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自动笺注)
陽坡遺稿卷之十一
公元1659年
 日記(自己亥五月初四日二十七日)
  
[己亥五月]
  [初四日甲子]
己亥五月初四日甲子
朝聞自 上受鍼。
循例問安詣闕
乃知醫官可貴李後所見相同
可貴執鍼
鍼破 頭部患癰當處
始出膿汴。
繼之以血。
而血涌不止
石灰,血蝎等藥防塞無效
承傳色內官高禮男來傳問安之 批。
而血濺其手見之驚悶。
大臣以下仍留坐月廊以待。
俄而掖庭下人藥房書員輩蒼兼奔號。
急索淸心入內
大臣六卿,參判皆趨詣煕政堂後
大造殿閤門外也。
聞自 上氣不省
還似稍定。
有 命勿爲喧聒
仍進獨蔘湯湯圓米
此是午鼓方鳴時也。
俄而自 內有遑遑紛擾之聲。
有人傳報 命召左相及禮判兩宋判書
臣與左相禮判尹絳,吏判宋時烈右參贊宋浚吉
急趨大造殿。
 上在龍床上。
已 平臥而暝。
臣奉執御手。
溫氣
 世子龍床號擗
進前曰。
次第
不可先發聲。
 世子執臣手曰。
發於心。
自不得制焉。
臣招內官言復節次
退出閤門外。
與諸臣相持痛哭
 大臣領敦寧李景奭,延陽府院君李時白,左議政沈之源原平府院君斗杓,完南府院君
李厚源,判中樞府維城,刑判李時昉,左參贊吳竣,兵判洪命戶判許積,判尹絳。
工判鄭致和,吏判宋時烈右參贊宋浚吉,吏曹參李一相,戶呂爾載,工洪重普,刑淰,慶川金南重,判尹李浣左尹申翊全右尹柳赫然大憲李應,行大諫李尙眞行都承旨趙珩左承旨元萬石右承旨金壽恒,左副吳廷垣,右副李殷相,同副兪棨玉堂睦來善,金萬基任翰伯,金萬均,吳始壽,注書李伯麟,孟胄瑞,史官鄭重徽,宋昌皆在閤外。
原平,兵判都承旨
卽藥房提調也。
 臣分付兵曹判書洪命
使之退坐本曹。
嚴飭宿衛
令訓鍊大將李浣御營大將柳赫然
退在信地
扈衛宮城
招承傳色言。
雖在蒼黃中
衛官城之意。
不可不入達于 世子
 吏曹判書宋時烈進詣大臣前。
以綾豐君具仁墍爲守陵官
未及散髮入內之間。
大憲李應大諫李尙眞偕詣大臣前。
言仁不合守陵之任
刑曹判書延城君李時昉。
坐在大臣後行
不得免。
氣色慘然
臣謂吏判曰。
功臣宗室二品以上爲此任。
載在法典
而具仁墍旣已被論。
此外只有䪷,趙潝。
年皆老矣。
地望同於仁墍。
李澥非但年老
已經己丑守陵之任
李時昉年近
七十。
且受南漢重任
不可爲陵官
面色稍定。
○以正三品宗室平雲君俅爲守陵官
三都監摠護使。
左議政沈之源
殯殿都監提調
刑判李時昉,判尹絳,吏李一相。
都廳二。
洪處尹,李慶徽。
國葬都監提調
中樞維城戶判許積,判尹絳。
都廳二。
李時術,鄭萬和。
陵都監提調
工判鄭致和慶川金南重,工洪重普。
都廳二。
李晩榮趙胤錫。
 襲。
正時申時磨鍊以入。
而自至昏暮
飯含
 世子親爲之。
臣以米盌珠盤跪授內侍於 殿閤之外
 襲時入
大臣判,兩宋
兩司長宮。
玉堂一員
承旨六員
注書二員
翰林二員幷入侍。
鄭善興,呂聖齊,韓斗相,張善徵
私親
麟坪大君諸子
以其喪服亦入
崇善樂善君皆入
駙馬益平靑平黃平東平皆在。
而益,靑兩尉
年長之故執事
 兵曹參知李正英寫 銘旌
 襲用衮龍袍翼善冠,黑靴子
帶用畫玉帶
而以黑緞質。
畫以泥銀
 右承旨金壽恒啓曰。
大行初喪
首相稱以院相。
參坐本院。
大小事
裁處稟達
故今亦依前例爲之之意敢 啓。
答曰。
依達。
 右副承旨李殷相陳 達執鍼醫官入侍御醫幷下禁府
 申可貴後聖趙徵奎,李後聃,崔
梱,朴頵竝拿囚。
  [初五日乙丑]
五月初五日乙丑
臣問 安于 大妣殿,中殿世子宮。
使承傳色內官
口傳于 大妣殿,中殿
請以粥飮頻勸 世子
 大妣殿答曰。
天地間豈有如此罔極之痛。
粥飮非不親勸。
而亦不肯從。
尤爲罔極
 中殿答曰。
遭此罔極之喪。
不知攸處也。
 世子粥飮。
連續勸之。
而自內不得爲之事。
則亦當下敎矣。
 兩司合 啓。
請群臣喪服用衰經如己丑年集之議。
而請令禮官儒臣及時議定
蓋恐大臣立異也。
儒臣兩宋也。
 禮判之意亦欲用此禮。
而回 啓大當令儒臣及時議定
而事係大段變通
不可不大臣通議商確
請令大臣儒臣等同一處
速爲完定。
因此大臣會于扈衛廳。
皆以持難之意獻議
宋時烈,宋俊吉以爲可行
 王世子啓下曰。
贊善之意如此
更加商議大臣大臣
更爲獻議
而如前持難。
李領敦寧,完南府院君措語尤緊。
 王世子答下曰。
依諸大臣施行
 王大妃服制
禮曹請問大臣
 世子特令宋處爲問議。
臣先爲獻議曰。
古禮不能曉解
考之時王之制
