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自动笺注)
道德眞經玄德纂䟽卷之一
   玄 宗 御 注 并 䟽
  河上公 嚴君平 李榮 註
  西 華 法 師 成 玄 英 䟽
  濛 陽 强 恩  纂
 此經是三教冠冕衆經之領袖無不
 包細無不窮理盡性不可思議所以
 稱道德道是虚通之理境德是忘忘之妙
 智境能發智智能尅境境智相會稱道
 德其委曲玄旨具在開題義中今就上卷
 三十七章大分三别一一章標道宗致
 第二三十五章廣明道法第三一章總結
 指歸
   道可道第一(就此章中又開四别第一略標理教第二)
   (汎明本第三二觀不同四會重玄之致)
   第一略標理教(夫大道虚玄言象絶理超象繫事出筌)
   (蹄非常名之所知豈可道之能究大包無外入秋應現則運於慈舟)
   (攝迹則歸於杜默軒轅黄帝三月而問之前漢孝文窮數年而不答其)
   (體也寂其名也微或駕龍軒而游玉京或控鸞驂浮金西王母得之)
   (坐乎少廣東方朔遇之游乎漢庭天地得之財成群方吹萬生育重)
   (玄至道大矣哉)
道可道非常道
 御䟽虚極妙本强名訓由訓徑訓法
 常首一字標宗言此妙本通生萬物之由
 徑可稱爲道故可道堪稱爲道經云吾
 不知名字之曰道欲使學者了性修心
 所以字之曰道尋其妙本理清虚適莫
 難知非皎非昩又按下經云視之見名
 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
 前之視之不見以色求道聽之不聞以聲
 求道摶之不得以形求道妙道幽微
 非世聲色形法而求得按九天神經
 云聖人玄元三炁爲體言問三天
 妙炁法師宗道又用三一爲聖人
 身所言三一者一精二神三氣精者靈智
 慧照心神無方不測之用氣者色像
 形相法經視之不見名曰夷精也聽
 之不聞名曰希神也摶之不得名曰微炁
 也總此三法一聖體此三者不可致詰
 故混而爲一也但老君法體以三爲身
 身有眞應之别而解者義有三家第一
 一以爲三是聖人應混三以歸一聖人
 眞第二三之與一俱是應非三非一
 是眞爲三爲一俱是名數第三豈有
 名數之外别有無名數之眞耶即此三一
 非三一是眞非三一而三一是應非三一
 之應此應是眞應三一而非三一之眞此
 眞是應眞應眞不可定言眞應
 應不可定言應所以非應而應而
 但聖人赴感逗機應物或寄人間生天
 上隨方顯見應變隨時妙體希夷卒難詳
 究 榮曰道者虚極理體不可以有無
 分其象不可以上下極其所謂妙矣難
 思深不可聖人坦兹玄路開以教門
 圓通名目虚極之理以理可名稱之可
 道吾不知其名成道以虚通爲義常以湛
 寂得名所謂無極大道衆生正性
 天道者何也虚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
 本天地之源其大無外其微無内曠無
 端杳冥無對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至靜
 無心品物有方混漠無形寂寥無聲
 象以之生五音以之成生者有極成者必
 虧生生成成今古不移此之謂道者也元
 氣太虚之先寂寥何有至精感激眞一
 生焉眞一運神元氣自化元氣者無中
 之有有中之無不可量微不可氤氲
 漸著混茫無倪萬象端兆於此於是
 清通澄朗之炁浮而爲天濁滯煩昩之炁
 積而爲地平和柔順之炁結爲人錯謬
 剛戾之炁散爲雜類一炁之所育播萬
 殊而種分既涉化機遷變罔極然則生天
 地人物之形者元炁也授天地人物之靈
 者神明也故乾坤統天地精御人物炁
 有陰陽之革神無寒暑之變雖群動糾紛
 不可勝紀滅而復生終而復始道德
 體神明之心應感不窮未嘗疲於動用
 境矣道重說包億萬之天而不爲貫秋
 毫之末而不爲小先虚無不爲後天
 地而不爲終昇積陽不爲眀淪重陰
 不爲本無神也虚極而神生本無炁也
 神運炁化本無質凝委而成形形本
 無情動用而虧性形成性動去道彌遠
 溺於生死遷於陰陽不能自止非道存而
