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沙村集卷之三
沙村集卷之三 第 x 页
沙村集卷之三
 书
  
沙村集卷之三 第 292H 页
上内舅菊窝公(丁未)
伏承下书。伏审雪寒。气候万安。伏慰伏慰。冬至诗。病缠客扰。尚未奉和。吟哢与浪游。固不啻有间。然终非实工。又非所长。故每遇之。先自生怯。徐当和呈矣。下书所谓苦待阳复。热中生病者。诚可捧腹。然世间事。思之亦颇烂熟。从今以往。恐无可复之阳。设有暂复。所复者又恐非纯阳。只应反覆沈痼而已。太平春光。似无其期。则何用待之苦中之热也。今日吾辈。傥保其老死耕稼。则诚大幸。而此亦未可必得耳。
与正儿(戊午)
活院以后。更不得付书。未知近间侍状安吉否。悬虑驰念。寝寐外未尝弛也。吾坐无盖轿。冲冒暑热。日行二店。十三朝抵扶安。其夕到海边茁浦。夜三更上船。十四夕。始达配所。大海接天。一望无涯。回看东北。则诸峰如螺鬟。点点画中景。西南则水天一色。更无一点岛屿。真壮观也。东坡所谓玆游奇绝冠平生者。诚先获语也。岛中若在近地。则真胜界。而奈海外绝域何哉。舟中时满船人。皆眩瞀呕吐。独余与遇春。无异
沙村集卷之三 第 292L 页
平陆。岂亦定力之相得欤。浮海半路。以风不顺。下碇海中。风拍波涌。舟上下不定。或如上天。或如入地。寄性命于一叶。诚极可怕。然到此地头。只当安之。诵韩文公出没惊孤舟之句。始知此境昔人亦有饱经者。以是自慰矣。当上船时。长年欸乃。洲屿渐远。北望庭闱。消息难凭。人情到此。自尔泪下。奈何奈何。吾在此无所事。只欲读书消日。汝亦勉勉做读。收敛身心。慎言语罕出入。强饭摄养。无贻吾忧也。家中凡事。汝今为长。无如前日之泄泄。婢仆之与人争斗者禁之。奴辈之不从令者罚之。然非大事则亦须责而赦之。年少之笞罚过度。非好事也。
与正儿
长城谪客李正言奴去时。付一书。想与此书次第见之矣。即日炎热尤剧。未审母主气候及閤内诸况。并一向康吉否。远外悬虑。无时已也。吾出于鲸鳄之窟。处此桑麻之地。意思瞻聆。皆非绝岛之比。此又有披香亭临大泽。万朵芙蓉盛开。槐柳掩映。有时登眺。足豁羁怀。第久旷晨昏。反面无期。是用悲闷。不禁王粲去国之愁。奈何奈何。前头如有升庠。看之不妨。而罪人子弟。亦不可与人同接。只与边生入见可也。且平
沙村集卷之三 第 293H 页
时。如有来请同接之人。而举动不端者。则亦以此意。婉辞辞之也。吾则流窜在此。前头门户之计。专恃于汝。故有书则辞意不惮烦缕。盖至情所在。日夜悬望故也。汝须体念此意。切勿浪游。孜孜不辍。无负此意也。古人于汝年岁。处家处国。皆具成算。举而措之。沛乎有馀。不似今人之面墙泄泄。汝须恢拓心胸。开张眼目。随事思量而处之。对人必慎言语。无致妄发。恭于待人。敬于持身。虽乡里贱微人。亦勿忽之。第中路辈。则不可与亲昵。如有来者。寒暄外勿复开口也。家事大者。虽不可不检。至于细小事。须勿挂念。付之于不闻不睹可也。盖细琐之必察。则心力分而意不专于工夫。且长治财牟利之习。此则切不可为也。
外至之言。何足介意。内省不疚。则一切悠悠。不足动一发也。所谓心术之谤。亦可笑。吾则无墦郭之行。彼乞祭馀者。虽有飞语腾谤。亦将如之何哉。虫臂鼠肝一任而已。
与正儿(己未)
伏承母主许多勉戒下教。一言一字。至正至当。无异古女士语。誓欲奉以周旋。而不肖偏驳之质。恐不能终始承行。以忝所生。是日夜之大惧也。汝亦勉自修
沙村集卷之三 第 293L 页
饬。切勿惰游。以承此意。千万之望。
立志不可不远大。饬身不可不庄重。閒居独处之时。亦须敬谨自持。内外交修也。不然则虽薄有文艺。亦无足观矣。吾近日专心读书。其味无穷。始悔从前游惰不读耳。
闻尹友德辉。见汝书札。责其草率云。此言极是。此后则虽书札草纸。必整饬书之也。近见金河西草千字及他楷字。精妙极尽。先贤道德节义。文章之外。心画之臻妙又如此。此岂汝辈胡乱习字所可望耶。今方装送。须留心见之也。(德辉。尹公得和字。)
答正儿(辛酉)
便来见书。知平善。慰满慰满。第闻汝瘦甚。忧念未已。须十分慎护。无致生病也。入会场。得失之念。一毫不挂于心。可也。若以得失之念。置诸胸中。则此心先动。亦不能善作矣。前头若参会榜。则想多先生之来见者。进退之际。虽可勉循俗例。而容貌动止。必端详从容。虽在纷闹急遽之中。必须整饬。无取笑于人。而贻辱于父兄及先祖也。汝父德薄不足效也。
答尹甥心纬(壬子)
渴恋驰虑。手字为慰。第旧證将发。心火亦作云。何为
沙村集卷之三 第 294H 页
而然耶。须静坐看书。操存心地可也。触事起火。发怒无常。则便恐成习。决不可长也。昔吕伯恭性躁怒。至于打破家事。病中见躬自厚薄责人之训。遂觉意思一时平了。终身无㬥怒。朱子以为可为变化气质法。此语在心经。君须觅见而效之也。君以尊堂之子。人皆期之以法门子弟。其所责望。与他家儿有异。而今若躁怒成习。则其忝所生何如哉。更须戒之勉之。
与尹甥
近间作何工夫。须勿惰而孜孜也。某友事极惊虑。此是如君年少辈所当为鉴者也。记昔相公大父居乡时。洞内下人。虽有绝可痛者。终不加一笞。人或以为泄泄。则答曰。尝于路中。见士人行辟人。怒不下者。使执鞭卒捽下而已毙。毙者之同行。缚士人而告官。以此奴婢外。不加笞云。先祖考尝言牛溪先生居乡时。有常汉骑马横过其门。则先生必闭户避入。此皆先辈已行之可法者。故玆告之耳。
与尹甥(丙辰)
贫家祭祀。不必务丰厚追前日盛时。只当称家有无。在诚洁不在厚薄。曾闻郑愚伏欲行时祭。贫无以成㨾。招子妇议之。子妇曰。家中埽如。箱中只有粟种斗
沙村集卷之三 第 294L 页
许。乾鱼数束。只当以此行之。愚伏曰。贤哉吾妇。或云此慎斋事也。王考屡称此事可法。故今为哀提及耳。
与尹甥
死者既无奈何。生人消息。如隔弱水。悬念郁虑。不可以笔舌形之矣。此间事。尚忍言哉。仲儿自六月十八日。得泄病。度数无算。而惟恃筋力精神。而无他虑矣。转成急惊。有如风烛灯蛾。措手不及。廿二晓终不救。呜呼天乎。胡宁忍此。恐贻病慈之悲疚。不忍尸柩之留在。已瘗空山。孤坟草荒。肠寸寸断。骨节节销。除非此身永泯。此痛难忘。奈何奈何。人孰无夭惨。而吾之所痛惜。不但为父子之私情而已。渠之骨相才华。不独拔萃于兄弟中。遍一家儿少无其比。冬春以来。文眼之开通。殆如朝进暮就。能与渠兄。步韵律而究经旨。每问余曰。吾兄十岁文理。比吾何如。盖自以为过之也。常以透不得期三百为恨。谓余曰。吾不知算。故晓不得。要当学算。又曰。期三百似觉未觉。计到分数盈虚。心中有如蛛丝游空。终未了然。然终当以拳算透得。赋高字韵则曰。岁暮北风号。万叶从风高。巾字韵则曰。春雨润万物。树树覆青巾。寒食思母诗。则有曰母主仪形想依俙。有如明月云间隔。吁嗟育我何
沙村集卷之三 第 295H 页
不卒。欲报之德天罔极。呜呼此诗。岂其夭兆耶。又有问答文曰。吾问于兄主曰。雨自何来。兄主曰。自天上而来。吾曰。不然。天形大覆人间。雨若自天上而来。则是天如筛孔矣。岂天之道耶。兄主曰。然则自何来。吾曰。必自空中云里而来。第未知使云下雨者谁耶。意者上帝指挥之耳。或曰。龙能下雨。然否。虽龙亦不过奉行天之命令耳。思母诗及问答。皆今春所作也。其他才识之进。不可缕数。前头门户之托。专恃此儿。而缘吾福薄祚穷。不能保有此儿。奈何奈何。仪形眉宇森然在目。虽欲忘之。排遣不得。每一念之。失声而迸泪。一日之间。闷塞殆至数次。无可奈何矣。贞洞左相,竹洞判书两族叔。唁余曰。二龙之不救。非独哀家之不幸。实乃一家之不幸。盖见渠者皆以远大期之。竹洞则每称曰吾先之庆。独萃君家。岂意有今日耶。痛矣惜哉。痛矣惜哉。
