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荷居集卷之三 (自动笺注)
荷居集卷之三(龍城梁鎭覺翁石圃生輯)
 報
  
各鎭加分耗移付本府捄弊
公元1850年
大抵各鎭加分耗名色
實極寃枉是乎所。
第以本府管下四鎭言之。
餉揔之寡者爲千五六百。
多則爲二千餘。
而猶有年滋歲增之耗。
鎭戶則多不過四五十戶。
小或至十餘戶。
而亦皆朝聚暮散之徒是白乎所。
所謂元揔。
有簿無糓。
除非流亡絶戶之錄。
擧是剝椎無血之流
當初虛留。
非曰無罪
事到今日。
不當追責是乎旀。
顧彼幾十年鬼錄之簿。
尙無一粒穀族徵之處。
故只將其所捧零瑣之糓。
強排於見在荒凉之戶。
自顧名以留庫。
不容更有餘穀。
而揆以元揔半留之法。
殆若當年盡分之狀。
每年摘奸之時。
謂以加分。
有此責耗之患。
春旣無分
何有捧是白乎所。
所謂不揣其本而齊其末也。
此各鎭之寃也。
繼以本府言之。
粤在庚戌
特蒙曠絶之澤。
五萬之逋。
永爲蕩減。
更以敦定恒揔耗不滋長之意。
筵禀蒙允。
廟甘營關。
著爲關石
不意近者橫被四鎭分耗移付本府之患。
癸丑乙卯兩等條。
合爲二百六
公元1857年
十八石九升是乎所。
只被移本而止之。
已切目前之寃。
况見滋耗而增之。
尤大日後之患是乎旀。
至若丁巳己未兩等移付爲一百八十二石三斗九升七合
而此則全無一粒來自鎭倉。
徒致幾石之添得府案。
欲其責穀於該鎭則殆同不皮而求毛。
抑將守簿於本府何殊還珠買櫝乎。
所謂逋作於鎭還而罪歸於府倉
耗滋於鎭屬而害及於府民者也。
豈非涇淸而渭以之濁。
魯薄而趙受其圍也哉
本府之寃也。
見今一境之民。
益憚殃及之魚。
咸張色擧之鴻。
而至冐裹足齊籲之擧。
幸伏承從長報來之題是乎所。
窃伏救水者先防其源。
病者先治其本。
然後可以息其流而止其痛矣
及今長策
惟有就各鎭加分耗
而燭其寃寢其徵而已
上項癸丑乙卯丁巳年條。
若已歸屬區別之科。
則惟在商量處之如何是白遣。
至於己未條一百十六石十二斗五升七合
營門會案。
才已勘出。
此則優可及圖是乎所。
伏乞特垂惠澤
卽使除减於營勘之案是白遣。
且繼自今年所謂加分之名。
許令勿復執責。
則是旣往勿說來者可追之方。
而向所謂防源治本之道。
不過如是而已
然則一擧而澤一民
猶爲德也。
一擧惠及一邑四鎭之民乎。
此固在營門
一彈指一擧足之力。
在邑鎭。
爲生其死肉其骨之恩是乎所。
玆敢枚陳仰報爲去乎。
惟伏俟處分
北靑科費分徵錢事。
防報廵營狀。
營題營關。
若是鄭重
其在奉行
無容更達是白乎矣。
窃伏念此係刱徵。
無名可屬是乎所。
欲其攤徵於民。
試弓試矢之費。
何有執耒執耜之流
而藉其無告
徒行勒斂。
則民何辜焉是乎旀。
謂是武試而更欲責推於將廳。
則窮校殘卒。
自是本邑擧行之任
而又何與於他府試費之豊約乎。
左右參斟酌事理
可謂皮肉不關
馬牛其風
然謂以瑣瑣之物。
不當相持共濟之地是加。
更欲除出於府用。
則府使赴任
乃在於過科七日之後
分徵關辭。
已到於前官在府之時。
所謂各項公費
猶且屬於交龜之日。
此等橫徵。
無論多寡
安意自歸宋襄之仁者。
亦甚無義
故姑不得備送。
大抵就其該府報牒論之。
大有不可者審矣。
北關都試
誠有十邑添補之例者古矣。
至若南關之武。
東堂一自設法之初。
自是樁定於兵營
元無輪試之䂓。
八道同然
著爲關石
而今此該府所報中。
前輪設於列邑。
牢定本府之辭。
果是
公元1839年
據是乎旀。
况慶科初試
本是通八省都聚於京師者。
而往己亥
始爲刱䂓。
文武初試
使之各該道巡兵營。
分設試取。
若値文科初試之時。
而有左右道之處。
則武初試分屬廵兵營之意。
筵禀定式者。
今爲二十二年之久。
而又此渾稱前輪設近牢定之說者。
尤係誣罔矣。
然則府試費。
雖至夥多
其爲營下之邑者。
自是不幸則其何以推此不幸之費。
徵彼無前之例哉。
此專由乎該掌輩自下作俑
設爲自肥之計。
遍玆列邑。
垂以無窮之弊者。
不待智者而明矣。
以上段所列乎則勢各不當
以下段所陳乎則義實無據是乎所。
敢冒悚仰報爲去乎。
關飭之下。
如是覼縷
不勝主臣之至。
査徵各倉監色充納加留穀報
公元1858年
邑民李殷等。
本府加留穀三百九十二石寃徵事
向呈議送。
承題音。
云云是白乎所。
窃伏本府還揔之戊午冬等會案。
合折米爲一萬八千二百三十一石三升四合
至於己未夏等。
分留折半
則乃爲九千一百十五石七斗六升七合
本府各項雇價一百五十五石。
當年應留條中。
以先下。
以納充者。
自是邑例。
故其餘八千八百九十五石。
昨年實留之數。
而及乎等摘奸。
營邑會案。
符契相照。
依數執揔而歸。
旣而千萬不意
謂以加留。
以三百九十二石。
付之營賑衙門是乎所。
事理疑眩
從古何限
而寧有若是其甚哉。
假使以元留揔九千一百十五石七斗六升七合論之。
各項雇價一百五十五石之依邑例先貸者。
乃實爲加分之數。
而今反謂以加留。
左右參互。
終無所據。
彼此乘除
莫曉其歸是白乎所。
顧今民情
雖當徵之還。
猶皆稱寃
况加之以不當徵而徵之乎。
故向所以冒死齊籲。
乞蒙還寢之澤是白加尼。
及下題旨
以還徵監色之意。
所謂監色。
亦是國民而寃徵則一也。
民隱不可不恤。
營題不可不遵。
百爾求之。
聲罪無名
何以服其心而明其徵也哉
大抵本府還穀。
往在庚戌减揔之時。
邑報營關。
爛熳同歸
無論精麁
一從民納。
以爲充數
自是以來
遂成謬例。
所謂還穀。
擧皆麁劣
至爲未分米牟之境。
以此生頉者。
往往有之是加尼。
何幸至於
擧邑齊會。
同聲完議。
新捧之穀。
一齊精實
及至等合勘之簿。
新舊捧之名。
於是乎㢠分矣。
所謂舊捧。
昨年見留之襲謬麁劣者。
而將此二石然後可以當新捧一石
則其精麁之別可知也。
乃者倉監色。
本以欠逋之輩。
欲其乘時充納。
及此春糶之交。
懇乞於民。
或以歇價貿之。
以舊捧一石
充備新捧一石者。
爲五百九十三石。
而今於案簿査計之地。
竟不免奸狀畢露
則府使以此執言
聲其國穀幻弄之罪。
隨其多少
繩以重輕是白遣。
就彼五百九十三石。
折半還徵。
當爲二百九十六石七斗五升
而上項加留之穀。
旣有定數
不得加减
故其在懲後之道。
遂準三百九十二石。
以爲分徵於該監色是白乎所。
始可爲聲罪有名
而其奉行營題者。
得以服其心而明其徵矣。
故玆敢具由仰報爲去乎。
伏乞參商洞燭焉。
緣由牒報
京商李在德事。
民狀內諸條査實報。
第就審狀內諸條臚列是乎。
其中身死彼人李友燁段。
三水
橫被潛金之張哥等段。
端川是乎所。
雷疆各殊。
罇俎莫越是乎旀。
其餘數條。
玆行詳査
據實枚報爲白乎所。
第先招致曾所交貨李在德者。
凡爲四十餘人
其與往來之標。
各考年月而比之本利多寡之數。
詳採虛實而擧之。
則此皆爲易貂鼠
先貨於民。
畢竟貂不足而券猶懸者也。
㴑其本錢則少自十兩
多或至千餘金。
計其利條。
月殖三錢
久幾數十年而及乎督捧之時。
或有畧减本錢而推之者
或有全除利條而捧之者
或有旣捧利條而還給幾兩者。
其數爻之少者。
至或全數蕩减。
而此則幷施於刮毛之龜是乎旀。
餘人苟容苛推者。
輒皆逐年計利。
盡捧乃已。
甚至有縱人搜家。
孕婦落胎之境。
然則其所以許减者。
便是黃門遠色
亶非長鋏之市義者審矣。
盖顧以本邑介四塞之中。
物貨不得通焉是乎所。
哀彼着土之氓。
罔非懸磬之室。
而如欲辦得分錢。
不啻澤虞之薦鹿。
衡之謀鱉也。
故逢彼求我之蒙。
媒以可居之貨。
則皆爲捄目前之急。
不念日後之患。
信手自費
遂成積債。
譬如腫於腹心者。
中自暗濃而不知
終必有大潰之日矣。
李在德之地。
欲其卽推乎。
則審如緣木而求魚。
望其自報乎。
則殆同守株待兎是加尼。
及至昨年
得以近萬之債。
畢刷於數月之內。
而官庭如市。
民牒塡街
闔境鼎沸
不免驚動之患矣。
故有傾家破産者。
有徵族及戚者。
其實則咸曰當徵。
其外則具涉不忍
所謂腹心之腫。
於是乎大潰是乎所。
方其濃也。
已自隱痛而人固不知
及其潰也。
已益覺痛而人莫不危之。
然則所以救急者。
足以
搆㤪。
