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七 (自动笺注)
拓菴先生文集卷之七
 書
  
公元1305年
建一(萬植○乙巳)
昔者縲絏之厄。
公冶所不免。
今日雞竿之命。
天日照臨
一則寢可驚而夢可愕
一則手之舞而足之蹈矣。
顧此癃病之物。
跧伏
尺紙修敬
幷闕於前後
有時循省
安得惄然而汗悚哉。
反省有日
伏惟上闈壽體神相
省餘婉愉之節。
莫無積苦之餘毒否。
君子行患之道。
無入而不自得
此是執事家相傳旨訣。
有辭天下矣。
忝在朋友之末者。
每恃此而無恐耳。
道和合下衰殘
重以喪威震剝。
筋力日弛。
神精日耗
甘爲世棄之君平
回顧閱歷
有感而已
曾孫稺年弱質
無異軟莖之方茁。
遊放無節
日作牛馬走
未知何以折節入來也。
今於尊門幸有竊附之緣。
此爲渠化成之一大機會也。
預庸欣祝。
答李士心(憙珪)
日接遠邇書牘
陳談俗說則必年憂時變。
每欲掩耳不可得矣。
今承惠牋。
意寄超然
不惟眷眷不遺可感
隱然典刑可喜
感僕何已
審做履日益耽重。
允契侍硏連篤慰仰。
伏枕叫苦
了無振刷之望柰何
來示縷縷
出於經歷諳練之餘。
固知撝謙之過。
而抑可見邇來用意不苟也。
甚尙甚尙。
蓋自晩修夫子倡道垂敎之後
兩家傳受之的。
講學茶飯
讀書家計
山頹百年
風韻寖衰
長者不能講學相勸
少者不欲以讀書相尙
沒溺卑汙苟賤之中。
馳逐芬華桔槔之場。
至今日之壞敗而莫可救矣。
如僕非無些少意想平日
半生謬悠
不免同浴之裸裎
尙何言哉。
乃賢痛念旣往蹉失
追想先故音韻
慨然以求益爲心。
奮然以問寡爲急。
不審侏儒一節
不問黔驢之無技。
謬此詢蕘
旨意懇懇
噫僕亦裏許人耳。
將何辭以仰報。
以備他山之石也哉
雖然朱夫子之訓曰年少精力者。
當無書不讀。
年晩須將已讀之書。
涵泳反覆
自有浹洽不忘處。
賢者亦非妙少之年。
不無應接之擾。
則當以平日所熟如論孟學等書。
隨暇玩讀
以爲澆灌之資。
庶幾不背於朱門所訓否。
公元1306年
答鄭允瑞(致燁○丙午)
自爲世棄之君平
每擬一鞭南爲
交當世之賢
士友
而顧未之遑也。
第有瞻悵而已。
匪意賢器跋涉遠顧
袖致厚眷。
自以耄賤得此於梁楚之間。
僕僕感悚
亡以爲謝也。
因審尊體萬穆。
大庇均勝。
不任禱切切。
道和病與年深
志與齒衰
日頹牀席
只是未冷之屍耳。
何足道哉
允契委訪之意。
所謂後生可畏者也。
儀容修整
志尙敦篤
未易多得
卽此家庭純深之敎。
可以認得矣。
若得嚴師畏友早晩磨礲
硬寨做去。
一簣成九仞。
豈無其日哉。
急於問寡。
不擇所從
至以僕之年紀老大
意或可與從事
而旣又推借過當
擬以非倫。
非惟僕之不敢承當
亦恐執事不免外庭譁笑也。
雖然朋友相長
聖人不禁
誠使允契實心猛做。
益進竿頭之步。
而時以所得因使派及。
老弊亦當以他山之石
攻玉之資矣。
未知盛意以爲如何
公元1362年
答金士吉(容禧○壬寅)
於何誤聞。
先施長牋
遠投塵案
奚翅百朋之錫。
况審棣體衛重。
有同牀對討之樂。
區區慰仰。
道不學而衰。
不病而呻。
苦憐柰何
來書縷縷
足見賢者用工之密。
余空烏足當是寄哉。
雖然旣有
矣。
略誦所聞以對。
不爲傍人所笑否。
大抵爲學之法。
莫如立志
立志之要。
莫如讀書
今人失次第。
高遠者捨四子而先六經
仁義者先心近而後論孟
種種躐等之患。
非一頓悟揠苗助長者乎。
紫陽夫子全書地負海涵
未易窺測
門人處是緊切提耳面命
熟讀詳味
皆當有益
賢者勉之哉。
玉山講罷之席。
特曰縣大夫當代名家
其先溫國文正公盛德大業
百世師
引是申勉。
賢者濯纓先生之後也。
道義風節必有所不泯者。
以是加勉。
尤有光焉。
念之哉。
公元1365年
答朴晦可(永憙),朴基應(宗燦。
乙巳)
海山悠濶
眄睞未易
意表聯翰。
寄意鄭重
感僕何已
且審新元
僉履啓居益增新休。
道和虛殼苟寄。
居然作望九之人。
天之所以假日月。
何意也。
殊庸怪歎
尊先草實耄荒所堪。
而勤囑之下。
不敢終負。
玆於吟病之餘。
血斲構出。
瑕纇百出
不足爲垂後之資。
幸須更求鴻匠。
不朽之圖切仰。
答曺見之(世煥)
過從旣濶。
書亦未易
第有唐棣之歎。
意表獲拜情
惠。
感浣僕僕
且審凉候。
服履珍勝。
道癃喘苟寄。
惟符到是俟。
自感而已
先集鋟頒。
何其敏速是也
令人艶服
一帙俯惠。
奉閱後當莊置書廚耳。
答朴順則(鍵燦○乙巳)
稠席奉接。
杳然先天事。
尙庸瞻耿。
意表情訊遠投塵案
眷意益勤。
區區感浣不趐次面而已
且審新正
棣履做况迓新益茂
嘗因過從
聞賢詞藝之夙茂。
今承來書
孶孶向上之意。
溢於紙面。
深庸嘉尙
但亭記之囑。
老弊所堪。
亦非初學急務
仲氏勤囑不捨
玆綴數行語。
以寓相勉之意。
或可以備他山之石否。
公元1368年
答蔣德弼(柄魯○戊申)
過從旣闊。
書亦未易
第有瞻耿。
意表得承遞來情牘。
感慰之極。
不啻羾濯。
且審晩炎。
做履連相
道長牀席
了無住世之况。
以時波盪
掩耳不得
歎且柰何
來示憂悶之意。
溢於辭表。
仰認素執之不變
際庸嘉尙
處世之道。
不須如此發露
聖容默之訓。
政爲保身之道。
惟以含默自靖
不變所守。
以俟昊天之復。
未知如何
答裴聖三(東八)
嚮旣委訪。
今又惠書
是雖有識者當之。
猶有不安這心。
况此空疎者。
所不堪。
見今唾罵滔滔
獨能加之以禮
何所取而違俗若是哉。
自切愧蹙。
不知所以攸謝也。
謹審學履淸重
道和自少不學
虛負儒名。
想必欺人多矣。
况此霜葉悴落之勢。
在早暮。
何以文字上乎。
賢者誤認空虛
而來責先大人之狀文。
顧諸平日誼分。
不敢以老敗卻之。
故謹構俯呈。
無遺漏處耶。
中心理之說。
朱退諸先生俱以心合理氣言之。
吾儕後生以是死守也。
而奚可以右儒之說。
致疑其間哉。
一毫蹉處。
便是千里
幸加磨琢
以副朋友之望焉。
公元1426年
