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晋庵集卷之七 (自动笺注)
晉菴集卷之七
 題跋
  
題默窩詩卷
海平尹汝精。
病世之人。
以言而取敗。
自號默窩
或者有問於余曰。
詩者。
性情之發而爲言者也。
精好爲詩。
殆將廢百事而爲之。
凡其飮食夢寐
無往而非詩也。
無往而非詩者。
卽無往而非言也。
然則天下多言者。
無過於汝精。
而今自托於默。
其孰信之。
余曰。
子不聞深谷有聲乎。
其聲也不自爲聲。
而必待乎物。
故曰。
聲之出於谷。
非也。
曰。
聲之不出於谷。
又非也。
惟其無意於聲。
而聲自聞也。
古之至人
何嘗無言乎哉
言而無意於言。
是以其言高如升天。
而人不敢其高
深如入地
而人不敢疑其深。
皆默之道。
而汝精之所願學者也。
竊觀汝精之爲詩。
緣境而生情
緣情成言
亦惟曰。
無意於詩而已
無意於言。
而言出者。
天下眞言也。
無意於詩。
詩作者。
天下之眞詩也。
汝精之言旣無害於默。
則况其詩乎。
汝精嘗以窩記。
屬於余。
未暇作也。
今讀其詩。
不可終默。
遂書其卷。
硯銘
公元1726年
余年十三四時。
就學仲舅竹泉公
公有倭硯。
舊物也。
石品極美
余數手摩之。
公笑曰。
汝欲此乎。
當待汝學進。
以此賞之
後數年。
余作伊尹贊。
就質于公。
公喜曰。
汝學其進矣。
遂以硯授之。
不敢常用
赴試時。
必持而入塲
歲丙午
上謁太學
多士
當是時。
大寒
墨凍不成字
從者以硯置炭火上以煖之。
及出而試之。
墨已索然無光。
余疑墨之不佳
代以他墨亦然
余撫而悲之曰。
余眞負公哉。
天下之物。
莫堅于石。
惟其不善其用。
使不得全其性。
况其堅之不及於石者乎。
夫士之得失之攻其中
榮辱之誘其外
炎炎而熾者。
不但炭火而已
安保其余不爲此硯也哉
然則余之負公也。
大矣
反而求之乎。
遂作硯銘
余感云爾
銘曰。
與之非其人。
不及知人之哲者耶。
待之違其性。
爾不聞擇友之失者耶。
吾將與爾卷而藏之
永守吾玄。
庶幾補其愆者邪。
鄭元伯(敾)畵帖
今之好畵者
未有不蓄元伯畵者
獨余無有焉。
然余聞人之有元伯畵。
則必借而觀之。
於是
元伯之畵。
日聚乎吾前。
未嘗元伯畵。
元伯未嘗不爲余畵
之。
近聞貴游子弟
元伯畵。
元伯爲之畵一帖。
其人又求一屛。
元伯適醉甚。
以縑投地曰。
吾畵其可再得乎。
其人憮然不敢請。
然則余之得元伯畵者
何但再焉而已乎。
元伯何其獨厚於余也。
今觀汝精所藏帖。
元伯得意筆也。
遂書此。
謝元伯焉。
題尹景孺詩後
景孺之詩。
淸新敏妙
如其爲人
而往往有傷於巧者。
伯玉評之得矣。
使景孺去其巧。
一出於澹。
則其可矣。
世之論伯玉之詩者曰。
澹而無味
余獨好之曰。
人有嗜飮水者。
有何味。
自知其味也。
聞者皆大笑
余言亦有激而云耳
伯玉之澹固好。
而澹而至於無味
未必不爲伯玉之病也。
水之澹。
性也。
天下之水皆同。
李文饒作相長安
必致惠山泉。
有數千里水遞
盖取其味也。
景孺不但伯玉之澹。
而必如惠山泉之澹。
而且有味
然後余掬而飮之。
以滌塵土腸也。
景孺以是自勉
而且勉伯玉。
何如也。
鄭元伯畵帖
世之論畵者
必以元伯之畵。
配三淵之詩。
國朝之畵。
至元伯而始極其變。
元伯畵出
而世之學元伯者
元伯筆力
而徒竊其法。
畵之衰。
未必不自元
伯始
余嘗謂今之爲詩者。
步趨三淵。
則人爭怪之。
而無三淵學識
而徒學其奇。
適足以受其病。
詩之衰。
三淵又不得辭其責矣。
非不服三淵。
惡世之羣爲三淵者也。
聞者。
以爲狂言
今觀元伯畵。
聊書此。
戒夫學元伯者
書金士舒詩後
嘗受學於仲舅竹泉公
公歷論詩道。
蹙頞曰。
今之詩。
言語非不工矣。
而其聲哀。
其調促。
可以觀世者。
爾其識之。
異日
必思吾言。
公之季子士舒年甫弱冠
余學詩。
古律詩累百篇
澹雅溫粹
往往治世之音。
余讀而歎曰。
公之卒已十餘年。
而後生之爲詩者。
駸駸日趨於衰。
如虫之鳴
如鬼之嘯雨。
古人雍容和豫
琴瑟諧協
則漫焉不知可喜
士舒出於其間
能不與世俱化。
豈獨詩道有賴於士舒哉。
外氏世篤忠貞家。
與國同其休戚
從兄罹辛壬之禍。
金氏一門
無遺類
而士舒以藐爾一孤兒
獨免焉。
讀書績文。
昂然出頭角。
人皆謂竹泉公有後
古之善觀詩者。
聽其音而考其風。
衢歌而巷謠。
足以觀其世焉。
况士舒之詩乎。
然則陰陽消息之機。
無往不復
士舒之詩。
家國瑞物
天將大啓泰運
固有以先之耶。
不然
而使士舒。
刻意苦吟
與今之所謂工於詩者。
爭其姸媸
則又何足稱哉。
余誦其聞於公者。
姑書此。
以俟之云爾
書尹老彭(志述)詩後
嗚呼
是吾友尹老彭謫居安時
寄余詩也。
詩用翠軒朴公韻。
老彭素慕翠軒
客游湖中
道過陽智縣。
公墓在其地。
過數十里
漬酒流涕而去。
及其被禍也。
與公年皆二十七。
嗚呼
何其同也。
士之曠世相感者。
非偶然而已也。
未知後之過老彭墓者。
有能興感老彭者乎。
又安知無其人也。
老彭有詩。
輒用翠軒韻。
豈但篤好其詩而然哉。
鐘巖酬唱錄後
公元1737年
丁巳夏
余與南德哉,吳伯玉
一韻
七言律詩二十篇
見世唱酬者。
彊者凌而駕之。
弱者企而慕之
於是
勝心生而天機則索然盡矣。
二子爲詩。
不取法於古人
下不求合於今人
惟自各適其適。
悠然浮鷗之遇於水。
相親相忘也。
是以
雖以余之最拙。
而往往自忘其拙。
二子者。
又不余凌也。
不然則如市中兒之射鉤賭物。
必求其一勝
烏在其爲詩也。
人之見是卷者。
惟求其無勝心可也
紛然而論
工拙
吾輩之爲詩。
幾乎其隱矣。
七月初吉
宜叔
書。
趙仲禮(明履)扃字詩後
余與南德哉,吳伯玉
