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七 (自动笺注)
卷一百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一百十七
           宋王應麟
 選舉
銓選
 王者各有所貴堯舜貴道夏貴功商貴老同姓法吏西漢才謀東漢經術文章名理周隋氏族其所貴知治體優劣然最無謂者其氏族
周司士選部魏九品官人法(見科舉)
公元前29年
夏官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掌羣臣之版(版名籍故書版為班)以徳詔爵以功詔禄以能詔事以久奠食(王制司馬辨論官材進士賢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論論定然後之任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禄之)凡邦國三嵗稽士任而進退爵禄通典鄉大夫鄉老賢能而賔其禮司徒三物而興諸學司馬官材以定其論太宰廢置而持其柄内史予奪而貳於中司士掌其版而知其數擇材取士如此之詳也(天官太宰當為尚書令吏部之任吏部之始宜出於夏官司士云)漢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書有常侍曹主公卿事又有二千石曹郡國二千石後漢改為吏曹選舉祠祀(東漢初置選職)尚書令總之後又為選部(靈帝梁鵠選部尚書董卓周毖吏部尚書)魏改選部吏部選事(陳羣延康元年始建九品官人之法拜吏部尚書毛玠亦為之崔琰為丞)
 相椽典選舉(趙戬尚書選部許靖尚書郎典選舉)文帝䕶軍將軍武官選吳有選曹尚書裴子野周禮始於學校論之州里告諸六事而後
貢于王庭其在漢家州郡積其功能然後五府所辟五府舉其掾屬而升於朝三公參得失尚書奏天子一人之身所閲者衆一賢之進其課也詳故官得其才魏晉易是所失弘多萬品千羣俄折於一面庶僚百位専斷一司吏曹閥閲選舉不遑訪採於鄉邑江總表曰漢置五曹魏隆八凱
郡國選舉(又見前)
龔勝傳為司直郡國謹選舉後傳馮嚴上疏故事州郡所舉上奏司直能否以懲虚實郎顗言今選舉皆歸有司非有周召之才而當則哲之重不如還屬尚書(宦者傳)陳蕃光祿勳五官中郎將黄琬典選上疏陛下宜擇從忠尺一選舉尚書三公吕强上疏舊典選舉委任三府三府有選參議掾屬咨其行狀度其器能若無可察然後付之尚書今但任尚書或復敕用梁沈約上疏漢代士庶之别學優而仕始自鄉邑本於小吏幹佐方至文學功曹積以嵗月得察舉人才秀異始為公府所辟遷為牧守入作台司漢之得人於斯盛唐薛謙光上疏漢法所舉之主終身保任揚雄之坐田儀責其冒薦成子之居魏相酬得賢韋嗣立上疏古者取人先采鄉曲之譽然後於州郡州有聲然後辟於五府才著五府然後升之天朝一人所擇者甚悉一士所歴者甚深陸贄上疏曰周命伯煚慎簡乃僚漢求多士不惟公府辟召而已有父任兄任皆得為郎魏晉以後暨於國初采擇庶官多由選部髙位重職庶官有成者請而命焉晉山濤吏部尚書中外員品多所啓授宋以蔡廣為尚書徐羨之云黄散已下悉以委之廣猶以為失職(宋書云選案黄紙録尚書吏部尚書名故廣云書紙尾)
匡衡隨牒逺方師古曰隨選補之常牒不被超擢何武傳欲除吏先為科例以防請託王制注命於天子天子選用之如詔書除吏矣
山公啓事
