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三集礼集第二十四卷○风水集议 (自动笺注)
第三集禮集(其三)第二十四卷風水集議
 序
  
公元1825年
 風水之說。
世多崇信
不修德義
求福葬巫
習俗已錮。
無以曉惑
玆輯古人名論
甲乙竝存
得失以顯。
間附瞽說
以章其晦。
庶乎樂善明理者。
卽書悟妄。
有以殺其濤瀾歟。
寧適勿信。
不以罪我。
又幸矣。
道光五年乙酉孟春
第三集禮集(其三)第二十四卷風水集議
 風水諸說
  
呂才書敍(出舊唐書。)
易曰。
古之葬者。
衣之以薪。
不封不樹
喪期無數
後世聖人
易之以棺槨
蓋取諸大過
禮云。
葬者藏也。
使人不得見之。
孝經云。
卜其宅兆安厝之。
以其復土事畢。
長爲感慕之所。
窀穸禮終
永作魂神之宅。
朝市遷變
不得豫測將來
泉石交侵
不可先知地下
是以
謀及龜筮
無後艱。
斯乃備於愼終之禮。
曾無吉凶之義。
 鏞案士喪禮筮宅之法。
先營其宅。
後乃稽筮。
冢人營宅。
掘其四隅
辨其土壤
所謂冢人物土也。
旣營旣掘而後
命筮于兆南。
其命曰。
度玆幽宅
無有後艱
旅占告從。
井槨爲壙。
後世相地之法。
不同
所謂宅兆
原係昭穆族葬之地。
確然素定
無所移易
今所筮詢者。
崩塌發掘意外之變而已
非問其吉凶禍福也。
今人多引孝經
古人亦卜其宅兆
蓋未深考古禮也。
暨乎近代以來
加之陰陽葬法。
或選年月便利
或量墓田遠近
一事失所
禍及死生
巫者利其貨賄
莫不擅加妨害
遂使葬書一術
乃有百二十家。
各說吉凶
拘而多忌
天覆地載
乾坤之理備焉。
一剛一柔
消息之義詳
矣。
或成於晝夜之道。
感於男女之化。
三光運於上。
四氣通於下。
斯乃陰陽大經
不可失之於斯須也。
至於喪葬吉凶
乃附此爲妖妄
(劈破不明
拖泥帶水。)
 鏞案呂氏論天地陰陽之理。
存疑冥漠之中。
不能斧劈其虛實
無以解民惑也。
傳云。
王者七日而殯。
七月而葬。
諸侯五日而殯。
五月而葬。
大夫經時而葬。
士及庶人
逾月而已
此則貴賤不同
禮亦異數
欲使同盟同軌
赴弔有期
事制宜。
遂爲常式
法旣一定
不得違之。
先期而葬。
謂之不懷
後期而不葬。
譏之殆禮。
此則葬有定期
不擇年月
一也。
 鏞案今法。
年運不合
而退其葬期者有之。
故明古人不擇年月
春秋
又云丁巳定公
不克葬。
至於戊午襄事
禮經善之。
禮記云。
卜葬先遠日者
先選月終之日。
所以不懷也。
今檢葬書。
己亥之日。
用葬最凶。
謹案春秋之際。
此日葬者。
凡有二十餘件。
此則葬不擇日
二也。
(有醫者曰。
凡乙生有病
不得服人蔘。
今己亥之日。
不用何異不服蔘也。)
 
鏞案古禮
葬用柔日
今俗亦用剛日
則初虞行於剛日
而厥明旋行再虞
以趁柔日之文。
嗟乎
易于相雜
白黑相駁。
左右無所當矣。
禮記又云。
周尙赤。
大事平旦
尙白
大事日中
尙黑。
大事昏時
鄭玄注云。
大事者何。
喪葬也。
此則直取當代所尙。
不擇時之蚤晚
春秋云。
卿子產及子太叔
鄭簡公
於是司墓。
大夫室。
當葬路。
若壞其室
平旦而窆。
不壞其室
日中而窆。
子產不欲壞室。
欲待日中
大叔云。
若至日中而窆。
久勞諸侯大夫來會葬者。
子產
旣云博物君子
大叔
乃爲諸侯之選。
國之大事
無過喪葬
必是義有吉凶
斯等。
豈得不用
今乃不問時之得失
論人可否
曾子問云。
葬逢日蝕
舍於路左。
待明而行。
所以非常也。
若依葬書。
多用乾艮二時
竝是近半夜
此卽交與禮違。
今檢禮傳
不擇時。
三也。
 案春秋之時。
一日分爲十時
(見叔孫豹事。
)若食時禺中高舂下舂之類。
是也
以其子丑寅卯
十二時
後世之法也。
唐時乾坤艮巽。
爲時名。
則如
所謂分金之法也歟
書云
富貴官品
皆由安葬所置。
年命延促
亦曰墳壟所招。
然今按孝經云。
立身行道
揚名後世
顯父母。
易曰。
聖人大寶曰位。
何以守位
曰仁
是以日愼一日
澤及無疆
苟德不建。
則而人無後
此則非由安葬吉凶而論福祚延促
臧孫有後於魯。
不關葬得吉日
若敖絶祀於荊。
不由遷厝失所
此則安葬吉凶
不可信用
其義四也。
(以今氣勢
何以如此古澹迂緩之說。
少挫其鋒哉。)
 案此條。
無所駁正
若據正理
奚止於是
今之喪葬吉凶
皆依五姓便利
古之葬者。
竝在國都北域
旣有常所
何取姓墓之義。
趙氏之葬。
竝在九原
漢之山陵
散在諸處
上利下利
蔑爾不論
大墓小墓。
義安在。
及其子孫
富貴不絶
或與三代同風
或分六國而王。
此則五姓之義。
無稽古。
吉凶之理。
何從而生。
其義五也。
(今雖不用
卽此亦可知吉凶之無稽。)
 案五姓者。
宮商角徵羽五音之姓也。
此說今所不用。
姑略之。
人臣名位
進退何常
亦有初賤而後貴。
亦有始泰而終否
是以子文三已令尹
展禽三黜士師
卜葬一定
更不廻改
冢墓旣成
曾不革易
何因名位無時暫安。
故知官爵弘之在人。
不由安葬所致
其義六也。
 案此條。
亦理勝。
但彼家不必無辭
野俗無識
皆信葬書。
巫者詐其吉凶
愚人因而徼幸
遂使擗踊之際。
擇葬地而希官品
荼毒
選葬時以規財祿。
或曰辰日不宜哭泣
遂▼(耳+完一作睆)爾而對賓客受弔。
云同屬忌於臨壙。
吉服不送其親。
聖人設敎
豈其然也。
葬書敗俗
一至於斯
其義七也。
 案此俗今所未聞。
(不棺時少避云。
則雖至親
不得臨壙哭訣。
今亦通行。)
司馬光葬論
葬者。
藏也。
孝子不忍其親之暴露
故斂而藏之
齎送不必厚。
厚者有損無益
古人論之詳矣。
今人葬不厚於古。
而拘於陰陽禁忌則甚焉。
古者卜宅卜日
先謀人事之便。
然後質諸蓍龜
無後艱耳。
無常地與常日也。
今之葬書。
乃相山川岡畝之形勢
歲月日時支干
以爲子孫貴賤富壽賢愚
皆繫焉。
此地此時
不可葬也。
擧世惑而信之。
 案周公之禮。
冢墓之官
授以葬地。
序以昭穆
有常地矣。
葬用柔日
又用遠日
(用下旬
)則幾於有常日矣。
有常爲正。
而溫公今云無常地與常日
似差。
於是喪親者。
往往久而不葬。
問之曰歲月未利也。
又曰。
未有吉地也。
又曰。
遊宦遠方
未得歸也。
又曰。
貧未能辦葬具也。
有終累世而不葬。
棄失尸柩
不知其處者。
嗚呼
可不令人深歎愍哉。
人所貴於身後子孫者。
爲能藏其形骸也。
其所爲乃如是
曷若子孫
死於道路
猶有仁者見而殣之耶。
先王制禮
葬期遠不過七月
今世著令。
王公以下
三月而葬。
又禮未葬。
變服
食粥居倚廬
哀親之未有所歸也。
旣葬然後漸有變除
今之人背禮違法
未葬而除喪
從宦四方
衣錦
飮酒作樂
心安乎。
 案宋俗必求永厝之地。
踰時不葬。
吾東雖三月而葬。
名之曰權窆。
更求吉地
以圖遷葬
比宋俗小勝也。
人之貴賤富壽夭。
繫於夭。
賢愚繫於人。
固無關豫於葬。
就使皆如葬師之言。
爲人子者。
方當哀窮之際。
何忍不顧其親之暴露
乃欲自營福利耶。
 案彼方以體魄安穩之說。
文之爲孝道
此條其不受矣。
昔者
吾諸祖之葬也。
家甚貧。
不能棺槨
太尉而下
始有棺槨
金銀珠玉之物。
未嘗錙銖入於壙中。
將葬。
太尉公族人皆曰。
葬者家之大事
奈何不詢陰陽
此必不可
吾兄伯康
無如之何
乃曰。
詢於陰陽則可矣。
安得葬師而詢之。
族人曰。
近邨
有張生者。
良師也。
數縣皆用之。
兄乃召張生。
許以錢二萬。
張生。
野夫也。
世爲葬師
野人葬。
所得不過千錢
聞之大喜
兄曰。
汝能用吾言。
吾俾爾葬。
不用吾言。
將求他師。
張師曰。
惟命是聽
於是
兄。
自以己意。
歲月日時及壙淺深廣狹
道路所從出。
取便於事者。
使張生以葬書緣飾之曰大吉
以示族人
皆悅無違異者。
 案用此術。
以誘地師
必無一人泣諫而力辭者。
以此觀之。
其術之無
不易之操。
亦可知矣。
公元1084年
吾兄年七十九。
列卿致仕
吾年六十六。
忝備侍從
宗族從仕者。
二十有三人
他人之謹用葬書。
未必吾家也。
前年吾妻死。
棺成而斂。
裝辦而行。
壙成而葬。
未嘗一言陰陽家
迄今亦無他故
吾嘗疾陰陽家邪說惑衆世患
喪家尤甚
頃爲諫官
嘗奏乞禁天下葬書。
當時執政
以爲意。
今著玆論。
庶俾後之子孫。
葬必以時
欲知葬具之不必厚。
吾祖
欲知葬書之不足信
吾家
元豐七年正月日。
具官司馬光述。
 案如此名論
無不服。
術家廣設巧言
彌縫罅漏
有曰。
福人逢吉地。
將云司馬偶得吉岡。
又誰能折之
故必明言天地方位正理
乃可使明慧者。
信服也。
程伊川葬論
卜其宅兆
卜其地之美惡也。
陰陽家所謂禍福者也。
地之美者
則其神靈安。
其子孫盛
培壅其根而枝葉茂。
固然矣。
地之惡者則反是
然則曷爲地之美者
土色光潤
草木茂盛
乃其驗也。
父子祖孫同氣
彼安則此安。
彼危則此危。
亦其理也。
 案彼安此安之理。
固君子思慕之至意也。
若據生時而言之。
父母方居福地
康寧安適
子孫夭札者有之。
父祖竄謫惡島。
困苦窮愁
家產孩兒
將爲卿相大官者有之。
況於身死之後
何以保其必然之應也。
拘忌者。
惑以擇地方位
決日之吉凶
不亦泥乎。
甚者
不以奉先爲計。