答边生得一(戊午)
古人贵三冬者。以足用文史于其间也。须与儿子勤读相问难。切勿浪游戏谑也。身心不可不收敛。必整襟危坐。从事于持敬。至可至可。儿子易于放惰。切须警诲。越视而不责善。不但非友道。亦非吾平日所望
沙村集卷之三 第 295L 页
者也。
沙村集卷之三
 序
  
北窜录序
北窜录者。故九峰监务李公必益窜配北关时日录也。盖当 肃庙甲寅。尤庵先生。惨被岭人郭世楗之诬捏。是时。鑴,积张甚。凡先生门人及馆学多士。萎腇咋舌。不敢出一言以先。独公忼慨倡同志。首抗疏力辨。初窜康津。未发移庆兴。有司督迫。不许一刻留滞。公单衣草履。冒风雪昼夜走。踰铁岭,磨云,磨天,双涧等岭及鬼门关。未至配。又移安边。在道二十三日。行三千二百馀里。饥饿冻皴。险阻艰难。殆非血肉之躯所可堪。而公终无疾病。岂非所谓天相者耶。是录也道路山川之险易。人情物态之厚薄。朋友简牍。拜章事实。靡不详且悉焉。观此可知公操守之确。而世道斯文之祸。亦可见其梗槩矣。公之窜也。洛下士大夫莫不赍咨叹息。书馈之问相续。此乃多公之为。而慕尤翁深故也。今其子若孙。多与世楗之徒合。而仇尤翁不已。岂非世变之大者耶。公之拜章也。我老亲兄弟。实终始周旋焉。公孙惟清。来请弁文。老亲以病命余。为之略叙其颠末而归之。
沟洫志序
王伦古县治也。今属广州府。遗址尚传公厨井,冰库岘,狱里,新官坪等号。背有山。其名光教。或曰。白云水自山出。抱村而流。旱则渗伏沙石粼粼。故又曰沙川。经果川,衿川,富平,阳川。合于汉。余墓于玆八世矣。宅于玆六世矣。自先清贫。石田不满百亩。惧粢盛之或阙。后裔之穷而滥也。与诸宗结契。别置祭田。兼演家籍。列于左方。而各书地名及田结第次。以备永考。古人曰。不肖子孙有三蠹。卖丘木者山蠹。卖书册者书蠹。卖土地者田蠹。呜呼。尚监于玆。
沙村集卷之三
 记
  
故李训鍊正 赠职旌闾记
赠参议李公德男字润甫。永阳人也。 宣庙壬辰。倭贼大抢。国几亡。公首起义。屡与贼抗。竟以孤军无援。死于安城之战。 肃庙丁酉。郡人上其事。 特命旌闾。且赠今职。余友韩师朝居安城。以故老之传。为余道公事。殆如赵人之谈钜鹿。余尝希慕之。犹以不得其详为恨。今年十月。公之后孙亿寿。因韩友以家乘示之。公勇力绝人。善骑射。弱冠登武科。壬辰春。 宣庙求才堪将帅者。柳相成龙荐李忠武公及公。遂自
沙村集卷之三 第 296L 页
训鍊主簿升正。是年夏。适递官归安城楸下。闻倭贼猝至。公促装勤 王。到汉江。 大驾已西幸而无船可渡。公西望雪涕。计无奈何。则乃谋还乡起义。路逢贼兵于龙仁。一枪杀贼十馀。遂与洪将军季男同盟募兵。洪即公之外庶从弟也。未几贼自镇川踰猎屯岭。公曰。安城为湖岭之冲。守安则可以牵贼。使不得西策之善也。每战公先登。洪将军殿之。遂败之于青龙洞。败之于左赞岭。颇有斩获。于是畿湖愿从者三千。筑堡于郡南十里。与洪将军壁垒相望。贼惮不敢近。时列郡瓦解。人民鸟窜。独安城之人。倚公耕作如平时。余尝见东藩再造记及南原赵氏壬辰日记。当时事尚忍言哉。 銮舆播迁。三京沦没。鞿绁效力。不过若而臣。其馀举怀全躯保妻子之计。独公奋不顾身。首先倡义。为八路义旅之前茅。其精忠大节。殆与唐帝所称不识何状之颜真卿无异。古人有以真卿首义之功。不下于李郭之再造。余于公亦云。然真卿之起兵也。以平原为之资。而公则罢散一武夫。无分符守土之权。而徒以忠义奋发。袒臂呼号。云合影从。锄耰棘矜。以抗百万之坚甲利兵。以公而视真卿。顾不亦难乎。后公与湖西军。刻日击贼。锋才交。湖西军
沙村集卷之三 第 297H 页
先溃。公独当血战。矢尽力竭。师遂陷。先是公每破贼。必枭贼首旗竿以示贼。至是贼亦悬公元以泄愤。时洪将军以水原判官。闻公阵殁。驰来突贼阵夺公元。葬于郡南之木村。公纯于孝。八岁失怙恃。日上墓哭泣。涕泪所著。地为之不毛。及当艰虞之际。移孝为忠。抗义敌忾。为国殉身。虽功业未究。中道殒殁。而其英声义烈。可以有辞于后世矣。国家升平百馀年。不幸逆竖闯发于湖岭。方伯阴怀反侧。守令争传伪檄。无一人起公之义者。世道良可于悒。时贼徒亦自镇川踰安城。望见官军。无故惊溃。渠魁就擒。岂公之英魂毅魄。驾风云驱雷霆。现灵扬威。阴诛凶丑而致然耶。不然。是役也何能不费一镞而坐收全功。若此其易易耶。是未可知也。公殁殆百年。褒赠未加。至我 肃庙。记功旌忠。追举阙典。兼且棹楔。煌煌照人耳目。此足以慰忠魂而劝来后矣。议者谓公与洪将军。同功一体。而旌美之典。颇有差殊。盖公生带通训衔。而今之所 赠仅进一级。其视洪将军赞成之秩为可憾。然此难与今人道也。昨岁之变。宣力于方州。效义于草野者。其功不细。率不之录。毕竟丹青麟阁。横带黄金者。太半是以贼遗君之徒。目前功赏。冒伪如此。安
沙村集卷之三 第 297L 页
望其尚论古人之勋。而使无遗欠于显忠之典耶。可嘅也已。抑国家于死事之臣。不但哀赠而已。必录其子孙。公之所成就卓卓如彼。则宜若有甄录云仍之举。而余观亿寿贫穷枯槁。殆未免负薪之困者。当路柄人者。安得以辞其责哉。为之叹惜而并书之。
沙村集卷之三
 题跋
  
题林老村(象德)东史会纲箕子朝鲜事后
史记微子世家言。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九峰蔡氏于洪范传亦引之。班固汉书。则叙朝鲜事。以为箕子去之朝鲜。其后范晔。亦以为箕子避地朝鲜。涵虚子又以为箕子率中国五千人入朝鲜。诗书礼乐医巫阴阳卜筮之流。百工技艺皆从焉。并无封之之言。林老村作东史会纲。于箕子事。不从迁史蔡传之说。而直用班范之书。参以涵虚子之言。至著凡例与论辨。以明箕子之不受周封。其言曰。殷之三仁。各自靖以献于先王。比干死之。微子抱祭器而去之。卒受周封以续殷祀。箕子则曰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即其处义之微意。有可见者。又曰。微子之受周封。为存宗祀。箕子无是焉。而亦受周封。恐非其心之所安。盖其意以为箕子前既以罔仆为言。则后不宜更受武王之
沙村集卷之三 第 298H 页
封爵。意匠头脑。一定而不可易。故弃迁史用班书而断不疑也。然余未见其必然也。何者。古者封建。以贤而封。以亲而封。以功而封。而建贤之义尤大。武王克商之日。首释箕子之囚。且就而访道焉。盖知其为仁圣。而待以宾师之礼矣。当胙土十乱。分茅诸子之时。如陈胡公之非亲非勋。而亦以虞裔封之。至于胜国既死之臣。犹且封墓而表之。式闾而敬之。则独于访道尊礼之箕子。视之俘隶而不之封者。宁有是理哉。集大勋之初。不可不从者民望也。箕子之德。殷周之民。仰之若父母。武王虽欲不封得乎。藉使箕子牢让固辞。如后世之循墙者。武王必封乃已。然则武王之封箕子。不待辨而明矣。武王既待以不臣而封之。则为箕子者。亦受之而已矣。受之则无或有歉于罔仆之义欤。曰否。尝闻之。圣达节。次守节。守则贤者固可为。达非圣人不能也。箕子圣人也。达节者也。其于废兴存亡之际。达权处变之道。盖已熟讲而素定矣。比干之剖心。夷齐之饿死。亦尝目睹而贤之矣。然而殉义与存道。并行而不悖。从隆从污。与时推移。是圣人入神之精义也。佯狂之时。道非诎也。释囚之日。道非泰也。陈洪范而尔汝天子之尊。封朝鲜而不与侯卫
