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x 页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附录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47H 页
通政大夫。行承政院左副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草涧先生权公行状。
公讳文海。字灏元。号草涧。江左醴泉人也。其先本昕姓。七世祖讳暹。当高丽季。以昕为穆王讳。故从母姓更赐姓权氏。而官至礼宾卿。其孙讳详。仕 国朝。为星州牧使。以长子左赞成齐平公讳孟孙贵。 赠判中枢。齐平之弟讳幼孙。司宪府监察。于公为四世祖也。监察生司圃署别提讳善。别提有子五人。皆以节行文学。著名于时。而中子集贤校理讳五福。尤为学者所宗。世所称睡轩先生者也。其最季曰讳五常。成均进士。燕山戊午。史狱起。睡轩与金濯缨。同日被极祸。进士亦坐谪康津县十馀年。至 恭僖初。大释党人。进士始宥还。 特授 陵寝郎不拜。隐居而终。进士生公之考 赠刑曹参议讳祉。亦以文行世其家。妣东莱郑氏。参奉讳缵宗之女。郑亦国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47L 页
之大族也。 明肃皇帝嘉靖十三年。我 恭僖王二十九年甲午七月廿四日。公生于郡北竹林里第。自幼举止超丑。稍长。读书修行。华闻蔼蔚。十九。魁乡解。二十七。擢大科。时 恭宪王十五年庚申也。分隶国子馆。留连馆职积六七年。丙寅。始由博士升奉常寺主簿。转秋曹员外。历全罗都事。 昭敬王三年庚午。以成均直讲。魁文臣廷试。升秩奉正。寻出守荣川郡。壬申。 召拜司谏院正言。正色立朝。棘棘不阿。明年。 除安东府使。为政廉平。尤以敩学为先。本府虎溪书院。创于其时。公为之尽心经纪。助其凡役。事既。又与一时诸公。作歌诗以相风励。府有松岩权处士。笃于行义。不肯应举求名。公以遗逸。荐于方伯。在府岁馀而递。府民至今思其德不衰。乙亥。 除清州牧使。时 仁顺王后升遐。 上以 后尝临朝听政。有当服三年之 教。而因两司伏 閤争之。事遂寝。持平闵纯。请于卒哭后如宋孝宗白冠视事。廷臣多据五礼仪玄冠乌带之文。群议纷纭久不决。卒乃从纯言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48H 页
行之。而临时猝定。庶官多急遽陵节。外方则著黑行公。或至十馀日。公乃上疏。言五礼仪中未尽条。请令礼官预为之熟讲详定。或两行注其间。或别编为续集。俾无临时窘迫之患。 上郑重其事。不果行。居无何。以州去家远。觐省不便。遂告还。丁丑。参议公卒。既葬。庐墓下终三年。庚辰。为公州牧使。奉母夫人备极甘旨之养。州有孔岩书堂。多士将立庙祀李石滩,李评事,成东洲三贤。公劝成之。度其费。捐俸以畀之。在州二年。监司以事 启罢。旋以民愿请仍任。不得 命。百姓立石颂德。不忘其遗爱。壬午。 除成均馆司成。癸未。拜司宪府掌令。迁司谏院献纳。又为掌令。当是时也。李栗谷珥有时名。 上倾心宠用。举国以听之。郑澈方媚事珥。骤擢大宗伯。公即 启斥澈滥爵。又与同僚论珥太专。又论庆安令瑶谄附时议。谋害士林。又论两 王子宫室踰制之非。又论一宗室背坐 御幕之罪。又论斥中外官贪污罢软者。前后至五十馀人。公以此怨嫉者多。亦以此重于时。俄以亲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48L 页
患。乞假归省。明年。又拜掌令。有辛应时,张云翼者。皆澈客也。方在谏院。以前年论斥郑,李事。积怒公深。齮龁不已。正言柳格力救公不得。格去而公亦递。自是澈尤张甚。公不安于朝。出大丘府使。凡七年。化大行。府有去思碑。辛卯春。复入薇院为司谏。首论澈罪状。继以两司俱发。 上乃流澈甲山。夏改执义。升同副承旨。转至左副。献替惟允。有古纳言风。会。东都缺尹。公为便养力求之。而吏部方再拟公副学。太学士汉阴李公以为此人不可外补云。寻遇疾。弥谻。十一月二十日。卒于京师。春秋廑五十有八矣。时大夫人在堂。公之胤子。未离襁褓。公临终。草遗书戒家人曰。老亲甘旨之供。温凊之节。一如吾平日所为。又曰。勿立碑。只以短碣表墓可也。自始有疾。西厓柳公在相府。朝夕往问焉。其终也。往哭焉。又白 上特赐赙。药圃郑公长度支。亦看护其送终诸具。俾无憾悔。其从祖弟监役文启。奉柩车南归。用明年四月某甲。葬于醴泉郡北龙门山震坐之原。公以清明之姿。直方之气。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49H 页
