八
一切诸佛。皆有三身。
一者法身。谓圆心所證。
二者报身。谓万善所感。
三者化身。谓随缘所现。
释迦牟尼佛者。法身久證。
报身久成。今之出现。
盖化身耳。谓于过去释迦佛。
所发菩提心。愿同其号。
故今成佛。亦号释迦
三无数劫。修菩萨行。
一一劫中。事无量佛。
中间续遇定光如来。以发布泥金华奉上。
寻蒙授记。得无生忍。
然一切佛。将成佛时。
必经百劫。修相好业。
释迦发心。在弥勒后。
当以逢遇。弗涉如来。
七日翘仰。新新偈赞。
遂超九劫。在前成道。
将欲成时。生兜率天。
号普明菩萨。尽彼天寿。
下阎浮提。现乘白象。
入母右胁。其母摩耶
梦怀白象。梵仙占曰。
若梦日明。当生国王。
若梦白象。必生圣子
母从此后。调静安泰。
慈辩日异。菩萨初生。
大地震动。身紫金色。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圆光一寻生已。四方各行七步。
为降魔梵。发诚实语。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抱入天祠。天像悉起。
阿私陀仙合掌叹曰。相好明了。
必为法王。自恨当死。
不得见佛。斯则净饭国王之太子也。
悉达多。祖号师子颊。
父名净饭。母曰摩耶
代代为轮王。姓瞿昙氏
复因能事。别姓释迦
朗悟自然。艺术天备。
虽居五欲。不受欲尘。
游国四门。见老病死。
及一沙门。还入宫中。
深生厌离。忽于夜半
天神扶警。遂腾宝马。
踰城出家。苦行六年。
知其非道。便依正观。
以取菩提。时有牧牛女人
煮乳作糜。其沸高踊。
牧女惊异。以奉菩萨。
菩萨食之。气力充实。
入河洗浴。将登岸时。
树自低枝。引菩萨上。
菩萨从此。受吉祥草。
坐菩提树。恶魔见已。
生瞋恼心。云此人者。
欲空我界。即率官属十八亿万。
持诸苦来怖菩萨。促令急起。
受五欲乐。又遣妙意天女三人。
来惑菩萨。尔时入胜意慈定。
生怜悯心。魔军自然。
堕落退散。三妙天女。
化为瘿鬼。降魔军已。
二月八日。明相出时。
而成正觉。既成佛己。
观众生根。知其乐小。
未堪大法。即趣波罗柰国。
度憍陈如等五人。转四谛法轮。
此则三宝出现之始也。其后说法度人之数。
大集菩萨之会。甚深无相之谈。
神通示现之力。经文具之矣。
又于一时。升切利天。
九旬安居。为母说法。
时优阗国王及波斯匿王。思慕佛德。
刻檀画氎。以写佛形于后。
佛从忉利天下。其所造像。
皆起避席。佛摩其顶曰。
汝于未来。善为佛事。
佛像之兴。始于此矣。
化缘将毕。时徒厌怠。
佛便告众。却后三月
吾当涅槃。复记后事。
如经具说。然如来实身。
常在不灭。故法华云。
常在灵鹫山。及馀诸住处。
今生灭者。是佛化身。
为欲汲引。现同其类。
所以受生。复欲令知。
有为必迁。所以示灭。
又众生根熟。所以现众生。
众生感尽。所以现灭。
佛涅槃后。人天供养。
起诸宝塔。又大迦叶。
召千罗汉。结集法藏阿难。
从鍊须入。诵出佛经。
一无遗漏。如瓶泻水。
置之异器。一百年有铁轮王。
字阿输柯。亦名阿育
役御鬼神。于一日中。
天上人间。造八万四千舍利宝塔
其佛遗物。衣钵杖等。
及诸舍利。神变非一。
逮汉明感梦金躯。日佩丈六之容。
一如释迦本状。又吴主孙权
烧椎舍利。无所变坏。
爰及浮江石像。汎海瑞容。
般若冥力。观音密念。
别记具之。事不多录。
七夕泛舟二首 其一 初唐 · 卢照邻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一作河)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
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
连桡渡急响鸣棹下浮光。
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七夕泛舟二首 其二 初唐 · 卢照邻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引用典故:上汉槎 取石
凤杼秋期至,凫舟野望开。
微吟翠塘侧,延想白云隈。
石似支机罢,槎疑犯宿来。
天潢殊漫漫,日暮独悠哉。
七日登乐游故墓 初唐 · 卢照邻
 押词韵第八部
四序周缇籥,三正纪璿耀。
绿野变初黄,旸山开晓眺。
中天擢露掌,匝地分星徼。
汉寝眷遗灵,秦江想馀吊。
蚁泛青田酌,莺紫芝调。
柳色摇岁华,冰文荡春照。
远迹谢群动,高情符众妙。
游澹未归,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