山濤泰始間(通鑑十年)吏部尚書典選十餘年每一官缺輒擇才資可為者啓擬數人得詔㫖有所向然後顯奏甄拔人物各為題目時稱山公啓事子簡領吏部欲令朝臣各舉所知以廣得才路史臣曰恵絶臣名恩馳天口世稱山公啓事者豈斯之謂與(通典用人皆先密啓然後公奏舉無失才凡所題目終始如其言惟用陸亮尋以賄敗)陸贄晉山濤吏部尚書中外品員(多所啓授)隋志總集山公啓事三卷别集山濤九卷(梁五卷又一本十卷齊裴聿注)唐志山濤啓事十卷唐會要王方慶上疏山濤啓事皇太子不言山公啓事法帖有之云侍中尚書僕射奉車都尉新沓伯
言臣近啓崔諒史曜陳淮可補吏部郎詔書
爾此三人皆衆可稱諒尤質止少華可以崇教
大化未可倉卒風尚所勸為益者多臣以為宜先
用諒謹隨事以聞文選注引山濤啓事保傅
可不高天子之選又引賈弼之山公表注(蜀志注世説注引啓)
 事(啓事曰臣欲以郗詵為温詔可尋叉啓有異同議請更選之)傅咸正始中
何晏選舉内外衆職各得其才王戎調門
選例選簿選品元魏停年格
晉傳李胤吏部刋定選例而著令李重選曹
王戎吏部始為甲午制凡選舉皆先治百姓
然後授用(沈約東西兩漢左雄孤絶於前南北二晉山濤莫嗣於後)宋時
尚書吏部刪定三公比部四曹謝莊上表
武曰提鈞懸衡委之選部一人之鑒易限天下之才
公元458年
難源請大臣各舉所知尚書銓不從大明二年(六月戊寅)吏部尚書二人以散其權(莊及顧覬之補選職)省五兵後還置一尚書齊和帝時梁武帝表曰前代選官皆立選簿貫魚有次臧否素定自今選曹宜立簿使冠屨無爽名實不違天監中徐勉尚書百官九品為十八班(七年正月官品)又撰選品三卷(唐志職官徐勉選簿三卷)謝覽三世選部謝(莊再典選至舉又三為此職)隋志梁勲選格一卷後魏吏部吏部考功主爵三曹孝明時神龜二年尚書崔亮停年格不問賢愚停解日月為斷劉景安與書曰殷周以鄉塾貢士兩漢州郡薦才魏晉因循又置中正朝廷孝㢘惟論章句不及道立中正不考才行空辨姓氏改張易調反為停年格以限之誰復修厲名行哉後甄琛踵行之魏之失才始(太和十六年七月壬戌詔選舉每以季月本曹與吏部銓簡)薛淑上言選曹惟取年勞不問賢否義均行鴈次若貫魚勘簿呼名一吏足矣數人而用何謂銓衡令王公薦賢依漢四科不從東魏元象元年(一云二年)乃革崔亮年勞之制務求才實(一云髙澄尚書改年勞之制衡鏡之美辛術一人而已)齊王儉曰選曹之始近自漢末今若反古使州郡貢計王府辟士與衆共之猶賢一人之意隋制尚書舉其大者侍郎銓其小者五品以上中書門下擇之六品以下選部奏而授之一命以上州郡無復辟置(通典以為執政吏部職吏)
 部總州郡之權(牛弘尚書選舉先徳後文侍郎髙孝基鑒賞機寤推心委任隋之選舉於斯為最)
唐三銓選格四事十銓宏詞拔萃
    又武選小選
公元538年
選舉志唐制凡選有文武文選吏部主之武選兵部主之皆為三銓尚書侍郎分主之每嵗頒格于州選人應格本屬或故任取選解列其罷免善惡之狀以十月㑹于省過其時者不叙凡擇人之法有四一曰身(體貌豐偉)二曰言(言辭辨正)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優長)四事可取先徳行行均以才才均以勞(六典吏部三銓分其選曰尚書銓中銓東銓以四事擇其才曰身言書判三類觀其異曰徳行才用勞効)官志吏部掌文選以三銓法官天下之才以身(言書判徳行才用勞効較其優劣而定其留放為之注擬)㑹要三年大集六年一小尚書尚書銓
公元752年
 侍郎二人分為東銓中銓六典通典同(通鑑尚書中銓侍郎東西銓)天寶十一載楊國忠文部尚(書密定員闕於都堂唱於門下過官三銓注官之制皆廢侍郎試判而已)太和四年七月吏部奏舊(以尚書㕔之次為中銓其次為東銓乾元中侍郎崔器奏改中銓為西銓以久次居左新除居右議者非其倒)