 忘也故道能自無而生有豈不能使有同
 於無乎有同於無則有不滅矣故生我
 道滅我者情苟忘其情則全乎性全
 形全形則炁全炁全則神全神全則道
 全故道全則神王神王則炁靈炁靈則形
 超形超則性徹性徹者反覆流通與道爲
 一可使有爲無可使虚爲實吾將與造物
 者爲儔奚死生之能累乎己也可道爲體
 可名爲用可道者即是言名雖復稱可物
 宜隨機有聲有說非眞常凝寂
 嚴曰道德彰非自然功名顯非眞素○河
 上公非常非自然長生道常
 以無爲養神無事安民含光藏暉滅迹
 端不可稱道○榮曰非是貴之禮義
 尚之以浮華喪身成名忘己殉利
 道後德此教方行今既去仁義之華取道
 德之實自澆薄之行歸淳厚之源反彼恒
 情故曰非常道也○成䟽常道不可以
 名言不可以心慮知妙希夷理窮恍
 惚故知言象之表方契疑常可可說
 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御註名者大道稱號也吾強爲之名曰
 大夫名非孤立必因體來字不獨生皆由
 德立理體運之不壅苞之乃無極以大
 道之名名於大道之體令物曉之故曰名
 可名○御䟽名教也前言可道盛明於理
 今言可名次顯於教眞理既絕於言象
 教亦超於聲說理既常道不可道教亦可
 名非常名欲明理教理不一不異也然
 至道深玄不可涯量非無非有不斷不常
 不常而義有抑揚教存漸頓所以立常以
 破可故言可道常道至論造極無可
 無不可亦非常非不常故玉京經云無可
 無不可思與希微非常名者非常俗榮
 華之虛名所以斥之於非常者欲令去無
 常以歸眞常也義有因超緣有漸頓開
 以方便無常以契眞常陳之以究竟
 無非常之可捨亦無眞常可取何但
 亦非無常亦非亦非非無常非非
 非無也○河上公曰非自然常在
 名常名當如嬰兒之未言鷄子之未分明
 珠在蚌中美處石間内雖昭昭如愚
 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第二明本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御注無名妙本妙本見炁權輿天地
 天地資始無名有名應用也○榮曰
 道玄妙理有無有無既絶名稱斯遣
 然則虚通之用于何不可是以非無而無
 無名兩儀本始也非有而有有名
 萬物父母焉故道生德畜其斯之謂乎
 ○成䟽指此無名爲物之本道本無名是
 知不可言說明有名萬物有名迹也
 重玄道本自無名從本降迹稱謂斯起
 所以聖人無名有名有名無名
 者方欲子育衆生令其歸本慈悲鞠養
 同母儀○河上公無名天地無名
 道也謂道無形不可名也始者道吐氣
 布化出於虚無天地有名萬物母有
 名謂天地天地有形陰陽柔剛是其
 名也萬物母者天地合炁而生萬物長大
 成熟如母之養子
   第三二觀不同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御注人生而靜天之性感物而動性之欲
 若能常守清靜解心釋神反照正性則觀
 乎妙本若不靜其情逐欲而動性失於
 欲迷乎道源欲觀妙本則見邊徼矣○御
 疏常無欲者言法性清靜離於言說無所
 思存見道微妙常有欲者謂從本起
 用因言立教應物通化成天下則見衆
 之歸趨徼歸者也○嚴曰無欲者望無望
 觀其妙者鑑太清也明有欲無欲○榮曰
 人之受生資始道德禀炁陰陽
 而皎昩異其靈靜躁殊其性無欲行若也
 夷心寂路濯志玄可欲不足亂其神紛
 鋭無能滑其意靈臺皎而净玄鏡湛而明
 則可以照微通要妙此無欲行也有欲行
 若未能遺識情在有封馳驚於身非躁競
 於聲色但歸有爲事迹豈識無爲之理
 本此有欲行也○河上公常無欲以觀
 其妙妙要也人常能無欲可以觀道之
 要要謂一也一出布名道讚叙明是非
 ○成䟽徼歸也欲情染也所境也言人不
 能無不能恬澹觀妙守眞而妄起貪求
 肆情染滯者適見世境之有未體有之是
 空所以不察妙理精微唯睹死生之歸
 趣也前明無名有名優劣此顯有欲無
 欲之勝負
   第四會重玄之致
