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阳园遗集卷十八 (自动笺注)
陽園遺集卷十八
 附錄
  
謚狀[金允植]
公元1851年
公姓申氏。
諱箕善字言汝號陽園也
平山
初名臣壯節公崇謙之後
自是名德相承
本朝著者象村文貞公欽東江翊全,汾厓文肅公晸三世蟬聯
燀赫于世。
高祖先德處士
曾祖玉果縣監贈議政府參贊
祖喆顯贈政府贊政。
東陽尉文忠公翊聖六世孫。
入后東陽
東江公之兄也。
考羲朝進士贈議政府參政
妣贈貞敬夫人完山李氏
學生大女
繼妣貞夫人贈貞敬夫人南宮氏。
學生札女。
公南宮氏出而序居第三。
三世之贈。
公貴也。
公以哲宗辛亥正月十三日生。
幼有異質
參政鍾愛之。
常置膝上
有提誨未嘗少違。
自未言時。
好弄書冊
長者有問
輒指而對之者千餘字。
稍長動作有度
不與僮婢遊嬉
臨文一讀便能背誦
八歲丁外憂
哀毁執禮成人
三年之內。
畢讀小學經傳
編輯歷代史。
間以己意褒貶
出人意表
十四受業族叔田相公應朝。
十六書贄于全齋任先生憲晦
專心爲己之學。
家貧親老。
因衆勸應
擧。
丙子殿講中文科。
丁丑承文副正字
冬除承政院注書。
戊寅以產室廳入直勞。
六品拜司諫院正言
己卯弘文館副校理副修撰。
母夫人在堂
爲養乞郡。
除殷山縣令
課農興學
化被一境
辛巳內移侍講文學
壬午兼任機務主事
陞司憲府掌令。
八月文學入直務處
國家多事
勵精圖理
妙選治軆時務之臣。
參決機務
輪回入直
而公獨以堂下與焉。
異數也。
十一月陞拜承政院同副承旨
旋拜軍國事務衙門參議
癸未曹參議右副承旨
丙戌壬人搆陷
島配加棘。
安置湖南之呂島。
翌年丁亥
被拿親鞫。
禍將不測
公初聞拿命曰時事如此
無辨明之地。
吾其死矣。
在途不食八日
及近京城
有親鞫之令。
乃曰吾得面君而死。
亦復何恨。
遂復食。
及至鞫庭。
拷掠甚酷。
畧不變色
逐條辨白
問事語塞無復可問。
洞悉無罪
命還發配所。
於是滿朝縉紳相謂曰此人雖蒙恩譴。
實無疵累
知舊可以相送。
出餞都門者車相續也。
前後在謫九年
足跡不下堂
硏究經史。
覃思著述
遠近人士負笈請益甚多
甲午七月
公所堂前折竹再生
人皆異之。
未幾蒙宥
木川鄕第。
公元1894年
太夫人怡愉供歡。
若將終身
八月嘉善拜戶曹參左承旨
十一月特超崇政拜工務衙門大臣
凡三被寵命
俱陳䟽不出
至翌年春
肅命
旋遭內憂遞。
至五月軍部大臣陸軍副將
起復之命。
公屢䟽悲懇
不允
仍有嚴旨
待罪南門外
䟽陳時措可行者。
上亟允之
公歷洪造
蕩叙冤累。
又値時危國亂
不可潔身守經
黽勉出膺
纔踰月。
懇䟽獲遞。
仍拜中樞院一等議官
副議長不起
丙申春匪擾大熾。
命差南路宣諭使
公時嬰疾
聞命慨然登途
屢經危險
備嘗艱苦
誠心布諭
匪徒感而歸化
上重公學識。
學部大臣待之
六月南路寧靖
竣事復命
視務學部
首以興學校育英材急務
改成均館制。
敎養多士
時人爭趍新學
敎術多岐
新進蒙士不知儒學爲何事。
公以舊著儒學經緯
刊布于世。
外人嫉惡之。
公遂䟽遞下鄕
以終禮制
丁酉副議長
戊戌法部大臣
己亥復拜學部大臣
移拜議政府參政
旋拜弘文館學士
庚子拜中樞院議長
特進官。
旋移掌禮院卿。
辛丑復拜法部大臣
陞崇祿拜議政府贊政。
壬寅軍部大臣
叙勳二等太極章。
癸卯拜鐵道院總裁
公元1904年
甲辰復拜議政府參政
乙巳咸鏡道觀察使
丙午五月䟽遞。
陞勳一等八卦章。
丁未修學院長
戊申帝室會計監査院卿兼國寶鑑續編纂輯官。
抱疾彌留
猶課日赴公。
考較不輟
竟以己酉正月二十二日
考終正寢
享年五十有九。
訃聞皇上震悼
下隱卒勅旨
有曰此重臣學識淵富
立朝三十餘年。
勞績茂著。
別致賻。
謚狀議謚
哀榮之典備矣
公再任參政時。
䟽陳唐姚崇十事玄宗之義。
蒙嘉允。
後入閣視務。
先以國之安危
係於民之休戚