沙村集卷之三 第 298L 页
之列。则自靖罔仆之义。固自如矣。况其封之也。非臣之也。乃宾之也。则参以义理之衷。又安有不可受之义哉。沦丧之痛。非不切于中心。麦秀之歌。非不出于恻怛。而玄鸟之业。不可复续。颠木之蘖。不可复生。彼西雍之德。有光于汤。灵承帝事。天下宗周。则亦将如之何哉。权时之宜。酌义之中。只求此心之安而已。此所以龟畴之不得不陈。鲜封之不得不受者也。一东之后。冔冠革辂不改殷故。而玉帛不将于周京。贽币不执于王馆。朝觐会同之不行焉。祼荐祭祀之不助焉。一隅三韩。独保商丘之日月。则其罔仆之义。孰大于此哉。若曰箕子必不受周封。然后乃为其心之所安云尔。则是以后世一节之士。议箕子也。以此而律圣人。则无往而不窒碍。北地之死社。似胜于陈范。范粲之寝车。若优于受封。其馀轻沟渎之决。而忼慨杀身。为名迹之洁。而潜自行遁者。皆欲立于箕子之先矣。苟不究君子随时之义。圣人达节之道。而徒以粗迹求之。则随处拘掣。至于如此。此岂善观圣人者哉。且老村于微子之封则必诿以存祀。于箕子之封则偏疑其不当受何也。微子之封宋。实在武庚叛诛之后。武庚无恙之日。则商祀之奉。虞宾之待。固在于彼
沙村集卷之三 第 299H 页
矣。即其时言之。老村所谓箕子无是焉者。亦微子之谓矣。微子何不以所抱之祭器。传与武庚。而许多年坐食周粟。必待封宋之典耶。大抵圣人作处。固非一端。有经焉有权焉。清和之不同。任时之有异。而其所以为圣则一也。叩马采薇之节。不为多于前。封宋封鲜之义。不为少于后。此夫子所以一以仁称之者也。知此则庶免于穿凿之讥矣。且其所谓诗书礼乐。阴阳卜筮。技艺百工五千人者。是武王封箕子而许其自从者耶。抑箕子避周东来。而私与之俱者耶。如曰私与之俱。则是箕子乘宗国之亡。而潜鸠馀烬。欲开国于别界之意矣。其与田横五百之入海岛。何以异哉。曾谓箕子之圣。而乃为是耶。或此五千人者。服箕子之化而愿从。故与之俱云尔。则又有不然者。周太王避狄人之难。不过徙都于岐下。而犹属其耆老曰。二三子。何患乎无君。盖不欲其从徙也。况箕子当亡国之馀。必有无乐为君之心。虽有愿从之人。安肯私许其海外之随哉。微子之封于宋也。尊以虞宾之礼。申以诰命之宠。然前日抱去祭器之外。商先礼乐。残缺未备。至其中叶。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太师。归祀先王。则今箕子之避地东来也。何处私得诗书礼乐
沙村集卷之三 第 299L 页
许多人而俱乎。借使箕子欲私从五千人而去。当时事势。实有行不得者。关市之讥。自文王治岐之日而有其法矣。讥者察异言异服之人而禁之。当殷周革代。遗民反侧之时。关市侦察。虽或不至如后世之密。然比治岐之日。则必似加严矣。箕子以亡纣之至亲。避周而去。而从行之众。至于五千。则其数固多于孟津之虎贲三千矣。无武王疏封之命。而挈故国半万之众。则周家关市之吏。其果一不何问。而任其雍容而东乎。此必无之理也。以此推之。武王之封箕子。箕子之受周封。益似章章矣。老村之言曰。马迁史记。固多驳杂。未可笃信。而班固之论叙朝鲜。人性土俗。仁贤条教。皆凿凿可信。意其别有所考据。非如史记之数句语。仅见于微子世家中者之为难详也。余又未见其然也。迁史之驳杂。不待老村而先儒已多言之矣。第未知班固,范晔之书。果无驳杂而后之徵信。必优于迁史耶。班固之言朝鲜土俗者。要不过见东观秘藏中东夷志也。此固马迁之所饫见而熟知者。特马迁未及著而班固有所撰耳。封箕子数句语之不详者。以所撰者。微子世家也。微子世家而详于箕子。则不成微子世家也。向使马迁撰箕子世家或朝鲜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0H 页
志。则其论人性土俗者。安知不更详于班固所云耶。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犹不可尽信。况迁固晔之史传耶。然均之为不可尽信。无宁取古而舍今。独奈何断弃去古差近之马迁。而笃信去古已远之班范耶。老村之言曰。三代以前。中国书轨所及不博。如江淮之间。亦为蛮夷之邦。况朝鲜去丰亳万馀里。是时尚在洪荒之域。周礼职方所不载。似无通中国之理。假使通道九夷八蛮之日。朝鲜亦尝通之。武王尊师箕子。锡之胙土。恐无屏之蛮荒之理。以是推之。避地之说似近。余又未见其然也。三代之时。书轨之不博诚然矣。然黄帝之时。得百里之国万区。则声教之及。已不为不博。禹之会诸侯于涂山也。执玉帛者亦万国。则朝鲜之慕义观光于此时。亦不可知。况尧舜禹三圣。连都冀州。幽,蓟之属。皆为王畿地方。朝鲜虽僻远。固在五服之内。当东渐之日。似无不通之理。况周之时则声明所及。视夏商渐远。越裳氏以海外绝域之国。亦能重三译。期年而来。朝鲜之于中国。陆连而壤接。平壤之距燕。不满三千里。自燕距丰。亦不过数千里。(广舆图中里数如此。)通道于九夷八蛮之日。必无不通人烟之理矣。周之盛也。肃慎贡楛矢。肃慎者即今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0L 页
咸镜之地也。肃慎之人。尚能自进于中国。朝鲜视肃慎更近。则独不能通于中国耶。其不载于职方者。虽未知其故。而大抵职方所载。皆有事而后书也。无事则不书。鲜之见漏。或由于僻陋贸贸。不得因事而见载欤。夏氏之时。贡路已通于江淮。以浮江达淮之语。见之可知矣。文王之时。江汉之俗。先诸国而从化。汉广之诗。所以作也。左氏又有汉阳诸姬之语。盖指文武子孙之分受桐叶之封者。多在汉之南也。盖汉则又在江淮之外。以此数者观之。周时江淮之间。乌在其为蛮夷之邦也。三代之时。其最荒远最僻陋。莫越若也。距冀之远。尤悬于朝鲜之去丰。然越之先。实夏禹之别子也。前武王千馀载之夏禹。能封其子于越。则后夏禹千馀载之武王。独不能封箕子于朝鲜耶。其必封于朝鲜者。良以海东一域。隔远中国。巡狩之所不及。盟会之所不预。而箕子当沦丧之馀。常思遐举远引。不欲臣仆于周。故武王亦不能违其志而封之也。然则非屏之也。乃尊之也。微子之封也。周固待之以宾之之礼矣。犹不免于肤敏祼将之役。观于有客之诗可知也。而独箕子则无之。然则武王之封箕子。箕子之受周封。尤岂不彰明较著耶。余与老村。俱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1H 页
生偏邦。去箕子千有馀载。当时事迹。文献无徵。圣人处义。不敢臆断。无宁两存子长,孟坚之言。以备参互可也。今乃不究圣人之微意。不顾事理之拘窒。遽以己意。有所去就。至著于传信之史。诚未知于作史之体。果如何也。后之博学君子。必有能辨之者矣。
题定州官屏后