此兩者同出異名
 御注如上兩者皆本於道故云同也動出
 應用隨用立名則名異者也○御疏兩者
 俱禀妙本故同自本而降隨用立名故異
 ○河上公曰有欲無欲同出人心無欲
 存有欲亡身故異也○榮曰近而言之有
 俱懷方寸心同也黜聰明恬澹洞徹
 道源則稱於妙境前識紛紜迷淪俗境
 則稱於徼此異名也遠而言之聖人欲暢
 清虚之理遂以道德爲宗是以此之一章
 盛明斯義雙標道德故言兩者混沌理一
 所以云同自靜之從體起用故言出通生
 之功著道畜養之義德彰也道殊號
 曰異名也○成疏此兩者同出異名
 謂無欲有欲二觀同出同出一道
 異名徼妙别也原夫所觀之境唯一
 觀之智有殊二觀既其不同徼妙所以
 異
同謂之玄
 御注出則名異同則謂玄玄深妙也○河
 上公玄天也言有欲無欲之人同受氣
 於天也○榮曰虚寂之道深妙之德恍惚
 非易測冥默難言無能名也寄曰同玄
 玄之妙也無物可逮唯道與德可以言玄
 故曰玄德深遠至道玄寂者也○御疏自
 出而論則名異是從本以降迹也自同
 論則深妙也是攝迹以歸本歸本則深
 妙故謂之玄○成疏玄者深遠之義亦是
 不滯之名有無二心徼妙兩觀源乎一道
 同出異名異名一道謂之深遠深遠之玄
 理歸無滯不滯有亦不滯無二不滯
 故謂之玄也
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御注意因不生則同乎玄妙猶恐執玄爲
 滯不至兼忘故舉又玄以遣玄示明無欲
 於無欲如此萬法之而了出故曰
 衆妙之門河上公玄之又玄天中
 有天禀炁有厚薄中和滋液則生賢聖
 得錯亂濁辱則生貪淫也衆妙之門能知
 天中復有天天氣有厚薄情欲中和
 是謂知道要之門户也○榮曰道德窈冥
 理超於言象眞宗虚湛事絶於有無寄
 象之外有無之表以道幽路故曰玄之
 猶恐迷方膠柱失理守株即滯此玄
 以爲眞道極言之非有無之定名
 玄借玄以遣有無有無既遣玄亦自喪故
 曰又玄又玄者三翻不足言其極四句
 可致其源寥廓無端虚通不礙萬象
 樞要百靈户牖達斯趣者衆妙之門
 ○御䟽西昇云同異名各自生意
 因今不生意因是同玄妙夫無欲於無
 欲者爲生欲心故求無欲欲求無欲未離
 欲心今既無有欲亦無無欲遣之又遣可
 謂都忘正觀若斯是爲衆妙其妙雖衆皆
 出此門○成疏玄之又玄有欲之人唯滯
 於有無欲之士又滯於無故說一玄以遣
 雙執又恐學者於此玄今說又玄更祛
 後病既而非但不滯亦乃不滯不滯
 則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要妙也門法門也前以一中之玄遣二偏
 之執二偏之病既除一中之藥還遣於是
 唯藥與病一時俱消此乃妙極精微窮理
 盡性豈獨群聖之户牖抑亦衆妙之門
   天下知章第二(此章所以次前前章有無二觀)
   (麄妙不同故次此章即顯無爲能有爲之弊就此中義分爲第一)
   (明凡情執滯顛倒生迷第二顯聖智虚凝忘功濟物)
   第一凡情執滯顛倒生迷(就此章中又開)
   (二别兩句汎辨美善舉體不眞後六句雙明諸法無實初汎辨美善)
   (舉體不眞)
   (夫天下凡夫耽聲滯色有爲纏縛無暫安時趨名利若輕猿騰枝耽愛欲)
   (如飛蛾赴火以惡爲善將易作難無名中常眠不曉危跪身上固執無)
   (閑豈知妙道虚通眞言理净皎昧難喻隨迎不知七聖迷路襄城西子)
   (同言於恒化聲色相彼我形空須排有漏之身將契無爲之道)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
不善
 御注美善者生於欲心心苟所欲雖惡而
 美善矣故云皆知以己之所美者爲美所
 善者爲善美善無主但是妄情皆由封執
 有無分别難易神奇臭腐遞相傾奪大聖
 較量深知虚妄故云惡已○御疏己所甘
 美者美身所履行者爲善故論甘則忌
 辛好丹則非素則不常故不如止也語
 助者也○河上公天下皆知美之爲美
 自揚己美使顯彰也斯惡已有危亡也皆
 知善之爲善有功名也斯不善已人所爭
 也○嚴曰人之聰明可絶而不可散人
