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峄阳先生文集卷之五 (自动笺注)
嶧陽先生文集卷之五
 附錄
  
挽章[文緯(溪)]
卓彼嶧山陽
閒居道味長。
正論舜蹠
篤學朱張
陳義三傳牘。
訟寃抗章
斯文不幸
多士悲傷
挽章[李大期(雪壑)]
早年知面晩知心
竊爲斯文望子深。
昭雪守愚血疏
推尊山海儒林
蓮峯霽月尋樂
汾曲瑤琴遽輟音。
九十阿孃堂上在。
誰將養志曾參
挽章[權濤(東溪)]
孝友生知君子儒
從私盡規模。
剛金百鍊精神在。
寶鏡初開査滓無。
不向傍人臭味
遂令平地崎嶇
只今萬事渾如夢。
怊悵新墳數尺高。
挽章[成汝信]
嶧陽亭畔溪頭
曾見伊人卜築幽。
窓外寒梅香影靜。
庭邊脩竹翠陰稠。
事親誠意曾閔
志學工程孔周
六十四年成大夢
哀詞題了淚盈裯。
挽章[李重茂(柟溪)]
澡身浴德儒行
肯把榮枯𢞓主翁
歲匪龍蛇
不幸
悲纏士子曷維竆。
可憐含視終天痛。
只爲庭闈舞綵空。
寂寞嶧陽那忍過。
孤桐寒竹月明中。
團欒春暮歡情話。
怊悵今朝在亡
抱病未伸臨竁慟。
朔風吹淚度南岡
挽章[林眞怤]
小子生何晩。
承顔十春
同襟貌敬
連譜更心親。
深悼斯文喪。
偏驚鶴髮新。
訛言不須卞。
明證蒼旻
挽章[金頊]
天誠孝感神人
暫就郵官實爲親。
尺疏訟寃士氣
數書明義秉彝倫
不知幾許眞工着。
有是彌高德業純。
蜮弩乘時射影
百年林下經綸
挽章[李文龍]
平生學力信難誣。
植正排邪與衆殊。
義理關頭立脚
數書珍重大倫扶。
世事悠悠一夢虛。
寂然隨化返眞居。
哀辭不忍成章處。
堂上親年八十餘。
挽章[金受徽]
海亭聳翠峯。
淸明淑氣嶧陽通。
水中秋月凝神思。
座上春風動和容。
事業平生期做遠。
門屛
摠成空。
哀哀小子終安仰。
承誨無緣道竆
挽章[洪純愨]
好學初心老益新。
矜莊終始撿斯身。
平生不喜紛華事。
鄕黨皆知正直人。
無子年來還有子。
愛親誠篤違親
可憐朝暮門閭寂。
鶴髮徒勞泣倚頻。
挽章[黃世烈]
世降誰能勇自修
似公須向古人求
靑年鴈㙮聲名早。
白首林泉卜築幽。
懷橘深誠追陸績
勞身至孝仲由
從師學業顔孟
樂道探源孔周
直氣堂堂北斗
風儀凜凜南州
暫隨塵網官雖小。
長對羣經學已優。
方謂遐齡海屋
豈知飛旐山坵
闈中鶴髮吞聲慟。
膝下泣血流。
綵服空留萊舞處。
寃魂應哭夜臺脩。
靈輀遠指新阡路。
寂寞曉月愁。
挽章[趙敏德]
噫吁戲
不必壽兮賢不必貴。
吾於文丈人兮見之。
韙丈人正氣之得於天兮。
學以斧藻兮無休時
剛方其內坦夷其外兮。
以之待親戚鄕黨兮向朋知
懷寶坵園深藏不市兮。
晩愈茂兮玉不磷淄
世之人贏糧躍馬不及時兮。
金膏翠羽
釣仕射祿之是資。
公獨尙志樂道林泉兮。
圖書左右兮水石生涯。
十夫撓椎三人成虎而亦乞火兮。
所知天命兮夫何所疑。
修身養德爲後模楷兮。
何一疾沈綿兮而竟至斯。
小山叢連蜷芬馥秋風兮。
誰復攀援長枝
西州門外有客哭而來兮。
山摧樑折吾將安仰兮只益心悲。
疇昔之警咳聲音諄諄在耳不泯兮。
有疑莫質有病莫砭兮若之何其。
堂上耄期夜哭弔者不忍見之兮。
孰知丈人平日不欲暫離膝下孝思長些。
大招一訣終天兮。
已矣已矣
三千年化鶴日月何其遲。
挽章[趙彝德]
公元1569年
地下修文日。
人間子時
潘輿猶昔在。
老綵到今疑。
谷濕摧蘭露
傾住鶴枝。
平生詩禮業。
己巳佳兒
祭文(闕)
行錄[朴震耇]
昔我先君
好賢由己。
有善
稱道贊揚之。
自余少日
已聞先生之爲君子人也。
雖以穉眛擿埴之質。
猶知君實之誦山斗之仰。
而未任戴冠
先生
公元1556年
下世矣。
居常一念
未及樞衣承敎是恨。
先生之孫漢經。
一日來訪余。
袖致先生遺文及凡爲先生作之文。
仍索以錄其蹟曰。
先考請行狀於旅軒。
又請碣文桐溪
未及受來而先考奄忽捐世