董安于,尹铎事。诚有未易兼行者。盖安于之缮修备豫。近于厉民。与尹铎之损户宽民。似相反矣。 仁庙朝李完丰曙。为广州留守。悉筑城堞之颓圮者。积布絮针线而藏之。又灌油于炭。环堞而埋之。民怨朋兴。遭弹而去。丙子冬。守城军卒。出布絮针线而著之。掘油炭而烘之。得免堕指之患。此则效安于之治。而卒赖其力。 宣庙朝李梧里元翼。为安州牧。有税外米万馀石。李公以横敛而悉蠲之。安民德之。画其像祀之。壬辰 大驾西狩。到安时。李公为体察使。安牧阙支供。李公拿而数之曰。汝为地方官。 两宫妃嫔及大臣百官。扈卫军兵皆饥。汝罪当斩。安牧武人也。对曰。向使税外米在者。可以优供。而李元翼沽誉尽减。以致如此。李公默然释之。此则效尹铎之损。而终见狼狈。想古人于备阴雨之策。薄税敛之道。必有并行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1L 页
不悖之术。而后之人。才偏识滞。效安于者。率多完丰之遭谤。法尹铎者。或致梧里之自弊。此又不可不细思量也。
关西一路。与幽,蓟相接。故中国黩武之师。桀虏吞噬之锋。苟东侵则关西必先受其患。汉荀彘之师。魏毌丘俭之兵。晋慕容皝之潜袭。慕容熙之来侵。隋炀之再征。唐宗之亲征。及苏定方,刘仁轨之连年攻讨。契丹,车罗大之肆掠。蒙古,察罕之寇㬥及我 朝丁卯丙子之乱皆是也。宋元以来。中国有乱。则我国必与受馀患。辽末有哈丹之寇。而金就砺歼之于江东。金亡有金山金始之乱。而姜邯赞,姜民瞻破之于慈州(慈山)。元末有红头贼之变。而郑世云,安佑,金得培,李芳实及我 太祖。协力平之。其馀沈王皓之乱。崔莹败之于铁城(铁山)。德兴君濡之来。 太祖破之于随州(定州)。至于康肇,妙清,赵位宠,李适之乱。皆起于关西。则关西之前后被兵倍他路。如中国荆襄之为战场。而顾今列邑城池器械。殆不成貌㨾。定之为州。又是直路要冲必争之地。守土之臣。恐不可专力于抚字之责。而阙缮修之策也。后之君子。必有审其轻重缓急而处之者矣。
沙村集卷之三
 祭文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2H 页
祭姜进士(行遇)
呜呼。才行在乎我。穷通系于命。伊在我者既尽。则彼系命者。何可勉强而侥倖。惟兄滢洁之操。耿介之性。慈谅之德。孝友之行。玉雪以为身兮。芰荷以为裳也。冰壶以为肠兮。琼玖以为章也。世所谓功名事业。何遽不能芥拾。今乃试止于司马。寿止于不惑。蓬蔂半生。不厌糠覈。人或以命之不偶。为兄叹惜也。然而好善者以为高洁。而忠信者以为尚也。推名者以为不可争。而慕才者以为不可仰也。无欲可以羁系兮。自守者知有养也。博古今而该识兮。尚论者服其广也。即在我当尽之分。固已无憾。其不可侥倖而得者。又何足为兄之病也。弟之忝列从游。二十年于玆。龌龊椎钝。而兄不以鄙卑。疏懒泛忽。而兄许以深知。岂徒以文墨之相爱。铅椠之相随也。弟于夏间。暂寓德辉。兄来联枕。情话依依。翌朝临分。指后为期。岂知此别。遽隔千古。敛不及视。葬不能赴。幽明之间。实多愧负。今来一恸。泪落如雨。兄灵不昧。我卮无吐。呜呼哀哉。尚飨。
祭内舅菊窝公文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2L 页
维岁次辛亥十一月初四日癸亥。甥侄清风金致垕。谨以单杯只鸡。哭奠于舅氏正郎府君之灵曰。呜呼。我舅氏之弃小子。倏已岁再周矣。操文一哭。情不可已。而尚此阙然者。非敢忘也。又非敢忽也。诚以泚笔临纸。则泪迸臆塞。不知所以为辞。今则灵筵将撤矣。朝夕之奠将讫矣。如不能一陈繐帷之下。则大惧幽明之永负。篝灯走草。略摅弸结之怀。冀舅氏之一聆焉。呜呼。世之衰而天亦老。理不能胜气久矣。自数年以来。士之刚方自守。以气节名者。相继沦没。而舅氏之丧。最为士林悼惜。天乎何其椓善类之甚也。舅氏之才行德美。绝类离群。欲详则非更仆可数。姑以其大体言之。孝悌出乎天性。聪明近于知十。志气高远。言论俊爽。不为利屈。不为势挠。视世之脂韦回互者。不啻欲唾其面焉。故闻舅氏之风者。莫不悚然严惮。此舅氏所以虽在下大夫之列。而言议实为士林之标准。进退亦关世道之污隆。乃于岭表之谪。安陇之退。可以得吾舅氏之一端矣。如使显扬 王庭。担当世路。则虽不敢遽以弥纶事业期之。其高风峻节。激浊扬清。足为百世之名臣。而顾乃潦倒于郡绂。频罹于世网。毕竟年寿之又促。则彼造物者。抑独何心哉。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3H 页
曩在丁未秋。舅氏除长城时。家累百口饥且死。而终不应命。小子书勉妻孥计。则曰汝于我。常以羊昙无忌自处。今定不如也。此世道。岂可佩紫绶时耶。其言壁立万仞。岂可与今日之乞墦登陇者拟论哉。呜呼。舅氏当世一人而已。文章华赡。矢口成章。笔下江汉。顷刻滂沛。一时操觚之士。莫不吐舌。古所谓掣铃跋烛之才。何遽不若。而终屈公车。未展焕猷华国之手。则此又小子之所痛恨也。小子不天。幼失所怙。自髫龀时。鞠养于舅氏家。谓孺子可教。提撕诱掖。至诚抚诲。学诗而觅进士。学表而窃一第。以至处世行己之方。无不谆谆诏教。小子今日成立。不至大段忝辱者。皆舅氏之力也。郭南铅椠之工。莲城农圃之会。盖未尝不与同。而至于论古今人物之是非。辨当世事为之得失。舅氏以为是者。小子以为非。小子以为得者。舅氏以为失。有时抗言争论。或至动容变色。殆若无尊卑之等。而其相得之心。相助之益。晚年益深。以舅甥而兼师友之义者。惟吾叔侄而已。呜呼此乐。今又可得耶。俛仰之间。墓草再宿。而往日音容。尚接耳目。未知冥冥中焄蒿之灵。亦且鉴小子今日之来哭耶。自舅氏之殁。家事益旁落。殆难支赖。而小子亦奉老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3L 页
穷居。无以资助。且以异姓异宫之故。事有所不得主张者。前头从弟妹之嫁娶。其能善为指导。以无负九原之望。何可必也。所欲言者何限。而来时亲忧有加。心神瞀乱。草草之语。挂一漏万。惟有声泪之彻天彻地而已。呜呼哀哉。尚飨。
祭亡室文
维 崇祯岁次癸丑六月庚戌朔。二十三日壬申。夫丧人清风金致垕。谨因祖奠。告于亡室淑夫人完山李氏之灵曰。君十八而归吾家。上奉祖父母及慈亲。下育一女三男。宜家者二十六年。寿四十三。寿诚不足。然其视孀独而享年者有间矣。自君一身而言之。虽不可谓大福之人。亦不可谓大无福之人。惟余悼惜之怀。则实有终身不忘者。盖君柔嘉静正之德。殆近于古之少君孟光者。姑夫李寝郎。于君为内从兄弟。每言君家姊妹皆秀。而君为最。王考熟闻君贤行。遂以余委禽焉。新婚时。君之堂叔咨议丈泰寿氏。来言曰。近见某侄。其见识宇量。非丈夫所及。老兄善得冢妇矣。君承事三老亲。妇道备至。王考每曰。吾贤妇也。外而庶族。下而婢仆。一辞称贤。终始无间。此岂一时矫情饰貌者所可得耶。存诸中而发于外者。自有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4H 页