奏差巡察使朴齊斌,洪祐晳等。
分遣各道。
黜陟臧否
安輯離散
其拜咸南觀察使也。
値日露之役。
一省騷然
公以重望鎭之。
折衝尊俎之間。
奠民袵席之上
外內帖然
遺惠至今未泯焉。
丁未六月
掌禮卿論典禮歸正
太廟祭祝復書臣字也。
文廟祭祝復書昭告四字
以明尊師之義也。
一景孝懿兩殿日上食停掇也。
皆蒙施行
時論韙之。
晩年深憂吾道日微
與同紳士
大東學會
每七日一會
講論四書
新書籍。
歌誦洋洋
咸謂湖州鹿洞之盛。
復見於今日。
異趣之人。
迭加疵謗。
公亦不少撓。
屹然中流砥柱
然而憂心悄悄
形于
顔色
至臨終時。
諄諄聖學不振
國權未復爲恨。
一言家事
嗚呼賢哉。
貞敬夫人完山李氏
學生哲和女。
二男一女
男長昊永前參奉
次厚永前秘書丞
女適安東金恒鎭。
稟資醇正
性度沈重
與人寡言笑。
未嘗疾言遽色
雅好杯杓不至於亂。
博涉經史。
先立大本
洙泗洛閩宗旨
剖析性理
盡其精微
讀書十行俱下
發言成章
下筆滔滔
若不經思。
所著儒學經緯
已行于世。
睿學輯要
先生聖學輯要而獻于東宮者也。
又有雜著纂集,震史重畧,小學節要綱目辨疑等書。
藏于家。
允與公同朝三十餘年。
謫居日月
聚首源源者廑十稔于玆矣。
晩年學問益博。
譽望日隆
蔚然爲士林領袖
文垣主盟
他日斯文之賴而不墜者。
繄公是望。
嗚呼今焉已矣
之子昊永累然哀疚之中。
君命不敢久宿
畧摭公平日行蹟。
屬允爲狀。
顧余老耄何能爲公不朽乎。
不獲已
依原狀。
撰次如右
告于太常氏。
公元1909年
隆煕三年三月二十日
崇政大夫樞院議長一等金允植謹撰
家狀[申斗善]
公元1851年
辛亥正月十三日丑時生。
(其日卽奎開。
前後凡十餘日。
天氣淸佳
)生稟異質
近上知。
自落席以後
不離先考膝下
凡有敎誨
一聞輒記。
惟命是從
未能言而已識字數千。
(開眼遊嬉者惟書冊
而隨字指問。
追後問某字在何處
則輒以手指之無一失
)纔三歲落鄕全義
志專在於文學
動作不凡
未嘗有閒雜之語。
足跡不下於堂。
奴隷僮僕不敢接面而交語
一切玩好之物及歲時兒童遊戲之技。
不接目而近手
有問吾生某甲
今年幾何
未嘗尋思屈指而輒應之。
每人如是
飮食衣服
未嘗求覓
不覺其寒煖飢飽
日必早起請業
先考以太早不欲程課
四歲白首不足讀。
遂授童蒙先習。
首尾一通
音釋一遍
而便背誦
此後每書一讀便誦
嫌其早不授經
而只以史書
惟事消遣
祭時有果落盤者與之。
則輒正色祭物何敢先食。
姪女長於己者。
自婚日不呼名。
八歲丁外艱
饋奠隨兄無一闕
祭先亦如之。
襄禮旣畢。
始授小學
不幾月而畢。
有人來習數學者。
傍觀而獨解。
進經傳。
不數年而畢。
十歲纂輯歷代詳備
間以己意褒貶
代一編如掌大數十片
自此文義肯綮
不待師授而自解
望見上弦之月而悟得盈虧之理。
見聞所及
此類甚多
十四歲上京
公元1876年
業于族叔田丈。
閉戶潛玩
甲子宮役。
雜戲奇玩
轟鬧于門外
而恬若不聞。
有問之則曰吾素不悅
且今國恤不可爲也。
瓛齋朴公及諸名流來訪歎美之。
十六歲書贄于全齋任先生
專心爲己之學。
一切功名勢利紛華泊如也。
是年委禽于都正李公濟元之孫女
自此往來京鄕。
所與遊者皆一時秀才。
而家甚貧。
親老而菽水屢空
不能無傷哉之歎。
且爲從遊者所招誘
畢竟有意於世。
至丙子秋
得參科名
其所得參者亦非人人可及
歷踐臺省陞六循例
己卯爲養乞郡。
出宰殷山。
及瓜而歸。
未幾陞資
丙戌宵人搆陷
被島配圍棘之律。
丁亥又被拿鞫。
幸賴天恩特爲親鞫。
供對明白
得以脫空
而猶未全釋。
甲午秋始宥還。
陞拜戶參。
追榮三代
乙未內艱
時世亂國危。
不得已起復
得罪名敎
奉命宣諭于三南。
備經危險
其後連次擢秩。
至崇祿。
歷長諸部及弘文樞院
出按關北
己酉正月二十二日卒。
壽僅五十九。
君名箕善言汝號陽園
申氏系出平山
壯節公諱崇謙鼻祖
其後二十六世。
名德相承