 情欲可逆不可順飾人之容傷人之性
 養人之欲損人命世所謂美善者非
 至美至善也夫至美非世所能見至善
 世所能知也○榮曰美樂也言人之禀性
 咸不能以道爲娱而以榮爲樂樂不可極
 樂極則哀來欲不可縱縱欲則傷至故曰
 人皆以色聲滋味上樂不知色聲滋味
 禍之大樸既爲禍傷爲哀本滅性傷身
 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不善天下
 上君小人寡能虚心虚己而各縱欲
 縱情情性之愛雖復不同任性情同有
 所愛愛名則以名爲善愛利則以利爲善
 以利爲善求利不以其道以名爲善殉名
 以致亡身稱情以爲亡身是爲不善
 故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上盜跖死利於東
 陵之下此爲不善已也○成疏天下者世
 間之總名也皆咸悉也美悦愛上元
 云諸天之下諸地之上其中人物名曰世
 間言一切蒼生莫不耽滯諸塵妄執
 惡逆其心者遂起憎嫌名之爲惡順其意
 者必生愛染名之爲美不知諸法即有即
 空美惡既空何憎何愛故莊子毛嬙
 姬人之所美魚見深入鳥見高飛云美
 者自美不知美惡者自惡吾不知
 惡以斯所驗豈有美哉故知世間執美爲
 美皆則惡而已皆知善之爲善不善
 已言凡鄙之流迷於眞理非但耽淫聲色
 抑乃貪著名求名喪身利己害物不知
 爲善舉體虚妄下文云名與身孰親莊
 云爲善無近名又云其所矜惜無非名善
 者也是矜名善於理不藏唯當忘善
 惡而得居中方會無爲之致也後明諸法
 無實
有無相生
 御疏云性空也性法相長短高下和合
 三時河上公曰見有而爲無也○榮曰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出有自
 有歸無故相生
難易相成
 御䟽云法空也陶者易土而難木工者易
 木而難土也○嚴曰難以易顯易以難彰
 無能無以知易無易無以知難若能
 巧拙兩忘難易之名俱息○河上公
 見難爲易也○榮曰天下難事必作於
 易難起於易易成難也易由於難難成易
 也○成疏空心惠觀無易無難分别執情
 有難有易是知難易二法相互而成
長短相形
 御疏相空也○嚴曰寸以尺短尺以寸長
 無長無以明短無短則無以長長
 相空本無實相云空也○河上公曰見
 短而爲長者也○榮曰夫物離之則無大
 無小聚之則有短有長太山秋毫之相殊
 白鶴青鳧之脛異故知忘之則無大無小
 存之則有短有長也○成疏以長形長則
 無長以短比短則無短故知長短相形
 有異者也
高下相傾
 御疏名空也○嚴曰山以谷摧谷以山傾
 無山則無以知谷無谷則無以知山如彼
 世間名位爲臣妾故無定位也○河上
 公曰見高而爲下也○榮曰傾危也夫
 所以載舟所以覆舟云高以下爲基
 下亦危於高也下之賤也猶乃危高高之
 貴焉誠能滅下失道則高下相得道
 君臣俱泰成傾奪也夫有高則有下無下
 則無高何者夫以尺比寸尺即爲高以尺
 比丈尺即爲下向者之高今之成下故知
 高下竟無定相更相傾奪所以皆空
音聲相和
 御疏此明和合空也五音相成曲者誰總
 彼衆聲則能度曲如彼世間諸法并和合
 成體眞是皆空故○嚴曰音以聲别聲
 以音停無音則無以知聲無聲無以
 音也○河上公上唱下必和也○榮曰
 上之化下猶風之靡草下之從上猶響之
 應聲譬之宫商更相唱和夫調高則弦絶
 上躁則下急是知五聲和則八音克諧
 政相和其人胥悦故曰王者人之師而下
 取則成疏宫商絲竹相和而成推求
 性相即體此寂以况萬有虚假亦然
先後相隨
 御䟽此明過去未來見在三時空也日夜
 相代代故以新如彼投足孰爲前後則前
 後之稱由相隨立名名由妄立誰識其初
 過去未來及以見在三時空故念念遷移
 亦如美惡無定名也○成疏夫以今望昔
 所以有今以昔望今所以名昔而今自非
 今何能有昔昔自非豈有今哉既其無
 昔無今何先何後是有有後三時
 隨而已無實體也○嚴曰先以後見後
 以先無後無以知先無先無以
 後○榮曰君先而臣隨父先而子隨故爲
