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荷居集卷之三
荷居集卷之三 第 x 页
荷居集卷之三(龙城梁镇华觉翁石圃生辑)
 报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23H 页
各镇加分耗移付本府救弊报
大抵各镇加分耗名色。实极冤枉是乎所。第以本府管下四镇言之。饷揔之寡者为千五六百。多则为二千馀。而犹有年滋岁增之耗。镇户则多不过四五十户。小或至十馀户。而亦皆朝聚暮散之徒是白乎所。所谓元揔。有簿无谷。除非流亡绝户之录。举是剥椎无血之流。而当初虚留。非曰无罪。事到今日。恐不当追责是乎旀。顾彼几十年鬼录之簿。尚无一粒谷族徵之处。故只将其所捧零琐之谷。强排于见在荒凉之户。则自顾名以留库。不容更有馀谷。而揆以元揔半留之法。殆若当年尽分之状。故每年摘奸之时。谓以加分。有此责耗之患。春既无分。秋何有捧是白乎所。此所谓不揣其本而齐其末也。此各镇之冤也。继以本府言之。粤在庚戌。特蒙旷绝之泽。五万之逋。永为荡减。更以敦定恒揔耗不滋长之意。 筵禀蒙 允。庙甘营关。著为关石。而不意近者横被四镇加分耗移付本府之患。而癸丑乙卯两等条。合为二百六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23L 页
十八石九升是乎所。只被移本而止之。已切目前之冤。况见滋耗而增之。尤大日后之患是乎旀。至若丁巳己未两等条移付为一百八十二石三斗九升七合。而此则全无一粒之来自镇仓。徒致几石之添得府案。欲其责谷于该镇则殆同不皮而求毛。抑将守簿于本府则何殊还珠而买椟乎。是所谓逋作于镇还而罪归于府仓。耗滋于镇属而害及于府民者也。此岂非泾清而渭以之浊。鲁薄而赵受其围也哉。此本府之冤也。见今一境之民。益惮殃及之鱼。咸张色举之鸿。而至冒裹足齐吁之举。幸伏承从长报来之题是乎所。窃伏念救水者先防其源。医病者先治其本。然后可以息其流而止其痛矣。故及今长策。惟有就各镇加分耗。而烛其冤寝其徵而已。上项癸丑乙卯丁巳年条。若已归属于区别之科。则惟在商量处分之如何是白遣。至于己未条一百十六石十二斗五升七合。营门会案。才已勘出。此则优可及图是乎所。幸伏乞特垂惠泽。即使除减于营勘之案是白遣。且继自今年所谓加分之名。许令勿复执责。则是为既往勿说来者可追之方。而向所谓防源治本之道。职不过如是而已。然则一举而泽一民。犹为德也。况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24H 页
一举而惠及于一邑四镇之民乎。此固在营门。为一弹指一举足之力。在邑镇。为生其死肉其骨之恩是乎所。玆敢枚陈仰报为去乎。惟伏俟处分。
北青科费分徵钱事。防报巡营状。
营题营关。若是郑重。其在奉行。无容更达是白乎矣。窃伏念此系刱徵。无名可属是乎所。欲其摊徵于民。则试弓试矢之费。何有于执耒执耜之流。而藉其无告。徒行勒敛。则民何辜焉是乎旀。谓是武试而更欲责推于将厅。则穷校残卒。自是本邑举行之任。而又何与于他府试费之礼约乎。左右参互斟酌事理。可谓皮肉不关。马牛其风。然谓以琐琐之物。不当相持于共济之地是加。更欲除出于府用。则府使赴任。乃在于过科七日之后。分徵关辞。已到于前官在府之时。而所谓各项公费。犹且分属于交龟之日。况此等横徵。无论多寡。安意自归于宋襄之仁者。亦甚无义。故姑不得备送。而大抵就其该府报牒论之。大有不可者审矣。夫北关都试。诚有十邑添补之例者古矣。至若南关之武。东堂一自设法之初。自是桩定于兵营。元无轮试之规。八道同然。著为关石。而今此该府所报中。前轮设于列邑。近牢定于本府之辞。果是何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24L 页
据是乎旀。况 庆科初试。本是通八省都聚于 京师者。而往在己亥。始为刱规。文武初试。使之各该道巡兵营。分设试取。若值文科除初试之时。而有左右道之处。则武初试分属巡兵营之意。 筵禀定式者。今为二十二年之久。而又此浑称前轮设近牢定之说者。尤系诬罔矣。然则该府试费。虽至夥多。其为营下之邑者。自是不幸则其何以推此不幸之费。徵彼无前之例哉。此专由乎该掌辈自下作俑。设为自肥之计。遍玆列邑。垂以无穷之弊者。不待智者而明矣。以上段所列乎则势各不当。以下段所陈乎则义实无据是乎所。玆敢冒悚仰报为去乎。关饬之下。如是覼缕。伏不胜主臣之至。
查徵各仓监色充纳加留谷报
本邑民李殷等。以本府加留谷三百九十二石冤徵事。向呈议送。伏承题音。云云是白乎所。窃伏计本府还揔之戊午冬等会案。合折米为一万八千二百三十一石三升四合。而至于己未夏等。分留折半。则乃为九千一百十五石七斗六升七合。而本府之各项雇价一百五十五石。就当年应留条中。春以先下。秋以纳充者。自是邑例。故其馀八千八百九十五石。乃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25H 页
是昨年实留之数。而及乎夏等摘奸。营邑会案。符契相照。依数执揔而归。既而千万不意。谓以加留。以三百九十二石。付之营赈衙门是乎所。事理疑眩。从古何限。而宁有若是其甚哉。假使以元留揔九千一百十五石七斗六升七合论之。各项雇价一百五十五石之依邑例先贷者。乃实为加分之数。而今反谓以加留。则左右参互。终无所据。彼此乘除。莫晓其归是白乎所。顾今民情。虽当徵之还。犹皆称冤。况加之以不当徵而徵之乎。故向所以冒死齐吁。乞蒙还寝之泽是白加尼。及下题旨。承以还徵监色之意。所谓监色。亦是国民而冤徵则一也。然民隐不可不恤。营题不可不遵。而百尔求之。声罪无名。将何以服其心而明其徵也哉。大抵本府还谷。往在庚戌减揔之时。邑报营关。烂熳同归。无论精粗。一从民纳。以为充数。自是以来。遂成谬例。所谓还谷。举皆粗劣。至为未分米牟之境。以此生颐者。往往有之是加尼。何幸至于昨秋。举邑齐会。同声完议。新捧之谷。一齐精实。则及至冬等合勘之簿。新旧捧之名。于是乎迥分矣。所谓旧捧。即昨年见留之袭谬粗劣者。而将此二石然后可以当新捧一石。则其精粗之别可知也。乃者各仓监色。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25L 页
本以欠逋之辈。欲其乘时充纳。及此冬勘春粜之交。或恳乞于民。或以歇价贸之。以旧捧一石。充备新捧一石者。为五百九十三石。而今于案簿查计之地。竟不免奸状毕露。则府使以此执言。声其国谷幻弄之罪。随其多少。绳以重轻是白遣。就彼五百九十三石。而折半还徵。则当为二百九十六石七斗五升。而上项加留之谷。既有定数。不得以加减。故其在惩后之道。遂准三百九十二石。以为分徵于该监色是白乎所。始可为声罪有名。而其奉行营题者。庶得以服其心而明其徵矣。故玆敢具由仰报为去乎。伏乞参商洞烛焉。缘由牒报。
京商李在德事。民状内诸条查实报。
第就审状内诸条胪列是乎。则其中身死彼人之李友烨段。家在三水。横被潜金之张哥等段。店在端川是乎所。雷疆各殊。樽俎莫越是乎旀。其馀数条。玆行详查。据实枚报为白乎所。第先招致曾所交货于李在德者。凡为四十馀人。而其与受往来之标。各考年月而比之本利多寡之数。详采虚实而举之。则此皆为易貂鼠。先货于民。而毕竟貂不足而券犹悬者也。溯其本钱则少自十两。多或至千馀金。计其利条。则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26H 页
月殖三钱。久几近数十年而及乎督捧之时。或有略减本钱而推之者。或有全除利条而捧之者。又或有既捧利条而还给几两者。其数爻之少者。至或全数荡减。而此则并施于刮毛之龟是乎旀。馀人之苟容苛推者。辄皆逐年计利。尽捧乃已。甚至有纵人搜家。孕妇落胎之境。然则其所以许减者。便是黄门之远色。亶非长铗之市义者审矣。盖顾以本邑介在四塞之中。物货不得通焉是乎所。哀彼着土之氓。罔非悬磬之室。而如欲办得分钱。不啻若泽虞之荐鹿。山衡之谋鳖也。故逢彼求我之蒙。媒以可居之货。则皆为救目前之急。全不念日后之患。信手自费。遂成积债。此譬如肿于腹心者。中自暗浓而不知。终必有大溃之日矣。其在李在德之地。欲其即推乎。则审如缘木而求鱼。望其自报乎。则殆同守株而待兔是加尼。及至昨年。始得以近万之债。毕刷于数月之内。而官庭如市。民牒填街。阖境鼎沸。举不免惊动之患矣。故有倾家破产者。有徵族及戚者。问其实则咸曰当徵。视其外则具涉不忍。向所谓腹心之肿。于是乎大溃是乎所。方其浓也。已自隐痛而人固不知。及其溃也。已益觉痛而人莫不危之。然则向所以救急者。适足以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26L 页