冠冕不絶
正言西湖散人諱曉。
己卯名賢社稷令諱世卿
參贊夷簡公諱瑛
議政
文貞公諱欽
參判東江諱翊全。
吏判汾厓文肅公諱晸。
其尤著者也。
胚胎前光
天賦超類。
聰悟絶倫
性度沈重
寡言笑。
疾言遽色
才氣敏速
博涉經史。
先立大本
識見甚高。
看書十數行俱下。
發言成文若詩。
滔滔百千語。
不停轍。
近於菽粟
近於正宗
而亦未嘗蹈襲前規
坦率宏達
出於天得
絶無奇巧雕刻之習。
居然一家
洞見性命之原。
剖析名理之微。
所著有儒學經緯已行于世。
其餘散文及䟽箚應製等文若干編藏在巾衍
至若官職履歷條序次則所居相左
未能詳悉
立朝處事
莅民施措
亦未得詳聞。
大抵興學崇儒利人濟物爲度。
剖決如流
惟義是視。
絶無媕婀回互之態。
居謫九年
不出一步地。
惟以書籍自娛
雜著纂輯綱目辨疑等書。
公元1909年
隆煕三年己酉二月日舍兄狀。
家狀[申昊永]
公元1879年
先府君姓申氏。
箕善言汝號陽園
貫籍平山
壯節公諱崇謙鼻祖
其後名德相承
本朝有諱曉。
正言號西湖散人
有諱世卿社稷令
己卯名賢
有諱參贊夷簡公
有諱欽領議政文貞公
世稱象村先生
寔於先府君九代祖也。
八世祖諱翊全禮
公元1851年
曹參判號東江
七世祖諱晸吏曹判書文肅公號汾厓。
六世祖諱啓華承旨號南谷
西湖以後
道學節義文章德業
皆爲世所推重
五代祖諱邁號蒼谷
文行早世
高祖景先號德溪處士
見辛壬大禍
隱德不仕
高祖諱致謹校理號在澗
東陽尉文忠公東淮諱翊聖玄孫
東淮公寔東江公之伯氏也。
曾祖玉果縣監贈議政府號素心
文學德行
克紹家聲
祖諱喆顯贈政府政。
花史堂生公諱第三子入后。
天性醇直。
制行篤素
考諱羲朝進士贈議政府參政
簞瓢自樂。
韞而不售
妣贈貞敬夫人完山李氏
學生諱煕大女
繼妣貞夫人贈貞敬夫人南宮氏。
學生諱札女
府君南宮夫人出。
三世之贈。
府君貴也。
府君哲宗辛亥正月十三日生。
幼有異質
參政鍾愛之。
常置膝上
有提誨未嘗少違。
未能言而惟以書冊爲嬉具。
一聞某字。
後隨問輒指。
不一失者。
爲數千字
三歲參政公下居于全義鄕第。
稍長動作有度
未嘗有閒雜之語。
僮婢不敢接面交口
初學音釋一遍便背誦
參政公以年太早。
不爲授課程。
八歲丁外憂
哀毁執禮成人
三年之內。
畢讀小學經傳
編輯
公元1876年
歷代史。
間以己意褒貶
出人意表
十四上京
受業族叔田相公應朝。
十六書贄于全齋任先生憲晦
專心爲己之學。
凡於一切紛華勢利泊如也。
家貧親老。
因衆勸出應擧
丙子殿講文科。
丁丑承文副正字
冬除承政院注書。
戊寅以產室廳入直勞。
陞六品拜司諫院正言
己卯弘文館副校理副修撰。
參政已去世。
母夫人在堂
爲養乞郡得殷山。
課農興學
德化徧洽。
辛巳瓜滿。
內移侍講文學
壬午兼任機務衙門主事
陞司憲府掌令。
八月文學入直務處
國家多事
勵精圖理
別揀識治軆時務之臣。
決機務。
輪回入直
府君獨以堂下與焉。
蓋峻選也。
十一月陞拜承政院同副承旨
旋遞拜軍國事務衙門參議
癸未拜禮曹參議,右副承旨
甲申衙門革罷
解參議
丙戌宵人搆陷
臺啓彈覈。
命島配加棘。
安置湖南之呂島。
翌年丁亥
被拿親鞫。
禍將不測
府君初聞拿命曰時事如此
無辨明之地。
吾其死矣。
在途進食八日
(勺水入口)及近京城
有親鞫之令。
乃曰吾得面君而死。
亦復何恨。
遂復進食
及至鞫庭。
拷掠甚酷。
少不變色
逐條辨白
問事語塞無復可問。
近侍公卿
公元1894年
下至胥役衛士圍而觀者幾百千人
嘖嘖吐舌歎曰鐵石之人。
如玉之無瑕也。
洞悉無罪
命還發配所。
於是滿朝縉紳相謂曰此公雖蒙恩譴。
實無疵累
知舊可以相送。
出餞都門聯絡不絶
府君前後在謫九年
足跡不下堂
硏究經史。
間以著述
遠近人士負笈渡海而從之者相接也。
所居室中有巢燕異兆。
甲午三月爲其生雛棲息
截竹揷庭。
旣而枯筠解籜
枝葉茂盛
人皆擬議於萊公