而專以利後爲慮。
非孝子安厝之用心也。
惟五患者
不得不愼。
須使異日不爲道路
不爲城郭
不爲溝池
不爲貴勢所奪。
不爲耕犁所及
五患旣愼。
則又鑿地必至四五丈。
遇石更穿之。
防水潤也。
 案五患之說。
世人藉口
近世平田墟里之間。
葬者相望
則意在福利
五患。
非所恤也。
地四五丈。
未有不遇水者。
或是四五尺之譌。
世間術數多。
地理之書最無義理。
祖父葬時。
用地理人
尊長皆信。
先兄與某不然
後來只用昭穆法。
或問憑何文字擇地
曰。
昭穆便是
也。
風順地厚足矣
某用昭穆法葬一穴
旣而尊長地理人。
到葬處曰。
此是商音絶處
何故如此下穴
某應之曰。
固知絶處
且試如何
某家至今
人已數倍矣。
 案伊川之論。
若是旣明且正。
而今人必歸重朱子之說。
非擇乎中庸之義也。
張橫渠葬論
葬法。
風水山岡
此全無義理
不足取
南方靑囊
猶或得之
西方人一行
無義理。
南人試葬地。
五色囊埋於地下
經年而取觀之。
美則彩色不變
地氣惡則色變矣。
又以器貯水養小魚。
經年
死生
卜地美惡
取草木之榮枯。
亦可卜地美惡
 案此旣云。
全無義理
論定矣。
司馬溫公二程橫渠之論。
如此則德不孤矣。
朱晦菴葬說
陰陽家說。
前輩所言。
固爲正論
然恐幽明之故。
有所未盡
不敢從。
不須深考其書。
但凡數里無人烟處。
有欲住者。
不成聚落
其有舍宅處。
便山水環合
累成氣象
掩藏父祖
安處子孫者。
豈可都不揀擇
以爲久遠安寧之慮乎。
不當極意過求
必爲富貴利達之計矣。
此等事。
自有酌中處。
便是正理
世俗固爲不及
而必爲高論者。
似亦過之
 案山水環合。
風氣蘊蓄
則居者安穩
故人自就之。
此地美而人就之也。
非人就而地發之也。
此人先食其效。
如雁之隨陽
魚之就深。
地力之發蔭哉。
大抵擇地而葬。
人情也。
今但命之曰山水環合
風氣蘊蓄之處。
宜葬其親。
則夫誰曰不可
及觀其書。
甲乙丙丁乾坤艮巽。
不可究詰者。
是則人情之外
別是私欲也。
朱子旣以先生所言爲正論
則其下存疑之說。
不過參同契註解而已
本意哉。
伊川先生
破俗說。
然亦自言須是風順地厚之處乃可
然則亦須稍有形拱揖環抱
無空闕處。
乃可用也。
不用某山某水耳。
程先生亦揀
草木茂盛處。
便不是不擇也。
伯恭平地便葬。
若不知此理。
不是
若知有此理。
故意不理會
不是
 案伊川所論。
人情也。
高峯絶巘四通八達之地。
則其風氣柔順
惡石麤礫焦枯犖确之地。
則其土壤膩厚。
伊川所求者。
人情也。
孑然孤墳
在於深山之中。
旁無草木
孝子悽愴
其求草木茂盛之地。
人情也。
必加之以龍虎鳥蛇水法、砂勢、劫殺衝犯之說。
然後乃爲誕妄耳。
無處不入
在地中。
吹喎吹翻。
地上置物。
烈風未能吹動
風在地中
蘊蓄欲發。
力盛猛也。
政和縣有人葬其親。
巳時聞壙中響聲
家業漸替。
發視之。
棺木一邊
擊觸皆損。
 案藏於地中曰氣。
走於空中曰風。
若無空隙
雖有氣不能風。
天地定理也。
不有風穴者乎。
必其深處
有仰通之竅。
又其淺口有呀開之穴。
然後風氣猛烈
若單有淺口之穴。
則雖有陰風
不過外風入而內氣出。
其風未甚矣。
若壙中都穴隙
安得有風。
本無風。
安得其力猛烈也。
吹喎吹翻。
響聲繫觸等怪變
皆鬼物之所爲也。
鬼物作怪如此
以助風水之說。
凡翻尸逃尸。
非理之變。
皆鬼物之所爲
無可惑也。
陳傅良朱公墓誌
平陽之俗。
以速葬爲不懷
而其流入於陰陽家之說與治賓客之事。
俗成則聞見熟。
聞見熟則異焉者。
乃反以爲怪。
故雖知名之士。
不能免也。
陰陽之說。
不知何時
而知其不出三代也。
王季之葬也。
水齧其墓。
見前而後改葬重動。
危其親也。
如此
由今陰陽家言之。
不祥莫大焉。
王季子孫。
聖人也。
子孫聖與愚。
陰陽家不論
然造周數百年
不得不祥甚者
若必改葬而後有此。
文武之生久矣
其造周不待改葬又甚著。
三聖人者。
不知水之齧墓爲不祥不速改。
不智也。
知其爲不祥
見前而後改。
不仁也。
聖人不及此焉。
而今日者曰吾慮過聖人
果足信歟。
然而擧世惑之何也。
委巷之民。
怵於其言者
妄以其親徼利然也。
士大夫
豈忍以其親爲利而惑焉者。
又何也。
 
文王
王季早產
太王文王而廢太伯
武王生於文王之中年
文王沒。
武王未六十矣。
(據竹書
)由是觀之。
文王生於葬灤之前
武王生於葬灤之後也。
然灤地果凶。
文王中年
必有災害
武王生時
難以鍾毓
陳氏之說明矣。
張九成祭墳神文
某讀喪親篇曰。
卜其宅兆安厝之。
嗚呼
言之至此
五內糜裂。
尙忍言之邪。
卜葬先人於此
今將開壙。
用告虔。
某身爲儒者
當信先王之言。
不當淫巫瞽史之說。
嘗讀周官墓人之職曰。
先王之葬居中
昭穆爲先。
諸侯
居左以前
卿大夫士居後。
各以其職。
先王陪葬之法也。
驗吾先王左右前後之說。
則夫陰陽家靑龍白虎獨火太歲之說。
敗矣。
 案張氏謂當信先王之言。
不當淫巫瞽史之說。
卽此二句
簡嚴直截
無以尙矣。
又讀禮記之說曰。
夏后氏尙黑。
大事斂用昏。
商人尙白
大事斂用日中
驗吾先王用昏之說。
則夫陰陽家流乾艮二時之說。
敗矣。
 案古禮
皆葬日中
故曰日中而虞。
如有不可
日出
春秋傳。
有鄭子產之說。
又讀富辰之言曰。
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郇。
文之昭也。
邘、、應、韓。
武之穆也。
樊、蔣、邢、、胙祭。
周公之嗣也。
驗吾先王一宗數姓之說。
則夫陰陽家五姓宮、、角、徵、羽之說。
敗矣。
 案五姓之說。
無理
不足辨也。
公元前740年
又讀春秋書曰。
宣公八年十月己丑
葬我小君恭嬴。
不克葬。
庚寅。
日中而克葬。
驗吾先王己丑庚寅雨晴爲候之說。
則夫陰陽家擇日定時之說。
敗矣。
以至五月三月之說。
年辰畏忌之說。
敗矣。
考從柩臨穴之說。
黑黃衝射之說。
敗矣。
陰陽家說。
違悖義理
不足信
 案以古視今。
節節誕妄
類皆如此
又嘗考先王之說曰。
左道亂政
殺假於鬼神時日卜筮
以疑衆殺。
曰。
非聖人者。
無法
非孝者。
無親
陰陽譎怪之說。
左道亂政也。
是假於鬼神時日卜筮
以疑衆也。
無親也。
是非聖人也。
公犯先王明禁。
罪在不赦。
動以吉凶禍福爲言
恐動天下
以起不孝之心。
嗚呼
葬親而欲徼福無知之神。
此何心也哉
不孝甚者也。
某甚悲之。
 案西周以前
卜筮以紹天明
戰國以後
卜筮以疑衆殺。
余故專心治易
未嘗一筮。
使世無靑龍白虎之神。
獨火太歲之神則已。
如其有之。
必不垂祐於謀葬其親。
避忌畏惡
遲延歲月
徼福一身之人。
不孝之子矣。
何以知之。
石駘仲卒
無適子。
庶子六人
所以爲後者。
沐浴佩玉則兆。
五人者。
沐浴佩玉
石祁子曰。
孰有執親之喪而沐浴佩玉者乎。
沐浴佩玉
石祁子兆。
人皆以龜爲有知也。
豈有靑龍白虎獨火太歲之神。
不如一龜有知乎。
 案此理明確
先王之道。
本諸身。
徵諸庶民
考諸三王不繆
諸天地而不悖
質諸鬼神無疑
某今葬其親。
義合禮。
敢不以先王之道爲法邪。
又安敢不以先王之道。
鬼神邪。
某又觀先王蜡祭之法。
迎貓
爲其食田鼠也。
迎虎
爲其食田豕也。
今以葬先人
斬伐林木
斸掘土膏
幽冥中念人子之心。
不以爲忌。
而某所以鬼神者。
亦安敢不禮義再拜告也。
嗚呼
先王之道。
神明知之久矣
區區之言。
非特淫巫瞽史之說。
將以開先王之道。
使爲人子者。
以奉其親。
以事鬼神
以窮後世
紛紛之論。
不敢吉凶禍福動其意。
而一以純孝爲心。
神如有靈。
庶或相之。
 案此論引經據禮。
以明先王之道。
葬論中最粹者。
眞德秀書記
司馬氏論葬曰。
孝經云。
卜其宅兆安厝之謂卜地
決其吉凶耳。
非若今陰陽家相其山岡風水也。
國子高曰。
葬者。
藏也。
又曰。
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無地不可葬也。
古者
天子七月
諸侯五月
大夫三月
逾月
而葬。
蓋以會葬者。
遠近有差
不得不然也。
禮文多云三月而葬。
蓋擧其中制而言之。
春秋
己丑葬敬嬴。
不克葬。
庚寅。
日中而克葬。
辛巳定公
不克葬。
壬午
日下昃乃葬。
何嘗擇年月日時也。
葬於北方北首
何嘗擇地也。
 案不窺經則已。
樂觀古經風水
不得不斥矣。
今世俗信葬師之說。
以爲子孫之貧富貴賢愚壽夭
盡繫於此
議論紛紜
有終身不葬。
累世不葬者。
使殯葬實能致人禍福
子孫者。
忍暴露其親而自求利邪。
悖禮傷義。
無過於此
孝子之心。
慮患深遠
恐淺則爲人所抇。
深則濕潤速朽
故必擇土厚水深之地而葬之。
所擇必數處者。
以備卜之不吉故也。
 案土水深
體面話頭
葬於田間者有之。
葬於年年漲沒之地者有之。
苟云發福
發抇沾濕
所不恤也。
噫。
或曰
世人久未葬者。
非盡以陰陽拘忌之故。
亦以貧故也。
予曰
孔子有云。
斂首足形。
還葬而無槨。
稱其財。
斯之謂禮。
子游問喪具。
孔子云云。
廉范
千里負喪。
郭原平
自賣營墓。
豈待豐富然後葬哉。
在禮。
未葬不變服