搆怨。向所以缓督者。反使之益困是去乙。然而幸遭其许减者。犹皆诵德。至于欲为鸣冤者或有之。此亦人情之常也。方其逼骨之督迫前。剥肤之刑随后。而特被蠲减。得免桎梏。则是所以德之者也。故各民之本利往来之实。加减徵捧之数。固当一一枚列于原状之内是白乎矣。极为浩穰。反涉烦琐。故玆以各捧侤署。别成册子。帖呈状尾是白乎所。大抵分而别之。纵有恩怨之不同。举而论之。咸至荡败则一也。夫本于谋利者。惠而不德。主于济私者。伸而反屈是乎所。今此李在德之来留本邑。几为数十年之久者。始凭公而终济其私。外施恩而内谋其利。故伸不得以救屈。恩不足以掩怨是乎旀。以言乎金应律致死之由。则昨年铜店潜采之说。入于营廉者。虚实相蒙。横被罪犯者为十人。而聚首叫冤之际。闻其廉客暂过应律之家云。咸曰吾辈横廉。必出于此人之手。遂要诘其由。同声齐进。未及其家。而应律性本畏怯。径先自刎。遂至成狱。盖潜采廉记中李文白,金达福,金应周三民。果由应律而入廉。其外诸人。实非应律之所为。而枉被鹤唳之声。轻作蛾扑之魂是乎所。今者应律之子学秀与其从弟明达口招内。昨年检查之庭。證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27H 页
致应律生前之言是乎所。其言曰今番诸人之误廉。实由于李在德之差人白万成云云是乎。则其时万成之纳款官庭。有耳皆闻。而至谓衣之食之于李在德之家。故所谓廉记。只以潜示于在德云是乎旀。又有债民朴仁植之口招。亦是符合。则苟论其由我之律。实归于白万成是乎乃。所谓万成。曾已上京。留在于在德之家是乎。则无由对查以验前招是乎所。三民口招。别录鳞贴于上项册子是乎乃。窃伏惟狱既勘案。行将周星。则今于已宿之地。恐不当更起别端是乎旀。以言乎鍊铜。则当初该店将之捉上营门也。严畏恐詟。惟口所出乱招某某者。至为九千馀斤。而举皆属公责纳本色。则横罹诸民。岂容有一粒铜自在之理乎。故不得已争赴铜店近边。剥取沙石。名曰碎铜。强以充纳者。仅为四千馀斤。而始承营题。使之吹鍊作片。终复以每斤二戋式作钱责纳。则先捧四千馀斤。不可不还给本主。而本主诸民咸曰此不翅为无用之物。如复名以碎铜。留置私家。则又必为后日之患是加。方用难便之际。李在德之差人李师鲁以每斤一分二里式自下贸得。渠自吹鍊。作为六十馀斤。造得二大也一风炉而去。故其时座首中军之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27L 页
口招。亦为别录尾呈是乎旀。所谓李师鲁方在营下。一行查问。自可取实是乎旀。以言乎貂鼠。则果于每年。或千馀张或数千张。贸送龙湾之状。十目所视。万口齐出是乎旀。其馀缔结营邑。伤人害物等句语。今无形迹之可寻。不得枚举是白遣。且状民列名之在本府境内者。一齐招询。则初无一人之上京。同参齐吁之举是加。举皆纳实是乎所。缘由牒报。
空名帖三张防报
伏念其入用之地。所重自别。则其在奉行。不容少歇。而顾以本邑十室残枵。罔非悬磬之流。八口颠连。举怀担鼎之计。而且钱贵而土贱。一日之耕。劣容为数缗之直。则其或有着土而姑息者。统计家庄。不过为二三十金也。故每当公钱责纳之时。则其所难办之情。不啻若泽虞之荐鹿。山衡之谋鳖也。今此空名之帖。至为三张之多。而欲其分责于救死不赡之徒。则殆若投猛虎于群羊之中。而其不惊怕而逃散者。几希矣。如欲勒授而强督。使之各纳拾肆两之文。则势必至于倾产而后已是乎所。是所谓冒虚名而受实祸也。其为不忍。孰浮于是哉。窃惟南关列邑。其有或称凋弊者。犹皆绰优于本邑。而况雄州巨邑。亦复雾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28H 页
列。饶户富民。实皆星罗。非曰漏彼而偏此。亦当哿富而哀独是乎所。以民情之在此乎。则虽责一缗之铜。是压泰山于鸟卵也。以邑势之在彼乎。则更加三张之帖。是添一羽于舆薪也。玆敢据实仰报为去乎。伏乞特垂哿哀之念。移此鸟卵之泰山。增彼舆薪之一羽。千万幸甚。而原帖三张。姑为尊阁。以俟处分。
各镇加分耗依前题施行报
向以本府管下四镇前后加分耗之移付本府会案者。实为府民切骨之冤是如。府民等呈议。送回题云云。故趁即说救弊论报是白乎矣。其首尾要槩。专乞烛其冤寝其徵。以为救本塞源之意矣。及伏承回题云云。继且追下别关于本府及各镇。(府使牒呈及面禀是置有亦。各邑镇还谷。皆有营赈衙门。独于镇东,同仁,云宠,惠山等四镇。何无营赈名色是如喻。四镇段。虽无营赈之名。谷有营赈之用。每娄勘簿之苟艰者。诚为残镇难支之瘼。弊到剧处。合有矫救乙仍于。四镇良中各设营赈衙门。而就本府所在营赈谷中折米五百石。参量移转于各该镇为去乎。以此关辞及后录枚关各镇。同移转谷段。期于来月内。毕运后形止报来向事。)窃伏念状题先既丁宁。关辞后复郑重是乎所。其在本府举行之道。藉令两各承施。以幸其因便减揔之方。则夫孰曰不可。而特伏念营门轸念。实出于府镇俱便之地。故合其两条而一之。只就五百石。计除加耗。则其所谓还送者。即今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28L 页
别划之营赈也。其所谓别划者。乃昔移付之加耗也。昔来者悖而今去也顺。始蒙其枉而终归乎正是乎所。状题关辞次第到邑之日。一府之民。欢声如雷曰。冤无永屈之理。直有必伸之时是如。我营门生死肉骨之泽。孰不图殒首结草而报也。遂皆攒手相颂。庶有其苏之望。已散者欲还。将去者遂止是加尼。不意今者忽伏闻有各镇防报之题曰。(营赈之添受。果如为难。依前以三年条移送本府。而迨此穷春。分给时急。斯速移转。以此枚报施行。)伏读未半。不觉愕然失色。伏未知处分之前后异同者。必有攸在。而即顾一境民情。翻惊且惑。回笑为咷。向日之欲还者解体。遂止者纳履。目下风色。大不如初无暂许之题也。夫各镇防报。亦或无怪。然与其乖理而两困。孰若反经而一全是乎旀。与其俱焚于及池之殃。孰若自任于起孽之所哉。今彼各镇自承此题。莫不耸喜相贺。镇东则曰我镇所送。只为五石三斗。惠山则曰我镇所送。只为十一石九斗三升。而咸谓何难办此而不祸是嫁乎。至于云宠则所输之谷。为八十五石一升。同仁则为九十四石三斗一升。而此虽稍夥。亦皆曰履尾之虎。今当远逐则岂曰无谷可输乎。虽至磨顶放踵。必图输送乃已云。此盖在昔不输之日则彼谓谷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29H 页
虽见空于镇簿。既移添于府则以钱以谷。府当自担其输。其督镇非所急是如。遂以汗漫迁延。阅年不输是如可。今当危迫之秋。始谓𨃃蹶图之者。此即前后真境也。第顾本府还谷。自昨秋改色之后。一新精备。无或粗劣。而今者彼所以𨃃蹶图之者。即一戋之文贸得斛名。九分之糠。强充石数。乃将举而移之。惟名是取。则其在府民。虽添精实之谷。已极血冤。况又其糠乎。大抵论以民弊则彼一此一。揆以事本则出尔反尔。而今违复隍之城。欲安决邻之壑。则哀此府民。亦独何罪是乎所。玆敢冒渎尊严。备暴情实为去乎。伏乞俯垂鉴谅。许依前题施行之地。千万幸甚。
云同两镇。乞依前关受营赈论报。
今此关辞。出于曲念移付之为府弊。使之详定代捧。犹以为此胜于彼是如。至于已输之谷。亦皆以还其本而责其价者。其在府民。实不胜感泣之至。然窃伏念藉令各镇。一依关辞。无或愆漏。更究其实。钱亦谷也。卒乃作还添案则一也。被镇害府则一也。且况云宠同仁两镇。已改前图。更欲以安受营赈之意。烂熳同归。恳及本府。然特缘向既承防报之题。继又有作纳之关。姑不敢自下擅行是乎旀。虽欲更自该镇论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29L 页
报其由。乞甘营赈。而谓以始防终请。自归颠倒。柔茹刚吐。反涉愧悚。故不敢自首转乞先容是乎所。玆敢具由仰报为去乎。伏乞为先以云宠同仁两镇加分耗。更依前日营赈甘辞。使各举行之意。许下题饬。千万幸甚。
开铜防报
窃伏念此是 筵禀成 命。庙甘宣饬。而岂可以一介守土之官。遽敢容喙于其间哉。然顾以职忝近民。其所以察利病较得失之地。则最为亲切备至。而以之导达于上。伸暴无隐者。亦是分内之事也。故玆冒猥越。敢渎尊严。伏乞俯恕狂妄。细垂谅察焉。夫本府介在白山初落之头。土脊水冷。所谓一日之耕。终岁效勤者。礼穰所得。直不过一二斛。则况系易遭其歉荒乎。所谓还分之谷。残独所受。实不下七八石。则况在名之以中小乎。故虽独户之民。必须服勤于十数日耕。然后始可以备纳当年之籴。而馀为御冬之资矣。然则此非匹夫匹妇所可自力。故所谓雇丁佣夫。家畜户率。以为并力收功之责。此不可一日或旷。亦不可一户容阙。而噫彼雇佣之辈。本非土著之氓。而内无恒心。惟利是趋。外无远图。惟放是纵。而夫何数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0H 页