賦扃字韻。
二十篇
合爲六十篇
而意窮而止。
今讀仲禮所賦二十篇
愈出而愈新。
始知盈天地間者。
皆詩也。
一字之用
奇正百變
終身用之。
不見其窮。
向之吾輩二十篇自多者。
不知詩也。
繼今以往
又安知無世好詩仲禮者。
續而賦之
千百篇而不已乎
余將竢之。
金士廸,李平一
西湖月錄跋。
公元1738年
戊午秋
余與吳伯玉
渼湖
酒間。
伯玉扣舷而歌蘇子瞻赤壁賦
仍謂余曰。
壬戌
自今五年
吾輩於是年旣望夜泛舟
子瞻之遊可乎。
余曰。
世間離合本無常。
天晴得月
未可知。
子姑勿言
造物者
竊聽之也。
顧今伯玉之墓草將再宿
而士廸平一之遊。
卧病不得從焉。
中間存沒之感旣如此
區區離合何暇道也。
夜天無雲。
月色如晝
天之餉二子者。
固多矣。
或曰
金太白氏。
驪江放舟遊。
臨津赤壁二子之遊。
恨不於此地也。
余曰。
可以泛舟對月
無地而非赤壁
欲求地名
摸效子瞻
其所見者。
局矣。
然求其地與求其年。
其爲粗跡則一也。
向者戊午之遊。
又安知非子瞻之壬戌乎。
伯玉有知
必以余爲知言
而余將以是
欲質於太白云爾
又書
子瞻交遊一代
赤壁同遊
惟一吹簫客也。
若使黃魯直秦太虗輩從之。
則其樂又如何也。
翠軒蠶頭聯句
可謂盛矣。
其中有文章非不工。
而後之人讀其詩而唾罵之者
不如子瞻之客。
因其吹簫而得傳焉。
二子一唱一酬
子瞻固不寂寥
瀝酒翠軒之魂。
必有慨然太息者矣。
桂南詩集
桂南集。
卽故郡守李公聖瑞詩也。
公名龜齡
詩名於世。
余在少時
南湖
詩人尹生汝精。
詩社
日有唱酬
相得驩如也。
汝精論詩甚高。
少許與。
而每稱桂南李丈詩曰。
詩豪奇。
陸放翁
而往往得其妙者也。
仍誦傳一二佳句
及公爲安山倅。
安余之墓鄕也。
時節省墓
屈駕過弊廬。
贈以詩篇
時汝精已死矣。
語及汝精。
相對悲之。
盖公襟懷軒豁
負氣好奇節。
可意人
一言許以知己
有古俠士風。
於是
余之知公者。
益知其所不知
不但服其詩也。
失職
公元1737年
家居
年益老家益貧。
倂日而食
太學
鹽以度朝夕。
破巾草屨
諸生相揖讓。
不知其爲前太守
而猶不肯向人作乞官語。
哦詩不已
公所製詩。
嘗自抄爲七百餘篇
而洪慶州明遠
素慕公。
請其藁藏于家。
公旣卒。
屬太學士金士舒。
又抄三百篇
捐財付之剞劂
行于世。
明遠好義氣而能不負公。
今世人也。
於此
別有所感者。
汝精之沒。
余取其詩。
作序弁其卷。
所以傳之。
去年春
回祿灾。
家間文籍
蕩然無餘者。
問其家則無他本矣。
噫。
汝精向未嘗死。
而今始死矣。
今見明遠之能使公不朽如此
公與汝精。
同一詩窮
而其身後所遇。
有幸不幸
汝精之窮。
甚於公之窮而然耶。
明遠以余雅識公。
要題其卷末
公詩非待余言以傳者。
遂書余之負汝精者。
以識其感。
汝精名治
後之覽者。
其或因是而知有汝精也夫
晉菴集卷之七
 論
  
秦穆公
春秋之道。
莫嚴於待夷狄
夫齊晉之君。
未必純於中國
孔子引而進之。
待之中國
,楚之君。
未必純於夷狄
孔子抑而退之
待之夷狄
孔子非偏厚於齊晉。
偏疾於秦,楚也。
盖恐夷夏之分混也。
左氏
以秦穆,楚莊爲霸者
孔子意也。
况楚莊之純於夷狄
不啻穆公
則其可幷而與之乎。
春秋之世。
霸者二國
齊桓。
霸之雄也。
晉文
霸之繼也。
穆公之假義。
天子所以霸者
王法也。
左氏之仍而與之。
其可乎。
或曰
穆公之後
統一天下
君子王者之統與之。
堯舜之德湯武之功。
猶與幷居一統
則彼穆公之於桓與文也。
又何別焉。
帝統之不靳奚獨秦。
雖以魏元之純於夷狄
君子猶或與之者
抑有說焉。
天下王者
不得以正其罪焉也。
穆公之時
天子猶在上。
孔子春秋
其褒而賞之也非曰。
吾褒而賞之
天子褒而賞之也。
其貶而罰之也非曰。
吾貶而罰之。
天子貶而罰之也。
使孔子不曰天子
而曰吾爲之。
則是私也。
天下誰憚之哉。
或又曰。
世之學孔子者。
莫如孟子
孟子亦嘗以霸與穆公
何罪左氏之深也。
曰。
孟子之與之也。
其諸異乎左氏之與之也。
孟子之時。
孟子方以王道諸侯
當時之君。
有問以桓,文之事。
孟子以不聞。
夫不桓文道穆公乎。
孔子之抑穆公以進桓,文。
所以尊中國也。
孟子之稱穆公以列桓,文。
所以尊王道也。
二聖人者。
惟其時之異也。
武帝
聖人慮患也。
不恃乎世無致亂之人。
而恃吾無致亂之道。
威公不殺田氏
漢文帝之不削吳王者
盖天下之亂。
吾計禁于東。
其亂必起於西。
吾謀杜于外。
其亂必起於內。
雖有智者
不勝其先事而料之。
逆機而圖之。
惟吾無致亂之道而已
武帝弗陵太子
遂賜鉤弋夫人死曰。
國家所以亂。
由主少母壯。
不聞呂后事耶。
不得不去之。
嗚呼
武帝慮患也。
可謂深且遠矣。
春秋之法。
母后不得臨朝
使高帝
早正其家法
呂氏安得而亂之哉。
殺一不辜而取天下
古之聖人
不忍爲。
旣立其子而殺其母。
其可乎。
余竊以爲夫人非無辜也。
特不欲明言
而乃托此而殺之也。
夫人何辜哉。
曰。
戾太子之獄。
夫人必有與焉者矣。
晉獻公之殺世子
驪姬之讒也。
靈公之廢太子
孟姚之間也。
自古人君之變生父子間。
未嘗不由女寵
夫人得幸久矣
豈不欲其子爲天子
而况弗陵之所愛者也。
夫人讒毁太子者。
何嘗一日忘于心。
而彼江充,蘇文之徒。
安知不爲夫人私黨乎。
以是而按太子之獄。
夫人其授刃。
二子特刺之者也。
旣覺其寃。
固當顯戮于朝。
旣立其子。
以此加諸其母。
則天下之悲憐太子者。
其能歸附弗陵乎。
故托此而殺之耳。
不然
武帝忍人也哉
成帝
人君之學。
惟務其實而已
世之儒者
或以好名誤人之國
爲人君者。
徒好其名而不求其實
未有不喪其國者也。
王莽之簒漢。
論者。
皆罪成帝委權外戚