所以緩督者。
反使之益困是去乙。
然而幸遭其許减者。
猶皆誦德
至於欲爲鳴寃或有之。
此亦人情之常也。
方其逼骨督迫前。
剝膚之刑隨後
而特被蠲减
得免桎梏
則是所以之者也。
故各民之本利往來之實。
加减徵捧之數。
固當一一枚列原狀之內是白乎矣。
極爲浩穰
反涉煩瑣
故玆以各捧侤署。
別成冊子
呈狀尾是白乎所。
大抵分而別之。
縱有恩㤪不同
擧而論之。
咸至蕩敗則一也。
夫本於謀利者。
惠而不德
於濟私者。
伸而反屈是乎所。
今此李在德之來留本邑。
爲數十年之久者。
始憑公而終濟其私。
外施恩而內謀其利。
故伸不得以救屈。
不足以掩㤪是乎旀。
以言乎金應律致死之由。
昨年銅店潛採之說。
入於營廉者。
虛實相蒙
橫被罪犯者爲十人
聚首叫寃之際。
聞其廉客暫過應律之家云。
咸曰吾輩橫廉。
必出於此人之手。
遂要詰其由。
同聲齊進。
未及其家。
應律性本畏怯
先自刎。
遂至成獄
盖潛採廉記中李文白,金達福,金應周三民。
果由應律而入廉。
其外諸人
實非應律所爲
而枉被鶴唳之聲。
輕作蛾撲之魂是乎所。
今者應律之子學秀與其從弟口招內。
昨年檢査之庭。
應律生前之言是乎所。
其言曰今番諸人之誤廉。
由於李在德之差人萬成云云是乎。
其時萬成納欵官庭。
有耳皆聞。
而至謂衣之食之於李在德之家。
故所謂廉記。
以潛示於德云是乎旀。
又有債民朴仁植之口招。
亦是符合
則苟論其由我之
歸於萬成是乎乃。
所謂萬成
曾已上京
在於在德之家是乎。
無由對査以驗前招是乎所。
民口招。
別錄鱗貼於上項冊子是乎乃。
窃伏惟獄旣勘案。
行將周星
則今於已宿之地。
不當更起別端是乎旀。
以言乎鍊銅。
當初該店將之捉上營門也。
嚴畏恐讋
惟口所出亂招某某者。
至爲九千餘斤。
而擧皆屬公責本色
則橫罹諸民。
豈容有一粒自在之理乎。
不得已爭赴店近邊。
剝取沙石
名曰碎銅。
強以充納者。
僅爲四千餘斤。
而始承營題。
使之吹鍊作片。
終復以每斤二戔式作錢責納。
則先捧四千餘斤。
不可不還給本主
本主諸民咸曰此不翅無用之物。
復名以碎銅。
留置私家
則又必爲後日之患是加。
方用難便之際。
李在德之差人李師魯以每斤一分二里自下貿得。
渠自吹鍊。
作爲六十餘斤。
得二大也一風爐而去。
其時座首中軍
口招。
爲別錄尾呈是乎旀。
所謂李師魯方營下。
一行査問
自可實是乎旀。
以言乎貂鼠
則果於每年
千餘張或千張
貿送龍灣之狀。
十目所視
萬口齊出是乎旀。
其餘締結營邑。
傷人害物等句語
今無形跡之可尋。
不得枚擧是白遣。
且狀民列名本府境內者。
一齊招詢。
則初無一人上京
同參齊籲之擧是加。
擧皆納實是乎所。
緣由牒報
空名三張防報
伏念入用之地。
所重自別。
則其在奉行
不容少歇
而顧以本邑十室殘枵。
罔非懸磬之流
八口顚連
懷擔鼎之計。
而且錢貴而土賤。
一日之耕。
劣容爲數緡之直。
則其或有着土而姑息者。
統計家庄。
不過爲二三十金也。
每當公錢納之時。
其所難辦之情。
不啻澤虞之薦鹿。
衡之謀鱉也。
今此空名之帖。
至爲三張之多。
而欲其分責於救死不贍之徒。
則殆若投猛乕於羣羊之中。
而其不驚怕而逃散者。
幾希矣。
如欲勒授而強督。
使之各納拾肆兩之文。
勢必至於傾産而後已是乎所。
所謂虗名而受實禍也。
其爲不忍
孰浮於是哉。
窃惟南關列邑。
其有或稱凋弊者
猶皆綽優於本邑。
而况䧺州巨邑。
亦復
列。
饒戶富民
實皆星羅
非曰漏彼而偏此。
亦當哿富而哀獨是乎所。
民情之在此乎。
則雖責一緡之銅。
是壓泰山鳥卵也。
以邑勢之在彼乎。
更加三張之帖。
是添一羽輿薪也。
玆敢據實仰報爲去乎。
伏乞特垂哿哀之念。
移此鳥卵泰山
增彼輿薪一羽
千萬幸甚
而原帖三張
姑爲尊閣
以俟處分
各鎭加分耗依前施行
向以本府管下四鎭前後分耗移付本府會案者。
實爲府民切骨之寃是如。
府民等呈議。
送回題云云
故趁卽說捄弊論報是白乎矣。
首尾要槩。
專乞燭其寃寢其徵。
以爲救本塞源之意矣。
及伏承回題云云
繼且追下別關於本府及各鎭。
(府使牒呈及面禀是置有亦。
各邑鎭還穀。
皆有營賑衙門
獨於鎭東,同仁,雲寵,惠山四鎭
無營名色是如喩。
四鎭段。
雖無營賑之名。
穀有營賑之用。
每婁勘簿之苟艱者。
誠爲殘鎭難支之瘼。
弊到劇處。
合有矯捄乙仍于。
四鎭良中各設營衙門
而就本府所在營賑穀中折米五百石。
參量移轉於各該鎭爲去乎。
以此關辭及後錄枚關各鎭。
移轉穀段。
期於來月內。
畢運後形止報來向事。
)窃伏念狀題先旣丁寧
關辭後復鄭重是乎所。
其在本府擧行之道。
藉令兩各承施。
以幸其因便减揔之方。
則夫孰曰不可
而特伏念營門軫念
實出於府鎭俱便之地。
故合其兩條一之
就五百石。
計除加耗
其所謂還送者。
卽今
別劃之營賑也。
其所謂別劃者。
乃昔移付加耗也。
昔來者悖而今去也順。
始蒙其枉而終歸正是乎所。
狀題關辭次第到邑之日。
一府之民。
歡聲如雷曰。
寃無永屈之理。
直有必伸之時是如。
營門生死肉骨之澤。
不圖殞首結草而報也。
遂皆攢手相頌。
庶有其蘇之望。
已散者欲還。
將去者遂止是加尼。
不意今者忽伏聞有各鎭防報之題曰。
(營賑之添受。
果如爲難
依前三年移送本府
而迨此窮春
分給時急。
斯速移轉
以此報施行。
)伏讀未半。
不覺愕然失色
未知處分之前異同者。
有攸在。
而卽顧一境民情
翻驚且惑。
回笑爲咷。
向日之欲還者解體
遂止者納履
目下風色
不如初無暫許之題也。
夫各鎭防報。
亦或無恠
與其乖理而兩困
孰若反經一全是乎旀。
與其俱焚於及池之殃。
孰若自任於起孽之所哉。
彼各鎭自承此題。
莫不喜相賀。
鎭東則曰我鎭所送。
只爲五石三斗
惠山則曰我鎭所送。
只爲十一石九斗三升
而咸謂何難辦此而不禍是嫁乎。
至於雲寵則所輸之穀。
爲八十五石一升。
同仁則爲九十四石三斗一升
而此雖稍夥。
亦皆曰履尾之乕。
今當遠逐則豈曰無穀可輸乎。
雖至磨頂放踵。
必圖輸送乃已云。
此盖在昔不輸之日則彼謂穀
雖見空於鎭簿。
旣移添於府則以錢以穀。
府當自擔其輸。
督鎭非所急是如。
遂以汗漫遷延
閱年不輸是如可。
今當危迫
始謂𨃃蹶圖之者
此卽前後眞境也。
顧本府還穀。
自昨改色之後
一新精備
無或麁劣
而今者彼所以𨃃蹶圖之者
卽一戔之文貿得斛名。
九分之穅。
充石數。
乃將擧而移之。
惟名是取。
則其在府民。
雖添精實之穀。
已極血寃。
况又其糠乎。
大抵論以民弊則彼一此一。
揆以事本出爾反爾
而今復隍之城。
欲安决隣之壑。
則哀此府民。
亦獨何罪是乎所。
敢冒尊嚴
備暴情實爲去乎。
伏乞垂鑑諒。
依前施行之地。
千萬幸甚
雲同兩鎭
依前關受營賑論報
今此關辭。
出於曲念移付之爲府弊。
使之詳定代捧。
以爲此勝於彼是如。
至於已輸之穀。
亦皆以還其本而責其價者。
其在府民。
不勝感泣之至。
窃伏藉令各鎭。
一依關辭。
無或愆漏。
更究其實
錢亦穀也。
卒乃作還添案則一也。
被鎭害府則一也。
且况雲寵同仁兩鎭
改前圖。
欲以安受營賑之意。
爛熳同歸
懇及本府
然特緣向旣承防報之題。
繼又有作納之關。
不敢自下擅行是乎旀。
雖欲更自該鎭論
報其由。
乞甘營賑。
而謂以始防終請。
自歸顚倒
柔茹剛吐
反涉愧悚
不敢自首轉乞先容是乎所。
玆敢具由仰報爲去乎。
伏乞爲先以雲寵同仁兩鎭分耗
更依前日營賑甘辭
使各擧行之意。
許下題飭。
千萬幸甚
開銅防報
窃伏念此是筵禀成命
廟甘宣飭。
豈可一介守土之官
遽敢容喙其間哉。
然顧以職忝近民。
其所以察利病得失之地。
則最爲親切備至
而以之導達于上。
伸暴無隱者。
亦是分內之事也。
故玆冒猥越。
敢瀆尊嚴
伏乞俯恕狂妄
垂諒察焉。
本府介在白山初落之頭。
土脊水冷
所謂一日之耕。
終歲効勤者。
豊穰所得
不過一二斛。
則况係易遭其歉荒乎。
所謂還分之穀。
殘獨所受。
不下七八石。
則况在名之以中小乎。
故雖獨戶之民。
必須服勤十數日耕
然後可以備納當年之糴。
而餘爲御冬之資矣。
然則此非匹夫匹婦自力
故所謂雇丁傭夫。
家畜戶率。
以爲幷力收功之責。
不可一日或曠。