當爲朞年之服。
大臣兩宋以是爲可。
 王世子以依議答
下。
其後聞之。
尹鐫以爲當行三年喪
 藥房提調三員
陳達待罪之意。
 王世子答以勿待罪
 中殿下敎于藥房曰。
嬪宮懷妊已四朔。
常時不言及。
 大行王心以爲喜矣。
今遭罔極之喪。
腹中必有驚動之患。
安胎之藥。
似當用之。
藥房知悉
 日氣頗熱。
 小斂若依禮文
必待第三日
則恐有難處之患。
己丑年 仁祖大王之喪。
亦於第二日 小斂
故自 內欲依此爲之。
而吏判宋時烈以爲不可
內官頻出。
傳說 玉體漸有浮氣
宋時烈仍執前見曰。
禮文不可
  
[初六日丙寅]
五月初六日丙寅
申時
行 小斂
大臣以下依襲時例入參。
會坐于煕政堂前。
內官來傳 世子之令曰。
廳事狹窄
諸臣入侍不便
執事之人。
亦必有生怯誤着之弊。
 斂畢入來
臣等回啓曰。
 襲小大斂時諸臣入參。
明有 明宗舊例
己丑年
未及致察。
至大 斂時。
始覺悟入侍。
今日 小斂
可不參。
兩司長官伏閤門外爭執
承旨亦陳其不然
而 世子以旣非五禮儀所載而拒之。
臣等再三固爭。
然後內官友聞始出而傳語曰。
不許入侍
非他意也。
 玉體屍汁多出。
不欲使外庭諸人見之。
衣襨
數襲後幷爲入見
於是臣等入侍 小斂
宋時烈曰。
禮判宜執笏記而唱之。
禮判曰。
只以五禮節目出書達矣。
如先掩足。
次掩左等事
不著五禮儀。
只載於家禮
故無笏記矣。
 小斂衣襨中。
絳紗袍爲表衣。
衾用紅錦
線其衿。
綠錦線也。
 小斂後。
政院請推禮曹堂上執笏記。
 小斂時。
宋時烈以爲橫布不可絞。
古禮如此云云
仍爲退出矣。
中使友聞追至外庭
問於臣曰。
小斂而不絞。
則欲速小斂之意何在
須卽議達。
臣與諸大臣宋時烈,宋俊吉。
更爲論難
宋浚吉以爲小斂不絞。
雖是古禮
而亦只數條不絞。
以存不死其親之意。
如今天氣頗熱。
豈無權宜之道。
以是回達。
則自 內卽絞橫布云。
 臣與摠護使及長生殿提調工判鄭致和,禮曹參尹順之
奉審梓宮
長竹作見樣矣。
午間
 玉體長廣見樣自 內出來。
比之梓宮
加二寸。
加一寸。
群臣相顧失色
罔知所爲
或謂 小斂時衣過多
以致如此
當爲改斂。
或謂不絞橫布之故。
 玉體浮大。
論議未定
臣請與左相禮判,兩宋房承旨入奉審。
 世子許之。
臣等詳細奉審。
手自摩按
非人事之致然也。
 玉體兩肩之間甚廣。
故 襲時所御
單裌衣襨之外
 小斂衣襨不加兩肩
猶如此矣。
準漆梓宮
旣不得用
許廣板。
無路可得。
臣等伏於大造殿南簷下
卽 世子帳外也。
中使友聞口達曰。
到此地頭
尤爲罔極
長生殿所在板子
劈去白邊
黃腸合木爲天地
蓋成殯之後連續着漆。
則似無未盡之歎。
此外無他策矣。
 世子曰。
於余心有所不安矣。
不忍許之。
臣對曰。
試出而求覓板於私家
外庭聞之。
爭言某某家有非常板。
急令輸來見之。
皆是閭閻所用中長者也。
未準於見樣。
 臣招中使友聞傳達曰。
夫造棺。
四隅皆是合木。
不可以此爲欠。
木之易朽者白邊
設令覓得可用之板。
苟有白邊
決不可用。
士大夫知此理者。
雖得板。
除其白邊
只取其堅剛之處。
合木以用。
錦陽尉家。
最其表著云。
今日之事。
此外更無他策矣。
 世子曰。
相如是言之。
諸宰之意亦然云。
依爲之。
 卽令運致長生殿所在板子三十立。
其中極擇劈鍊。
一點白邊
然後四圍則用全板。
天地蓋則連付兩板
而連付之處。
塗以生漆
其固已不可言
接連極其精巧
匠人金德男。
諸工指揮也。
 兩司合達申請臣服衰絰
斷自淵衷行之。
 答曰。
已定
不可
改矣。
 曹以卽位節目混入於諸公事中。
入達而下
又以卽位吉時書入。
 世子而下令曰。
何事耶。
問達。
右承旨金壽恒回達曰。
非但古昔帝王通行
我 朝列聖亦莫不然
此是該曹循例擧行
無問達之事。
單子還入矣。
 世子還下單子曰。
何時
何等擧措
不爲明稟。
矇矓直擇日
有若探視者然。
是余不知之事也。
臣與諸承旨更陳該曹之擇其日吉時
自是有司應行節目
今此下令
誠爲未安。
 世子答曰。
知是嗣位之擧在於成服之日。
哀痛罔極之懷。
人子情禮
豈敢忍爲。
卿等豈不忍少恕孤意乎。
卽令禮官更議爲之。
 臣以鄭榏權差右通禮意入達。
分付該曹。
  [初七日丁卯]
五月初七日丁卯
罷漏後。
藥房因 大妃未寧
有問 安之擧。
臣與左相,刑工判吏參等留在 闕中者問 安。
 臣與六承旨更請抑情節哀
遵先王已行之禮。
 答曰。
禮雖爲大。
不可廢。
卿等何不顧孤罔極之懷。
徒言強抑之說乎。
決不可強抑情理而爲此擧。
宜遵前令