不知不但在於委權外戚
實出於其君之好名也。
高帝匹夫
百戰定天下
惟知敵國强弱
兵機得失
不知古人治天下。
所謂禮樂者。
叔孫通朝儀
羣臣不敢喧譁
高帝以爲如是足矣
至於文帝
當時之士。
有以三代說動之者
文帝然而自當
意必曰。
漢家自有高帝遺法
何必遠求三代哉。
其所用之臣。
亦非有驚世之學過人之行。
而惟不失爲謹厚長者也。
以是出治
以是奉令
其間不無小人
不過緣法而爲姦而已
傳至武帝
未聞三代之道。
竊慕其名。
太學六經
嚮用儒術之士。
高帝椎魯
文帝質樸
謂不足法
而直欲軼駕湯武
漢之文物
燦然一新
惟其徒好其名。
而不務其實
故漢之元氣
則已衰矣。
成帝昏君也。
其所學者武帝
而求天下羣書
天下文士
日講於朝廷之上。
其視漢家規模
如鄕人之子孫。
襲人華服
行遊市人
有問祖先力穡勤苦
則耻而不言
於是天下之俗。
日趨虗僞矣。
王莽者。
心知天下之俗已變。
可以虗名取之。
動容出辭氣。
偃然自居曰。
足以聖人
孔光引之於前。
劉歆推之於後。
以爲聖人復作
天下靡然從之。
嗚呼
余觀所爲
其情不足以一室
其事不足以一鄕
而反有以天下者。
其俗之好名也。
然則人君之學。
徒趨其名。
不如不學之爲愈也歟
太宗
創業之君。
譬如建屋者。
夫建屋者。
立基必求其固。
聚材必求其美。
今有一人焉。
立基不求其固。
聚材不求其美。
汲汲惟恐欄檻未及刻畫
窻壁未及塗飾
纔傳數世。
已不禁其傾仄腐敗
唐太宗貞觀之治。
可謂盛矣。
一傳而至高宗
業已衰。
其盛也驟。
故其衰也疾。
其進也速
故其退也易。
物理然也。
竊觀太宗創業也。
無過曰建屋者之惟急於欄檻刻畫
窻壁塗飾
以及丹雘之功。
惟恐照人
之目而已
武王興周也。
周之治不極武王之時
而極於成,康之世。
高祖之創漢也。
之治不極高祖之時
而極於文,景之世。
夫成,康之武王
文,景之述高祖者。
固賢於唐之高宗中宗
而其二祖者。
不務其名。
而惟求其實
不求其外
而惟求其內
使其極治之盛。
不及於吾之身。
其所留與子若孫者。
無窮已也。
太宗好名之君也。
觀其一政令之間。
一辭氣之際。
惟欲賁飾太平
傲然自處三代之上。
吾觀古來無故而得美名者。
未有不災及其身者。
雖或幸而免於其身。
而必及於其後
太宗竊取三代之治名者哉
中宗
天下事莫如正其始焉而已
能正其始。
不能其後者。
未之有也。
不能正其始。
而能正其後者。
又未之有也。
中宗復位
胡氏論五王不能爲唐室討罪人。
罪人
卽武氏也。
盖胡氏之言。
則予其能正其始。
而恨其不能其後也。
愚竊謂五王
惟其不能正其始。
固無以正其後也。
文姜哀姜
魯之罪人也。
凡爲魯之臣子者。
執其罪而討之。
以復先君之仇。
雖使其子爲嗣君。
而固莫敢禁焉。
若使其子。
親率國人而討
其罪。
則天下焉有以子而討母者乎。
武氏之罪。
於魯文姜哀姜
而在中宗
則猶母也。
雖曰討武氏罪者。
中宗也。
五王也。
中宗躬率五王
陳兵以入之。
則討武氏之罪者。
中宗而誰乎。
然則武氏之罪。
終不可討乎。
曰。
武氏之與唐室不可一日俱全者也。
武氏之罪不討。
則唐無臣子矣。
爲五王計莫如先入宮中
數其罪而廢之。
告于太廟
布諸四方
使之自盡
而又盡滅其黨與
然後迎立中宗
則討武氏之罪者。
五王也。
中宗也。
今乃汲汲然先詣東宮
奉入中宗
則旣不能母子之義。
不能宗社之賊。
求其失。
則惟五王不能正其始也。
或者曰。
王先討武氏。
迎立中宗
則是殺其母而立其子也。
中宗其忍立其位乎。
曰。
五王之討武氏。
唐室也。
非爲中宗也。
中宗何敢爲武氏。
而不主唐室血祀乎。
不與於其謀可也
魯仲連
士之不用於世者。
其於天下之事。
澹然不知而已
然事有關天下大計
而吾力有足以濟之。
則猶不敢是非所知
而遂一起而當之。
盖其道可以大用
不可以小用也。
戰國之世。
王化已熄。
當時
之士。
辯說相尙
役役勢利之途。
規規功名之會。
如蘇,張,范,蔡之徒。
殆遍於世而能超然高蹈者。
魯仲連一人耳。
然及趙之帝秦
義言之。
則天下之大分乖矣。
以勢言之。
則天下之大機去矣。
仲連不惜一起而救之。
其所用者。
大也
至於聊城之事。
不能無疑焉。
顧以一城得失
仲連不憚其煩
仲連之用。
何其大。
而今何其小也。
仲連必自謂之曰。
吾旣齊人
聊城又齊城也。
父母之國
以保祖宗之土。
是吾之義也。
然則燕之伐齊。
宗國幾殄。
田單兩城之民。
拒百萬乘勝之兵。
齊之不亡者
天也非人也。
仲連未嘗一策畫一計。
以救宗社之危。
而視其國之存亡
邈乎若無與於己。
當是時。
仲連不爲齊人乎。
聊城不過一州之地也。
得之不足以重齊。
失之不足以喪齊。
仲連汲汲出力而當之。
不恤一國之亡。
惟恐一城之失。
未見可也
田單重兵而攻孤城
不待仲連之計。
而其勢將朝暮下之矣。
甚矣。
仲連之不自重也。
或者曰。
田單聊城
久而無功
故問計于仲連
仲連不得不爲之謀也。
曰。
仲連不食君祿
則雖齊之君。
不可强而使之。
田單乎。
之伐狄也。
盖嘗問計于仲連
仲連惟勉力戰而已
何獨聊城甘心田單役哉。
蒙毅
始皇東廵
會稽道病。
使蒙毅山川
未及還。
始皇崩。
趙高矯詔
太子扶蘇
以及蒙毅蒙恬
而乃胡亥
秦卒以亡。
嗚呼
趙高之欲殺太子
而立胡亥者。
何待始皇之死
然後有是計哉。
然不敢以一言而讒太子者。
始皇之必不信也。
扶蘇之見疎。
小人不能乘其隙。
始皇可不英主乎。
始皇之始出太子者。
一時之怒。
而其臣苟有力
訟其無罪者。
始皇何必不聽乎。
今夫太子無罪出外
國家大變也。
始皇之臣者。
不可之而寵臣也。
羣臣之所不敢言
毅可以言之矣。
太子之所信。
趙高之所忌。
在廷之臣。
獨蒙氏兄弟也。
太子廢立
奚獨爲秦之存亡