公元480年
 置請以久次居西銓新除居東奏可(權徳輿吏部員外郎南曹壁記尚書郎主文起草之任東漢方)冠以曹名用諸曹功次超卓轉遷選部(劉禹錫云是曹在南宫眉目選士司命)崔融議曰東西(兩曹兩部分簡謂吏兵部)五品以上不試上名中書門下六品以下始集而試觀其書判已試而銓察其身言已銓而注詢其便利已注而唱不厭者得反通其辭三唱不厭冬集(故事三銓三注三唱而後擬官季春始畢乃過門下省)厭者為甲上於僕射乃上門下省給事中讀之黄門侍郎省之侍中審之然後以聞主者受㫖而奉行焉謂之奏受視品及流外則判補皆給以符謂之告身未滿試文三篇謂之宏詞試判三條謂之拔萃中者即授官明皇時(開元十三年)宇文融建議十銓(以選限漸迫)蘇頲等主之(十二月甲戌蘇頲韋㧖盧從愿徐堅宇文融崔琳韋虚心賈曾王丘十人主之)左庶子吳兢諫謂萬乘之君下行選事帝悟遂止復以三銓還有司(通典明年復故)舊制(尚書六品七品侍郎八品九品景雲元年宋璟尚書始通其員品而分典之遂以為蘇氏駁之以為貞觀二十二年侍郎盧承慶五品選事職在尚書郎尚書兼知五品選事明矣)武選凡納課品子嵗取文武六品以下勳官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子年十八以上每州解上兵部文武散官一嵗一選一選至十二選視官品髙下以定其數因功過增損之(六典兵部武選三銓領其事五等閲其人長垜馬射馬槍步射應對三竒拔其)
公元710年
 異驍勇材藝可為統領(姚崇三為宰相常兼兵部景雲元年宋璟吏部尚書李乂盧從愿侍郎不畏强禦請謁路絶集者萬餘人留者三銓不過二千人服其公姚元之兵部尚書陸象先盧懐慎侍郎武)
 選亦治(張九齡嚴挺之吏部陸景融知兵部選皆為一時精選)韓熀以給事中兵部崔琯判兵部西銓(張嘉貞兵部員外郎功狀盈几廷無稽牒)凡流兵部禮部舉人
公元737年
官得自主之謂之小選(六典吏部郎中一人小選未入仕而吏京司者復分為九品應選之人以其未入九流謂之流外銓亦謂小銓校試銓注流内畧同凡擇流外職有三曰書計時務開元二十五年留放尚書侍郎定之通典貞觀以前尚書五品選事開元以來宰臣兼領兵吏尚書不自銓綜選試之任侍郎専之)齊抗傳初吏部
嵗考言以官第上下中書門下遣官審實
抗以尚書侍郎大臣選今更覈非任人勿疑
公元804年
之道奏罷之(貞元二十年三月上言明年不置判官)武后時吏部糊名考判劉憲王司馬鍠梁載言入第二等開元十五年九月敇依例糊名試判上元元年劉嶢國家吏部銓衡侍郎藻鏡開元四年(六月十九日敇)始詔郎御史起居遺補不擬舊制六品以下尚書奏擬至是始更此制陸贄國朝之制庶官五品以上制敇命之六品以下則並㫖授制命官臣奏可㫖授者吏部才志唐天成中三銓合為一後復分
為三
取人著令
公元657年
志唐取人之路多矣方其盛時著於令者納課品子萬人諸館及州縣六萬三千七十人史厯生三十六人天文生百五十人醫生二百十一人太卜卜筮三十人千牛備身八十人備身左右二百五十六人進馬十六人齋郎八百六十二人衛三衛監門直長三萬九千四百六十二人諸屯主副千九百八人折衝府府史一千七百八十二人校尉三千五百六十四人執杖執乘每府三十二人親事帳内萬人集賢院書手百人史館典書楷書四十一人尚藥童三十人臺省寺監軍衛坊府胥吏六千餘人凡此入官門户諸司主祿已成官及州縣佐史未叙者不在㑹要顯慶二年劉祥道上疏每年入流數過千四百人(永徽五年一千四百三十人六年一千十八人顯慶元年一千四百五十人)今内外文武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一萬三千四百六十五員蘇氏議曰今官數比天寶中三分一入流之人三分加一士子二年守官十年待選開耀元年四月選人集議崔融負譴限年(收其𣏌梓搴其蕭稂)通典按格内外官萬八千八十五員而合入官自諸學生以降凡十二萬餘員(大率八九人争官一員)劉秩曰官倍於古士十於官求官者又十於士故士無官官乏祿吏擾人