不可一戶容闕。
而噫彼雇傭之輩。
本非土著之氓。
而內無恒心。
惟利是趨
無遠圖。
惟放是縱。
而夫何數
以來
彼有鼎鐺之耳。
逆聞銅礦
擧皆心動而肩聳。
自謂大利當前
農是何物
遂卽擲鋤而起。
罔不背主而行。
彷徨道路
窺覘動靜
優遊店舍
翹佇時日
致使主戶耕耘失時
已見數分之害。
一日二日
走者愈繁。
竟至各社之以此齊訴者。
殆無虛日
故府使明其言出誕妄
謂以必無是理。
申其務在本實
戒以各還其主。
其近居者招之以面諭
遠住者令之以耳飭。
丁寧申複
有若可信
則始皆收其放心
還他本分
稍有安業之望矣。
不意今者開礦之令。
忽下於羣喧暫息之際。
此實農務勤慢之機。
穡事成敗之關。
而向所謂誕妄者。
反歸自詐。
則向所謂本實者。
尤當不信矣。
彼輩之向且心違面從者。
今當氣得而趾高。
莫不至于今日
官豈遏我。
遂以揚眉掉臂
招朋引類
卽見其往如矢而屯如雲矣。
不可勝誅。
則又孰能御之哉。
然則顧此三農之作。
不免半塗而癈。
田家憂嘆之聲。
溢於闔境
一臠之味。
在於本邑。
則全鼎之肉。
推於隣境矣。
且念金氣所動。
理必克木。
而銅屬於金。
屬於木。
藉令勤力
難保有年
况兼鹵莽
互相其報。
萬斛之還。
何以庫之。
百姓之口。
何以糊之。
旣揆人事
且參物理
此其必至之勢。
而實非等閑之憂。
故府使儹(一作僭)妄之誅。
不暇顧也。
玆敢據實仰報爲去乎。
伏乞俯軫窮蔀目下之情。
具由轉聞。
庶幾更俟處分
而且論府使踰分之罪。
俾蒙當勘之律。
千萬幸甚是乎旀。
關飭之下。
敢玆贅陳愚昧者。
不勝主臣
正營之至緣由
開銅後請礦店禁酒
本邑處在窮髮之北。
王化絶夐。
民俗勁悍
一錢之較。
輒相拔刃。
片言之違。
容易擧挺。
而况復加之以酒。
則殆所謂均虎傅翼
敎猱升木也。
故闘閧不絶村閭
俗習日就悖戾
往往至有殺越之變者。
皆酒之使也。
且公逋之滋蔓也。
私債叢沓也。
而竟歸於傾家蕩産
徵族及戚而後乃已者。
十則其十。
百則其百是乎所。
甲民之見毒於酒者其若是乎。
故府使到職以後
卽揭禁令
至今日。
而縱不能謂以全絶。
猶得以去太甚是加尼。
不意今者廟筭經禀銅礦許開是乎所。
乃者氣豪意健雲屯集者
無非浮浪頑悖之流
旬日之間。
便將成一大都會矣。
然則藉令彼皆不飮。
其難化之勢。
尙浮於甲民縱醉之日。
不虞之變朝夕可待
則其戒濡首者。
尤當針頂矣。
然此皆八道無賴之輩。
自作一團逋逃之藪。
而如欲只
本府申禁其飮。
則如以一勺之水。
欲救輿薪之火。
不惟必其無効
亦將慮有他變矣。
且以募丁言之。
渠輩始至之意。
罔非出於資産之計。
而彼愚且頑者。
隨得隨費。
惟酒是縱。
及其終也。
擧皆空手而立
列名於貿銅之逋者。
多或至千餘
不下數百。
竟使互相株連
害及族黨
遂以貿銅錢三字致擾於營邑。
至于幾年而不息者。
苟究其由。
莫非由酒而作哉。
今此禁令
實多爲彼之地。
而心旣無恒
不圖近。
不此之悟。
而如彼之梗。
所謂化外之氓也。
故玆敢枚報仰請爲去乎。
伏乞特垂軫念
亟下嚴關
使之無論上下
一切禁酒
以爲公私兩便之地。
千萬幸甚
虛獜(저본의원목차에는'麟'자로되어있다.)驛卒仲烈罪狀論報
站驛輩作弊民間之患。
先自營門已所燭悉。
而向伏承別甘。
嚴束之意。
趁卽布諭警飭是白加尼。
此輩元是鍾厲。
不知戢。
有如仲烈輩而極矣。
仲烈本境虛獜站卒。
與其儕類
前茅後勁
同惡相濟
前後剝民之狀。
難勝旣。
而第於今者。
大犯三尺之重。
莫貸一縷之微。
故玆以臚列梗槩爲白乎所。
仲烈之母。
改適於雲寵居民趙允京家。
偶得重病垂死之際。
隣民金達允。
與允京因些少事端
爭詰搏闘
允京妻起身救解
卽無事。
則自不免驚動之勞矣。
一月許。
趙妻病遂不起
趙卽委訃於仲烈
則噫彼仲烈
同謀於衆
謂以奇貨可居
遂先縛打傳訃之民。
勤(一作勒)捧橫死之侤。
仍卽成黨。
夜半叫馳。
討炬於過路民家者。
殆若別星之行。
蜂擁豕突
先犯趙民兄弟之家。
毁及三戶
至若釜鼎器皿
不勝殫擧是乎旀。
轉往金達允家。
撞窓碎戶。
無不殘滅
竟乃縛金趙兩民曰。
仲烈之母。
由汝而死。
行當告官成獄
償命之律。
舍汝其誰。
欲求生。
惟我是聽。
乃以勒徵於兩民者。
錢四十七兩,牛一隻,白木二疋,細布二疋,雜穀四石
渠輩十餘名。
逗留數日。
惟飽是恣。
猪狗之屬。
無有餘存。
仲烈表叔士哲
卽死女之親兄。
而居在趙家之傍者。
而方其變亂也。
來責此輩曰。
吾妹之死疾病
吾自審知
如其有端。
吾豈後汝哉。
汝輩此擧
胡乃狂妄云。
此輩加之曰。
汝是何漢。
敢來容喙
亦遂縛打。
幾乎濱死是乎旀。
盖哀彼兩民
非不告官鳴寃
窮谷蠢氓。
自是畏憚驛卒
甚於豺乕
每當繡廉之時。
此輩乘其得意
搆陷良民
無所不至
故遭此屠蕩之禍。
不敢生意於呈官自暴之地。
無告之民。
可哀之情。
推此一端
餘皆可見是乎旀。
大抵
以崔仲烈言之。
藉令渠母死於非命
不共戴之義。
不遑自暇。
而反乃圖賴討錢
彼其忍者
是豈許容覆載之間是乎旀。
况死固因病。
了無他故
而幸其母死。
作爲利竇。
致此滅倫之變。
是可忍也。
不可忍也。
所謂袒括之痛。
攀擗之節。
固非在渠當責。
而然渠亦人貌而人心
渠母云死。
全無一毫之悲。
萌於念頭
半點之淚。
動於睫端。
而初不入停尸之旁。
到卽橫衝竪突。
觸手撞破
豪健騰騰
有若自榮人之無倫。
至此極。
左繩右勘。
俱係可殺是乎所。
始也入聞。
殆不近理
以潛廉。
後復覆審
參此伍彼。
至于四五。
然後始得其本事之如右者
定不毫爽。
當塲光景
潢池弄兵
綠林之劫篋。
不是過也。
故卽乃捉致厥輩。
頭頭嚴治
權其輕重
薄囚旋釋者爲八名
其所勒奪之物。
從渠自首
一一還推。
分給金趙兩民是乎旀。
同崔仲烈段。
不可以自邑懲治而止。
故嚴杖牢囚。
玆以具實馳報爲去乎。
毁破民家
亦係重律。
而在渠今日之罪。
猶屬緦小功之察也。
此若許貸視息
得比人類
則烏在其扶倫設法之本哉。
惟伏俟處分
以爲民害立人綱之地。
緣由牒報
行營本府武庫修葺合爲一所論報
本府各所公廨
擧皆年久頹癈。
莫非岌嶪
至於行營本府武庫而極矣。
無片完。
不得一點之雨。
棟皆全朽。
不勝支幾株之木是乎所。
此非一朝一夕之故。
而况閱今巨浸
無可言矣。
故所軍器
無不傷敗
緩急待警之意。
尙矣勿論
尋常備用之具。
亦嘆欠缺
言念陰雨之備。
誠覺寒心之至是乎所。
不可不及今經紀
全擧修葺然後可保其餘存之物。
而顧以本府殘民困。
雖升寸銅。
莫可鳩斂以資土木之費矣。
窃有一策可以便宜通變者。
乃是兩庫一之者也。
彼謂以營府自別。
軍器之分而兩之者
特擧往日行營時而行之。
至于今日
不必膠固以守之是乎所。
故今倘收其兩庫之材瓦。
合之一處營造
則不至過斂於民。
自可就功矣。
於是乎營府軍器其內而各占一隅
表諸外而分揭雙扁。
則魯廟不失存羊之義。
漢庫得庇斬蛇之具是乎所。
在民省百費
在事兩全
而然此非自邑擅便遽行推變者。
故玆敢具由仰報爲去乎。
伏乞俯垂軫諒。
許以合兩爲一
癈就完之地。
千萬幸甚
新還三分一停退關論報
窃伏念今此以新還三分一停退之意。
至爲再擧
請。
竟蒙允許者。
其所曲軫窮蔀之情。
要救涸轍之困。
恩斯勤斯
不用極是乎所。
其在灾民感戴之地。
孰不歡呼蹈舞
咸謂雖死之日。
猶生之年也。
顧以本邑言之。
旱澇雨備
風雹雙行
竟不免尤甚之列。
遂擧環甲之境。
無非呼庚之民矣。
至當捧還之日。
不圖特霈之終降。
惟知糴政之莫缺。
且諭且飭。
務盡方策
或本或代。
備容通變
而民亦曰莫重者國穀不可縮矣。
莫嚴者國法不可越矣是乎旀。
嗣歲農粮。
亦惟是賴。
則雖乏御冬之資。
豈闕納還是如。
遂以爭罄甁甖
沒輸倉庫
開倉四朔。
本倉及會社,鎭東,惠山樂生五倉
業已封庫。
其外各倉。
或有零十餘石。
數十石者。
統計合四百餘石。
未了勘是乎加尼。
今者少半退之關。
忽承於全捴垂畢之際是乎所。
按本府元案。
營賑軍餉外。
衙門穀揔。
則合爲四千四百五十七石五斗七升三合五夕內。
除出三分一之數。