月以来。彼有鼎铛之耳。逆闻铜矿之说。举皆心动而肩耸。自谓大利当前。农是何物。而遂即掷锄而起。罔不背主而行。或彷徨道路。窥觇动静。或优游店舍。翘伫时日。致使主户耕耘失时。已见数分之害。而一日二日。走者愈繁。竟至各社之以此齐诉者。殆无虚日。故府使明其言出诞妄。谓以必无是理。申其务在本实。戒以各还其主。其近居者招之以面谕。远住者令之以耳饬。丁宁申复。有若可信。则始皆收其放心。还他本分。稍有安业之望矣。不意今者开矿之令。忽下于群喧暂息之际。此实农务勤慢之机。穑事成败之关。而向所谓诞妄者。反归自诈。则向所谓本实者。尤当不信矣。彼辈之向且心违而面从者。今当气得而趾高。莫不曰至于今日。官岂遏我。遂以扬眉掉臂。招朋引类。即见其往如矢而屯如云矣。既不可胜诛。则又孰能御之哉。然则顾此三农之作。举不免半涂而癈。田家忧叹之声。溢于阖境。而一脔之味。既在于本邑。则全鼎之肉。可推于邻境矣。且念金气所动。理必克木。而铜属于金。谷属于木。藉令勤力。难保有年。况兼卤莽。互相其报。则万斛之还。将何以库之。百姓之口。将何以糊之。既揆人事。且参物理。此其必至之势。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0L 页
而实非等闲之忧。故府使攒(一作僭)妄之诛。有不暇顾也。玆敢据实仰报为去乎。伏乞俯轸穷蔀目下之情。具由转闻。庶几更俟处分。而且论府使踰分之罪。俾蒙当勘之律。千万幸甚是乎旀。关饬之下。敢玆赘陈愚昧者。伏不胜主臣。正营之至缘由。
开铜后请矿店禁酒报
本邑处在穷发之北。 王化绝夐。民俗劲悍。一钱之较。辄相拔刃。片言之违。容易举挺。而况复加之以酒。则殆所谓均虎傅翼。教猱升木也。故斗閧不绝于村闾。俗习日就于悖戾。往往至有杀越之变者。皆酒之使也。且公逋之滋蔓也。私债之丛沓也。而竟归于倾家荡产。徵族及戚而后乃已者。十则其十。百则其百是乎所。甲民之见毒于酒者其若是乎。故府使到职以后。即揭禁令。式至今日。而纵不能谓以全绝。犹得以去其太甚是加尼。不意今者 庙算经 禀铜矿许开是乎所。乃者气豪意健云屯蚁集者。无非浮浪顽悖之流。而旬日之间。便将成一大都会矣。然则藉令彼皆不饮。其难化之势。尚浮于甲民纵醉之日。而不虞之变朝夕可待。则其戒濡首者。尤当针顶矣。然此皆八道无赖之辈。自作一团逋逃之薮。而如欲只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1H 页
自本府申禁其饮。则如以一勺之水。欲救舆薪之火。而不惟必其无效。亦将虑有他变矣。且以募丁言之。渠辈始至之意。罔非出于资产之计。而彼愚且顽者。随得随费。惟酒是纵。及其终也。举皆空手而立。列名于贸铜之逋者。多或至千馀。少不下数百。竟使互相株连。害及族党。遂以贸铜钱三字致扰于营邑。至于几年而不息者。苟究其由。何莫非由酒而作哉。今此禁令。实多为彼之地。而心既无恒。虑不图近。不此之悟。而如彼之梗。是所谓化外之氓也。故玆敢枚报仰请为去乎。伏乞特垂轸念。亟下严关。使之无论上下。一切禁酒。以为公私两便之地。千万幸甚。
虚獜(저본의 원목차에는 '麟' 자로 되어 있다.)驿卒崔仲烈罪状论报
各站驿卒辈作弊民间之患。先自营门已所烛悉。而向伏承别甘。严束之意。趁即布谕警饬是白加尼。此辈元是钟厉。悯不知戢。至有如崔仲烈辈而极矣。彼仲烈即本境虚獜站卒。而与其侪类。前茅后劲。同恶相济。前后剥民之状。笔难胜既。而第于今者。大犯三尺之重。莫贷一缕之微。故玆以胪列梗槩为白乎所。夫仲烈之母。改适于云宠居民赵允京家。偶得重病垂死之际。邻民金达允。与允京因些少事端。争诘搏斗。而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1L 页
允京妻起身救解。幸即无事。则自不免惊动之劳矣。后一月许。赵妻病遂不起。赵即委讣于仲烈。则噫彼仲烈。同谋于众。谓以奇货可居。遂先缚打传讣之民。勤(一作勒)捧横死之侤。仍即成党。夜半叫驰。讨炬于过路民家者。殆若别星之行。而蜂拥豕突。先犯赵民兄弟之家。毁及三户。而至若釜鼎器皿。不胜殚举是乎旀。转往金达允家。撞窗碎户。无不残灭。竟乃缚挺金赵两民曰。仲烈之母。由汝而死。行当告官成狱。则偿命之律。舍汝其谁。如欲求生。惟我是听。乃以勒徵于两民者。钱四十七两,牛一只,白木二疋,细布二疋,杂谷四石。而渠辈十馀名。逗留数日。惟饱是恣。猪狗之属。无有馀存。且仲烈之表叔李士哲。即死女之亲兄。而居在赵家之傍者。而方其变乱也。来责此辈曰。吾妹之死于疾病。吾自审知。而如其有端。吾岂后汝哉。汝辈此举。胡乃狂妄云。则此辈移挺加之曰。汝是何汉。敢来容喙。亦遂缚打。几乎滨死是乎旀。盖哀彼两民。非不欲告官鸣冤。而穷谷蠢氓。自是畏惮驿卒。甚于豺虎。而每当绣廉之时。此辈乘其得意。搆陷良民。无所不至。故遭此屠荡之祸。犹不敢生意于呈官自暴之地。无告之民。可哀之情。推此一端。馀皆可见是乎旀。大抵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2H 页
以崔仲烈言之。藉令渠母死于非命。其不共戴之义。不遑自暇。而反乃图赖讨钱。如彼其忍者。是岂许容于覆载之间是乎旀。况死固因病。了无他故。而幸其母死。作为利窦。致此灭伦之变。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所谓袒括之痛。攀擗之节。固非在渠当责。而然渠亦人貌而人心。则渠母云死。全无一毫之悲。萌于念头。半点之泪。动于睫端。而初不入停尸之旁。到即横冲竖突。触手撞破。豪健腾腾。有若自荣人之无伦。胡至此极。左绳右勘。俱系可杀是乎所。始也入闻。殆不近理。先以潜廉。后复覆审。参此伍彼。至于四五。然后始得其本事之如右者。定不毫爽。而当场光景。虽潢池之弄兵。绿林之劫箧。不是过也。故即乃捉致厥辈。头头严治。权其轻重。薄囚旋释者为八名。而其所勒夺之物。从渠自首。一一还推。分给金赵两民是乎旀。同崔仲烈段。不可以自邑惩治而止。故严杖牢囚。玆以具实驰报为去乎。凡毁破民家。亦系重律。而在渠今日之罪。犹属缌小功之察也。此若许贷视息。得比人类。则乌在其扶伦设法之本哉。惟伏俟处分。以为除民害立人纲之地。缘由牒报。
行营本府两武库修葺合为一所论报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2L 页
本府各所公廨。举皆年久颓癈。何莫非岌嶪。而至于行营及本府两武库而极矣。瓦无片完。不得庇一点之雨。栋皆全朽。不胜支几株之木是乎所。此非一朝一夕之故。而况阅今夏巨浸。尤无可言矣。故所谓军器。无不伤败。缓急待警之意。尚矣勿论。寻常备用之具。亦叹欠缺。言念阴雨之备。诚觉寒心之至是乎所。第不可不及今经纪。全举修葺然后可保其馀存之物。而顾以本府邑残民困。虽升粟寸铜。莫可鸠敛以资土木之费矣。窃有一策可以便宜通变者。乃是合两库而一之者也。彼谓以营府自别。军器之分而两之者。特举往日行营时而行之。则至于今日。恐不必胶固以守之是乎所。故今倘收其两库之材瓦。合之一处而营造。则不至过敛于民。而自可就功矣。于是乎营府军器就其内而各占一隅。表诸外而分揭双扁。则鲁庙不失存羊之义。汉库得庇斩蛇之具是乎所。在民省百费。在事为两全。而然此非自邑擅便遽行推变者。故玆敢具由仰报为去乎。伏乞 俯垂轸谅。许以合两为一。举癈就完之地。千万幸甚。
新还三分一停退关论报
窃伏念今此以新还三分一停退之意。至为再举状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3H 页
请。竟蒙 允许者。其所以曲轸穷蔀之情。要救涸辙之困。恩斯勤斯。靡不用极是乎所。其在灾民感戴之地。孰不欢呼蹈舞。咸谓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顾以本邑言之。旱涝雨备。风雹双行。竟不免尤甚之列。而遂举环甲之境。无非呼庚之民矣。然至当捧还之日。不图特霈之终降。惟知籴政之莫缺。且谕且饬。务尽方策。或本或代。备容通变。而民亦曰莫重者国谷而不可缩矣。莫严者国法而不可越矣是乎旀。且嗣岁农粮。亦惟是赖。则虽乏御冬之资。岂阙纳秋之还是如。遂以争罄瓶罂。没输仓库。开仓四朔。本仓及会社,镇东,惠山,乐生合五仓。业已封库。其外各仓。或有零十馀石。或数十石者。统计合四百馀石。姑未了勘是乎加尼。今者少半停退之关。忽承于全总垂毕之际是乎所。第按本府元案。营赈军饷外。各衙门谷揔。则合为四千四百五十七石五斗七升三合五夕内。除出三分一之数。则当为一千四百八十五石十一斗九升一合是乎旀。本府还户合为一千八百七十。而计除三分一之数。则每户当为十一斗九升一合八夕是乎所。今欲更还于已捧之户。则奸反易售。抑欲徒施于未纳之民。则泽未均及是乎旀。且听之于齐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3L 页