答權箕敍(重禹○丙午)
楡景易昃。
而一晤尙稽
每有瞻耿。
意表賢器袖書委顧。
眷意勤至。
感僕無以爲謝。
且審肅霜
靖履珍勝。
道和日事呻吟
久爲杜德機寧有住世之况耶。
重以蜩螗聒耳
寧欲溘然不得柰何
俯囑先墓顯詩。
強疾構出。
而恐不爲不朽之資。
是庸愧悚
允哥歸事陵遽
不得從容對討爲可恨
然見其儀容
頗有異日之期。
以副朋友之望如何
竊念外攘之本。
莫如內修
以此遍告年少諸友
以爲硬寨
做去之地千萬。
皇甫聚五(奎)
前書未報。
而今繼至
種種眷念
適足以增我逋慢之誅。
愧歎何已
審省餘做味日勝。
阻餘消息孰與京焉。
老而不死
春間又遭不忍之慘。
寧欲溘然無覺也。
重以遠外賓朋不料老洫之空空無實
每以難強之事。
敦迫不捨
使已耗之神精不得自在
自欺欺人之罪。
無所逃也。
歎且柰何
來示縷縷
卽可用意惕慮處。
是以往。
寧有自畫之患哉。
日用應務之妨奪。
所不免。
而嘗聞程夫子之言曰天下事
不敎人做。
更責誰做。
日用事務
莫非用工之地也。
聖人敎人爲學
何嘗去事務。
兀然獨坐
以是居敬
以是竆理乎。
當事應事
事已則讀書
隨時勉勵
隨處提醒
自激昂。
莫令墜隳。
自當有日至之期。
知得徹行得到
禪偈所謂不行芳草路。
誰到落花村者。
警切之語耶。
博則易流於雜。
而博而能精則自無駁雜之慮矣。
約則易至於陋。
而約而知要則自無孤陋之失矣。
子思所謂博學之。
孟子所謂反說約。
顔子所謂博我以文約以禮者。
豈有二者之患哉。
抑有一言
賢者平日熟讀大學或問否。
蓋此一書義理浩博
旨趣精切
博也約也備在其中
初學之士不可不讀。
而亦不可一日便休也。
取此書及大學讀法
循環熟複
口誦心惟
則其於竿頭進步之地。
大有助矣。
另念如何
相與之厚。
聊誦不逮之言如此
旋庸愧恐耳。
李降初(嘉稙)
雪嶺連天
泥海如洪。
相阻勢也。
相思情也。
常庸耿耿
來示滫瀡不給之憂。
濟接沒策之歎。
此是前輩君子所不免。
但當隨事竭力
要以自盡其道而已
不以燥鬱之念著在胷中
以傷我和平本然之體。
時取書史已熟者。
早晩吟誦
不知不覺
得了許多心火
如此試之否。
道於昔年奉侍之日。
每有不得致養之患。
事過後卽以讀書爲事
消除雜念
未必不爲事親一道也。
此是自驗之方。
故爲哀史誦之。
未知如何
李降
暇日相從
非不慰喜
而但所施有不敢承當者。
第切愧悚
忽此惠緘。
意寄愈遠。
尤庸感僕。
且審沍。
晨昏事萬懽。
做味日篤。
區區慰仰。
道畏寒蝟縮
事呻𠿝。
有何住世之况耶。
來示自悼之語。
固知出於撝謙
大抵此事不可以急迫求之。
在鎭辛苦
隨時提醒
久久積去。
自有日至之時矣。
未知以此用意否。
中庸義理淵深矣。
不得卒乍可見
讀來讀去。
安知無一朝會通處耶。
十六章始言誠字。
來說儘有理。
然以無形怳惚底事入中間。
故特言一誠字以示其可據之意耶。
二十七章大小首尾云云
槐潭集所載。
卽湖門决案之訓也。
更有何疑。
鄙見如是
相對時辭不別白
以致茫然之歎可愧耳。
而字以字之義。
照應如是
蓋而字承上接下之辭。
所謂存心者。
不可以不致知之意也。
以字自上徹下之辭。
所謂存心無以致知之意也。
幸更細思之。
公元1479年
崔應八(大呂己亥)
前承惠訊。
適値病昏。
未及披省而置之塵案矣。
旋又便梯間闊
謝尙稽。
種種愧悵。
卽日葽夏。
奉省攝履漸就蔗境否。
道閱朔震盪之餘。
神精日耗
故紙遮眼
亦且束閣
憐歎柰何
來目流看一過
益知向來用工不苟
殊庸慰喜
苟能循是做去。
勉勉不已
異日竿頭之步。
其可量耶。
逐條下姑以臆
見報去。
如有不合
隨所往復
務歸至當之地千萬。
中庸問目
 中庸序註胡雲峯大學不出性字。
(止)中庸不出心字(止)。
大學以明德言
言心不言性。
中庸以率性言
性而不言心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是心之已發歟。
何不先道心而先人心乎。
旣分人道卽是已發。
何足疑乎。
緣於形氣易發
故人先於道。
 
戒懼是未發。
微顯是已發。
則未發之前如何戒懼
纔知戒懼則恐非是已發歟。
戒懼略綽提醒之意。
朱子不須說得太重
 道之大原出于天。
蓋恐天從何而出。
天卽理也。
今曰從何而出則似甚硬說
 愚不肖可能可知
恐是天命得之故歟。
不肖可知可能
以道之至費而言。
不必更究天命之同得耳。
 洋洋如在
祖宗子孫
二氣相合
則不但爲承祀爲然
平居常常惕念。
視於無形聽於無聲
便亦是洋洋如在否。
如此推說亦好。
 序之首言繼天
似起篇首天命之意。
聖人繼天
猶子繼父志。
大學序亦言之。
此豈起綴天命之意乎。
與安復初(植源)
一別悠悠
音塵頓絶
衰暮之懷。
不覺黯然
因姜左顧
獲接情墨。
披來慰豁。
不啻羾濯。
且審淸和
經履珍嗇
道頹臥牀席。
甘作坯戶之虫。
無况可道
來示縷縷
足見志業不苟
深庸嘉尙
山外蜩螗種種人意思。
不勝惶恐
聖人猶以危行言遜。
處世之道。
吾輩後生乎。
惟以截鐵爲心。
得免同浴之患。
似爲良策
姜友所屬
實非老弊可堪
遠顧之意。
不可孤。
玆以強疾構草以塞。
未知如何
答金榮叔(天浩)
弔恤之禮未遑
過從之闊亦久。
居常惄愴。
意表賢器袖書委顧。
眷意勤摯。
感僕之餘。
繼之以悲悵也。
因審露凉
服履保重
向來紅緦之慘。
明發不寐之懷。
安得不乃爾耶。
久作牀笫物。
符到是俟。
寧有好况耶。
先丈羨道之需。
實非耄昏可堪
平日相隨之情。
不忍孤負
玆以構拙送呈
未知具眼以爲如何也。
公元1530年
與崔可遠(毅汶○庚寅)
三餘垂盡矣。
明燈料理之業。
所得何如
朱夫子日月逝矣。
歲不我與
丈夫有志者。
豈當悠悠泛泛以老其身乎。
是今賢輩之所當警處。
千萬勉力
以副區區之望如何
年至日索。
百病侵凌
日用秪是打乖而已
聞設講會孤雲寺
或可枉顧
以爲數日盤礴地否
答南達夫(孝順)
冬間數日之欵。