 君父不得輕躁失道必宜重靜以契
 德也○河上公上行下必隨之六者
 違遞爲名稱亦如美惡自性生是由妄
 情有此多故經道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第二顯聖智虚凝忘功濟物
是以聖人治處無爲事行不言之教
 御注無爲之事無事也寄以事名故云處
 不言之教忘言也寄以教名云行也○
 御䟽是以說下明上也夫飾知詐者
 雖拱默非無爲也任眞素者則終日指揮
 而未始晏然矣故聖人知諸法性空自
 無矜執則理天下者當絶浮僞純德
 姓化之各安其分安分則不豈非無爲
 之事乎言出於己皆因天下之心則終身
 言而未常豈非不言之教論語云夫
 人不言河上公曰以道治也○榮曰徧
 觀萬古或澆或淳遐覽百王時步時驟未
 有紀尊號金簡昭聖録於玉篇皇上
 千年之運隆七百之基不用干戈樂推
 厭是以宗聖遠彰於未兆先定於無形
 言是以聖人治處無爲之事也猛士上將
 承威以定四方宰輔阿衡論道而清百揆
 化不以言故云行不言之教也○成䟽
 以連上之辭也聖人者體道契理之人也
 亦言聖正也能自正正故名爲聖治理也
 即此聖人慈悲救物無爲妙法治有
 爲之蒼生所以治近上文能治屬在於
 下仍前以發後故云是聖人治也處無
 爲之事言聖人寂而動動而寂寂無爲
 而能涉事動而寂處不廢無爲斯乃無
 爲即爲爲即無豈有市朝山谷之殊拱
 默當塗之隔耶故言處無爲事行不言
 之教妙體眞源絶於言象雖復虚寂而施
 無方豈唯眞不乖應抑亦不妨既而
 出處默語致一端拱默然而言滿天
 下豈曰杜口而稱不言哉故莊子云言而
 足則終日言而盡道言不足終日
 而盡物
萬物作而不辭
 御注萬物各得其動作不辭謝於聖
 人也○御疏作猶動作也言聖人善化
 事無爲百姓不知爰猶爰豫各自得其動
 作而不辭謝於聖人擊壤鼔腹而忘帝
 力此百姓聖功也○河上公曰不辭謝
 而逆止萬物各自動作○榮曰作者
 芸動作四人各安其業萬物不失其眞
 任化自然無所辭謝成疏爲始萬物
 切群生感動也始先也聖人無心有感
 斯應譬彼明鏡方兹虚谷感而後不爲
 物先故莊子云常和而不唱
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不居
 御注萬物各遂其生不爲己有各得所
 爲而不負如此太平功成矣猶當日
 慎一日不敢寧居日慎一日尚書文也
 ○御䟽令物各得成全生理聖人不以
 爲己有令物各得其營爲聖人不恃爲己
 功如此太平之功弘濟日遠猶且慎終
 如始不敢寧居聖人忘其功也○河
 上公曰生而不有元炁萬物不有也爲
 而不恃道所施爲不恃其報功成不居
 成事退避不居其位也○榮曰生而不
 有付之於獨化日用不知爲而不恃以
 萬物刍狗不恃德以爲功成不居
 有榮觀宴處超然遠問道軼於襄城
 神邈於姑射也○成䟽又生而不有○又
 解爲而不恃爲施化恃怙也夫聖人
 虚懷機利自他平等物我兼忘雖有
 大功終不恃頼忘其功也成功不處覆載
 萬物格天地照蒼生逾日月而推
 功於物不處其德也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御注夫唯不敢寧居增修其德者則忘功
 而功存故不居不去○御䟽彼聖人
 稠直如髮慎終如始本末不衰未嘗寧居
 而逸豫是以日新盛德忘功而功不去
 光宅天下安故云夫不居是以不去
 ○河上公曰夫唯不居夫唯功成不居
 位是以不去福德常在不去其身此言不
 行不可不言不可知上六句有高下
 長短君開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變無不
 動亂者也○嚴曰夫唯不敢寧居而增修
 其德者則忘功而功存故不居不去
 與道均不望功德與天齊不求其報遁
 功逃名深隱玄域雖欲不居是以不去
 ○榮曰至道彌綸宇宙上德範圍於兩
 儀雖忘功用百姓戴之垂拱而清九野
 爲而朝萬國凝神常湛故言不去也○成
 疏夫者語端唯之言獨夫造化天地
 毒含靈大志推功於物其唯聖人