此則先考遺恨
而桐翁之所以發歎於祭先考文者也。
余亦聞而興歎
更就敬讀。
固知大君子徽言懿行
非庸拙所能模寫
眷眷慕仰之忱。
旣有所不能已焉。
區區僭妄之罪。
自有所不暇顧者矣。
謹按世譜
在麗代有諱多省。
重大平章事
先生鼻祖也。
平章而下歷十餘世。
靑紫之貴。
輝映簡冊
門下侍郞倬,尙書左僕射翼,敬靖公公裕忠肅公克謙貞獻公惟弼,知樞密院事証,參知政事仁渭,典理判書祿千,版圖判書瑾,少府世麟是已。
而其仕本朝者曰典監務。
曰承郁中部
克貞僉正。
府尹子而孫。
而於先生五世以上祖也。
高祖仲輔生員
曾祖諱振國承仕郞。
祖諱翰德陵殿參奉
參奉生諱應洙。
是爲皇考
娶領議政文孝公晉州河演玄孫左承旨千壽之女。
劬躬燾後。
先生于冶爐里第。
名之曰景虎。
字之曰君變
嘉靖丙辰八月十六日
公元1585年
也。
先生生七八歲時
已知讀書爲文
藻詞日就
強屈才志
暫試科臼
乙酉司馬
盖爲具慶之榮也。
丙戌外憂
理喪持服
一遵禮制
血泣哀慕
三年未嘗少懈
先生自罹風樹之悲
脫略世累
不復求進爲意
留心典墳
從事爲己之學。
己丑歲逆竪鄭汝立謀不軌伏誅
一時淸流
多被株連之禍。
而崔守愚永慶亦嘗忤權奸。
卒爲其所陷。
瘐死大理寺
物論囂然稱寃
畏威怵禍無敢言者
先生抗章昭雪其寃。
名聲益彰。
壬寅遺逸薦授羅察訪不赴
己酉冬又有省峴之命。
以累辭爲未安。
黽勉暫就。
壬子又辭黃山
癸丑金泉
居數月已決浩然之志。
先生鄭仁弘在上一水間。
出入門庭
仁弘知爲偉器
遇之特厚。
逮光海襲位
姦臣爾瞻等所慫惥
薙獮之慘及於同氣
桐溪鄭先生蘊以弼善在都下聞其變。
奮不顧身
請借尙方劒
而疏中有假手麤悍武夫
面目先王廟庭等語。
中外駭愕
覊管濟州
當是先生懷憤慨。
進言仁弘誤國小人
爾瞻而誰。
相公何不絶之也。
無何鄭上舍仁濬自仁弘所來過先生曰。
鄭潔爲首
韓會爲副。
倡率
公元1617年
生。
請殺鄭蘊
所謂鄭潔。
仁弘族子
所謂韓會
仁弘從甥
應擧在泮者也。
先生不勝其憤。
與同若干人。
曉諭一鄕
議將騰書館中。
使不齒觀國之列。
且爲通諭解試所。
以㬥其惡。
潔等聞之淫怒
倡言於羣少中曰吾輩陳疏。
實是先生之意。
文景虎吾輩
吾輩所以先生也。
遂以背師之說嗾臺諫
諫長李𢜫攘臂蹈足
織成罪目
除名仕籍
削迹儒錄。
終身禁錮之地。
莫不先生弔之。
先生處之裕如
不露聲色
歸來一室
閉戶藏踪
無復有當世之念。
而惟憂國之忱。
耿耿不衰
丁巳冬議廢慈殿之日。
聞收議之令及於仁弘
貽書仁弘曰卽聞京官大論議事下來云。
此則國家大事
不審相公何以處之。
以子廢母。
有道理乎。
古人繼志述事
帝王莫大之孝。
往時子㼁之死
已非先王之志。
况此母后之事乎。
伏惟相公
於此大端是非
台量已審定
敢煩蒭蕘
固知僭妄
區區情悃
不敢不盡
後又諷之以書。
其略曰以相公國家輕重
當此大端莫重之事。
萬世公論之所係。
若差毫末
所關不貲
曾見宋史
韓魏公
英宗曺太后搆間之時。
獨見帝。
公元前770年
太后待我小恩。
自古聖帝明王
不爲少矣。
獨稱舜爲大孝者。
豈其餘盡不孝哉。
父母慈而子孝。
常事不足道
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
此爲可稱。
但恐陛下事之未至耳。
帝卽感悟
今日之事言之。
設以舜處之。
應亦有自盡之道矣。
日昨下問幽王褒姒事。
賤家適有通鑑外紀。
考見之則有犬戎弑王之下。
又書擄褒姒並殺之。
衛侯晉侯伯服立宜臼。
據此言之。
褒姒之死
亦非平王卽位後事也。
其說累數百言
丁寧規警
以冀其導之以正。
不納於邪。
如水沃石。
雖切何補
知其終不可諫。
不復與言。
三年萬曆己未
先生年六十四。
七月十八日易簀
斂之四月
奉祔于郡北山壬坐之原先塋之側。
遺命也。