禮官更議處之。
臣回達曰。
 下令如此
斷無更議之事。
不得分付該曹矣。
 答曰。
何不念余之情理
如是言之。
尤爲罔極
臣回達曰。
奉 下令
肝腸如裂。
不知所達。
而今三司爭執
不得分付該曹矣。
 臣與左相及尹絳,宋時烈宋浚吉金壽恒達曰。
臣等昨日更爲 奉審之後
益復罔極
不知所以爲計。
請造新梓宮
工役垂訖。
似甚完好
而第念莫重莫大之事。
失所宜。
後悔莫及
不無此時更議善處之道。
除臣等 奉審者六人外。
小斂時入原任大臣以下諸官。
請幷令更爲 奉審。
俾無一毫未盡之議。
 答曰。
依達。
 領敦寧李景奭,延陽府院君李時白,原平府院君斗杓,完南府院君李原源,大司憲李應,行大司諫李尙眞副修撰金萬均,行都承旨趙珩左承旨元萬石,左副吳挺垣,右副李殷相,同副兪棨,注書李伯麟,待敎鄭重徽等。
入奉退出
中使口達曰。
臣等卽入 奉審。
則少無未盡之事。
昨日見樣亦無異同
不敢更容他議。
 合啓再達。
玉堂箚子再箚。
請於成服日 嗣位
 世子不許
是日新造梓宮畢役。
入土宇中。
着漆於內外三度
  [初八日戊辰]
五月初八日戊辰
館學儒生二星拜疏
請群臣服衰絰
 答曰。
哀疚極之中
未諳禮文
多士之言至此
更令禮官議處焉。
禮曹覆 啓。
不許
 行副
司直閔鼎重陳疏。
亦如館儒之意。
 答曰。
已諭于館儒矣。
 臣率百官庭請 成服日 嗣位
而 世子牢拒不從
再啓三啓不從
臣招 大妃殿及 中殿中使
口傳勸諭 世子許嗣位。
 大妃殿答下曰。
祖宗朝流來舊典
雖在罔極之中
可不擧行乎。
當以卿等陳達之意勸諭世子
使之勉從矣。
中殿答下曰。
自內亦爲開諭矣。
 百官四啓而 世子不從
臣等又請於 大妃殿及 中殿
 大妃殿答曰。
更爲懇勸矣。
 中殿答曰。
世子不從
勸勉之前矣。
 合司三達
玉堂三箚。
不從
百官五達
然後 答曰。
上奉 慈旨
俯循群情
強抑通天極之懷。
所不忍爲。
不知所諭矣。
 吏判宋時烈來言。
摠管一員有闕。
明日 卽位時不可不備云。
臣入
令該曹口傳
差出蔡裕後爲之。
 國恤初日
吏曹宗親府書送海原君健。
差代奠官入直
行禮已數日。
至是吏曹判書來言群議以爲不可
合有變通之道。
改以他員差出。
不可已。
 答以然則改之。
吏曹乃以院相意入
遞改其代。
原君倫差下。
亦問於宗親府也。
 慶平君玏。
當初誤以海原君書送于吏曹
陳達待罪
 世子答以勿待罪
 大斂時。
以下入侍
執事之人鋪置縱橫布之時。
先後倒錯
大臣以下見而覺之。
使之改鋪。
 是夕
幼學權恕等七人上疏
其意與館學儒生二星之疏一樣
政院以成服只隔一宵
日已向昏。
闕門垂閉。
却而不捧
恕。
卽儁之子云耳
  [初九日己巳]
五月初九日己巳
百官成服仁政殿庭
兩行禮 午時
 上具冕服入于殯殿東庭。
四拜禮。
臣以朝服先已入伏於 殯殿內東隅
 上入殿內。
香案前跪
臣以大寶立傅于 上。
上受而授諸右承旨金壽恒
承旨趙珩
則以執圭故也。
自 上將還降拜位之際。
臣則退出
趨參外庭百官之班。
 上步敦禮門。
却轎不御。
徒步院前路。
而就仁政門之東。
西向立。
泣涕如雨
嗚咽不能言。
不爲陞座
臣進跪以請。
 上曰。
所不忍爲也。
涕泣曰。
 宗杜臣民
將何托乎。
引陞交椅而還就班列。
 上猶涕泣而立
坐交椅
臣又趨而泣曰。
不當如此
 上曰。
旣立於此
陞坐何異
再三固請
然後始爲 陞坐
而兩宦扶持左右
屈身俯伏椅子之上。
涕泣不已
滿庭觀者無不泣下。
禮畢
 步由仁政門。
仁和門內廬次。
百官朝服
衰服立班
 領卽位敎書
大提
李一相所製也。
政院 啓稟
然後有 赦命
 該曹以該司卽位物膳封進。
有 命只封於 大妃殿,大王大妃殿兩殿
大妃趙氏爲大王大妃
王妃張氏爲王大妃
世子金氏王妃
 敎書中頒諭中外
 右承旨金壽恒 啓曰。
院相。
成服前本院參坐
仍爲直宿矣。
 成服已過。
自今日院相依罷出
且諸承旨及他別省記之員。
幷爲減省記之意敢 啓。
 答曰。
知道
極之中
精神荒迷。
不能細事
院相。
公除間勿爲罷出
 臣啓曰。
臣猥當留院之任
蒼黃罔措
不得辭避
以至于今矣。
例應罷出
而卽因政院 啓稟
有勿爲罷出之命。
於此時。
雖無特敎
豈敢退在遠處
第以院相之設。
只爲 成服之前也。
何可仍循謬例。
過多日。
以速臣罪。
伏願亟 許減去臣院相之號。
使之屛待 闕外。
千萬幸甚
 答曰。
以不才。
遭此罔極之時。
昏憒不能察事
卿其勿辭。
勿爲罷出
承旨以院相不得罷出之故。
仍爲別省記。
直宿
 兩司合啓藥房提調斗杓中道付處。