食粥居倚廬
寢苫枕塊
蓋憫親之未有所歸
寢食不安
奈何舍之出仕
衣錦
不知何以爲心哉。
 案富者。
以求山之故。
敗其貲產者。
項背相望
尙可以貧爲諉乎。
程子則曰卜其宅兆
卜其地之美惡
美則神靈安。
其子孫盛
然則曷謂地之美者
土色光潤
草木茂盛
乃其驗也。
拘忌者。
惑以擇地方位
決日之吉凶
甚者
不以奉先爲計。
而專以利後爲慮。
非孝子安厝之用心也。
惟五患者
不得不謹。
須使異日
不爲道路
不爲城郭
不爲溝池
不爲貴勢所奪。
不爲耕犁所及
一本所謂患者
溝渠道路村落遠井窯。
二先生言觀之。
安親爲心。
則地不可以不擇
其擇也不可以太拘。
擇焉而不至於太拘。
則葬不患不時矣。
 案五患。
體面話頭
今之所謂名穴。
皆犯五患。
世人遷延不葬者。
以昆若弟
各懷自利之心。
而野師俗巫。
又從而誑惑之。
甚至徧納其賂。
而紿之以私。
己愚而無知者。
安受其欺而弗悟也。
夫某山強則某支富。
某山弱則某支貧。
非惟義理所不當問。
近世陰陽家書。
亦有深排其說者。
唯野師俗巫。
張皇煽惑
以爲取利之資。
擇地者。
必先破此謬說而後
無太拘之患。
爲人子者。
所當深察也。
 案同一母腹。
同一血氣
而伯爲卿相
仲爲殤癩者有之。
豈亦某山彊某山弱而致此乎。
不知悟。
哀哉
(又有四柱各不同
故貴壽夭
不同準備語。)
羅大經鶴林玉露
葬者。
藏也。
藏者。
欲人之不得見也。
古人所謂卜其宅兆者。
孝子慈孫之心。
謹重親之遺體
使其他日。
不爲城邑道路溝渠耳。
豈藉此以求子富貴乎。
郭璞謂本骸乘氣。
遺體受蔭。
此說殊未通。
木生於山。
芽於室。
此乃活氣相感也。
枯骨朽腐
不知痛癢
積日累月
化爲朽壤
蕩爲遊塵矣。
豈能與生者相感
以致禍福乎。
決無之理也。
 
案父爲卿相
母封夫人
出入王宮之內。
坐臥華堂之中。
本體之乘氣大矣
膝下兒孫
或殤於痘。
或夭於房勞
胡莫之受蔭也。
生不相救
死乃垂裕
有是理乎。
世之人惑璞之說。
貪求吉地
未能愜意
至數年不葬其親者。
有旣葬不吉
一掘未已
至掘三掘四者。
有因買地致訟。
未入
而家已蕭條者。
兄弟數人。
惑於各房風水之說。
骨肉化爲仇讎者。
凡此數禍。
皆璞之書爲之也。
若如璞之說。
璞旣精於風水矣。
妙選吉地
以福其身。
以利其子孫
然璞身不免刑戮
子孫卒以衰微
則是其義已不驗於其身。
而後方且信其遺書尊信之。
不亦惑乎。
 案不惟郭璞身被極刑
其後嗣是術者
一吉祥善事。
我朝以風水鳴者。
南師李義信。
無不覆宗絶祀
近世葬巫
細考其後祿。
一能蕃衍昌熾者。
亦可以悟其妄矣。
何不小思。
今之術者言。
墳墓若有席帽山。
子孫必爲侍從官。
蓋以侍從重戴故也。
唐時席帽
擧子所戴。
故有席帽何時離身之句。
宋朝都大梁。
地勢平曠
風起塵沙撲面
侍從跨馬
許重戴以障塵。
夫自有宇宙
則有此山。
何貴於唐而賤於今邪。
京丞相仲遠
豫章人也。
崛起寒微
祖父火化墳墓
寒食野祭而已
是豈因風水而貴哉。
 案俗稱文筆峯在案
則發蔭爲大提學
亦此類也。
熊朋來葬論
公元1844年
古者
昏葬卜日
未嘗擇日
故陰拘忌之說。
不至惑人
春秋書考之。
二十四年八月丁丑
姜氏入。
是年歲次辛亥八月丙子朔
初二日也。
八月夏正六月初。
不以月破爲嫌
二年二月丁丑
作僖公主
二月夏正十二月
不以月建爲嫌
至於葬則經多書其日。
惟莊九年七月丁酉
齊襄公
元年六月辛酉
莊公
十八年六月癸酉
文公
元年二月辛酉
宣公
後世葬日爲通。
如隱三年十二月癸未
宋穆公
十七年八月癸巳
蔡桓侯
十八年十二月己丑
桓公
四年六月乙丑
葬紀伯姬
二十二年正月癸丑
文姜
三十年八月癸亥
葬紀叔姬
二年五月辛巳
哀姜
十八年八月丁亥
齊桓公
二十七年八月乙未
齊孝公
三十三年四月癸巳
晉文公
元年四月丁巳
僖公
五年三月辛亥
成風
九年二月辛丑
襄王
十七年四月癸亥
葬聲
八年十月己丑
葬敬嬴。
三年正月辛亥
衛穆公
二月乙亥
宋文公
十五年八月庚辰
宋共公
十八年十二月丁未
成公
二年七月己丑
葬齊
四年八月辛亥
葬定姒。
九年八月癸未
穆姜
七年十二月癸亥
衛襄公
十一年九月己亥
葬齊歸。
元年七月癸巳
昭公
十五年九月丁巳
定公
不克葬。
戊午乃葬。
辛巳葬定姒。
是皆不合後世葬日。
丁巳不克葬而戊年(一作午)葬。
古人未嘗拘忌可見
陰陽家擇日
古人所不論。
卜日取吉而已
春秋之葬。
莊公子般卒而葬緩。
餘或逾月
或三四月卽葬。
後世陰陽拘忌
至數年不葬。
曷不觀於春秋乎。
公元前104年
 案古者
甲乙子丑
以之紀日而已
其用紀年
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也。
公元1844年
然則二十四年
不必辛亥
況以之紀月。
以之紀時。
尤係後世之法。
古經之與今俗不合
何論哉。
吳草廬葬論
葬師之說。
盛於東南
郭氏葬經者。
其術之祖也。
蓋必原其脈絡所從來。
審其形勢所止聚。
有水以界之。
無風散之
然後地中生氣
以養死者之留骨。
常溫煖而不速朽腐
死者體魄安。
則子孫之受其氣以生者。
不致彫瘁
乃理之自然
而非有心覬其效之必然也。
若曰某地
可公侯可相。
術者倡是說。
以愚世人要重糈者也。
其言豈可信哉。
 案父母康健
而或子女不免羸病
父母溺死燒死。
而或子女自無傷損
生而如此
則死亦然矣。
死而如此
則葬亦然矣。
生氣而蔭其子孫者。
不驗之言也。
父母遺體
理當埋之於土厚水深之地而已
其發蔭之說。
不可信也。
趙汸葬書問對
或問葬地之說。
理有是乎。
對曰有之。
問曰。
葬書眞郭氏之言乎。
抑古有其傳也。
對曰。
不可考。
周官冢人公墓
大夫掌凡邦墓
皆辨其尊卑度數
而葬以其族。
大司徒本俗六安萬民
次二曰族墳墓
則葬不擇地明矣。
豈有無事而著其法者哉。
漢書藝文志
刑法家。
大擧九州之勢。
以立城郭室舍
形人及六畜骨法度數
器物形容
以求其聲氣貴賤吉凶
宮宅地形相人之書。
竝列葬地之法。
其肇派於斯乎。
予嘗讀張平子冢賦。
見其自述上下岡壟之狀。
大略如今葬書尋龍捉脈之爲者。
東漢之末。
其說已行於士大夫之間。
景純
最好方伎
世見其葬母暨陽
卒遠水患。
其所徵。
而遂以葬書。
傳諸郭氏邪。
無所考矣。
 案夏侯嬰佳城之說。
荒怪難信。
西漢之時。
已有其說。
問曰。
今之名卿大家
其先世葬地多驗。
如執券取物。
至其盛時
竭力以求。
無所得
或反悖謬取禍。
豈亦分定不可推移邪。
對曰。
不但如是而已
夫家之將興。
必先潛德陰善厚施
不食其報。
若是者雖不擇而葬。
其吉
土之遇與子孫之昌。
固已潛符默契
蓋天畀之也。
後世其先鼎盛
不知所自來。
於是貪巧取。
牢籠刻削
以爲不知何人之計。
則其急於擇地者。
亦植私窺利之一端耳。
設心如是
獲罪於天。
而自促其數者多矣。
擇而無得與得而悖謬
豈非神理顯著者哉。
 案寒門冷族。
崛起卿相
當時葬師
必指其父祖之墓曰吉地明堂
而巧以砂勢水法
傅會爲說。
鄕里椎鹵者。
互相流播
輒云其微時
異人指示此穴。
旣是微時未及光顯
其虛其實
誰能辨之。
吾東故家
相傳古談
皆是一套
摠屬悠悠不足論也。
問曰。
然則大儒朱子
亦有取焉。
何也。
對曰。
大賢君子之事。
不可以常人類論。
古者三月而葬。
凡附於棺者。
誠必信。
地風水泉螻蟻爲患至深。
善腐速朽之藏。
委棄於壑。
蓋時有定制
無得而違焉。
昔人之而無可奈何者。
程子死者安則生人安。
自後擇地而言其自然之應耳。
朱子之葬必擇地
亦曰爲所得爲。
自盡夫必誠必信之道。
不失程子之意云爾
 案程、朱之見不同
不必強合。
問者。
又曰。
凡葬者。
生人之必有。
大儒君子所爲
後世標準也。
故世之論葬地者。
必以朱子口實
所謂爲其得爲。
以盡其必誠必信之道者
何自而可邪。
對曰。
死葬以禮。
斂首足形。
還葬與葬。
天下一也。
喪具稱家之有無
吉地難得
豈特喪具之費而已哉。
先王制禮
致嚴於廟。
盡人鬼之情。
而藏魄於幽。
以順反原之變。
其處此固有道矣。
積善有餘慶。
不善有餘殃。
秦不及期
周過其曆。
祈天永命
歸於有德
心術之壞。
氣數隨之。
必然之理也。
聖賢豈欺我哉。
士大夫
秉禮以喪親
明理擇術
得失之際。
觀乎時義
無所容心
庶乎不悖性命之常。
無憾愼終之敎矣。
豈非先哲之志。
君子之道哉。
 案程、朱解周易
亦自不同
朱義較長。
而今以程傳爲主
則況於是乎
先生之說不同
則當於是擇而從之而已矣
方孝孺葬論
公元1835年
世之喪親者。
多信葬師之說。
休咎無情難驗之川阜
時可葬矣。
泥於山川之利否而不卽葬。
至於終身
或身死而委槥於子孫
甚者子孫恐葬之禍其身。
擧而棄諸水火。
葬親以禮者。
世反非之爲愚。
嗚呼
何其不察至於此極乎。
葬師動人禍福
其說甚怪。
人之昌隆盛熾者。
其先必有厚德之遺。
貧賤夭絶者。
必有餘惡之著。
山川何與焉。
誕者則不然。
聞有貴富之人於此
歸福於其塋域曰。
此某形也。
此某徵也。
於葬之法宜爾也。
聞有貪賤之人於此
則曰此葬之罪也。