不可诬而然矣。慈氏素严。有时训责不少贷。君色辞愈温。俯伏听之。辄曰是吾罪也。慈氏尝谓余曰。吾性急。屡以人所不堪者加之。而汝妻每受而不辨。贤哉。汝当学之。余又燥㬥无涵养工。少有不可于意。则辄形声色。君若不闻也者。徐笑曰。细事如此。大事则将眦裂耶。何示不广耶。余每愧屈焉。平生无疾言遽色。无一毫伤人害物底意。婢使虽顽劣。一不以恶言加之。夫妇间殆三十载。而未尝一闻言人过失。此余所以心服而自以为不及也。余以独身。三十而无子。每以为忧。王考尝曰。汝妻大有心德。非无后之人。未几一龙三兄弟相继生焉。君又尝曰。生子虽难。教子尤难。文辞虽不可缓。行谊尤为根本。此乃父之责也。儿满四岁。则不许在内。使出就外。此又非世俗妇人知爱而不知教者所可及也。吾家素贫。君自嫁后。即不免糟糠荆布。子女稍夥。则殆无完衣裳。以至腰带之里缀以弊青布。君之兄叔权适来见。谓余曰。自君登第典州。意家道稍优矣。今见妹之腰带。可知贫乏之甚矣。盖余两佩畿符。而以王考之孙。恐忝所生。虽廪料之应用者。亦不敢滥。君之月给。不过五斗。则宜其穷乏如此。然余之不得罪于百姓。不见鄙于士大夫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4L 页
公议者。亦君以廉相勖之力也。王考自戊申奔问后。宿疾添剧。沈绵五载。长在床席。内外侍病之人。终无可意者。李姑母最所钟爱。然时被诃退。惟君奉药及食物以进。则必勉强进之曰。何可孤贤妇孝意也。此实一家之所称道者也。及遭大故。哀毁踰节。朝夕哭奠。虽祁寒风雨不一废。人或以羸瘠之甚请少止。则曰凡人所自尽者。非亲丧耶。近岁荐饥。丧葬之馀。家益旁落。上下啖粥。君乳三岁儿。故粥亦不饱。旧患虚劳。因此复发。而天行之病。得以乘之矣。方其病也。余入视之。君曰。丧人不入中门。礼也。吾病虽如此。若有吊客临门。而丧人自内出迎。则甚非事宜。只使婢辈问讯。而指导药物宜矣。余以此不得频入审视。證在当补。而反用散药。以致不起。呜呼痛哉。人有恒言。死生命也。苟命矣。则吾于天亦何哉。然命云者。尽人事而犹无奈何之谓也。今君之死。其救护医治之方。疏谬如此。则岂可诿之于莫之为之天。无奈何之命耶。悲痛悔恨。弸结中肠。提挈群稚。只自吞声。人家至乐。夫妇偕存。嫁女娶子。抱孙及曾。老寿且康。而君则仅见一女之外成。若延数岁。则可以与更三年。而及见一龙之迎室。何故不少淹待。奄然长逝。徒使我躬箱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5H 页
箧细琐之务。替幼稚鞠育之劳哉。以君之恺悌淑慎。宜享福履。而今乃乖舛如此。岂天老气淆。无复所谓福善之理耶。将余馀殃未尽。使君替受酷罚耶。君颇疏于治生。余尝以为言。王考曰无伤也。吾见多才之妇。鲜有全福之人。汝妻贤德既如此。大体好矣。何可责备耶。数年来。君忽勤于产业。昼夜治丝。彻晓不寐。余怪问之。君笑曰。吾非乐为也。子女渐长。嫁娶次第。不得不为是耳。君今已矣。万事归虚。女虽归宁。谁复迎门。子几齐户。谁复手线。陈迹伤心。触绪增感。后死者安得不呜咽而涕涟如耶。一龙兄弟。虽未知皆能发达。然其中必有显者。不食之报。惟在于此。教训成就。生者当任之。保佑冥骘。死者亦可勉之。终天永诀。只在今日。而幽明相托。惟此一事。君其知也耶。不知也耶。以结发夫妇之义。临诀纾哀之辞。岂止于此。余之泛忽。君所知也。巨创以后。神魂耗落。且营君葬。尤致扰恼。细琐曲折。俱略之。并冀谅悉。呜呼哀哉。尚飨。
再祭亡室文
维 崇祯岁次甲寅九月十四日丙戌。亡室淑夫人李氏迁葬日也。夫清风金致垕。因朝奠以数行文。告之曰。呜呼。君之殁。岁过周矣。思念痛悼之怀。日远而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5L 页
日甚。余尝笑荀奉倩之为人。而今乃如此者。何也。盖君之平日淑德。结在心肝而不可解也。余诚顽命。王考禫祀又过。服食几同平人。回思大故时。虽遑遑罔极。而以君在内。凡祭奠奉养等节。倚以不忧。今梱内阒寂久矣。至于瓮盎细琐。皆累余心。而奉粢盛供甘旨。都委于庸恶众婢之手。家事殆不成㨾。君何为与其凶而不与其吉。共其始而不共其终。使余抱长时之痛而无生世之乐耶。以君之权葬非地。日夕忧惧。今丧毕而即迁君于高,曾,祖,考寿藏之旁麓。距家益近。呼答相闻。想君之魂。亦自慰而为安也。君入地十六朔。复出人间。行过家前。两亲泣望其庶几归来。余与一龙尹郎。哭随行篱底。众婢迎号路左。而君乃冥然不知。则宁不悲哉。宁不悲哉。记昔甲午。余忝进士一等。君解试卷红丝而藏之。后九岁。生一龙。又六岁。一龙始入学。君出其丝装册以给之。王考谓余曰。汝妻大有精神之人也。君之钟情悬望于一龙者如此其至。而终不见其长壮成就。不惟余为君悲之。君亦必自悲于地中矣。君尝以教子之道勉余矣。今一龙始毕纲目一帙。做古风十馀首。二龙读史略二卷垂毕。三龙始读千字文六七张。而诸儿比君生时。俱长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6H 页
若干尺矣。尹氏妇之女工及见识。闻亦长进于婚时。此皆喜消息好滋味。奈君之一不见闻何哉。犹有鬼神。想欲知之。故此细告焉。君之状文。已托于申友暻。幽志则欲请于尹友凤九。两友士林望也。其言足以不朽君。或以此为无憾也耶。呜呼哀哉。尚飨。
祭洪三和(龙祚)
周通之才。淹贯之识。何事不做。何用不适。生之匪偶。夺又何速。运气使然。邦实无禄。世道百变。人失秉执。徐公有常。独于君觌。彼温吞煖。朱轮华毂。奚独不尔。抵死蹇拙。然考一生。有本有末。孝友于家。忠勤于国。夷险终始。裁义之确。大致若此。无愧顶立。余之卤莽。君不弃斥。君怜余戆。余慕君悫。畸踪两摈。西塞州绂。练光亭上。一笑欢握。仙楼会赏。秋有成约。那知此别。千古之诀。顾瞻末路。险于崤阨。牢落襟抱。畴与相托。单杯只鸡。旅馆来哭。灵如不昧。冀赐歆格。
判尹申公(砬)清边祠奉安祭文
天眷我东。笃生雄杰。有赫其祖。壮节文节。猿臂虎头。夙负俊声。 圣祖深知。镇我边城。维时孽胡。敢梗 王化。为蛇为豕。食我噬我。龙堆盛秋。一拥千蹄。帅臣劻勷。列镇尘迷。公奋虓怒。介马疾驰。挥刀大呼。鏖敌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6L 页
决围。一发应弦。白马名酋。骄虏掩面。啼轰万牛。始踣诸庆。终撇之钟。落距安原。大搏训戎。磔其枭狼。奠我疆域。穹庐瓯脱。谨受约束。公来自北。 至尊郊劳。团花战血。 玉手摩搔。卿我爪牙。卿我干城。旂常之功。竹帛之名。眷玆稳府。寔公之治。旌纛所临。喑哑所被。精爽不泯。遗躅宛尔。北平将士。尚传飞将。朔方健儿。追思郭令。询谋佥同。庙宇载新。妥灵揭虔。吉日良辰。边沙浩渺。塞草苍茫。云旗风马。肃焉洋洋。据鞍神威。俯仰如觌。其始自今。禋祀无斁。
七代祖府君别庙移安祭文
香火数缺。久怀痛于遗昆。庙宇新成。爰举仪于别祀。无憾神理。有恔人心。恭惟七代祖府君。簪缨世家。勋阀长嫡。先诬洞辨。孝已称于当时。遗泽远绵。庆乃发于后裔。自夫宗家之祧递久矣。长房之迁移。明宫久荒。不能蔽乎风雨。飨典多阙。无以供其粢盛。玆创别祭之祠。用妥尊灵之奉。衣冠之旧藏密迩。冈峦互环。俎豆之新荐芳馨。栋宇有焕。然后鬼不馁耳。庶几神其格思。如见僾僾。不禁霜露怵惕之怀。在上洋洋。若有焄蒿悽怆之气。京外之子孙咸集。幽明之情理允伸。一气相通。孰云亲尽于五世。百祥荐降。切冀福流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7H 页
于万年。尚飨。