 只爲能忘其功而至功彌遠聖德斯在是
 以不
   不尚賢第三(就此一章分爲三别第一汎舉之不以戒)
   (行人第二顯聖虚懷利物第三重勑學人令忘知會道)
   第一泛舉之不以戒行人(夫黄帝爲君神農作)
   (又用大道以治天下將淳樸以安兆民不親其親虞舜所以流象傲不子)
   (其子唐堯所以擯丹朱游峒嶺順風坐始山而若雪無爲至理擇賢)
   (才於後澆季斯移淳樸曰去有一能自伐百行而皆傷故簡公致田)
   (子之灾周室河陽之召杳尚賢之過貪貨居懷不能利害心田默)
   (才能度外尚賢之病其在兹乎)
不尚使民不爭
 御注不尚使民不爭尚賢則有迹徇迹
 則爭興使不肖各當其分則不爭矣○
 御䟽尚崇貴才能也言人君崇貴
 能則有迹飾偽者徇迹而失眞失眞必尚
 賢之由徇迹超交爭之弊不若陶之玄化
 任以無爲使雲自從龍風自從虎則唐虞
 在上不乏元凱之臣伊吕升朝自叶台衡
 之望各得其分人無覬則不爭也○河
 上公曰不尚賢世俗辯口明文
 道行權去質爲文不尚者不貴之以禄不
 尊之以官也使民不爭功名自然也○
 嚴曰世尚禮義則人爭而不逮則爲偽○
 榮曰王道蕩蕩無偏無黨貴賤玉石
 塗賢者愚人共貫大道之化無爭
 也夫賢當於位賞須以功愚受以役罰須
 以過若賞賢過度則極以驕奢役愚越分
 則困於貧窶驕奢者必欺侮獸窮者亦能
 鬬則忿爭也是日月曜彩不爲賢不
 肖易光天地覆不爲善不改度也○
 成䟽尚貴也賢能非謂君王不尚賢人
 直是學者撝謙先物後己不自貴尚而賤
 人也而言不爭若使人人貴賤物則
 浮競互彰若能各各退己先人則爭忿自
 息故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
 御注難得之貨謂性分所無者求不可得
 故云難得夫不安於本分希效所求既失
 性分寧非盜竊使物任其性事稱其能
 則難得之貨不貴性命之情不盜○御䟽
 人之受生所禀有分則所禀材器是身貨
 寳分外妄求不可得故云難得不安
 性分希慕聰明且失天眞盡成竊盜今使
 賢愚性能用情既無越分之求自輕
 難得之貨皆得性已誰爲盜乎故莊子
 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富貴又解云
 以人君貴珠寳貝則其政清淨故百
 姓化之自絶取人知足不爲盜○河
 上公曰不貴難得之貨言人君不御好珍
 寳黄金棄於山珠玉於淵使民不爲
 盜上化清淨無貪人○嚴曰藏珠寳玉
 則人求而不贍則爲盜○榮曰棄十城
 璧擲千金之珠視如瓦礫豈有盜乎○成
 疏難得之貨謂隋珠荆璧垂棘照車也若
 使普天貴寳盜賊斯生率土賤珍則盜
 竊不起故言不盜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御注無尚賢之迹不求難得之貨是無
 可見之欲而心不惑亂者也○御疏希慕
 聰明者是見可欲欲心興動非亂而何
 既不崇貴賢能不要越分則不見可
 欲之事而心不惑也○河上公不見
 欲放鄭聲遠佞人使心不亂邪淫也○
 嚴曰發揚三五則人悦悦而不窮邪亂
 也○榮曰耳不聞鄭衛絲竹之聲眼不見
 褒姒妲己之色洗心潔己遺情去欲豈有
 亂乎成䟽可欲即是世間一切前境
 色聲等法可貪求染愛之物也所言不見
 者非杜耳目以避之也妙體塵境虚幻
 無可欲之法推窮根塵不合故也既無可
 欲之境故恣耳目見聞心恒虚靜
 言不亂也故西升經云譬如鏡中可見
 不可取又云欲視亦無所見欲聽亦無所
 聞也前不盜不爭是别今可欲是總遣三
 業及一切法
   第二顯聖心虚利物
是以聖人之治虚其心
 御注不爲可欲所亂則虚矣○御䟽是
 以聖人之治說聖人理身以爲教本夫理
 國者復何爲乎但理身爾故虚心實腹絶
 欲忘知於爲無爲無不理矣虚其心夫
 役心逐境則塵事汨昏靜慮全眞情欲
 不作情欲不作心虚莊子虚室
 白謂心虚純白獨生也故曰虚其心○
 河上公是以聖人之治說聖人治國
 治身虚其心除嗜欲煩亂也○嚴曰虚
 心以靜氣○榮曰是以聖人之治皇上
 德積盡善盡美老君重揚聖德故再
