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自动笺注)
岱史第十卷靈宇
  (此卷特録吾夫子殿宇盖别於神佛寺觀也而魯兩先生祠附焉以存道脉云)
孔子至聖殿在嶽巓玉皇頂西稍下半里
 許其地相傳爲越觀峰其下爲孔子崖意
 者韓詩外傳所云孔子泰山望見吴閶
 門白馬以示顔子此豈即其地耶嘉靖間
 尚書朱衡謀拓基於此搆建祠宇以奉孔
 子迄遷任弗果萬曆十有一二年間先任
 濟南府郝推官大猷創議正殿三間
 爲門一間四圍垣墻俱全專爲崇奉孔子
 設也又以遷任未及安神奉祀以竟其事
 今鹽臺侍御 譚檄脩岱史稽考勝蹟
 司議重修前項殿宇孔子神主配以
 顏曾思孟如學宫之制春秋行釋萊禮
 仍於殿之兩偏構道房黄冠以供掃除
 云其時撫臺中丞李按臺侍御毛 悉
 可其議行藩司覆覈脩舉由是孔子與群
 賢登臨遺蹟招揭於泰山相爲終始瞻仰
 者快焉
  廵按御史毛在委官安神祝文
 維 年 月 日 致祭
 至聖先師孔子曰猗維聖師天縱其生貞
 元萃其氣光嶽儲其精然嶽莫崇於岱故
 其儲精不偶而聖莫崇於聖師故其取
 精也獨宏麟紱尼山近接介丘應瑞
 吟洙泗淵源泮水蜚英嘗聞登泰山
 小天迄今貽芳躅而永鴻名令人想見
 其丰采不願聆其英聲恍若群諸弟子
 凌陟千仞上手魁斗日月而開群
 盲又若鼓丘陵之歌盪激天籟鍠鍠然與
 風笙鶴而齊鳴又若裁帝王六籍
 舒雲錦不崇朝雨化八紘岱宗
 峻極聖師而益嶸峯聖師神道雖無
 乎不在而於生平勝覽詎不益朗其神情
 是用跡夫登臨地崇祠而奉主時舉釋
 菜之禮俎豆粢盛豈惟高山仰止之思
 興起千百世如一日行見齊一變之化
 不越衽席漸摩乎斯土斯氓則今兹
 爲嚴事不勝悃誠敬奉 復聖顏
 子 宗聖曾子 述聖子思子 亞聖
 子配享左右共妥神明亦謂夫四子之於
 聖師猶頵嶽之於泰岱當年步武
 屬幸靈光之相倚晶晶尚饗
  廵按御史毛在訂定常祀祝文
 維 年 月 日 致祭
 先師至聖孔子曰維聖天縱嶽降神乾
 坤叅賛帝王經綸岱宗仰止振衣登臨
 時過萬古流聲肅瞻廟貌吾道常新涓
 兹(春秋)仲敬明禋
 復聖顏子 宗聖曾子
 述聖子思子 亞聖孟子配尚
 饗
  查志隆岱巓脩建孔廟
 竊照泰嶽靈區寰宇最勝而古初遺蹟
 惟聖哲尊崇聖哲中之有孔子山阜
 中之有泰嶽豈惟誕育降自嶽神廼其
 里居尤爲密邇遐想轍環之日師弟子相
 從登高覽勝者屢矣故孟子則云孔子
 泰山小天下禮記檀兮則云孔子過泰
 山側婦人之哭而嘆苛政猛於虎列子
 則云孔子遊於泰山榮啓期三樂
 善其能自寬韓詩外傳則云顏子孔子
 上泰山望吴閶門之繫白馬顏子對以
 有如繫練孝實録則云曾子泰山下思
 其父母而作梁山歌凡此故實鑿鑿可據
 若孟子生時則其母夢神人乘雲泰山
 來覆於其居而宋儒稱之曰泰山巖巖
 象其言豈無稽哉由斯以觀則泰山勝蹟
 孔子稱首顔曾三賢皆踵其芳躅
 也夫何時世變踪跡泯滅孔子崖銅
 像僅存殘毁者半而顔曾杳然無可
 見夫老佛之宫廣袤山谷燦爛丹青固無
 庸置論即如宋時孫明復石守道先生
 猶然俎豆泰嶽之麓而聖如孔子賢如顏
 如曾如孟生平固涉歷地没獨無
 棲神之所臨風吊古寧不感悽查得嶽頂
 玉帝觀之西有空殿三間墻垣俱全其中
 絶無神佛塑像盖在二三年前先任濟南
 府推官大猷創議營構原爲崇奉孔子
 設也續縁本宫遷任未竟始謀迄今廟宇
 空虚漸至頽壞然因其舊貫加以繕脩費
 既不多工可刻日相應命官經費慮材鳩
 傭待其脩理完日於殿内設立孔子神座
 神主正中南向東西配以顔曾併入
 子思神座神主東西相向一如學宫
 制春秋丁祭每嵗嘗香稅官備辦祭品