是年六月蒙恩宥。
七月木川鄕第。
(府君丙戌之夏謫呂島。
雙燕日來呢喃
如喜府君之至者。
旣而作巢於樑。
未半而休。
明年丁亥燕又至。
添作舊巢。
未成而府君被拿上京
燕亦輟役而去。
府君還配。
燕時窺戶外不復入矣。
越四年庚寅。
燕乃入室
增成其巢而乳焉。
自是歲必增巢再乳而後去。
五年而至甲午七月
再乳之雛將飛
府君蒙宥
將發以其廬付之島民
俾爲村童讀書之所。
名之曰燕巢齋而記之。
甲午三月之旬。
府君偶令童子一片
童子不曉其所用之小也。
乃伐一竹
本末剪枝葉。
一竿而來
府君以其大而無用
命植之於庭
繫繩索。
燕子翔集之所焉。
旣而久不枯。
五月下旬散步庭除
偶屬目焉。
則有新籜生於下節
分枝抽葉。
細軟有生意。
府君異之。
天大旱。
日加灌漑
至于七月之望。
枝葉茂盛
府君蒙宥而歸。
人皆以爲枯木生花之應。
擬議於萊公
○六月二十二日蒙宥
七月初五日家書
十六日發呂島。
)奉母夫人安貧樂道
若將終身焉。
八月嘉善拜戶曹參判。
九月左承旨有馹召。
十一月特超崇政拜工務衙門大臣
凡三被寵命
俱陳䟽不出
至翌年春
公元1895年
膺命
未幾丁內憂遞。
至五月軍部大臣陸軍副將
起復之命。
府君屢陳悲懇
不允
仍有嚴旨
府君待罪南門外
䟽陳時措可行者。
上亟允之
府君洪造
蕩叙冤累。
又値時亂國危。
倚毗眷注
不得已黽勉出膺
纔踰月懇䟽獲遞。
仍拜中樞院一等議官
副議長不起
丙申春
匪擾大熾。
命差南路宣諭使
府君又以急病大義
慨然登途
屢經危險
備嘗艱苦
誠心布諭
匪徒感而歸化
上以府君學識聞望
登途十餘日。
學部大臣待之
六月南路寧靖
竣事復命
視務學部
首以興學校育英材急務
改成均館制。
多士
以舊著儒學經緯
刊行于世。
扶正闢異
義理昭著
西洋外敎人所嫉惡
䟽遞下鄕
以終禮制
丁酉拜中樞院副議長
戊戌法部大臣
凶逆鴻陸
己亥復拜學部大臣
移拜議政府參政
䟽遞。
弘文館學士
庚子拜中樞院議長
特進官。
旋移掌禮院卿。
辛丑復拜法部大臣
陞崇祿拜議政府贊政。
壬寅軍部大臣
叙勳二等太極章。
癸卯拜鐵道院總裁
甲辰復拜議政府參政
乙巳咸鏡道觀察使
丙午五月䟽遞。
陞勳一等八卦章。
丁未修學院長
戊申
帝室會計監査院卿兼國寶鑑續編纂輯官。
府君之前履歷
其間屢拜兼任署理議定都監堂上下者
不備書也。
府君再任參政時。
決志扶斡蒿目艱虞
䟽陳唐姚崇十事玄宗之義。
蒙嘉允。
後入閣視務。
先以國之安危
繫於民之休戚
奏差巡察使朴齊斌,洪祐晳等。
分遣十三道。
時望也。
使之黜陟臧否
安輯離散
未幾因朝象乖異
引䟽徑遞。
巡察使亦召還。
時事不可爲矣。
觀察使時。
値日露之役。
北方關係尤重。
必須德望俱重之人。
可以交際鎭撫
故有是命。
莅任兩載
外交內治帖然無事
全省之頌遺愛至今未泯焉。
掌禮卿時。
䟽論典禮歸正
太廟祭祝復書臣字也。
文廟祭祝復書昭告四字
以明尊師之義也。
一景孝懿兩殿日上食停撤也。
直義嚴而具載國乘
不加贅焉。
晩年深憂邪說外道滋蔓
闡明正學扶植斯道爲己任
聚集同志紳士
大東學會
每七日一會
講論四書
參以新書籍。
誦聲洋洋
咸謂湖州鹿洞之盛規。
復見於今日也。
消長汚隆之際。
自古聖賢君子所不挽回者也。
於是騖新者倡詖論者起。
小而譏誚
大而攻擊
紛然和附
公元1909年
幾遍一世
府君毅然不少動。
孶孶矻矻
策勵同志
奬勉後學
期以斯文不墜於地。
憂愁轉深。
靜夜無眠。
至於流涕
儀形憔悴
鬚眉早白。
而病日以深。
遂成膏肓
竟以己酉正月二十二日
考終正寢
享年五十九。
前一日諭不肖輩曰吾之病非藥所可醫也。
吾死後天宗邦
得以扶植聖學
恢復國權
九泉之下。
亦無恨矣。
一言家事
嗚呼痛哉。
訃聞皇上震悼
下隱卒勅旨
有曰此重臣性據堅確
學識淵富
立朝三十餘年。
勞績茂著。
汲汲扶植斯文己任
逝單忽至。
傷衋曷喩。
別致賻。
謚座議謚