尙在心曲
意表情訊
感慰良深
先狀文字固知不堪用。
推借過重。
祗增愧悚而已
窩記旣承勤囑。
不敢終違。
亦嘗艱構以出。
血指之斲。
安能輪奐之美耶。
幸於一覽後。
卽命覆瓿所望也。
公元1541年
李恕卿(忠鎬○辛丑)
尙德罔極之變。
慟哭相弔之外
更有何言。
今日之會。
不容但已
而或其間
罪人斯得否。
痛雪神人之憤。
亟復靜謐之位。
不可以少緩。
未知僉議
以處之也。
處變儀節
想已講定矣。
亦非懵陋所敢與聞
而竊以先生所答雪月書觀之。
聖殿事體雖與賢廟有間
而均是國學也。
處變之節。
恐無異同
旣以啓稟發落前。
神板徑造爲未安。
則今亦何可以未稟徑造耶。
然則儒林上請萬萬時急。
幸自今會擇定儒員。
以罔夜叫閽之計如何
慟迫之極。
略此貢臆。
或可恕諒否。
與鄭壻淵昌
向示母喪再朞前遭父喪
再朞祭行不行之疑。
其時適値忙撓。
未及致審。
而妄以退行之意云云矣。
更攷禮書先輩所論。
以爲母喪祥練已畢。
再朞之祭。
只是初忌也。
忌祭無退行之理云。
如是退行理所當廢。
老昏不審如此
追思汗怍。
玆以更告。
望須博詢于禮家。
無失誤之歎如何
答崔呂卿(東翼)
三月十日所惠長牋
承坼於本月十九日
甚矣山川悠遠便信未易也。
來示縷縷
足以邇來檢之愈密。
况與好朋友討得靜界。
時月切磋
其進又可量耶。
前於奉接淸眄之日。
固知立志不苟
一直做去。
循循不已
則積之之久。
自當
豁然境界
收拾不上
憮然自失之歎也。
嘗見退陶先生李叔獻書曰虛心觀理。
勿先執定己見
積漸純熟
未可責效於時月。
得不措。
以爲終身事業
大抵用工之道。
不可以遲疑等待也。
不可以急迫拘束也。
若以陳烈先生百日之爲準。
無或隳落一偏之患乎。
至以問寡之意。
不免借視於瞽。
雖使老弊盡誦所聞
何足有補於硏究之下哉。
雖然區區願學之意。
不以老耄而自止。
尋常屬望遠邇朋友如賢史輩。
政自不淺。
幸勿爲虛禮推借
惟以實心相與
時以所得因使寄惠
以爲彼此相益之道。
吾輩今日之樂。
復有加於是者耶。
立翁先生七情理發之說。
後生末學莫窺其所以也。
竊意一邊主氣之說。
專以混淪爲主
故吾一番前輩
又以分開爲主
有若四七之發。
各有苗脈判然不同者然。
湖上先生所以李希道書。
詳言混淪分開所主之異。
十分稱停
兩下說破
至以分開專主
一時救弊之論。
立翁所論亦安知不出一時救弊之意耶。
不敢妄言
賢者所見極是
更深反覆
以歸至當之地切仰。
公元前501年
南子深(朝洼○庚子)
頃枉今書。
眷意愈勤。
種種感僕。
亡以爲謝。
晩栖記語。
依示構出。
而第恨筆力甚萎。
恐或爲顔楣之玷累
是則可懼也。
向呈輓幅。
更看一過
果有未盡之意。
玆復以短律追補
詳覽而置之如何。
書塾前有所次。
故夾紙錄呈。
而卄川亭韻。
忙未構成
當俟後便圖之。
諒之否。
龜陰集附錄。
向已點標。
以爲收入之地。
未知本家何以處之也。
答金敬佑(誠浩)
昨春惠訊。
未及修謝。
而今又續惠勤至。
不較之盛。
而益增逋慢之愧耳。
遠惟省餘短檠之趣。
漸進竿步。
仰慰切切
道癃朽餘喘。
日事呻囈。
了無觀居之况。
歎且柰何
茶上遺稿亡友之蹟。
非不竭力看過。
老昏精力
安能一一中窾耶。
惟在貴邊僉賢極意梳洗
以就完潔之地是仰。
朴谷營建事。
嘗收議於宗中。
而姑無决算
今又時擾如此
徐圖之。
俯諒幸甚
疑目臆見報去。
未必中理
旋庸愧恐。
  別紙
 天地氣質之性云云
蓋性之得名
以其天理之隳在氣質中也。
單擧天理則曰天地之性。
兼擧氣質則曰氣質之性。
豈有主氣主理之別乎。
 孟子曰我非堯舜之道。
不敢陳於王前。
然而好勇好貨好色云。
孟子好勇好貨好色之對。
所謂婉言而導之者也。
然其終以文王之勇。
公劉好貨
太王好色敷陳
堯舜之道。
亦豈外是乎。
金應杓(斗鉉)
來示縷縷
雖知出於撝謙
而亦可見用意不苟矣。
存心之要。
莫若靜坐云云
固已得其所向。
所謂靜者
亦非閉門兀坐
廢卻事務之謂也。
必須隨時省察
隨事提撕
至物來。
處之得當
是乃動中靜也
不然則便隳於釋家枯寂
而非吾家法門。
未知看得及此否。
早晩相對面悉耳。
公元前498年
金應杓(癸卯)
國哀均慟。
歲相問。
非眷意之厚。
何以至此
况復擧世蜩螗之中。
賢史乃能儻然記舊。
特施不遺之誼。
專价惠狀。
悼恤備至
區區感僕。
安得自處尋常耶。
且審急景
堂幃壽事益膺康祉。
省棣征邁
樂。
日有可觀
允哥迎相。
足以慰悅慈顔
切切慰仰。
家門不幸
老婦逝去。
白首孤寄
亦足悲酸
見今時擾如此
未必先歸者爲幸。
兒孫輩繭之狀。
種種關惱耳。
秋間洛行海役。
費了時月
每恐賢者志業易至墜隳。
而旋又念事育情地
與他自異。
安得株守苦寂。
不顧甘旨之闕耶。
孟子曰仕非爲貧而有時爲貧。
此亦一道也。
此等事或多流循不返
幸望隨處謹愼
隨事提醒
勿令此心與之俱從。
何處用工之地。
平日常謂賢史拔出窠臼
志尙不苟
其所從之非其人。
愛好心藏久矣
以不逮之言。
爲賢史誦之。
或可諒之否。
公元前495年
金應杓(丙午)
方悄坐懸企之際。
賢季二難聯翩委顧。
兼致手翰
滿幅滚滚
儘是故人消息
披來懽感
何翅蓬藋跫音耶。
且審惻候堂幃晨昏益膺康福
承懽棣史耽勝。
且有陞六之榮。
旣非自我先容而有隕自天。
則不必以圖免爲高。
不必徇俗浮沈
所示出處之節。
恐得其宜。
一言抗陳。
亦非智力可及
則謝歸之外
更有何道耶。
深庸嘉尙
道閱朔馽伏。
無他
念。
惟以紙牕明暗
坐點日景之如而已
兒輩亦皆屛處送日
而但無所猷爲可悶。
雲巖狀草偸隙構出。
待賢契之行矣。
今玆送呈
幸須從容攷覽
如有所礙。
一一點標往復如何
警齋集小跋恐不宜疊牀。
旣有勤囑。
留念未及構思
當俟後圖之。
可俯諒否。
晩春天氣暄姸
或可步屧一顧否。
此世逢合未易
幸望乘間另圖。
以副掃榻之望千萬。
公元前493年
答趙應三(性台○戊申)
往年一握