民。亦咸曰今日则已纳矣。设或还出。自多这间之费。明秋亦有还矣。又复添重益新分外之忧。而茅狙之朝四者。还至暮三而觉少。塞马之俄亡者。端知后来之为福是乎所。乘除彼此轻重利害。则急虽在即。事宜图远是如。千虑一得。群论佥同是乎所。参互思量。理固当然是乎矣。事系重大。不可自邑擅便。故玆敢据实仰报为去乎。每户十一斗九升之其仍其还。惟伏俟处分是乎旀。且念哀此灾民。虽曰愚騃。犹怀淳朴。其所以重国谷而畏国法者。实用嘉尚。而三代直道之训。于是乎不诬是乎乃。目见其既罄终岁之苦。更无一日之食者。其为闷恤。倘复如何是乎旀。彼亦有鼎铛之耳。咸闻恤典之将降。举方洗铛而待。渴望自天而陨是乎所。玆用▦▦。敢烦血祝为去乎。伏乞俯垂矜谅。特许优施。俾蒙终始之泽。千万幸甚。
营府军器从实在勘簿报
本府之营府两武库。东颓西落。上漏下湿。殆若不保朝夕者。亦已积有岁年。则其中所储之物。岂容有十得一完哉。不可不式遄改葺。然后可保其一二之馀。而顾以本府邑残民穷。事钜力绵。不可两各一新。故昨秋议以视旧稍广。一其库而改之。就内各占。双其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4H 页
扁而储之。则鲁庙不矢存羊之义。汉库得庇斩蛇之具是乎所。在邑省百费。在事为两全是如。具由仰报。已蒙许题。而茅(一作第)伏念每当新旧交递之时。则该军器之照簿传掌。即列邑常行之规也。然至于本府。一自丙戌行营革罢之后。所谓传掌一款。初不举论是乎所。盖缘无物不朽。才动辄糜。故不敢着手。▦至今日而任他胶旧矣。故昨年府使莅任之初。亦不能强其不能。袭例勘报是白加尼。今当该库改建之日。不得不全举暂移。以俟讫完而还储。故亦不可不按簿照检。详阅有无。则果乎器械之以木以竹。一是朽烂。殆没形体。汁物之若铜若铁。半强欠阙。不备揔数是乎所。盖该库亦有监色。每年相递。则今当曰木竹之朽烂。理固有据。铜铁之欠阙。责岂无归云。则骤思外面。在所难明。细究里样。亦参可恕。夫本邑土俗。崇信巫觋。凡称军物者。无论大小。入室辄祸病。或至死云者。儿童之所熟讲也。故禁忌截岩。防闲甚固。然则指此欠阙。徒责该掌。恐亦不稳是乎所。第顾本府吏辈。不娴书写。又昧名物。文簿之字画则鱼鲁相幻。军器之形名则羊芋未辨。故细按近年营邑反贴文书。则既不能见形知名。亦不曾按簿叩数。而只以应文备具。循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4L 页
例勘报者。故寡乃为多者有之。无或为有者有之。一传二传。愈传愈误。三豕渡河之讹。六里指山之惑。未有甚于此也。夫以营门该掌言之。岂能知外邑军物之数。辄得以检其误而正其失哉。故亦以应文备具。循例勘送者也。故近来反贴之案。全不足凭信是乎旀。且今去丙戌。为三十六年之久。而其间监色之或亡或死者。十居七八。则各该当年勘贴之簿。今无以一一推检。而今于另饬广搜之际。幸有甲戌丙戌两年反贴册子。觅得于当该监色若子若孙尘箧等闲之中。则果与近日讹误之书。亦复大相远矣。至于庚戌以后。复有逐年文书。而或有彼寡而此多者。或有此无而彼有者。又或有前既录破而后则不录者。上既书行而下又叠书者。虽使慧眼当之。将不胜其眩矣。夫甲戌丙戌之后。本无增减之由。则是何赢缩于近勘之簿乎。其一传再传。愈传愈误之證。于是乎审矣。今欲责其传写之误。则亦有不可强者。本府之邑社风宪。大是苦任也。盖勒差愚騃之氓。使之一年举行。则翌年许为武库监官,吏厅新属。亦是剧役也。每引乳臭之徒。使之一年使役。则翌年许为武库色吏。此俱出于募来兴劝之方。而遂成邑规者久矣。然则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5H 页
愚騃之氓。乳臭之徒。顾何能审于形名之簿而保无错误哉。上所谓应文备具。自不免驯致其失而欲其深诛乎是。则此无异怒𥌒以不辨色。责聋以不知音也。特当初邑规。失之不审耳。故欠缩之责。始既难强。讹误之诛。终又莫苛。而然今于葺库还藏之后。若复因循泯默。不报此由是如可。至或有后来摘奸之境。则当该不审之责。反有归于今日矣。故到今事势。不可不以反阅见在之数为勘。而石室之柯存之无用。故悬以弃之。羽化之杯实之反诈。故悬以无之。紫电青霜之如蔺璧者。录之曰完。忘归繁弱之同孟甑者。录之曰破是乎所。今之比旧。纵相睽违。下之事上。宜在实直。故玆敢备列颠末。具报成册为去乎。伏乞俯垂谅察。许以反贴。俾垂后考之地。千万幸甚。
咸兴府科费钱请勘大同报
本府大同库米布。即民钱也。每年收敛于民间者。既有定数。凡一邑常行之费。无不就勘于营门。而独咸兴府每式年文科试费分定钱及有初试庭试分定钱。不得见勘于大同。每以别徵于各社者。甚为欠缺。而况北青府武科试费。亦自营门分定同勘于大同。则参诸事理。既无彼此之殊。揆以文武。反有轻重之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5L 页
别。而尚此独漏于会计者。职缘本府因循不举。抛诸等闲之科者也。今因齐民之以此叫诉者。不止一再。玆敢具实仰报为去乎。伏乞俯垂鉴烛。许令自今年以后文科试费。亦与武试费一体勘报。俾此甲民获免冤徵之地。千万幸甚。
留库摘奸横侵执颐事论报
窃伏惟还谷法意。本是为民而设也。法久弊生。何事不然。而惟还最甚。还之为弊。何邑不然。而惟本府尤酷是乎所。夫本府还揔。曾比七万之时。则只将空簿传授而已。初无一粒之入仓粜籴者久矣。往在庚戌。特蒙旷绝之泽。五万之逋。永为荡减。只准二万敦定恒揔。而邑报营关。烂熳同归。不计精粗。许令从民纳充逋。则民虽白徵。始皆乐趋。牛输马运。惟充是务。强备石数者。自不免米牟未分之境是乎所。此事势之不得不然者也。然则春而给之者是粗。则秋而捧之者何得强责其为精乎。故因而袭之。便成恒例。而自是之后。每年摘奸之时。谓以米粗。执为牟录。枉指留库之数。千作五百。万作五千。卒乃称以加分。横徵不食之耗。年加岁增。靡有涯极。故至于再昨年。举邑之民。同声完议曰。米粗之故。岁遭冤徵。断自今秋改色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6H 页
则已是加。遂皆自愿精纳。一齐革旧是乎所。于是乎牟与米。始可迥别矣。盖本府处在白山初落之会。土脊水冷。初秋霜降。所产之谷。惟有牟耳两麦。一日之耕。至死服勤者。直不过收得一石谷。而此亦统计十年。凶七而礼三也。还分之谷。残独所受。洽满十石。及至秋纳。尽输终岁之劳。归乏御冬之资。哀此甲民之受毒于还上者。若是其切骨。而如或于捧还之场。全贵其颗粒匀精。无少杂秕。使之不待更舂而即可淅炊者。则此无异责蚊以负山。强雀而填海也。环甲之境。岂容有一民之可以支保者乎。举皆担鼎而去。必至空邑而止者审矣。故向所以听渠自纳。还渠自受。而至于耗作之二两。精亦无加。粗亦无减。实无欠缺于营邑举行之地。而特缘每岁加分之横执。至为完议改色之举。要避无穷之患是乎所。果乎己未之捧。视诸戊午。不翅若泾渭之悬绝。庚申之捧。视诸己未。又复为齐鲁之差变。而不意今者留库摘奸之逐仓反阅也。恣行苛刻。全事执颐。盖其设心做意。以谷色则惟恐或精。以石数则惟恐或实。毕竟勒加横执。指米作牟而去者。为几许矣是乎所。见今一境之民。罔不嗷嗷叩胸而相告曰。向日之加分。犹可说也。今日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6L 页
之加分。抑又何故。古所谓削之亦反。不削亦反者。政合照比。而与其竭力而改色。无宁袭旧而纳粗是如。众口一辞。莫可阻当。则从今以后。甲府之还。曷禁其全糠而乃已哉。第伏念营门摘奸之意。专出于为民之本。而其为吏校者。固宜奉承至意。无或贻怨于外邑之民者。乃为举行之实。而至若今番摘奸之吏。上不念营门为民之意。下不顾穷蔀剥肤之痛。求衅于无瑕之地。措意于不忍之科者。一至于此是乎所。夫列邑之还。欠乃为忧。而本邑之还。完反为弊。是岂非上所谓惟本府尤酷者耶。猥此覼缕。极涉正营。而事系民隐。不得泯默。玆敢据实仰报为去乎。伏乞俯垂鉴烛。参量处分。千万幸甚。
请以双黄两镇料条划付白山祭堂论报