實蒙氏之所與禍福者也。
毅可默然已乎
當是時。
始皇方怒甚。
若爭之。
則不惟其不聽
且必激其怒矣。
余觀戰國之士。
進說於其君者。
必因其機而爲之說。
故其說易入。
必欲請還太子
始皇東廵
庶乎其機也。
古者廵狩之法。
不行後者
盖後之天下
晏然無事
有如三代者乎。
其君之不敢
去其國。
勢也。
始皇詐力而取六國
天下初定
出而遠遊
非計也。
太子
國本也。
始皇不在
太子在則關中
猶可以無恐。
當其東廵
苟歷陳國家不可一日無君。
而請使太子監國
以待始皇之還。
始皇必立聽之矣。
始皇者。
頗知天下大計
而其臣之善說者。
亦惟曰利害而已
其放太后也。
羣臣之諫者。
未嘗不引之以義。
曉之以恩。
始皇惟以刀鋸待之
茅焦諫之以天下無嚮秦者。
始皇翻然改之。
始皇何嘗知有恩義者哉。
能因其機而入之矣。
關中之變。
事之所以必然
而其不然者。
幸也。
豈獨太子計也。
惜乎。
毅之知不及茅焦也。
范增
公元前328年
范增之勸項羽
楚懷王
爲項氏也。
非爲懷王也。
蘇氏以爲羽之殺宋義
是弑義帝之兆也。
其弑義帝
則疑之本也。
方羽之殺宋義也。
力能則誅之。
不能則去之。
嗚呼
蘇氏之言。
何其謬也。
余謂羽之殺宋義也。
必爲其謀主
義帝之弑。
又安知不爲之計乎哉
項氏謀臣也。
其始勸立懷王者。
心果如周巿之立魏後。
張良之立韓後乎。
無過爲項氏立其所而已
懷王卽位
獨遣沛公入關
宋義上將
爲副焉。
固非之始慮也。
豈但不平
必悔之矣。
然則羽之殺宋義也。
未必不爲陰主
而旣殺宋義
義帝之遇弑。
又其勢也。
余竊謂失計
在於其始之勸立懷王也。
羽之方起事也。
雖無土地之封
兵甲之衆。
江東子弟
足以爲用。
使苟無弑君之名。
天下人心之叛。
不至若是之驟也。
不能成功
不爲天下罪人
曹操之於漢。
司馬懿之於魏。
其所挾天子以令諸侯者。
以其君臣分素定也。
當羽之時。
列國亡已久。
苟能懷故而立後嗣
可謂賢矣。
而徒爲項氏而計而已
則天下者
仁者得之
但患項氏之非其人也。
項氏而果爲其人。
則又何必因人成事也。
范增不知項氏爲人乎。
項氏非屈於人者。
若非懷王
必殺懷王
余故曰。
失計
其始之勸立懷王也。
酈生
韓信旣克趙。
進兵伐齊。
酈生言於漢王
請說齊王歸漢。
漢王入齊。
田橫許之。
不備漢兵
韓信襲破之。
酈生
海上
世之論者。
皆罪信之爭功
以爲甚矣。
酈生失計也。
生之說田橫
其果如隨何
之說英布乎。
可以說服
可以力取。
不待智者而後可知也。
其始許之者
安知其非詐也。
不滅
項羽不可滅。
羽之亡。
不在固陵之戰。
在於韓信破齊之日。
强國也。
韓信一擧而勝。
乘其不意也。
是則非信之功。
酈生之功也。
信之旣王齊
其客有以三分天下
而信之不聽之者
不忍漢王也。
使信苟用其說。
則天下非漢之有矣
背主恩而圖己利。
韓信所不忍爲。
漢王何德田氏哉。
田氏立國之已固。
得民之已深。
何如也。
不能進而爭衡中國
猶可據險一方
不失三分之爭。
豈因酈生一言
甘心事漢哉。
當時漢兵乘勝東向
朝暮壓境而至矣。
漢王又遣酈生者。
特出一時緩師而已
知天命之已在漢。
屈意歸附
天下辯士
獨一酈生哉。
獻策之臣如信之蒯徹
遊說之士如信之武涉者。
豈無其人。
固守臣節乎。
吾知其終必叛也。
然則當漢之困固陵
出兵而救楚。
不救楚則三分之勢不成也。
楚,漢輕重
其機惟在於
而漢之急於者。
滅此而後可也
將在外。
君命或有所不受。
且信之伐
漢王未嘗之者乎。
之入海。
帝誘之以
侯爵
脅之以兵威
猶耻之自殺
未能勢服於其窮。
而曰勢服於其彊。
不信也。
可以爭功而罪哉。
武侯
古者戰國之世。
其臣之能建大功而辦大事者。
一人之事也。
有相須而成。
相濟而爲者。
越之滅吳也。
內而無種
不足以彊國
外而無蠡。
不足以利兵
漢之取楚也。
內而無何
不足以守關
外而無信
不足以制敵。
譬如車之有兩輪
一則無全車矣。
故是數人者。
各致其才。
而才有所必專。
各出其力。
而力有所必盡。
能有立於世。
諸葛亮不復中原
非謀不善
忠之不竭也。
乃勢不能也。
何者
昭烈之臣。
有能與孔明分其責者乎。
孔明一人之身。
入則爲種而爲何
出則爲蠡而爲信。
躑躅不進。
繼之以死。
卽其勢也。
天下何患無材。
孔明素稱善於任人
其所用。
不出蜀中
故竟不得奇才。
若廣而求諸天下。
何嘗無其人哉。
嗚呼
當時之士。
荀彧之賢焉而事魏。
周瑜之智焉而事吳。
田疇當漢之始亂。
而事劉虞
宗室也。
疇之許身而事之者
其志盖欲興復漢室
不幸爲賊所殺。
誓心報仇
隱居
出。
若疇者可謂有古人之才與古人之節。
而虞之死
其諸無可有爲者。
則劉氏之宗。
昭烈可歸矣。
然其終不出者。
惟其所負也重。
故必有所待。
所期也遠。
故必有所忍。
不欲自賣於彼耳。
苟使昭烈
激之大義
結之以深誠。
一以求孔明者求疇。
則疇安得不從之。
其所以扶王室討亂賊者。
必與孔明相爲表裏矣。
昭烈之意。
盖曰。
今天下一孔明足矣而已
若曰
不足以天下之事。
則盍思所以更求之也。
古之大臣之道。
急於薦賢
疇之不用於世。
不惟昭烈之失。
孔明安得以辭其責乎哉
晉菴集卷之七
 祭文
  
永禧殿二室新影幀奉安祭文
聖祖神功
誕垂無極
式瞻睟容
英烈如昨。
繪事漸渝。
怵焉予心。
厥有移寫
赫赫高臨
若日初升。
萬物咸覩。
堯光舜華
承眷顧。
永言祗奉
靈籙俱綿。
葆其百祥
有祐自天。
爰揭爰妥。
簡吉載見
庶冀昭格
俯歆菲薦。
新影幀奉安後各室親祭文
公元1110年
洪惟太祖
丕膺駿命
武定文治
謨烈其盛。
章陵毓慶。
運啓重光
厚積濬發
邦籙載長。
粤我寧考
峻德
八方動植
尙囿餘澤
眇予至哀。
蓼莪之淚。