杳然如夢。
東西落落
嗣音無路。
種種瞻耿之餘。
繼之以慮鬱無已
遞便一書
飛入塵案
驚喜之極。
如得隔世消息
因審邇來昚節向蔗。
做味日勝。
來示反經自治云云
此是老友所望賢輩也。
深庸歎尙。
幸望益自砥礪
益自兢惕
必以不忘溝壑
究竟之地如何
大山書抄節。
平日非無此意。
而每以僭越爲懼。
不敢下手
今亦安得以易言耶。
早晩相對
說盡此意。
可諒之否。
權衡老(重琦)
講服高名夙矣。
而未得眄睞之緣。
常庸愧汗
匪意季難兄跋涉遠顧
兼致惠牘。
意寄攸遠
自顧耄賤
何以得此。
感荷僕僕
因審新正
棣體啓居納川祉。
衰癃苟寄。
輥到九耋嶺上
所以假之意。
何在也。
祇自愧歎。
俯囑先墓文字。
非淺弊所堪。
而勤眷之下。
不敢遽孤。
血斲仰副。
筆力萎甚。
恐爲先德之累。
幸於一覽後。
惟意進退之切仰切仰。
季氏淸雅謹飭
見甚嘉愛。
且其見識已得門路
何必遠求野鶩耶。
但未得從容相討。
悵缺無可言。
公元前435年
李重可(澈厚○丙午)
嚮蒙委顧。
今承惠書
種種感僕。
且審寒候。
晨昏事萬懽。
省餘硏履日有超然處。
尤庸慰仰。
道近又添寒感。
廢櫛潛處
無况可道耳。
先碣中未穩處。
依示改正
未知具眼以爲如何也。
亭記與弁文。
強疾構出。
以俟曺兄之行矣。
今才付呈。
而筆萎言輕。
不足爲垂後之資。
旋庸愧悚
答崔會源(海潤)
奉別中路惠墨。
足以慰別後餘悵。
而獻發居然
瞻耿益切。
未惟履端奉晨。
迓膺遐福
做味與歲俱新。
道病蟄之狀。
迎新少蘇
獨坐虛齋
遣日如年。
是可悶也。
曾傳鎭日溫讀否。
吾人爲學
莫先於立志
志苟立矣。
何患勤苦難成。
日至之無其期
哉。
念賢年齡富矣。
一事了矣。
亦無妨奪之患。
幸望此時節。
硬寨做去。
以副朋友之望如何
先齋偉頌。
幸得鉅手
有光門楣
實爲交遊之幸。
至如韻語
所不嫺。
而旣承勤囑。
當俟早晩思圖之。
安能有補於闡揮之地耶。
吉祭疑節。
旣無禮書明證
自顧懵於禮者。
不敢臆斷
而紙榜與奉主無異
祝式當依禮行之。
而年月日孝子孝字。
不得書。
幸更博詢而處之如何。
答崔會源
前冬樸馬之行。
實感不遺之厚。
奉別以還
耿悵依然
適承惠疏。
縷縷滿紙。
尤爲之慰浣無已
狀草艱得構出。
而筆萎詞
不足以闡發潛德
是爲可愧
契案條目亦依敎改補。
幷爲附呈
或無未盡之歎否。
亡子與婦題祝。
自在禮書
或未檢看否。
亡子則曰亡子秀才神位
子婦則曰亡子婦某封某氏神位
而祝曰日月不居
亡日復至。
念相續。
心焉如毁。
玆以淸酌庶羞
陳此祥事云云
可依言及否。
公元1485年
曺敬受(秉奎○乙巳)
向時訃啓之伻。
中途病歸。
宜乎信息之無
得聞也。
相與之地。
承實太晩。
且惠疏先及。
悲悚之極。
無以爲喩。
秋凉更惟侍奠興處。
勉自支得。
是庸遠慰區區
衰癃之狀。
又爲百病所侵。
長第呻吟
寧有住世之况。
俯詢疑節。
顧此昧於禮者。
何可緜蕝其間哉。
但私相往復
恐非惠許之事。
故姑平日所聞
畧爲報去。
幸望博詢禮家。
無過誤之歎千萬。
  答問
 出後人之妻。
本生舅姑服朞
退溪曰夫爲人後者妻。
本生舅姑服朞從厚也。
愼獨齋曰自宋朝婦從其夫服斬視之
則降三年服朞矣。
南溪曰服大功
沙溪大功爲是
居處飮食則不必以大功爲斷。
除服之後
玉色衣裾恐未安。
素服以終其喪朞如何
本生舅姑服。
當從退溪說爲定。
而其夫心喪中。
玉色衣裾
無不可。
純素則似未安。
 父在喪中而死。
宗子代喪。
而父之孝服置於父之在位
其子少退其父虛位之後而立哭否。
抑著父之孝服而哭乎。
祝辭則攝祀孫某云云否。
父祖之殯。
同堂異室乎。
祖喪中父死。
其子當接服其父未盡之服。
不可承重
孝服則當置父殯靈座之側。
入哭則當立於父之虛位
孝服不可著也。
靈座當各設。
不可同室
祝辭則曰孤哀孫某云云可也
 父未闋親喪而死。
則其子當承重接服三年之制。
已著於禮矣
承重孫又未闋祖與父喪而死。
又其子承重
則其祖其父之祥。
服其服而行之
曾祖之服若何
承重之義。
見於承天司馬操之說。
而以素服臨祭
依心喪以終其三年如何
祖喪中父死。
其子接服又死。
則其孫亦接服其祖之服。
而又接服其曾祖之服。
之前聞。
素服臨祭心喪終制
恐當如是
未敢質言耳。
 仲兄死。
仲嫂當主其祭。
而禮無婦女主祭之義。
弟當攝主
而祝云攝祀弟某。
若有仲兄襁褓遺兒。
某子名主祭之義宜乎
仲兄死。
仲嫂在。
禮無婦女主祭之文。
如有遺兒。
襁褓
當以兒名書祝。
而抱衰行祭。
如無遺孤則當曰介弟某攝祀云云可也
 兄弟分居
而至小大祥。
弟在方痛之中不來
可獨祭而變制乎。
弟則後當珓卜吉日
果品祝辭
當奠墓所變制歟。
兄弟分居
祥日
其弟犯沴痛不來
則其兄安得不獨祭而變制乎。
親祥不可退。
喪服不可不變也。
其弟則當俟病已
朔朢奠哭而變制靈座前。
果品祝辭
大不可也
答蔣晦淑(根八○丙午)
一別悠悠
瞻耿政深。
忽承惠訊。
情意可掬
且審葽候。
晨昏事益膺康祉。
做况日茂
衰頹之狀。
爭似一年
有病侵陵
難以抵當
只得順俟而已
貴族修譜事。
令人艶服
苟非誠力俱到
何以辦得如是耶。
但弁文之囑。
謬及於無似
不勝愧悚
然揆以龍門之誼。
不得辭者。
玆以構拙付呈。
而其不堪用必矣。
得無狼狽之歎否。
答尹景章(炳夔)
巖路迢迢
雁足之寄。
亦坐無階
第有瞻耿。
意表哀從氏曳衰臨門
兼致手滋。
情眷藹然
披來感暢
不覺頭風頓袪也。
且審履端
省餘做况與歲俱新。
慰仰切切
道吟病蟄伏
便同坯戶之虫。
無况可道
來示自悼之辭。
出於闇鍊之餘。
可認持志不懈
極庸
艶尙。
是以往。
勉勉不住
則必有日至之期矣。
何必待合席商量耶。
從阮喪事
人氣短。
以若天畀之資斧
何遽至此
痛怛無已
竁誌實非老弊所堪。
而拊念相與之情。
不忍孤負者。
玆強疾構呈。
未知其堪用與否耳。
答李致度(저본의원목차에는'道'로되어있다.祥贊○甲辰)