伏以白山祭堂。在于本府云宠社。而每年三次香祝。赍奉 御讳。自京下来。其所敬重。孰大于是。而然祭堂所在。即穷山陡绝之处。而以土则不毛。以境则无人也。厥初勒定三户。使之结搆比近。守护堂坛。凡于享役应行之节。无不举行。而初无划给之资。只许颐还而已。故畏避堂直。甚于机阱。往往逃躲。每致梗扰。时复齐诉乞免。备陈情状者。实系不忍。则顾何以责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7H 页
其竭力殚诚于守护之方哉。故堂坛之颓圮也而莫可收拾。举行之欠缺也而末由牵补。大非敬重之所。所可一日或安。则其在举邑悚闷之极。实为永世难医之痼是乎旀。且祭堂倚在半空。受风偏猛。每一修葺。动费民力。而辄不过支得一年。故祭堂役费之徵敛于社民者。殆无虚岁。以若涸辙之困。重之沃焦之供。众民之呼冤叫痛。有足干和。此不矫救。有所舒究。则云宠一社。行将无民而乃已。然百算千策。了无他方。而窃有肤浅之见。可以通变措划者。夫本府管下双青,黄土岐两镇料条之除差于还耗者。合为八十七石。而一自该镇革罢之后。每年八十七石。初不关由于庙堂之上。亦无归属于营邑之间。率尔放过。仍作元还。年年滋蔓于恒揔之外。窃伏惟此在 国家。本是已许之谷。而今于本府。徒作无穷之患矣。此若还蒙划付。永属祭堂。以之分为守护之资缮葺之费。则祭堂之莫重而不失尊敬之道。民力之莫艰而永绝徵敛之弊是白乎所。夫大易之义。以损上益下为益卦。圣王之法。以宁失于民为至训。此系营门一番状闻。则其在恤隐之政。恐无靳许之理。玆敢说救冒悚仰报为去乎。伏乞俯垂恤闷。特许驰启。使此甲民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7L 页
得蒙生死肉骨之泽。千万幸甚。
北青赤津屯畓审推事论报
本邑处在峡徼。元无水畓。凡于各祭享。应下大米。无以排进。故昔在正德戊辰。因土人上言。以北青府赤津屯畓二十七结。特为划付于本府。以为收税排用矣。岁月浸久。奸弊滋长。北青吏民辈。慢其隔远。恣意幻弄。称以漂落陈癈。全举隐讳。或潜属于吏厅隐结。或专归于奸民私作。只以税钱十五两四戋。塞责送来者。亦已为几许年矣。大抵 国家划给之物。无端坐失于奸细蔀障之中。莫重享需。全致欠阙。事之骇痛。已无可言。而田土之年久漂落。容或无怪。岂至于二十七结。全数见没乎。且已癈之田。无不比年还起。则彼辈奸状。不见是图。而曾自本邑屡呈蒙题。至于发甘该府。则该府吏辈。谓无大案。终不首实。且或送人私探。期欲审推。则从某至某。横指六里之青山。其然岂然。徒说三变之沧海。故迄今未遂。堕彼奸术者久矣。今者幸得就考该府甫青社二运元田畓马头册。则果有甲山屯起畓字号卜数及四犯标者。尚为六结十负五束。赤津即甫青社也。举一反三。此为断案。而纵未准元划之数。亦可为独贤乎已是乎所。行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8H 页
将择送干事乡色。逐字尺量。故玆先具由仰报为去乎。伏乞俯垂谅烛。特下严甘于该府使。即出付元案与马头册子。以为审量推觅之地。千万幸甚。
乞罢营纳鹿角报
本府邑残民穷。凡系徵敛之端。何莫非切骨之痼。而第有一条之急先可救者。玆冒仰渎。伏乞俯垂察隐。特许革谬焉。夫每年九月。本府之营纳鹿角为七对。而此非当初元定之规。实出挽近谬袭之例是乎所。熟讲矫救。就溯本源。则往在乙未丙申之间。谓以本邑为鹿角所产。偶自营门私托求贸。准给其直。翌年又复求之。求辄奉施者。始以二对。中或三四。而如是数年。便视以营门宜纳之物。遂作谬规。每于七月。显然发甘。星火督纳者。于玆为三十年之久。而至于近者。并与始之给价者。竟亦不施。本之二三者。今至七对。此固专由于该掌之自下作俑。而彼乌知其为病民之甚哉。顾在本府。虽称产鹿。毋论𥱍(一作范)驱与诡遇。自有塞马之不恒。则每欲课年而准数。那期株兔之可待哉。古人曰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今者鹿角难得之状。政类是耳。故不得已分排各社。使之滥价分徵。民自贸纳者。亦已久为恒规。而且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8L 页
于纳营之日。该掌之凭公营私。较短量长。常见点退。无岁不然。每遭一角之斥还。辄增十室之冤号是乎所。窃伏念此在营门。本为等闲之具。彼在穷蔀。实系切至之痛是白如乎。此不存矫革之道。则终必无着土之氓。故玆敢据实仰报为去乎。伏乞特赐处分。别甘本府。许罢七对鹿角之谬。致腾千秋螭头之颂。千万幸甚。
捐廪革笔债还政府报
夫还政之病民。每在于捧分之际。一升加减。休戚判焉。故其捧也。痛察斛滥。其分也。严防斗缩者。乃是字牧之职责也。第观本岛处在绝海之中。土全荦确。候常飓䫻。一日耕播收未盈石。一粒得失。爱之如金。及其开籴。举纳终岁之苦。归乏御冬之资。民产之难。盖如是矣。夫捧还时。每斛之耗色落。自是通国之规。而至于本岛。又有笔债还名色。每斛加捧三升者。此则各该洞任之所资。而盖为其句捡粜籴。奔走贤劳。设为常例。敦定任况。使之渠自收敛。横滥无节。此实八道所无之谬也。以若辛艰之粒。应彼横滥之手者。每于捧还之场。多验赍冤之状。然欲其革废乎。则洞任不可阙矣。苟其因循乎。则民隐靡所届矣。窃伏念大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9H 页
易之义。以损上益下为益卦。按部之道。以省敛助乏为常职。故左右参互。百千思量。乃以捐减廪俸。岁入中一千四十八两六戋三分。永属三邑各里。分作夏秋两还笔债条。俾图彼此俱便之方。所谓民敛一款。永为革罢之意。玆以措辞成节目上送为去乎。伏乞反帖下送。以为永遵勿替之地为只为。
荷居集卷之三(龙城梁镇华觉翁石圃生辑)
 甘结
  
禁私掘甘结
三次严刑。边远定配。即重典也。乃以当之私掘之罪。私掘之为重罪。推可知矣。第观本岛俗习。全昧法意。轻犯此罪。视若茶饭。此不过缘于刑杖之不严。定配之不远也。究其骇悖。极为痛恶。此果本岛之一弊风也。以日者梁圣来山讼言之。其于等诉之场。观其图形。纵不当禁。而特有商量者存。不判其胜负。命以自退。而严饬其毋或私掘之意。曾未几日。敢此冒犯。一则蔑国典也。二则轻官令也。岂可寻常处之乎。其所谓私掘处。别定校吏。饬令金民当日内还封后报来宜当向事。
贡马发船甘结
公私之轻重悬殊。营邑之体礼自别。则其在相规之道。薄有示警之举。而往虽不谏。来尚可追。益勉图报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39L 页
之策。俾存共济之意。则岂非公私之万幸。见今贡马封 进。虽已分船。凡干举行。尚多拘牵。即为驰 进。刻期操束。不日候风发船之地。宜当向事。
勿变岛例甘结
本州判官今于享官临祭之日。忽寻辞单。迄迄不已矣。盖闻其由则谓以郡居州役之民。自该郡谓据国典。一并刷还。至于屡相文移。竟见葛藤。事体所在。不得晏然举职云。故玆以发甘是在果。夫时居使役。诚国典也通规也。然此岛则别有此岛之例者多矣。有土则有王税。即国典也通规也。此岛则有土而无王税。其可忽变岛例。谓遵通规而收税乎。军钱之居丧不颐。即国典也通规也。此岛则名以军丁。在丧辄颐。其可忽变岛例。谓遵通规而不许丧颐乎。郡居州役。即此类也。数百年由来之例。势不可一朝遽变。故许多前人之所以不得举论也。州移所引入国问禁。入乡问俗者。盖得其彷佛矣。盖有鲁之所不禁而齐或禁之者。而设有鲁人入齐犯禁者曰。此我国之所不禁云。则其可得乎。盖有南土之所尊贵而北或贱之者。而设有南人入北欲行其贵。则其可得乎。不惟是也。今于内地。亦多有此等非常之例。阳川许岩之税。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0H 页
纳于广州。甲山藉居之民。役于仁遮。在在屈指。不可胜计。我国即循例之国也。大而国有国例。小而乡有乡例。经纬错综。不可一槩论也。夫夏雨冬雪。天时之通例也。而抑或有夏雪而冬雨。则此非常之例也。其可指雪而不谓之夏。指雨而不谓之冬乎。亦可指冬而禁其雨。指夏而禁其雪乎。今此时居使役。如天时之通例也。郡居州役。如雪雨非常之例。而不可得而禁者矣。新不刱旧不革六字。即治民之要槩也。须谅此意。俾即依旧责役。毋至接壤相较之地。宜当向事。
荷居集卷之三(龙城梁镇华觉翁石圃生辑)
 下帖
  
耽罗 校院下帖
夫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观于玆州。益信其圣人之不我欺也。噫。本州壬戌之变。求诸往牒。实为刱有。夫何淳古之俗。有此干纪之举。均是 圣明之世。独冒梗化之名乎。职不过一种钟厉之徒。棘矜首唱。几许无伦之辈。风声胁从而已。民之秉彝。极天罔坠。曰尧曰舜。人皆可为则。何尝谓环此土许多民人。举怀绝悖。俱丧本性乎。虽粗解言语者。其必中自愤叹。咸不胜忠义慨慷之气。而特彼悖气豕突。群喧蜂拥。目前强弱。判若天渊。莫能出力抵遏。致有当日之乱矣。何幸有金钟运,李镇祚,高景晙,李汉镇四人。出于青衿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0L 页