列聖洋洋
瞻依有地。
有侐寧殿。
虔奉眞容
高拱端臨
聖祖神宗
光廟新幀。
今又改安。
煌煌黼衮。
重瞻天顔
神理不遐。
庶同悅喜
肅將來覲
偕我元嗣
啓佑後人
綏以百祿
非敢著存
式禮無射
舊影幀奉藏告由親祭文
皇矣聖祖
中興偉績
武功文謨
烝冒區域
穆眞容。
景止百代
重摹天日
盖有所待。
罔敢遽易。
且敬且愼。
百靈攸衛。
庶幾無損
歲月云邈。
舊幅凋彩。
寢遠彌懼。
寤寐靡怠。
遷故妥新。
情禮叶中
憑依無間
傳神則同。
恭惟前幀。
奄奉而撤。
俛仰今昔
冞增愴缺。
式時虔曬。
重審有期
並安一室
匪曰永違。
齋誠戒駕。
躬告有事
昭在上。
俯歆玆觶。
舊影幀奉藏後。
各室告由親祭文
翼翼眞殿。
有儼四后
盛德洪烈
光先啓後。
二室繪素
世遠冞渝。
聿懷永圖
曩有移摹。
舊軸載遷。
寶扆將新。
敢告厥由。
式薦明禋
宗廟祭文
於皇祖宗
有侐太室
洋洋陟降
啓佑無缺
眇予履艱。
忝承丕基
惟有憧憧
烝嘗禴祀
暮境追遠
感緖冞
公元1737年
長。
疾病寒暑
或闕躬將。
禮不盡情
曷云其祭。
仲呂叶律
朱明節届。
怵惕興懷
涓吉辰。
不遑寧處
親薦明禋
旣馨。
和羹淸酤
俯仰僾然
若聞若覩。
言念近日
邦慶無極
元孫在抱。
朝奉冊。
列祖攸錫。
我受其隆。
維彼民憂
實疚予衷。
西北尤瘠。
顚連在路。
冀降冥隲。
載安于堵。
匪敢徼福
厥理孔明
庶幾歆顧。
俯鑑微誠
懿陵親祭文
曠焉展省
屢易寒暑
每瞻喬山
冞增愴緖。
洪惟睿聖
纘曆克寅
率土涵濡
厚澤深仁。
愛我眷我。
弘濟于否。
中間萬事
率賴餘庇
蹈訓罔懈。
夙夜
歲月流轉
予今皓髮
上奉東朝
元良在傍。
遺慶所曁。
宗祧無疆
洋洋陟降
想同嘉喜
遵舊章。
命攝予理。
匪敢倦勤
苦心是伸。
於戱
可忘之德之純。
節届殷。
時興悲。
祗覲仙寢
我御毋遲。
天崩餘淚。
矧逢是月
徊徨隧路
蕭瑟
有儼象設
聖妃同原。
陰功博厚
慈恩
緬懷疇昔
僾然如覿。
惟潔惟誠
庶冀歆格。
明陵祭文
有侐靈園。
三歲曠省。
霜露初降。
怵焉增愴。
遑寧
處。
聿來展拜
於惟聖德
維天其大。
文謨武烈
豐芑百世
窮谷含生
尙有餘涕。
瞻彼榟栢
拱抱其鬱。
哀我㷀㷀。
居然皓髮
惟德不類
式懼荒墜
險阻艱難
閱歷萬事
元良代攝。
匪敢暇逸
陟降在上
庶幾冥隲。
錫我佳孫。
俾昌邦籙。
眇玆凉德
何安景福
致隆長樂
顯號增輝
不洎之痛。
靡所瞻依
潔予齋服。
祗見隧門。
僾然如覩。
怳奉晨昏
廼睠時憂。
若川無際
願卒眷顧
庸克弘濟
思齊聖母
仙寢同原。
撫我育我
莫報慈恩
俛仰疇昔
百感攪中。
戚畹日凋。
彌愾予衷。
象設儼聯。
左右洋洋
冀鑑寸悃。
俯格泂觴。
恭陵親祭文
思齊聖后
毓德勳閥
克嗣徽音
嬪于京室
旣豐其德。
胡嗇其年。
追崇顯號
儀禮罔愆。
玉欄花老
蒼梧雲隔
寂寞仙寢
拱抱
睠焉涒灘
餘淚在衣
密邇珠丘
孤墳有依。
往者展拜
怳如隔晨。
哀哀孝純。
新祔同原。
無祿
略同今古
左右陟降
永冀眷撫。
重瞻象設
節序增感
祗薦泂酌
微誠庶鑑。
外王母
公元1720年
歲次庚子三月十五日癸巳
外孫李天輔
謹以淸酌庶羞之奠。
告訣外王母西原夫人韓氏靈筵
曰。
嗚呼
孟子論天下有達尊者三。
是三者。
君子所難得以兼者也。
况於婦人乎。
齒者。
固存乎天。
婦人之爵。
又從乎人者也。
其所可勉於己者。
惟德而已
然其德也。
得其所從。
然後可以表見於外。
然則其所謂在己者。
未必不待乎人也。
惟我王母
誕生聖妃。
母儀一國
閨門之敎。
涵囿萬物
而我王考
盛烈宏猷
著在王室
諸舅氏又蔚然一代名臣
王母之德之爵。
始於相夫。
終於訓子。
而濟之以遐齡
天下三尊者。
王母擧而兼之矣。
不幸王考
不享高壽
諸舅繼而淪喪
子女見在者。
獨吾母氏一人
王母恤然憂苦
無樂乎其
然諸從兄策名登朝
駸駸乎進塗方闢
諸舅氏之所以王母者事之。
於是外氏已更三世
王母尊臨一世
國之士大夫
候問王母起居
以爲國之休慶
意者王母長享晩塗之福。
而天之報其德者。
將無窮極矣。
今何奄然棄我子孫
不知顧耶。
嗚呼
王考之卒。
國運消長
門戶休戚
王母備閱一身者多矣。
每當從兄自朝而回。
王母必問朝廷有事
行一善政
一善人。
則爲之欣然加一匙。
而或反是
則輒黯然深傷曰。
吾老而在世
國事日非乎。
近年以來
聖上違豫
凜然有宗國之憂。
王母及今時。
翩然而逝者。
益見其福。
古之君子
其生與死。
世治亂之候者有之。
王母婦人之身。
關於斯世其如是乎。
小子幼而育於王母
及長也。
仲舅氏而受學焉。
小子無祿
旣失仲舅氏。
又失王母
是固小子之至痛。
而又何以慰吾母氏之心也。
嗚呼哀哉
尙饗
季母
公元1735年
歲次乙卯二月壬寅朔二十六日丁卯
從子天輔
謹以酒果之奠。
祭于季母淑人安東金氏之靈曰。
吾母取人
匪才惟德
訓戒吾婦。
動引女則。
曰汝季姑。
端一有守
謙謙孝順
罔或惰儀。
大家之衰。
婦道先隳。
賢哉其人。
汝可爲師。
處乎娣姒
或謂難。
孰如兩母
相得其歡。
時當內集
笑言盈室
何有何無。
相與恤。
季父早孤。
家惟四壁
輕衣潔飯。
自忘貧約
側聽中閨
穆然無聒。
及至事擧。
有序有秩
臨沒之言。
猶在耳。
不暇自悲
所悲夫子
哀我失恃
倐過三年
善無報。
母氏已然
無年與子。
季母尤悲。
不逮養
豈曰有兒。
小子頑然
尙有餘淚。
辭訴哀。
庶歆玆觶。
嗚呼哀哉
尙饗
祭趙錫汝文
公元1737年
歲次丁巳十月十四日戊戌
東溪居士趙公之柩將啓靷卽幽。
戚姪延安李天輔
雞酒之奠。
爲文而告之曰。
嗚呼
自我識君。
于今八年
聲氣之合。
覿面先。
窮寡與。
杜門深居
君獨驩焉。
兩忘所趨。
有相感。