先生出類拔萃之資。
鍾純剛正直之氣。
幼而岐嶷
長而精粹
生質之美。
固有以異於人者。
平生雅志
不在紛華
恬靜自守
儒者氣像
澹泊自持
一點塵汚
浮雲富貴
敝屣功名
屛棄擧業
絶意榮進
精舍小溪傍。
揭以嶧陽之號。
終日端坐
對越聖賢
後生少年
觀其才品敎導之。
山樵水漁。
自樂無求
十年之間。
霑恩命。
或就或不就
其就也爲親屈也。
不就也。
守其志也。
去就之節。
古人何以異哉。
平居坦率畦畛
與人不爲崖角嶄截之談。
臨事論難
執其兩端
侃侃明辨
析之以理。
終不肯曲意徇物苟合苟同之態。
性又純孝
以不終養嚴君
一生深痛。
風樹之感
老而益篤
籩豆之薦。
致力無憾
其事母夫人也。
左右就養
不徒飮食供奉而已
隨事服行
順適其意。
一以無違供職之道。
方其屬疾也。
母夫人年已八十餘矣。
不以己之將死爲念。
只以貽母氏憂傷
結恨于中。
雖在危劇之時。
強起凝坐
從容告達。
示若向間者然。
考終之夕。
微語澁。
已到屬纊之境。
而猶書諺字。
以慰母心。
誠孝之得於天者然也。
其於待人之際。
曾無表襮
涇渭別自明。
是非之辨不差
隨其善惡
好惡以之。
嘗從寒岡鄭先生遊。
講問道義
往復書札同遊錄。
至於晩年
羣兇亂倫之變。
聲罪一言
凜凜如霜
忠告兩書
炳如丹。
不免兇鋒所擠。
奸細之徒。
魄已裭而膽已破矣。
國是幾紊而復正
彝倫將斁而不壞。
有功名敎
顧不偉歟。
先生旣有內美
又有此姱節
聞其風者。
亦可以懦立而頑廉。
是故邦人悅服
多士
仰。
生而盡其敬。
歿而致其哀。
承訃而臨。
及葬而會。
咸以吾道斯文不幸爲辭。
相與同聲合議
爲文字。
播告一道
遂定建祠。
竟爲凶黨所沮。
李公大期夤緣獲罪
死而不悔
於此可見人心之好德。
正論之猶有存者矣。
嗚呼
先生之才之德。
宜享福祿
而年不得其壽。
不稱其才。
又無血嗣可屬靑氊
天之報施
一何茫茫
恭人李氏
星山望閥
先曰隴西公長庚
考曰龍驤衛中部將傅。
十五歸于先生
舅姑以誠
君子以禮
婦道甚。
先生二十年而歿。
享年八十。
葬于先生墓下。
先生再從弟東山翁諱景晉
失怙恃。
孑孑靡依。
先生撫若同氣
長而授室
取其姓爲後
是曰必陽。
英達聦穎
期追先烈
不幸短命
可痛也。
必陽娶善山金氏。
二男二女
漢經其長。
次曰漢章
女適坡平尹深。
延安李德基
俱有子女
內外曾孫男女若干人。
先生之棄斯世五十有四年。
漢經恐久而無徵。
請余記實
余終不敢辭
加修錄。
行狀[蔡濟恭]
南平之文。
麗朝平章事多省之裔也。
平章爲祖者。
奕世簪紱
有名公卿
簡策可按以徵也。
有諱
公元1616年
典始仕本朝少監
子承中部
生克貞僉正。
寔公五世六世也。
公諱景虎字君變
嶧陽號也。
高祖仲輔國子生員。
曾祖諱振國。
祖諱翰參奉
考諱應洙。
晉州河氏。
承旨千壽之女。
議政文孝公演之玄孫也。
以嘉靖丙辰八月十六日
生公嶺南之陜川冶爐里第。
七八歲已知讀書屬文
及長強爲公車業。
親在也。
乙酉司馬
明年父喪
歠粥終三年
自是不復求進計。
宣廟壬辰之難。
仗劒赴郭紅衣軍。
從叔應魯再從弟景晉偕。
未幾叔父歿於軍。
公忠憤益勵。
至賊平乃還。
先是守愚崔公己丑獄。
非其罪也。
國人寃之。
怵奸燄。
不敢一言
毅然具疏
指摘無所忌。
不得不止
宣廟嘉其直。
由是林益倚重焉。
壬寅遺逸薦。
十年之間。
連除松羅省峴黃山金泉督郵
公或赴或不赴
惟義是適也。
賊臣鄭仁弘厚竊儒者名。
居同郡。
公與桐溪鄭先生蘊師事
及光海襲位
奸臣爾瞻是崇。
殺戮同氣
桐翁抗疏
有曰請借尙方劒
又曰假手麤悍武夫
指鄭沆炒殺永昌
而實光海陰使之也。
海大怒。
詔獄以鞫。
當是時。
廷議皆曰鄭蘊逆。
公元1615年
者亦逆也。
公憤慨貽書獄中曰。
始聞公之事。
令人罔措
事機遲延
必蒙天鑑
唯此祝禱而已
及桐翁編配耽羅絶海。