哀榮之典備矣
貞敬夫人完山李氏
學生諱哲和女。
祖諱濟元都正。
曾祖諱得鉉縣監。
外祖海州崔粹賢。
二男一女
男長不肖昊永前參奉
次厚永前秘書丞
女適安東金恒鎭。
府君稟資純正
性度沈重
與人寡言笑。
未嘗疾言遽色
博涉經史。
先立大本
洙泗洛閩宗旨
剖析性理
辭嚴義正
沛然如決江河
中流砥柱屹然也。
讀書十數行俱下。
發言成文若詩。
滔滔百千言。
筆不停輟
原原本本
未嘗蹈襲前規
兼達時宜
拘儒陳見企及也。
所著儒學經緯已行于世。
睿學輯要
府君爲學會長時倣
先生聖學輯要
文王世子以下
歷代太子德行學問可取則者。
裒爲一書
獻于東宮
時論美之
又有雜著纂輯震史重畧小學節要綱目辨疑等書藏于家。
雅好盃酌
高筵會集
輒以盃小巡多爲令。
適暢而不至亂。
劇談不及謔。
以謂從學中出來也。
不肖幼荒嬉。
不能紹先業。
長又鄕居
府君立朝仕宦之日。
又未克晨夕奉誨。
不知不明之罪。
不得免焉。
竊念府君自機務處直之日。
至於致位入閣
昵侍耿光
謨猷密勿
裨益弘多
至於陳時務則切中窾要
大義確立素操。
一言一行不相掩者。
功烈不及德言
所使
府君之志也。
又常以古人焚草
未嘗有所庋儲。
至於從宦始末
俱畧而不悉
無從稽攷
所見聞之梗槩。
泣血爲狀。
以備立言大人君子有所採擇焉。
隆煕三年己酉二月十九日
不肖孤昊永泣血謹狀
勅旨[純宗]
訃聞皇上震悼
下隱卒勅旨曰。
重臣性據堅確
學識淵富
立朝三十餘年。
勞績茂著。
汲汲扶植斯文己任
逝單忽至。
傷衋曷諭。
帝室會計監査院卿申箕善喪葬需。
宮內府從優輸送
節惠之典。
謚座
擧行
隆煕三年二月十五日
勅命[純宗]
從一品崇祿大夫政府參政弘文館學士一等申箕善謚文獻公者
(勤學好文曰文。
嚮忠內德曰獻。)
隆煕三年十月五日
謚事奉勅
祭文[申斗善]
公元1910年
維隆煕四年歲次庚戌正月二十一日丙寅
舍兄含哀茹痛
哭告于舍弟陽園文獻公之靈曰嗚呼
其先吾而逝耶。
心地堅確也。
性度沉靜也。
德器深重也。
一非久長之徵。
而年且後於吾十有九矣。
孰謂君先吾而逝乎。
嗚呼
天旣賦君以有用之才。
胡乃使之畸於時
又嗇於壽乎。
若將有意挺生
而忽又無心而奪之速者。
從古不爲不多
而君乃從而充其數耶。
君資近生知
已自孩提
所志者學也。
所樂者道也。
一切流俗之所尙。
凡兒之所戲。
不經於眼而接於手。
纔齔而孤。
乃能自得師經籍
不煩敎授
孜孜專攻
及到弱冠
奄成大儒
欲以一善成名
不苟小成自畫
必以遠大爲期
聖賢爲準。
而乃者親
老而家甚貧。
不能不動於毛安陽之檄。
早年釋褐
已犯不幸之戒。
屬玆大地陸沈
塵漲天。
生丁不先不後之辰。
身處不入不居之邦。
猶以莘叟之任意思
又犯甯武子之愚。
不免縲絏之辱㾕霧之苦。
而又跋涉荊棘
備經危險
鑿枘相乖
仇相謀。
喬木之義。
與天漢鼎不忍亡也。
長夜之燭。
與天碩果不忍墜也。
漏船之同胞
直欲排閶闔不忍見也。
一有成而從然鞠躬盡瘁
齎志以沒萬世萬世不再來之身。
嗚呼已矣
悠悠蒼天
曷其有極
歷敭淸顯
出入郡府
非君之貴也。
只是浮世之幻迹也。
崇品之銜。
美號之謚。
非君之榮也。
只是所謂虎皮也。
其得免蜮沙嚆矢之毒。
亦云幸矣。
穎悟敏達
看書十數行俱下。
文則百千言不輟
鞱晦簡默
才氣無迹
不事雕飾
不襲葫蘆
而文之菽粟
詩之正宗
居然不期然自成一家
以若華國之手濟世之器。
苟能得地遭時則其可以黼黻皇猷
羽翼斯文
進可元凱
退可繼洛閩者。
誰之不如
奈之何生非其時
處非其地。
區區身後之名。
不過叔季之一具臣一文而已
如干䟽章應制酬世之作。
畧綽收什一於巾衍
常纂輯之工。
苦無退修之暇。
或運
意而未發。
草創而未卒。
卒未能遂其志。
儒學經緯一編
庶可有補於世敎
洞貫性命之原。
權衡古今之變。
凡所發言
往往或有前人之所未發。
其他隨所感而咳唾者。
亦或可以振策衰風。
而蜀日越雪。