當爲一千四百八十五石十一斗九升一合是乎旀。
本府還戶合爲一千八百七十。
而計除三分一之數。
則每戶當爲十一斗九升一合八夕是乎所。
今欲更還於已捧之戶。
則奸反易售。
抑欲徒施於未納之民。
則澤未均及是乎旀。
且聽之於齊
民。
亦咸曰今日則已納矣。
設或還出。
自多這間之費。
亦有還矣。
又復添重益新分外之憂。
狙之朝四者。
還至暮三而覺少。
塞馬之俄亡者
端知後來之爲是乎所。
乘除彼此輕重利害
則急雖在卽
事宜圖遠是如。
千慮一得
羣論僉同是乎所。
參互思量
理固當然是乎矣。
事係重大
不可自邑擅便
故玆敢據實仰報爲去乎。
每戶十一斗九升之其仍其還。
惟伏俟處分是乎旀。
且念哀此灾民
雖曰愚騃
猶懷淳朴
其所重國穀而畏國法者。
實用嘉尙
三代直道之訓。
於是乎不誣是乎乃。
目見其旣罄終歲之苦。
更無一日之食者。
其爲悶恤。
倘復如何是乎旀。
彼亦有鼎鐺之耳。
咸聞恤典之將降。
擧方洗鐺而待
渴望自天而隕是乎所。
玆用▦▦。
敢煩血祝爲去乎。
伏乞垂矜諒。
特許優施
俾蒙終始之澤。
千萬幸甚
營府軍器從實在勘簿報
本府營府武庫
東頹西落
上漏下濕
若不保朝夕者。
亦已積有歲年
其中所儲之物。
豈容有十得一完哉。
不可不式遄改葺。
然後可保其一二之餘。
而顧以本府殘民窮。
事鉅力綿。
不可兩各一新
故昨議以視舊稍廣。
一其庫而改之。
就內各占。
雙其
公元1886年
扁而儲之。
則魯廟不矢存羊之義。
漢庫得庇斬蛇之具是乎所。
在邑省百費
在事兩全是如。
具由仰報。
已蒙許題。
(一作第)伏念每當舊交遞之時。
則該軍器之照簿傳掌
卽列邑常行之䂓也。
至於本府
一自丙戌行營革罷之後
所謂傳掌一欵。
不擧論是乎所。
盖緣無物不朽
動輒糜。
不敢着手
至今日而任他膠舊矣。
昨年府使莅任之初。
不能強其不能
襲例勘報是白加尼。
當該改建之日。
不得不全擧暫移。
以俟訖完而還儲。
故亦不可不按簿照檢。
詳閱有無
則果乎器械之以木以
一是朽爛
殆沒形體
汁物之若銅若鐵。
半強欠闕
不備揔數是乎所。
盖該庫亦有監色。
每年相遞。
則今當曰木竹朽爛
固有據。
銅鐵欠闕
責豈無歸云
則驟思外面
在所難明。
細究裏樣。
參可恕。
夫本邑土俗。
崇信巫覡
凡稱軍物者。
無論大小
入室輒禍病。
至死云者
兒童之所熟講也。
禁忌截巖。
防閑甚固。
然則指此欠闕
徒責該掌。
恐亦不穩是乎所。
顧本府吏輩。
不嫺書寫
又昧名物
文簿之字畫則魚魯相幻。
軍器形名則羊未辨。
細按近年營邑反貼文書
則旣不能見形知名
不曾按簿叩數。
而只以應文備具。
例勘報者。
故寡乃爲多者有之。
無或爲有者有之。
一傳二傳
愈傳愈誤。
三豕渡河之訛。
六里指山之惑。
未有甚於此也。
夫以營門掌言之。
豈能外邑軍物之數。
得以檢其誤而正其失哉。
故亦以應文備具。
循例勘送者也。
故近來反貼之案。
不足憑信是乎旀。
且今去丙戌
爲三十六年之久。
其間監色之或亡或死者
十居七八。
則各該當年勘貼之簿。
今無以一一推檢
而今於另飭廣搜之際。
幸有甲戌丙戌兩年反貼冊子
覔得於當該監色若子若孫塵篋等閑之中。
則果與近日訛誤之書。
亦復大相遠矣。
至於庚戌以後
復有逐年文書
而或有彼寡而此多者。
或有此無而彼有者。
或有前旣錄破而後則不錄者。
上旣書行而下又疊書者。
雖使慧眼當之。
不勝其眩矣。
甲戌丙戌之後
本無增减之由。
則是贏縮於近勘之簿乎。
一傳再傳。
愈傳愈誤之證。
於是乎審矣。
今欲責其傳寫之誤。
則亦有不可強者
本府邑社風憲
大是苦任也。
盖勒差愚騃之氓。
使之一年擧行
翌年許爲武庫監官,吏廳新屬。
亦是劇役也。
每引乳臭之徒。
使之一年使役
翌年許爲武庫色吏。
此俱出於募來興勸之方。
遂成邑䂓者久矣
然則
愚騃之氓。
乳臭之徒。
顧何能審於形名之簿而保無錯誤哉。
所謂文備具。
自不免馴致其失而欲其深誅乎是。
則此無異怒𥌒以不辨色
責聾以不知音也。
特當初邑䂓。
失之不審耳。
故欠縮之責。
始旣難強。
訛誤之誅。
終又莫苛。
而然今於葺庫還藏之後。
若復因循泯默
不報由是如可。
或有後來摘奸之境。
當該不審之責。
反有歸於今日矣。
故到今事勢
不可不以反閱見在之數爲勘。
石室之柯存之無用。
故懸以棄之。
羽化之盃實之反詐。
故懸以無之
紫電靑霜之如藺璧者。
錄之曰完。
忘歸繁弱之同孟甑者。
錄之曰破是乎所。
今之比舊。
縱相睽違
下之事上
宜在實直
故玆敢備列顚末
具報成冊爲去乎。
伏乞垂諒察。
許以反貼。
俾垂後考之地。
千萬幸甚
咸興府科費錢請勘大同
本府大同庫米布。
卽民錢也。
每年收斂民間者。
旣有定數
一邑常行之費。
無不就勘於營門
而獨咸興府每式年文科試費分定錢及有初試庭試分定錢。
不得見勘於大同
每以別徵於各社者。
甚爲欠缺
而况北靑武科試費。
亦自營門分定同勘於大同
則參諸事理。
無彼此之殊。
揆以文武
反有輕重
別。
而尙此獨漏於會計者。
職緣本府因循不擧
拋諸等閑之科者也。
今因齊民以此叫訴者。
不止一再
玆敢具實仰報爲去乎。
伏乞垂鑑燭。
許令自今以後文科試費。
亦與武試一軆勘報。
俾此甲民獲免寃徵之地。
千萬幸甚
留庫摘奸橫侵執頉事論報
公元1850年
窃伏惟還穀法意
本是爲民而設也。
法久弊生。
何事不然
而惟還最甚
還之爲弊。
何邑不然
而惟本府尤酷是乎所。
本府還揔。
曾比七萬之時。
則只將空簿傳授而已
初無一粒之入倉糶糴者久矣
往在庚戌
特蒙曠絶之澤。
五萬之逋。
永爲蕩减。
只準二萬敦定恒揔。
而邑報營關。
爛熳同歸
不計精麁
令從民納充逋。
則民雖白徵。
始皆樂趨
牛輸馬運。
惟充是務。
強備石數者。
自不免米牟未分之境是乎所。
此事勢之不得不然者也。
然則而給之者是麁。
而捧之者何得強責其爲精乎。
因而襲之。
便成恒例
自是之後
每年摘奸之時。
謂以米麁。
執爲牟錄。
枉指留庫之數。
千作五百。
萬作五千。
卒乃稱以加分。
橫徵不食之耗。
年加歲增
有涯極。
至於昨年
擧邑之民。
同聲完議曰。
米麁之故。
遭寃徵。
自今改色
則已是加。
遂皆自願精納。
一齊革舊是乎所。
於是乎牟與米。
始可㢠別矣。
本府處在白山初落之會。
土脊水冷
初秋霜降
所産之穀。
惟有牟耳兩
一日之耕。
至死服勤者。
不過收得石穀
而此統計十年
㐫七而豊三也。
還分之穀。
殘獨所受。
洽滿十石
及至納。
盡輸終歲之勞。
歸乏御冬之資。
哀此甲民之受毒於還上者。
若是切骨
如或於捧還之塲。
全貴顆粒匀精。
無少雜粃。
使之不待更舂而卽可淅炊者。
則此無異責蚊以負山
強雀而塡海也。
環甲之境。
豈容有一民可以保者乎。
擧皆擔鼎而去。
必至空邑而止者審矣。
故向所以聽渠自納。
還渠自受。
至於耗作之二兩
精亦無加。
麁亦無减。
實無欠缺於營邑擧行之地。
而特緣每歲加分之橫執
至爲完議改色之擧。
要避無窮之患是乎所。
果乎己未之捧。
視諸戊午
不翅涇渭懸絶
庚申之捧。
視諸己未
又復齊魯之差變。
不意今者留庫摘奸之逐倉反閱也。
恣行苛刻
全事執頉。
盖其設心做意
穀色惟恐或精。
以石數則惟恐或實。
畢竟勒加橫執
指米作牟而去者。
幾許矣是乎所。
見今一境之民。
罔不嗷嗷叩胷而相告曰。
向日之加分。
猶可說也。
今日
之加分。
抑又何故
所謂削之亦反。
不削亦反者。
合照比。
與其竭力改色
無寧襲舊而納麁是如。
衆口一辭
莫可阻當
從今以後
甲府之還。
曷禁其全糠而乃已哉。
伏念營門摘奸之意。
專出於爲民之本。
而其爲吏校者。
固宜奉承至意
無或貽㤪於外邑之民者。
乃爲擧行之實。
至若今番摘奸之吏。
不念營門爲民之意。
不顧窮蔀剝膚之痛。
求釁於無瑕之地。
措意不忍之科者。
一至於此是乎所。
夫列邑之還。
欠乃爲憂。
而本邑之還。
完反爲弊。
豈非所謂本府尤酷者耶。
猥此覼縷
涉正營。
而事係民隱
不得泯默
玆敢據實仰報爲去乎。
伏乞垂鑑燭。
參量處分
千萬幸甚
請以雙黃兩鎭料條劃付白山祭堂論報
伏以白山祭堂。
在於本府雲寵社。
每年三次香祝。
賫奉御諱
自京下來
其所敬重
孰大於是
而然祭堂所在