 州縣釋菜果肴神座前一卓其特牲
 捴供猪一口一口本官如期致奠仍於
 殿傍構道房三間責令本山道士二名
 住看守報名在官以便稽查孔子崖銅
 像亭宇一併脩整仍於舊址供奉聖賢
 遺蹟永與泰岱始終廟貌崇嚴足慰
 萬世瞻仰非特斯文之幸實重山靈之
 光以此紀載簡編不亦輝奕典墳哉(萬曆拾肆)
 (年拾月拾日議)
魯兩先生一名泰山書院州城東南隅
 祀宋孫明復石守道廢興金學士
 㫖党懷英及 國朝大學士吴寬撰祠記
  懷英
 魯兩先生孫明復石守道祥符
 聖間以仁義忠孝之道發於文章爲諸儒
 倡當世大儒文忠歐陽公文正王公
 尊禮之故其没也歐陽公爲誌其墓蓋
 之孟軻韓愈之流羽翼道立朝行
 治行終始偉如也初兩先生築室泰山
 以爲學館大闢嶽祠壖基甫迫乃北徙
 山麓而以舊館栢林嵗分施錢爲養
 士之費學者至今之而鄕人以爲
 書院者則其所徙地也大定間嶽祠火越
 明年有詔營建乃命更新廟學已而諸生
 相與言曰昔兩先生宦學汶上汶學祀之
 不忘吾儕居其鄕食其德乃可已乎
 是兩先生諸孫聞其言更出所有作爲
 堂於大門之左以成學者之意石先生
 孫震使其姪翊走京師屬其門婿党懷英
 書其本末將刻諸石懷英曰兩先生之道
 垂於後世炳如日星奚患無傳雖然有一
 言焉方孫先生春秋學教於魯石先
 生盖師事之時給事孔公道輔聞其名自
 兖來謁孫先生既應客石先生執杖
 屨侍其左右升降拜伏皆扶之其徃謝
 亦然繇是魯人始識師弟子之禮士風
 之一變近世士尚剽竊從師親友爲耻
 忠厚之道不著久矣國家尊經養士將使
 人人鄒魯固當師承鴻碩因文以入道
 德之奥而後游兩先生祠下而食其餘庇
 可以無愧
  吴寬
 魯兩先生者爲宋泰山先生孫公明復
 徠先生石公守道也祠始建於今泰安州
 治之西而鄰於嶽廟金元時遂爲廟併元
 改建嶽麓已而傷爲浮屠氏據入 國
 朝乃附祠於州學而規制狹隘祀事簡率
 無以魯人思至州守前進士德清
 胡君瑄言於巡撫山東左副都御史無錫
 盛公謂其事繫風化甚重請於朝事下禮
 部議從之仍俾有司每歲春仲祀 羊一
 豕一秩常典於是胡君復請於藩臬
 公擇地於州治之東南成化二十三
 年八月建祀焉工未畢盛公以請老去而
 眉山吴公來代益重其事趣成之胡君乃
 以書來請記於石予惟大賢君子所以
 使人久而追崇者非區區末學所知顧請
 之之意堅不可已也惟兩先生在宋盛時
 泰山來自平陽而寓於魯其學長春秋
 著尊王發微簡易公平多得經之本義
 時名賢士高其學行至妻以女或就見
 之後范文正公富鄭公交薦其賢始授官
 官止殿中丞徂徠則生於者當孫公居
 泰山之時實師事之其爲人好善嫉惡
 著怪說中國論及唐鑑以爲世戒而慶曆
 聖德詩尤爲人傳誦常以經術教授
 鄕後在太學益以師道自居太學自此
 興初舉進士甲科官止太子中允盖兩先
 生平見於歐陽文忠公墓誌國史
 以爲傳者其大畧如此按其言論其世信
 其爲大賢君子卓然出乎流俗而裒然爲
 一方之望者也故在當時爲人尊仰
 至即其所居山稱之以配其德可謂至矣
 泰山雖嘗被薦而人亦嫉之不得盡其用
 若徂徠剛直既没而禍患作幾不能
 其遺骸而庇其妻子小人不相容
 勢之所必至者今去之六百年雖天下
 有兩先生而魯爲所寓所産之地道德之
 風藹然猶存宜人尊仰之祠象煥焉而
 不至廢人心之公不能自已如此又歐
 陽公所謂先生之光者今則愈久而愈
 光矣兩先生葬處守臣又推朝廷尊賢
 意既加封惟謹二氏幸皆有後而石
 差繁復選其人入學弟子員魯人之思
 庶幾慰之因併載其事俾刻之祠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