屢以書相問
後又贈詩不容寧有愧。
言忠遭禍榮華
桐翁亦鳴謝不已
時兇所主張者爾瞻也。
爾瞻之所憑恃仁弘也。
公嘗言于仁弘相公何不爾瞻也。
仁弘從侄從甥韓會等。
倡泮儒疏請殺桐翁。
公又言于仁弘曰潔相公至親
人之議此疏者。
以爲於何地耶。
遂與諸同志者。
發文一鄕聲其罪。
不許赴擧
潔等恚甚。
肆言于羣少曰吾等疏。
先生之意。
文景虎吾輩
吾輩所以先生也。
於是爾瞻諫長李𢜫發。
啓曰文景虎敢倡攻師之
不可一日置官列。
請削名仕版靑衿錄。
其曰師曰先生云者
仁弘也。
乙卯太學生閔潔等疏曰使一國之人。
不知君臣大義者。
鄭蘊爲之首也。
李溟吳長表裏相應
大進宋興周前後營救
蘊之逆。
或謂忠臣
或謂讜論
至比於伯夷,禹倬。
未知殿下於何如主也。
文景虎,李大期甘心背師。
附會邪論
願治其無君父黨賊蘊之罪。
以嚴春秋討逆之法焉。
趙德謙者繼以
公元1617年
疏曰殿下不誅
興周所以起也。
不誅興周
大進等之所以繼也。
文景虎通文隣邑。
願亟斬頭。
竿之街巷
次誅興周
以示黨逆之罪。
次治景虎大進遺君背師之罪。
以定國是焉。
時主者。
必以桐溪爲逆魁。
桐溪者。
又必以公爲黨逆
兇疏騈集
禍機不知所届
莫不爲公弔之。
公處之如也。
子弟欲爲之分疏
公輒止曰分疏君子所爲
有罪無罪
公議在。
丁巳廢母議作。
憂憤忼慨
仁弘書曰以子廢母。
有如道理乎。
古人繼志述事
帝王莫大之孝。
往時子㼁之死
已非先王之志。
况且國母之事乎。
伏望嚴斷以啓。
雖大違上意。
不妨於辭遞也。
議自京來。
又以書勉之曰撿詳來宿敝隣。
持有旨來云。
大論自上有問
相公不得不對。
相公國家輕重之身。
當此莫重之事。
若差毫末
萬世公論所係。
爲之悶慮焉。
韓魏公英宗曹太后兩宮搆間之時。
獨見帝。
帝曰太后待我小恩。
自古聖帝明王
不爲少矣。
獨稱舜爲大孝者。
豈其餘盡不孝哉。
父母慈而子孝。
常事
不足道也。
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
此爲可稱。
但恐陛下
公元前770年
事之未至耳。
帝卽感悟
今日之事言之。
設以舜處之。
應亦有自盡之道矣。
日昨下問幽王褒姒事。
考閱通鑑外紀。
犬戎弑王之下。
又書擄褒姒並殺之。
衛侯晉侯迎立宜臼。
據此言之。
之死亦非平王卽位後事也。
嗚呼
公之開陳大義
丁寧規警
至再至三不知止焉者。
盖以盡吾之道而已
公如彼何哉
己未七月十八日終于寢。
壽六十四。
葬于郡北山坐壬之原。
遺命也。
公歿之明年
李雪壑大期倡旁近章甫議。
立祠享公。
掌令蔡謙吉爾瞻徒也。
疏斥之曰李大期嘗以魑魅鬼蜮比鄭潔等。
文景虎不明義理
以潔之請殺鄭蘊
目之以兇疏
大期未死文景虎也。
而今乃欲掩景虎之罪。
欲立祠而祭之。
比之於古之鄕先生
其姿行己志。
吁亦甚矣。
鄭潔以司書
乃敢踵謙吉而疏曰。
文景虎大期
一則孤直
一則遺直
而謂臣等妄陳凶疏
以至通文停擧。
其時三司館儒。
相繼誅討
今者大期托以伸救景虎
欲售救己之計。
大期景虎
厥罪惟均
於是兩司發李公啓
竟配海西白翎島。
立祠之議遂寢焉。
嗚呼
公之大節
昭在耳目
其細者雖略之可也
公元1619年
然國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若只論其著於國者。
不及於脩之身而推諸家者。
則亦豈所以軆用本末之義也哉
雅性不喜紛華
恬靜澹泊
屛棄擧業
就嶧山陽縛數間茅亭
制甚簡也。
環亭而樹之桐。
樹之綠竹蒼松
每日平明必出就焉。
使婦人小子近前
潛心經傳
對越聖賢
常曰敬義乃脩身大本也。
左壁誠意謹獨之訣。
右壁書敬義夾持之要以自省
至孝
以不終養嚴君爲至痛。
母夫人爲職之恭。
不專左右就養而已
一事之微。
或有不能順適意者