之列。挺身誓众。轮文息闹。遂使士气峥嵘。 国纲扶植。虽谓之鸡群之鹤沧海之柱。不是过也。是岂非必有于十室之邑者乎。我 朝家列圣培养士林之化。于是乎见矣。不佞忝莅玆牧才有日。而取阅察理誊录。乃知有此四士。耸加钦叹。不觉敛衽起身。而虽在往古。尚欲尚友。况得同时乎。相居睽远。亦宜命驾。况在本境乎。即欲开閤倒屣。获沾清薰。而就其中金钟运,高景晙。已于日者暂修相见之礼。而实在闻名之前。未得知其人而接之矣。玆以数衷帖恳。幸并走烦。要以限月内。一时联顾。俾玆𢙇葭之望获遂。识荆之愿宜当向事。
四斋下帖
本州校院祠斋之特设廪饩。居接生徒者。其意果安在哉。盖欲其使之屏绝外务。专心笃业。以为培养作成之地也。今日诸生倘能不负乎是否。徒窃滥竽之名。甘速伐檀之讥。则非直贻笑于乡党。得无见诛于圣门乎。所谓诗赋。虽士子之末艺。国家取人。此为入德之门。则为士者不可不以是业之。为官者亦不可不以是劝之。故玆仿近规。用轮数题。限今中旬。须各制投是矣。若或借手冒名。则既欠自图之策。亦失敦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1H 页
劝之意。及至末梢选魁之日。当有面试考实之举矣。以此谅实宜当向事。合下照验施行。须至帖者。
各斋下帖
文学从事。士子之常业。教养成材。官长之当务。自在受任之初。固亦有意于斯。而公私滚扰。迄未及图。自顾育英之义。甘速代檀之讥。今则新凉入郊。灯火可亲。迨此时修此政。庶乎可矣。而规模节度。当先讲明。今之士者童习白纷。举不出程文诗赋。而官府之所谓劝奖者。亦不外白战旬题施赏居接而止耳。程文文之最下。诗赋又其偏技。政使业之尽其妙。考之极其精。在家在邦。安所施用。以是而称教学。不亦末乎。有或不屑乎此。则村里分授。粗仿庠塾之规。校院聚讲。略指心性之义。听其言观其仪。非不高矣美矣。寒曝无常。心貌难副。则是亦相率而为伪也。循例则病其末。慕古则惧其伪。然则如之何其可也。盖尝反覆思量而得一说焉。科举取人。 国有成宪。立身荣进。舍此无门。一切扫去。亦涉胶固。而至于塾授校讲之未见功效。亦坐施措之未得其要耳。反其本则末亦随举。务其实则伪自不容。与其两斥而都废。曷若一举而俱得。盖自世教之降。道学文章。判为二岐。而溯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1L 页
其源而论之。则文王既没。文不在玆。非吾夫子之训乎。如欲求道。舍文何由。上古大圣。中华巨儒。尚矣无论。我东先辈之有德有业。为一邦所宗仰者。其文具在。无不理到辞达。而场屋巍选。亦多炜烨铿锵。可诵可传。其蓄积不厚。能臻斯域者。未之有也。由是观之。文与道何尝二岐乎哉。不佞于一境多士。固不能遍识其名面。周知其蕴抱。而所谓诗与赋。因数度旬题而槩之矣。锵锵之铁。翘翘之楚。非曰无之。而大抵皆荒涩拙讷。不成体裁。道破题旨。燕郢居多。引用句语。鱼鲁太半。甚者不知对偶之为何物。平仄之为何音。苟能读得一卷书精熟。学得一字训亲切。宁有是乎。茫然赤地。不落一种。捃拾尘糠。强称粟粒。从少而迷。到老不悟。是以临卷批抹。未尝不怅然兴叹。而至于向上一事。初不容开口说及者。非敢简薄诸生。诚以匹雏之不胜。有难遽议于百匀之任也。今欲痛革其旧。去贸贸而就斌斌。则莫如使之人自读书。各立其根本田地。而读书之法。目审其字㨾。口正其音读。心绎其旨意。多积遍数。务以成诵为主。则声气之间。浃洽之中。自当渐次有得。而诵得一秩。必有一层长进。长进不已。意味融深。则上焉而精究理妙。下焉而昌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2H 页
大词藻。将随其志之所向。无所处而不当。岂非所谓并行而不悖。殊途而同归者乎。况居乎子弟则孝悌之心。由是而益笃。应乎乡党则忠信之行。由是而益励。古所谓造士俊士。职不过由是作矣。其为关系。顾不大欤。玆尾后录。用轮规布校院斋训长掌议及各面训长。将此辞意。遍谕境内章甫。除是废学归农。以稍欲有意于文学者。使之依自愿刻期尽秩。每月朔。面训长或校院训长。随所居私自捧讲。以考勤慢。至于年终。齐会营堂。以为面面考讲之地。宜当向事。合下仰照验施行。须至帖者。
青衿生下帖
营门莅未暖席。忽接多士联禀。乃谓青衿减柴钱四百两。乞以徵推于金埙者也。骤见状辞。殆若可欺之方。及其两造简孚。则真所谓怒室而色市。嫌鲁而围赵也。诸生之爽实。槩可知矣。夫绣衣之特付减柴者。盖出于爱士之风。则诸生之守而勿失。永期实效者。非曰不可。而独不念敬慢轻重之别乎。夫橘院即我老先生俎豆之所。而青衿多士之所共景慕依归之地也。讲习于斯。以进其学。縻任于斯。以荣其身。廪饩于斯。以助其资。其为当敬且重。顾何如哉。 夫子圣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2L 页
之集大成也。道之统千载嫡传。至于宋而朱夫子又成之。吾道东矣。至于老先生而三成之。诸生有能知此个义谛者乎。夫享先生于是院而未阁先生之书。则甚缺矣。慕先生于是院而未读先生之书。则甚恨矣。诸生有能以此为甚缺甚恨者乎。青衿即本岛章甫之美称也。既居美称。则岂可曰无其人乎。苟其有人而谓以甚缺甚恨。则虽家敛户鸠于青衿之列。购而阁之。阁而读之可也。然则今日诸生之禀。顾非不思之甚欤。是所谓不念敬慢轻重之别者也。夫主张购书者。即本营申等也。以若老成之地慕贤之诚。不让士林。而莅是州而拜是院。则先生之书。尚未阁矣。遂以慨然兴叹。急于资购。先取青衿钱及本院留在钱若干。使儒生金埙往于华阳而刊之。尊阁院斋。使诸生读之。可谓缺者圆而恨者释矣。古人曰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今此申等之举。尽出于爱士深而待士厚。视诸绣惠。不翅倍蓰。然则用是钱而购是书者。可谓十分的当底事。而身为青衿者。顾何以还推之说。肆然登之于禀状乎。又况彼金埙者。即其时申等使唤之人也。假令甲贷丙钱。使乙博货而不报丙债。则丙宜推之于甲。而乃反越责于乙可乎。此所谓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3H 页
怒甲移乙也。以义则不敢推也。以理则不当责也。然盖想申等之本意。则姑先取用。行将捐报。匪意径遆。卒未果矣。顾以不佞亦慕贤之人也。亦爱士之人也。窃观以宋子大全云云之说。每登儒状者。此一不安也。身为青衿。不念入用于敬重之地。甘自陷于忘义乖理之科者。此二不安也。申等即本营先生也。亦所当敬。而每以申等二字。上下于禀状者。此三不安也。以官长视之。所谓减柴钱。亦一惠民之政。而用虽自别。泯亦可欠。此四不安也。故今因灾岁补赈之策。就前日愿纳祠任零馀条追捧者中。捐出二百疋木。从时直合四百两。出给金埙。使之如申等还给㨾。传授于青衿诸生等处。诸生须考受纳标。自今以往。绝勿更以减柴钱三字。发诸口头。宜当向事。
院儒下帖
本院即老先生俎豆之所也。曾以本院留在本钱中四十两及利条五十两合九十两。补用于大全书印刊之资。则此固当然底事也。诸生之名系本院者。岂可以还推之说。容发于口乎。况所谓利条。即院儒推牛之资也。诸生亦自谓慕贤之诚。不下于人。故试尝问之。先生全书重乎。岁时椎牛重乎。今以此事颠末。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3L 页
方已下帖于青衿多士。至有四不安之说。诸生其当轮悉矣。至于利条五十两。尤为千不当万不近。故置而勿论。特以本钱四十两。使金埙传授捧标。此后则绝勿更以此等事。自陷于忘义乖理之科向事。
荷居集卷之三(龙城梁镇华觉翁石圃生辑)
 传令
  
传令作厅
营门莅才有日。民间利病。姑未照领。而第有耳目所及。急先当禁者。即杂技一件事也。良民之无赖子弟。不农不商。抛弃本业。招朋引类。早夜聚群。以马吊(甲作骨)江牌(骨牌投笺柶子等类)为能事长技。上而不顾父母之养。下而不恤妻子之馁。耗费自戕。荡败无馀。以至身罹刑辟。害及族戚而后已。且其设心造恶。无所不至。人之有货。必诱而致之。期于倾橐。我之无物。必图而作之。至于穿穴。或家有父兄而暗卖其田土。或性本良善而终变为悖戾。公纳由是而乾没。债讼由是而奔竞。伤风败俗。孰甚于此。此而不痛禁。邑不可以为邑。民不可以为民。盖试思之。夫惑于杂技者。其始也罔非贪人之财。其终也无不自败而止。古今天下。未闻有以能技兴产者。胡为乎不此之寤。而如彼其惑也。豚鱼之冥。尚能及孚。彼亦人心。庶谅此言。玆揭申令。用敷丁宁。从今以往。凡我境内之为父兄长老者。先自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4H 页
