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自动笺注)
草澗先生文集附錄
 附錄
  
通政大夫
行承政院左副承旨經筵參贊官春秋修撰官。
草澗先生公行狀。
公諱文海
字灝元
號草澗
江左醴泉人也。
其先本昕姓。
七世祖諱暹。
高麗季。
以昕爲穆王諱。
從母姓更賜姓權氏
而官至禮賓卿
其孫諱詳。
國朝
爲星州牧使。
長子左贊齊平公孟孫貴。
贈判中樞
平之弟諱幼孫
憲府監察
於公爲四世祖也。
監察生司圃署別提諱善。
別提有子五人
皆以節行文學
著名于時
中子集賢校理諱五福
爲學者所宗。
世所稱睡軒先生者也。
其最季曰諱五常
成均進士
燕山戊午。
史獄起。
睡軒金濯纓
同日極禍
進士坐謫康津縣十餘年。
恭僖初。
大釋黨人
進士始宥還。
特授陵寢不拜
隱居而終。
進士生公之考贈刑曹參議諱祉
亦以文行世其家。
東萊鄭氏。
參奉諱纘宗之女。
鄭亦國
公元1534年
大族也。
明肅皇帝嘉靖十三年
恭僖王二十九年甲午七月廿四日
公生于郡北竹林里第
自幼擧止超醜。
稍長。
讀書修行
華聞藹蔚。
十九。
魁鄕解。
二十七。
大科
恭憲王十五年庚申也。
分隸國子館。
連館職積六七年。
丙寅。
始由博士陞奉常寺主簿。
曹員外
歷全羅都事
敬王三年庚午
成均直講
文臣廷試
陞秩奉正。
出守榮川郡。
壬申
召拜諫院正言
正色立朝
棘棘不阿
明年
安東府使。
爲政廉平
尤以斅學爲先。
本府虎溪書院
創於其時
公爲之盡心經紀
助其凡役。
事旣。
又與一時諸公
作歌詩以相風勵。
府有松巖權處士
篤於行義
不肯應擧求名
公以遺逸
薦于方伯
在府歲餘而遞。
府民至今思其德不衰
乙亥
淸州使。
仁順王后昇遐
以后臨朝聽政
有當三年之敎。
而因兩司伏閤爭之。
事遂寢。
持平閔純。
請於卒哭後如宋孝宗白冠視事
廷臣多據五禮玄冠烏帶之文。
羣議紛紜久不決。
卒乃從純言
公元1550年
行之。
臨時猝定。
庶官急遽陵節
外方則著黑行公。
或至十餘日。
公乃上疏
五禮儀中未盡條。
請令禮官預爲之熟講詳定
兩行其間
或別編爲續集
俾無臨時窘迫之患。
鄭重其事
果行
無何
以州去家遠。
覲省不便
遂告還。
丁丑
參議公卒
旣葬。
廬墓下終三年。
庚辰。
爲公州牧使。
母夫人備極甘旨之養。
州有孔巖書堂
多士將立廟祀李石灘李評事,成東洲三賢
公勸成之。
度其費。
捐俸以畀之。
在州二年
監司以事啓罷。
旋以民願請仍任。
得命
百姓立石頌德
不忘其遺愛
壬午
成均司成
癸未
拜司憲府掌令。
遷司諫院獻納
又爲掌令。
當是時也。
李栗谷珥有時名。
傾心寵用
擧國以聽之。
鄭澈媚事珥。
驟擢大宗伯
公卽啓斥濫爵。
與同僚論珥太專。
又論慶安諂附時議
謀害士林
又論兩王子宮踰制之非。
又論一宗室背坐御幕之罪。
論斥中外貪汚罷軟者。
前後五十餘人
以此怨嫉者多。
以此於時
俄以親
公元1551年
患。
乞假歸省
明年
又拜掌令。
辛應時張雲翼者。
客也。
方在諫院
以前論斥鄭,李事。