方其屬疾也。
母年八十餘矣。
貽憂傷。
氣力漸微
強起凝坐
示之以有若間者然。
屬纊之夕。
猶書諺字以慰母心。
莫不感其孝而悲其事焉。
敎子弟常曰凡事矯情飾僞
務以悅人
則心馳於外而鮮爲仁矣。
又曰凡不善之心。
始於小而至於大。
若戒之於小則不至於大矣
又曰處事行己
軆認敬義之實。
然後乃爲求仁之方。
後生年少
必隨其才稟而敎廸之。
或有不善人至。
之而已。
正色不言
子弟其故。
則曰邪人
不可近亦不可拒也。
公以麗澤則每與寒岡鄭先生遊。
薰襲至敎
以衛
道則創立龍巖藍溪兩書院。
又以松溪申公享禮書院
皆公倡之也。
慕賢尙德
用力斯文如此
姜司諫抄略遺集書卷末曰。
嶧陽文公處心行己
有如皦日
不特爲吾郡之宗匠而已
君子人君子人也。
以爲知言
著詩失於火。
有若干編藏於家。
惜哉。
星山李氏
中部將傅之女也。
舅姑以誠
君子以禮
甚得婦道
後公二十年歿。
壽八十。
葬于公墓之下。
公無子。
景晉子必陽子之。
賢而殀。
桐翁文以祭之曰溫恭端雅
克肖厥德。
如何鳳兒
未飛摧翎。
其爲先生長者愛惜如此
娶佔𠌫金先生玄孫聲律之女。
二男二女
長漢經贈掌樂院正。
次漢章同知樞府事。
二婿坡平尹深,延安李德基
公之七世孫再博千里重繭
乞濟恭以狀德之
濟恭盥手家狀
拜以言曰嗚呼
以子廢母。
天下萬古之變也。
人之生丁其時者。
歎息痛恨
秉彝之常。
不必爲異也。
若公少而師仁弘者也。
師之所在
道之所存
宜若仁弘所爲
認之以道之當然
而及仁弘爛熳同歸姦賊之黨。
至以廢母不以爲不可
斷然不復以師席視之
面諭書曉。
或冀其迷塗
公元1560年
回轍。
不特莫之省悟
爲其徒者乃反羣起而螫之。
勘以背師。
白簡相繼
其所以困公於一時者。
適足成就萬世特立之節也。
可謂卓異也已
桐溪先生撰雪壑墓碑庚申公欲文公景虎之寃。
通文一道
含沙者所射。
流于海西
其銘又曰急友之難。
不但永歎
何其勁也。
後之尙論者。
因雪壑之蹟。
可以知公之節。
可以因是而知桐翁之幷世同心者。
惟公一人而已
濟恭何敢贅爲。
重違孝孫之請。
次其事行始終
以俟秉筆君子採擇焉。
墓碣銘(幷叙)[鄭宗魯]
公元1616年
先生景虎字君變
姓文氏號嶧陽
其先南平人也。
高麗平章事多省爲始祖
代有聞人
侍郞倬,忠肅公克謙尤著。
本朝少監典。
又數傳至承仕郞諱振國。
是生參奉諱翰。
是生諱應洙號南塢
先生皇考
娶晉陽河氏。
議政文孝公玄孫承旨千壽女。
以康陵丙辰八月十六日先生
三十擧國子。
旋遭外艱
廢擧專意問學
寒岡鄭先生門。
以敬義爲工。
又與月川趙先生相講磨性理諸書
一尊退陶夫子焉。
公元1589年
己丑
抗疏訟崔守愚永慶之寃。
見遏於當路
壬辰亂從郭忘憂再祐倡義討賊
亂平又疏伸前說剴切
壬寅遺逸
松羅不赴
後連除省峴及黃山金泉
或就或不就
先生鄭桐溪蘊
俱師鄭仁弘
桐溪危言觸光海怒。
不測
人皆畏避
先生獨貽書獄中以問之。
及流絶海。
又詩以慰之。
又以爾瞻誤國
仁弘絶之。
中其毒。
至以背師護逆。
削名仕版
先是仁弘南冥先生集。
有詆退陶語。
疏斥其陞廡。
先生書言不可者再。
丁巳廢母議起。
投書仁弘曰此萬世公論所繫。
相公勸上以舜爲法
於是閔潔,趙德謙等。
迭起請斬桐溪先生
先生處之怡如。
至己未七月十八日卒。
享年六十四。
葬于陜川郡北山壬坐原。
星山李氏中部將傅之女無育。
再從弟景晉子必陽。
學行號爐川。
二男漢經贈掌樂院正。
漢章中樞
二女尹深,李德基
不錄
先生七世孫演博其族侄周兌
先生狀示余。
屬銘其墓曰。
此嘗已請於桐溪
而諾而未遑者也。
又李雪壑大期與金東岡孫頊,郭忘憂弟再祺。
倡議建祠。
兇黨所沮未克焉。
英廟甲辰
士論又發。
祭于別
祠。
於此可知特立大節
士林之所景慕
不獲
遂銘之曰。
君子大節惟義秉。
天壤間孰斯炳。
於休嶧陽卽其人。