此於法宜至於斯也。
信斯言也。
則人之多財而力足者。
相率而爲不善
及乎死也。
善地以葬其身。
則可免子孫於禍。
夫孰肯爲善乎。
葬師祖晉郭僕書。
其書苟可信
璞用之以葬其祖考
有奇不誣
而璞卒死於篡賊
其身不能福。
而謂能福乎。
人其可信否邪。
世之人多信之。
不知陷於不孝而莫之贖也。
吾今以告吾族人
卜吉凶而勿泥葬師之說。
期必以三月
三月不能
至五月
五月不能
至七月
一歲者。
衆共罰之。
 案集千古風水之神師。
無以踰於郭璞也。
博通山川氣脈
著之爲山經水志者。
郭璞也。
郭璞葬其父母
必擇天下第一龍穴
而其效如此
亦可以息矣。
丘濬葬論
愚按風水一節
希覬富貴之說。
雖不可信
若夫生氣以安祖考遺體
蓋有合於伊川本根枝葉之論。
先儒往往取之。
文公先生蔡季通
豫卜藏穴。
門人裹糗行紼
六日始至。
蓋亦愼擇也。
朱子論擇地。
必先論其主勢之強弱
風氣聚散
水土淺深
穴道之偏正。
力量之全否。
然後可以較其地之美惡
後之擇葬地者。
誠本朱子是說。
而參以伊川光潤茂盛之驗及五患之防。
庶幾得之矣。
 案朱子本以蔡季通之故。
不棄風水之說。
尙賴程子之說。
可以枝梧
後人又欲援而合之。
使無異論過矣。
都穆葬論
葬不欲其速朽比化者。
無使土侵膚。
人子之情也。
山形完固
不犯水蟻。
不近田疇
土膏明潤
梧楸森鬱
死者之宅永安
子孫陰受其庇矣。
若必吉地
暴露淺土。
惑於異議
葬後遷移
使祖父魂魄無依
骨肉零落
天且殛之矣。
何福之能求。
 案此論和平
不失其正。
又曰。
大興劉公機。
其父卒於任。
時爲學宮弟子
徒步護喪歸。
卜葬
族人泥於陰陽家言。
各以生年與葬期相値
久不克葬。
陸禮淵之弔問故。
族人具道所以
公從屏後趨出
泣拜曰。
願以某生年値日葬父。
乃克葬。
後公官至南京大司馬
宮保
則葬日吉凶。
何必拘而多疑乎。
 案一世之賢士大夫
一時完議。
不拘如此
則其福祿之無所損。
必皆如此
王廷相葬論
葬有風水之說何如
曰。
邪術惑世愚民也。
古之大儒
已歷詆其謬矣。
曰。
今之學士大夫
崇信不爲之變。
何也。
曰。
習染之深乎。
貪鄙之心。
固於求利而爲之也。
上世之人。
其親死則擧而委之於壑。
他日過之
狐貍食之。
其顙有泚。
乃歸。
虆梩而掩之。
未知藏其體之爲善也。
聖人緣此。
遂易之以薪。
而葬之中野
不忍其土親膚也。
後世聖人
復以瓦棺塈周葬焉。
又恐其體魄不固也。
後世聖人
復易之以棺槨
是葬之爲道也。
歷世相承以漸而後
盡善如此
何有擇地
何論風水環聚
山川形勝之利也哉
 案王氏明於物理
精於辨惑
本皆如此
蓋人子於親之生也。
欲得居室臥具之美。
以樂其生。
及其沒也。
欲得善地以藏其體魄
孝子仁人事死如事生之意也。
今乃緣之以規利
不孝之事。
莫大於此
故今之擇地者。
取其方向之宜。
土脈之厚。
生物之茂足矣
所謂風水龍虎妄說
詎可信而惑之乎。
曰。
程子去五患之論何如
曰。
此亦未易懸斷者也。
何也。
使葬在山谷之地。
不爲道路城郭溝池耕犁所及
或有之。
不爲貴勢所奪。
未易保。
使其在平原大陸之野。
遇其市朝更易
陵谷變遷
非道路則城郭
溝池壟畝
他人不俟於奪而據之矣。
所謂患者
焉能保哉。
君子之葬其親也。
諸禮。
盡其心力而爲之。
諸非其力之可及智之可周者。
付之天而已矣。
 案所論皆通鬯。
但五患宜慮也。
黃省曾難墓有吉凶
周禮冢人
公墓之地。
辨其兆域
而爲之圖。
先王之葬居中
昭穆左右
諸侯居左以前
卿大夫士居後。
各以其族。
凡死於兵者。
不入兆域
凡有功者居前。
爵等
丘封度與樹數
大夫
掌凡邦墓地域
爲之圖。
國民族葬
而掌其禁令
正其位。
掌其度數
使皆有私地域。
先王之世。
君臣宗族同一墓。
生相愛親
死相依眷。
仁之至義之盡也。
其爲葬道。
若是而已
後世饕剽富貴人衆
奇邪之流乃興。
故爲堪輿風水之說。
簧鼓萬世
以爲天下之人貴賤
墓地興衰
貧富。
本葬辰之吉凶
與凡一切顯晦隆替之事。
關係三尺黃土
上自鼎鉉
下至閭閻
莫不俛心帖耳而信之。
迎術師。
綺皓
靑囊
六經
高相脈。
妄指空。
陟險求龍。
談虛恣僞。
日浸月盛。
無不抇之墓。
無不擇之穴。
無不選之葬。
天下之人。
皆憒昏妄
冀於爵冕金玉之榮。
聾睡於其小術之中而不悟
亦可悲矣。
 案今之術師。
目不識丁
椎鹵無比
而奉之爲綺皓者。
多矣。
今其言曰。
葬者。
所以生氣也。
五氣行於地中
人受體於父母
本骸得氣
遺體受蔭。
予以其說爲虛也。
以爲然。
則本骸宜常得氣
遺體宜常受蔭。
帝王之後
常爲帝王
公侯之嗣。
爲公侯。
朱頓之胤。
常爲朱頓
然後其說爲可信也。
葬埋之術。
莫尙於唐宋。
亦莫盛於唐宋。
自當時而觀之。
唐則有若三原高祖之獻陵
敬宗之莊陵。
武宗之端陵。
九嵕太宗昭陵
梁山高宗乾陵
龍泉中宗定陵
豐山睿宗橋陵
金粟玄宗泰陵
武將
公元1821年
肅宗建陵
檀山代宗之元陵。
嵯峨德宗之崇陵
金甕順宗之豐陵。
金幟憲宗景陵
堯山穆宗之光陵。
天乳文宗章陵
仲山宣宗之貞陵。
紫金懿宗之簡陵。
宋則有若鞏縣昭武太祖太宗、眞、仁、英、神、哲之八陵
會稽寶山徽、高、孝、光、寧、理、度之七陵
師極天下妙工
極天下之貴穴
日極天下良辰
可謂卜之嚴審之極矣。
生氣可謂乘矣。
本骸可謂得氣矣。
何唐之祚。
卒移於五代
宋之祚。
卒移於元。
陵寢之地。
今爲蔓草牧羊之所。
帝王之後
或流而爲氓伍
化而爲僕隷
遺體不爲之受蔭乎。
帝王不能蔭子孫以帝王
知公侯不蔭子孫以公侯
朱頓不能蔭子孫以朱頓也。
亦明矣。
 案今人開口
云卿相家墓地
大抵得吉地。
嘖嘖不已
觀此論。
亦可以悟矣。
推原其始。
不過因人情之澆壞。
世皆希慕富貴之人。
學究之徒。
覬爲卿相之女。
爲后妃。
搴旗之輩。
思爲建牙
不軌之徒。
仰爲王侯
術者造爲不經之說
迎其情。
中其欲。
豫爲之兆。
遠爲之期。
得行其術而竊其貲爾。
長掊奪之風。
叛亂之氣。
非分之望。
無將之心。
甚非國家之福也。
一世之人。
方且羅網其內
如夢不寤
如醉不醒
圭璋特達之士。
亦且甘其誣僞之說。
而亦何罪於庸庸瑣瑣貪汚細下之人乎。
 案使斯民
動匪分之望。
不軌之志者。
風水之說也。
  守潼宣訓
葬者。
藏也。
藏者。
歸於土之義。
人子於其親之完歸。
假之爲身家謀
爲後嗣計。
求於風水
求於年月
各執其房分而阻於卦例星辰吉凶
各持其年命
而撓於干支龜筮之生剋。
遂至累數年數十年不克葬。
豈思生者禍福之來。
尙未可必
死者暴露之久。
大可也哉
又有溺信風水
侵占他人山地
冒認他人祖墳
伐人冢。
棄人祖父母骸骨
怨連訟結。
底死求勝
至於傾家散業。
而地終不可得
終不成葬。
福應尙遠
禍應至近。
亦可畏哉。
故親終。
照常期。
卜其宅兆安厝之。
唯風不露
水不嚙。
不親
足矣
宋儒之言曰。
有水以界之。
無風散之
風水之說也。
 案所主者山。
而每云風不可解也。
水猶有形。
風本沒捉。
將何憑矣。
王兆雲說圃識餘
世人
信風水之說。
至有暴露其親。
數十年不葬者。
江浙之間。
信之尤甚
爭地結訟。
風水不成
而家已破敗往往
而是不知古人卜其宅兆
但謂吾親於此焉藏。
須擇安穩之地。
使後世耕犁不及而已
未嘗求福利子孫之念。
而後人妄信術家之言。
甚有葬而復遷。
幾葬幾遷者。
惑亦甚矣。
大抵風水之說。
難曰盡無。
但遇與不遇
自有默主之者耳。
文衡山家。
高祖遷吳以來
不信風水
祖塋三所
當時偶得其地。
因營冢壙
未嘗謀之地師
所謂龍虎水沙之說。
然二百年來人文甲科不斷
營謀風水之家。
不知成敗矣。
 案不謀地師累世安樂者。
奚但文衡山而已
呂坤四禮
物有宜一邑
不宜一郡
一社
不宜一鄕者。
地有跬步美惡
泉有咫尺甘苦者。
然乎。
曰。
然。
葬獨不然邪。
曰。
一墓之子吉凶禍福
壽夭貴賤同乎。
不敢不然
不同乎。
不敢謂然。
山水一區
形勝彌望
內江
晉之蒲坂
晉江
縉紳淵藪
謂非地靈人傑可乎。
然不能人人皆縉紳何邪。
堪輿家點穴不錯絲毫是矣。
然一墓子孫
皆鍾一氣
吉凶禍福
壽夭貴賤
未必人人皆同。
又何邪。
擇地宜先形勝
安死者之體魄
而生者之福利
非所問。
朱元晦一代名儒
不勝福利之心。
而葬父母兩地
平生一迷也。
不能爲賢者諱之。
禮士葬不逾月
今也子孫重利益。
年命
各爭所欲。
遂致數年不得窀穸
不火其書。
禮法不行
 案司馬公請天下葬書。
呂公欲火其書。
海內正論也。
陳龍正葬論
客問。
久停不葬者。
以不孝論。
何邪。
答曰。
此爲借親圖福者。
罪也。
夫葬。
固爲死者計。
非爲生者也。
惟土能變化萬物
非但草木
金石之堅。
土氣
噓育而就。
莊生云。
臭腐復化爲神奇
神奇復化爲臭腐。
惟土能之。
五味入土能失。
五彩入土皆敗。
化神奇爲臭腐。
土之能也。
荼蓼朽止。
黍稷茂止。
化臭腐爲神奇
土之能也。
人旣死入於土中
常翕不闢
常靜不動。
骸氣與土氣相得
使其質澤而不枯。
色鮮而不敗。
其神安而不震驚
及千百年之久。
悠然返於空無
惟土能之。
蓋亦有化爲神奇之義焉。
仁人孝子
非不繫戀也。
