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x 页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日记(自己亥五月初四日至二十七日)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14H 页
[己亥五月]
  [初四日甲子]
己亥五月初四日甲子。朝闻自 上受针。以循例问安诣阙。乃知医官申可贵,李后聃所见相同。可贵执针。针破 头部患痈当处。始出脓汴。继之以血。而血涌不止。用石灰,血蝎等药防塞而无效。承传色内官高礼男来传问安之 批。而血溅其手见之惊闷。诸大臣以下仍留坐月廊以待。俄而掖庭下人及药房书员辈苍兼奔号。急索清心丸入内。诸大臣及六卿,参判皆趋诣熙政堂后。即大造殿閤门外也。闻自 上气塞不省。还似稍定。有 命勿为喧聒。仍进独蔘汤汤圆米。此是午鼓方鸣时也。俄而自 内有遑遑纷扰之声。有人传报 命召领左相及礼判两宋判书。臣与左相礼判尹绛,吏判宋时烈,右参赞宋浚吉。急趋大造殿。 上在龙床上。已 平卧而暝。臣奉执御手。无温气。 世子在龙床下号擗。臣进前曰。礼有次第。不可径先发声。 世子执臣手曰。声发于心。自不得制焉。臣招内官言复节次。退出閤门外。与诸臣相持痛哭。 大臣领敦宁李景奭,延阳府院君李时白,左议政沈之源,原平府院君元斗杓,完南府院君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14L 页
李厚源,判中枢府郑维城,刑判李时昉,左参赞吴竣,兵判洪命夏,户判许积,礼判尹绛。工判郑致和,吏判宋时烈,右参赞宋浚吉,吏曹参判李一相,户参吕尔载,工参洪重普,刑参柳淰,庆川君金南重,判尹李浣,左尹申翊全,右尹柳赫然,大宪李应蓍,行大谏李尚真,行都承旨赵珩,左承旨元万石,右承旨金寿恒,左副吴廷垣,右副李殷相,同副俞棨,玉堂睦来善,金万基,任翰伯,金万均,吴始寿,注书李伯麟,孟胄瑞,史官郑重徽,宋昌皆在閤外。原平,兵判都承旨。即药房提调也。 臣分付兵曹判书洪命夏。使之退坐本曹。严饬宿卫。令训鍊大将李浣,御营大将柳赫然。退在信地。扈卫宫城。即招承传色言。虽在苍黄中。扈卫官城之意。不可不入达于 世子。 吏曹判书宋时烈进诣大臣前。以绫丰君具仁塈为守陵官。未及散发入内之间。大宪李应蓍大谏李尚真偕诣大臣前。言仁塈不合于守陵之任。时刑曹判书延城君李时昉。坐在大臣后行。恐不得免。气色惨然。臣谓吏判曰。亲功臣及宗室二品以上为此任。载在法典。而具仁塈既已被论。此外只有柳䪷,赵潝。年皆老矣。地望同于仁塈。李澥非但年老。已经己丑守陵之任。李时昉年近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15H 页
七十。且受南汉重任。不可为守陵官。时昉面色稍定。○以正三品宗室平云君俅为守陵官。三都监总护使。左议政沈之源。殡殿都监提调。刑判李时昉,礼判尹绛,吏参李一相。都厅二。洪处尹,李庆徽。国葬都监提调。判中枢郑维城,户判许积,礼判尹绛。都厅二。李时术,郑万和。山陵都监提调。工判郑致和,庆川君金南重,工参洪重普。都厅二。李晚荣,赵胤锡。 袭。正时以申时磨鍊以入。而自至昏暮。饭含。 世子亲为之。臣以米碗珠盘跪授内侍于 殿閤之外。 袭时入参。诸大臣及礼判,两宋。两司长宫。玉堂一员。承旨六员。注书二员。翰林二员并入侍。郑善兴,吕圣齐,韩斗相,张善徵。以私亲入参。麟坪大君诸子。以其丧服亦入参。崇善君乐善君皆入参。驸马益平青平黄平东平皆在。而益,青两尉。以年长之故执事。 兵曹参知李正英写 铭旌。 袭用衮龙袍,翼善冠,黑靴子。带用画玉带。而以黑缎质。画以泥银。 右承旨金寿恒启曰。大行初丧。则首相称以院相。参坐本院。凡大小事。裁处禀达。故今亦依前例为之之意敢 启。答曰。依达。 右副承旨李殷相陈 达执针医官及入侍御医并下禁府。 申可贵,柳后圣,赵徵奎,李后聃,崔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15L 页
梱,朴頵并拿囚。
  [初五日乙丑]
五月初五日乙丑。臣问 安于 大妣殿,中殿,世子宫。使承传色内官。口传于 大妣殿,中殿。请以粥饮频劝 世子。 大妣殿答曰。天地间岂有如此罔极之痛。粥饮非不亲劝。而亦不肯从。尤为罔极。 中殿答曰。遭此罔极之丧。不知攸处也。 世子粥饮。当连续劝之。而自内不得为之事。则亦当下教矣。 两司合 启。请群臣丧服用衰经如己丑年金集之议。而请令礼官与儒臣及时议定。盖恐大臣之立异也。儒臣即两宋也。 礼判之意亦欲用此礼。而回 启大槩当令儒臣及时议定。而事系大段变通。不可不与大臣通议商确。请令大臣及儒臣等同会一处。速为完定。因此诸大臣会于扈卫厅。皆以持难之意献议。宋时烈,宋俊吉以为必可行。 王世子启下曰。两赞善之意如此。更加商议于大臣诸大臣。更为献议。而如前持难。李领敦宁,完南府院君措语尤紧。 王世子答下曰。依诸大臣议施行。 王大妃服制。礼曹请问于大臣。 世子特令两宋处亦为问议。臣先为献议曰。古礼虽不能晓解。考之时王之制。似当为期年之服。诸大臣,两宋皆以是为可。 王世子以依议答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16H 页