訟賢之寃已是仁。
敵王所愾亦其忠。
卓彼桐溪言觸兇。
世皆畏避獨問
蜮弩交射穽遂隕。
西宮議起國將傾。
痛師斁倫以誠
二札森嚴星日
寔扶人紀勇鮮匹。
推厥本原學之力。
我詩于石垂千億
事實略[姜翼文(戇庵)]
公元1619年
嶧陽文公
松川極陳鄭蘊扶救之意。
又言及爾瞻
厲聲大言曰。
誤國小人
爾瞻而誰也。
吾欲達相公
至于今日耳。
時鄭潚鄭▣及醫官在坐
垂頭一言
入李飮亭。
▣潚亦隨入。
文公又言曰相公何不爾瞻也。
瞻之所爲
知之不難矣。
且鄭潔在京時。
聞渠父病重
治行下來
至漢江邊
爾瞻追送人勸上斬鄭蘊之疏。
潔卽還入
不來見父病。
果人乎云。
相公不答一言
翌日潔之弟聞其言。
揚臂大言
辭說悖惡
居數日文公作停擧潔會通文。
韓鄭兩家極憤鄕罰之擧。
大有含射之計。
卽進松川以告之曰文景虎通文中
廣昌
權奸等語。
先生不作嚴禁
則其論議不止此云。
相公別紙送于文公。
潔之弟又寫傳通文于洛中
瞻也大忿鼓吻曰。
吾與文景虎中。
先生當絶其一人可也
兩存門庭可乎。
一時臺論隨風而靡。
方議拿問之際。
一官之救而還止。
潔會孝甲等唱言文景虎吾輩
吾輩所以先生也。
遂以背師護逆。
織成罪目
陰囑臺諫
疏箚繼發。
以至削名仕版
困公於當時
可勝痛哉。
愚以管見
抄略遺集中立貳事
實因據其已然之迹而斷之曰。
嶧陽文公處心行己
有如皦日
不特爲吾郡之宗匠而已
君子人君子人也。
雪壑李公抑其次
而爲草溪之趐楚也。
爾瞻以下羣小之事。
言之汚口。
何足算也。
歲赤猪仲冬下澣書。
繼而拙詠。
溫嚴遺㠸(一帙)信淸規
三復多欽是我師
像想儀形興一喟。
依然沂上詠而歸
行錄略[姜世殷]
先生景虎君變號嶧陽
高麗名臣忠肅公克謙之後也。
宣廟朝薦以德行遺逸
初授齋郞
爲親暫屈於郵職者三。
省峴,黃山金泉也。
師事鄭仁
公元1614年
弘。
仁弘亦待以高士
及其甲寅年大論方張之日。
先生扶倫立貳。
三度長書
辭意凜凜
炳若日星
有曰以子廢母。
亦有道理乎。
相公國家輕重之義。
當此大端莫重之事。
萬世公論之所係。
若差毫末
所關不貲
伏望特加嚴斷以啓。
雖大違上意。
不妨於辭遞也。
日昨下問幽王褒姒事。
賤家適有通鑑外記。
考見之則犬戎弑王之下。
又書虜褒姒幷殺之。
衛侯晉侯伯服迎立宜臼云。
據此言之。
之死
亦非平王卽位後事也。
且引宋史
韓魏公英宗曹太后搆間之時。
諷諭悟君之言。
大舜自處盡道之說。
反覆張皇
開陳大義
先時鄭潔韓會上疏請殺桐溪
先生不勝憤疾
倡論停擧潔
一時兇徒以背師護逆目之。
其時李𢜫以大司諫論啓。
削去仕版
削籍靑襟錄。
因欲拿問
𥚁將不測矣。
年老得免焉。
先生嘗往見仁弘
厲聲大言曰。
誤國小人
爾瞻而誰也。
相公何不絶之。
爾瞻聞而切齒
送書仁弘
有曰吾與文景虎中。
當絶其一人可也
且舘儒及臺臣等。
論以背師護逆。
削去仕版靑襟錄。
先生之立貳大論
若是昭著
而俱在於先生遺集中。
先生之歿。
萬曆己未
今至百二十六年也。
會葬鄕議齊發
士論攸同。
卽發建祠之論。
李雪壑大期爲通頭
與金持平頊,郭公再祺及隣近邑百餘儒生
共爲發文焉。
祭文輓詩
出於一時名流
皆以吾道斯文不幸爲辭。
當時士林尊仰
可想於千載之後矣。
先生雖在此郡。
師事仁弘
從遊寒岡鄭先生之門。
得蒙至敎
書札同遊錄焉。
東岡鄭桐溪朴大庵,李雪壑,李玉山,李晴暉,曺陶村。
爲道義之交。
而有曰淵源曺處士
師友鄭寒岡
見於當時諸賢之輓詩
有曰處心行己
有如皦日
不特爲吾郡之宗匠而已
君子人君子人也。
出於鄕先生贊美信筆
逮夫創建龍巖藍溪兩書院。
而多有盡誠。
又以松溪申先生幷享於佔畢齋金先生禮林書院者。
先生倡議主張事也。
慕賢衛道
用力斯文有如此者
先生以崔守愚伸寃疏頭
極論權奸之搆殺賢士
疏語凜烈
使奸臣膽慄
忠魂飮感。
宣廟朝聖優答
辭旨森嚴