提調洪命副提調趙珩
削奪官爵
醫官後聖趙徵奎,申可貴
正邦刑。
入侍醫官遠竄
不從
承旨趙珩
被論出去
左承旨元萬石
以其
斗杓被重論。
不敢在直退去
是日臺論未發之前
斗杓待罪之疏。
洪命趙珩聯名陳疏待罪
 上答之曰。
省疏具悉
卿等徒聽諸醫之言。
參議而已
何乃至此乎。
卿等安心待罪
 宮城扈衛軍兵罷陣。
 是日
朝雨下。
至午時 卽位
天色快晴
禮完之後
夕乃還雨。
  [初十日庚午]
五月初十日庚午
 啓曰。
臣取考己丑年 國恤時日記。
成服後有左議政同爲院相之例。
今亦依此爲之宜當
敢啓。
 答曰。
依例爲之。
 右承旨金壽恒啓曰。
以院相啓辭。
左議政同爲院相事 命下矣。
自今日幷爲別省記直宿乎。
敢稟。
 傳曰。
依例爲之。
又啓曰。
取考己丑年日記
則有輪回直宿之 命。
今亦依此爲之之意敢啓。
 傳曰。
知道
 吏曹郞廳以大臣意啓曰。
內醫院都提調以下
俱被重論。
藥房一空
今日不得問 安。
此時不可暫曠其任。
況 大王大妃殿。
方有不安節之候。
藥方急。
幷遞差其代。
令該曹差出何如
 答曰允。
吏曹又稟開政差出與口傳備擬
 傳曰。
口傳爲之。
 吏曹以 王后父母封爵稟政。
 傳曰。
公除後爲之。
 吏曹告訃使兼請諡承襲使望
議政鄭太和左議政沈之源,完南府院
李厚源。
副使
柳慶昌,洪琭,淰。
書狀
李厚,姜裕後黃儁耇。
 傳曰。
上使,副使
差末望。
書狀
首望
 吏曹
內醫院都提調望。
領敦寧李景奭,領議政鄭太和,延陽府院君李時白。
提調
維城蔡裕後金南重
 傳曰。
提調
差副望。
提調
首望
 臣卽往藥房問安
 臣在政院 啓曰。
大行大王行狀撰集撰集官及郞廳。
例差出事
分付該曹之意敢 啓。
 答曰。
知道
 御押議定
以立字畫樣以出。
使宋浚吉精畫如八分之樣。
首望入用之。
副望完字。
末望字。
 兩司合 啓連 啓。
 左相直政院。
出宿備邊司。
逐日輪回
晝則幷留政院。
  [十一日辛未]
五月十一日辛未
臣與左相 啓達。
告訃使書狀官李厚
御史在外改差。
有闕守令。
亦令該曹口傳差出。
蓋爲 國葬時策緊急也。
 上允之
 領敦寧李景奭,領議政鄭太和左議政沈之源,完南府院君李厚源,刑曹判書李時昉,左參贊吳竣戶曹判書許積,禮曹判書尹絳,工曹判書致和吏曹判書宋時烈右參贊宋浚吉,戶參呂爾載,兵參趙壽益,吏參李一相,工參洪重普,刑參淰會于賓廳。
議定 大王廟號曰孝宗
(大慮行節曰孝) 諡號烈文毅武神聖至仁
公元1649年
王。
(秉德尊業曰烈。
敏而好學曰文。
強而能斷曰毅。
保大定功曰武。
壹民無爲曰神。
揚善賦簡曰聖。
) 殿號敬恭
 陵號翼。
以此書單。
具草記曰。
 列聖諡號末端
有孝字。
而今以孝字爲 廟號
不當疊用孝字。
且考大明皇帝諡號
則皆有孝皇帝之稱。
獨於孝宗
不用孝字。
代以他字。
此爲可據
臣等相與商確
以仁字代孝字之意敢 啓。
 答曰。
知道
到此地頭
情懷切痛哭。
不知所諭矣。
 臣與左相 啓曰。
奉常㮛調閔馨男。
年過九十。
身有宿病
委頓床。
席殯殿 山陵祭物進等事。
決無任之勢。
似當改差。
其代卽爲口傳差下。
尙衣院多有 國葬時措備之事。
提調無行公之云。
殊甚可慮
未差提調
令該曹亦爲口傳差下何如
 答曰。
依啓。
 尙衣提調
李時昉,尹絳,許積。
常提調
蔡裕後金南重,鄭致和
 傳曰。
尙衣提調
首望
常提調
差副望。
 尹順之以爲權差禮曹。
成服後則異於初喪蒼黃之際。
不肯行公。
臣與左相公除開政間使之仍爲行公之意陳達
蒙 允。
 告訃使齎去 諡狀
以爲領敦寧李景奭撰出宜當
而以大臣之故。
文館不得排云
臣與左相 啓請
使之製進。
曾在己丑國恤
李領敦亦以左議政
撰進 仁祖大王諡狀
公元1659年
援擧此例以 啓。
 上允之
 日暮後。
承傳色李舜壽來傳 上敎曰。
號之翼字何意耶
臣與左相回啓曰。
翼字以諡法觀之
盧深遠曰翼。
字義頗好。
且他可用字。
或有相似之處。
或已用於前。
不得已用翼字矣。
 上又使李舜壽傳敎曰。
擧論而不用之字
欲聞之矣。
卽招注書。
書永字肅字懿字。
永。
犯英陵。
肅,懿。
音同於淑義陵
惠,裕二字
前已用之。
成字亦光海爲其母所稱也。
思,欽,弘等字。
音韻不好之意。
註釋以入。
 上下敎曰。
陵號卿等必思量善爲。
而於予心似爲未恰。
更議可也
  
[十二日壬申]
五月十二日壬申
 梓宮加添時。
長生殿殯殿都提調摠護使,提調
竝入 殯殿東階下俯伏
自 上哭。
臣等亦哭止。