下。其后闻之。尹镌以为当行三年丧。 药房提调三员。陈达待罪之意。 王世子答以勿待罪。 中殿下教于药房曰。嫔宫怀妊已四朔。而常时虽不言及。 大行王心以为喜矣。今遭罔极之丧。腹中必有惊动之患。安胎之药。似当用之。药房知悉。 日气颇热。 小敛若依礼文。必待第三日。则恐有难处之患。己丑年 仁祖大王之丧。亦于第二日 小敛。故自 内欲依此为之。而吏判宋时烈以为不可。内官频出。传说 玉体渐有浮气。而宋时烈仍执前见曰。礼文不可违
  
[初六日丙寅]
五月初六日丙寅。申时。行 小敛。诸大臣以下将依袭时例入参。会坐于熙政堂前。内官来传 世子之令曰。厅事狭窄。诸臣入侍不便。且执事之人。亦必有生怯误着之弊。 敛毕入来。臣等回启曰。 袭小大敛时诸臣入参。明有 明宗朝旧例。而己丑年。未及致察。至大 敛时。始觉悟入侍。今日 小敛。何可不参。两司长官俱伏閤门外而争执。承旨亦陈其不然。而 世子以既非五礼仪所载而拒之。臣等再三固争。然后内官林友闻始出而传语曰。不许入侍。非他意也。 玉体尸汁多出。不欲使外庭诸人见之。衣襨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16L 页
掩数袭后并为入见。于是臣等入侍 小敛。宋时烈曰。礼判宜执笏记而唱之。礼判曰。只以五礼节目抄出书达矣。如先掩足。次掩左等事。不著于五礼仪。只载于家礼。故无笏记矣。 小敛衣襨中。以绛纱袍为表衣。衾用红锦。线其衿。即绿锦线也。 小敛后。政院请推礼曹堂上不执笏记。 小敛时。宋时烈以为横布不可绞。古礼如此云云。仍为退出矣。中使林友闻追至外庭。问于臣曰。小敛而不绞。则欲速小敛之意何在。须即议达。臣与诸大臣及宋时烈,宋俊吉。更为论难。宋浚吉以为小敛不绞。虽是古礼。而亦有只数条不绞。以存不死其亲之意。如今天气颇热。岂无权宜之道。臣以是回达。则自 内即绞横布云。 臣与总护使及长生殿提调工判郑致和,礼曹参判尹顺之。奉审梓宫。以长竹裁作见样矣。午间。 玉体长广见样自 内出来。比之梓宫。广加二寸。长加一寸。群臣相顾失色。罔知所为。或谓 小敛时衣襨过多。以致如此。当为改敛。或谓不绞横布之故。 玉体浮大。论议未定。臣请与左相礼判,两宋及礼房承旨同入奉审。 世子许之。臣等详细奉审。手自摩按。实非人事之致然也。 玉体两肩之间甚广。故 袭时所御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17H 页
单裌衣襨之外。 小敛衣襨不加于两肩。而犹如此矣。准漆梓宫。既不得用。如许广板。无路可得。臣等伏于大造殿南檐下。即 世子帐外也。招中使林友闻口达曰。到此地头。尤为罔极。长生殿所在板子。劈去白边。以黄肠合木为天地。盖成殡之后连续着漆。则似无未尽之叹。此外无他策矣。 世子曰。于余心有所不安矣。不忍许之。臣对曰。试出而求觅广板于私家。外庭闻之。争言某某家有非常广板。急令输来见之。皆是闾阎间所用中长广者也。未准于见样。 臣招中使林友闻传达曰。夫造棺。四隅皆是合木。不可以此为欠。且木之易朽者白边。设令觅得可用之板。苟有白边。决不可用。闻士大夫知此理者。虽得广板。除其白边。只取其坚刚之处。合木以用。锦阳尉家。最其表著云。今日之事。此外更无他策矣。 世子曰。领相如是言之。诸宰之意亦然云。依为之。 即令运致长生殿所在板子三十立。就其中极择劈鍊。无一点白边。然后四围则用全板。天地盖则连付两板。而连付之处。涂以生漆。其固已不可言。接连极其精巧。匠人金德男。领诸工指挥也。 两司合达申请群臣服制衰绖。断自渊衷行之。 答曰。已定之礼。似不可猝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17L 页
改矣。 礼曹以即位节目混入于诸公事中。入达而下。又以即位吉时书入。 世子觉而下令曰。此何事耶。问达。右承旨金寿恒回达曰。非但古昔帝王通行之礼。我 朝列圣亦莫不然。此是该曹循例举行。别无问达之事。元单子还入矣。 世子还下单子曰。此何时。此何等举措。而不为明禀。矇眬直择日时。有若探视者然。是余不知之事也。臣与诸承旨更陈该曹之择其日吉时。自是有司应行节目。今此下令。诚为未安。 世子答曰。知是嗣位之举在于成服之日。哀痛罔极之怀。人子情礼。岂敢忍为。卿等岂不忍少恕孤意乎。即令礼官更议为之。 臣以郑艗权差右通礼之意入达。分付该曹。
  [初七日丁卯]