是爲先生正直大事
一邊之攻斥則有之矣。
先生行誼事業卓異如是
世代久遠
幾至埋沒
隣近後生章甫
或有未詳者矣。
實紀[崔興璧]
公元1619年
先生生晩。
不及陶山門下
心常慕仰之。
丁亥月趙先生爲地主。
聞尤谷山水之勝。
委來相訪。
遂與從遊講問
得聞陶山旨訣。
酬唱往復書。
少師鄭仁弘
仁弘嘗憾退溪先生
至於上疏詆毁
以沮其從祀文廟
當時爲其門下者。
無不靡然和應
而爲長書深斥其不可者
先生朴大庵二人而已
公元1589年
先生嘗從月川東岡寒岡先生遊。
以資問學
而於寒岡先生親炙尤多焉。
己丑秋
寒岡先生往浴於蔚州泉。
時同行者河暮軒渾,朴鶴巖廷璠,李晴暉承,文溪緯,李白川天封,李無忝宜潤,李畏齋厚慶,李復齋道孜也。
凡其山海形勝之所經歷
亭臺景物之所登覽
所以胷襟而恢宇量旣至矣。
而雖於道路行邁之餘。
逆旅茇舍之之際。
師友講劘切偲
不廢焉。
其詳在先生所撰東行錄
鶴城歸到開山浦。
朴大庵惺酒來勸。
健倒一盃
寒岡先生笑謂曰今行以新浴禁不多飮
戒約已固。
而君在朋友相對時。
不得持戒如此
歸後
離羣獨居
能不曰暮夜無知乎。
寄意甚深。
歸路入見金松庵沔
其後與同行諸賢。
更會於淵精舍。
鄭林下師哲,李六一弘量李茅弘宇李馬大一
聞風來會
李東湖𥳕盖陪親(茅齋之子)而至矣。
翌日又作立巖錦峽之遊。
三日而返。
其詳在後記。
寒岡先生嘗以主敬存心之要。
爲書勖之。
復書曰學無定力。
未免有間時節
竊恐爲朋友所羞云。
公元1606年
丙午冬
寒岡先生將往尋香德諸院。
請留竢數日。
師門之行。
以期急先發。
遂卽馳往追之。
先生鄭桐溪蘊,朴无悶絪。
皆是同門友也。
次第立貳於所師之地。
北人當國用事
讙然羣起而攻之。
桐溪安置
无悶廢擧
先生削迹仕版儒籍
不死亦幸矣。
仁廟改玉
桐溪首蒙擢用
无悶累被薦除。
先生不及見。
可勝痛哉。
自中司馬
廢擧業。
專意學問
經史子集
無不淹貫
而尤致意於洛建羣書
有曰紫陽文集者。
盖就朱子大全中所抄選者也。
先生自訂正批圈。
手澤宛然
可見用功精熟
至於心經
一遵溪門講錄。
謄之卷面
苟非尊信之至。
如是乎。
先生尊信陶山如此
則宜其不期貳而自貳於彼也。
嘗於彌崇山下。
愛其山水幽邃
結茅讀書
名其谷曰尤谷。
名其溪曰君子
作詩若記以見志
其言曰人有用之而不吾喜。
之而不吾尤。
自外稱與不稱
未嘗爲吾之加損焉。
君子用心
如斯而已矣。
又曰君子之道。
不遠而邇。
尋常云爲
莫非至理
舍其近而不由
高遠怳惚
此非君子之道也。
先生之詩若文。
皆自本原流出。
不經意
而詩則閒澹平遠
文則紆餘典贍
絶無觚翰藻繪篆刻之態。
先生歿後。
凡所嘗著述及門生知舊輓誄數百餘幅。
累經失火
存者無幾
七世孫再博氏堇得裒稡於斷爛之餘。
以爲若干篇。
平日言論風旨
猶可想像追尋矣。
遂就其中
掇取數三條
作此實紀。
以見夫師友從遊之盛。
學問進修之實。
而後來所樹立
由是而得焉。
何其偉也。
惟其揭虔之議。
累發而終不成
殆同胡文定之建祠。
見沮於異論
世有能立享高東溪者乎。
遺事
公元1599年
文應希聖
己亥愚齋
居陜川加衣。
(先生從叔。)
公元1606年
文起希賢
丙午
居上同。
(先生從叔。)
公元1611年
文應淸道混。
辛亥
居上同心妙。
(先生叔父。)
公元1616年
文景虎君變
丙辰嶧陽
居上同。
(卽先生。)
公元1562年
文景彪比變。
壬戌
居上同頓平。
(先生再從弟。)
公元1572年
文景子修
壬申雲庵
居上同加衣。
(先生再從弟。)
公元1577年
文景晉子昭
丁丑松溪
居上同。
(先生再從弟
出郭忘憂再祐壬辰倡義錄。)
公元1592年
 龍蛇募義錄者。
忘憂先生壬辰倡義時。
籍記應募諸公姓名者也。
軍中置籍例也。
若其表德生年別號居住之靡不畢書。
何其謹細也。