寥寥無人食其餘。
而擧皆幾不免同歸草木之腐。
嗚呼
君而止於斯耶。
嗚呼
兄弟一軆分爲二者也。
故詩云凡今之人。
如兄弟
蓋言擧一世無復有也。
吾兄弟只餘二人
而今失其一。
所謂割半也。
旣割其半。
餘半曷依。
茫茫天地
隻影可憐
若夫門戶之所幹。
上下巨細
積債如林
要皆非君莫辦。
而今乃棄之如遺。
一門數十口待以擧火者。
從此何以爲生
吾本至拙極陋。
身且不能自謀
專管家務
每患不給
而身嬰世故
少別多。
座常未圓。
叵耐看雲
最是海島九載
親年迫耄。
天涯相望
夢魂欲斷。
金雞纔環。
遽罹荼毒
永感終天
血泣相視
早年婆娑蘆汀之月。
而晩棲梧岑之雲。
亂世握手
謂將苟全沒齒
不幸年前分離之苦。
知今日遂爲永訣之兆也。
弱草輕塵
飄零何處
此生團圝
當復何時。
嗚呼死君哭。
固其常也。
君死我哭。
此何理也。
哀莫哀於骨肉之慽。
而又以非常之變。
一門棟樑
震之剝之。
可忍也。
不可忍。
悠悠蒼天
曷其有極
音容之如昨也。
情頭所及也。
手迹之所過也。
誰云日遠日忘
殆將與死而終。
日復一日
何以遣之。
人非木石
何以堪之。
五內糜潰
形神都喪。
吾亦可以不日而逝矣。
嗚呼
乾坤慘黷
人間何世。
家國蒼茫
稅駕無地
鮮民之生。
不如死之久矣
君之長寐無聰
安知不爲福乎。
聊爲反語自寬
尙復何言。
嗚呼
至情無言。
至哀不文
然而情哀所迫。
不覺失聲
雖欲不向靈几一號不可得矣
惟是殘喘短促
轉側須人。
末由致身
一舍千里
隱忍遷就
忽已歲一周矣。
常朞奄迫。
扶曳匍匐
來陳一酌
語哭相半
不可以爲文
氣欲盡而聲欲絶
綿綿一縷
只自嗚咽
君其知耶不知耶。
借曰不知
吾自吾哀。
有感必應。
庶或顧歆。
祭文[洪承穆等]
公元1909年
歲次己酉正月壬午朔二十九日庚戌
大東學會副會長洪承穆等。
謹以漬絮之奠。
哭告于故參政陽園申先生靈几前曰。
嗚呼
陂陁四壑。
公其嶽只。
喌喌衆啄。
公其鶴只。
早立有卓。
從冠弱只。
五雲親擢。
經幄只。
經緯禮樂
淵博只。
斐然述作
閩洛只。
遭時回薄
墮荒邈只。
榻如膝鑿。
足謝屩只。
鋃鐺下捉。
獄吏虐只。
桁楊拷掠
恬漠只。
還置旅泊
備艱惡只。
枯筠
解籜
寵渥只。
乃縻爾爵
入閣只。
循環復剝。
無忻愕只。
十事謇諤
時若只。
藩維北朔
春脚只。
風漓俗駁。
眞元椓只。
詖邪騰踔
相錯只。
陽晦于爝。
道源涸只。
公憂如灼。
一着只。
同志聯約。
會以學只。
追踵先覺
誓回樸只。
前揚後搉。
徇以鐸只。
左斟右酢。
工以琢只。
鼃聲鼠朴
爭來角之。
雌黃擊博
衆口爍只。
啁啾飛躍
啅孤鸑只。
操持逾確。
談笑却只。
天宇寥廓
洗霰雹只。
然無適莫
包絡只。
胡病未藥。
文星落只。
遽戢一槨。
難度只。
豈厭溷濁
寂寞只。
廈摧棟桷。
將焉托只。
蹟公大較
書無怍只。
追隨如昨。
離索只。
二孤連瑴。
廬堊只。
義南之郭。
張祖幕只。
續舊社醵。
草酌只。
節畧
淚如濯只。
嗚呼哀哉尙饗
祭文[金文演]
歲次己酉二月初一日辛亥
花山後人文演
謹具單斝隻脩之奠。
哭告于故參政陽園申公靈几之前曰。
嗚呼
長者棄世
莫不驚怛而蹙嚬。
蓋爲其典型永閟。
風範俱湮也。
嗚呼
伊今之世。
如公者幾人也。
山岳其重者氣像也。
城府其深者德量也。
鑑衡其平者論議也。
星斗其垂者文章也。
謂公以泥舊也則凡世萬國政治得失之宜。
旣以燭照數計
非得於口耳者之所可窺其藩籬也。
謂公以革新也則凡古
來聖誠正修齊傳承之辭。
亦以壘守壁立
有非坐談性命者之所可同其年時也。
經之以倫理道德
緯之格致經濟
通古今而執其中
東西而綜其細。
絶無左右偏倚之弊。
文演所以心悅誠服
如水得乳。
愈久而難替者也。
公於平素
念國事之艱虞
下憐民生疲敝
慨其興歎
常有袁安自然之涕。
豈其厭世主義
鶴飛蟬蛻耶。
抑亦蒼生無福。
龍亡而虎逝耶。
回望北闕