非不珍秘其先也。
宅之華屋
襲之象牀
被之錦繡
非所安。
故雖帝王之貴。
哀慕旣畢。
殿宇而卽山丘
覆以厚土
誠見夫土之賢於華屋象牀錦繡也。
土氣誠得。
其所變化衍而爲子性。
華而爲富貴
堅而爲眉壽
秀而爲英賢神奇之驗耶。
 案臭腐化神奇者。
糞壤化爲嘉穀也。
豈是之謂乎。
記曰。
也者
藏也。
欲人之不得見也。
又曰。
人死斯惡之矣。
是藏其親者。
掩人而已耶。
雖非圖福也。
爲人也。
墨之薄葬
是已知入土爲安之實。
則葬固爲死者計。
非爲生者也。
亦非掩人之見也。
子視親身
珍之
愛之
是以不敢藏之
必且厚其棺堅其槨擇其地。
然後死者安而生者之心亦安。
故葬宜速也。
又宜愼也。
竝行不悖也。
詭託正誼
苟且不擇地者。
其爲忘親。
又庸異於停親圖福者乎。
聖人云。
卜其宅兆安厝之。
蓋親之生也。
求悅其志。
竭力不爲奢。
死而求善地以安之。
使無土中諸患
情自不能已也。
求福之嫌。
之適然。
正名根。
名信道。
 案內懷求福之志。
文之以孝思病世之論也。
柴紹炳原葬論
葬者。
藏也。
藏之爲言
使人勿克見也。
孝子慈孫
於親死而葬之。
不忍其有暴骨焉。
於是始死有斂
斂而殯。
已而葬。
葬者。
掩藏之。
風雨霜露之勿侵。
狐貍蠅蚋之無齧也。
虆梩而掩。
上世爲已愈於壑矣。
然則下坎上土。
厚衣之以薪。
諸中野。
不封不樹
孔子曰。
古也墓而不墳。
此其效也。
中古聖人
則又因爲之制。
棺槨
域兆
飾器具。
樹林木。
詳定月日
加以封識
使富貴貧賤
各自殫其力。
本吾親體魄所藏。
寧厚毋薄。
義取諸大過
此後
世。
乃流於術家者言。
顓陳形勢
剖判地脈
幷曆陰陽
究極尺寸微茫
向背殊利。
爲人子若孫者。
亦以幽壤精埆。
關生人禍福。
乃至親死不葬。
遷延擇地
覬覦多端
墳壟離析
彼我相軋
爭奪利便
起獄訟。
又人是所師。
甲可乙否。
臨事熒惑
謀同築室
吁亦甚矣。
 案取諸大過
厚葬之義乎。
漢武帝時
聚會占驗
則有所爲堪輿家班固藝文志
形法六家中。
宮宅地形二十卷
事始萌芽
不知何祖。
至晉之郭璞
號能精此理術
又秘莫可考。
當世譚者。
傅會影響
指天畫地
動成虛誑
云山川而能語。
地師無所
蓋言術家之罕得當也。
先古聖王制作
悉其聰明
吉凶趨避
與民同患。
故自卜筮醫藥
有成書。
比於墳典
假令相地卜藏。
果繫善敗
聖作明述。
豈獨刪遺。
堪輿一家
正復奇中於道。
不足深論明矣。
 案每見地師奇中之言。
皆中已往
不中未來
未來之事。
鬼亦不知
公元1835年
周官冢人、墓大夫
公墓
邦墓地域
爲之圖。
民族葬。
昭穆左右
晉之諸大夫葬者。
畢於九原
不擇地也。
在禮凡喪葬
天子七月
諸侯五月
大夫士庶以次降殺
不擇月也。
春秋九月丁巳
葬我君定公
不克葬。
戊午
日下昃。
乃克葬。
不擇與時也。
往者地與月日時。
無可擇。
春秋以上
卿大夫
不失祿。
地師之效。
罕有聞焉。
然則近今葬家
畫方隅。
晷度
拘忌鬼神
科指細碎
事應荒忽
徒此紛紛
何爲者哉。
如曰某地吉。
法當貴顯
某地凶。
法當夭絶
某方利。
宜於適長
某方害。
宜於支庶
某時雖良。
當先通後塞。
某時不良
當先落後榮。
抵掌而談。
操左券
右契
然此毋慮有驗不驗
卽親死之謂何
而因之以爲利也。
 案葬巫憑空爲說。
如賽巫述魔所言。
故其言如券合契
藉使奇驗
不足驚也。
孝子慈孫
不忘先人
體魄所藏。
必求安土而居之。
揆之於道。
未爲無據
是故擇地營兆
卜日行事
謹避烈風霪雨
不能襄役。
巖險渚澤衢路
恐其崩落
停汚蹂踐
異日患也。
由義起。
於是爲盡耳。
而牽於術家
說。
妄冀非分
遂至坐失事會
祖父遺骸
踰時野次
禍福在天。
廢興由人
而假先亡抔土
以希不可知利澤
轉相濡滯
暴露不收。
是乃罪之大者矣。
嗚呼
豈不痛哉。
  案卜日卜兆之義。
不過如此
公元1822年
柴生曰。
予家自宋南渡以來
墓道凡數處。
其居南山者。
先世皆用族葬
至贈中書公。
始葬孤山
而先觀察祔焉。
已而先伯光祿武選兩公
學博先府君
後先捐館
重於卜地
窀穸未圖。
蓋積有年矣。
歲壬午
予乃創議
從臾群從間。
遂擧先柩。
各以昭穆祔葬
一時鳩工
於是光祿公葬孤山之左。
武選學博公。
南山左之右。
大事旣訖。
擧宗無他
頃者予遭亡婦變。
念其遺言
欲就南山祖塋下隙地。
購而埋之。
或有堪輿之說進者。
予謂彼婦人入土爲安耳。
且須之何時
壤土惡。
不猶暴露乎。
且願當世君子
力追古道
矯持末俗
上行下化
俾葬其親者。
所自盡。
地上地下
封樹是謹。
長逝體魄
有所卽寧。
而毋聽術家所眩。
多此紛紜也。
故曰葬也者
藏也作原葬。
 案柴氏之法。
周公古制
嗟乎孰能以此法。
頒行天下
令各欽遵也。
朱董祥論葬書
人事之大。
莫大送死
送死急於藏其體而安其神。
先王知之。
故制爲貧富可行之禮。
後之人子
不考其禮之當爲
妄求荒誕謀身之術。
鬼神情狀
有大不得已者矣。
夫人性本於天。
身本於地。
而生必由父母
有身心。
死有魂魄
魂氣升於天。
魄降於地。
故謂之鬼。
鬼者歸也。
然魂非死而遂歸於天也。
魄之歸地。
百年而後爲土也。
人之身性。
雖本於天地
必由父母而生。
則其生自有祖而有之。
故其死亦必自禰而祖而曾高而後
歸於天。
喪祭所以四世而盡。
神主所以五世而祧也。
始死而復。
招其魂也。
定期而葬。
藏其魄也。
死而不復則魂散。
過期不葬則魄腐。
而魂不安則亦散。
散則爲厲。
子孫夭短
宗祀覆絶。
由此也。
後世不明鬼神之理。
死不旋
葬。
暴露其體。
有過重其體而輕其神者。
皆失鬼神之依矣。
故曰鬼神情狀
有大不得已者矣。
 案所論鬼神之理。
亦未允當
王之制
天子七月而葬。
諸侯五月而葬。
大夫三月而葬。
春秋傳則以大夫三月
士踰月。
近代著令。
王公以至庶人
三月而葬。
過則暴露律曰。
惑於風水託故
停柩在家
經年不葬者。
杖八十。
禮曰。
未葬。
不變食粥。
倚廬
哀親之未有所歸也。
旣葬然後漸有變除
今之人。
背禮違法
未葬而祥禫除服
食肉飮酒
從遊四方
嗚呼矣哉
夫葬有厚薄緩急
未有公行停棄。
經年不葬者也。
厚葬者。
所得爲。
所宜爲。
財力足以盡心焉。
而爲之。
稱家之有。
薄葬者。
禮分雖得爲。
財力不能
衣周於身。
棺周於衣
土周於棺。
縣棺而封。
稱家之無
緩葬者。
主喪在外
疾病不勝
然苟有遲久。
以次代之。
未有經年輕棄者也。
古之人所以奔喪
有先之墓哭也。
急葬者。
或時變故
身家多難
斂畢卽葬。
報葬者。
報虞三月而後卒哭
有是四者。
則貧富可行
不待勉也。
後世讀禮
惑於陰陽家邪說
卜兆卜日
不告於祖。
不質蓍龜
而拘於歲月日時休咎
山川岡阜形勢
乃卜也。
謀計子孫利害
父母安危不問
豈不悖與。
 案經年不葬之俗。
東幸無之
愚嘗謂陰陽家曰。
儒家之論風水甚備
家禮所載極詳。
如須計後日不爲道路
不爲城郭
不爲溝池
不爲勢豪所奪。
不爲耕犁所及
其爲死者
亦已至矣。
從未以子係(一作孫)之禍福壽夭富貴貧賤爲說也。
形體暴露
神魂不安
子孫夭絶
根本失則枝葉彫謝。
必然之理也。
遵禮速葬而反禍。
先王之禮。
害人之具而已矣。
胡爲三代以來
聖賢大儒
無不諄諄以葬爲急也哉
故嘗論風水之理。
譬諸置倚卓於室。
南北
東西
所向必正。
地有高低
則以甎瓦厚薄平之偏側也。
飮食餚饌
必由內備
平正椅卓。
卽可致也。
今以風水善不善。
子孫禍福夭壽富貴貧賤
平正卓而生飮餚饌也。
不亦誣乎。
禍福壽夭富貴貧賤
人自求之耳。
循禮則受
福。
妄爲受禍
寡欲多壽
淫奢則短夭。
務本節用而自富。
勤學不惰而自貴。
反是貧賤
其於風水
何與哉。
 案椅卓之喩。
亦自理勝。
嗚呼
聖賢所以不擇時不擇日
急於葬親者。
人子之年。
非必同於父母之壽也。
不幸旦夕而死。
父母終於永棄矣。
況人死之歸土
猶生之居室飮食
不可少闕也。
死而不葬而曰貧乏不能
待有而爲。
風水不善
擇美而擧。
是猶事父母者。
不與居室而曰俟富而登以黃屋
不給飮食而曰俟貴而供以五鼎
有不飢寒死者鮮矣。
司馬光曰。
陰陽家邪說
惑衆世患
喪家尤甚
又曰。
人所貴於身後子孫者。
爲能藏其形骸也。
其所爲乃如此
曷若子孫
死於道路
猶有仁者見而埋之邪。
豈不大可痛愍哉。
 案聖賢者。
智者也。
聖賢所不爲。
不爲之。
可矣。
劉向
諫起昌陵。
述古聖人
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
皆以薄葬久安
宋桓司馬
吳王闔閭
始王
無不厚葬速禍
葬之吉凶
昭然可見矣。
天子士庶人之分雖不同
死生存亡得失安危則一也。
三代以下
諱言鬼神
故其理不明
陰陽邪說
得以鼓惑之。
山川時日
欲以人謀
亂其吉凶而易其休咎
富者。
越禮僭肆
貧者。
妄求停棄。
破產敗家
遺失尸柩
莫不由之。
甚至一墓也。
此禍而彼福。
此利而彼害。
同氣相爭
昆弟攘奪
豈不愚哉。
 案厚葬
不智
其心猶善。
遷葬白骨者。
其心不仁
夫葬也者
藏也。
藏其形體
而使神安於土也。
古者墓無祭。