五月初七日丁卯。罢漏后。闻药房因 大妃未宁。有问 安之举。臣与左相,刑工判吏参等留在 阙中者问 安。 臣与六承旨更请抑情节哀。遵先王已行之礼。 答曰。礼虽为大。情不可废。卿等何不顾孤罔极之怀。徒言强抑之说乎。决不可强抑情理而为此举。宜遵前令。令礼官更议处之。臣回达曰。 下令虽如此。断无更议之事。不得分付该曹矣。 答曰。何不念余之情理。而如是言之。尤为罔极。臣回达曰。每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18H 页
奉 下令。肝肠如裂。不知所达。而今则三司争执。尤不得分付该曹矣。 臣与左相及尹绛,宋时烈,宋浚吉,金寿恒达曰。臣等昨日更为 奉审之后。益复罔极。不知所以为计。请造新梓宫。工役垂讫。似甚完好。而第念莫重莫大之事。少失所宜。后悔莫及。或不无趁此时更议善处之道。除臣等已 奉审者六人外。小敛时入侍原任大臣以下诸官。请并令更为 奉审。俾无一毫未尽之议。 答曰。依达。 领敦宁李景奭,延阳府院君李时白,原平府院君元斗杓,完南府院君李原源,大司宪李应蓍,行大司谏李尚真,副修撰金万均,行都承旨赵珩,左承旨元万石,左副吴挺垣,右副李殷相,同副俞棨,注书李伯麟,待教郑重徽等。同入奉审退出。招中使口达曰。臣等即入 奉审。则少无未尽之事。与昨日见样亦无异同。不敢更容他议。 合启再达。玉堂劄子再劄。请于成服日 嗣位。 世子不许。是日新造梓宫毕役。入土宇中。着漆于内外皆三度。
  [初八日戊辰]
五月初八日戊辰。馆学儒生南二星等拜疏。请群臣服衰绖。 答曰。孤哀疚罔极之中。未谙礼文。多士之言至此。更令礼官议处焉。礼曹覆 启。不许。 行副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18L 页
司直闵鼎重陈疏。亦如馆儒之意。 答曰。已谕于馆儒矣。 臣率百官庭请 成服日 嗣位。而 世子牢拒不从。再启三启而不从。臣招 大妃殿及 中殿中使。以口传请劝谕 世子速许嗣位。 大妃殿答下曰。祖宗朝流来旧典。虽在罔极之中。何可不为举行乎。当以卿等陈达之意劝谕世子。使之勉从矣。中殿答下曰。自内亦为开谕矣。 百官四启而 世子犹不从。臣等又请于 大妃殿及 中殿。 大妃殿答曰。更为恳劝矣。 中殿答曰。世子之不从。在劝勉之前矣。 合司三达。玉堂三劄。皆不从。百官五达。然后 答曰。上奉 慈旨。俯循群情。强抑通天罔极之怀。忍所不忍为。不知所谕矣。 吏判宋时烈来言。总管一员有阙。明日 即位时不可不备云。臣入达。令该曹口传。差出蔡裕后为之。 国恤初日。吏曹以宗亲府书送海原君健。差代奠官入直。行礼已数日。至是吏曹判书来言群议皆以为不可。合有变通之道。改以他员差出。在不可已。 答以然则改之。吏曹乃以院相意入达。递改其代。以桧原君伦差下。亦问于宗亲府也。 庆平君玏。以当初误以海原君书送于吏曹。陈达待罪。 世子答以勿待罪。 大敛时。大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19H 页
臣以下皆入侍。执事之人铺置纵横布之时。先后倒错。大臣以下见而觉之。使之改铺。 是夕。幼学权恕等七人上疏。其意与馆学儒生南二星之疏一样。政院以成服只隔一宵。日已向昏。阙门垂闭。却而不捧。恕。即俊之子云耳。
  [初九日己巳]
五月初九日己巳。百官成服于仁政殿庭。冒两行礼 午时。 上具冕服入于殡殿东庭。行四拜礼。臣以朝服先已入伏于 殡殿内东隅。 上入殿内。就香案前跪。臣以大宝立傅于 上。上受而授诸右承旨金寿恒。都承旨赵珩。则以执圭故也。自 上将还降拜位之际。臣则退出。趋参于外庭百官之班。 上步出敦礼门。却轿不御。徒步政院前路。而就仁政门之东。西向立。泣涕如雨。呜咽不能言。不为升座。臣进跪以请。 上曰。所不忍为也。臣涕泣曰。 宗杜臣民。将何托乎。引升交椅前而还就班列。 上犹涕泣而立。不坐交椅。臣又趋而泣曰。礼不当如此。 上曰。既立于此。与升坐何异。臣再三固请。然后始为 升坐。而两宦扶持左右。屈身俯伏于椅子之上。涕泣不已。满庭观者无不泣下。礼毕。 步由仁政门。入仁和门内庐次。百官释朝服。以衰服立班。 领即位教书。大提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19L 页
学李一相所制也。政院 启禀。然后有 赦命。 该曹以该司即位物膳封进。有 命只封于 大妃殿,大王大妃殿两殿。尊大妃赵氏为大王大妃。尊王妃张氏为王大妃。以世子嫔金氏为王妃。 教书中颁谕中外。 右承旨金寿恒 启曰。院相。限成服前本院参坐。仍为直宿矣。 成服已过。自今日院相依例罢出。且诸承旨及他别省记之员。并为减省记之意敢 启。 答曰。知道。罔极之中。精神荒迷。不能察细事。院相。限公除间勿为罢出。 臣启曰。臣猥当留院之任。苍黄罔措。不得辞避。以至于今矣。例应罢出。而即因政院 启禀。有勿为罢出之命。臣于此时。虽无特教。岂敢退在远处。第以院相之设。只为 成服之前也。何可仍循谬例。留过多日。以速臣罪。伏愿亟 许减去臣院相之号。使之屏待 阙外。千万幸甚。 答曰。孤以不才。遭此罔极之时。昏愦不能察事。卿其勿辞。勿为罢出。诸承旨以院相不得罢出之故。仍为别省记。并直宿。 两司合启药房都提调元斗杓中道付处。提调洪命夏,副提调赵珩。并削夺官爵。医官柳后圣,赵徵奎,申可贵。亟正邦刑。入侍医官并远窜。上不从。都承旨赵珩。被论出去。左承旨元万石。以其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0H 页