生长睡轩之家。染擩睡轩之训。既以道义名节自敕励。又亲炙于陶山李先生之门。得闻为学大方。又与同门诸君子。敬业乐群。其所守正也。其所养正也。其所雅言雅行。无不出于正也。事父母能致其孝。怡愉顺适。爱敬单尽。志物之奉。左右无方。而不幸春辉未阑。草心先折。至今临绝之书。犹使人陨簌簌也。与同气友爱笃至。有一弟。既长而常同㸑。不忍析居。一妹早夭。而育遗甥视己出。分土田僮㜎以业之。此人之所难。而在公为馀事也。立朝数十年。忠荩自将。一心奉公。无一毫私伪以间之。当言责则举职无所避。直道而行。虽旧要强御。亦未尝少有所挠屈也。其在郡邑也。自奉俭而约。함衔下恩而威。上风教。勤字抚。膏萎醒渴。栉垢爬痒。人安乐之。在所称治。于朋友。信而义。其所与游。皆一时名人魁士。而若西厓,鹤峰,东冈数公。则其同心同德。而同其趣舍。同其出处者也。公有清鉴。人不可及。一见郑澈。即知澈匪人。尝与西厓。语及仁弘之慝。西厓曰。斯人也有盛名。何遽出此言。其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49L 页
后西厓觉弘奸。每称公先见。平生嗜书。手不释卷。穷日夜乐而不厌。为文章。无刿鉥奇涩态文从字顺。平铺典赡。其有得乎宋儒明理之学欤。尝博采东方古今事迹。系之韵下。而为大东韵玉书。辞简而事核。其所以课忠劝孝辟异扶正之义。皆百代之教也。鹤峰金公见其书。以为当锓梓 国学。以广其传。木斋洪公亦曰。余尝评东国撰述。此为第一云。公之所著述。经兵火散逸。不大传。韵玉及诗文若干编藏于家。呜呼。公之道坦如也。公之学粹如也。之道也之学也。可以格君心。可以裨世教。可以警骫骳。可以抑邪妄。可以仁民。可以泽物。而其于抚方隅。赞办章。何所不宜。而半世坎轲。郁而不伸。才隮密直。遽夺其年。使之卒不得施其什一。吁可惜哉。公凡再娶。前夫人玄风郭氏。无子早殁。后夫人咸阳朴氏。主簿芝之女。吏曹正郎从鳞之孙也。齐庄淑明。与公合德。公卒既葬。有倭寇。 国大乱。夫人奉姑郑夫人。忠养备至。孀居五十馀年。而教子女慈而义。御婢使毅而仁。又能理家事。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50H 页
使不至旁落。邻里称之。生一男二女。男鳖。副护军。二婿。金光辅,金庆后。光辅。生员。护军有二男。克中,克正。克正。生员。四女婿。金时任,卢世让,李秉一,金銗。光辅。一男愐。进士。二女婿。丁时泰边之斗。之斗。参奉。庆后。二男。斗望,斗章。斗望。奉事。四女婿。权镠,李时谦,金邦衡,金渤。克中。二男。晊,昈。二女婿。李述意,李秤。述意。进士。克正。六男。昕,暻,暕,暾,普,最。一女婿。黄钟复。晊无男。以暻男凤仪后。五女婿。李震翊,金衡国,李敏英,黄培,柳斗齐,衡国。进士。昈亦无男。以最男凤文后。二女婿。成世琩,金以鉴。昕。一男。凤辉。二女婿。宋后涑,金命锡。暻。三男。凤瑞,凤举,凤仪。一女婿。李斗兼。暕。一男。凤时。二女婿。金弘国,权泂。暾无子。以普男凤至后。普。三男。凤至,凤纪,凤威。二女婿。权䡯,李文发。最。三男。凤周,凤文,凤仁。二女婿。金奎龄,柳道载。其馀内外孙男女。今至五世六世。凡百馀人。竹林里迤北数百武有别区。曰草涧。溪山极幽绝清媚可爱。公筑精舍其上。为藏修游息之所。因以为号。学者称之曰草涧先生。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50L 页
上之二年秋七月甲申朔朝。承议郎。前行兵曹 正郎,知制 教金世镐谨状。
墓碣铭(并序)