積怒公深。
齮齕不已
正言格力救公不得
格去而公亦遞。
自是尤張甚。
不安於朝。
出大丘府使。
七年
大行
府有去思碑。
辛卯春
復入院爲司諫
首論罪狀
繼以兩司俱發。
上乃流甲山。
執義
陞同副承旨
轉至左副。
獻替惟允
古納言風。
會。
東都缺尹。
公爲便養力求之。
吏部方再擬公副學。
學士漢陰李公以爲此人不可外補云。
遇疾
彌谻。
十一月二十日
卒于京師
春秋廑五十有八矣。
時大夫人在堂
公之胤子
未離襁褓
臨終
遺書家人曰。
老親甘旨之供。
溫凊之節。
一如平日所爲
又曰。
立碑
只以短碣表墓可也
自始有疾
西厓柳公相府
朝夕往問焉。
其終也。
往哭焉。
又白上特賜賻。
藥圃鄭公度支
看護送終諸具。
無憾悔。
其從祖弟監役文啓
柩車南歸
明年四月某甲
葬于醴泉郡北龍門山震坐之原。
公以淸明之姿。
直方之氣。
生長睡軒之家。
染擩睡軒之訓。
旣以道義名節自勑勵。
親炙陶山李先生之門。
得聞爲學大方
與同諸君子。
敬業樂羣
其所守正也。
其所養正也。
其所雅言雅行
無不出於正也。
父母能致其孝。
怡愉順適
愛敬單盡
志物之奉。
左右無方
不幸春輝未闌。
草心先折。
至今臨絶之書。
使人簌簌也。
與同友愛篤至
一弟
旣長而常同㸑。
不忍析居
一妹早殀
育遺甥視己出。
分土田僮㜎以業之。
此人之所難
在公爲餘事也。
立朝數十年。
忠藎自將
一心奉公
一毫私僞以間之。
當言責則擧職無所避。
直道而行
舊要强御
未嘗少有撓屈也。
其在郡邑也。
自奉儉而約。
함銜下恩而威。
上風敎。
勤字撫。
膏萎醒渴。
櫛垢爬痒
安樂之。
在所稱治。
朋友
信而義。
其所與遊。
一時名人魁士
而若西厓鶴峯東岡數公。
則其同心同德
而同其趣舍
同其出處者也。
公有淸鑑
不可及
一見鄭澈
卽知匪人
嘗與西厓
語及仁弘之慝。
西厓曰。
斯人也有盛名
何遽出此言。
西厓覺弘姦。
每稱公先見。
平生嗜書
手不釋卷
窮日樂而不厭
爲文章。
劌鉥奇澁文從字順
平鋪典贍
有得宋儒明理之學歟。
博采東方古今事蹟
繫之韻下。
而爲大東玉書
辭簡而事核。
其所以課忠勸孝闢異扶正之義。
百代之敎也。
鶴峯金公見其書。
以爲鋟梓國學
以廣其傳。
木齋洪公亦曰。
余嘗評東國撰述
此爲第一云。
公之所著述
兵火散逸
大傳
玉及詩文若干編藏于家。
嗚呼
公之道坦如也。
公之學粹如也。
之道也之學也。
可以格君心。
可以世敎
可以骫骳
可以邪妄
可以仁民
可以澤物
而其於撫方隅
贊辦章。
何所不宜
半世坎軻
鬱而不伸。
纔隮密直
遽奪其年。
使之卒不得施其什一
可惜哉。
公凡再娶
前夫玄風郭氏。
無子早歿。
後夫人咸陽朴氏。
主簿之女。
曹正郞從鱗之孫也。
齊莊淑明
公合德。
公卒旣葬。
倭寇
國大亂。
夫人奉姑鄭夫人
忠養備至
孀居五十餘年。
敎子女慈而義。
婢使毅而仁。
又能理家事。
使不至旁落
隣里稱之。
生一二女
男鼈。
副護軍
二壻。
光輔,金慶後。
光輔
生員
護軍二男
克中克正
克正
生員
四女壻。
金時任,盧世讓,李秉一,金銗。