 言之也虚其心除嗜欲是非萬慮
 眞一成疏聖人治國同前釋虚其心既
 外無可欲之境内無能欲之心心兩忘
 故即心無心前境後境又心虚
實其腹
 御注道德内充無矜徇亦如屬厭而上
 不生貪求○御䟽腹者含受足則不貪欲
 使道德内充不生貪愛云實其腹注云
 屬厭而止者春秋閻没汝寬諫魏武子
 也欲以小人之腹爲君子之心屬厭則足
 而不貪也○河上公懷道抱一五神
 也○嚴曰專精積神○榮曰道實於懷
 德充於内○成䟽雖復即心無心而實有
 靈照乃言妙體虚寂而赴感無差德充
 内故言實腹
弱其志
 御注心虚則忘弱○御䟽志者心之事事
 在心志欲令心有所行皆守柔故知
 心虚則志弱矣○河上公和柔謙讓
 處權也○嚴曰寂然無爲泊然無治○榮
 曰心志柔弱順道無爲成䟽内懷
 智而外接物處俗同塵柔弱退己也
强其骨
 御注腹實則骨强也○御疏骨者體之幹
 既其道德内充無貪取不貪則腹實
 實骨自强矣○河上公曰愛精重施髓滿
 骨堅○榮曰唯道集虚心至道在物無
 害者得成仙骨自强○成疏骨譬内也言
 聖人雖復外亦和光而内恒憺泊欲明動
 不傷性應不離眞故言强骨
   第三重勑學人令忘知會
使民無知無欲
 御注使人無爭尚之知無貪求之欲也
 ○御䟽聖人所以虚心實腹之教者常
 欲使百姓無爭尚之知息貪求之欲令其
 自化爾使夫知者不敢也夫無知無欲
 者已清净矣則使夫有知者漸陶淳化
 敢爲徇迹貪求無爲也則無不治矣夫
 得其性而爲之雖爲而無爲也且絶尚賢
 之迹不貴難得貨人本分物必全眞
 於爲無爲復何矜徇化既無聲而無臭人
 故不識不知淳風大行誰云不理○河
 上公反樸守淳○榮曰常使民無知無
 欲使知者不敢爲則無不治上扇無爲
 風下行淳樸之化下從上上下皆安則
 無不化之也○成疏知者分别之名欲者
 貪求之目言聖人常以空惠利蒼生
 倒置之徒息分别之心捨貪求之欲
使夫知者不敢爲也
 御注淨化人盡無知欲適有知者令不
 敢爲也○河上公思慮深不輕言者也
 成䟽使知者不敢爲則無不治前既捨有
 欲得無欲復恐無欲之人滯於空見以無
 欲爲道而言不敢不爲者即遣無欲也恐
 執此不爲故繼以不敢也治正也行人但
 能先遣有欲後遣無欲者此則雙遣二邊
 妙體一道物我觀境兩忘以斯爲治
 理無不正也
無爲無不治矣
 御注於爲無爲人得其性則淳化有孚
 ○河上公曰爲無爲不造作動因循也則
 無不治矣德化淳則百姓安也○嚴曰無
 爵禄以勸之而孝慈自超無刑罰以禁之
 而奸邪自止反眞復素歸於元始世主
 爲天人交市翱翔自然物物而治也
   道沖而用之章第四(道沖所以次前前章既令)
   (忘智會道妙一中故次此章即明至道以中爲用此一章義開四别第)
   (一明雖復以中爲用應須中第顯聖智虚凝爲物宗第三韜光)
   (晦迹俯應下凡四結聖人起於萬象之首)
   第一明以中爲用應須遣中(夫清虚妙理至)
   (眞常迥超三界之先直出有無之境酌之不竭大海波瀾之無)
   (窮等高山峻峙物莫之喻心莫之知生象帝之先吾不知其誰之子)
   (在動而寂處用而沖故孔丘白比於醨鷄黄帝得之罔象湛爲物主唯)
   (至道之宗乎)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御注言道動出沖和之氣而用生成有生
 之功曾不盈滿云或似者於道不敢正言
 也○御䟽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
 物之宗沖虚也謂道以虚爲用也夫和氣
 沖虚故爲道用用生萬物物被其功論功
 則物疑其光大語沖則道不曾盈滿而妙
 本深靜常萬物之宗云或似者道非有
 法故不敢正言他皆仿此○河上公曰道
 沖而用之沖中也道匿名藏譽其用在中
 也或不盈或常也道常謙虚不盈滿也○
 嚴曰道以至虚故動能沖德以至無故
 動而至和萬物得之莫有不通沖和者道
 德之用神明之常天地所尊陰陽所宗也
 夫道非偏物用在中天道盈滿必招
 損故曰盈盈有虧無必有有中和之道
 固不盈不虧非有非無有無既非盈虧