父斗杓被重论。不敢在直退去。是日台论未发之前。元斗杓上待罪之疏。洪命夏,赵珩联名陈疏待罪。 上答之曰。省疏具悉。卿等徒听诸医之言。只参议药而已。何乃至此乎。卿等安心勿待罪。 宫城扈卫军兵罢阵。 是日。自朝雨下。至午时 即位。天色快晴。礼完之后。夕乃还雨。
  [初十日庚午]
五月初十日庚午。 启曰。臣取考己丑年 国恤时日记。则成服后有左议政同为院相之例。今亦依此为之宜当。敢启。 答曰。依例为之。 右承旨金寿恒启曰。以院相启辞。左议政同为院相事 命下矣。自今日并为别省记直宿乎。敢禀。 传曰。依例为之。又启曰。取考己丑年日记。则有轮回直宿之 命。今亦依此为之之意敢启。 传曰。知道。 吏曹郎厅以大臣意启曰。内医院都提调以下。俱被重论。药房一空。今日亦不得问 安。此时不可暂旷其任。况 大王大妃殿。方有不安节之候。议药方急。并递差其代。令该曹差出何如。 答曰允。吏曹又禀开政差出与口传备拟。 传曰。口传为之。 吏曹以 王后父母封爵禀政。 传曰。公除后为之。 吏曹告讣使兼请谥承袭使望。领议政郑太和,左议政沈之源,完南府院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0L 页
君李厚源。副使。柳庆昌,洪琭,柳淰。书状。李厚,姜裕后,黄俊耇。 传曰。上使,副使。差末望。书状。差首望。 吏曹。内医院都提调望。领敦宁李景奭,领议政郑太和,延阳府院君李时白。提调。郑维城,蔡裕后,金南重。 传曰。都提调。差副望。提调。差首望。 臣即往药房问安。 臣在政院 启曰。大行大王行状撰集厅撰集官及郎厅。依例差出事。分付该曹之意敢 启。 答曰。知道。 御押议定时。臣以立字画样以出。使宋浚吉精画如八分之样。备首望以入用之。副望完字。末望恒字。 两司合 启连 启。 左相直政院。臣出宿备边司。逐日轮回。昼则并留政院。
  [十一日辛未]
五月十一日辛未。臣与左相 启达。告讣使书状官李厚。以御史在外改差。有阙守令。亦令该曹口传差出。盖为 国葬时策应紧急也。 上允之。 领敦宁李景奭,领议政郑太和,左议政沈之源,完南府院君李厚源,刑曹判书李时昉,左参赞吴竣,户曹判书许积,礼曹判书尹绛,工曹判书郑致和,吏曹判书宋时烈,右参赞宋浚吉,户参吕尔载,兵参赵寿益,吏参李一相,工参洪重普,刑参柳淰会于宾厅。议定 大王庙号曰孝宗。(大虑行节曰孝) 谥号烈文毅武神圣至仁大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1H 页
王。(秉德尊业曰烈。敏而好学曰文。强而能断曰毅。保大定功曰武。壹民无为曰神。扬善赋简曰圣。) 殿号敬恭。 陵号翼。以此书单。别具草记曰。 列圣谥号末端。例有孝字。而今以孝字为 庙号。不当叠用孝字。且考大明皇帝谥号。则皆有孝皇帝之称。独于孝宗。不用孝字。代以他字。此为可据。臣等相与商确。以仁字代孝字之意敢 启。 答曰。知道。到此地头。情怀益切痛哭。而不知所谕矣。 臣与左相 启曰。奉常㮛调闵馨男。年过九十。身有宿病。委顿床。席殡殿 山陵祭物监进等事。决无察任之势。似当改差。其代即为口传差下。且尚衣院多有 国葬时措备之事。而提调时无行公之员云。殊甚可虑。未差提调。令该曹亦为口传差下何如。 答曰。依启。 尚衣提调。李时昉,尹绛,许积。奉常提调。蔡裕后,金南重,郑致和。 传曰。尚衣提调。差首望。奉常提调。差副望。 尹顺之自以为权差礼曹。成服后则异于初丧苍黄之际。不肯行公。臣与左相以公除开政间使之仍为行公之意陈达。蒙 允。 告讣使赍去 谥状。皆以为领敦宁李景奭撰出宜当。而以大臣之故。艺文馆不得分排云。臣与左相 启请。使之制进。曾在己丑国恤。李领敦亦以左议政。撰进 仁祖大王谥状。故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1L 页
援举此例以 启。 上允之。 日暮后。承传色李舜寿来传 上教曰。陵号之翼字何意耶。臣与左相回启曰。翼字以谥法观之。思卢深远曰翼。其字义颇好。且他可用字。或有音相似之处。或已用于前。不得已用翼字矣。 上又使李舜寿传教曰。举论而不用之字。欲闻之矣。即招注书。书永字肃字懿字。永。犯英陵。肃,懿。音同于淑义陵。惠,裕二字。前已用之。成字亦光海为其母所称也。思,钦,弘等字。音韵不好之意。注释以入。 上下教曰。陵号卿等必思量善为。而于予心似为未恰。更议可也。
  