光輔
一男愐。
進士
二女壻。
時泰邊之斗。
之斗。
參奉
慶後。
二男
斗望,斗章。
斗望。
奉事
四女壻。
權鏐,李時謙,金邦衡,金渤。
克中
二男
晊,昈。
二女壻。
李述意,李秤。
意。
進士
克正
六男
昕,暻,暕,暾,普,最。
一女壻。
鍾復
晊無男。
以暻男鳳儀後。
五女壻。
李震翊,金衡國,李敏英,黃培柳斗齊,衡國。
進士
昈亦無男。
以最男鳳文後。
二女壻。
成世琩,金以
昕。
一男
鳳輝
二女壻。
宋后涑,金命錫。
暻。
三男
鳳瑞鳳擧鳳儀
一女壻。
李斗兼。
暕。
一男
二女壻。
金弘國,權泂。
暾無子。
以普男鳳至後。
普。
三男
鳳至鳳紀鳳威
二女壻。
權䡯,李文發。
最。
三男
鳳周,鳳文,鳳仁。
二女壻。
金奎齡,道載
其餘內外孫男女
今至五世六世
凡百餘人
竹林里迤北數百武有別區
草澗
溪山極幽淸媚可愛
公築精舍其上。
藏修遊息之所。
以爲號。
學者稱之曰草澗先生
公元1592年
上之二年秋七月甲申朔朝
承議郞
前行曹正郞,知製敎金世鎬謹狀
墓碣銘(幷序)
宣廟世。
賢畯彙登
妒媢間側。
有以淸名濟鷙。
忮致上位者。
時惟草澗權公
擧劾不饒
有起山野
盜儒負重望者。
亦惟草澗權公
獨晳其匪人
或者甚其言。
按獄己丑
陰中戕賢。
逢惡光海。
斁敗倫常
人始公先見。
而公用是蹇躓
不偶而終蓋久矣
公諱文海
字灝元
醴泉人
醴泉之權本昕氏。
勝國時。
避君諱賜姓權
國朝
貳相齊平公孟孫大顯
齊平從子別提諱善。
有才五人
科名文行
赫然聯武。
學士睡軒公五福
其尤也。
睡軒極刑燕山朝世。
至今冤之。
公其從孫也。
參奉五常
考贈參議諱祉
東萊鄭氏。
參奉宗女
以嘉靖甲午生公
嶄然秀發
好惡以正。
人謂權氏又有人
十九。
魁鄕解。
二十七。
文科
補學職。
序陞主簿
秋曹郞。
出佐湖南幕。
直講
文臣庭試。
加階
出知榮川郡。
是時穆陵初年
進用
學。
士爭濯淬自喜
公獨退然恬穆
浮沈中外十數年。
壬申
始拜正言
出知安東淸州,公州。
十年
始除司成
癸未
遷掌令。
獻納
時兵判李珥獨對
司諫克智論之。
震怒
公爲訟克智
而劾專輒
又論其所建白有後弊。
鄭澈以締援擢陞宗伯
公斥其官太濫。
又斥宗室瑤附時議士流
大忤於時
再入臺。
再不容。
連長御用事
公擯補大丘者七年。
辛卯。
始拜司諫
執義
通政
轉至左副承旨
連擬玉署之長。
朝議駸駸嚮用
而公遽以疾不起
是年十一月二十日也。
壽五十八。
以喪歸葬于郡北龍門山枕震原。
前配玄風郭氏。
部將明之女。
子女
繼聘咸陽朴氏主簿之女。
夫人婦德母儀稱。
一男鼈。
副護軍
二女
適金光輔
生員
金慶後。
護軍二子四女
克中
正生員。
女皆歸士人。
曾孫男八。
晊,昈。
克中出。
昕,暻,暕,暾,普,最。
正出
玄孫十一人
鳳輝鳳瑞鳳擧鳳儀,鳳時,鳳至鳳紀鳳威,鳳周,鳳文,鳳仁。
晊無子。
鳳儀後。
公質粹器厚。
世襲典訓
砥礪名行
執贄陶山門下
琢磨鶴峯西厓東岡諸賢間。
持身立朝
大節綽然。
行內篤。
事親養志
內子貞苦