沙村集卷之三
 哀辞
  
罗菡哀辞(并序)
罗生菡。安定人也。上世多闻人。父浚字深源。自号洞玄居士。辩博奇伟。惊世之行。如古所谓侯处士者。性且严。诸子固皆孝谨。莫能当其意。独菡愉色婉容。顺适无违。其父尝曰。善事我也。不幸病疹而夭。菡疏通明爽。又以谨愿行之。使年而充之。足为承家之吉士。而遽阏其寿。惜哉。菡之兄蔘。来托相绋之词。以余与其父。为友婿也。余病废文字。未及引縆之日而送之。今其墓草已宿矣。追为哀辞。辞曰。
已乎菡兮。竟何为哉。性之粹而才之美兮。充则进而秀可材。何天高而鬼神恶兮。遽中道而陨摧。已乎菡兮。竟何为哉。竟何为哉。
崔三陟器之(道文)哀辞(并小序)
崔丈器之。纯孝人也。不幸不胜丧。余惟弱冠从游。二十年于玆。自屏蛰田郊。尤驩甚眷契。非昔比也。葬今得日矣。于其挽。不可无诗。公尝以余诗为太强拗。余诗犹旧也。恐不能尽公之蕴。且非公宿昔之所喜。遂为哀辞。辞曰。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7L 页
有颀丈夫兮。行古人而生今世。任天朴而不琢兮。视栀蜡犹腻秽。标耿介而自持兮。蔼衣裳其兰蕙。文章炳其陆离兮。吞梦泽之汪濊。凛劲语之挟霜兮。骇黄口之嘒嘒。谐英声于泰运兮。吐口气于盛际。耻喔咿而为贤兮。拙不学夫巧计。彼便儇与艳冶兮。纷令仆之相继。晚膺简于柏府兮。振豸角之风裁。孰无礼于吾 君兮。愤欲笏以击殪。仗诛讨之大义兮。抗直舌而矫厉。 至尊为之动色兮。降华衮于玉陛。终汲直之不容兮。倦一麾于岭外。躬爬痒与栉垢兮。民获苏于凋瘵。烱清冰以律身兮。耸污吏之头会。夫何世道之嬗变兮。卷而怀于桑梓。撑逆肚于孽种兮。惇卞流为浞羿。妖祲俄以少息兮。义理从以沈晦。混冰炭于一器兮。互戈戟而彪睨。嗟驽马之恋栈兮。甚墦郭之乞祭。独元祐之完人兮。羌不忍为此态。一发之莫余动兮。处穷约而深励。心之忧而絓结兮。眷 宗国而流涕。歉人爵其亦何伤兮。曾不疚乎省内。秉锄犁于南亩兮。陶至乐而终岁。明窗之左右琴书兮。不换夫千驷之系繄。众美之卓绝兮。盖皆本乎孝悌。幼余知之久而居近兮。得内行之细大。婉怡愉于膝下兮。能养志而无怠。奉板舆于专城兮。备三牲之甘脆。哀风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8H 页
树之不停兮。柴泣血而踰制。古二连之善居丧兮。虔自尽乎诚礼。五十之慕于公见兮。竟莫医夫沈癠。复以衰于垩室兮。闻者为之酸噎。茕遗孤之咽咽兮。唉羽毛之方毳。馀尘箱之草稿兮。俟子云于百代。官三品而非贵兮。寿中身而云逝。揆箕福而无一兮。特不朽者有在。受上天之赋畀兮。全以返乎真宰。折琼蕊而为粮兮。超浊世而蝉蜕。悄穷林之馀生兮。抚往迹而多慨。有疑谁叩兮。有问谁对。顾一世无知己之人兮。率是梁丘可而季孙爱。枫林杳以白云长兮。汪余涕之沾洒。卜玄堂而叶吉兮。丹旐飏而晻霭。续楚些之遗篇兮。托哀阕于露薤。
沙村集卷之三
 墓志铭
  
恭人星州李氏墓志铭
恭人姓李氏。籍星州。高丽名臣讳兆年之后。高祖讳稶。官监司。号芝江。曾祖讳硕望。府使。祖讳震馝。县监。考讳重茂。有文行早世。妣海州吴氏。县监讳浃之女也。生于戊申六月二十五日。殁于己酉七月二十二日。享年六十二。墓在仁川竹所岭卯坐之原。恭人天禀。端良贞静。备有妇德。尝好古人诗。诵若干篇。手写小学,孝经解以自范。十八。归于隐坡申公。生一男光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8L 页
彦。二女鱼有珩徐择修室也。申公讳命鼎。字伯凝。平山人。性孝。乡党称之。从农岩金先生昌协讲性理学。有遗稿三卷。后 赠持平。言行世谱。具在本志。铭曰。
德曜之贤。配于清士。铭撮懿迹。不泐千祀。
朴君(瑊)墓志铭
朴君瑊。字咸玉。密阳人也。上世有闻人。高祖讳尚义主簿。曾祖讳允鉴参奉。祖讳行敬。考讳台华。妣瑞山郑氏。判书珣之后也。君纯于孝。髫龀已知事亲之方。亲有疾。惊忧废寝食。丙申遭内艰。哀毁几灭性。又笃于友爱兄弟。通有无。虽囊箧细琐。绝无物我意。少多病。不能多读书。性耿介。见人之恶若将浼焉。夷考平生。言行自合道理。盖得于天者然也。其事母也。夜必二三起候安否。每问所思何物。必竭诚致之。有异闻。必跪告。务悦心。常食视亲多寡。如古所谓一饭再饭之为。癸丑夏。母遘疠。君日夜涕泣。祷天祷山。无所不至。及丧哭不绝声。水浆不入口。奄奄垂绝。其兄哭且谕曰。汝若死。亲葬谁营。曰非不知此。自有不期然而然。是亦命也。后母六日而死。得年三十七。葬于德峙坐酉之原。从先兆也。娶士人高斗元女。生一子一女皆幼。弟琛字聘叔。天出之孝。难弟于兄。母之患疠也。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9H 页
亦染痛。犹能自力侍药。病甚移他室。热退而母卒。家人秘不告。忽于昏昏中。疾声哭曰。吾母亡矣。胡不负我往负我往。旁人不能讳。负致丧次。则面贴母颜。一恸而绝。翌日遂死。闻者莫不悲之。有子曰。孝悌为仁之本。程子又曰。为仁必自孝悌始。苟尽于孝。仁之基立矣。君兄弟于百行之源。卓然已如此。使年而称之。庶几乎夫子所称大小连之孝。而且将知仁之方矣。不幸不胜丧可惜也已。铭曰。
彼若堂者四尺。实为朴孝子之藏。述其行以掩诸幽。俾百世无或毁伤。
沙村集卷之三
 杂著
  
唱第时引对说话
丙午十一月二十五日。擢谒圣文科第一人。唱第时入班。受红牌桂花 赐酒后。自 上传教曰。姑勿四拜。先为引见。趋进 御幕下。则承旨李显禄引入。曲拜于红卓下。进伏则 上曰。前进。又进伏则花枝衬于 衮袍。承旨谓太逼。欲起少退之际。 上曰。勿退。遂仍俯伏。 上曰。闻大臣(闵领府事镇远。)之言。汝乃赞善之孙。心诚喜悦。赞善昨年登对后。每欲复见。而屡以病辞。心常缺然矣。今汝出身。荣归不远。还庭日。须以复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09L 页
见仪形之意。传于尔祖可也。对曰。臣祖昨年登对后。归即有病。长在委顿中矣。今年秋初。重得毒肿。出入死生。 圣上轸念。连遣内医。优赐药物。赖 天之恩。得以回苏。而笃老之年。重经大病。元气澌缀。凛凛度日。故 圣眷虽隆。而尚未祗承。常切惶悚于心矣。 上曰。尔必有家庭所闻。陈达可也。对曰。臣本卤莽。虽有平日所闻。仓卒 临问之下。诚不知以何辞仰达。第筮仕之初。臣祖戒之曰。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此乃程子说也。汝须服膺勿忘云。适记此言。敢此仰达。 上曰。其言好矣。须体尔祖之训。以事国家。仍教曰。今方唱榜还宫。尔须后拜而出。遂退出。
军衔肃拜时。引对说话。
丙午十二月十八日。肃拜副护军军衔。自 上传教。留待引见。肃拜后。入对于(缺)殿。承旨李显禄。注书权赫。兼春秋全近思同为入侍。 上曰。近前。近前则 上曰。顷者帐殿。仓卒引见。因以赞善入来之意。略谕之矣。近者辞疏。又以病辞。不得上来云。诚浅终不能致。心甚缺然。今日其孙入对。如赞善之入来。甚庸慰喜。对曰。顷承 圣谕。口传 天语。臣祖与臣。相对感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10H 页