[十二日壬申]
五月十二日壬申。 梓宫加添时。长生殿殡殿都提调,总护使,提调。并入 殡殿东阶下俯伏。自 上哭。臣等亦哭止。提调中唯李时昉,郑致和。率漆工入宣政殿内加漆讫。自 上又哭。臣等亦哭。百官在仁政殿庭哭。 宾厅大臣以下来会。一如昨日。完南府院君以病不来。礼曹参判尹顺之。昨日则不参。而今日则来参。改议 陵号曰宁。且昨日议定 谥号。有连二字犯 列圣谥号处。故亦为具由陈 启而改议曰。 宣文章武神圣显仁大王。(文武神圣与前同。圣善周问曰宣。法度大明曰章。) 上下问于政院曰。宁字何意耶。政院 启曰。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2H 页
问于宾厅。则以为 陵号。则非如议 谥。唯取其字义之可合。例也。宁字。是安宁之意。如书称宁考,宁王。我国永宁,肃宁等殿号。亦皆此义。今日会议时。皆以宁字为最当。吏曹判书宋时烈又以为人尽天地之理以终。则其生也顺。其没也宁。故张横渠西铭。极言大舜禹曾子之事。而终之以存吾顺事。没吾宁也。朱子自卜寿藏。而名以顺宁。明道铭邵子之墓。亦曰有宁一宫云矣。敢 启。 传曰。知道。 加漆临时。政院以为承旨史官当入侍。虽礼曹不载于仪注。请入侍。上答之曰。梓官加漆。禀定日久。该曹仪注。昨已入 启。承旨史官如有入侍之举。则所当请下仪注。分付该曹。改付标以入。而到今之后。仪注中所无之事。何如是烦渎。诸承旨陈 启以惶恐之意。 国恤初日。礼曹以行文于诸道御史。使之上来之意来问诸大臣。同坐皆以为然。该曹行文中有定夺于大臣之语。诸御史相继入来矣。至是大司宪李应蓍,掌令黄俊耇,许穆 启曰。凡奉 命出使。遭 国恤之变者。必于竣事后复 命于 殡殿。礼也。今诸道暗行之臣。未及竣事。而礼曹不察。遽传催还之关。令御史等连续上来。当初 大行大王发遣廉问之意。夫岂寻常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2L 页
循例之比也。今若仍置而不举。则此弃 先王之命于草莽。岂非未安之甚乎。请礼曹当该堂上推考。诸道御史未还者。仍为竣事复 命。答曰。依启。 大臣方会坐宾厅。领敦宁见此 启辞而怪之曰。岂有父死不奔丧之理乎。掌令许穆在台厅。得閒此语。即以见非于大臣。引避退待。 礼曹判书尹绛。以看山事呈下直单子之后。被宪府请推之论。不得肃拜。 上命议于院相。臣等回 启曰。必捧行公 传旨。然后行公。而今则事异常时。看山为急。且请推之论。与请罢不同。使之仍为肃拜出去宜当矣。 答曰。依启辞为之。
  [十三日癸酉]
五月十三日癸酉。大司宪李应蓍,掌令黄俊耇亦以见非于大臣。引避退待。谏院并请出仕。 大行大王谥状撰出时。当考出春秋馆所藏时政记。而本馆堂上见存只二员而有故。二员未差。请一员为先口传差出。 同知春秋望李应蓍,闵应亨,李尚真。 传曰。首望为之。 是日。以新造 命召密符。亲受于政院房中。解 先朝所受旧符。还于 大内。老臣肝肠如裂。声泪俱发。 政院禀留院公事何以为之。 传曰。入之不当。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3H 页
[十四日甲戌]
五月十四日甲戌。 梓宫加漆后问 安。 臣以长生殿外 梓宫看品事进去之意 启达。出去看择板子。 臣往长生殿未还。时左相独留政院。 上传教曰。昨见完南府院君劄子。则所患复剧云。未知其果能无事往来耶。欲为知之耳。左相回 启曰。以即今病势观之。则决难往来。而自下无变通之路。故不得仰达。而臣等亦以为闷矣。 上传教曰。病势如此。则难以往来。他无变通之路耶。回 启曰。以如此癃病之人。当此极热之时。登途之后。若有中路颠仆之患。则莫重所干之事。必致大段狼狈。即今事势不可不变通。而首相此时不可远出。小臣虽忝总护之任。若差使行。则领相自当代行。如或不然。则即今三公中一员未备。新卜差送。亦或一道。 上传教曰。明日领相入来后。当相议处之耳。
  [十五日乙亥]
五月十五日乙亥。晓头入参望 祭。臣进药房问 安。左相率百官进名奉慰。 上使内官李舜寿传 教于臣曰。告讣使臣事。欲于今日定夺矣。不为新卜。则他无变通之路耶。臣回 启曰。今此使行。非使告讣。且兼请谥承袭。所干甚重。不可不以大臣差遣。而领敦宁李景奭有难便之势。延阳府院君李时白老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3L 页