一弟同㸑。
妹圽。
鞠其幼。
田僕業之。
莅邑有聲績。
必先敎化
仕路在亨閼間。
善善惡惡
得之天性
言地
擧正官耶。
前後五十餘人
同列憚之。
其斥兩王子宮踰制
紏劾李文成誤事
尤見其風裁
寅城相剛戾柄用
私好惡。
生殺塞人
終始駁彈
嬰鋒觸機
挫抑旡悔。
仁弘出山
慝藏譽洽。
人皆想望風采
而獨公燭其心術之隱。
公圽十數年。
西厓始服公知人
西厓圽又十數年。
弘之罪惡淊天。
若公可謂仁者惡人
而又能知微者矣。
時士始岐。
公謂黨論亡國
深憂永歎
至形歌詩
其斥兩鄭。
非伐異也。
蓋權氏。
一世輒有偉人
平之隆顯
睡軒風節
磊落相望
而公繼起
前光有耀矣。
嘗愛所居所上草澗水石之勝。
小築
托興漁釣自號
有詩文若干卷。
大東韻玉數十卷藏于家。
距公下世
甲子已再周。
墓道闕顯刻。
曾孫暻。
使
鳳瑞請余銘。
余以賤末
無能揚揭大君子德烈辭焉。
暻又遣從子鳳時。
要責甚勤。
乃爲之銘曰。
松堂弘化贊元
睡軒秉節飮冤
繼以草澗正學昌言
夫孰曰。
靈芝無根醴泉無源
奉敎陶翁之門。
扼姦猜兮尼飛鶱
直氣兮質乾坤
過者式兮龍門原。
通訓大夫
前行弘文館修撰權斗經撰。
鳳山書院常享祝文[李光靖]
傳襲詩禮
琢磨友師。
黯直誨見。
今古一規
大東韻玉跋
合古書籍
統而一之于韻玉。
筆削之。
勸懲之。
非老於文學
精於見識
能然乎。
況吾東方
文獻不足
所謂史。
非誕而諞耳。
博採羣書
正而補世。
嘗謂杜陵詩爲詩史
今謂是書爲韻史
豈不可乎。
承宣草澗先生權公。
蓋嘗從事於斯
不論海東文籍
古書之載東事者。
無不摭取而附之入。
編珠璣然。
名之曰大東韻玉。
使東方千年事蹟
了然一帙之中。
而刊其繁採其要。
忠孝三善行。
兇邪事跡
仙釋誕妄
無不詳悉
以爲後人勸戒
其將與韻府羣玉
併行於世無疑
取舍之正
有過之者
其學之博見之明。
槪可想已。
嘗淨寫有上中三本
鶴峯金先生玉堂
上本京師
將以啓達而刊行之。
未幾
失於南亂。
其中本則寒岡鄭先生借去。
而爲六丁所取。
將今之存者只下本
公之胤鼈。
鼎山洞主
境內善書士友
謄出一本藏于院。
蓋懼下本之或未免災失。
而遂爲千古之恨也。
嗚呼
東方書籍鋟梓之盛。
莫如今日
以是書之有裨於文翰
有關風敎
尙未刊布一國
豈非斯文欠事也哉
雖然
未容使至寶無傳後世
豈終不復有鶴峯先生
范祖禹唐鑑
伊川先生以爲三代以下無此議論
愚亦曰。
自有海東以來
無此議論
亦無此文籍
旣以言於洞主
從而識其事之顚末如右
公諱文海
字灝元
號草澗
學行
位於朝光顯。
士林咸惜其用之不究云。
蒼羊端陽節
後學豐山金應祖謹識
大東韻玉序[丁範祖]
韻書之分聲配字。
協而成章
發洩人文大機籥爾。
雖然
字義有限
匠心易局。
作者常患不能究極變化
恣肆毫墨
於是使事庀材之法。
而陰氏所撰韻府羣玉之書是已。
其書蒐獵千古
採蓄百氏
彙而係之百七韻之下。
韻學淵海也。
雖然
是猶中華之書。
無當東事
草澗權公大東韻玉之所繇作也。
公早遊退老之門。
蓋有薰襲之美。
登朝序。
秉持直道
與世齟齬