曠世心期
與君並世
胡晩相知
貌類靜女
落落其志。
行若枯禪
英英其氣。
爲文章。
淵妙橫肆
馬和鑾
勸君整駕
君笑欣然
曰余未暇
鞭霆駕風。
周覽上下
窅然神解
筆墨之外
子瞻天趣
敻絶百代
君入其室
枕藉嬉遊
文心造極
博貫遠求
手攬三敎
羅列于前。
異途殊源
會以靜專
衆妙之門
最契老氏
斂而靈光
冲漠無底
謝傅雅量
鄴侯奇跡
應世緣。
道之糟粕
君獨守素
無屈無伸。
善人之藏。
可論其辰。
是非得喪
澹乎忘情
長歌痛哭
戒我不平
期我同歸
東岡之宅。
自君之沒。
我疇與適。
君視死生
如夕于晨。
臨風隕涕
我非至人
嗚呼尙饗
外舅
公元1740年
歲次庚申三月初四日丁巳
女婿延安李天輔
謹具酒果之奠。
哭訣于外舅順興府使宋公之靈曰。
我入公門
二十九年。
中間萬事
已華我顚。
知公始終
莫如我深。
端確其操。
耿介其襟。
文足名世
斂焉如無
可範俗。
頹然如愚
靜而觀動。
最明物理
屈伸消長
逆覩於始。
勢利之途。
人巧我拙。
杜門深居
若禪持律
五邑絃歌
聊復隨緣
浩然歸卧
家在林泉
霽翁遺韻
山高水淸
公守厥訓。
素履惟貞
壽考令終
在公無悲。
我獨胡爲
有涕洟。
我存我。
未一酬。
險釁艱難
但爲其憂。
公歸九原
見我先子
應悲我生
孑然無庇。
跋涉南來
獨撫公柩。
一慟千古
我實公負。
嗚呼哀哉
尙饗
吳伯玉
歲次庚申十二月丁酉朔十七日癸丑
友人延安李天輔
謹具酒果之奠。
哭訣太學士月谷吳公之靈曰。
嗚呼哀哉
我聞公名
粤自弱冠
夙詣之美。
今之楊晏。
我誦其詩。
寤寐有思
晩始定交
一笑心期
冲然其靜。
溫然其仁。
表裏潔白
君子其人。
希文之憂。
賈生之淚。
慷慨許身
人稱國士
正色昌言
釋褐初年
吾道之窮。
自古已然
士伏嵁巖
恨不逢時
公遇聖主
有蘊莫施。
位在館閣
非不顯。
立于朝端
佩玉冠冕
挹公之眉。
畔牢愁
出門漫浪
山水之遊。
持觴賦詩
公必速我。
燈灺夜闌
有作斯和
德哉先唱
大卿接響
操絃赴節
爲樂孔暢。
我評公詩。
比如長湖
百頃澄明
曲折
公元1741年
紆餘。
酒杯之間。
歎彼濁俗
長歌痛飮
淋漓醉墨
時出變調
筆從氣肆。
如湍激射
風雨四至
出處之際。
事或違心
人有不諒
謂公浮沉
進如退。
其達如窮。
世運百變
不移其中
我躡公塵。
晩登于朝。
志廣才疎
我實自嘲
遲徊禁闥
百憂叢己。
天時人事
俛仰如此
公曰吾儕
老未聞道。
虗名末路
爲文字誤。
斂華就實。
六經吾師。
窮而反本
庶幾同歸
婚姻之托。
期以來歲
萬事商量
公不少待
乾坤寥廓
我淚其長。
何以送公。
殄瘁之章。
嗚呼哀哉
尙饗
祭洪文饒
公元1742年
歲次壬戌十一月丙辰朔三十日乙酉
戚姪延安李天輔
雞酒之奠。
操文而告近通政大夫義州府尹洪公之靈曰。
嗚呼
斯世之降。
友道先衰。
握手歡笑
勢去則離。
獨我於公。
百年心契
毁譽得喪
不見甘壞。
公性肫肫
誠愨爲基。
脩榦厚質。
有碩風儀
博雅其文。
沉確其識。
守之若愚。
匪雕伊朴。
相彼羣兒
便儇辯給
燁如春華
其本不立
爭奪之塲。
公能杜門
出而遇事
慷慨敢言
不激而訐。
不靡而隨。
不懾不懼。
爲其當爲
堂堂國論
有時忌。
賴公扶植
一髮不墜
紛然衆咻。
益堅公守。
南荒一謫
不負聖后
瘴癘蒸人
蛇虺
攸處。
困而愈亨。
公不色沮
涉世路。
辱公周旋
法席橫經
我後公前。
朝退禁廬
夜燭聯床。
百憂無寐
細論行藏
嘲公白髮
我脫公帽。
公實長者
不我爲咎。
名利驅人。
士趨殊歧
孰如夫公
介然自持
斲方爲圓
染貞爲黷。
甚或褰裳
載胥而溺。
凡厥君子
能不顙泚
公乃勉我。
不受其滓。
齟齬偃蹇
寄跡朝端
遲暮一資
尹于龍灣
酌酒送公。
別語何長。
秋高關塞
鴻鴈鳴霜。
未中身。
沒于天涯
善人無後
天尤可疑
我方遇險
左坎右穽。
信心冥行
有物射影
悠悠今世
豈無親知
不惟不助。
反有擠之。
興懷我公。
我心則哀。
公昔嗜飮。
其量百杯
我嘗戒公。
公笑不譍
酹公此酒。
我淚沾膺
嗚呼哀哉
尙饗
從叔(度臣)文
公元1743年
歲次癸亥十月庚戌朔十四日癸亥
從叔通德郞公之柩將靷向廣州先壟之側。
前二日辛酉
從姪天輔
謹以酒果之奠。
操文而告訣曰。
嗚呼
公平生。
古之淸士
疎梅苦竹
不受塵累
淸過而寒。
信乎其窮。
孤貧病。
萃于一躬。
弱冠求志。
忘名利。
山巓水涯
是公夢思
屈首塲屋
公所樂。
嶷嶷從祖。
位不稱德
翰墨遺韻
寄公疎眉。
公性幽峭
不要人知。
我少求友
公元1742年
世其廣。
中年心契
得公親黨
詩說事。
不相苟合
提挈上下
踰禮法。
公笑不嗔。
穆然一心
晩暮周旋
期公者深。
賓朋之坐。
衆辯交錯
公獨簡訥。
若無所識
惟其內朗。
靡幽不照
旁達曲藝
折衷於道。
人有吉凶
事有是非
動輒破的
得其精微
我方履險
世路如漆。
憫我憂我。
勸我回轍。
去秋凉夜
候公病床
靜言晤語
淸月在堂
公謂死生
月盈虧。
倐去倐來。
何足爲悲。
緖言在耳
奄隔幽明
故家文獻
與公偕傾。
門戶悽廓。
孰繼先懿。
弱不勝衣
貞固其志。
婉不絶俗
嶄截其行。
長才短造。
其奈有命
卽玆寃恨
沉翳厚壤。
愛我文。
有作輒賞。
文以侑公。
語短心長。
公靈不遠
毋吐我觴。
嗚呼哀哉
尙饗
伯母
公元1743年
歲次癸亥十二月庚戌朔十二日辛酉
從子天輔
謹具淸酌庶羞之奠。
告訣伯母貞夫南原尹氏靈筵曰。
嗚呼痛哉。
小子險釁
失我母氏
惟我伯母
是依是庇。
昔我王母
皤然在堂
諸父諸母
環侍于傍。
小子何知。
出入遊嬉
謂言人世
有樂無悲。
俯仰穹壤
孑有餘生。
伯母撫我。
曰爾孤惸
爾飢孰呴。
爾病孰嚬。
毋曰無母
爾愛爾身。
爾母訓爾。
冀厥有成