天日杳茫
越瞻南厓
薈翳
伏想尊靈
有遲遲吾行之悲。
而天乎神乎
使公而至此果誰也。
文演受知於公。
今旣十有餘年矣。
誘掖勸勉之敎。
奬許期待之箋。
在心肺。
而今玆之來。
視而不見儀形
聽而不承警咳。
只是丹㫌悠揚
粉字晻曖
殲歌一曲
公之去決矣。
失聲長號
哽欲塞膓欲裂而已
那知數晷前病問候
仍作千古永訣耶。
短言拙。
不盡蘊結
伏惟尊靈賜臨閱。
嗚呼哀哉尙饗
祭文[李重等]
維隆煕三年歲次己酉二月十九日
大東專門學校校長李重
同任員講師
敬祭于故參政大臣陽園申公靈几之前曰。
嗚呼
道喪文弊
運値百六
孰迴狂瀾
天下溺。
惟公弘毅
特立正色
學問淵閎
操履
確。
備閱險阨
素志彌篤。
尺寸自任
廊廟碩劃。
衛國知本
開講塾。
勖我紳衿
鄒魯正學
砥柱屹然
撓之不濁。
斯文有賴
佇挽頹俗
云何一夕
遽易曾簀。
慟乎殄瘁
士民掩抑
矧此同塾。
若摧梁木
靡所攀誨。
于何考德。
庶慰幽明
隱綸懇惻
抆淚拜奠
冀歆菲酌
嗚呼哀哉尙饗
祭文[徐相勛]
維隆煕三年二月二十日辛亥
達城徐相勛。
謹具菲薄之奠。
使家人操文哭告于故參政陽園申公靈几之前嗚呼
世降俗薄。
友道之不講也久矣
平居里巷
徵逐詡詡
面而不心。
輕交而易絶者。
豈友云乎哉
不敏晩而獲交於公。
卜隣同衖。
晨夕追隨
爾來十載之間。
余之所深服者。
公秉德之忠信也。
公之所不遐者。
余存於謹愼也。
臨文講義
遇事質疑
善詡過規。
誠悃溢辭
義雖友生
情視親戚
所以顧藉余導迪余者。
孰復有如公者乎。
今公之逝也。
安得慟哭悲傷不能自已乎。
嗚呼
聖學不明
無正業。
邪說橫流
民喪本性
汲汲扶植斯文爲務。
力挽狂瀾
死而後已者。
非公誰歟
國勢扤捏。
民心震盪
艱虞溢目
莫保朝夕。
斷斷維持宗國爲志。
不懾不撓
神氣愈整。
一身挺擔。
無所計者。
非公
誰歟
是固平素責於公而望於公者。
而公今遽歸。
將孰繼之。
公而有知
雖於冥冥之中
介介豈能諸懷耶。
悲夫
罕生逝而國僑無與爲善
鍾子去而伯牙無復賞音
屋樑落月
懷德儀而可忘。
山陽暮笛。
感舊遊而永傷
嗚呼哀哉尙饗
祭文[李冀等]
維隆煕三年己酉閏月辛巳朔十九日己亥
李冀等。
謹具菲薄之奠。
哭訣于弘文館學士陽園申公之靈曰。
嗚呼哀哉
公之出世也。
朝野倚望
泰山喬嶽
不見運動功利覃及遠邇
風雲際會
龍翔鳳翥
不求媚悅契合交孚上下
位躋崇顯
身佩安危
愛君憂國之誠。
終始靡懈者有如是矣。
公之學問也。
命世之才
華國之手。
利器道塲
赤幟文苑
道喪文弊之餘。
自任振起士類
扶植世敎
迺者創立大東學會
使聰俊子弟咸知進學循序
期成業之有日
以是四方學者以公爲文章之司命
人物權衡
令人景慕有如是矣。
公之處家也。
性厭芬華
淸淨自持
衣服取其潔也。
不願人之繡縠也。
飮食取其精也。
不願人之梁肉也。
几案器物
取其有定處也。
不願人之雕鏤侈麗
至於事爲施措
非其正大
恒所靳靳
交遊過從
非其道義
未嘗
數。
飭躬守約有如是矣。
蓋於公之生平大畧
已是中外耳目之所覩記所欽慕。
而今公之歿也。
已矣乎。
蒼生靡所依庇
朝廷無有稽疑
斯文易致墜緖
爲學難進步。
則此實大有關於時數閼塞
世道之浸衰。
是豈細憂也哉
孰謂公遽爾騎箕而去。
無復有意於斯世也。
公若有志。
念到時事
靈其回徨惻愴
玄柩丹㫌亦必有不忍卽堩。
抑或厭世溷濁
潔身而逝乎。
反又思之。
死生在天。
脩短有命
不容人力於其間
復初正終
所以成就之。
豈敢以微私之顒仰
恐爲累於君子之德哉。
然而所謂人之云亡
邦國殄瘁者。
亦於公謂之矣。
顧以眇末
受知於公。
履舃之餘光。
桃李遺芬者。
已多年所
及聞公之怛化
生意盡矣。
從玆以後
脩夜泉塗
謦欬冥漠
千里之足。
無地可展。
半焦之音。
何處更賞乎。
日月云邁
紼翣將啓。
一巵之奠數行之文。
哀告訣。
少慰公心
而竟何益哉。
萬古邃古
秪增霑臆之淚而已