斂其需世之學。
而壹寓之是書。
法例實倣陰氏。
運用頗出衡量
蓋自檀君以後國朝
貫穿千餘歲事實。
旁搜悉摭。
山川郡國風謠土物之靡不臚列
韻書貢也。
人道順逆
國政善敗之靡不紀載
韻書魯史也。
公私實錄
大小家集
與夫它國文字事涉東方者之靡不考據
韻書藝文志也。
其於忠臣孝子烈婦三善行。
致詳悉。
表章人紀微旨
可見也。
其爲世敎之補。
不大歟。
若夫詞垣之會。
拈韻授簡
開卷乍閱。
奇思坌湧
妙境旁會。
押韻愈多而刱語愈新。
滾滾百篇
之勢。
其助發鴻藻之力何如哉。
竊嘗論是書之作。
三難
東俗荒陋
文獻多闕。
採摭之廣。
一難也。
覃思揣摩
積歲成帙。
工力之專。
二難也。
去宂存醇。
默寓勸懲
見識之精。
三難也。
苟非聰明博達絶人之藝。
則烏能如是哉。
當與陰氏之書。
互爲經緯
併傳天壤無疑也。
粤在宣廟世。
鶴峯金先生
擬以一本進御
鋟梓國學
而値寇難未果
藝苑欠事也。
公之七世孫進洛。
負是書來。
不佞以弁卷之文。
儻使是書。
廣布國中
則不嘉惠後學而已
有以宣聖朝右文之化。
不辭而爲之序。
聖上二十二年。
資憲大夫
刑曹判書知義禁府春秋館事
衛都摠都摠管
錦城丁範祖撰。
草澗精舍事蹟
精舍
故左代言襄陽權先生所營也。
先生顯於宣廟朝。
出入敍歷凡數十年
自公投紱歸。
時則先生年四十七。
而有不可於心。
公元1582年
不復進就期。
後之屢膺召命
非志也。
結舍於水草間。
終老計。
嘯皐朴先生草澗精舍四字題之。
筆墨可敬者焉。
之舍也。
龍門蒼翠挽空之中。
想得麗祖訪眞時事
鐘山屛障環抱之間。
驗了碩人養德攸寬。
西國祠。
國朝敬神遺典歟。
鶴駕
仙人駕鶴遠意歟。
地在平原丘壑之間。
入於埋沒荒墟者。
不知幾千百年。
一朝先生精舍焉。
所謂地以人勝者非歟。
先生杖屨于斯也。
鳶魚上下之察。
擧入於方寸領略
面面而奇。
物物而秀。
四時之所呈。
晝夜之所供。
奚特夭夭其靑。
淊淊其逝者而已哉。
獨其造化精神潔淨之趣。
藹然呈露兩箇物色
如唐詩中獨憐幽草澗邊生之句。
足以昔人獨得眞意
周濂溪所謂一般意思者。
一般也。
豈敢以蠡管之見。
妄論當時命名微意哉。
竊記夫舍之成。
皇朝萬曆十年
朝宣十五年壬午
後爲兵燹所毁。
粤在仁廟四年丙寅。
先生胤子竹所公。
爲之重修
後又被回祿
久未修葺
公元1747年
玄孫鳳儀氏。
諸孫某某謀。
先構數間於遺址
雲衲入之。
繼立三間巖石上。
試登而觀之。
山川依舊
物色無𧏮。
依然親奉几杖靑草碧澗之濱。
毋論私淑與否
莫不高山仰止之感。
況於雲仍本支中。
有慕於羹牆者耶。
於此
竹所肯構於前。
鳳儀氏又肯堂於後。
靑氈一脈
堂構是驗。
時則當宁十五年己未也。
舍之成。
迄今未二百年。
而廢與興凡二三焉。
消息一理
眞有所不可知者。
不以久近而消息者。
其惟先生之道歟。
噫。
先生得天地之塞。
淸而厚。
自少言行云爲
固有絶塵不凡者。
內得松堂睡軒之庭。
外遊於陶山講磨之門。
淵源所自
事功所著。
載於家牒
炳於國乘
世所共知者。
不暇盡述