前冬惠書
尙此稽謝。
居常愧恨
乃蒙盛度不較。
因遞情牘。
又此勤摯。
感與愧傡。
不知所以爲謝也。
且審寒候。
慈幃壽事迓膺萬祉。
省做履用日茂
第以伉儷之慘。
出於意慮之外
雖屬過去
而奉下情境異於人人
何以勉循節抑。
以仰慰慈念也。
旋用切切
所業日退之憂。
竊想不無妨奪。
朱夫子云乎
忍到熟時。
自無戚戚之態。
幸望以時加勉。
以副朋友之望。
如何如何
禮疑數條。
顧素昧於禮。
何敢率爾供臆。
自取專許之譏哉。
但以平日所聞
私相往復
亦恐無妨
故玆以錄呈一二。
幸更博詢而處之千萬。
飯含珠貝
士庶僭用
無則用錢
家禮明言之。
或說恐未然
國恤中私服。
先輩皆以國服爲重。
故有私服不服之語。
在家則服私服布帶。
出外則服
國服素帶
亦有先輩定論
依此行之。
未知如何
心制喪人則雖服國服
而緇網非表心之制乎。
此近通行如此
仰告
必爲廣詢而處之如何。
答金汝一(萬鎭)
積歲阻晤。
常庸瞻耿。
本月初。
獲接去十月二十日書。
便遞之難。
如是矣。
夏間惠寄。
不免石頭之函。
感僕之餘。
繼之以惄悵不已也。
獻發踰朔。
未審省餘做味日勝。
魯論想已溫讀。
讀盡而自覺浹洽可悅處否。
龜山論語二十篇
無非要切
此是一生事。
勿以急迫求之。
優游玩究。
以得其要切意味如何
公元前12年
李聖律(甲鍾○己酉)
一別如雲
第有魂夢之勞。
適承遞來情牘。
忙手披玩
不覺川塗悠遠也。
且審蜩夏。
晨事萬懽。
省暇做况淸頔。
保有超然趣。
大界波盪
駐足無幾
賢者牢定腳跟
屹然一方保障
平日交遊之幸。
有極耶。
幸望以言遜容默之道。
自勉勉。
而陰與同志者。
互相論討
以爲資益之地如何
道頹臥牀笫。
已跨歲矣。
閉戶跧伏
無况可道耳。
俯詢禮疑數條。
顧素昧於禮。
何敢臆對
以此通行
者報去。
恐無汰哉之嫌。
然亦須廣採於禮家而裁處之切仰。
  答問
 祖喪中代祥祭祝辭
不可以孝孫自稱
不可只稱孫某
故此通用皆以孤孫某云云
如是則或可不嫌承重之意否。
代服者答人慰疏。
安得以服人喪人自稱乎。
亦當曰孤孫哀孫。
恐無未安。
 大祥前十日朝夕哭。
朱子後爲通行之禮。
情理甚協故也。
旣有哭則展拜並行似當。
 喪服袵。
家家所用不同
或二片一片
鄙家所用則用一片而已
 承重者之妻。
姑在從服云云
蘭谷始以傳重從服
分爲兩項事。
定齋說從之。
川水金溪等處皆從服
大山以不從服爲定。
所庵公更申其義。
湖上及鄙門諸處皆不從服
兩說先輩所定也。
尊家旣有世守之制則恐當從之。
 
玄孫承重(止)四世重云云。
四世服重。
沙溪如此
定翁徒從爲斷。
上下世則服重。
中間世則本服爲定。
所庵往復大坪書。
禮意班駁
極言不可
末乃曰寧從沙溪爲是
兩處師門
何敢去取其間耶。
惟在當人之擇而行之耳。
 出後降服云云
以子承兄之後則是從子也。
服以從子
卽是降也。
可以再降乎。
公元1782年
答金八應(洛三壬寅)
阻晤且久。
瞻耿每切。
卽承遞來惠牘。
感慰多矣。
且審姨風。
省做履日勝。
短檠之業。
益進竿步。
尤庸慰仰。
來示縷縷
足見邇來用意之勤。
實爲嘉尙
且承留意魯語
亦可謂知所向矣。
至如字句疑晦難通。
久久讀去。
自當貫通處。
朱夫子所謂大疑大進
不在此等處。
幸勿以欲速爲心。
須用積久之工。
以待擧一反三之地。
如何如何
相與之厚。
聊誦不逮之言。
或可諒之否。
公元1787年
鄭國卿(鎭韶○丁未)
意表惠牘。
滿紙滚滚
雖其推借不敢當
而阻餘
慰感則多矣。
且審晨昏事增護。
翫索之味日有超勝
來示自悼之語。
實出於經歷諳練之餘。
深庸嘉尙
治身不能檢束
立志不能持久
初學例有是患。
朱夫子云乎
旣知其如此爲病則不如此是藥。
又曰欲去之心。
便是能去之藥。
幸望以此自勉
循循不已
則積之之久。
豈無日至之期耶。
且以心近節要日用澆灌之資。
門路已正矣。
趨向已審矣。
寧有海上單方外此而別有哉。
示意不免急迫速化之意。
如是非徒無益
而反有一簣虧功之歎。
可不懼哉。
鄙意聖賢之訓。
孰非切要
三書並看。
恐有聰明不及處矣。
幸須先取一書
循環熟複
使一字一句了然在我之胷中然後
次第看讀。
如是做去。
前日疑晦之處。
自當豁然
邂逅之間。
不覺其乳入之深矣。
未知盛意以爲如何
前時所託
非敢忘之。
妄作箴銘
非己分所安。
因循未果矣。
今玆強病下手
以備他山之石
然不躳而徒言則癡矣。
無文妄作則僭矣。
幸秘之勿廣千萬。
雲窩遺稿屢次奉閱。
有點校。
未知其中窾與未耳。
狀草亦艱得構呈。
不足爲闡揮之資。
愧恐愧恐。
公元1846年
答琴允中(錫命丙午)
來示縷縷
足以見省檢之不懈
深庸嘉尙
但所云彼多此寡。
彼強此弱。
初學安得免此。
雖以子夏之賢。
尙有交戰之歎。
吾輩末學乎。
惟在硬寨做去。
竆此理於學問思辨之際。
操此心於觀聽言動之間。
隨時提醒
隨處提撕
以至於久久純熟之境。
多寡強弱
不足爲患矣。
向來心理之說。
種種爲祟。
不免呈露辭氣之間。
未知錯了原頭
認氣爲理之病。
更指何處而斥之也。
來目諸說皆非前日所聞
故今不敢逐一仰報。
略以淺見
草草報去。
旋庸悚悚耳。
  答問
 心之未發。
渾然一性
血肉是心之寄寓處也。
本心良心
捨是寄寓
而寓於何處也。
心是合理氣之物也。
不合理氣則不名爲心。
若以本心良心謂之合理中專理言可也
而謂之渾然理則未可
渾然純理。
卽是心中所具之性也。
可以指性爲心乎。
心爲渾然
性爲粲然
爲理一。
爲分殊。
及心猶身字。
性猶手足等說。
大抵皆心卽理之說。
爲之根祟也。
是以來說往往有援蘇附程之意。
今不欲強辨也。
 退陶七情發於仁義禮智。
統以未發爲性已發爲情
則不分四七。
發於性。
旣已曰四七則理氣之分。
判然矣。
故於四曰端。
於七曰情。
今以四端謂四情則可。
而以七情端可乎。
觀此則端情之所發。
亦可以知矣。