提調中唯李時昉,鄭致和
漆工宣政殿內加漆訖。
自 上又哭。
臣等亦哭。
百官仁政殿庭哭。
 賓廳大臣以下來會
一如昨日
完南府院君以病不來
曹參尹順之
昨日則不
而今日則來
改議 陵號曰寧。
昨日議定 諡號
有連二字犯 列聖諡號處
故亦爲具由陳 啓而改議曰。
 宣文章武神聖顯仁大王
(文武神聖與前同。
聖善周問曰宣。
法度大明曰章。
) 上下問于政院曰。
寧字何意耶。
政院 啓曰。
問于賓廳。
以爲 陵號。
則非如議 諡。
唯取其字義之可合。
例也。
寧字。
安寧之意。
如書稱寧考寧王
我國永寧肅寧等殿號。
亦皆此義。
今日會議
皆以寧字爲最當。
吏曹判書宋時烈以爲人盡天地之理以終。
則其生也順。
其沒也寧。
張橫渠西銘
極言大舜曾子之事。
而終之以存吾順事
沒吾寧也。
朱子自卜壽藏
而名以順寧
明道銘邵子之墓。
亦曰有寧一宮云矣。
敢 啓。
 傳曰。
知道
 加漆臨時
政院以爲承旨史官入侍
雖禮曹不儀註
入侍
上答之曰。
梓官加漆。
定日久。
曹儀註。
昨已入 啓。
承旨史官如有入侍之擧。
則所當請下儀註
分付該曹。
改付標以入。
而到今之後
儀註中所無之事。
何如煩瀆
承旨陳 啓以惶恐之意。
 國恤初日
禮曹以行文于諸道御史
使之上來之意來問諸大臣
同坐以爲然。
該曹行文中有定奪大臣之語。
御史相繼入來矣。
至是大司憲李應,掌令黃儁耇,許穆 啓曰。
凡奉 命出使
遭 國恤之變者。
必於竣事後復 命於 殯殿。
禮也。
今諸道暗行之臣。
未及竣事
而禮曹不察
遽傳催還之關。
御史連續上來
當初 大行大王發遣廉問之意。
夫豈尋常
循例之比也。
今若仍置而不擧
則此棄 先王之命於草莽
豈非未安之甚乎。
請禮曹當該堂上推考
道御史未還者。
仍爲竣事復 命。
答曰。
依啓。
 大臣方會坐賓廳。
領敦寧見此 啓辭而怪之曰。
豈有父死不奔喪之理乎。
掌令許穆在臺廳。
得閒此語。
卽以見非於大臣
引避退待。
 禮曹判書尹絳。
看山事呈下直單子之後
憲府請推之論。
不得肅拜
 上命議于院相。
臣等回 啓曰。
必捧行公 傳旨
然後行公。
而今則事異常
看山爲急。
且請推之論。
請罷不同
使之仍爲肅拜出去宜當矣。
 答曰。
依啓辭爲之。
  [十三日癸酉]
五月十三日癸酉
大司憲李應,掌令黃儁耇亦以見非於大臣
引避退待。
諫院竝請出仕
 大行大王諡狀撰出時
當考出春秋館所藏時政記
而本館堂上見存二員有故
二員未差。
一員爲先口傳差出。
 同知春秋李應閔應亨李尙眞
 傳曰。
首望爲之。
 是日
新造 命召密符。
親受於政院房中
解 先朝所受舊符。
還於 大內
老臣肝腸如裂。
聲淚俱發
 政院稟留院公何以爲之。
 傳曰。
入之不當
  
[十四日甲戌]
五月十四日甲戌
 梓宮加漆後問 安。
 臣以長生殿外 梓宮品事進去之意 啓達。
出去看擇板子
 臣往長生殿未還。
左相獨留政院。
 上傳敎曰。
昨見完南府院君箚子
所患復劇云。
未知其果能無往來耶。
欲爲知之耳。
左相回 啓曰。
卽今病勢觀之。
則決難往來
自下變通之路。
不得仰達。
而臣等亦以爲悶矣。
 上傳敎曰。
病勢如此
難以往來
他無變通之路耶。
回 啓曰。
如此癃病之人。
當此極熱之時。
登途之後
若有中路顚仆之患。
則莫重所幹之事。
必致大段狼狽
卽今事勢不可不變通
首相此時不可遠出。
小臣雖忝摠護之任
差使行。
則領相自當代行
如或不然
卽今三公中一員未備。
新卜差送。
或一道。
 上傳敎曰。
明日相入來後。
當相議處之耳。
  [十五日乙亥]
五月十五日乙亥
曉頭入參望 祭。
臣進藥房問 安。
左相百官進名奉慰
 上使內官李舜壽傳 敎于臣曰。
告訃使臣事。
於今定奪矣。
不爲新卜。
則他無變通之路耶。
臣回 啓曰。
今此使行。
非使告訃。
且兼請諡承襲
幹甚重。
不可不大臣差遣
而領敦寧李景奭有難便之勢。
延陽府院君李時白老
公元1632年
病已甚。
原平府院君斗杓方被重論。
左相方爲摠護之任
無故往者只臣一人
不可不往。
而如不許送。
則新卜之外
更無變通之路矣。
 上又傳敎曰。
在前亦有雖非大臣差往之
此時新卜。
亦甚難便。
更思處之。
臣又回 啓曰。
有宗室駙馬差遣
宗室中今無可往之人。
馬則全昌廷亮老病已甚
永安尉洪柱元亦有身病云。
難以擬差矣。
考諸政院日記
如有緊急之事。
雖㕣除前亦爲開政。
若終不許臣之行。
則新卜之外無他策矣。
 上下敎曰。
領相決不可往。
左相不可往。
開政新卜。
實爲未安。
此外變通之事。
卿等更爲思度