魂氣不依於魄也。
則埽之。
則封之。
翦除荊棘
增其土。
使之完固可久而已
古之聖人
不食之地而葬焉。
亦此意也。
廣其地。
工其塋壙。
築臺榭。
宮室
不惟後世勢豪所奪。
子孫貧困
自必棄焉。
不然
賦役重而追呼迫。
生者不寧
死者不安
由此觀之。
葬之宜薄而不宜厚也。
古今同利也。
天子庶人一也。
後之人。
舍其利而趨其害。
其亦弗思焉耳
嗚呼
之死也。
速葬
循禮則安。
停柩厚葬則多危。
惟薄則可速。
欲厚則遲。
厚葬者。
發掘之媒。
停柩者。
委棄之漸。
可不愼哉。
 案廣占塋域
陳棄良田者。
王者之所必禁也。
物之成也。
有時愛而畜之者。
必於其成而遂藏之
可固久而不敗。
稻成則藏於
成於則藏於
黍稷菽果。
無不以其成而遂藏。
人之葬也亦然
葬藏也。
天子七月
諸侯五月
大夫三月
土(一作士)踰月。
不同者。
治具有費省。
會送遠近
貴賤隆殺也。
天子諸侯之葬。
雖遠於士。
天子七日而殯。
諸侯五日而殯。
大夫以下三日而殯。
不相遠也。
殯葬道也。
而後葬。
猶立重以易主也。
重以寧魂。
以定魄。
故曰殯葬道也。
 案之喩。
恐不合理
嘗考葬之載於書者。
莫詳於春秋
然不盡述
擧其自
正月以至十有二月者。
各略言之。
隱公三年八月庚辰
公和卒。
冬十有二月癸未
宋穆公
桓公十年春王正月庚申
曹伯終生卒。
夏五月曹桓公
十有四年冬十有二月丁巳
齊侯祿父卒。
十有五年夏四月己巳葬齊僖公
莊公元年冬十月乙亥
侯林卒。
二年春王二月
陳莊公
二十有三年冬十有一月
曹伯射姑卒。
二十有四年春王三月
曹莊公
宣公八年夏六月戊子
夫人嬴氏薨。
冬十月己丑
葬我小君敬嬴。
不克葬。
庚寅。
日中而克葬。
成公九年秋七月丙子
無野卒。
冬十有一月
齊頃公
襄公九年夏五月辛酉
夫人姜氏薨。
秋八月癸未
葬我小君穆姜
二十有九年夏五月庚午
衎卒。
秋九月
衛獻公
昭公十有四年三月
曹伯滕卒。
曹武公
二十有五年冬十有一月己亥
公佐卒于曲棘。
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
宋元公
定公四年春王二月癸巳
吳卒。
六月陳惠公
由此觀之。
未嘗月日也。
死者月日
先王之禮。
當代之制而已
後世不明其禮。
葬必擇月擇日
月日吉凶
不推死者生卒
而以生者之年歲干支
爲生
不爲死也。
 案爲生不爲死。
其內情也。
何以諱之。
甚至葬師之言。
葬師曰利。
不唯後日之五患不計
卽目前之五患。
不爲顧。
近道路者葬之。
城郭者葬之。
溝池者葬之。
耕犁者葬之。
勢豪宅地者葬之。
一曰不利
則停棄不葬。
公行祥禫
嗚呼何意也。
有知有識
乃謂之人。
父母形體
不遵先王之禮當代之制
而聽之陰陽巫術
知識亦可悲矣。
 案不顧目前之五患者
滔滔皆是
公元前1308年
春秋者。
孔子刑書
與禮相表裏者也。
書葬。
必先書卒。
蓋謂葬不可緩
月日有定。
隨其卒而不易
寒暑無間
金革之事不得奪。
故自正月十有二月
無時不葬。
月日不葬也。
此皆諸侯之禮也。
諸侯五月而葬。
非有大故
不敢過僭天子之禮。
大夫以下三月而葬。
而反僭過於天子七月之制乎。
是以經年不葬。
而律重治其罪也。
夫喪有本未(一作末)。
始終
哀者。
喪之本。
服者。
喪之末也。
葬者。
喪之始。
祥禫者。
喪之終也。
徒服而不哀。
本失矣務末。
奚爲不葬而祥禫
未始也。
何以終之。
嗟夫
物之成也。
人苟愛之
必隨藏而不久停
父母形體
乃以生者之故。
久停而不葬。
愛親
不若愛物哉。
 案近世三月九月
不敢合葬
雖引春秋
不之信矣。
張栻題贈地理卷後
景純葬書。
東漢以前無有也。
今之談地理者。
以爲印龜。
富貴利達
自致
未可專以地理言。
景純
旣能知水之爲陸。
不能逆善其先人之窀穸自全
何哉
吉凶由人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以不之子
不學之儒。
有能以地理而取科第者乎。
不仁之人。
不善之家。
有能以地理而保生產者乎。
不業之農。
不耕之田。
有能以地理而成穀實者乎。
苟不求諸我。
而徒求責富貴利達之報於彼。
終無已夫
 案不學之儒。
或取科第
不善之家。
保生產。
故地理之說。
得行其間
以此論斥地理
不伏矣。
建溪吳叔靖學景純之學。
游士間然靖。
固非誤人者。
正恐人不自脩
反誤靖耳。
語曰。
吉人凶其吉。
凶人吉其凶。
以此
必以予語爲然
汲汲人事自修
靖之術。
因是而益驗矣。
 徐乾學曰。
張南軒云。
景純葬書。
東漢以前無有也。
今之談地理者。
以爲印龜。
而後漢袁安傳。
初安父沒。
母使訪求葬地。
道逢三書生。
一處此地
當世上公
須臾不見
異之。
於是遂葬其所占之地。
累世隆盛焉。
此卽後世地理之說。
後漢時已有。
未必於景純矣。
胡翰風水問答
烏傷君彦脩。
文懿先生高第弟子也。
讀書
先生遊最久。
有志當世
充賦有司
不合
退而業醫。
幸而濡沫及人也。
著書萬言
格致餘論。
人多傳之。
而君之醫遂名海右
又以陰陽家多忌諱。
不知稽諸古也
著書千言
風水問答
書成。
示予雙溪之上。
推其用心
可謂至矣。
易曰。
仰而觀於天文
俯而察於地理
確然在上
文著矣。
隤然在下
其理微矣。
著者觀之。
微者察之。
知乎此者
知乎幽明之故。
非聖孰與焉。
漢魏以來
言地理者。
往往溺於形法之末。
則旣失矣。
至其爲書
宅經葬經之屬。
又多秘而亡逸不傳則失之愈遠矣。
朱君力辨之。
以爲人之生也。
宗族以居。
宮室以處。
審曲面勢
得則吉。
不得則凶。
其理較然
及其死也。
祖之神。
上參於天。
擧而葬者。
枯骨耳。
積歲之久。
幷已朽矣。
安知禍福於人。
貴賤於人。
壽夭於人哉。
故葬不擇地
而居必度室。
往事以明方今
出入詩書之間。
儒者之言也。
昔者先王
辨方正位
體國經野
土宜之法用之。
以相民宅
土圭之法用之。
以求地中
皆爲都邑宮室設也。
冢人大夫之職。
公墓昭穆
邦墓族葬
借欲擇之。
兆域禁令
孰得而犯之。
以是知君之言。
得也
惜其書不見於二百年之前
紹興山陵改卜之議。
晦菴朱子以忠賈禍
夫以一世豪傑之才。
千古聖賢之學。
萃乎其人。
觀於天下義理多矣。
而篤惟蔡元定之說。
是信者果何也哉
 案朱子蔡元定
謙虛相悅
律呂之學。
元定而差。
風水之議。
元定而誤。
斯固後學之深恨也。
公元前688年
吾邦自何文定公
得朱子之學於勉齋
四傳爲文懿君。
受業先生之門。
計其平日之所討論
亦嘗有及於斯乎。
不然則是書成於先生未易簀之日。
必能是正
其說傳信於人。
而顧使翰得而讀之。
豈知言哉。
且翰先人之葬。
今十年矣。
襄事之初。
匍匐將命不暇擇。
惕然先儒土厚水深之言。
於是得君之書。
欣然如獲拱璧
昔里有余禎者。
以是術。
江湖間。
邵菴虞公
敬信之。
著書地理十準。
虞公稱其有得管輅王吉之傳。
力抵曾、楊之非。
不悟指蒙非所作。
則與翰同一惑也。
書之於篇。
朱君其幸終有以敎之。
 案朱彦風水問答
天地間不可少之文字
惜乎。
吾東無能得見者也。
前後使燕者。
盍亦求之。
宋濂慈孝菴記
古者
萬民墓地
同於一處
故設墓大夫
正其昭穆之位。
掌其爵。
小大之數。
分其地。
使各有區域
得以族葬之。
世道旣降。
相墓巫之說興。
枯骴足以覆燾後昆
謂福禍賤貴盡繫乎岡巒離合
丘陵之偭嚮。
以此鉗劫愚俗
而專竊墓大夫政柄
世之欲葬其親者。
斂容屏氣
伺候巫之顏色
巫曰此可葬。
雖踰都越邑。
亦匐匍而從事
巫曰不可葬。
雖近在居室之旁。
百利集者
亦割忍而違去之。
致使父子兄弟本一氣也。
一在天之南。
一在地之北。
不知其何說也。
安得卓識者出。
相與攻其謬妄也哉
 案中國地師
名之曰葬巫
名之旣正。
必有能聞而悟之者矣。
埋骨求福利。
巫也。
隔厚壤卜其吉凶
巫也。
予方爲斯歎。
同里君榮
忽以書來曰。
父母旣沒。
葬於家東北一里黃隖之原。
旣而吾兄捐館舍
吾則以謂吾兄
父母之子也。
其生。
未嘗頃刻膝下
死後而他埋之。
使死者無知則已。
脫或有知焉。
吾恐其心當愀然不寧也。
迺於父母之側。
攻位而藏之
父母於是
吾兄復藏於是
夫婦未死
他日溘先朝露
去將焉之
又於兄之側十步
預作二竁以
俟。
而別建菴廬。
號曰慈孝
學佛者守之。
吾知父子之親如是而已
巫之言雖巧如簧
吾固掩耳而弗願有聞也。
 案令僧守菴
非信佛也。
然以建菴之力。
墓田數十頃。
必有願爲之氓者矣。
何必然後守之。
嗚呼
予嘗歎人之所見
不能盡同。
故雖有蘊於中。
不敢揚言於人。
不自意
張君之見。
已能與予同。
推而至於四海之廣九州之衆。
其見之同者。
又惡知無其人耶。
使同者。
至於十百焉或千萬焉。
則巫之舌不能勝。
而古有族葬之說。
可以漸復矣。
中原士大夫家。
多以昭穆序葬。
唯其行有汚於先人者。
治異其兆域
衣冠蟬聯
在在有之。
人之富貴利達
不繫於地也昭昭矣。
奈之何怵於淫書末技
眩惑於是非也。
嗚呼
若張君者。
可謂卓識之士。
非邪。
庸因請記菴之成緒
而攄其所如此
知言之士。