 非借彼中道之藥以破兩邊之病病除藥
 遣偏去中忘都無所有此亦不盈之義○
 成疏沖中也言聖人施化爲用多端切當
 而言莫先中道云沖用之明以中
 爲用也而言又不盈盈滿也向以一中
 之道破二偏之執既除一中還遣今恐執
 教之人住於中一自爲滿盈不盈者即
 是遣中之義
   第二顯聖智虚凝爲物宗匠
淵兮似萬物之宗
 御注淵深靜也道常生於物而不盈滿妙
 本淵靜故似爲萬物宗主河上公
 曰道淵不可知似爲萬物宗祖○榮曰
 海深百谷朝而歸之道深故萬物宗而
 奉之○成䟽止水也以况聖人也言止
 水能鑒於聖知能照萬法大匠取則
 於止水衆生宗極聖人而言似者則無
 宗而宗宗不定宗也故莊子云人莫鑒於
 流波而必鑒於止水又云止水之深爲淵
 宗則大宗師義也
   第三韜光晦迹俯應下凡
挫其鋭解其紛
 御注道以沖和故能抑止銛利釋散紛擾
 若俗學求復則彌結矣○御䟽挫抑止也
 鋭銛利解釋散也紛多擾也沖虚之用
 物莫之違故銛利心多擾之事念道
 和而自抑止釋散矣此則約文以明道用
 注云俗學求復者莊子繕性篇云滑欲於
 俗學以求復其初言銛利紛擾因欲而生
 故念道則挫解俗學則彌結矣○河上公
 曰經挫其鋭解其紛鋭進人欲鋭情
 取功名當挫止之法道自見紛結恨也
 當念道無爲解釋之○嚴曰有志而無
 鋭有心而無思設無設之設圖無圖之圖
 也○榮曰經挫其鋭解其紛前識傷性長
 惡善人鋭也虚懷忘己以道析之挫也可
 欲亂正得失滑心紛也遺彼忘我遠欲制
 情解也○成䟽挫止也鋭進也既重玄
 足自利道圓爲物師宗故此下明利他
 體知物境虚幻進求之人息於貪競
 而言解忿者忿嗔怒解釋也夫忿怒
 生乎逆順逆順起乎妄心聖人達逆順之
 兩空妄心之非有故能誘導蒼生令歸
 眞實釋散其懷而破嗔痴也
和其光同其塵
 御注無不在所在常無在光在塵皆與
 爲一一光塵爾而非光塵○御䟽和其光
 同其塵湛兮似或存道沖用於物不遺
 在光則與光爲一在塵則與塵爲一無
 不在所在常無沖用則可爲混光塵妙本
 則湛然不雜故云似或存也○河上公
 和其光言雖有獨見明當如闇昩不當
 以曜亂人也同其塵當與衆庶垢塵
 當自别殊○榮曰和其光同其塵湛然
 存光而不耀涅而不緇和而不眩於體同
 而不累其眞故知湛然清淨常存者也
 ○成䟽和其光光智照也言聖人智慧光
 明與日月齊照而韜光晦迹凡智相和
 聖智潜被不曜物故下文云光不曜
 同其塵塵則色聲等六塵猶如世間
 土能點穢物色聲等法能汙染清行
 名爲塵也而言同者夫人遭時逢世俯迹
 應凡既韜彼智光亦混玆塵穢色聲無别
 眼耳固同處染不染所以爲異也
湛兮似或存
 御注和光同塵妙本不雜湛兮似有所
 存也○河上公曰道湛然安靜故能長存
 不亡○成䟽凝寂也似不定也言聖人
 雖復和同光塵而神凝姑射不乖寂故
 云常存而言似者明非應非寂而寂而應
 寂不定寂而應不定應
 第四結聖人超於萬象之首
不知之子象帝之先
 御注不知道所從明道生法故無
 父道者似存乎帝先爾帝者生物之主象
 似也○御䟽吾者老君自稱象似也老君
 見吾至道沖用生成萬物尋責所以不測
 由來無父道之人故知道爲誰子生
 物必資道故在乎帝先注云帝者生物
 之主易云帝出於震王弼云帝者生物
 主與動之宗也又解云兆見曰象此生
 之帝能兆見物象故謂之象帝河上公
 曰吾不知誰子老子言我不知道所從
 也象帝先道天帝之前言道乃先
 天地至今在者以能安靜湛然勞煩
 欲使人修身法道也○榮曰道深甚奥虚
 無之迎隨所不能知終始惡乎而可
 定故言不知誰子自然之治闢之以三
 才運造化之功羅之萬方考之事用
 天帝之先象天也○成疏老君自稱
 言此即寂即應之聖道不知從誰而生故
 言誰子象似帝天也既能生天生地
 似如天帝之九也故莊子神鬼神帝生
 天生地又云先天地生不爲老然至道
 幽玄寂寥恍惚不生不滅不先不後而今
 言先者欲明先而不先不先先故加以
 象也
道德眞經玄徳纂䟽卷之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