又回 啓曰。
當以大臣差送。
大臣皆有故。
卜差遣
不可已。
而此開政。
臣等亦以爲重難
唯斷自 宸衷
差可合之人。
得理裝。
追後卜相
似乎便當矣。
壬申 國恤初十餘日。
亦爲諫院有闕。
開政差出。
雖卽新卜。
何不可乎。
 上下敎曰。
今日壬申有異。
開政則不可。
先以可合之人差爲使臣
追後卜相甚當矣。
又回 啓曰。
此則非在下之人所敢循例備望。
自 上思得可合之人書下何如
 傳敎曰。
前日卜相人員書入。
臣使註書。
李時白,李厚源,鄭維城三人之名以入矣。
良久
 下備忘記于臣曰。
完南府院君李厚源宿疾
不可遠行云。
告訃使改差以判中樞府事鄭維城差送。
 禮曹判書尹絳,觀象提調吳竣等。
坡州交河等地看山
無一可合處云。
而禮判自信明於地術。
非 啓下之地。
而擅往交河月籠山。
審圖書啓
有曰。
臣絳嘗聞月籠山有大地
李元鎭妻所葬之地云云
肆言極好極好
痛斥地官輩短之之言。
公元1659年
  [十六日丙子]
五月十六日丙子
 梓宮加漆。
 同知春秋館事李應
以兼帶觀象提調之故。
將有看山往來之事。
時政記出事急。
本館未差堂上
請令該曹口傳差出。
 上允之
 知春秋望。
蔡裕後吳竣,許積。
 傳曰首望爲之。
 先朝定式
軍將應爲入直之員。
自 上落點。
則領其管下直宿矣。
五月晦日。
內禁衛將韓休率其管下入直
五月初三日當爲替出。
而 先王違豫
不爲落點
故仍置至今
禁軍等所受馬匹在其家。
無人看養
勢將盡倒云。
臣以不可不變通之意仰 稟。
 上命從便處之。
臣卽分付兵曹
兵曹覆啓。
大槩將則雖不得已仍番。
禁軍則依前三日輪回替直何如
 特命將亦輪回入直
 李領敦寧以儀禮文字抄書
深斥憲府請推禮官之失。
臺官掌令黃
儁耇,許穆大司憲李應相繼引避
大諫李尙眞獻納鄭麟卿。
亦以憲府大臣深斥引避
本院前日處置憲府也。
旣已請出。
不可晏然云。
而其辭曰。
御史若不竣事而徑還。
今日 殯殿。
何以覆 命。
他年地下
亦何以爲辭於 先王乎。
 與左相 啓曰。
 國恤初日
禮官以諸道御史行文
來問于諸大臣列坐之中。
臣等全昧禮文。
而揆以情理事勢
旣聞 天崩之變。
不得仍爲暗行
就哭於官門 殿牌之前成服
則便爲列邑所知
雖欲復行其任。
不可能也。
且與奉 使出疆官守有限不同
臣子之情。
顚倒奔哭。
不可已。
故以酬答矣。
其後憲府請推禮官
臣等以爲預聞之人。
愧懼方深。
今見諫官引避之辭。
語意尤緊。
臣等何敢晏然於心乎。
不勝未安之至。
其時曲折
惶恐敢 啓。
 答曰。
知道
卿等似無所失矣。
  [十七日丁丑]
五月十七日丁丑
玉堂處置兩司
請出憲府
諫院則因他事請遞。
 答曰。
依啓。
 合 啓 答曰。
提調不允
後聖,徵奎。
無可殺之罪。
決不允許
減死定配
入侍諸醫
幷令該府照律處置
可貴
功不可忘。
而罪在一罪
依啓。
 政院 啓曰。
曹郞廳以諫院
公元1632年
員多闕。
政事取 稟矣。
有過公除爲政之 敎。
臺諫庶官有異。
政事何以爲之。
 傳曰。
議于兩院相以入。
臣等對以壬申年 國恤十一日
臺諫開政。
其時 傳敎有曰。
二十七日內。
臺諫外除不爲之。
意必有在也。
以是觀之。
公除前差出臺諫。
似是舊例
 上使內官李舜壽傳于臣等曰。
等之如此
而㕣除前不可開政。
故告訃使亦以口傳差出。
則今此開政。
終有所不安於心矣。
臣等對以自 上不欲開政之意。
不勝感動
臣等不敢強請爲政
臺諫不可曠闕
而有憲府諸官。
足隨糾正
此後如有萬不得已之事。
當爲別議變通
而 上敎至此
姑勿開政。
或一道。
 答曰。
回啓如此
勿爲開坐
翌夕
忠洪左道御史李翊入來
本職
正言也。
公元1659年
  [十八日戊寅]
五月十八日戊寅
 梓宮加漆。
 禁府以申可貴正刑 傳旨下本府。
而公除前不得開坐
莫重正刑之事。
不可咎刻遲延
今日內決案取招。
按法處斷之意取 稟。
 傳曰。
公除後更稟可也
政院又以豈容拘於常例
以稽王法乎。
請依該府 啓辭施行
 傳曰。
公除刑殺
不可矣。
 與左相同辭 啓請告訃使路費雜物
令該曹不拘常規
從優題給。
 憲府
爲政
差出諫院闕員
 答曰。
公除前開政。
不安於心。
爲固請。
 憲府王子王孫及諸駙馬
出入無常
往往留宿內間云。
自今勿令留宿禁中
答曰。
王子等。
初喪無往留宿之事矣。
  [十九日己卯]
五月十九日己卯
正言李翊
曺漢英自明之疏。
網臣以無狀小人之罪。
臣必欲相辨。
與之同歸
殊非士夫美事
而事在 先朝
不忍提起於今日也。
但臣方忝言何官。