且夫七情道心皆是已發之名。
而今七情粹然
爲道心之發。
未知七情道心
初無分別乎。
 圖說動靜
專指理。
圖圈動靜
專指氣。
動靜者氣。
而使之動靜者理。
故謂之氣之動靜亦可也。
謂之理之動靜亦可也。
動靜陰陽未生之前
故曰理之動靜
動靜爲所乘之機。
故曰氣之動靜
嘗見先輩所論。
亦互有不同耳。
 近世主氣之說懔然云云
蓋心之得名
合理氣之故。
專主氣說。
不免陷於一偏
而若又專主理說
朱夫子性卽理之說。
在所廢乎。
退陶心卽理之辨。
將置於何地也。
鄙意則幷姑置之。
益以朱退之訓。
沈潛服膺
切勿鑿深而求異。
亦勿厭舊而求新。
以俟積累貫通之日。
未知如何
公元1849年
答朴乃觀(海默)問目(己酉)
 喪中死者
子年未及代服而在襁褓
前後喪虞祥之祭。
親屬者當攝行
祝辭稱號攝行者之名歟。
雖在襁褓
當以兒名祭。
祝辭孤子某幼未將事。
叔父從叔父某。
昭告云云
 死者在於正朝
參禮先而祥祭後歟。
參禮當先
 喪中死者喪服毁在何時
沙溪曰前喪葬後毁之。
明齋曰待前喪三年而後毁之。
二說不同
鄙家頃年有此所遭
明齋行之
未知得當否。
明齋說是
 出繼之子爲人後
則於本生祖父母喪。
大功小功與。
大功只降一等
 出繼子於本生父母小祥後。
緇笠緇帶
自大祥至禫則其服如何
緇笠緇帶至禫月可也
 人家有姑婦喪。
同日葬於一麓。
發引之時。
先輕後重之義歟。
先輕後重
 朱子曰性爲太極
心猶陰陽
邵子曰心爲太極
二說不同
朱子取邵子之言於啓蒙何也。
理氣分而言之。
則性爲理爲氣
朱子單指其理。
而且心包性。
故邵子則合而言之歟。
所論是。
答成舜直(耆德○庚戌)
久矣阻晤。
第有瞻耿。
意表情翰遠投塵案
感慰之極。
如得隔世消息
且審履端經履迓膺新休。
區區實副願言
道一味病馽。
了無迎新之况。
兒孫輩日事擾汩。
不得討靜。
亦足悶念耳。
尊先隧道之役。
承已竣事
何其勤敏之如是也
僉尊追慕之篤。
令人艶仰。
早晩一顧之示。
預庸欣企
時衆(時象)如此
安得準必耶。
許聖初(宖○丙午)
委顧。
今承惠牘。
種種情眷。
令人感僕。
來示縷縷
固知出於撝謙
而亦足以邇來檢之端。
是以往。
何患無日至之期耶。
朱夫子之訓曰一日十二辰
無非用工時節
幸望益自砥礪
隨時猛省
勉勉循循
日有所事
黃卷聖賢
莫非今日師友
亦何魚游千里
遠求野鶩耶。
老去期望在於遠邇年少朋友
千萬勉之切仰。
所詢數條。
略貢愚見
未必中理也。
更爲反復如何
  答問
 體用先後
中和以發處言。
故先體而後用。
費隱流行處言。
故先用而後體。
所就而言者不同耳。
 大學誠意工夫
自謙對毋自欺而言則屬之功效
先輩或以自謙工夫者。
不可專以功效言。
未知如何
意者心之所發。
則此獨字似指發處言耳。
 齊家章結辭。
與他章異者。
齊家新民之始。
故反結如此
其意益切矣。
 天之明命
專以理言
維新之命峻命之命。
兼以氣言。
故所指有不同耳。
 楚書舅犯兩節
只取其貴義賤貨之意。
聖賢不以人廢其言。
此亦可見。
何足疑乎。
雖曰門人之記。
曾子豈不知乎。
不當起疑也。
答許聖昭(宣○丙午)
前春委顧。
已極感荷
而今又辱先惠訊。
眷意愈勤。
自顧耄賤何以得此。
感僕無可言。
來示懇懇
足以見志尙之不苟
深庸嘉尙
世無大人先生開門講授者。
賢史之獨學爲憂。
安得不爾
雖然人之爲學
只在立志如何
苟能立志堅確
撓奪不得
黃卷中間有嚴師畏友
不待求之於千里之遠矣。
未知賢史能如是自檢否。
  
答問
 今不盡釋也。
指何章何句而言耶。
不必指言章某句。
翫味章句
自見未盡釋處。
更思之如何。
 此謂知本
本指明德而言。
則不新民之末者何也。
本旣指明德爲本。
新民爲末。
不言可知矣。
 誠意先言惡惡而後好好
何意耶。
惡惡爲先。
豈不氣質所拘。
去惡爲難故耶。
答南運中(炳斗)
嚮時稠席暫奉。
不足以潟未覯之懷。
迨庸惄悵。
匪意獲承情牘。
滚滚百言
出於肝膈
讀之未半。
令人心開目明
殆欲喜而不寐也。
審省暇做味日有可觀
三餘所得
可認其不至孟浪
慰仰。
筋骸牽引
頭目顫連。
數日叫苦
萬無支吾之勢。
念望九之人。
何足深歎。
示喩縷縷
經歷諳練之餘。
自悟如此
此是好消息
平日見賢姿性非不沈重
而或英銳之氣。
志尙非不篤至
而或少激仰之意。
故所種種奉規
今乃拔出窠臼
奮然回悟。
身心切要
讀書資輔
以不一言
作爲頂門之針。
郢書之誤。
豈非燕說之助耶。
甚尙甚尙。
自今以往
自奮勵。
留心淡泊家計
絶意芬華外物
俛焉孶孶
加之以人一己百之工。
則積之之久。
安知無豁然之時耶。
時俗粧艶之物。
君子之所羞。
亦於初學立心之地。
必多喪志
千萬戒之愼之。
當以子路縕袍不恥之意。
自檢省。
俾無同浴之歎如何
小孫應接之暇。
方讀太極圖說一篇
雖非初學急務
而亦不可不知名義。
朱夫子首揭此圖近思錄
意可知也。
春和如或乘暇一顧
與少輩講質所聞甚好。
答南運中
俯詢疑節。
非矇陋所敢緜蕝
而私相往復
亦恐無妨
故玆以臆對
或可諒之否。
所後者妻之不得獻酌。
情理缺然
旣以從子攝祭則嫂叔迭行。
極涉未安。
嘗見寒岡先生亦爲攝主
而以賤婦亞獻
稟於溪門。
溪門許之。
則此是先賢已定之論也。
今當以攝祭者之妻爲亞獻
終獻則雖疏遠之族。
無不可。
以此意博詢而處之如何。
祔祭待後。
或然矣。
但出者還歸
未可必。
則恐或更作一節拍
亦爲爛議。
無乖當之地切仰。
公元1186年
答崔井瑞(東旭丙午)
往時中途之書。
本月遞來之牘。
情眷藹然
非但不遺可感
嘉志尙有在。
可謂喜而不寐也。
百病交侵
不得門外一步
直是病廢
歎且柰何
前書中短律意趣甚好。
儘有前頭之望。
幸須硬寨做去。
更進竿步。
以副老夫之望也。
  答問
 舜如遇瞽瞍之執。
則當竊負而逃。
禹旣遇鯀之囚。
而何不竊負而逃。
舜之竊負。
孟子特言舜之心如此
豈眞有竊負之
事耶。