必有取焉。
 案千萬人信之。
一二人訾之。
其勢不可勝也。
雖然
正之勝邪
天命也。
不出百年
東方之人。
或有覺其非。
而鄰乎德者也。
顧湄咫聞
葬書中。
八卦五行經。
託於黃帝所作。
黃帝時已有其術邪。
周禮
兆域正墓位。
尙書
卜澗東瀍西
毛詩
相其陰陽
觀其流泉
周時固有之矣。
禍福之說。
無有也。
藝文志
宮宅地形二十卷
旣有其書。
斯有其術。
後漢吳雄
營人所不封土
擇葬。
不問時日
趙興不卹諱忌
故犯妖禁。
兩家孫益豐熾
伯敬行路聞凶。
便解駕留止
不克考終
時人忌禁者。
多談爲證。
後漢已有師巫禍福之說。
而信與否則存乎人也。
 案素問已非黃帝所作。
八卦五行經。
黃帝所夢哉。
吳雄趙興
天牖之人。
擧世夢夢
時有一二天牖之人。
往往正行如此
鄭漢奉徑地粹
此心開百代之祥。
金瑣玉鉤
豈必平陂馬鬣
寸地
無疆之福。
牛眠龍角
何嘗推步於鷄丸。
從來營力競。
誰甘以尺土讓人。
陵谷忽遷。
豐碑頻琢。
造物若留有待也。
人其淸夜一捫心乎。
 案徑地篇。
弁言如此其粹。
而其下雜載誕罔無蒂之說。
意鄭氏。
執德不固
置之有無間者也。
故今錄其粹者而止。
(鷄丸謂土地也。
)近世爭地成風
廣占域(一作塋)域大。
加封十里之內。
莫敢朽胔入。
一朝朝市變遷
石麟化爲徒矼。
黃腸盡於斧斤
行人指點
追議生前罪惡
嗚呼
何苦爲是
古人所謂卜其宅兆者。
孝子慈孫之心。
重親遺體
使他日
不爲城邑道路溝渠耳。
世人郭璞之說
貪求吉地
至數年不葬親者。
有旣葬不吉
一掘未已
至三四次者。
有因爭地致訟。
未入土而家已蕭條者。
兄弟惑於各房風水之說。
骨肉化爲仇讐者。
語不聞乎。
龍穴非遙。
只是貯藏方寸地
牛眠在邇
空勞踏破隴頭雲。
 案近世名門
有七掘其祖者。
自此以來
門戶日漸凋瘵
子孫日漸稀少
災孼橫生
可救藥。
由是觀之。
風水之惑。
天其深惡之矣。
河南吳雄
至孝
家貧
喪母。
營人所不封土
擇葬其中
喪事趣辦
不問時日
巫者皆言當族滅
雄後致位司徒
子孫三世廷尉
 案權門貴族
未有不擇地以葬親者。
及其衰也。
芟夷殘滅
不忍見者矣。
醮子嫁女。
未有不擇日以行禮者。
及其成也。
蚤鰥靑孀。
不忍言者矣。
日驗而月徵之。
猶復苦惑。
何其迷也。
皇陵初建時。
量度界限
將築周垣
所司民家墳墓在傍者當外徙
高皇云。
墳墓
吾家鄰里
不必外徙
至今墳在陵域者。
春秋祭埽。
聽民出入無禁
可見帝王氣象
包含偏覆。
自異尋常萬萬也。
 案季武子杜氏之葬。
是古俗。
又係私門
以後帝王之家。
而有此包容
千古盛節也。
大興劉公機父卒於任。
時爲學宮弟子
徒步護喪歸。
卜葬
族人陰陽家言。
各以生年與葬期相値
久不克葬。
公獨曰。
願以某生年値月葬父。
於是力葬之後
公官至大司馬宮保
則葬日吉凶。
眞無謂矣。
 
案年月日時之說。
風木羽翼也。
年運不合
則全一年棄之。
三九不動。
則全一月棄之。
各親各有拘忌
左牽右掣
無可行之日。
先王典章
殘吾民之生理
以立其巫蟲(一作蠱)之邪說
抑獨何哉
余嘗見孤寒之夫。
祖宗骸骨曠野
而或生賢子孫
崛起窮巷
大其門戶
此寧得地理之助耶。
卿大夫殫心力。
以求善地
而或不肖子孫
驕奢淫泆
墜其家聲
地靈安在耶。
 案遺骸曠野者。
及其昌也。
葬巫據此地爲吉穴。
所謂福人逢吉地也。
廣設羅網
使左罥右罹(一作羅)。
一點滲漏
噫。
可謂罪大惡極者矣。
范文正公
得一宅基
堪輿家相之曰。
當世卿相
公曰。
誠有之。
不敢以私一家
卽捐其基建學。
蘇州府是也
風水家言。
尙有繫公念者乎。
 案范公不信風水
故善爲之辭。
而讓于公學矣。
英豪處事
往往如此
或問風水
空同子曰。
有哉無哉。
風氣聚則靈異自發
何謂無。
富貴
可遇而不可求
天之秘。
非人能爲也。
何謂有。
故吉以善獲。
非善之家。
雖遇。
不遇矣。
 案今世之人。
自命周通不滯
理達物者。
皆此論也。
噫。
有則有之。
無則無之
有無之間。
更占一位
是果何如物耶。
有問醫理者。
答之曰。
可有可無有。
算學者。
答之曰。
可有可無
其可曰通士達論乎。
有人於此
百言皆寔。
一言偶謊。
猶爲撒謊人矣。
況於百言而百謊乎。
風水之行于世。
厥有二繇。
一是鬼誑。
一是人謊。
其所奇中妙驗。
不出此。
凡書諸簡編
騰諸頰舌者。
千枝萬葉
畢竟歸於此二者而已
知此則可不惑矣。
凡人欲爲父母子孫永遠者。
當以公心處世
方便行事
一念合理
百神歸向
擇地論穴。
其次也。
不修責効先人遺骨
朝移夕改
愈更愈謬。
適足以取譴於造物
顧何益哉。
 案所論頗正。
其次二字
當改之曰非理
仁人孝子
得眞穴。
其在舊𡋟。
切勿毀之。
憑福恃勢
徙人之親而葬其親。
伐人之塚而爲己塚。
忍心害理
已不爲天所祐。
地何能福之哉。
明興記載孝陵之前
孫權墓。
帝王忠厚開國
萬世後。
將食其報也。
 案所論頗正。
所謂眞穴。
是何穴乎。
郭璞生平
不取信於其子。
郭公要向西。
其子必向東。
郭公看金山風水。
謂其子曰。
我卒。
可葬於金山脚下。
意葬於脚。
彼必葬於巓也。
郭公卒後。
其子悔向所作之非。
必遵父言爲是
竟葬於金山脚下。
遂爲凶地
故當時有父作子笑。
子作父笑。
要不笑。
須是龍叫之嘲。
噫。
之術。
不能自爲身謀乎。
 案此卽好事者
郭璞藏拙計也。
郭璞身後
家門隨覆。
後人咎其術未精。
歸咎於其子。
遮護耳。
身被極刑
此則其父祖之山禍也。
何不生時移葬吉地
自取滅亡也。
斯則自作之孼。
無可諉者也。
溫大雅將改葬其祖父
筮者曰。
若葬此地
當害兄而福弟。
大雅曰。
若得家弟永康
我當含笑入地矣。
 
溫大雅不信風水
外爲大言
自高耳。
不若正言折之曰。
未必福弟。
何以害兄。
世人泥公位之說。
兄弟議多。
有終不殯其親者。
噫。
父母者。
皆以子多爲幸。
若此則是一子
祗增一暴露之日。
不若子少者得早歸泉壤矣。
夫子孫各有福緣
且各有行誼
冥冥中所以之者
毫釐不爽
豈可挾私見而久暴其親。
況葬後砂水變易。
陵谷易位
造物於人。
豈可一端盡哉。
 案此弊吾東猶未甚矣。
蔡元定通術數。
朱晦翁門。
胡閎疏彈晦翁
幷及蔡。
謂之妖人
坐讁道州以死。
蔡善地理學
每與鄕人
卜葬改定
其間吉凶
不能皆驗。
及貶。
有贈詩者曰。
盡人家好丘隴
寃魂欲訴更無由。
先生若有堯夫術。
何不先言道州
 案元定之貶。
雖因朱子
其實元定朱子也。
漢夏侯嬰
功封滕王
死將葬。
未及墓。
引車馬踣地不前。
使人掘之。
得一石室
室中有銘曰。
佳城鬱鬱三千年。
白日
吁嗟滕公此室
改卜焉。
生何養。
死何歸。
前定久矣
 案自漢以上三千年。
羲農之時也。
曾謂此時
風水之說乎。
有虞氏瓦棺
夏后氏墍周。
曾謂羲農之世。
已有石室乎。
蝌蚪古文
當時已不能辦
石室四句之詩。
誰其讀之。
荒唐甚矣。
八公葬其子於鷄籠尖。
初葬時。
謂其孫曰葬後週年。
不利
孫對曰。
親安九泉
所願足矣
子有何惜也。
葬後孫不甚傷。
而後綿延盛發。
進士
四十餘人
至今蕃盛
 案旣喪其子。
藐玆孤孫。
如知不利
胡乃許葬。
旣許其葬。
又說其禍。
誰家之事也。
凡惑於風水者。
渠亦實未嘗深信
但好爲妖妄之言而已
近世士大夫信風水。
余嘗候一故人
堪輿家滿座
余曰。
近來上帝忙甚。
故人遽問何謂也。
余曰。
人間富壽夭。
僕僕然逐地師脚跟轉。
上帝那得不忙
 案近世宰相朝士
出遊鄕墅
必有地師三四人隨後
多者五六人
來來去去
無有已時。
若移此心。
愛賢士。
以敦親戚
必忠於國而睦於家矣。
葬者。
藏也。
人子於其親之歸藏
乃假爲身家謀
爲後嗣計。
一求風水
再求年月
各執房分而阻於卦例星辰吉凶
各持年命而撓於支干龜筮之生剋。
生者禍福
未可知。
死者暴露
置念乎。
 案鄭漢奉本如此
而原編。
雜取邪說
又何也。
王安禮
宋仁宗時
知開封府
帝數失皇太子
太史言。
民墓多迫京城
不利國嗣
詔悉改卜
無慮數十萬計。
汹懼
安禮諫曰。
文王卜世三十。
其政先於掩骼埋胔
未聞遷人之塚。
以利其嗣者。
惻然而罷。
 案風水之說。
毒害人類
至於此極
何喬新
初爲南京禮部主事
歸葬卜地
得吉
有欲粥其葬地者。
衆謂此吉壤
新曰暴人父而葬吾父。
不忍爲。
 
案信而捨之。
則尤未易也。
朱文公
崇安日。
小民大姓吉地
預埋石碑于其墳前。
數年之後
突而強佔爲訟。
二家爭執于庭
不決
文公親至其地觀之。
見其山明水麗。
鳳舞龍飛
意大侵奪情眞也。
及去其浮泥。
驗其故土
則有碑記所書。
小民祖先名字
文公一意斷還之。
後隱武夷山
有事經過其地。
閑步往觀。
問其居民
備言其埋石誑告罔上事。
文公懊悔無及
(此下有大雨雷電之說。
近於不經
今刪之。)
 案民心本良。
奸僞之滋。
至於此極。
世敎者。
尙亦憂之。
葬親者。
溺信風水
侵占他山
伐人塚。
棄人祖父母骸骨
怨連訟結。
抵死求勝
至於傾家敗業。
而地終不可得
福應尙遠
禍應至近。
何其一至此。
 案彌滿一世者。
皆求山訟山之人。
噫且柰何
劉文定公曰。
地惟繇於人之術。