公鑑之。
嗚呼哀哉尙饗
祭文[韓準錫]
我申文獻公陽園先生
隆煕三年正月二十二日奄捐學社。
門下生西原韓準錫。
遠隔千里關外
同月二十九日
始承幽音
拘於家貧時艱
克奔哭于几
公元1910年
筵。
居諸荏苒
區區微蘊
無以自宣
永爲平生之恨。
於是搆數行文。
其翌年二月二日
付于郵便
以到抵日。
靈筵執事
于先生之靈曰。
嗚呼
之人一身之在我韓同胞之中。
恒河一沙太倉一米
而其存沒之際。
有關邦家之運斯文之厄者。
大人君子
不足以當之。
余以所聞
先生豈非其人哉。
於先生之喪。
上特降聖旨曰此重臣性操堅確
學識淵富
立朝三十餘年。
勞績茂著。
汲汲扶植斯文己任
逝單忽至。
傷衋曷喩。
可見先生平生
而伊時小子得見各報舘新聞
則有曰公以文學大家
大東學會
熱心敎育
全國聲望
故今其卒逝也。
全國儒林莫不哀惜者。
以公慨歎孔孟之道
挽近降衰。
而期欲振興發展
抱其宿恨而逝。
有曰其病篤之時。
絶無他言。
惟曰我則欲扶吾道而志終未就而死。
所願者凡我同志
爲我國爲孔孟先師
擴張儒敎云云
吁然長歎瞑目
則可想其篤志孔孟之學。
至于發引時大新聞第四六七號雜報欄內。
又有曰其送葬者。
不拘曉天酷寒
而自各大臣元老紳士儒林千餘人
送至國門外。
永訣悲慟
公非有勢力財產
而送者之如是多。
個個衷心愛惜無他
蓋由
公之平日素養
孔孟道德
交人以道。
愛人以德
近年風俗淆薄中。
爲設學會
敦厚道德矯正風敎自任
吾道漸衰。
至於難挽。
慨歎成病而死云云
此是公布天下之文。
而言之乃爾
先生之爲先生
推此可想。
先生者。
眞可不負學者矣。
晦翁南軒之亡曰憂國成病而竟至於死。
今之論先生者。
一何相類也。
嗚呼
先生以赫世名臣之肖裔。
早遊儒賢之門。
得聞大道之要。
未出而已名聞朝野
旣出而少試所學。
則世與我違。
到底無着手處。
儒者之難遇。
從古而然。
况在叔季乎。
不知者只稱其文學宗匠
之者不過才德兼備而已
惡知其大心衆生
自任斯文世道之重也耶
至其炳然丹衷
憂道成病
致死而後
擧國之人。
莫不許以古之殄瘁大臣
而擬之於頹波砥柱
俱燼之靈光
小子於此
亦復何言哉。
先生逝後。
朝廷表其忠貞而旋有節易名之典。
士林追其志願而尙保孔子敎之會。
是則少慰於先生身後者。
而但小子遐陬晩生
獲遂登龍于按北之日。
猥蒙知遇
逈出餘人
至以小子敎任薦報事。
曲盡另念。
而縱未結果
是乃小子數奇攸局。
何有損於六一薦士盛德耶。
及其遞歸之時。
餞拜于西湖也。
握手惜別
寄語鄭重
還朝後亦陸續有書。
小子賤陋
何以得此於先生哉。
趨登亟席。
再叩洪鍾
指竢後日
遽承啓之之報於千萬匪意之中。
是實攸關於斯文世道之氣數
豈不尤切於小子依仰無地之心哉。
緘辭千里
畧攄所齎壹欝之懷。
而惟昔子瞻之祭歐公也。
爲公私之慟。
則今也小子之哭先生
豈止小子一身之私而已哉。
不昧先生之靈。
庶有鑑諒之哉。
嗚呼慟矣。
嗚呼慟矣尙饗
祭文[金寶鉉]
公元1909年
歲次己酉閏二月辛巳朔十六日丙申
同文生光山金寶鉉
謹具菲薄之奠。
再拜敬祭于近故尙書陽園申先生靈筵嗚呼
天資英邁
德量宏厚。
學術文章
罕出其右。
妙年釋褐
名動一世
歷敭淸秩
右侍衛
承天之恩。
位躋上卿
志存經濟
恥道不行。
自任之重。
伊尹所進。
和氣藹然
與物信順
法學兩部
已試有驗
扶我宗敎
厥功誰念
包拯之戒。
特書揭壁。
雖直必枉。
不見干囑。
直殲凶賊
洩神人。
忠報國。
有辭萬春
世變百千。
往來屈伸
夷險一節
秉心惟均。
討逆抗章
義陽
儒學一部
聖道源流
能文好禮。
見重異邦
遠近同辭
維國之光。
剛健靜重
宜享耄期
云胡遽逝。
天難諶斯。
拜話。
夜刻遲遲
遂成永訣
我心
傷悲
上慟世道
下哭吾私。
嗚呼哀哉尙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