晏然
引避
  [二十日庚辰]
五月二十日庚辰
司僕寺馬疫急熾。
兩日死者七匹
亦是變異
臣方帶司僕提調之故。
以司謁 啓曰。
司僕寺馬疫猝起。
倒損相繼
未病之馬。
移置於慶德宮內司僕。
雖是空闕
不敢擅便
敢 啓。
 答曰。
依爲之。
憲府掌令許穆持平李柙等處置
正言李翊出仕
  [二十一日辛巳]
五月二十一日辛巳。
 梓宮加漆。
 禮曹以明日 梓宮加漆吉時巳時書入。
 上下敎曰。
明日異於常時
明明曰爲之。
 宗簿主簿洪錫呈疏。
大旨
初群臣服制。
不用衰經。
大臣平日學問
臨事不知何以處之得中
寧爲遵守舊制
何不委之儒臣
而議諸大臣
以致如此又以 成服嗣位失禮
語涉
未安。
攻破風水之說。
請於 長陵, 健元兩陵內定山以用。
觀其文字
依倣花潭擬上 孝陵之疏。
幾盡偸用
右承旨金壽恒送書勸止
終不回聽
而見其答書措語。
文理不續。
偸用花潭之疏。
不以爲愧者。
誠可笑也。
 政院以洪錫上疏臣服制 嗣位節目
事在旣往
不當捧入於㕣除之前
末端不用風水之說。
 先陵定山之語。
上疏捧入乎。
敢稟。
 傳曰。
入之。
  [二十二日壬午]
五月二十二日壬午
百官大庭
奉表裏。
傳授內官大立
以進于 殯殿。
平日 誕日之禮也。
百官俯伏哭。
而引儀徑唱止哭
不得洩哀。
不勝悲感
 下輩傳說
宣政門有諺書之紙付諸門扉
言 光陵內有可用山二處
而自前守護軍等諱祕不言
看山之行。
不得到其處。
敢此陳告
出身金立書呈云云
摠護使左相聞之。
招兵曹書吏
出身有金立否。
吏對以不知。
當退而問之。
俄而吏招金立而來
金立自言果有聞。
不得上達
不解文字
故以諺文書付云云
仍說 光陵所居僧德崇
木手都監推捉到京。
說稱 先陵內達麻洞,堂末兩處有可用之山。
而守護軍輩諱之云云
左相卽以私書馳通於看
山之行禮判處
 答洪錫疏曰。
省疏具悉
爾之追思進言之誠。
殊甚嘉尙
末端事。
當觀勢爲之焉。
  [二十三日癸未]
五月二十三日癸未
朝者藥房
口傳問 安時
言于承傳色曰。
每承無事之 敎。
在外之人。
不能的知
不審 聖候卽今何如也。
願得聞之。
承傳色入內良久
下傳 上敎曰。
不至大段
而似有感冒之候矣。
 藥房 啓請議藥。
則 答之曰。
症候言于醫官矣。
再啓。
請依醫官等之言。
陶氏補中益氣湯。
香薷七分升麻三分
連進三貼。
 答之曰。
不至大段
勿用藥。
藥房三 啓。
固請進藥。
 答之曰。
更觀症候
用藥似當。
 臣以司謁。
 啓請內醫提調口傳差出。
 上允之
吏曹蔡裕後,許積,吳竣備望以入。
 傳曰。
首望
 梓宮加漆問 安後
臣以司謁 啓曰。
今日長生殿進去梓宮木之意敢 啓。
 答曰。
知道
梓宮極盡務精可也
 梓宮加漆時。
自 上例行哭禮。
而 上候未寧
今日請勿 哭臨
臣與左相同辭
使司口傳以 啓。
則 答之曰。
等之至此
當勉從焉。
 日暮後。
承傳色李舜壽以 上敎來問曰。
今日往審外梓官合木。
其品果何如乎。
臣回 啓曰。
當初板子
擇出於許多板子之中。
今見
公元1649年
所造。
極其精密
少無欠處。
仍奉入土宇。
初度着漆。
以漆六斗七合
用於梓宮內外
以臣所見
似爲極盡矣。
自前外梓宮漆數三十度。
己丑年
因 傳敎加着十度
今亦依此例。
以四十度爲限之意。
已達於長生殿 啓辭矣。
 答曰。
知道
着漆事。
依啓辭爲之。
 合啓藥房提調醫官後聖趙徵請罪
以 國忌齋戒姑停。
公元1659年
  [二十四日甲申]
五月二十四日甲申
 太祖大忌辰
 藥房問 安。
提調蔡裕後來參。
 初。
 啓請卽今 症候詳細下 敎。
俾卽議藥以進。
 答曰。
症候無加減矣。
 再 啓。
請依昨日 啓請
陶氏補中益氣湯。
香薷七分升麻三分
連進三貼。
 答曰。
更觀數日爲之。
 三 啓。
固請進藥。
 答曰。
此非以藥近口之時。
如是強請。
依爲之。
 禮曹以對馬島倭進上朱紅六斤
單子以 啓。
臣謂左相曰。
朱紅若補用於 國葬則似好矣。
俄而 命下曰。
今此倭進上朱紅六斤
下該曹以爲都監補用之地。
 禮曹判書尹絳看山後復 命。
別爲陳 啓。
極言 英陵內弘濟不可用之意。
至曰。
終以 大行聖體
奉安沙土不吉之中。
則臣之罪戾
萬殞難贖。
以臣之見。
今番得眞
宂只二處
而臨瀛大君山所局量頗小。
 獻陵一處
道豐厚。
可備裁擇
士大夫則苟有所見
必皆吐實
曉解風水之人。
多數召集
 答曰。
所謂安汝慶墓山。
卿之意見如何
詳論以啓。
 禮判回 啓曰。
四山環抱
見外朝。
以其形勢言之。