窮山阧絶之處。
而以土則不毛。
以境則無人也。
厥初勒定三戶
使之結搆比近
守護堂壇
凡於享役應行之節。
無不擧行
而初無劃給之資。
只許頉還而已
畏避堂直。
甚於機穽
往往逃躱
每致梗擾。
時復齊訴乞免
備陳情狀者。
實係不忍
則顧何以
竭力殫誠於守護之方哉。
堂壇頹圮也而莫可收拾
擧行欠缺也而末由牽補
大非敬重之所。
所可一日或安。
則其在擧邑悚悶之極。
實爲永世難醫之痼是乎旀。
且祭堂倚在半空
受風偏猛。
每一修葺
費民力。
而輒不過支得一年
故祭堂役費之徵斂於社民者。
殆無虛歲
以若涸轍之困。
重之沃焦之供。
衆民呼寃叫痛。
足干和。
此不矯捄。
有所舒究
則雲寵一社
行將無民而乃已。
然百筭千策。
了無他方
而窃有膚淺之見。
可以通變措劃者。
本府管下雙靑黃土兩鎭料條之除差於還耗者。
合爲八十七石。
一自該鎭革罷之後
每年八十七石。
不關由於廟堂之上。
亦無歸屬於營邑之間。
率爾放過
仍作元還。
年年滋蔓於恒揔之外
窃伏惟此在國家
本是已許之穀。
而今本府
徒作無窮之患矣。
此若還蒙劃付。
永屬祭堂。
以之分爲守護之資繕葺之費。
則祭堂之莫重而不失尊敬之道。
民力之莫艱而永絶徵斂之弊是白乎所。
大易之義。
損上益下爲益卦。
聖王之法。
以寧失於民爲至訓
此係營門一番狀聞
則其在恤隱之政。
無靳許之理。
玆敢說救冒悚仰報爲去乎。
伏乞俯垂恤悶。
特許馳啓。
使此甲民
得蒙生死肉骨之澤。
千萬幸甚
北靑赤津屯畓審推事論報
公元1508年
本邑處在峽徼。
元無水畓。
凡於各祭享
應下大米
無以排進。
故昔在正德戊辰
土人上言
北靑府赤津屯畓二十七結。
特爲劃付於本府
以爲收稅排用矣。
歲月浸久。
奸弊滋長
北靑吏民輩。
慢其隔遠
恣意幻弄。
稱以漂落陳癈。
全擧隱諱
或潛屬於吏廳隱結。
或專歸於奸民私作。
只以稅錢十五兩四戔。
塞責來者
已爲幾許年矣。
大抵國家劃給之物。
無端坐失奸細蔀障之中。
莫重享需。
全致欠闕
事之駭痛
已無可言
田土年久漂落
容或無恠
至於二十七結。
全數見沒乎。
且已癈之田。
無不比年還起。
則彼輩奸狀
不見是圖。
而曾自本邑屢呈蒙題。
至於發甘該府。
則該府吏輩。
謂無大案
終不首實
且或送人私探。
期欲審推。
則從某至某。
橫指六里靑山
其然豈然。
徒說三變滄海
迄今未遂
墮彼奸術者久矣
今者幸得就考該府甫靑社二運元田畓馬頭冊。
則果有甲山屯起畓字號卜數四犯標者。
尙爲六結十負五束
赤津卽甫靑社也。
擧一反三
此爲斷案
而縱未準元劃之數。
亦可爲獨賢乎已是乎所。
將擇送幹事鄕色。
逐字尺量。
故玆先具由仰報爲去乎。
伏乞垂諒燭。
特下嚴甘於該府使。
出付元案與馬頭冊子
以爲審量推覔之地。
千萬幸甚
乞罷營納鹿角
本府殘民窮。
凡係徵斂之端。
莫非切骨之痼。
而第有一條急先可捄者。
玆冒仰瀆。
伏乞垂察隱。
特許革謬焉。
每年九月
本府之營納鹿角爲七對。
而此當初元定之䂓。
實出挽近謬襲之例是乎所。
熟講矯捄。
溯本源。
則往在乙未丙申之間。
謂以本邑爲鹿角所産。
自營門私托求貿。
準給其直。
翌年又復求之。
求輒奉施者。
始以二對。
中或三四。
如是數年。
便視以營門納之物。
遂作謬䂓。
每於七月
顯然發甘。
星火督納者。
于玆爲三十年之久。
至于近者。
幷與始之給價者。
竟亦不施
本之二三者。
今至七對。
此固專由於該掌之自下作俑
而彼烏知其爲病民之甚哉。
顧在本府
雖稱産鹿。
毋論𥱍(一作範)驅與詭遇
自有塞馬不恒
則每欲課年而準數。
那期株兎之可待哉。
古人曰鴿有六翮
飛則冲天
有四足。
走便入海。
今者鹿角難得之狀。
政類是耳。
不得已分排各社。
使之濫價分徵。
民自貿納者。
亦已久爲恒䂓
而且
於納營之日。
該掌之憑公營私。
較短量長
常見點退。
無歲不然
每遭一角之斥還。
輒增十室寃號是乎所。
窃伏念此在營門
本爲等閑之具。
彼在窮蔀。
實係切至之痛是白如乎。
不存矯革之道。
則終必無着土之氓。
故玆敢據實仰報爲去乎。
伏乞特賜處分
別甘本府
許罷七對鹿角之謬。
致騰千秋螭頭之頌。
千萬幸甚
捐廩筆債還政府報
還政病民
在於捧分之際。
一升加减
休戚判焉。
故其捧也。
痛察斛濫。
其分也。
嚴防斗縮者。
乃是牧之職責也。
第觀本島處在絶海之中。
土全犖确
候常颶䫻。
一日耕播收未盈石。
一粒得失
愛之如金。
及其開糴。
擧納終歲之苦。
歸乏御冬之資。
民産之難。
如是矣。
夫捧還時。
每斛之耗色落。
自是通國之䂓。
至於本島
又有筆債還名色。
每斛加捧三升者。
此則各該洞任之所資。
而盖爲其句撿糶糴。
奔走賢勞
設爲常例
敦定任况。
使之渠自收斂。
橫濫無節
此實八道無之謬也。
以若辛艱之粒。
應彼橫濫之手者。
每於捧還之塲。
多驗齎寃之狀。
然欲其革廢乎。
則洞任不可闕矣。
苟其因循乎。
民隱所屆矣。
窃伏念大
易之義。
損上益下爲益卦。
按部之道。
省斂助乏爲常職
左右參互。
百千思量
乃以捐减廩俸。
歲入中一千四十八兩六戔三分
永屬三邑各里。
作夏秋兩還筆債條。
俾圖彼此俱便之方。
所謂斂一欵。
永爲革罷之意。
玆以措辭節目上送爲去乎。
伏乞反帖下送。
以爲永遵勿替之地爲只爲。
荷居集卷之三(龍城梁鎭覺翁石圃生輯)
 甘結
  
禁私掘甘結
三次嚴刑
邊遠定配
重典也。
乃以當之私掘之罪。
私掘之爲重罪
可知矣。
第觀本島俗習
全昧法意
輕犯此罪。
視若茶飯
不過緣於刑杖不嚴
定配不遠也。
究其駭悖。
極爲痛惡
此果本島一弊風也。
日者聖來訟言之。
其於等訴之塲。
觀其圖形
不當禁。
特有商量者存。
不判其勝負
命以自退。
嚴飭毋或私掘之意。
未幾日。
敢此冒犯
一則國典也。
二則輕官令也。
豈可尋常處之乎。
其所謂私掘處。
別定校吏。
飭令金民當日內還封後報來宜向事
馬發甘結
公私輕重懸殊
營邑之軆禮自別。
則其在相規之道。
薄有示警之擧。
而往雖不諫。
尙可追。
益勉圖報
之策。
俾存共濟之意。
豈非公私萬幸
見今馬封進。
雖已分船。
干擧行。
尙多拘牽
卽爲馳進。
刻期操束。
不日候風發船之地。
宜當向事
勿變島例甘結
本州判官今於享官臨祭之日。
忽尋辭單。
迄迄不已矣
盖聞其由則謂以郡居州役之民。
自該郡謂據國典
一幷刷還。
至於屢相文移
竟見
事軆所在
不得晏然擧職云。
故玆以發甘是在果。
夫時居使役
國典通規也。
然此島則別有此島之例者多矣。
有土則有王稅
國典通規也。
此島則有土而無王稅
其可忽變島例。
謂遵通規而收稅乎。
軍錢居喪不頉。
國典通規也。
此島則名以軍丁
在喪輒頉。
其可忽變島例。
謂遵通規不許喪頉乎。
郡居州役。
卽此類也。
百年由來之例。
不可一朝遽變
許多前人所以不得擧論也。
州移所引入國問禁
入鄕問俗者。
盖得其彷彿矣。
盖有魯之所不禁而齊或禁之者
而設有魯人入齊犯禁者曰。
我國所不禁云。
則其可得乎。
盖有南土之所尊貴而北或賤之者
而設有南人入北欲行其貴。
則其可得乎。
不惟是也
今於內地
亦多有此等非常之例。
陽川許巖之稅。
公元1837年
納于廣州
甲山藉居之民。
役于仁遮。
在在屈指
不可勝計
我國循例之國也。
大而國有國例。
小而鄕有鄕例。
經緯錯綜
不可一槩論也。
夏雨冬雪
天時通例也。
抑或有夏雪而冬雨
則此非常之例也。
其可指雪而不謂
指雨而不謂乎。
亦可指而禁其雨
而禁其雪乎。
此時使役
天時通例也。
郡居州役。
如雪雨非常之例。
不可得而禁者矣。
新不刱舊不革六字
治民之要槩也。
須諒此意。
俾卽依舊責役。
毋至接壤相較之地。
宜當向事
荷居集卷之三(龍城梁鎭覺翁石圃生輯)
 下帖
  
耽羅校院下帖
公元1862年
夫子曰。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
觀於玆州。
益信其聖人之不我欺也。
噫。
本州壬戌之變。
求諸往牒
實爲刱有。
何淳古之俗。
有此干紀之擧。
均是聖明之世。
獨冒梗化之名乎。
不過一種鍾厲之徒。
棘矜首唱
幾許無倫之輩。