病已甚。原平府院君元斗杓方被重论。左相方为总护之任。无故可往者只臣一人。臣不可不往。而如不许送。则新卜之外。更无变通之路矣。 上又传教曰。在前亦有虽非大臣差往之时。此时新卜。亦甚难便。更思处之。臣又回 启曰。前有宗室驸马差遣之时。而宗室中今无可往之人。驸马则全昌君柳廷亮老病已甚。永安尉洪柱元亦有身病云。难以拟差矣。考诸政院日记。如有紧急之事。虽㕣除前亦为开政。若终不许臣之行。则新卜之外无他策矣。 上下教曰。领相决不可往。左相亦不可往。开政新卜。实为未安。此外变通之事。卿等更为思度。又回 启曰。当以大臣差送。而大臣皆有故。新卜差遣。似不可已。而此时开政。臣等亦以为重难。唯断自 宸衷。先差可合之人。俾得理装。追后卜相。似乎便当矣。壬申 国恤初十馀日。亦为谏院有阙。开政差出。虽即新卜。又何不可乎。 上下教曰。今日与壬申有异。开政则不可。先以可合之人差为使臣。追后卜相甚当矣。又回 启曰。此则非在下之人所敢循例备望。自 上思得可合之人书下何如。 传教曰。前日卜相人员书入。臣使注书。书李时白,李厚源,郑维城三人之名以入矣。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4H 页
良久。 下备忘记于臣曰。完南府院君李厚源有宿疾。不可远行云。告讣使改差以判中枢府事郑维城差送。 礼曹判书尹绛,观象监提调吴竣等。往坡州,交河等地看山。无一可合处云。而礼判自信明于地术。非 启下之地。而擅往交河月笼山。看审图形书启。有曰。臣绛尝闻月笼山有大地。即李元镇妻所葬之地云云。肆言极好极好。痛斥地官辈短之之言。
  [十六日丙子]
五月十六日丙子。 梓宫加漆。 同知春秋馆事李应蓍。以兼带观象监提调之故。将有看山往来之事。时政记考出事急。本馆未差堂上。请令该曹口传差出。 上允之。 知春秋望。蔡裕后,吴竣,许积。 传曰首望为之。 先朝定式。禁军将应为入直之员。自 上落点。则领其管下直宿矣。五月晦日。内禁卫将韩休率其管下入直。五月初三日当为替出。而 先王违豫。不为改落点。故仍置至今。禁军等所受马匹在其家。无人看养。势将尽倒云。臣以不可不变通之意仰 禀。 上命从便处之。臣即分付于兵曹。兵曹覆启。大槩将则虽不得已仍番。禁军则依前三日轮回替直何如。 特命将亦轮回入直。 李领敦宁以仪礼文字抄书。深斥宪府请推礼官之失。台官掌令黄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4L 页
俊耇,许穆,大司宪李应蓍相继引避。大谏李尚真,献纳郑麟卿。亦以宪府以大臣深斥引避。本院前日处置宪府也。既已请出。今不可晏然云。而其辞曰。御史若不竣事而径还。则今日 殡殿。何以覆 命。他年地下。亦何以为辞于 先王乎。 与左相 启曰。 国恤初日。礼官以诸道御史处行文。来问于诸大臣列坐之中。臣等全昧礼文。而揆以情理事势。既闻 天崩之变。必不得仍为暗行。就哭于官门 殿牌之前而成服。则便为列邑所知。虽欲复行其任。恐不可能也。且与奉 使出疆及官守有限者不同。臣子之情。颠倒奔哭。在不可已。故以是酬答矣。其后宪府请推礼官。臣等以为预闻之人。愧惧方深。今见谏官引避之辞。语意尤紧。臣等何敢晏然于心乎。不胜未安之至。其时曲折。惶恐敢 启。 答曰。知道。卿等似无所失矣。
  [十七日丁丑]
五月十七日丁丑。玉堂处置两司。请出宪府。而谏院则因他事请递。 答曰。依启。 合 启 答曰。提调事不允。后圣,徵奎。元无可杀之罪。决不允许。减死定配。入侍诸医。并令该府照律处置。可贵。功不可忘。而罪在一罪。依启。 政院 启曰。吏曹郎厅以谏院官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5H 页
员多阙。政事取 禀矣。顷有过公除为政之 教。而台谏与庶官有异。政事何以为之。 传曰。议于两院相以入。臣等对以壬申年 国恤第十一日。为台谏开政。且其时 传教有曰。二十七日内。台谏外除拜不为之。其意必有在也。以是观之。公除前差出台谏。似是旧例。 上使内官李舜寿传于臣等曰。卿等之言如此。而㕣除前不可开政。故告讣使亦以口传差出。则今此开政。终有所不安于心矣。臣等对以自 上不欲开政之意。不胜感动。臣等不敢强请为政。且台谏不可旷阙。而有宪府诸官。亦足随事纠正。此后如有万不得已之事。则当为别议变通。而 上教至此。姑勿开政。亦或一道。 答曰。回启如此。勿为开坐。翌夕。忠洪左道御史李翊入来。本职。正言也。
  [十八日戊寅]
五月十八日戊寅。 梓宫加漆。 禁府以申可贵正刑 传旨既下本府。而公除前不得开坐。莫重正刑之事。不可咎刻迟延。今日内决案取招。按法处断之意取 禀。 传曰。公除后更禀可也。政院又以岂容拘于常例。以稽王法乎。请依该府 启辞施行。 传曰。公除前刑杀。不可矣。 与左相同辞 启请告讣使路费杂物。令该曹不拘常规。从优题给。 宪府请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5L 页
速为政。差出谏院阙员。 答曰。公除前开政。不安于心。勿为固请。 宪府论王子王孙及诸驸马。则出入无常。往往留宿于内间云。请自今勿令留宿于禁中。答曰。王子等。初丧外无往往留宿之事矣。
  [十九日己卯]