 問不可磯。
磯之微激。
指親之過耶。
不可磯之水之遽怒。
比子之遽怒也。
所示是。
 葬前不可行先墓奠掃。
則葬後雖至臘之月。
亦可追行乎。
葬前不得先墓奠掃。
則追後瞻掃。
不可遽廢。
未知如何
 禮云服母黨者三。
前母黨服亦如之否。
前母無子而後母有子。
則惟長子前母黨服。
其餘皆不服
答李命初(承稷)
嚮時淸範
森然在眼。
奉別未幾
情訊繼至
滿幅滚滚
出自肝膈
披玩數回。
令人心開目明
來示縷縷
足以邇日用意不苟
是以往。
勉勉不住
則寧有竆到不得之患哉。
幸勿以急速爲期
亦勿以因循爲事
志立乎事物之表。
敬行日用之間。
朱夫子所以丁寧提示者也。
賢史旣以此書爲誦習之資。
可謂所向矣。
亦可謂得其要矣。
時事出處等篇。
不可不讀。
而恐不若門人親切於吾身者。
願先取訓門人諸篇。
字求句解
誦心惟。
領得大槩而後
兼取時事反覆參驗
不亦善乎。
無論彼此
惟以熟讀爲準切仰。
林秉
昔年奔逬之日。
屢日假館
實出於吾夫子司城之意。
眷眷之厚。
閱歲不能忘也。
卽惟庚炎。
靜攝有相
服人老而不死
夏間又遭意外之慘。
重以百病侵陵
不得支吾
悶惱無可言。
每欲乘暇一動
以謝疇昔之情。
衰病轉深。
不得遂計可歎
此來棘人文字爲請。
實非老弊所堪。
緣情眷之難捨
強病應副
未知具眼以爲如何也。
趙鏞
歲暮瞻詠之際。
接手墨。
慰喜可知也。
示及詩傳讀至幾卷。
諷詠反覆之間。
自覺有意味否。
退陶先生未有不識詩書聖賢
幸望熟讀深究
期於有德如何
林秉
自聞遭艱之報。
卽擬替修一唁。
而懶廢不振
偵便未易
尙此因循
非相從之誼。
愧歎何已
日月久矣
想於其間襄事已經
時物且變。
孝思罔極
哀痛何堪
切切悲溯之至。
饋奠之餘。
能不所業否。
長夏已盡。
秋事亦半。
昌黎所謂燈火可親之節。
所工果何如
所讀在何書。
幸須著意做去。
勿爲閑浪度日。
以竢刮目相對之地至望
答金德俊(政武)
意襮賢彧袖書委顧。
又以重大事勤囑。
實非老弊所敢承當
然遠來之意不可孤。
披閱兩稿。
可知工夫之深。
略加丁乙。
文字之託。
精力耗弊。
朝忘夕失。
更求鴻匠以爲不朽之道如何
賢彧來留幾旬。
昏晨候問無異子姪
志尙可愛
如此不已
前頭必有可觀者。
隨時敎導
無負老夫之望也。
答趙景善(鏞應)
日暮矣。
道遠矣。
南北相望
眄睞未易
第有黯然不能已也。
匪意辱惠情翰。
遠墜塵案
辭旨懇懇
披讀數回。
僕僕感慰
自顧老洫。
何以得此於梁楚哉。
且審晩炎。
調况漸至蔗境
優遊養之餘。
當收勿藥之喜。
區區慰禱不任
道不學而衰。
不病而頹。
臥牀席。
甘作未冷之屍。
自顧平生
直是醉夢而已
何足道哉
來示縷縷
出自肝膈
其慕先之誠。
追孝之情。
令人艶服
而但所託非人
所施過重。
至使老僕推之於當座之列。
則不老弊不敢偃然
當。
亦恐賢者語嘿失節
幸望此後除去此等
以誠信相與
俾無傍人嗤點切仰。
樂庵碣銘闕漏處。
自是昏忘之致。
豈有他哉
今依示塡補
而間不盡然者。
玆以錄呈。
幸爲細商而回示之如何。
敦復公文字
緣忙未果
早晩一顧
以爲商確地否
答趙汝安(匡濟)
楡景冉冉
一眄尙遲。
種種耿悵。
意表因令從叔委顧。
接手滋。
感慰之極。
無以爲謝。
且審觱寒。
侍棣晨昏事萬祉。
省做履珍勝。
尤庸慰仰。
道癃頹負席
惟符到是俟可歎
尊先文字妄下手分
而筆萎言輕。
不足以垂後。
幸於輪覽後。
商量進退之切仰。
答朴君善(汶祚)
奉別旣久。
書亦未易
瞻望南雲
第有耿悵。
遞承惠牘。
詞旨懇到
令人心開目明
且審維夏。
經履超勝
閒居翫讀之樂。
足以忘世者。
此是好消息
爲之慰禱切切。
衰癃殘喘
種種風淫所乘。
臥牀笫。
甘作尸居之物。
重以遠地賓朋不諒此間情狀
日來廝迫。
謝絶無路。
區區之計。
亦將如是
止。
祗自悼歎耳。
來示縷縷
其於省悔之餘。
持是心以往
何患遊從不得源源哉。
案上方冊無非明師畏友
幸望專意做去。
爲時變所奪千萬。
新學云云
聖人不曰其默足容乎。
今日自靖之道。
恐亦無佗。
想在良遂知中矣。
就有一言仰懇者。
書中推借之語過重。
有非老弊之所敢承當
此後則絶去此等
惟以實地相與
勿爲傍人嗤點如何
蔣孝重(華植)
夏間委顧。
已極感荷
而今又辱惠長牋
滿紙勤懇
在於寒暄之外
自顧耄賤。
何以得此於梁楚哉。
區區感僕。
亡以爲謝。
審省餘做味日篤。
尤庸慰仰。
來示自悼之語。
出於省檢之餘。
深追旣往
思補將來
此是撥轉向上之機。
深庸嘉尙
早已從遊金溪茶山之間。
則所受所聞
必有一副單的之訣。
何必遠求野鶩耶。
如僕者半生悠謬
居然耄及。
道是龍旣無角
道是蛇又有足。
何暇爲人謀哉。
今於問寡之下。
不敢供臆爲對。
而嘗聞朱夫子之言曰此事惟在於立志
飢渴之於飮食
此是頂針之訓。
果能如是做去。
則豈無日至之期哉。
相與之厚。
聊誦所聞
未知賢者以爲如何
李應三(範相)
得手滋。
恍若對面
卽詢玆際。
棣履湛重甚慰
年至日索。
符到是俟。
自憐虛殼。
寄世無益
奈何奈何
前者賢史以先事累顧窮廬
動止安詳
見識甚明。
故期之遠倚之重也。
今承碑役垂訖。
褥儀將擧。
爲先獨賢
何以成就至此
爲賀不淺
景武種種有相從之樂否。
未得相見
老懷不覺闇闇
疑問目。
不敢臆斷
有問之地。
不可無答。
故貢愚以對。
博詢處之如何。
 先祖文靖公墓。
旣爲設壇行祭。
士林齊會。
初獻林行之無妨否。
孫行之合於禮耶。
文靖公風節勳業
當爲士林尊奉
先贒墓亦多士林祭者。
從衆議似好耳。
李景武(光周)
文靖公巍勳卓蹟。
不宜如此翳然
而尙今未遑者。
豈非吾林之欠事耶。
設壇云云
於古有據。
東俗種種行之
有何害於尊衛之道耶。
碑文之託。
非但老耄所不能。
文力甚萎。
何以張盛美乎。
更求當世靑雲之筆。
以光先德
十分無欠底道理
然尊家僉論固執不捨
工拙奚可論也。
答金羲孟(象浩)
意表尊府歷顧。
兼致情訊