風聲脅從而已
民之秉彜
極天罔墜。
曰堯曰舜。
人皆可爲則。
何甞謂環此土許多民人
擧懷絶悖。
俱喪本性乎。
雖粗解言語者。
其必中自憤歎
不勝忠義慨慷之氣。
而特彼悖氣豕突
羣喧蜂擁
目前強弱
判若天淵
莫能出力抵遏
有當日之亂矣。
何幸金鍾運,李鎭祚,高景晙,李漢四人
出於靑衿
之列。
挺身誓衆
輪文息閙。
遂使士氣崢嶸
國綱扶植
雖謂之鷄羣之鶴滄海之柱。
不是過也。
豈非有於十室之邑者乎。
朝家列聖培養士林之化。
於是乎見矣。
不佞忝莅玆牧才有日
而取閱察理謄錄
乃知有此四士
聳加欽歎
不覺斂袵起身
而雖在往古
尙欲尙友
况得同時乎。
相居睽遠。
亦宜命駕
况在本境乎。
卽欲開閤倒屣
獲沾淸薰。
而就其中金鍾運,高景晙。
已於日者修相見之禮。
實在聞名之前
未得知其人而接之矣。
玆以數帖懇。
幸幷走煩。
要以限月內。
一時聯顧。
俾玆𢙇葭之望獲遂。
識荊之願宜當向事
四齋下帖
本州校院祠齋之特設廩餼
接生徒者。
其意果安在哉。
盖欲其使之屛絶外務
專心篤業。
以爲培養作成之地也。
今日諸生能不負乎是否
徒竊濫竽之名。
甘速伐檀之譏。
非直貽笑鄕黨
得無見誅於聖門乎。
所謂詩賦
士子末藝
國家取人
此爲入德之門。
則爲士者不可不以是業之。
爲官者亦不可不以是勸之。
故玆倣近規。
用輪數題。
限今中旬
須各製投是矣。
若或借手冒名
則旣欠自圖之策。
亦失敦
勸之意。
及至末梢選魁之日。
當有面試考實之擧矣。
以此諒實宜當向事
合下照驗施行
須至帖者。
各齋下帖
文學從事
士子常業
敎養成材
官長當務
自在受任之初。
固亦有意於斯
而公私滚擾。
未及圖。
自顧育英之義。
甘速代檀之譏。
今則新凉入郊。
燈火可親
此時修此政。
庶乎可矣。
規模節度
當先講明
今之士者童習白紛
不出程文詩賦
官府所謂勸奬者。
不外白戰旬題施賞居接而止耳。
程文文之最下。
詩賦又其偏技。
政使業之盡其竗。
考之極其精。
在家在邦
安所施用
以是而稱敎學
不亦末乎。
有或不屑乎此。
村里分授。
粗倣庠塾之規。
校院聚講。
畧指心性之義。
聽其言觀其儀。
非不高矣美矣
寒曝無常
心貌難副。
則是相率而爲僞也。
循例則病其末。
慕古則懼其僞。
然則如之何可也
盖甞反覆思量得一說焉。
科擧取人
國有成憲
立身榮進
舍此無門
一切掃去。
亦涉膠固
至於塾授校講未見功效
亦坐施措之未得其要耳。
反其本則末亦隨擧。
其實則僞自不容。
與其兩斥而都廢。
曷若一擧而俱得。
盖自世敎之降。
道學文章
判爲二岐。
而溯
其源而論之。
文王旣沒。
不在玆。
吾夫子之訓乎。
欲求道。
舍文何由
上古大聖
中華巨儒
尙矣无論
我東先輩有德有業。
一邦宗仰者。
具在
无不理到辭達
塲屋巍選。
亦多煒燁鏗鏘
可誦可傳
蓄積不厚。
能臻斯域者。
未之有也。
由是觀之。
與道何甞二岐乎哉
不佞一境多士
不能遍識其名面。
周知蘊抱
所謂詩與賦。
因數度旬題而槩之矣。
鏘鏘之鐵。
翹翹之楚。
非曰無之
大抵皆荒澁拙訥
不成軆裁
道破題旨
燕郢居多
引用句語
魚魯太半
甚者不知對偶爲何物。
平仄爲何音。
苟能讀得一卷精熟
得一字訓親切
寧有是乎。
茫然赤地
不落一種
捃拾塵糠。
強稱粟粒
從少而迷。
到老不悟
是以臨卷批抹
未甞悵然興歎
至於向上一事
不容開口說及者。
非敢簡薄諸生
誠以匹雛不勝
有難遽議於百匀之任也。
今欲痛革其舊。
貿貿而就斌斌
莫如使之人自讀書
各立其根本田地
讀書之法。
目審其字㨾。
口正其音讀
心繹其旨意
多積遍數。
務以成誦爲主
則聲氣之間。
浹洽之中。
自當漸次有得
而誦得一秩。
必有一層長進
長進不已
意味融深。
則上焉而精究理竗。
下焉而
詞藻
將隨其志之所向
無所處而不當
豈非所謂幷行不悖
殊途同歸者乎。
况居乎子弟孝悌之心。
由是益篤
應乎鄕黨忠信之行。
由是而益勵。
所謂造士俊士
不過由是作矣。
其爲關係
不大歟。
玆尾後錄
用輪規布校院齋訓長掌議及各面訓長
將此辭意
遍諭境內章甫
除是廢學歸農
以稍欲有意學者
使之依自願刻期盡秩。
月朔
訓長或校院訓長
所居私自捧講。
考勤慢。
至於年終
齊會營堂。
以爲面面考講之地。
宜當向事
合下照驗施行
須至帖者。
靑衿下帖
營門莅未暖席
忽接多士聯禀。
乃謂靑衿减柴錢四百兩。
乞以徵推於金壎者也。
驟見狀辭。
殆若可欺之方。
及其兩造簡孚
則眞所謂怒室而色市。
嫌魯而圍趙也。
諸生爽實
可知矣。
繡衣之特付减柴者。
盖出於愛士之風。
諸生之守而勿失
永期實效者。
非曰不可
而獨不念敬慢輕重之別乎。
院卽我老先生俎豆之所。
靑衿多士之所共景慕依歸之地也。
講習於斯
以進其學。
縻任於斯
以榮其身。
廩餼於斯
以助其資。
爲當敬且重。
何如哉。
夫子
集大成也。
道之統千載嫡傳
至于宋而朱夫子又成之。
吾道東矣
至于老先生三成之。
諸生有能知此箇義諦者乎。
夫享先生于是院而未閣先生之書。
則甚缺矣。
先生於是院而未讀先生之書。
則甚恨矣。
諸生有能以此爲甚缺甚恨者乎。
靑衿本島章甫美稱也。
旣居美稱
豈可曰無其人乎。
苟其有人而謂以甚缺甚恨。
則雖家斂戶鳩於靑衿之列。
購而閣之。
閣而讀之可也
然則今日諸生之禀。
非不思之甚歟。
所謂不念敬慢輕重之別者也。
夫主購書者。
本營申等也。
以若老成之地慕賢之誠。
不讓士林
而莅是州而拜是院。
先生之書。
尙未閣矣。
遂以慨然興歎
急於資購。
先取靑衿錢及本院留在錢若干
使儒生金壎往于華陽而刊之。
尊閣院齋。
使諸生讀之。
可謂缺者圓而恨者釋矣。
古人黃金滿籝
不如敎子一經
今此申等之擧。
儘出於愛士深而待士厚。
視諸繡惠。
不翅倍蓰
然則用是錢而購是書者。
可謂十分的當底事
而身爲靑衿者。
何以還推之說。
肆然登之於禀狀乎。
又况彼金壎者。
其時申等使喚之人也。
假令甲貸丙錢。
使乙博貨而不報丙債。
則丙宜推之於甲。
而乃反越責於乙可乎。
所謂
怒甲移乙也。
以義則不敢推也。
理則不當責也。
然盖想申等之本意
則姑先取用
行將捐報。
匪意徑遆。
未果矣。
以不佞亦慕賢之人也。
亦愛士之人也。
窃觀以宋子大全云云之說。
每登儒狀者。
此一不安也
身爲靑衿
不念入用於敬重之地。
甘自陷於忘義乖理之科者。
此二不安也
申等卽本營先生也。
亦所當
而每以申等二字
上下於禀狀者。
此三不安也
官長視之
所謂减柴錢。
亦一惠民之政。
而用雖自別。
泯亦可欠。
此四不安也。
故今因灾歲補賑之策。
前日願納祠任零餘條追捧者中。
捐出二百疋木。
從時直合四百兩。
出給金壎。
使之如申等還給㨾。
傳授靑衿諸生等處。
諸生須考受納標。
自今以往
絶勿更以减柴錢三字
發諸口頭
宜當向事
院儒下帖
本院卽老先生俎豆之所也。
曾以本院留在本錢中四十兩及利條五十兩合九十兩。
補用於大全書印刊之資。
則此固當然底事也。
諸生之名係本院者。
豈可以還推之說。
發於口乎。
所謂利條。
卽院儒推牛之資也。
諸生亦自謂慕賢之誠。
不下於人。
試甞問之。
先生全書重乎。
歲時椎牛重乎。
以此顚末
方已下帖靑衿多士
有四不安之說。
諸生其當輪悉矣。
至於利條五十兩。
尤爲千不當萬不近。
故置而勿論
特以本錢四十兩。
使金壎傳授捧標。
此後則絶勿更以此等事
陷於忘義乖理之科向事
荷居集卷之三(龍城梁鎭覺翁石圃生輯)
 傳令
  
傳令作廳
營門莅才有日
民間利病
姑未照領。
而第有耳目所及
急先當禁者。
雜技一件事也。
良民無賴子弟。
不農不商。
拋棄本業
招朋引類
早夜聚羣。
馬弔(甲作骨)江牌(骨牌投牋柶子等類)爲能事長技
上而不顧父母之養。
下而不恤妻子之餒。
耗費自戕
蕩敗無餘。
以至身罹刑辟
害及族戚而後已。
且其設心造惡
無所不至
人之有貨。
必誘而致之。
期於傾槖。
之無物。
必圖而作之。
至於穿穴
或家有父兄而暗賣其田土
或性本良善而終變爲悖戾
公納由是乾沒
債訟由是奔競
傷風敗俗
甚於此。
此而不痛禁。
不可以爲邑
不可以爲民。
盖試思之。
夫惑於雜技者。
其始也罔非貪人之財。
其終也無不自敗而止。