至於文章著述
十不一收
若大東韻玉吟咏諸篇略干。
在夫影響聲氣咳唾之餘者。
足以感發興起
親游平日飮食起居杖屨間者
如何感慕也。
感慕遵守之。
則是子孫而已
崇禎後再丁卯玄孫墉謹敍。
草澗精舍重修
公元1582年
顯皇帝萬曆壬午
草澗先生權公。
公山符歸。
則就竹所西北五里所發異地焉。
其地在脩廣陸之隈。
不以光穎自露。
以南兩岸
挾水而遇爲材具
出奇逞異。
無不如法
其峭巖,邃壑,鳴瀨,玄潭,苔磯,蘿壁之勝。
皆曲有意態。
可喜可笑
欣然菟裘計
置亭南岸上牓
草澗精舍
蓋以其地舊號爲草院
名云
公歿之踰年壬辰
島夷所燔劫。
竹所公以天啓丙寅
結茅屋數架。
未幾
又燬於火。
仍廢不修且數世矣。
樵客過者猶能說草澗舊墟
至我先王十五年己未。
孫處士公鳳儀諸孫
所以重建
居守賴僧道。
南岸盡頭
先置僧寮一區
稍空其前以待亭。
明年
始建亭。
舊址莫直其地。
謂均是一區
選勝而得其宜。
斯可矣。
乃於稍空之西畔
俯潭列楹以爲亭。
僧寮之東。
廢沼
塹土斲石以新之。
如林物色不暇修治者。
亦皆煥然改觀
俛仰興廢
可喜而悲也。
嗟乎
南州之爲
士大夫淵藪固已久矣。
人之智竅眼力之所同好
不相遠矣。
地又非幽越絶之域。
而擧皆遺之於輪蹄杖屨之側。
公乃一朝而獲焉。
自非公令高標默契於玆地者。
造物者不以千百載慳祕之物。
擧而餉之。
斯已難矣。
自公歿以來
經變異。
歷人代。
積百有餘年。
責成所不何人
若持契而索物焉。
衛公平泉木石
不已多乎。
水石不改
舊觀旣復。
當日魚鳥四時之趣。
名勝往還之樂。
圖書涔寂之娛。
可以慨然想慕
而獨於公名亭之義。
不可以與聞微旨
斯固未易言也。
韋應物澗邊幽草一詩
警絶千古
說者謂蘇州此句。
實以喩君子不得於朝。
幽獨自守
當公之世。
叔祖睡軒先生久也
閱歷史禍
家難甫平。
時則朝議潰裂之憂。
從涓至漫。
無復彌綸補綴之勢。
以公之雅意林泉
倦遊名塗。
其所躕躇太息
自講於潦霽行藏間者
非一日。
竊意公於吾亭適成之日。
正喜韋詩爲傍應。
可以默寓己志。
故遂取以爲號。
非獨以舊號爲草而已也
考公
後來宦跡
終自遠引下邑朱墨之間。
及其一日立乎其位。
則雖未嘗不正笏立陛。
扶植公議
以盡吾未忍便訣之誠。
而其遂初之思。
歸𤃡之願。
溢發銀臺夙夜之日。
觀乎寂寥短篇
而公素定
亦可知已。
後之君子立世路者。
登公亭而賞其名。
不可以不深省之。
非但爲公後者然也。
嗚呼微矣。
處士公之孫應鐸。
謬屬余爲記。
余謂斯亭之復而可書者多。
不辭點綴爲文
尤敢致意卒章
以自附於闡公之旨云爾
牓題
卽朴嘯皐先生筆也。
出自壬辰煨燼
復入於火。
久而得諸沙礫間。
當時舊蹟
獨此耳。
烈火再鑠。
不能爲災。
異哉。
幷書之以告亭中來遊者。
公元1628年
上之二年戊戌長至日
後學咸陽朴孫慶謹識
行錄
  呈權府使城主行旌(具柏潭鳳齡)
陵風四方聞。
天遣名區使君
閒艇玉湖千頃月。
孤筇仙岳萬重雲。
林間瑩熀尊賢宇。
鈴下丁寧訓俗文。
霜鬢潭淸翠裏。
賀聲樵牧擬爲羣(府人將建廬江書院