長名榜姓厯狀様銓厯甲厯
注擬選譜
公元669年
唐初銓法簡而任重髙宗總章二年(㑹要四月一日)司列少常伯裴行儉始設長名榜銓注法復定州縣為八等三京五府都督都䕶府有差次量官資授之其後(十一月)李敬玄為少常伯委事於員外郎張仁褘仁褘又造姓厯改狀様銓厯程式銓總之法密矣(敬玄因其法衡綜有)
 序(楊國忠建罷長名於銓日即定留放)憲宗時楊於陵侍郎請修甲厯
公元1102年
南曹别簿相檢實吏不能為奸始奏選者納直給符告居四年凡調三千員志貞觀二年侍郎劉林甫言隋制以十一月為選始至乃畢今選者衆請四時注擬(林甫傳隋制十一月選集日薄事叢建請四時㕔選隨到輒擬官無滯人)十九年(十一月)尚書馬周四時選為勞乃復以十一月(一日)選至三月(三十日)畢(㑹要韋述唐書貞觀八年唐皎為侍郎請以冬初大集季春而畢又云馬未知孰是新史唐皎傳同)陸贄傳唐制吏部選以嵗集乾元後兵興率三年一調吏員稽壅案牒叢淆偽冒蒙真吏緣為姦士或十年不得官員闕亦累嵗不補貞元八年春為相請以内外員三分之計闕集人天下便之(㑹要吏部每年集)五代史(唐制嵗集以孟冬而選盡季春之月)裴行儉傳譔選譜草字雜體萬言(志裴行儉選譜十卷職官類)
循資格
公元730年
志初吏部求人不以資考為限奬拔惟其往往俊乂開元十八年(四月十一日)侍中裴光庭吏部尚書始作循資格(傳云因行儉長名榜為之)而賢愚一槩必與格乃得銓授限年躡級不得踰越(二十年正月二十二日光庭又奏促選限盡正月)於是久滯不收者皆便之謂之聖書(宋璟争之不從)及光庭卒(㑹要二十一年)中書令蕭嵩以為求才之方奏罷之(張九齡上言循資格二十二年九齡中書令上言廢之)乃下詔(二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曰凡人年三十出身四十乃得從事更造格以分寸為差若循新格六十未離一尉自今選人才業優異操行逺郡下寮名迹著者吏部隨才甄擢之(蕭嵩奏凖舊例三月三十日圍甲畢)
 藝文志循資格一卷(崇文目同天寶中修定)王涯循資格
公元715年
五卷(崇文一卷王涯修定)陸贄奏議開元中吏部奏置循資格限自起居遺補御史等官猶並列選曹銓綜之例著在格令至今不刋(資格之法起於崔亮復行於裴光庭二子當世固已非之然而行之不過數十年今踵為常法世世舉行)王徽尚書銓選失序吏肆為奸補調重複為手籍以檢實遂無奸滯開元三年張九齡言吏部案牘而忽人才所謂遺劍中流刻舟以記
選舉吏部甲令
公元779年
藝文志沈既濟選舉十卷(中興書目三卷大厯中沈既濟以前史官選舉闕而不論乃為志四篇吏部銓授復州辟召制今存三篇第四篇亡第三篇闕文)崇文目十(卷)志自中葉兵興天下多故官員益濫銓法敝壊徳宗時(大厯十四年八月)試協律郎沈既濟言其弊(上選舉議)曰古今選用之法九流常叙三科而已曰徳曰才曰勞今吏部甲令雖曰度徳居位量才職計升叙考校之法皆在書判簿厯言辭俯仰之間安行徐言非徳空文善書非才也累資積考非勞也前代選用州府察舉齊隋署置多由請託議者以為與其率私不若自舉與其外濫不若内