念焉無怠。
以貽令名
涉世路。
爲爾憂。
愼爾言議
簡爾交遊
爾性迂濶
動與世違。
信心冥行
不躓其希。
明與哲
寔爾家法
克遵克守。
無墜舊業
溫溫德音
怳承吾母。
拭淚佩服
庶幾不負
沉厚其質。
通明其識。
織絍之暇。
習經籍。
人物賢邪。
國家治亂
上下古今
靡不穿貫
若爲丈夫
需于王國
大家宗婦
實重其職。
伯父簡素
不問家務
奉先御衆
綽乎有裕
黃髮偕老
旣樂且康。
兩兒登朝
接武翺翔
大府板輿
養以列鼎
祿不及親
獨我窮命
窮而益窮。
失瞻仰。
睠彼祈梁。
王父攸葬。
密邇新宮
若天之設。
婉孌左右
神道孔吉。
重牢之期。
待以明
稱觴獻壽
可卜良辰
哀樂嬗變
徽型永閟。
視我如子。
有愧母事。
誠缺就壙。
職事所縻。
終天告訣
敢陳短辭。
嗚呼痛哉。
尙饗
伯父
公元1744年
歲次甲子四月二十九日丙子
伯父十灘先生靈几將靷向廣州新卜之原。
前三日癸酉
從子天輔
謹以淸酌庶羞之奠。
告訣靈筵曰。
嗚呼痛哉。
惟公志業
公輔之材。
有蘊莫施。
從古所哀。
何求古人
有我先子
瞻我先壠
有鬱松梓
懷寶終世
泯沒無傳
嗚呼小子
至痛窮天
公猶壽考
享有晩祉。
天之報公。
其或
在是。
恢達之局。
軒昂之氣。
言議之正
磊落俊偉
人稱國器
少有重名
可達事功
樹風聲。
華國之文。
屈於一第
擠以與之。
小兒之輩。
偃蹇薄官。
七郡銅章
才能剸劇
威能制强。
氷蘗之操。
蕭然歸槖
堂堂抱負
老于朱墨
公歸謝事
頤神圖籍
雪梅閤。
永晝碁局
閒中經濟
一笑世累
王國之念。
不忘寤寐
陰陽淑慝
世運消長
忠憤慷慨
歷論下上
利害之塗。
人諱國論
公述爲文
義正辭健。
使公出世。
頹波砥柱
莫曰空言
猶扶一縷
相今之世。
士風日渝。
屈曲趨營
齷齪徒。
公若凂己。
與同席。
戒我交遊
面誨書責。
爾父杜門
不求人知。
素履之全。
爾矩爾規。
逮我登朝
忝居榮路
公輒蹙眉
不喜而懼。
濩落齟齬
昧行休。
寄跡危穽。
爲公憂。
公曰歸歟。
有彼林泉
爾耕我釣。
可送餘年。
遲徊城闕
非公樂。
隱几之言。
一丘一壑
聖主優老
公膺隆秩。
韶顔華髮
旣閒且佚。
祝公期頤
永我瞻倚。
公今長逝
我將孰庇。
吾宗大家
有名德。
故宅園林
喬木百尺
世宗祀。
托彼嗣孫
若樹移根
枝葉可繁。
餘慶逶迤
天理庶必。
不成文
一慟告訣
嗚呼痛哉。
尙饗
宗稧祭監司兄(玄輔)文(代作)
世敎之衰。
家無敦睦
一門路人
哀彼薄俗
孰如吾家
古道不墜
君在諸姪。
最長其齒。
少而相狎
提挈上下
一溪東西
同我里社
言議殊途
尋戈戟。
滄海橫流
無涯極。
同宗情好
兩忘所之
其初一人。
心孔悲。
佳辰修稧。
履舃交錯
樽俎之間。
藹然禮樂
是非得失
言或過峻。
君笑掀髯
終和且順。
坦易之心。
軒豁之氣。
脩榦魁儀。
長者其器。
中年宦跡
少合多離。
南邑歸來
鬢髮已衰。
屈指宗黨
太半零落
君又長逝
舊遊如昨。
花樹之會。
撫跡悲凉
駱岫黯黯
素帷垂堂
餘慶所徵
待彼孤兒
同我宗人
酹君一巵
林光陽光垕文
公元1747年
歲丁卯十二月二十六日
故光陽縣監林君之柩將歸故山
主將西伯酹而訣之曰。
固窮自守
士也爲難
我得其人。
介冑之間。
爵有可辭。
投袂而歸。
破屋窮巷
半世忍饑。
事干謁。
時貴之門。
有相感。
從我西藩
歌塲舞所。
衆醉淋漓
拱手端坐
不愆其儀。
我嘗嘲君。
高士褊禆。
不競不衒。
終日寂默
人或干私。
勃然其色。
衮衮登壇
世多債帥
屈首幕府
獨貞其志。
有屹斯築。
壯我關河
君董其役。
厥勞孔多
人生一死。
何論南北
有功莫酬。
我心則慽。
斂而送之。
不負若。
饗。
祭沈兄聖郁文
嗚呼哀哉
公入我門。
我時總角
中間哀樂
相對頭禿
公事親。
動遵小學
至誠攸積。
神明有格。
晩喜文辭
深於詩癖
風花逸韻
間逼濂洛
出宰四邑
蕭然歸槖
廉淸之操。
可警頹俗
我困世路
屢折車軸
我行藏。
淵乎其識。
公平生。
皎潔如玉
全而歸之。
後死何慽。
嗚呼哀哉
叔父
公元1759年
歲次己卯二月壬子朔初七日戊午
叔父通政大夫寧都府君靈柩
將靷向龍仁文秀之阡。
從子天輔以其前三日丙辰
庶羞之奠。
哭訣曰。
嗚呼
志氣豪邁
可以超乎世。
識慮深遠
可以拔乎人。
才猷恢達贍博
足以建事功而施經綸
使公出有爲
其所表顯當世
不與庸夫衆人苟然無志槩者。
同歸泯泯
不幸抱疾謝官
歷落嶔崎
有屈而無伸。
少好詩酒
痛飮高哦。
以洩胸中槎牙輪囷
一室圖書
忘其貧。
栽花種竹
聊爾養性頤神
病眼凭几
浩浩心遊八垠
及乎公年益高
有爵優老
天用申。
其視世之營營逐逐
得而有失。
未知其榮之孰眞。
又况子女滿前。
公之積於躬而不自食者。
庶幾責報於化匀。
於是乎公才而惜公窮者。
莫不賀公晩福之日臻。
華髮韶顔
巍然宗黨之長。
之如一星之在曉旻。
自世之衰。
士大夫宗法久湮
公乃修明舊稧。
追先而惇倫
花開之節。
楓爛之辰。
少長序飮。
敎戒諄諄
使後生之傲怠者。
始畏其嚴。
終服其仁。
是固公之爲敎之自身
推及一門者。
可見長德之醇。
嗚呼小子
孑然孤露
其所瞻仰爲命
惟公是依是親。
公視小子如子。
小子頑懶多病
每曠其昏晨
冥行險路
茫乎若涉川之無津。
公輒憂我。
以喟以呻。
嗚呼
公今翩然乘化
在公何顰。
小子終天之餘痛。
緬焉若新。
鬱庭
偃蹇磊砢
蒼然作龍鱗。
公昔抱琴而坐其下。
天籟泠然
灑公之衣巾
祝公遐筭
如此樹之茂。
至期至頤。
奚獨止於八旬
公其逝矣。
園鶴號嘷。
而同我悲辛
俯仰今昔
哀我天下鮮民
嗚呼哀哉
尙饗
晉菴集卷之七
 哀辭
  
南吉哀辭
公元1728年
嘉陵
吾家墓鄕。
而有山溪之勝。
戊申春
吾友宜寧南吉哉遊而樂之
將與余隱居養親