則似非小可之地。
而但其宂甚長。
有流下不停之狀。
以臣之見。
似非眞結作。
方書云。
坐下若無眞氣脈。
眼前空有萬重山。
謂如此之山也。
然而地官以爲可用。
摠護使看山
更爲看審。
以定取捨云云
 答曰。
知道
 摠護使將往審 獻陵梨樹洞, 英陵弘齊洞, 健元陵第一岡,臨瀛大君墓山,安汝慶墓山,月籠山等六處
禮曹判書觀象提調, 山陵都監提調副護軍尹善道李元鎭, 穆陵參奉李最晩,士人朴世郁亦當偕來
朴世郁付軍職事。
 啓請蒙 允。
地官監察李苾,前別提李幼弼,沙斤察訪好義地理學敎授奇重胤,敎授洪汝博亦隨行
 成後龍,李景祺,金克晩。
前行帶往。
而今皆爻減。
  [二十五日乙酉]
五月二十五日乙酉
藥房問 安。
 答曰。
似有差歇之候矣。
臣招 大王大妃殿及 王大妃殿承傳色。
啓請今日 梓宮加漆時。
自 上必欲出參哭臨
方在 未寧中。
恐有添傷之患。
願爲懇勸。
無出哭添傷之患。
 兩殿皆答曰。
當使不出矣。
▣ 巽時。
梓宮加漆。
 上使內官高禮男。
傳敎于臣等曰。
前日卿等。
勸進 大王大妃殿常膳之意啓請
予以勸進答之矣。
初則以日數不多爲 敎而不許
當待三七日而進御云云
及至此限。
又爲不許
予以勸進旣言于卿等。
而尙不得進。
予甚憂遑言之矣。
 臣回 啓曰。
等當自外直請承傳色。
懇陳于 大王大妃殿。
自 上亦更加至誠導達
幸甚
 臣與左相同坐賓廳。
招 大王大妃殿承傳色口傳 啓請
則 答曰。
復膳一事
何待強請哉。
但予時無所患。
當觀勢爲之。
臣又措辭固請
 答曰。
如是再再陳請
當依爲之。
 臣 啓曰。
長生殿梓宮
今方着漆矣。
在前無官直宿之規。
而揆以事體
不當如此
限奉詣 山陵間。
郞廳一員輪回直宿事分何如
 答曰。
依啓。
 前諮議李翔陳疏。
請群臣趁 啓殯 發引
追服衰經。
 上下敎于政院曰。
李翔臨發陳疏。
今將下鄕云。
承旨措辭勸留。
左承旨金壽恒 啓曰。
卽以 下敎之意傳諭李翔
則呈疏之後
方欲啓行
奉聖諭。
感激涕零
鄕行姑爲停止云矣。
 傳曰。
知道
 
合 啓申請前事
 答曰。
請罪提調
非謂其心之有所謾忽於侍藥之際也。
今日極之變。
遽出於鍼治之誤。
提調者烏得無罪云。
則此罪名不至重大
至於中道付處乎。
罪輕律重。
庶官不被。
大臣乎。
卿等論之。
不得其請。
亟停勿煩。
後聖,徵奎等。
只引所親
猜擯他人
不思廣集諸醫爲罪。
則又何以所議之藥終出於他人之手爲罪耶。
如此則卿所謂廣集諸醫
用之於何處乎。
不允
 摠護使以下看山事 肅拜
將待曉發行也。
  [二十六日丙戌]
五月二十六日丙戌
藥房問 安。
 答曰。
幾盡差愈矣。
 臣以 大王大妃殿進常膳事。
昨日已 許于臣等。
願自 上因此而更爲導達
期於卽復常膳之意陳 啓。
半日 不答。
終焉 書下曰。
今 進常膳。
孤亦不勝幸甚矣。
  [二十七日丁亥]
五月二十七日丁亥
藥房問 安。
仍請入診。
 答曰。
旣已差愈
何必入診乎。
勿爲可也
 臣以承傳色口傳 啓達于 大妃殿曰。
自 上未寧
今已累日
藥房問 安。
循例 答曰。
 證候輕重
尙未的知
臣等憂悶
有極哉。
如有臣等不可不知之事。
伏願大妃殿下敎于臣等。
今日是 梓宮加漆之日。
願 勉諭
無出哭添傷之患。
 答曰。
梓宮加漆時。
當使勿出
仍以諺書書下曰。
 大殿近日感冒之候差愈
窓戶能開閉。
大病之後
未及蘇復
遭此罔極之慟。
氣虛弱。
自前如此時。
則例加減中益氣湯。
或補中益氣湯累貼。
當此之時。
別無大段病患
而長服藥物。
以爲悶。
勿爲多用
姑以四五貼爲先用之。
未知如何
 臣再 啓于 大殿
願以見存證候一一 下敎。
俾得更爲議藥以 進。
且於別紙。
書問 證十二條以 啓。
則其條列之下。
 書有無稍勝稍減字
而下 批答曰。
近因感冒
不至大段
今已和解
更勿議藥。
 臣三 啓曰。
 煩熱昏困等候
未盡祛。
必須淸補之劑 進御
然後可收平復之效。
諸醫以爲中益氣湯。
麥門冬一錢
五味子七分
黃芩五分
連 進五貼宜當云。
當依此劑入矣。
臣等竊瞯。
 聖意難於此時 進藥。
而揆之以禮
亦非未安之事。
伏願 深思終孝
母忽愼疾之方。
以慰 慈殿惟疾之憂。
幸甚
 答曰。
卿言至此
依啓。
 巽時。
 梓宮加漆。
 執義李惟泰在外入來
 肅拜上疏
以阻水奔哭稽遲
引咎辭職
上答之曰。
省疏具悉
聞爾上來
如有所得
爾其勿辭
察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