收是以州府之權而歸吏部矯世懲弊之權法非經國不刋之常典臣請五品以上羣司長官宰臣進叙兵部參議六品以下僚佐屬聴州府辟用則銓擇之任委於四方結奏之成歸於二部必先牧守然後授其權或選用非公則吏兵部得察而舉之小加譴黜大正典刑責成授任誰敢不勉州郡察舉兩漢則理在魏齊則亂吏部選集神龍景龍則紊在開元天寶則理云云天子嘉其言重改作不能貞觀元年太宗杜如晦曰今以言辭刀筆取人不悉其行乃欲放古今諸州辟召功臣行世封乃止它日侍臣曰吾將使人自舉可乎魏徵以為澆競又止垂拱元年七月侍郎魏玄同言伯煚為大僕正慎簡乃僚太史内史並掌爵祿廢置司司馬别掌興賢分命羣司而統以數職漢諸侯自置吏四百石以下州郡掾吏督郵從事悉任之牧守魏晉以後始歸吏部以迄於今刀筆量才簿書行願少遵周漢之規以分吏部選不納陸贄臺省長官屬吏尊者領其要卑者任其詳人主輔臣輔臣庶長庶長佐僚(論進瓜果人擬官狀命秩之載甲令者有職事官散官勳官爵號)
東選南選
公元1101年
太宗時嵗旱穀貴東人選者集於洛州謂之東選(一本貞觀元年)髙宗上元三年嶺南五管黔中都督府得即任土人而官或非其才乃遣郎官御史選補使謂之南選(一本八月壬寅)其後江南淮南福建嵗水旱皆遣選補使即選其人而廢置不常選法不著㑹要貞觀元年京師貴始分於洛州置選開元元年十二月魏知古盧懐慎分知東都選(太和三年四月停)開元八年八月二十五日嶺南選補使桂州(通鑑開元元年)大厯十四年十二月南選掌以郎官不復御史監臨興元元年侍郎劉滋洪州南選元和二年八月王絜充選補使御史崔元方監大和三年二月權停嶺南選補
公元676年
通鑑儀鳳元年廣交黔等都督府注擬未精自今四年五品上官使令御史注擬人謂之南選蘇晉齊澣更典二都栁澤開元中殿中侍御史嶺南徐浩嶺南選補使領東都選
 張九齡桂州嶺南選補使仲子陵黔南
選補
唐選院
公元730年
蘇晉傳榜選院門下㸃頭者更擬(開元十八年侍郎)六典吏部員外郎選院謂之南曹(開元十二年初定員外郎判南曹)注其曹在選曹之南也㑹要開元二十年八月考功貢院地置吏部南院以懸選人文榜或謂選院長安選院尚書省之南亦曰吏部南院選人看榜之所也(選院銓曹之内至是移出之東都至二十二年七月太常園置之)故事揭版南院為選式選者自通一不如式輒不得調有十年不官吏部常三銓三注三唱乃訖楊國忠使吏預定其員集百官尚書省注唱一日
選格
公元837年
舊紀開成二年四月丁卯宰相李石奏定長定選格六月庚子吏部長定選格請加置南曹郎中一人别置一面以新置南曹之印為文從之三年二月庚子吏部去年所修選格或乖往例不可久行請用舊格從之㑹要貞元九年正月中丞韋正伯奏按選格銓狀自書試日書跡不同駁放殿選開成三年五月長定選格加置南曹郎一人六月别置陸贄奏議國朝之制庶官五品以上制敕命之六品已下則並㫖授制敇所命者宰相議奏可而除拜之也㫖授者吏部銓才上言詔㫖畫聞從之而不可否者也漢制部刺史秩六百郡守二千石刺史髙第即遷為郡守郡守髙第入為九卿九卿遷為亞相相國是乃從六百吏至台輔所歴三四轉耳近代建官甚多列級逾密縣邑七等之異州府九等之差同謂省郎即有前中後行郎中員外五等之殊並稱諫官則有諫議大夫補闕拾遺三等之别洎諸臺寺率類於斯遣戍嵗増䇿勳日廣財賦不足供賜而職官賞興職員不足容功而散試之號行通典按兵部破敵戰功各有差等其授官千纔一二
舉選衡鏡用人權衡審官六議
公元796年
㑹要貞元十二年賀蘭正元進用人權十卷(志雜家十三年十一月昭義判官)舉選衡鏡三卷(志作衡鑑職官類)先是顯慶中
公元795年
劉祥道典選陳六事貞元十一年二月門下侍郎