家内。傍及里中。严加管束。另行训饬。俾勿陷于重戾。风宪任长。统察各该面里。如有不率教戒者。小则直为警治。大则具牒申官。而若或不勤操饬。私自掩匿者。现发于岐廉之日。则当者之依律严勘。已无可论。当该面里任及各其为父兄者。亦当痛绳毋赦。至若城内各厅各该首任传掌禁断之任。另加纠察。无或漏网。亦或有私相庇护。视若文具。则将令之下。罪当加律。以此知悉举行。宜当向事。
传令各厅
夫将之于校卒。官之于吏奴。等位虽殊。其实一体。无事则丝身谷腹。共享安乐。亦惟汝辈。有事则被坚执锐。同赴患难。亦惟汝辈。抚摩犹患不足。暴怒岂其本心。而如或作奸犯科。罪关公家。恃强凌弱。害及生民。则瘅恶所以劝善。惩一所以砺百。此岂在上者之所乐为。亦岂拘私而可已者哉。营门于汝辈。颜面既未及熟。心肺何以尽烛。槩其土风之贸贸。兼之弊习之滔滔。向后之纯于抚摩。有难质言。盖任窠之奔竞。干嘱是事。则起弊之源。莫切于是。货府之典守。欺罔是能。则难赦之奸。莫大于此。营门于是乎朝如爱子。暮若讨贼矣。汝辈须各惕厉自图。使营门无失一体抚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4L 页
摩之本意。而汝辈亦有安乐之享。岂不休哉。玆宣敷心之谕。其各倾耳而听是矣。后录一条。先揭三令。及其抵罪。悔之莫及。十分警惕宜当者。
传令梁氏门中
本岛即我鼻祖之所出也。凡其云仍之散在列土者。自我乙那而视之则均是一气之所分也。不佞幸藉先庥。猥蒙 国恩。忝莅于玆越五日。升拜三姓祠暨毛兴坛。其敬慕怆感之情。不以玄远而有间。然则吾梁之居此州者。岂不在于一视之中。而欧阳所谓孝悌之心油然而生者。亦可以着题于今日也。非敢曰先私。亦将以存公。故玆凭郊驲之仪。要成花树之会。而且念农之废务。亦在当顾。绝勿投锄赴招。浪作耸动。而虽未各面。自当在心。幸恳每所居洞。能衣冠者各一人。大洞则或三四人。来五月初一日夕良中。齐到营下。以修相见之礼。宜当向事。
传令四面面任
本岛民弊。固不一其端。而未有若愿纳掌仪之为最苦瘼也。厥初凭藉公用。刱出此名。毕竟付公者一。则归私者九矣。因此而每有更查之令。则又复狐假虎威。看作无穷之利窦。每致无补公用。徒耗民财何者。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5H 页
盖当初荐主与查监辈。俱是稍能衣冠。出入校院祠。联比乡将吏。言语机变。足能眩惑愚氓者也。所谓愿纳受帖者。俱是乡曲间愚騃没觉。不分方向。只计目前寸益。不知日后尺害者也。每当更查之时。责以零馀。则假令当纳二十疋者。辄走入城底。问于荐主或查监及稍能有权力者曰此将何为云。则答曰今以数疋木与我。则当无事云云。彼愚者信而许之。今年如是。明年又如是。营邑间公用者。无年无之。有辄查此愿纳。查辄诳彼愚氓。自数年来。如是者不知为几番。而彼愚者不知几番赂木。反过一番当纳之数。而尚有更查之时。后且无穷矣。今番段。特为补赈。不得已有此更查。而所谓零馀木。从实责捧后。并以成案列录。更不得举论之意。成置节目。则如是然后更无愿纳木查实之弊矣。其在受帖入案者。利害多少果何如哉。须以此意面面晓谕是矣。各当者处。前后行赂木使之自首。则断当徵捧于受食者。勿复举论于当者而许其入案是遣。已纳木之与受。如有分明可据。则当详查归正。毋至叠徵矣。并许各自来诉。自愿纳米者依愿许之。自愿纳木者一并逐名列录。依数捧纳。以为待妆册成案宜当者。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5L 页
传令四部各社大小民人等(甲山)
官今新莅。凡系邑弊民瘼。固不可窥得管豹。然或推一脔之味。可反三隅之地者。非敢曰能耳。亦将有勉旃。故行当搆示拙辞。用敷别谕。而第有两条之不可已者。是为一邑之急先务也。故玆布揭。先以申令。凡各社大小民人暨四部乡将吏奴。咸听官言。实出心曲。各相规砺。毋或面从向事。
 夫酒之为物。其本不正。盖在上古。有一奸臣。欲干其君。造献此味者也。一自此味之出。匹夫而惑焉则亡其身。大夫而惑焉则亡其家。国君而惑焉则亡其国。历算古今。覆辙昭然。而至若本府。其为戒慎。尤有甚焉。劲悍之俗。加之以酒。则此助风于颓澜也。贫穷之产。重之以酒。则此投水于残火也。以之斗閧不绝于村闾。俗习日就于悖戾。末至于荡败杀越之患。粗具彝性者。何嗜之惑也。况公钱公谷之愆期也。各社各厅之滥用也。皆由于酒。风约头民之因公入府。其往来烟费之分徵于民而终不免夥多之弊者。亦由于酒。乡将吏民之大而刑戮。小而鞭扑。及夫公逋之滋蔓。私债之增衍。亦多由是而作。良可痛也。亦可惜也。且酒之所以糜谷。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6H 页
倍蓰他物。谷糜则货耸。货耸则民困。言念及此。尤可寒心。濡首之戒。伐性之训。文学之士。所以熟讲。荡产之流。犯刑之状。愚騃之氓。亦皆是惩。今官言之出于为民者。庶当即此而可推矣。或曰邑底残氓。外社穷店。实多贩酒而资生者。此若禁断。彼皆无产。此不达之论也。谋大者不可以恤小。据正者不可以容邪。岂顾一分之害。遂废百分之利哉。且以饭以饼。无非货钱之物。居者行者。何患救饥之方也。玆揭一禁之令。用仿三章之约。自三月初一日子时以后。如或有犯禁者。与受卖买。俱置重绳。而虽至报营勘配。必罪无赦向事。
 夫杂技之为弊。与酒一辙也。内而戕身亏业。外而伤风败教。可谓表里相符。殊涂同归也。然其设心造恶之端。比酒尤酷。或诱人子弟。至于倾橐者有之。或作之不已。至于穿窬者有之。其百般为害之方。不可一一枚举。而盖惑于杂技者。其始也罔非贪人之财。而其终也无不自败而止。历数今古。未闻以能技兴产者。胡为乎不此之悟。而如彼其惑也。甚至有公纳由是而乾没。债讼由是而纷竞。此不痛禁。邑不可以为邑。民不可以为民。故即玆揭令。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6L 页
自当日以后。若有犯禁者。国有当律。必绳无赦向事。
 右两条禁令。系是必行乃已。而若豪右挟势者。坐于畏惮。不敢现捉。贫残无依者。谓以轻慢。用之塞责。且或拘于颜私。互相隐讳。潜赂和同。徒事自肥。则甚非发令本意。若或有是入于别探。则各该掌断当严绳无赦向事。
 夫愚夫愚妇蠢蠢无识。凡此辞意难保其解得。惟各社之士林文学。不患不足。则招致该社各民。家喻户诵。如谚书口传。俾无一民不省之叹向事。
 
凡各社则该风宪社尊头民。各掌禁断之任。邑底则各厅该首任。各其厅纠察。并及于城内外四部。又别差禁断将校十六人。外各社邑四部。并为掌禁。而官别有钩廉之方。如有入闻于现捉之前。当者尚矣勿论。该掌断当严绳向事。
传令上下南两社
官之莅此。繄由为民。则民之利病。即官之休戚也。故一自开印。夜不成寐者。最缘还户不均。冤叫襁属。至于上下南而极矣。窃念人口之簿。巧值交递之时。遂致奸滥恣意饶残易名。竟使悬罄之流。举作担鼎而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7H 页
去。且其去不得留不得者。又不知为几许矣。然则其号呼踰岭。忧愁仰屋之状。不待奔诉而审矣。官安得不痛乎心。不焦乎虑哉。然簿已完矣。巡已始矣。若复一举更张。必其万端纷氄。反致扰民于方农之际。故顷布别饬。使之通同配户。今闻或三或五。去者如前。则该任之不有官令。从可知也。从当有别处以惩之。而第官别有所恳于民者。民其听之否乎。去而之他。他亦然矣。安往而不贫哉。如鸟数移。损毛而已。幸须各还旧庐。耐过今年。则岂无穷反之理乎。请诸民递此传令。使已去者俱还其居。是所望也。(如有还归之民。一并颐还。社尊头民。随名报来可也。)
传令各里(熙川郡○甲寅)
官以匪材。谬蒙 国恩。来莅玆郡。夙夜忧慑。罔知攸措。第念本郡以膏肓之瘼。脍炙八省。至谓和扁之所敛手。而官自出官以来。揆以邑势。参诸民诉。则多有不待钩问而自可知者。可谓百孔千疮。十颠九沛。哀彼赤子。莫诉苍天。有万必死。无一幸生。昔之名邑。今胡至此。既往勿谏。将来可图。而死中求生。均是人情。穷则必反。岂无天理。然顾今事势。若复因循蹈袭。苟且弥缝。徒见其倾至于覆危。及于亡而已。故必须大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7L 页