仍自笑曰。
吾以一
第。
易數石田
則吾善賈矣。
居數日而得疾。
不起
嗚呼
兩人
窮人也。
吉哉之窮之甚。
而天乃並與山林之計而奪之耶。
抑余之窮。
不能保吉哉也。
於其葬。
余述哀辭一篇
以志余哀
以慰吉哉。
辭曰。
嘉之山巖巖兮。
吾將與子而攀。
猶恐不深兮。
駕雲輧而遊天關
嘉之泠泠兮。
吾將與子而酌。
猶恐不潔兮。
斗杓而餐玄液。
譬彼黃鵠高飛兮。
安用擇棲於一枝
嗟嗟吉哉兮。
子又何悲。
三從獻可(獻輔)哀辭
吾有賢而早死者。
尙絅
尙絅與余同年
生而月稍後
余自哭尙絅
過時而悲。
及晩而得獻可。
則余不敢少弟畜之
而其相得尙絅焉。
尙絅爲人恂恂
然驟而卽之。
不見可異
而及與之譚辯。
逾出而逾高。
獻可步趨端詳
一望可知雅飭士也。
禀性未必同。
要之
皆非今世之士也。
獻可父母至孝
兒時
未嘗一逆其意。
文藝夙茂而沈深遠識
弱冠進士謝公車業。
絶意進取
有問之者
則第應之曰。
吾年尙小。
所急者。
不在此。
人亦不能深知其意也。
嗚呼
獻可今其死矣。
獻可尙絅十一歲。
不及尙絅遊。
故常從余問尙絅才行
未嘗不悲之。
其死之前七日。
余與獻可
宿李仲五家
獻可旣醉
尙絅之詩而歎曰。
其詩非世人語也。
安能久於世乎。
相對悽然久之
嗚呼
獻可尙絅之不久於世。
而獨不知其年之短。
不及尙絅
是尤可悲也。
尙絅之葬也。
余嘗述哀辭一章
以識余悲
而今獻可
不忍一言
遂爲詞以哀獻可
以慰從叔修撰公。
詞曰。
嗚呼獻可
其在子者。
子旣修之
何其潔。
何其奇。
不在子者。
一任夫天之所爲
嗚呼獻可
不以子之才而夭。
易彼之黃馘
不以子之賢而窮。
羡彼之百祿
吾方悲彼之不暇
安用爲子而慽。
聖範(得叙)哀辭
海平尹氏有才子曰得叙
字聖範
弱冠能詩聲。
余聞其名已久。
而始見君於申景瞻坐上
景瞻
於君爲婦翁也。
置酒讌客
從衆中數目。
余雖不交一語
而若有志於余者。
望見眉宇
心知聖範也。
後數日。
過余
示其遊華嶽諸詩。
淸楚妙境
余謂君曰。
子之好詩
得無病于擧業乎。
君謝曰。
吾已任之而已。
余又謂之曰。
子苟不急擧業
何不思有進於詩者乎。
君又謝曰。
是則不敢焉矣。
然察君之
公元1732年
色。
竦然有警者。
君愼擇交
所與遊皆一時秀出者。
而與唐城養之長洲黃大卿深交
其家在一巷
故日爲文字會。
二子者。
余之少友也。
君與余年紀雖相懸
二子者。
居於其間
余過二子
必先在座
相視歡笑
殆欲兩忘其年。
養之醞藉雅趣
大卿志意高厲
往往露鋒鍔。
君又秀朗可愛
三人者。
才志未必相同
若其高駕遠。
必欲有立於世。
則又未必不同也。
壬子冬
偶感不起
得年二十一。
余聞其訃。
卽往哭其寢室
退而與二子相對一涕也。
嗚呼
天苟假之以年。
聖範之所成就
何但止於詩。
而今乃並與其詩而不盡其才。
是尤可悲也已
其葬也。
余作哀辭一篇
以授相紼者。
辭曰。
有美一人兮。
士之良。
溫然其貌兮。
文章
被服風雅兮。
衆芳
亦有友朋兮。
翺翔
操絃赴節兮。
洋洋
張帆雲海兮。
扶桑
回飊捲濤兮。
折其檣。
靈氣渺渺兮。
帝鄕
乘雲駕霧兮。
八荒
鳳鳥已遠兮。
韶不張。
子年之短兮。
志則長。
陳詞告哀兮。
巫陽
徐生(命顯)哀辭
士有有才無年
而古之善觀人者。
往往先知不能致遠
其所以知之者
其法盖多而早有盛名
卽其一
也。
世之暴富暴貴
得久其享者鮮矣。
名者
天之靳許人
有甚於富與貴。
聲名暴顯於外。
則天乃偏嗇其年。
使之不能久享其命。
其理有或然也。
於徐之死
求其夭死之法。
而終莫得其說焉。
氣度冲遠
弱冠
儼然老成
文藝夙茂。
喜讀楚辭
古詩
深得十九首遺旨
以親命。
遊塲屋。
泊然無外慕。
讀書之暇。
愛翫古今石印章。
至於筆翰
必依古法
嘗謂其密友曰。
使我有萬卷書。
一樓貯之。
終身硏鑽其中
不亦樂乎
君之父參贊公。
致位華顯
賓客出入門者
一世
而君獨閉戶淸坐
人或不知公之有子。
而如余之遊於參贊兄弟間者
未嘗識君之面。
含光葆耀。
內而不出
故世無知君者。
參贊公視君。
如家有奇珍異物
十襲藏之
不欲輕而語人。
然則君之所以自守
與參贊公愛惜護養之者
未嘗犯天之所忌。
而今一朝失之。
其理抑又何哉
參贊公以君之行錄
托余曰。
吾兒未及其生而爲人知。
願得一言
以傳於後。
嗚呼
參贊公昔旣惟恐人之知之。
而今惟恐人之不知
其情有絶悲者。
然君之死
君之婦翁渼湖兪相國
語人曰。
吾失一知己
公非溺於私者也。
得一知己足矣
何必乎哉
名命顯
字士純
得年僅二十。
而無子女
參贊公又無他子。
無以參贊公。
而述哀辭一通
以致其哀焉。
詞曰。
嗟嗟士純兮。
天賦絶特
淸修其行兮。
沉遠其識。
相今之世兮。
士趨淆漓。
公卿之家兮。
講書詩。
紛紛馳騖兮。
名利惟視。
孰如吾子兮。
澹乎無累
有赫高門兮。
巷咽車馬
子獨閉戶兮。
閴若禪舍。
百家諸子兮。
左右錯綜
有漢,魏兮。
賦有屈宋
咀英嚼華兮。
芻豢之嗜。
餘事會神兮。
法書古器
出其一藝兮。
足以驚人
斂而守靜兮。
處子其身。
遊聲揚譽兮。
子實爲耻
慨然尙友兮。
古之逸士
文繡軒冕兮。
匪子所樂。
徘徊吟諷兮。
感彼衰俗
如玉在櫝兮。
光氣未吐。
周敦夏璉兮。
可藏天府
不然子兮
寂寞之鄕。
空谷幽蘭兮。
播厥馨香
鬼神不仁兮。
奪我瑞物
哀哀父母兮。
淚盡膓裂。
天於下民兮。
各循其欲。
功名富貴兮。
有求輒得。
子有素願兮。
不侈不豐。
貯書萬卷兮。
終老其中
卽玆一事兮。
造物何猜。
衆濁孤淸兮。
宜爾降灾
長年短兮。
從古所悲
天高莫問兮。
述以哀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