平章事趙憬審官六議相臣庶官京司闕官
考課遺滯藩府官屬(嘗對延英開陳大體任賢尚徳為本)唐典選
公元1102年
有聲者前有裴馬(行儉載)後有盧李(從愿朝隠)貞觀初杜淹采訪七十餘人並聞嘉聲髙季輔清鑒(賜金背鏡)李乂不受私謁(李下無蹊)宋璟平允髙儉鑒裁韋陟公平楊綰精允姜晦精明劉竒舉賢無私李敬玄衡綜有序席豫寒逺崔郾黜陟必當鄭杲得韓元二以為不負朝廷崔琳收盧裴等十數人皆入臺省李固言寒素柅吏奸貞觀二年杜如晦侍中吏部尚書四年民部尚書戴胄
唐吏部校辭判
公元727年
通典顯慶初黄門侍郎劉祥道雜色入流試判簡為四等一付吏部二付兵部三付主爵四付司勳有司僻書隠學為判目初試選人糊名學士考判武后以非委任之方罷之開元十五年九月糊名試判等第奏聞(糊名校判侍郎蘇晉獨事賞拔當時譽之)苗晉卿傳承平選常萬人嵗命它官同校書判覈才實天寶二載(㑹要元年選)判入等凡六十四人甲乙三科張奭第一御史中丞倚子正月二十一日帝御花萼樓覆實(㑹要勤政樓下重試)中裁十一二㑹要天寶九載三月十三日文學政事異科良宰豈必文人自今簡縣勿限以書判循資格楊於陵傳初吏部判别詔官參考貞元二十年齊抗當國罷之至是尚書鄭餘慶移疾乃循舊制(元和中)於陵言他官第能否不知限員有司計員為留遣之格事不相不如勿置乃詔三考官止較科目選至常調悉還吏部藝文志别集張文成龍筋鳳髓十卷崔鋭判一卷(大厯人)鄭寛百道判一卷(元和拔萃)駱賔王道判一卷書目龍筋鳳髓十卷張鷟雜抄唐人判語分門為類
張鷟四參選判䇿為銓府最嚴挺之吏部侍郎施特榻試崔渙彝樽銘(時入判者千餘)裴垍考功員外郎吏部侍郎鄭珣瑜校辭判研覈精密李鄘孔戢書判髙等顔杲卿春卿曜卿書判超等于邵書判超絶
拔萃(齊澣裴寛鄭珣瑜畢諴盧鈞李珏)異等(崔珙盧邁李巽顧少連韋溫白居易鄭肅鄭亞李商隠)平判異等(崔弘禮)判入等(元□)
博學宏詞陸贄齊映崔元翰劉禹錫栁宗元裴度(獨孤授博學宏詞吏部考當乙于邵覆之置)
 甲科人咨其公(韓愈二試于吏部一既得之又黜于中書)
令長
公元788年
㑹要貞元四年正月常參官清白政術刺史縣令者朕當親自策試元和二年正月江淮大縣每嵗據闕委省臺諸司長官節度觀察使各舉堪任縣不限選數赴集省官及刺史赤令闕先於縣簡擇能否舉人同賞三年四月吏部精加考覈四時注擬四年正月中書門下中外縣令並隨表狀十月三日到省依平選人分入三銓注擬四時六年十月又奏周之羣僚委於冢宰漢之多士辟於有司陛下念黎元之設令長之科羣僚舉知天下蒙福然薦延相繼崇勸未行請所舉縣令到任後有刑罰寃濫贓犯者其舉薦削階停任下考(令長以資多才不稱官故令庶僚薦舉所知)長慶元年五月停舉縣令大中元年貞元中頻詔縣令五考改移近者諸州縣令得三兩府畿赤罕及二年今後刺史縣令滿三十六月方替替後量課績三等聞奏貞觀十一年八月太宗侍臣刺史朕當自簡縣京官五品以上各舉一人開元二十九年正月十五日百官親屬中舉牧宰制曰祁奚舉午謝安舉玄寧限嫌疑
建隆循資格
公元962年
建隆三年八月乙未知制誥髙錫注授法官職官試書十條以代試判九月癸未復置書判拔萃科十月癸巳有司上新刪定循資格長定格編敕格一卷(曾鞏建隆初定考判之制著循資之格)乾徳二年正月甲申流内銓聴四時參選不俟冬集仍命陶榖等重詳循資格四時參選二月戊申朔竇儀等上新定四時參選七月庚寅中書詳定上之(行少尹幕職官循資格)銓選有倫甲午吏部奏擢選人開寶六年七月己未(志在嵗末)命參政盧多遜知制誥扈蒙張澹參詳長定循資格悠久可用之文為長定三卷(塗注一二十條)總二百八十七事(循資格一卷制敕一卷起請一卷)書成上之(書目有之)頒為永式自是銓選有倫太平興國二年十二月詔選試判定為四等景徳元年八月流内銓選人以所試書判備親覽