古今天下
未聞有以能技興産者。
胡爲乎不此之寤。
而如彼其惑也。
豚魚之冥。
尙能及孚。
彼亦人心
庶諒此言。
玆揭申令
用敷丁寧
從今以往
凡我境內之爲父兄長老者。
先自
家內
傍及里中
嚴加管束
另行訓飭
俾勿陷於重戾
風憲任長。
統察各該面里。
如有不率敎戒者。
小則直爲警治。
大則具牒申官。
若或不勤操飭。
私自掩匿者。
發於岐廉之日。
則當者之依律嚴勘。
已無可論。
當該面里任及各其爲父兄者。
亦當痛繩毋赦。
至若城內各廳各該首傳掌禁斷之任
另加糾察
無或漏網
或有私相庇護
視若文具
將令之下。
罪當加律。
以此知悉擧行
宜當向事
傳令各廳
夫將之於校卒。
官之於吏奴。
等位雖殊。
其實一軆
無事則絲身穀腹。
共享安樂
亦惟汝輩
有事被堅執銳
同赴患難
亦惟汝輩
撫摩猶患不足
暴怒豈其本心
如或作奸犯科
關公家。
恃強凌弱
害及生民
癉惡所以勸善
一所以礪百。
此豈在上者之所樂爲。
亦豈拘私而可已者哉。
營門汝輩
顔面未及熟。
心肺何以盡燭。
槩其土風貿貿
兼之弊習滔滔
向後之純於撫摩
有難質言
盖任窠之奔競
干囑是事
則起弊之源
莫切於是
貨府之典守
欺罔是能。
則難赦之奸。
莫大於此
營門於是乎朝如愛子
暮若討賊矣。
汝輩須各惕厲自圖。
使營門無失一軆
摩之本意
汝輩亦有安樂之享。
豈不休哉。
宣敷心之諭。
其各傾耳而聽是矣。
後錄一條
先揭三令
及其抵罪
悔之莫及
十分警惕宜當者。
傳令梁氏門中
本島卽我鼻祖所出也。
凡其雲仍之散在列土者。
自我乙那而視之則均是一氣之所分也。
不佞幸藉先庥。
猥蒙國恩
忝莅于玆越五日
陞拜三姓祠曁毛興壇。
敬慕愴感之情。
不以玄遠有間
然則吾梁之居此州者。
豈不在於一視之中。
歐陽所謂孝悌之心油然而生者。
亦可以着題於今日也。
非敢曰先私。
亦將以存公
故玆憑郊馹之儀。
要成花樹之會。
而且念農廢務
亦在當顧。
絶勿投鋤赴招。
浪作聳動
而雖未各面。
自當在心
幸懇每所居洞。
衣冠者各一人
大洞則或三四人
五月初一日夕良中。
齊到營下。
修相見之禮。
宜當向事
傳令四面面任
島民弊。
不一其端。
未有若願納掌儀之爲最苦瘼也。
厥初憑藉公用
刱出此名。
畢竟付公者一。
則歸私者九矣。
因此而每有更査之令。
又復狐假虎威
看作無窮之利竇。
每致無補公用
徒耗民財何者
公元1863年
當初薦主査監輩。
俱是稍能衣冠
出入校院祠。
聯比鄕將吏
言語機變
足能眩惑愚氓者也。
所謂納受帖者。
俱是鄕曲愚騃沒覺。
不分方向
只計目前寸益。
不知日後尺害者也。
每當更査之時。
責以零餘。
假令當納二十疋者。
輒走入城底。
于薦主或査監及稍能有權力者曰此將何爲云。
則答曰今以數疋木與我。
則當無事云云
彼愚者信而許之。
今年如是
明年如是
營邑間公用者。
無年無之
有輒査此願納。
査輒誑彼愚氓
自數年來
如是不知幾番
而彼愚者不知幾番賂木。
反過一番納之數。
而尙有更査之時。
後且無窮矣。
今番段。
特爲補賑。
不得已有此更査。
所謂零餘木。
從實責捧後。
幷以成案列錄。
更不得擧論之意。
成置節目
如是然後更無願納木査實之弊矣。
其在受帖入案者。
利害多少何如哉。
以此面面曉諭是矣。
各當者處。
前後行賂木使之自首
斷當徵捧於受食者。
勿復擧論於當者而許其入案是遣。
已納木之與受。
如有分明可據
則當詳査歸正
毋至疊徵矣。
並許各自來訴。
自願納米者依願許之。
自願木者一倂逐名列錄。
依數捧納。
以爲待粧冊成案宜當者。
傳令四部各社大小民人等(甲山)
官今新莅。
凡係邑弊民瘼。
不可窺得管豹。
然或推一臠之味。
可反三隅之地者。
非敢曰能耳。
亦將有勉旃
故行當搆示拙辭。
用敷別諭。
而第有兩條不可已者。
是爲一邑急先務也。
故玆布揭。
先以申令
凡各社大小民人四部將吏奴。
咸聽官言。
出心曲。
各相規礪
毋或面從向事
 夫酒之爲物。
其本不正
在上古。
一奸臣。
欲干其君。
造獻此味者也。
一自此味之出。
匹夫而惑焉則亡其身。
大夫而惑焉則亡其家。
國君而惑焉則亡其國。
歷筭古今
覆轍昭然
至若本府
爲戒愼。
有甚焉。
勁悍之俗。
加之以酒。
則此助風於頹瀾也。
貧窮之産。
重之以酒。
則此投水殘火也。
以之闘閧不絶村閭
俗習日就悖戾
至于蕩敗殺越之患。
粗具彜性者。
何嗜之惑也。
公錢公穀愆期也。
各社各廳之濫用也。
由於酒。
風約頭民之因公入府。
往來烟費之分徵於民而終不免夥多之弊者。
由於酒。
將吏民之大而刑戮
小而鞭扑
及夫公逋之滋蔓
私債增衍
亦多由是而作。
可痛也。
亦可惜也。
且酒之所以糜穀。
公元1862年
倍蓰他物。
穀糜則貨聳。
貨聳則民困
言念及此
尤可寒心
濡首之戒。
伐性之訓。
文學之士。
所以熟講
蕩産之流
犯刑之狀。
愚騃之氓。
皆是懲。
今官言之出於爲民者。
當卽此而可推矣。
或曰邑底殘氓
外社窮店。
實多販酒而資生者。
此若禁斷
彼皆無産。
不達之論也。
大者不可以恤小。
據正者不可以容邪。
豈顧一分之害。
遂廢百分之利哉。
且以飯以餠。
無非貨錢之物。
居者行者
何患救飢之方也。
玆揭一禁之令。
用倣三章之約。
三月初一日子時以後
如或犯禁者。
與受賣買
置重繩。
而雖至報營勘配。
必罪無赦向事
 夫雜技之爲弊。
與酒一轍也。
內而戕身虧業。
外而傷風敗敎。
可謂表裏相符
殊塗同歸也。
然其設心造惡之端。
比酒尤酷。
誘人子弟
至於傾槖者有之。
或作之不已
至於穿窬者有之。
百般爲害之方。
不可一一枚擧
而盖惑於雜技者。
其始也罔非貪人之財。
而其終也無不自敗而止。
歷數今古
未聞以能技興産者。
胡爲乎不此之悟。
而如彼其惑也。
甚至公納由是乾沒
債訟由是紛競
此不痛禁。
不可以爲邑
不可以爲民。
故卽玆揭令。
自當以後
若有犯禁者。
國有當律。
必繩無赦向事
 右兩條禁令
係是必行乃已。
而若豪右挾勢者。
坐於畏憚
不敢現捉。
貧殘無依者。
謂以輕慢
用之塞責
且或拘於顔私。
互相隱諱
潛賂和同
徒事自肥
則甚發令本意
若或有是入於別探。
則各該掌斷當嚴繩無赦向事
 夫愚夫愚婦蠢蠢無識
凡此辭意難保其解得。
惟各社之士林文學
不患不足
招致該社各民。
家喩戶誦。
如諺書口傳。
俾無一民不省之嘆向事
 
凡各社則該風憲社尊頭民。
各掌禁斷之任
邑底則各廳該首任。
各其廳糾察
幷及於城內四部
又別差禁斷將校十六人
外各社邑四部
幷爲掌禁。
而官別有鉤廉之方。
如有入聞於現捉之前
當者尙矣勿論
該掌斷當嚴繩向事
令上下南兩社
官之莅此。
繄由爲民。
則民之利病
卽官之休戚也。
一自開印
不成寐者。
最緣還戶不均
寃叫襁屬
至於上下南而極矣。
窃念人口之簿。
巧値交遞之時。
遂致奸濫恣意饒殘易名
竟使懸罄之流
擧作擔鼎而
去。
且其去不得不得者。
不知幾許矣。
然則號呼踰嶺。
憂愁仰屋之狀。
不待奔訴而審矣。
安得不痛乎心。
不焦乎慮哉。
然簿已完矣。
廵已始矣。
若復一擧更張
必其萬端紛氄
反致擾民於方農之際。
故頃布別飭。
使之通同配戶
今聞或三或五。
去者如前。
則該任之不有官令。
從可知也。
從當有別處以懲之。
而第官別有所懇於民者。
民其聽之否乎。
去而之他。
亦然矣。
安往而不貧哉。
如鳥數移。
損毛而已
幸須各還舊廬
耐過今年
則豈無窮反之理乎。
請諸民遞此傳令
使已去俱還其居。
所望也。
(如有還歸之民。
一幷頉還。
社尊頭民。
隨名報來可也。)
公元1854年
傳令各里(煕川郡○甲寅)
官以匪材
謬蒙國恩
來莅玆郡。
夙夜憂懾
罔知攸措。
第念本郡膏肓之瘼。
膾炙八省。
至謂和扁之所斂手
而官自出以來
揆以邑勢。
參諸民訴。
則多有不待鉤問而自可知者
可謂百孔千瘡
十顚九沛。
哀彼赤子
莫訴蒼天
有萬必死。
一幸生。
昔之名邑。
今胡至此
旣往勿諫。
將來可圖。
死中求生
是人情。
窮則必反。
豈無天理
然顧今事勢
若復因循蹈襲
苟且彌縫
徒見其傾至於覆危。
及於亡而已
必須
更張
定規法。
吏鄕同心
痛祛前習
官民相孚
敦守新約。
戒若淵氷