五月十九日己卯。正言李翊。以曹汉英自明之疏。网臣以无状小人之罪。臣必欲相辨。与之同归。殊非士夫间美事。而事在 先朝。又不忍提起于今日也。但臣方忝言何官。敢晏然。引避。
  [二十日庚辰]
五月二十日庚辰。外司仆寺马疫急炽。两日马死者七匹。亦是变异。臣方带司仆提调之故。以司谒 启曰。外司仆寺马疫猝起。倒损相继。未病之马。欲移置于庆德宫内司仆。而虽是空阙。不敢擅便。敢 启。 答曰。依为之。宪府掌令许穆,持平李柙等处置。正言李翊请出仕。
  [二十一日辛巳]
五月二十一日辛巳。 梓宫加漆。 礼曹以明日 梓宫加漆吉时巳时书入。 上下教曰。明日异于常时。明明曰为之。 宗簿主簿洪锡呈疏。大旨。初群臣服制。不用衰经。大臣平日不学问。故临事不知何以处之得中。宁为遵守旧制。何不委之儒臣。而议诸大臣。以致如此又以 成服日嗣位为失礼。语涉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6H 页
未安。又攻破风水之说。请于 长陵, 健元两陵内定山以用。观其文字。依仿徐花潭拟上 孝陵之疏。几尽偷用。右承旨金寿恒送书劝止。终不回听。而见其答书措语。文理不续。其偷用花潭之疏。不以为愧者。诚可笑也。 政院以洪锡上疏群臣服制 嗣位节目。事在既往。不当捧入于㕣除之前。而末端有不用风水之说。 先陵内定山之语。此上疏捧入乎。敢禀。 传曰。入之。
  [二十二日壬午]
五月二十二日壬午。百官会大庭。臣奉表里。传授内官崔大立。以进于 殡殿。像平日 诞日之礼也。百官俯伏哭。而引仪径唱止哭。不得泄哀。尤不胜悲感。 下辈传说。宣政门有谚书之纸付诸门扉。言 光陵内有可用山二处。而自前守护军等讳秘不言。故看山之行。不得到其处。敢此陈告。出身金立书呈云云。总护使左相闻之。即招兵曹书吏。问出身有金立否。吏对以不知。当退而问之。俄而吏招金立而来。金立自言果有闻。而不得上达。不解文字。故以谚文书付云云。仍说 光陵所居僧德崇。以木手被都监推捉到京。说称 先陵内达麻洞,堂末两处有可用之山。而守护军辈讳之云云。左相即以私书驰通于看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6L 页
山之行礼判处。 答洪锡疏曰。省疏具悉。尔之追思进言之诚。殊甚嘉尚。末端事。当观势为之焉。
  [二十三日癸未]
五月二十三日癸未。朝者药房。口传问 安时。言于承传色曰。每承无事之 教。而在外之人。不能的知。不审 圣候即今果何如也。愿得闻之。承传色入内良久。乃下传 上教曰。不至大段。而似有感冒之候矣。 药房 启请议药。则 答之曰。症候言于医官矣。再启。请依医官等之言。陶氏补中益气汤。加香薷七分升麻三分。连进三贴。 答之曰。不至大段。姑勿用药。药房三 启。固请进药。 答之曰。更观症候。用药似当。 臣以司谒。 启请内医提调口传差出。 上允之。吏曹以蔡裕后,许积,吴竣备望以入。 传曰。差首望。 梓宫加漆问 安后。臣以司谒 启曰。今日长生殿进去外梓宫合木之意敢 启。 答曰。知道。外梓宫须极尽务精可也。 梓宫加漆时。自 上例行哭礼。而 上候未宁。今日则请勿 哭临。臣与左相同辞。使司谒口传以 启。则 答之曰。卿等之言至此。当勉从焉。 日暮后。承传色李舜寿以 上教来问曰。卿今日往审外梓官合木。其品果何如乎。臣回 启曰。当初板子。择出于许多板子之中。今见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7H 页
所造。极其精密。少无欠处。仍奉入土宇。初度着漆。以漆六斗七合。用于梓宫内外。以臣所见。似为极尽矣。自前外梓宫漆数三十度。而己丑年。因 传教加着十度。今亦依此例。以四十度为限之意。已达于长生殿 启辞矣。 答曰。知道。着漆事。依启辞为之。 合启药房提调及医官柳后圣,赵徵奎请罪。以 国忌斋戒姑停。
  [二十四日甲申]
五月二十四日甲申。 太祖大王忌辰。 药房问 安。新提调蔡裕后来参。 初。 启请即今 症候详细下 教。俾即议药以进。 答曰。症候似无加减矣。 再 启。请依昨日 启请。陶氏补中益气汤。加香薷七分升麻三分。连进三贴。 答曰。更观数日为之。 三 启。固请进药。 答曰。此非以药近口之时。而如是强请。依为之。 礼曹以对马岛倭进上朱红六斤。书单子以 启。臣谓左相曰。此朱红若补用于 国葬则似好矣。俄而 命下曰。今此倭进上朱红六斤。下该曹以为都监补用之地。 礼曹判书尹绛看山后复 命。别为陈 启。极言 英陵内弘济洞不可用之意。至曰。终以 大行圣体。奉安于沙土不吉之中。则臣之罪戾。万殒难赎。以臣之见。今番点得真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7L 页