乾徳詔書
公元1133年
紹興三年二月丁亥朔吏部尚書席益魏晉而下甄别人物任選曹至唐而銓法密矣然不盡拘以微文激濁揚清時出度外杜淹表薦四十餘人後多知名韋思謙公事負殿髙季輔遽擢為監察國初猶存舊制乾徳四年(七月癸酉)詔曰自今常調選人吏部南曹歴任中多課績而無闕失人才可擢者具名中書引驗加奬是尚或任人不専任法也其後官制釐改典選一切不得以意從事振拔幽滯無復聞焉望稽用乾徳詔書凡常調中材行可取許長具名以聞從之乾徳二年七月吏部南曹人才可副升擢者送中書門下引驗以聞上慮銓衡止憑資歴英俊或沈於下僚故也四年七月癸酉吏部南曹引驗選人升擢具名聞奏對見
雍熙三班院淳化審官院考課院(見院類)
公元987年
國初張昭尚書領選京官七品以下猶屬銓筦致仕始用它官權判雍熙四年七月庚辰三班院(供奉官殿直承㫖三班)以崇儀副使蔚進掌之(先是小使臣宣徽院至是别置)興國六年(二月始命楊守素㸃檢三班公事權以内密省使聴事為局嘉祐八年正月三班院文思院之西)淳化三年十月戊寅始置京朝幕職州縣官考課院四年二月丙戌考校京朝官審官院幕職州縣官考課院五月考課院歸流内銓(志三班院文臣兩制以上武臣諸司使以上掌之元豐五年侍郎右選)國史審官院編敕十五卷銓曹格敕十四卷
慶厯任子令
公元1043年
慶厯三年十一月丁亥䕃補法詔曰周大司樂學政六藝羣國子漢光祿勳仕籍四行三署郎今䕃法之所原古典刑之是憲敝生作法之涼濫起推恩之過上因朝廷法制不立下自父兄訓義不孚故俾宰臣詳為定令冢嗣先録以篤為後之體支子限年以明入官重設藝之格立保行之條庶乎位有稱職之才朝多濟世之美非惟為國造士是乃為臣立家(用范仲淹所上十事二曰抑僥倖十月壬戌遷秩十一月癸未館職格)紹興初中書舍人趙思誠上任子限員之議淳熙九年八月庚子始用廷臣集議行之(以品秩崇卑立為定數)十年二月辛丑又從集議致仕遺表三分減一
公元963年
制禮簡試太廟郊社齋郎兵部簡試千牛備身太子千牛文武䕃補之制乾徳元年六月初定任子法臺省六品諸司五品必嘗登朝兩任然後得請淳化改元恩霈奏薦始廣至道二年始有夀寧節推恩之令祥符元年東封推恩郊禋奏薦自此為例嘉祐元年聖節奏薦熙寧裁定而限員之法立淳熙九年八月始立止數
嘉祐定補䕃選舉
公元1056年
嘉祐元年四月丙辰裁定補䕃選舉法志龍圖直學李柬之建請更定選舉補䕃法知諫院范鎮云云侍御史母湜請云云兩制翰林承㫖孫抃等言今二府使相宣徽節度使三年二人已減舊恩之半餘文武一嵗三嵗任子者皆倍之内臣毋得二人嬪御皇族約此為法南省特奏名百司入流者如吏部格弗聴減半或換武遂中書樞密院裁定見任二府使相宣徽節度御史知雜悉罷乾元恩䕃云云取士皇祐四年進士四百人諸科毋得過其數罷特奏名
治平曹格式元豐備選具員
公元1044年
慶厯四年二月丁巳天章侍講公亮刪定審官院流内條貫(至和二年十二月又令編修皇祐三年後裁改者)嘉祐元年九月辛卯制以審官院選格繁密令别行裁定務從寛簡
公元1066年
 治平三年五月壬申進銓曹格式十四卷(吏部流内銓進)詔
公元1072年
行之熙寧五年閏七月吏部南曹併入流内銓(從許將請)三年二月七日命楊全編修條例(先是判銓陳襄請取銓曹所用例去其不)
公元1064年
 可行者編為䇿(治平元年四月知審官王珪新編本院敕十五卷詔行之)元豐二年十一
公元1079年