信如金石
必致十分較畫。
無或一毫放忽。
然後可議萬一之幸耳。
玆列後錄條件
用揭先布申令
其各家喩戶曉
日誦時顧。
不一遵約束。
非徒不饒貰。
抑是惡濕而居下。
欲越而北轅也。
官是過客
過則便已。
民惟着土。
着當自圖。
雖民盡劉。
何官是㤪。
以此知悉
另各惕厲向事
 一。
凡民牧之職。
敎民爲本。
敎之不行
刑乃施焉。
不敎而刑。
罔民也。
夫子曰。
導之以禮
齊之以刑。
民免而無恥
豈欺余哉。
窃念本郡在西陬。
王化絶夐。
少被觀感
得麤悍。
其俗闘訟是健。
其技𨠯賭惟能
凡民俊秀
豈曰無人
而皆欲獨善其身
不思兼善諸人
使此愚蠢之民。
不知敎化爲何物。
寧不痛惜
然民之秉彜
有得於天。
不加毫末
萬善足焉。
而特蔽於物而姑失之耳。
若使在上者。
導之開之
得復其初。
一轉移間。
是堯是舜。
而今本郡民心
世稱極惡
不達之論也。
然均是人也。
而偏冐極惡之名者。
在官固已痛歎
在民尤宜憤愧
故第玆布示。
凡爲吾民者。
父以義敎
以孝承。
友弟敬。
無或失和
男女有別
帷薄是嚴。
子弟有學。
禮義是敦。
貧窮患難
親戚相救
婚姻死喪
鄰保相助
惰農業以失事育。
無作盜賊以底刑戮
無學賭博以耗産業
好爭闘以傷風敎。
無以少凌長。
無以富吞貧。
無以強蔑弱。
行者遜路。
耕者讓畔
廉恥自勵
信相勉。
至乎俗有齊魯之變。
無虞芮之爭。
則是所謂淸其源而正其本也。
至若公納錢穀
各自趁期來納。
無少愆滯
鷄犬不擾
釜錡安所
不見石壕之吏。
官不閉道州之闔。
利害得失
在目前。
向者極惡之稱。
卽成洵美之號。
豈不快哉
豈不善哉
勿以官言歸之陳陋。
另各淬礪
亟圖遷喬向事
 一。
自在京國
飽聞本郡以還失民
邑至幾空。
目雖未到。
心已覺痛。
窃念匹夫犯逋。
擧族搆禍。
朝稱居甲之産。
夕歸呼庚之類。
故畏彼殃及之魚。
並作色擧之鴻。
田宅墳墓
號泣道路
栖遑他境。
不安其所
不得其時
其與巢居穴處風餐露宿
相去幾希
念其情景
不滋睫。
今査役垂訖。
逋案斷成。
畢竟收刷。
未知措劃之如何。
至於族徵一欵。
絶不擧論之意。
官已矢心
故重玆申布
凡汝流離他境之民。
少勿畏㥘。
卽皆還歸
以奠舊居
則應戶雜役
當依國典
二年並許頉給矣。
其各知悉
勿以官言歸虛妄
本境時居之民。
遞此傳令
傳相告及。
使之知官本意向事。
公元1862年
 一。
所謂任例。
本是不正
至於本郡
尤係殘酷
所之千兩
風約之八百。
便成元况。
屬之記付各差之員。
先自取納公錢之中。
末乃剝割生霛
以充乾沒
是可忍乎。
該掌所爲
萬萬駭惡。
各面風約段。
並元窠永爲革罷
鄕所任例。
日出百窠。
絶勿擧論之意。
節目遵行向事
 一。
各倉反剩。
未知創自何時
而該監色憑藉此物。
加斂民間者。
極寒心。
自今以後永爲革罷向事
 一。
塲市之過分一百兩。
入於官用者。
亦極無義
市民橫被科外之斂。
遂多流離之弊。
可勝歎哉。
自今以往
所謂過分錢一百兩。
永爲革罷向事
 一。
里首者卽一里之長也。
其所近民。
尤爲較切
若不另擇其人。
害民極矣。
見今存中
或有不愜民望者。
卽自該里大會民人
一從民望
端肅公正者。
更爲改差。
以爲來向事。
 一。
尊位,都執事
掌務等名色
此掌收納公錢之任也。
其係擇人
尤爲自別。
不可以産業零落
頑悖之民。
許差其任也。
見今存中
或有此等不愜民望
慮或其乾沒公納之類者。
卽爲除汰
另擇稍饒勤實之民。
以爲差出。
無使來頭又致如前乾沒梗擾之患。
且或各里。
並有官尊位,都執事云。
則甚不緊
無論某里。
兩存此任者。
其都執事名色
卽爲革罷
各各報來。
 一。
邑屬之出居外村者。
絶勿差官尊位向事
 一。
各項公納
皆有月當。
過月當。
營責於邑
邑責於民。
營責而至於掌上使。
則應費有恒
逋藪由是而益蔓。
邑責而至於當名發差。
則例徵供急。
實納終歸於虛地。
係是究竟必納乃已之物。
胡爲乎先消許多浪用
繼受無限痛楚
牢囚猛杖。
尙矣勿論
行資留糧。
已過當納。
而迷不覺悟
尙欲愆滯者。
設心未可知也。
自今爲始。
當前月。
官當指日發令
使各來納。
則必於其期。
一齊來納。
無或差緩一日
以爲官村無事
在官無邸卒差使之擾。
在民無費財受罪之患。
其各惕念。
無蹈前習向事
 一。
倉監色。
前後作奸
致民死地
畢竟己亦與之偕亡。
至於北倉而極矣。
官接民訴。
洞知其狀。
一曰倉入。
二曰斗剩。
三曰欠縮。
其餘零瑣難以
擧。
至於倉入。
非徒專責監色。
該民亦不無罪
如無兩口相約
豈有一掌獨鳴。
發奸之日。
穀當倍徵於民。
以充舊逋
旣往都在昧爽以前
官姑闔眼
自今或有犯一於此
該監該色。
斷當依律嚴繩。
不食言
所謂反剩。
官旣不顧
則各所例行
亦當自寢。
民各知悉
隨侵來訴向事
 一。
各里任掌之爲民蝥賊
不可勝計矣。
編戶言之。
稍戶當入之民。
相和同。
授受例錢。
私自拔去。
疲癃顚連法應頉之氓。
苟且充數
竟至公納無麵之境。
且或先捧折半例錢。
許以見漏。
末復編入
以致互相爭訟
亦或以編充虛戶。
應副公籍。
終至攤徵之患。
及夫收刷。
多少隨手乾沒
自犯巨逋。
則不獨任掌之卽然。
該掌監色。
亦皆一轍矣。
自今以往
一或見發
不饒向事
 一。
齋錄之假差。
將案之冐膺。
一本郡之痼瘼也。
耗民之財。
缺邑之丁。
淆雜濁亂之弊。
不可勝言
第當一齊刪削
以懲後弊。
其被削之人。
無或㤪官。
官以法施
法自國出。
更誰㤪尤
自今以往
如或更蹈前習
斷當嚴繩不赦向事
 一。
不知民面。
不到官庭然後
始可曰太平
邑也。
若使官視民面。
知其爲某。
則以其頻入故也。
弊民也。
其所以頻入者。
數犯罪戾
每被推投。
至使官知其面。
自今以往
無愆公納
無與人爭闘。
無欺人取物。
飮酒賭技。
則雖欲一入官庭。
其可得乎。
其各惕勉。
使官不知面向事。
 一。
別差一欵。
向已傳令。
至於邸卒發差。
實出於不得已之地。
而每擬一發
頭鬚欲白。
所謂步行一欵。
何敢如前恣行乎。
自今以往
如或有出步行者。
卽自該里指名報來。
非徒嚴治指使之主。
亦當還徵其雇價向事
 
一。
愚民編戶也。
或有以字與名兩各充䉳。
以至疊役之境。
或有名字之音相近
比兩而編之。
遂至再徵之患。
無他
該任掌輩。
不自審愼
以貽寃酷
或有故自用意
以謀肥己
尤極可痛
自今以往
其編䉳入簿時。
詳問名字音響
無至如前紛亂之弊。
若或有以稱寃者。
該任掌輩。
斷當嚴治不赦向事
 一。
充虛戶。
代徵殘氓
尤極痛惋
自今以往
如或更有見發者。
該任掌輩。
斷當嚴治不赦向事
 一。
戶還之借受他名者。
尤涉劇弊。
竟致紛競
自今
以往
絶勿蹈襲
若或因民訴有入聞者。
則該民與任掌。
穀當倍徵。
罪必嚴繩向事
 一。
倉監色里任掌之消融公物
自致巨逋者。
前後筭來
未甞見身安而家穩者也。
目前病民
尙矣勿論
身被刑戮
家沒蕩敗。
族戚之流離。
子孫以之絶覆。
殷鑑不遠
周柯在卽
利害得失
孰多孰少。
而抑何心情
必欲抱火而入薪耶。
究其本源
一則不畏公法
二則不節私用
其心以謂旣入吾腹。
寧有刳腹之理哉。
惟止於若箇刑治而已
徵族徵里。
非吾所知云。
則天下鑑
能無事乎。
以言乎酒食則惟意浪費
以言乎雜技惟日不足
以至身亡而家敗。
族讎而里賊。
後來何所艶慕而必欲蹈已覆之轍哉。
第該監該色。
相規察。
豈能恣意犯逋。
以任掌言之。
旣有薦保主。
且有里首管領其責。
則何可全不照檢。
任他乾沒乎。
自今以往
倉監色倉直之逋。
先沒其家産
互相分徵。
任掌之逋。
先沒其家産
後該薦保主及該里首多少分徵之意。
玆導營飭邑規。
用以申複
其各知悉向事
 一。
官本武夫
不解文字
今此列錄。
傅會俚說
強記民瘼
若使愚夫愚婦責其自解
恐難曉得
各里
中士林文學
不恨不足
幸須勿以官言歸覆瓿
必各招集鄰氓。
細細曉喩
亦復使之傳相告及。
俾悉本意
無至蒙昧失約之歎向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