且審肅霜
侍學履珍勝。
切切慰仰。
尸居餘喘。
百病交侵
恐無久視之勢。
例也奈何
來示縷縷
足見用意之有在。
實爲嘉尙
幸望自勉勵。
以俟日至之期。
而乘暇一枉。
相與講質所聞
深所企望
社窩公文字。
實非老弊所堪。
百世之誼。
不敢遽辭。
姑此搆拙送去。
而試眸硯北之役。
覺甚苦苦
歎且奈何
臨川大役
吾黨之幸。
輪煥告訖。
未得一造甚恨。
朴英達(晩煥)
自湖遞。
承情訊。
披來慰豁。
不翅如羾濯。
且審堂幃萬支。
省餘做味日篤。
道癃朽餘喘。
尙此苟寄。
惟符到之是俟。
而重以賓友之廝迫。
種種不得謝絶
老去人役
亦足自憐
來示每有𢢽𢢽求益之意。
持此不已
其進何可量耶。
深庸嘉尙
自顧耄荒不能眞切一言
仰助竿步。
是爲愧恐。
早晩間如得歷顧之便。
則可得從頌說吐耶。
來目素無尋思之功。
隨問臆對
必多說。
如有未穩。
卽賜反復
以求至當之歸切仰。
先曾考貤韻。
本非子固所能。
而又此勤囑。
故忘拙搆呈。
或無傅粉膏脂之譏耶。
答蔡士奎(星源)
有便必有書。
厚意何可忘也。
且審新元
堂候迓膺康福
季氏寃逝之痛。
伯氏無妄之愼。
俱是意慮之外
一則慟怛靡及
一則戒慮不淺
何以仰慰慈顔而勉自遣下也。
旋庸㴑慮切切
蒲質久寄。
居然作望九之人。
未知何脩而可以塞上天須假之意也。
直是皇恐
來示自悼。
固知出於撝謙
而亦足以邇來檢之意。
深庸嘉尙
喪威之震疊
憂患之橫咈。
是人或然之厄。
而亦免不得者。
君子用工
政在此處。
孟子不曰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乎。
橫渠先生不曰憂患貧賤
玉汝于成乎。
且以賢者言之。
則身在侍奉之地。
以慰悅爲務。
而益自策勵
以副庭闈之望。
千萬勉之也。
禮疑數條。
非懵陋所敢容喙
相與之間。
私自往復
亦恐無妨
故玆以臆見報去。
幸更博詢而處之。
俾無專許之責千萬。
  答問
 衆子訃書
父在則父當主之。
而亦不忍處。
幼孤名通訃。
亦無妨。
 
葬前墓祭
雖親山在於先山同麓
則不可獨廢。
當以酒果獻可也。
山在於佗山。
則雖不祭而恐無偏薄之嫌。
高曾祖墓
主孫在朞服葬前。
則當俟葬後行祭。
先輩以爲未穩者是也
公元1238年
趙德純(顯奎○戊戌)
前冬一書
未及修謝。
新春惠訊。
又此鄭重
雖感不遺之厚。
種種推借非倫。
爲之悚恧無已
邇來阻濶且久。
未惟省做履連淸勝否
遠爲溯仰。
衰癃苟寄。
又見新歲
天之須暇之意。
未知何居
而似此頹塌
了無一毫扶竪之望。
每念衛武公抑戒之什。
怛然不自寧也。
小孫隨分做去。
而每爲應接所奪。
思得與賢者共處
以圖蓬麻之益。
不可易而得可歎
來示自悼之語。
旣知如此爲病。
想必振策之道矣。
且聞過從之語。
以爲賢史篤實
鮮有其比云。
卽此好消息
幸望隨事提醒
隨處勉勵
以副朋友之望如何
德章虛靈理氣之疑。
先輩辨論多端
不敢妄爲論斷
而竊謂心是理氣之合。
所謂明德者。
卽心之別名也。
章句之意。
旣以所得乎天釋德字。
又以虛靈不昧釋明字。
此等處。
不必理氣分屬也。
盖心是理氣之合。
而心之光明卽是
所謂虛靈亦豈在理之外耶。
若曰爲理而靈爲氣破碎已甚
未必然
且雖曰合理氣。
而亦無以理具理之嫌。
合理之理。
具理之理也。
何嘗有彼理此理之別乎。
鄙見如此
幸更細究
如有未當
因便駁示。
使之歸正千萬。
公元1248年
趙德純戍申(戊申)
來示縷縷
足以策勵不住之意。
循是做去。
何患無日至之期哉。
與在朋友之末者。
殆欲喜而不寐也。
敬字用力之方。
大槩得之
主一二字。
無可捉模。
不若整齊嚴肅之爲有依據可着手也。
外面常常整肅
其中自然專一無適矣。
朱子所訓亦如是
幸更仔細檢看如何
小學不言敬。
亦恐未思也。
或問曰知其所用力之方。
則知小學不能無賴於此以爲云云
所謂此者
非敬而何
更願賢者熟讀精思
勿令放過一字
以待貫通之日千萬。
公元1306年
趙德純(丙午)
匪意獲承惠牘。
情眷藹然
披來慰感。
不啻次面。
竆律
省餘做味日篤。
不爲時論所變。
尤庸慰仰。
癃病轉深。
杜門蟄伏
以俟符到
無况可道
所謂新學
漸至滔天之境。
平日之託以同志者。
太半引去
雖有麁拳大踢。
無如之何矣。
月前恭燮君來顧。
相與憂歎
謂與賢史誓心相與
不欲染指於時云云
老僕所以自託賢輩也。
幸望自堅持。
不忘溝壑
以俟天下之淸。
閉戶自靖
則山不必首陽
不必東海
而此所在
莫非首陽東海耳。
賢者勉之勉之
西山堂記。
何不更求鴻匠。
而必欲用無德之言也。
悚甚愧甚。
二字釐改。
從公議甚穩。
答朴洪九(基範),尙準(基浹)。
風馬旣遠。
南鴈未歸。
種種情翰。
飛入塵案
驚喜之極。
如得隔世消息
且審蜩夏。
省棣做况湛重。
日有聯牀對討之樂慰仰。
道頹卧牀席。
符到是俟。
重以俗擾時聞
敗人好意
歎且柰何
來示自悼之辭。
固知出於撝謙
而亦足以見省檢之功。
深庸艶尙。
賢史輩姿地矧美。
志尙不苟
可以有爲
而惜乎其未得明師畏友從容指引
乃謬從於老弊無聞之人。
浪度光陰也。
雖然旣已自悟。
則循是勉勉
寨做去。
勿以玩愒爲事
亦勿以時論所變。
隨處提醒
一此不懈
則積之之久。
自當貫通之妙矣。
何必以合席之未易爲恨耶。
老僕年已耄及。
日甚窄。
早晩一握
實爲願言
或可以俟秋圖之否。
許榮
前因士友過從
聞知才性可愛
而今獲手滋。
益見傳聞不爽
慰喜何等
且悉侍省事萬懽。
餘力則以之業。
有課程。
以慰慰。
來示縷縷
可以童觀不淺矣。
盖聞執燭之童。
能知華晥之非禮
滄浪之童。
亦歎淸濁自取
則今之童子
何詎不若古之童子乎。
幸望以鄒夫子勿正勿忘勿助長之訓。
勉勉服膺
優遊漸進
加布之後
擇賢師而傳習焉。
庶乎有得矣。
千萬勉之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