若而書生
赤手日滋兇鋒
積薪置火以自擬。
而其從容整暇如此
其所談笑辦賊。
卒能成保障江淮之功也歟
錄中諸公
盖多名碩
同聲之求。
可謂盛矣。
(趙豐原顯命倡義錄序。)
公元1601年
公早中司馬
辛丑上疏辨崔守愚寃。
以學行官察訪
少時與曺善伯從遊鄭仁弘
仁弘勢大。
二公隨事數䂓之。
仁弘終不聽。
(出朴大庵惺師友錄。)
公元1560年
庚申公欲文公景虎之寃。
通文一道
含沙者所射。
流于海西白翎島。
是何吾二人遭患之同
也。
友人遭艱抱寃
若己逢之。
汲汲猶恐不捄拯之
竟坐被罪
又曰急友之難。
不但永歎
何其勁也。
(出鄭桐溪所撰李雪壑墓碣。)
文景虎君變號嶧陽
宣廟朝中司馬
學行承恩命。
爲親暫屈。
逮光海殺大君之時。
伸救桐溪鄭蘊
大北權奸所陷。
又逮廢倫時。
與書仁弘
極言不可廢之義。
(出陜川舊邑儒賢錄。)
公元1613年
平生樂取人爲善。
與友交以信。
是有譽處
多從遊。
如吾鄕之嶧陽文公
娥林之溪文公。
八溪之雪壑李公。
覊貫結髮
所尤厚者也。
及至癸丑廢論之起。
爾瞻諸賊煽動於內。
倻下兇徒助成於外。
時事大變
火色滔天
文公景虎,李公大期更進交諫而不可得
則皆斂迹而退。
不免敲撼挫偃。
先君與文李二公
一軆人也。
特以當時遠宦之故。
不與二公之禍。
(出曺梧溪挺立所撰其先考陶村行狀。)
嶧陽文公
道德之實。
盖於一鄕
而今奄忽
人可羹墻
玆欲建鄕賢祠
共伸香火之儀。
於僉意何如
伏望周議相識間。
以諧盛美之事。
(姜參奉大適曺正言挺生告鄕中文。)
初官潰散
賊勢長驅
金沔朴惺,郭䞭,河渾,文景
虎,曺應仁,鄭仁涵等相與起義各守。
有司朴而章,文弘道等爲軍粮募辦之任
收得軍摠若干餘人。
臨戰定將。
雖無定一。
應機決策
自爲之。
埋伏襲擊之。
(出文溪所撰義兵事蹟。)
公元1601年
辛丑十二月十日
江右君變(景虎)十餘員。
奉疏來校。
○十一日朝
奉疏入營
以有嫌朝著不捧
退宿于達城。
茹恨相別而散。
念五西入伏閤之計。
○十二日向樂齋
文君變,裴伸夫四五友來會同話。
是亦數也。
公元1602年
壬寅正月二十六日
江右君變,曺善伯又出文。
以余及李景任,徐行仲爲江左有司
大司憲黃愼劾奏守愚堂故也。
公元1615年
乙卯文君變
知舊人也。
爲人愷悌正直
始學於來庵
來庵晩節行事
甚爲悖理傷義。
爾瞻同其心濟其惡。
故君變心恨之。
致書來庵爾瞻國之憸小人
而與之同議
其書爲爾鷹犬輩所獲。
時輩目之以背師。
(出孫慕堂日記。)
公元1589年
己丑七月五日
寒岡先生將行蔚州浴井。
靑松寺舟過鷲境。
余以輕舟先待於滄內。
泝流以上
奉拜松津
同舟者河性源,朴君信,文君變李善
李粹然(號無忝堂名宜潤),辛汝濟(邦楫),李𥳕,李𡎈。
曳船以下
粹然行酒
余又繼之。
○八月十八日到遯坪。
得拜崔守愚堂,金松庵朴大庵,曺善伯,權九振(起大),姜克新李任重,朴君信。
會客三十人
翌日守愚丈還宿于松庵
李丈仲容,季容已來
翌日玉山亦來。
余與君變還遯坪。
○九月十二日
與善述共向淵。
鄭光天子晦奉其大人林下丈。
奉爵於先生
胤,君信皆到。
獨性源,君變未及來會茹恨
翌日飯後欲設酒筵
而以性源,君變未到。
少停以待。
性源,君變午而馳入。
一座莫不喜動。
各循齒行酒
極歡而罷。
○十五日早朝
與性源,君變,君信,守而,李堉,李𥳕皆向立巖。
善述導焉。
李簬君直來會焉。
公元1590年
庚寅正月二十七日
守而,君變來會
○三月初六日
作行鷲山
歷訪朴叔彬。
暮投遯坪。
與性源,君變子復及其伯丈同宿
○七月十一日
與性源,君變遊尤谷齋。
公元1591年
辛卯四月十五日
與守而,君變會話泉亭
(出文溪日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