則通其術者得吉
懵其術者得凶。
是地何足爲后祗而能母萬類耶。
天惟聽於地之所役。
則葬吉者不復因其惡而降殃。
葬凶者不復因其善而降祥。
是天何足上帝能父群倫耶。
 案此所謂地理天理之說也。
上帝日監在地
今以天地分而二之可乎。
楊誠齋不信風水之說。
嘗言郭璞精于風水
妙選吉地
以福其身。
以利其子孫
不免刑戮
子孫卒以衰絶
則是其說已不驗於其身矣。
而後方且誦其遺書遵信之。
不亦惑乎。
今之術者言。
墳墓若有席帽山。
子孫必爲侍從官。
蓋以侍從重戴故也。
唐時席帽
擧子所戴。
故有席帽何時離身之句。
宋朝都大梁。
地勢平曠
風起塵沙撲面
侍從跨馬
許重戴以障塵。
夫自有宇宙
則有此山。
何賤於唐而貴於今耶。
 案山形如筆尖則出文臣
兜鍪則出武班。
露積則出富人
如瓢子則出乞人
穴前有闚峯則主盜賊
斷壟主刑禍。
千妖萬惡
惑世誣民
奚但席帽而已哉。
趙端肅公
自姚徙居郡城
亦頗經營風水
一日語人曰。
吾昨念之。
富貴
家。
能致地師千里之外
有佳山水處。
又能出重資以購之。
其人不可
又能以勢力強之。
善地
已又將富貴
富貴
已又將得善地
如環之無端。
千百世不絶
皆人與地爲政
於是手指天曰。
老將安所事事耶。
於是一笑而罷。
 案此論明白痛快
可誦可佩
上天有知
決不太阿倒柄。
富貴家。
世世把持
環轉如此
盍亦三思
不敢風水必無徵也。
就令禍福之報。
如影隨形
而基福之地。
祖宗多以無心得之
及已富貴
於是不惜千金之費。
以買一穴
爭訟累年
始獲營葬
而旣葬之後
子孫往往漸歸淪替
風水可遇而不可求
亦已明矣。
然則何不天理以需地理自應
宅心地以俟陰陽自來
營營勞苦心力爲也。
 案可遇而不可求
風水之理實有者也。
旣有理矣。
斯其爲可遇。
其可遇矣。
如之何不求。
本無是理。
不可冀遇。
如其有之。
殫心往求。
遇之道也。
此論大謬
無以解世惑矣。
世人立宅營墓。
交易婚嫁
以至一椽一瓦。
出行百里間。
無不方向擇日辰。
汲汲趨吉避凶爲事
不知自己一個元吉主人
却不料理
慈湖先訓云。
心吉則百事俱吉。
古人爲善者。
命曰吉人
是此通體是吉。
世間凶辰惡煞
何處干犯得他。
 案皇明解縉學士
請於曆書
去宜忌時方向雜說
塡補播種時候
至論也。
人家新卜得葬地。
安厝
忽掘見棺木骸骨者。
宜卽與掩埋之。
而權奉新柩爲草舍
卽此稍遠。
另卜穴。
或通去此處。
卜地
無不可。
蓋論已葬與未葬則我尙可圖。
有主無主則彼爲可憫
故寧須我費事
無遽攘泉下之人。
使一旦流離失所也。
 案方掘玆穴。
必謂玆吉。
視此遺骨
足驗無吉。
百年之後
不知何骨。
又來掘骨。
嗟乎
胡不悟矣。
 
總之
鄭氏徑地之篇。
多載粹言。
顧乃見理不明
執德不固
迺於稗家小雜採荒唐之說。
孫仲謀白鶴分飛
沈君典靑烏得力
陶侃牛眠吉地
鄭昭之羊眠福穴。
眉山風燈不滅
莆田粉團受報。
王欽若水流橋下。
吳景鸞之諫用牛頭
浙人金鎖玉鉤
洪氏之風吹羅帶
楊榮白兔之墳。
柯潛畫瓜之室。
楊素白氣屬天。
吳誠雷雨下穴
悠悠不經之談
若非人謊。
都係鬼誑。
理知情之士。
但주-D004掃之以一篲
胡乃禾莠竝養。
薰蕕同器
使覽之者
適所從。
噫其惜哉。
 吾東先輩
梧里李政丞
澤堂李學士
皆峻斥風水
梧里先兆在衿川縣。
族葬也。
有喪不求新。
而其家壽考綿遠
澤堂之孫。
榮達崇高
至今不衰
遺訓至理名(一作明)論。
宜採入此間也。
俟菴風水
葬親者。
延地師相吉地
以定宅兆
丁子曰。
非禮也。
埋其親以徼福
非孝子之情也。
雖然
有此理。
斯有此禮。
亦唯曰無此理也。
周公族葬之法。
葬之以昭穆
授之以塋域
無鑿脈破氣之忌。
葬於北方北首
無方位坐向之殊。
此時世卿大夫
世祿子孫
榮鬯固自如也。
冀兗之野。
曠無陵阜
今之葬者。
周垣爲域。
正昭穆如周禮
無龍虎砂角之觀。
富貴固自如也。
奚爲而求吉地也。
英豪桀特之人。
聰明威能
足以一世而役萬民者。
生而坐乎明堂之上。
不能庇其子孫
或殤焉。
廢疾焉。
塚中枯骨
雖復山河形勢之地。
何以澤其遺胤哉。
世之迷者。
云埋胔以詛人。
亦有驗。
其理可旁通也。
嗚呼
斯豈所忍言者
雖然
吾且言之。
世有埋胔以禍人者。
其有埋胔以福人者乎。
邪鬼妖巫。
爲此術以罔人
使陷於已矣
有以徼福者乎。
雖有理。
君子不爲
況萬萬無此理哉。
 案古語云。
狐埋之狐抇之。
正謂埋胔之詛也。
以此理。
擬之於父母遺骸
不仁甚矣。
今人拾遺
解包而眡之
一錠
其爲貨也。
足以一布
然猶四顧而私諸懷
趨而反不小留
唯恐人之攘之也。
若是者情也。
所謂吉地者。
而安其父母體魄
下而徼其子孫福祿
生育蕃昌
財帛盈衍
有或十世不盡庥廕者。
天下巨寶也。
千珠方(一作萬)
不足以與易也。
地師旣得此巨寶
胡爲自私以陰葬其父母
顧乃趨而獻之卿相之門也。
何其廉於己。
浮於於陵
忠於彼。
踰於介推也。
斯吾之所不深信也。
有師焉。
抵掌而談吉地曰。
其剝換也。
有龍挐虎攫之勢。
拱抱也。
鸞翔鳳舞之形。
寅葬則卯發。
子卿而孫侯。
千里一遌之地也。
卽我熟視良久曰。
胡不葬汝之母。
 案地師學者一書
所傳者一法
所見一局
甲乙抵捂
氷炭乖迕
何者
則所謀者一串錢耳。
所謂風水之書。
圖繪佳城吉地
辨其方位
子午卯酉
乾坤艮巽。
所謂入首剝換之勢。
龍虎砂角之形。
所謂得水破者。
無不以其方位之所相衝相合
而辨其災祥
故地見人家譜牒。
有繪其先祖之墓地者。
一見縣斷吉凶
嗟乎
此夢之中又夢。
罔之中又罔也。
莫不圓其顱。
列其眉。
雙其目。
中其鼻。
左右顴以夾輔其口者。
其中壽耈者。
短促者。
貴者賤者。
富者貧者。
豈以其面目方位合規度無歪舛。
縣斷吉凶哉。
唯其骨格神韻
不可以言語文字
形容髣髴者。
由是觀之。
彼唯子午卯酉乾坤艮巽。
屑屑焉察其宜忌者。
是又學奇門六壬邪術
執方位以求其交鬼者也。
愚哉愚哉。
 案嘗觀風水之書。
連篇累牘
甲乙丙丁乾坤巽之字。
絶無義理
何苦信之。
孩兒病瘡
蟲蝕膚如木。
師曰。
墓受乾戌風。
竁有蟲蝕屍祟也。
視之良然
尙有說乎。
長子墜而死。
孩兒瘸而瘁。
師曰。
犯忌翻屍背在上祟也。
視之良然
尙有說乎。
火燒墻。
或水汎棺。
或根絡于胔。
咸有所召。
驗之不忒
尙有說乎。
嗚呼
此世之所以終迷而莫之悟也。
燕巖朴趾源熱河日記
記賣幻者事二十餘條
知此理則悟此妄矣。
鬼物戲人
或因其偶然而奏之爲災祟
或因其實然而誘之爲奇中
本無此菑。
幻造眩人
目之所眡。
眞確無錯。
而其物乃虛妄耳。
余見負魔者矣。
射覆如神。
百不失一
冬月中靑
隔壁蠟書
視人之面目
知其父墳之前
有奇石。
禳人之疾。
占之曰埋胔爲祟。
炕洞掘鼠。
竈門掘骨者。
何限矣。
皆鬼幻之怪。
以眩一時之目者。
奚惑焉。
不知斯者。
雖智如樗里
直如微生
終亦受罔乎邪鬼之謀。
而墮其術中矣。
 案琴山縣尹氏十歲
不識一字
忽通堪輿之術。
禍福吉凶
無不奇中
人且崇信
不疑其鬼憑。
豈不難哉。
郭璞非罪誅。
身埋水中
道詵、無學之等皆身爲髠。
覆其宗祀
李義信湛宗無血胤
今之滔滔者。
終身丐乞
而其子孫不昌
斯何理也。
幾見地師之子若孫。
弘文館校理
平安道觀察使者乎。
人情一也。
我有地可以發福
我旣知之矣。
有爲一緡錢所賣。
輕以予人者乎。
宰相惑於風水
累遷父母之墓者。
多無子姓
士庶人惑於風水
累遷父母之墓者。
多奇怪變
司馬溫公
賂地師令順己意。
兄弟壽考榮貴
胡不悟矣。
有爲曠達之論者。
曰。
風水之理。
有則不可
無亦不可
嗚呼折訟如此
其亦難乎。
其爲士矣。
 案近有一地師。
目不識丁
竝不讀堪輿一句
猶善占穴。
遊於卿相之門。
雖欲不謂之惑。
不可得矣。
或者曰。
風水之說。
眇芒不可究。
但觀乎衰替之家。
其先墳墓
憔悴蕭颯
光潤之色。
觀乎興旺之家。
其先墳墓
茂密榮鬯。
通明之氣。
是非其著顯不可誣者耶。
曰固哉。
子之觀物也。
豈唯墳墓然矣。
頹椽破壁
左敧右側
蓬亂藋。
無徑無門
貧士之室乎。
而後有此室。
以此室之故。
受貧乎。
峻宇雕楹
矗天蟠地
曲旃桴思
眩晃奪目
富人之屋乎。
而後有此屋。
以此屋之故致富乎。
觀物之貌。
不究其所由然
則物寃者多矣。
每朝一變
子騎而巡于顚覆者之兆。
歸而猶語之如此。
吾其信之矣。
兄弟方科官盛時
巫之過去者。
皆指吾先人之宅。
而推之爲福地名穴。
及其蹶也。
又指其所嘗指者而貶之咎之。
嗟乎旣巫矣。
能有
矣。
 案有人於此
白須髮者曰。
白鬚髮者。
皆易老之人也。
指著紗帽者曰。
紗帽者。
必達之人也。
則不可曰善觀物者。
墓域榮悴
占家門之盛衰
何以異是。
 蔣士銓(心餘)詩曰。
冢人兆域
大夫族葬
月日各有制。
封樹戒相訪。
焉敢丘陵
而蒙拘忌誑。
枯骸富貴
人子久喪
遂惑靑烏言。
百計營一壙。
葬者恣侵盜
不葬成坐忘
虆梩難求
骼胔豈無恙。
愚士夫鄙。
柩盡屹然向。
堂存數世棺。
閥閱儀仗
(下有五句不錄。)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