冗只二处。而临瀛大君山所则局量颇小。 献陵内一处。冗道丰厚。可备裁择。士大夫则苟有所见。必皆吐实。晓解风水之人。请多数召集。 答曰。所谓安汝庆墓山。卿之意见如何。详论以启。 礼判回 启曰。四山环抱。亦见外朝。以其形势言之。则似非小可之地。而但其冗道甚长。有流下不停之状。以臣之见。似非真结作。方书云。坐下若无真气脉。眼前空有万重山。必谓如此之山也。然而地官皆以为可用。总护使看山。当更为看审。以定取舍云云。 答曰。知道。 总护使将往审 献陵梨树洞, 英陵弘齐洞, 健元陵第一冈,临瀛大君墓山,安汝庆墓山,月笼山等六处。礼曹判书观象监提调, 山陵都监提调副护军尹善道,李元镇, 穆陵参奉李最晚,士人朴世郁亦当偕来。朴世郁付军职事。 启请蒙 允。地官前监察李苾,前别提李幼弼,沙斤察访潘好义,地理学兼教授奇重胤,教授洪汝博亦随行。 成后龙,李景祺,金克晚。前行带往。而今皆爻减。
  [二十五日乙酉]
五月二十五日乙酉。药房问 安。 答曰。似有差歇之候矣。臣招 大王大妃殿及 王大妃殿承传色。启请今日 梓宫加漆时。自 上必欲出参哭临。而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8H 页
方在 未宁中。恐有添伤之患。愿为恳劝。俾无出哭添伤之患。 两殿皆答曰。当使之不出矣。▣ 巽时。梓宫加漆。 上使内官高礼男。传教于臣等曰。前日卿等。以劝进 大王大妃殿常膳之意启请。予以劝进答之矣。初则以日数不多为 教而不许。当待三七日而进御云云。及至此限。又为不许。予以劝进既言于卿等。而尚不得进。予甚忧遑言之矣。 臣回 启曰。臣等当自外直请承传色。恳陈于 大王大妃殿。自 上亦更加至诚导达。幸甚。 臣与左相同坐宾厅。招 大王大妃殿承传色口传 启请。则 答曰。复膳一事。何待强请哉。但予时无所患。当观势为之。臣又措辞固请。 答曰。如是再再陈请。当依为之。 臣 启曰。长生殿外梓宫。今方着漆矣。在前无官员直宿之规。而揆以事体。似不当如此。限奉诣 山陵间。郎厅一员轮回直宿事分付何如。 答曰。依启。 前咨议李翔陈疏。请群臣趁 启殡 发引。追服衰经。 上下教于政院曰。李翔临发陈疏。今将下乡云。承旨措辞劝留。左承旨金寿恒 启曰。即以 下教之意传谕于李翔。则呈疏之后。方欲启行。伏奉圣谕。感激涕零。乡行姑为停止云矣。 传曰。知道。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8L 页
合 启申请前事。 答曰。请罪提调。非谓其心之有所谩忽于侍药之际也。今日罔极之变。遽出于针治之误。为提调者乌得无罪云。则此罪名不至重大。岂至于中道付处乎。罪轻律重。庶官不被。汎大臣乎。卿等论之。不得其请。亟停勿烦。且后圣,徵奎等。只引所亲。猜摈他人。不思广集诸医为罪。则又何以所议之药终出于他人之手为罪耶。如此则卿等所谓广集诸医。用之于何处乎。并不允。 总护使以下以看山事 肃拜。将待晓发行也。
  [二十六日丙戌]
五月二十六日丙戌。药房问 安。 答曰。几尽差愈矣。 臣以 大王大妃殿进常膳事。昨日已 许于臣等。愿自 上因此而更为导达。期于即复常膳之意陈 启。则半日 不答。终焉 书下曰。今 进常膳。孤亦不胜幸甚矣。
  [二十七日丁亥]
五月二十七日丁亥。药房问 安。仍请入诊。 答曰。既已差愈。何必入诊乎。勿为可也。 臣以承传色口传 启达于 大妃殿曰。自 上未宁。今已累日。药房问 安。循例 答曰。 證候轻重。尚未的知。臣等忧闷。曷有极哉。如有臣等不可不知之事。则伏愿自大妃殿下教于臣等。且今日是 梓宫加漆之日。亦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9H 页
愿 勉谕。俾无出哭添伤之患。 答曰。梓宫加漆时。则当使之勿出。仍以谚书书下曰。 大殿近日感冒之候差愈。窗户亦能开闭。但大病之后。未及苏复。遭此罔极之恸。元气虚弱。自前如此时。则例用加减补中益气汤。或补中益气汤累贴。而当此之时。别无大段病患。而长服药物。极以为闷。勿为多用。姑以四五贴为先用之。未知如何。 臣再 启于 大殿。愿以见存證候一一 下教。俾得更为议药以 进。且于别纸。书问 證十二条以 启。则其条列之下。 书有无稍胜稍减字。而下 批答曰。近因感冒。不至大段。今已和解。更勿议药。 臣三 启曰。 烦热昏困等候。犹未尽祛。必须以清补之剂 进御。然后可收平复之效。诸医皆以为补中益气汤。加麦门冬一钱。五味子七分。生黄芩五分。连 进五贴宜当云。当依此剂入矣。臣等窃瞯。 圣意持难于此时 进药。而揆之以礼。亦非未安之事。伏愿 深思终孝之道。母忽慎疾之方。以慰 慈殿惟疾之忧。幸甚。 答曰。卿言至此。依启。 巽时。 梓宫加漆。 执义李惟泰在外入来。 肃拜后上疏。以阻水奔哭稽迟。引咎辞职。上答之曰。省疏具悉。闻尔上来。如有所得。尔其勿辞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第 429L 页
察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