泣。实欲不计筋力。祗承 圣教。而笃老之境。重经大疾。元气委苶。近缘寒煖不适。又添伤寒。昼夜委痛。实无一分起动之望。 圣恩如此隆重。而终未祗承。只自日夜悚蹙矣。 上曰。尔之入城。必属耳。顷日县道封疏后。别无添病之事乎。对曰。衰境疾病。进退无常。封疏之后。别无大段添加。而委顿澌苶则一㨾。第以臣方带军衔。不可不速入肃拜之意。频加诲饬。故再昨入来矣。 上谓承旨曰。堂上亦有通清之事乎。显禄曰。例经判决事及该司后。次次通清矣。 上曰。此乃赞善之孙。与他自别。勿以循例无履历堂上待之。勿久置閒局。斯速调用之意。分付铨曹可也。显禄曰。自下方有议论之不一者。而大臣引入。铨长久不出。故未敢遽达。今于 圣教之下。敢此仰陈矣。金某筮仕之初。吏曹直出通德郎资。此实为越阶。而亦为近来通行之规矣。某以年少未谙政例之儒生。不过受而置之矣。其后屡经赦典。故遂至通训。出身之初。依政格遂付通政矣。第渠意终以越阶为不安。欲自首及呈辞。而方今时议。以渠才学。拟论于堂下清选。故嫌不敢为之。然当此堂下乏才之时。不但渠才学诚为可惜。国体亦宜收还资级矣。臣起而伏曰。承宣既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10L 页
有所达。臣敢以前后曲折仰达矣。臣祖虽不行公。在职时若值 朝家赦令。则例有代加之典。而代加之规。子婿弟侄之外。不得为之。臣则孙也。故无代出之事矣。辛丑年。猥忝 永昭殿参奉。时吏曹书送通德郎阶。臣以越阶为疑。则亲旧皆曰。此乃通行之规云。故臣年少未谙政例。未免受置矣。适当 先朝及 当宁初载。频经赦典。因仍至于通训。前后事实。不过如此矣。 上曰。若然则郎阶犹未穷矣。显禄曰然。 上曰。曾见榜目。则士子辈幼学时。多以通德书之。此乃通行之规矣。显禄曰虽然。以国体论之。终宜收还。今日大臣当入对。询问而处之似好。 上曰。此可问于大臣耶。仍教曰。既立身矣。前头国事。宜多担当。须勿忘家庭之训。奉职惟勤。对曰。臣之祖孙。昨今年来。荐被千古旷绝之 异恩。感激惶陨。不知死所。臣于出身之后。非无臣祖训诲之言。而臣既不肖。何敢望一一奉行。以无负 圣教。而不忝亲训乎。 上微謦咳矣。
召对时说话
丁未正月初六日夜对。余以承旨。与副提学李箕镇。校理朴师圣。史官闵亨洙,郑益河。注书俞最基同为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11H 页
入侍。讲宋鉴元顺帝卷讲毕。箕镇云云。臣曰。玉堂既达文义。臣别无赘陈者。第今所讲。乃元氏垂亡时史也。胡羯事迹。虽不足为今日道。然其立国大体。亦不可不领会。以为监惩之道矣。盖元祖宗。起自朔漠。灭夏灭金。终又灭宋。遂一天下。荒服绝远之国。海外穷极之地。无不以兵威取服。自古统一天下。未有如元之盛者。是其立国规模。宜若专尚武猛。而世祖以后。纪纲渐弛。国风益弱。君失刚健之道。臣有专擅之渐。顺帝时权臣伯颜。至于囚皇后弑之。而顺帝终不敢何问。群臣亦不敢为言。名分之坏乱若此。其驯致亡国宜矣。 皇明太祖皇帝。用法严峻。痛绳群下。诚意伯刘基进大寒阳春之谏。而犹不少加宽贷。盖深惩元氏之失而痛矫之也。此系兴亡治乱沿革损益之大者。在后世。不可不监者也。 上曰。其言好矣。然元世祖规模。亦不草草矣。臣曰。诚如 圣教矣。世祖既定天下。问群臣曰。天下何物可长知虑。或对曰。惟书籍为然。世祖遂取经书读之。至于手不释卷。此亦可见其豁达之度。然其末年。惑于奸臣阿合马。所言皆从。以出于史记者观之。亦多疵政。后之监戒。亦在于此矣。 上曰。其言亦好矣。箕镇,师圣进伏。论向日台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11L 页
谏停裴时昌启事及金龙庆罢职之过重及李森启不可停之由。且曰近来所谓物议。未知自何处出。而盖出于街谈巷议。街谈巷议以为台启可停则停。不可停则不停。至于李森之启。街谈巷议皆谓不可停。故台谏不敢遽停云云。臣曰玉堂所达。大体固好。而台启停否。一随街巷之议云者。未免有失。世间自有不可泯之公论。故街巷之人。亦得议之。然公论之不在朝廷而在街巷。已是不好事也。李森启辞。乃是为宗社。为 君父也。凡有秉彝者。皆思诛讨。真个义理。炳然易见。岂可一随街巷之论而决其停否哉。且居台阁者。虽各有刚巽之不齐。然一任言责。则盖莫不以惩讨逆乱。为第一义理。虽获罪谴。犹不知悔。若如玉堂所云。则是台阁以天经地谊。倚阁一边。而惟街谈巷议是从也。其待台阁。无亦太薄耶。 上曰。承旨之言是矣。箕镇曰。承旨之言果是矣。小臣失言。深切惶恐。 上顾臣笑曰。玉堂之言。淳实好矣。而承旨之言。秉义理扶台阁。其亦好矣。箕镇又陈金龙庆罢职过重。 上良久不答。诸臣欲遂退出。臣进曰。君臣之间。曰可曰否。自是美事。唐虞都俞之际。亦有吁咈之言。其所以或俞或咈。无非相修交勉之道。俄者玉堂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12H 页
以金龙庆事有所陈达。而自 上久无发落。渠以为惶恐矣。 上即曰。罢职薄罚。岂可轻先收还乎。
三月二十六日 召对。余以承旨入侍。玉堂黄梓。史官闵亨洙,郑益河。注书金梦垕同为入侍。讲 皇明通纪 太宗皇帝卷。讲毕。论姚广孝为人。臣曰。广孝以一缁髡。赞靖乱谋。诚不为无功。天下既定之后。酬功赏劳。宜无不可者。然至使为太傅。参东宫劝讲。则大失诒谟之道。古者辅导太子。必选端良方正学术精明之人。使之闻正言导正事。今广孝以空门异教。至于著书敢诮程朱。以此邪僻之见。猥居保傅之列。至于劝讲之际。必多以虚幻无伦之说进之矣。幸而仁宗年长识明。必不入其说。若使元子冲幼。知虑未定。则其信听擩染之害。岂有极乎。 皇明三百年间。虽有儒者之间作。率不免浸淫于禅陆者。亦由于 太宗之当初导率有误之致也。可不戒哉。方今 春宫邸下。德器夙成。英睿出常。辅导蒙养。不容少缓。而至于择术为学之方。尤不可使毫釐有差。伏愿 圣上留念焉。 上曰。其言甚好。当各别留意焉。俄而 上使两翰林。召领府事闵镇远。左议政洪致中入侍。上论北咨银债事及回咨事。盖我国京城,开城,平壤,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12L 页
安州,义州等译官商贾辈。入虏中贸货时。多有贷出虏王帑银者。其来积有年矣。至是沈阳礼部称以皇旨。移咨我国。使偿债银。故自 上欲询问而处之也。闵曰。云云。洪曰。云云。 上曰。承旨玉堂。亦陈所见。校理黄梓曰。云云。两相及玉堂之言。大抵以为小民辈中间私贷之事。不干朝廷。不宜自朝廷先自担当。且彼溪壑难充。有关后弊。不可还偿云。臣曰。臣见识謏浅。今于 圣问之下。诚不知所以为对。然自古名为皇帝。据有四海之富者。未尝有徵债外国之事。此盖史牒所无。而极为鄙陋羞耻之举也。况此所谓债银。初非国家贷来。只是彼此奸民。从中潜相与受者。干国家何事。而彼乃惟务黩货。不知事体。至有此举。且彼亦有大臣诸臣。而未闻有谏止者。终至送咨外国。督纳债银。其国之无人。亦可想知矣。彼既不识鄙陋羞耻而有此举。则其所大欲政在于银。今若不偿其银而徒欲以言辞弥缝。则恐不可得也。且夫虑事之道。必虑其极处而处之。然后方可无虞。回咨之后。彼诚戢欲则幸矣。若或终始不听。又或因此生梗。又或至于慢侮凌辱。势不得不偿而后偿之则无宁及此事端之始萌。明查而量给之。似为得宜矣。且大臣玉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13H 页