十二日知審官東院陳襄請重定敕令三年八月七日改流内銓為尚書吏部六年八月九日吏部尚書李清臣編集承務郎上鄉出身歴行功過備選具員凡十冊詔録上中書省元祐元年六月十四日吏部重修簡要選法以聞
元豐四選
公元1082年
舊制審官西院流内三班院分治四選復於尚書都省司封司勳考功曹官元豐五年五月名實始正吏部分選有四文臣朝議大夫大理正以下敕授者歸尚書左選武臣皇城使以下宣授者歸尚書右選自初仕至幕職侍郎左選監當供奉官侍郎右選蘇頌傳唐制吏部主文選兵部主武選神宗三代兩漢無文武之别頌言唐有三銓品秩掌選事今欲文武一歸吏部宜分左右曹品秩分治四年七月戊申詳定官制仍權吏部於是吏部有四選之法元祐元年二月壬午尚書省吏部四選敕命格式頒行(先是熙寧五年三月戊戌立文武換官法閏七月吏部南曹併入流内銓)三年十一月甲子常言四選
三萬四千餘人入流名品幾七八十数至道
公元1087年
二年四月任子出官先是五品以上子孫每覃
中書皆授攝官未幾補正員上以其太濫詔任
公元1001年
子止同學究出身依例赴選集(咸平四年二月壬戌奏補京官出身試讀一經)熙寧四年十月選人任子出官法(以二月八日斷案律義時議)紹興十三年九月詔兼試經律義同進士出身試律紹興元年八月司業計衡中選吏部簾試試中然後參選明年四月從之(宗室銓試乾道八年始)三班使臣試兵書自熙寧三年十二月戊辰雷珣始(試六韜孫吳三家十道弓馬)五年八月十七日承㫖曾孝寛詳定武臣試格元豐元年十二月癸亥武臣試藝業法
公元1079年
元豐二年六月十五日知制誥張璪光祿丞陸佃祕閣考試宗室
豐吏部敕令
公元1081年
書目元豐新修吏部敕令十五卷四年檢正吏曾伉撰凡三百十三條又元豐新修吏部三卷紹興重修吏部敕令格式通用格式一百二卷紹興三年朱勝非等撰建炎四年臣僚請下省部諸司省記條例類奏讀詔以廣東運司所上元豐元祐吏部條法七司省記元豐崇寧看詳政和重修格式參酌修定紹興參附吏部敕令格式七十卷三十年陳康伯等撰先是賀允中等請以舊制續降參訂異同修為定制黄祖舜又請以舊七司條法與今事體不同者立為參附參照
漢世諸侯自得置吏四百石以下傅相大官則漢置之郡吏督郵從事悉任之於牧守魏晉而降始歸吏部所以尊王朝而削郡國之權也
紹興七司例冊
公元1134年
紹興四年八月庚辰吏部七司例冊胡交修言以決事吏部最多乞將敕劄批狀指揮可為例者編為冊以俟檢閲從之二十六年九月戊辰中丞湯鵬舉明詔刑部條具合用之例修入見行之法以為中興成憲四年乃成三十二年四月甲戌侍郎凌景夏吏部七司置例冊淳熙元年十二月修七司法
公元1162年
紹興三十二年四月癸巳上謂大臣曰朕有一人才簿每臨朝臣下薦揚人才退朝記姓名於簿遇有選用搜而尋之無適當
紹興七司用法
公元1140年
紹興十年十二月乙未兵部侍郎張宗元請命有司以續降朝㫖便人合理者裒為一書以進許九年乃成十九年六月戊午吏部續降七司通用四百二十五卷
隆興武選薦舉
公元1163年
隆興元年正月一日三省密院奉詔武選拔擢之路未廣其令觀察使以上各舉所知三人詳議立格以聞今立薦舉格式謀畧沈雄可任大計寛猛適宜可使御衆臨陣驍勇可鼓士氣威信有聞可守邊郡思智精巧治器械(五等令曾立軍功觀察使以上薦舉)通習典章可掌朝儀練達民事可任郡寄諳曉財計裕民力持㢘潔可律貪鄙詞辯不屈可備奉使(五等令非軍功觀察使以上薦舉)於密院置籍録用立功則賞舉官敗事則加罰不許宰執管軍内侍親戚
 玉海卷一百十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