府使極力贊成。)
  
伏呈令監行軒(公州罷官時)○徐孤靑起
誰知手段
立信不周年
道直憎人曲。
行方病世圓。
規矩期納正。
繩墨冀從絃。
奪我民之母。
離亭黯然
天胡旡妄孼。
人失一陽春
碌碌村翁歎。
年年史新
公山劇邑
錦水要津
彭澤留意
怱怱蹔解眞。
一壺酒盡靑山暮。
別恨消魂淚滿巾。
相識從來何一二。
玄琴古少賞音眞。
草澗述懷(權淸臺相一)
驅驢側徑
林壑窈窕
新亭繼先躅。
澗草未了
牕牖無塵
與人境杳。
我來適新秋
素月皎皎
凉氣襍襟纓。
晤語老少
夜闌枕溪臥。
神淸夢寐小。
郊原廣平
洞府幽妙
巖圍作蒼屛
水匯成綠沼
天機躍魚
樂意聽啼鳥。
緬惟大東翁。
素志蒼峭
玆焉結幽屋。
日夕舒長嘯。
時復惇史
遠同龍門調。
濡墨露滴
揮手溪雲繞。
于今不可得
我衷空悄悄。
徒此挹淸芬
何由末照
遵渚白蘋
再拜瓣香燒。
澗草靑靑染塵
昔賢遺馥更薰人。
遐心欲謝千鍾祿
小屋初成萬曆
筆下陽秋義理
案頭經傳精神
我來盥手遺卷
盈溢巾箱政不貧。
溪門諸子
公元1534年
權文海字灝元
號草澗
醴泉人
生於嘉靖甲午
嘗登先生之門。
與同門諸賢西厓鶴峯東岡深契
庚申
釋褐
癸酉
安東府使。
林方廬江書院
尊祀李先生
公實主張焉。
鄭仁弘負山重望
獨覺其非吉人
西厓不以爲然
後乃歎曰。
灝元知人
不可及
與同僚。
論兵李珥專擅之事。
後遇見於色。
公以非私意笑答之。
乙亥以後
東西標榜日甚
公深以爲世道憂。
嘗言東西之禍。
必與國相終始
作詩見志
辛卯
司諫
鄭澈之罪。
得罪
是冬
承旨病卒京師
士類莫不惜之。
所著有大東韻玉藏于家。
(權蒼雪斗經錄)權文海字灝元
號草澗
醴泉
生於嘉靖甲午
先生之門。
西厓鶴峯東岡諸賢最深契
癸酉
安東府使。
林方廬江書院
公元1628年
尊祀先生
公實主張焉。
鄭仁弘負山重望
獨覺其非吉人
西厓不以爲然
後乃歎曰。
灝元知人
不可及
乙亥以後
東西標榜日甚
公深爲世道憂。
作詩見志
辛卯冬
承旨卒于京師
所著有大東韻玉。
(李靑壁守淵錄)
海東雜錄
公元1591年
余嘗怪東國搢紳先生
不讀我史。
而喜讀中國史。
上下千載間。
縱橫貫穿
靡有遺漏
問以東史。
茫然不知
事理不當然者。
草澗權承宣公。
博極羣書
而尤留意東事
網羅遺失
倣陰氏舊例
繫事韻下。
撰成二十餘卷
大東韻玉。
余嘗評東國撰述
草澗此書爲第一
草澗胤子竹所公。
卽其書拈出事要。
繫之姓下。
補以他書。
條列精贍
名以海東雜錄
事實時有出於史乘之外者。
積成累十秩。
公方大耋閒燕。
杜門麾客。
披閱是書不少休。
陰竹野序其子復韻府時。
蓋年八十四歲矣。
竹所公。
人地事爲壽年
大約相符
非偶然者。
然此書實有補於東方史學
豈特陰氏父子區區纂緝月露而止哉。
閹茂三月日。
南川洪汝河書。
(竹所撰述事蹟
詳跋文中
此係先生家學繼述淵源之書。
不可使無傳於後。
姑附此文於韻玉書跋文之後
以識之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