行更张。细定规法。吏乡同心。痛祛前习。官民相孚。敦守新约。戒若渊冰。信如金石。必致十分较画。无或一毫放忽。然后始可议万一之幸耳。玆列后录条件。用揭先布申令。其各家喻户晓。日诵时顾。如不一遵约束。非徒万不饶贳。抑是恶湿而居下。欲越而北辕也。官是过客。过则便已。民惟着土。着当自图。虽民尽刘。何官是怨。以此知悉。另各惕厉向事。
 一。凡民牧之职。教民为本。教之不行。刑乃施焉。不教而刑。是罔民也。故夫子曰。导之以礼。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岂欺余哉。窃念本郡僻在西陬。 王化绝夐。少被观感。长得粗悍。其俗斗讼是健。其技𨠯赌惟能。凡民俊秀。岂曰无人。而皆欲独善其身。不思兼善诸人。使此愚蠢之民。尚不知教化之为何物。宁不痛惜。然民之秉彝。有得于天。不加毫末。万善足焉。而特蔽于物而姑失之耳。若使在上者。导之开之。得复其初。一转移间。是尧是舜。而今本郡民心。世称极恶。此不达之论也。然均是人也。而偏冒极恶之名者。在官固已痛叹。在民尤宜愤愧。故第玆布示。凡为吾民者。父以义教。子以孝承。兄友弟敬。无或失和。男女有别。帷薄是严。子弟有学。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8H 页
礼义是敦。贫穷患难。亲戚相救。婚姻死丧。邻保相助。无惰农业以失事育。无作盗贼以底刑戮。无学赌博以耗产业。无好争斗以伤风教。无以少凌长。无以富吞贫。无以强蔑弱。行者逊路。耕者让畔。廉耻自励。忠信相勉。期至乎俗有齐鲁之变。民无虞芮之争。则是所谓清其源而正其本也。至若公纳钱谷。各自趁期来纳。无少愆滞。则鸡犬不扰。釜锜安所。村不见石壕之吏。官不闭道州之阖。利害得失。判在目前。而向者极恶之称。即成洵美之号。则岂不快哉。岂不善哉。勿以官言归之陈陋。另各淬砺。亟图迁乔向事。
 一。官自在 京国。饱闻本郡以还逋失民。邑至几空。目虽未到。心已觉痛。窃念匹夫犯逋。举族搆祸。朝称居甲之产。夕归呼庚之类。故畏彼殃及之鱼。并作色举之鸿。弃田宅去坟墓。号泣道路。栖遑他境。居不安其所。农不得其时。其与巢居穴处风餐露宿。相去几希。念其情景。曷不滋睫。今查役垂讫。逋案断成。毕竟收刷。未知措划之如何。而至于族徵一款。绝不举论之意。官已矢心。故重玆申布。凡汝流离他境之民。少勿畏㥘。即皆还归。以奠旧居。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8L 页
则应户杂役。当依 国典。限二年并许颐给矣。其各知悉。勿以官言归之虚妄。请本境时居之民。递此传令。传相告及。使之知官本意向事。
 一。所谓任例。本是不正。而至于本郡。尤系残酷。乡所之千两。风约之八百。便成元况。属之记付各差之员。先自取纳于公钱之中。末乃剥割生灵。以充乾没。是可忍乎。该掌所为。万万骇恶。各面风约段。并元窠永为革罢。乡所任例。虽日出百窠。绝勿举论之意。成节目遵行向事。
 一。各仓反剩。未知创自何时。而该监色凭藉此物。加敛民间者。诚极寒心。自今以后永为革罢向事。
 一。场市之过分一百两。入于官用者。亦极无义。而市民横被科外之敛。遂多流离之弊。可胜叹哉。自今以往。所谓过分钱一百两。永为革罢向事。
 一。凡里首者即一里之长也。其所近民。尤为较切。若不另择其人。害民极矣。见今时存中。或有不惬民望者。即自该里大会民人。一从民望。择端肃公正者。更为改差。以为报来向事。
 一。官尊位,都执事。掌务等名色。此掌收纳公钱之任也。其系择人。尤为自别。决不可以产业零落浮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9H 页
浪顽悖之民。许差其任也。见今时存中。或有此等辈不惬民望。虑或其乾没公纳之类者。即为除汰。另择稍饶勤实之民。以为差出。无使来头又致如前乾没梗扰之患。且或各里。并有官尊位,都执事云。此则甚系不紧。无论某里。两存此任者。其都执事名色。即为革罢。各各报来。
 一。邑属之出居外村者。绝勿差官尊位向事。
 一。各项公纳。皆有月当。若过月当。营责于邑。邑责于民。营责而至于该掌上使。则应费有恒。逋薮由是而益蔓。邑责而至于当名发差。则例徵供急。实纳终归于虚地。系是究竟必纳乃已之物。而胡为乎先消许多浪用。继受无限痛楚。牢囚猛杖。尚矣勿论。行资留粮。已过当纳。而迷不觉悟。尚欲愆滞者。其设心未可知也。自今为始。月当前月。官当指日发令。使各来纳。则必于其期。一齐来纳。无或差缓一日。以为官村无事。则在官无邸卒差使之扰。在民无费财受罪之患。其各惕念。无蹈前习向事。
 一。各仓监色。前后作奸。致民于死地。毕竟己亦与之偕亡。至于真北仓而极矣。官接民诉。洞知其状。一曰仓入。二曰斗剩。三曰欠缩。其馀零琐难以毛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49L 页
举。至于仓入。非徒专责监色。该民亦不无罪。如无两口相约。岂有一掌独鸣。发奸之日。谷当倍徵于民。以充旧逋。而既往都在昧爽以前。官姑阖眼。若自今秋或有犯一于此。该监该色。断当依律严绳。官不食言。所谓反剩。官既不顾。则各所例行。亦当自寝。民各知悉。随侵来诉向事。
 一。各里任掌之为民蝥贼。亦不可胜计矣。以编户言之。稍户当入之民。两相和同。授受例钱。私自拔去。以疲癃颠连在法应颐之氓。苟且充数。竟至于公纳无面之境。且或先捧折半例钱。许以见漏。末复编入。以致互相争讼。亦或以编充虚户。应副公籍。终至摊徵之患。及夫收刷。多少随手乾没。自犯巨逋。此则不独任掌之即然。该掌监色。亦皆一辙矣。自今以往。一或见发。万不饶贷向事。
 一。斋录之假差。将案之冒膺。亦一本郡之痼瘼也。耗民之财。缺邑之丁。其淆杂浊乱之弊。不可胜言。第当一齐删削。以惩后弊。其被削之人。无或怨官。官以法施。法自国出。更谁怨尤。自今以往。如或更蹈前习。断当严绳不赦向事。
 一。官不知民面。民不到官庭然后。始可曰太平之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50H 页
邑也。若使官视民面。知其为某。则以其频入故也。是弊民也。其所以频入者。数犯罪戾。每被推投。故至使官知其面。自今以往。无愆公纳。无与人争斗。无欺人取物。无饮酒赌技。则虽欲一入官庭。其可得乎。其各惕勉。期使官不知面向事。
 一。别差一款。向已传令。而至于邸卒发差。实出于不得已之地。而每拟一发。头须欲白。况所谓步行一款。何敢如前恣行乎。自今以往。如或有出送步行者。即自该里指名报来。非徒严治其指使之主。亦当还徵其雇价向事。
 
一。愚民之编户也。或有以字与名两各充䉳。以至叠役之境。或有因名字之音相近。比两而编之。遂至再徵之患。此无他。该任掌辈。不自审慎。以贻冤酷。或有故自用意。以谋肥己。尤极可痛。自今以往。其编䉳入簿时。详问其名字与音响。无至如前纷乱之弊。而若或有以此称冤者。该任掌辈。断当严治不赦向事。
 一。编充虚户。代徵残氓。尤极痛惋。自今以往。如或更有见发者。该任掌辈。断当严治不赦向事。
 一。户还之借受他名者。尤涉剧弊。竟致纷竞。自今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50L 页
以往。绝勿蹈袭。若或因民诉有入闻者。则该民与任掌。谷当倍徵。罪必严绳向事。
 一。凡仓监色里任掌之消融公物。自致巨逋者。前后算来。未尝见身安而家稳者也。目前病民。尚矣勿论。身被刑戮。家没荡败。族戚以之流离。子孙以之绝覆。殷鉴不远。周柯在即。利害得失。孰多孰少。而抑何心情。必欲抱火而入薪耶。究其本源。一则不畏公法。二则不节私用。其心以谓既入吾腹。宁有刳腹之理哉。惟止于若个刑治而已。徵族徵里。非吾所知云。则天其下鉴。其能无事乎。以言乎酒食则惟意浪费。以言乎杂技则惟日不足。以至身亡而家败。族雠而里贼。后来者何所艳慕而必欲蹈已覆之辙哉。第该监该色。苟相规察。岂能恣意犯逋。以任掌言之。既有荐保主。且有里首管领其责。则何可全不照检。任他乾没乎。自今以往。仓监色仓直之逋。先没其家产。后互相分徵。任掌之逋。先没其家产。后该荐保主及该里首多少分徵之意。玆导营饬邑规。用以申复。其各知悉向事。
 一。官本武夫。不解文字。今此列录。傅会俚说。强记民瘼。然若使愚夫愚妇责其自解。恐难晓得。各里
荷居集卷之三 第 651H 页
中士林文学。不恨不足。幸须勿以官言归之覆瓿。必各招集邻氓。细细晓喻。亦复使之传相告及。俾悉本意。无至蒙昧失约之叹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