堂所达。今若还偿。则后弊难防者。似不无其虑。然以臣愚虑不至于是。何者。向使我国之人。初无所贷之银。而彼乃公然送咨。白地督债。则后弊之虑诚然矣。今则我国之人贷银是实。而久不还偿。致有此举。臣虽以彼之贵为帝。而徵债外国为鄙陋。然失银责偿。亦人情之无怪者。况彼之贪黩务总者乎。今若预虑日后白地之徵。而不偿既往实贷之物。则臣恐彼反有以藉口。而我辞之不立也。且贷银人至三百馀名。此诚不可尽诛。然其中必有始作俑者及多数用者。查出十馀人。枭示境上。以杜他日奸民之生事。决不可已也。 上曰。承旨所谓鄙陋者诚然。此事在彼极为鄙陋矣。第枭示之说。决不可行。若如此则两西人情。必致骚扰。且不无散为盗贼之虑。只当安辑慰谕。使不惊惧矣。且我以不得偿纳之意。至诚吁彼。则岂无感回之理哉。领府事闵曰。承旨所言。虽是过虑。亦不无其虑。愿 上商量裁处云云。(厥后朝廷以不得偿银之意。具咨入送。而彼中答咨。辞语悖甚辱国不赀。府君之言。果验矣。)
南窜录
戊午四月初八日。与邻居朴令载仲圣辂。同上家后八角亭观灯。谏院吏持政目来。余以副望为谏长。即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13L 页
与朴令归家。时李光佐十年致仕之馀。复为首相。不悛旧习。多引凶党。至谋伸雪真儒。屡招礼曹吏。使之再次草记。使真儒之侄匡赞赴 殿试。又使其党特选榜色。首拟堂后。物论哗然。人皆愤悒。余于再疏中略言之。且论 君德阙失若干条。呈于同月十九日午后。 批旨颇优。翌日晓。光佐留劄出江。而劄语极凶险。 批旨责余颇严。
二十一日晓。诣 阙肃谢。仍呈避辞。 答以勿辞。翌日。光党嗾正言成范锡投疏。丑辱狼藉。仍请 处分。批金致垕不念广谕之意。不体释褐时召谕之意。暗地挟杂。复售旧习云云。仍 命先递其职。刊名法从。
二十三日。正言韩亿增承牌诣 阙。启请收还余递职刊名之罚。又请范锡削黜。 批旨又严。翌日韩诣阙避嫌。 批勿辞。掌令金坛违牌罢职。掌令闵瑗再违牌罢职。盖怯而避处置也。
二十六日。吏判赵显命疏辨余疏中导谀二字。 批金某乘其职逞旧习。极可骇也。
五月初一日。司谏安相徽诣台连启。玉堂赵明履处置。请出韩亿增。 上命两台臣及玉堂同为入侍。 上招玉堂。责处置之误。玉堂陈曲折数转语。 上遽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14H 页
命一并递差。继下备忘记。辞旨极严。以为赵泰彦以何必二字。犹置重勘。金某则百倍泰彦。又曰。若无金某。则岂有韩亿增辈乎。仍 命时原任大臣。王府诸堂。会于宾厅。议大不敬律以闻。余与韩安赵三人。胥命金吾。判堂及时原任皆不进。右相宋寅明。劄请还收会议之 命。且言大不敬律之太过。夜二更。 上又传教。余则配黑山岛。韩配机张。安配海南。赵配镜城。又曰。金某山顶螺壳之说。即李秉常人其旧人之意也。遂 命拿鞫李台。承旨李重庚,李益炡覆逆 榻前。至不书 传旨。 上怒。命递差。鸡鸣时。牌招在外承旨郑锡五,李周镇。郑李入院。又陈覆逆启辞。 上不听。
初三日。右相及两承旨请对。自朝至夕。累累陈达。右相至以去就争之。初更时。 上始还收李台拿鞫之命。移余配于南海。大臣及承旨又言。金某病母在堂。独身无兄弟。情理可矜。南海道里比黑山更远。恐难生还。李周镇曰。金某既以台谏言事。则黑山与南海。勘律太过矣。 上曰。近地绝岛有之乎。周镇曰。扶安猬岛有之矣。 上遂命定配于猬岛。 传旨中命去以示投有北以下十四字。又 命安相徽则削黜。余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14L 页
于昨日黑山 命下之后。自胥 命所。直来门外。依幕候 传旨将发。而数日不下。一家亲旧之来别者。不胜纷沓。疲于酬应。遂于初五日晓。拜辞祠堂及老亲。发向沙川。以待 传旨。从行者金景游,李遇春,金海鹏也。夕宿楸下。
初六日夕。禁府书吏郑赞周持 传旨来到。是夕遂辞先墓。初七晓发。宿振威。初八天安。初九活院。初十尼山。十一砺山。十二金堤。十三夕到扶安茁莱浦。
是日夜二更潮生。浦口船人云可放舟。行役疲惫。每夕即寝达晓。至是地尽平陆。大海当前。去国之愁。离亲之思。百感交中。夜不交睫。因船人相促。遂起登船。解缆摇橹。舟移浦远。褰篷倚舷。月色如昼。回望东北。群峦矗矗如屏风画山。西南则水天一色。茫无际涯。惟见白雾弥羃。鸡鸣时。过黔毛浦。遥闻镇门角声。昧爽到格浦前洋。水路盖六十里也。自莱浦至此。舟循边山山后而行。旧闻边山是大山。 朝家禁养树木。以供战船之用。意其山甚高树甚密。干云参天。人迹有不到处矣。今见其高比冠岳光教半之。四面濯濯童兀。虽欲觅草舍材似未易得。只格浦镇后及内山寺刹近处。往往有材而亦不甚茂。盖近山邑村之家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15H 页
材民人日用之薪炭。皆资此中。余来时载炭者负薪者。亦相续于路。斧斤日寻。斫伐日广。而阃帅守令。又不严禁以致如此。遂使国家储材需用之意。归于虚地。可胜慨叹。丁未戊申冬春间。洛下骚动。云有大贼屯聚边山中。自号青林军。俄而果有逆乱。盖贼党先播讹言。以疑人心也。今见此山。虽蚁子亦难隐身。而当时闻者皆惶怯。 朝家托以松田摘奸。至遣宣传官往𧨝之。岂非可笑之甚者乎。八公草木之疑。风声鹤唳之怯。古亦然矣。岂信耳而不目者。易惑以无稽之言耶。
十四日朝。微有东风。船人挂席。数声欸乃。声甚凄楚。晌午潮上风反。西风颇劲。船上候旗飒飒有声。船人慌忙落帆。中流下碇。俄而风激浪涌。雪山倒立。一叶顷刻。上天入地。波击船腰。声如霹雳。身不贴席。有时欹仆。满船人眩瞀呕吐。卧不开眼。禁吏郑赞周自谓习于海程。放歌不休。至是亦昏倒不省。独余与遇春。精神无异平日。更上柁楼。四面周望。西有七山。北有古群山。(皆岛名)中有猬岛。缥缈如黑子。预忧入岛后亲庭消息之阻绝也。波中时见大鱼跳跃色如银。问诸船人。则蟒鱼沙鱼。逐吞小鱼云。殊奇观矣。七山岛边。
沙村集卷之三 第 315L 页
有风帆隐映。移时渐近。乃岭南运税舶也。凡二十七艘。其大容千馀石。樯头插旗。各系小舠于尾。首尾相连。乘潮顺风。其疾如飞。横掠余舟而过。见此令人有宗悫破浪之意。日向西。潮退风息。遂收碇张帆。又使船人。力摇两橹。夕时仅达配所。岛长七八里。广四五里。汊港相间。潮至镇村篱底。初入村舍。腥气满鼻。久乃堪遣。佥使李天球来见。武人许明川腆。先以事谪岛中。亦来见。初寓镇人张次奉家。以其湫隘难住。移寓哨官丁善兴家。与许明川寓家隔墙也。自此连日相见。共忘谪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