在 宣庙世。贤畯汇登。妒媢间侧。有以清名济鸷。忮致上位者。时惟草涧权公。累举劾不饶。有起山野。盗儒名负重望者。亦惟草涧权公。独晰其匪人。或者甚其言。及按狱己丑。而阴中戕贤。逢恶光海。而斁败伦常。人始服公先见。而公则用是蹇踬。不偶而终盖久矣。公讳文海。字灏元。醴泉人。醴泉之权本昕氏。胜国时。避君讳赐姓权。入 国朝。贰相齐平公孟孙始大显。齐平有从子别提讳善。有才子五人。科名文行。赫然联武。学士睡轩公五福。其尤也。睡轩被极刑燕山朝世。至今冤之。公其从孙也。祖参奉讳五常。考 赠参议讳祉。妣东莱郑氏。参奉缵宗女。以嘉靖甲午生公。幼崭然秀发。好恶以正。人谓权氏又有人。十九。魁乡解。二十七。登文科。补学职。序升主簿。转秋曹郎。出佐湖南幕。还直讲。魁文臣庭试。加阶。出知荣川郡。是时 穆陵初年。进用儒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51H 页
学。士争濯淬自喜。公独退然恬穆。浮沈中外者十数年。壬申。始拜正言。旋出知安东,清州,公州。又十年。始 除司成。癸未。迁掌令。转献纳。时兵判李珥请独对。而司谏权克智论之。 上震怒。公为讼克智。而劾珥专辄。又论其所建白有后弊。郑澈以缔援擢升宗伯。公斥其官太滥。又斥宗室瑶附时议诋士流。大忤于时。后再入台。再不容。时澈连长御史用事。公摈补大丘者七年。辛卯。始拜司谏。转执义。升通政。转至左副承旨。连拟玉署之长。朝议骎骎向用。而公遽以疾不起。是年十一月二十日也。寿五十八。以丧归葬于郡北龙门山枕震原。前配玄风郭氏。部将明之女。无子女。继聘咸阳朴氏主簿芝之女。两夫人以妇德母仪称。一男鳖。副护军。二女。适金光辅。生员。金庆后。护军有二子四女。男克中。克正生员。女皆归士人。曾孙男八。晊,昈。克中出。昕,暻,暕,暾,普,最。克正出。玄孙男十一人。凤辉,凤瑞,凤举,凤仪,凤时,凤至,凤纪,凤威,凤周,凤文,凤仁。晊无子。以凤仪后。公质粹器厚。世袭典训。早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51L 页
砥砺名行。尝执贽陶山门下。琢磨于鹤峰,西厓,东冈诸贤间。于持身立朝。大节绰然。行内笃。事亲养志。戒内子贞苦。一弟同㸑。妹殁。鞠其幼。畀田仆业之。莅邑有声绩。必先教化。仕路在亨阏间。而善善恶恶。得之天性。在言地。举正官耶。前后五十馀人。同列惮之。其斥两王子宫室踰制。紏劾李文成误事。尤见其风裁。寅城相刚戾柄用。以私好恶。生杀通塞人。而终始驳弹。婴锋触机。遭挫抑旡悔。仁弘始出山。慝藏誉洽。人皆想望风采。而独公烛其心术之隐。公殁十数年。而西厓始服公知人。西厓殁又十数年。而弘之罪恶淊天。若公可谓仁者能恶人。而又能知微者矣。时士论始岐。公谓党论必亡国。深忧永叹。至形歌诗。其斥两郑。非伐异也。盖权氏。间一世辄有伟人。齐平之隆显。睡轩之风节。磊落相望。而公又继起。于前光有耀矣。尝爱所居竹所上流草涧水石之胜。置小筑。托兴渔钓以自号。有诗文若干卷。所著大东韵玉数十卷藏于家。距公下世。甲子已再周。墓道阙显刻。曾孙暻。使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52H 页
子凤瑞请余铭。余以贱末。无能扬揭大君子德烈辞焉。暻又遣从子凤时。要责甚勤。乃为之铭曰。
松堂之弘化赞元。睡轩之秉节饮冤。继以草涧之正学昌言。夫孰曰。灵芝无根兮醴泉无源。矧奉教乎陶翁之门。扼奸猜兮尼飞鶱。留直气兮质乾坤。过者式兮龙门原。通训大夫。前行弘文馆修撰权斗经撰。
凤山书院常享祝文[李光靖]
传袭诗礼。琢磨友师。黯直诲见。今古一规。
大东韵玉跋
合古今书籍。统而一之于韵玉。而笔削之。劝惩之。非老于文学。精于见识。能然乎。况吾东方。文献不足。所谓史。非诞而谝耳。今博采群书。正而补世。尝谓杜陵诗为诗史。今谓是书为韵史。岂不可乎。故承宣草涧先生权公。盖尝从事于斯。不论海东文籍。古书之载东事者。无不摭取而附之入。如编珠玑然。名之曰大东韵玉。使东方数千年事迹。了然于一帙之中。而刊其繁采其要。于忠孝烈三善行。及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52L 页
凶邪事迹。仙释诞妄。无不详悉。以为后人之劝戒。其将与韵府群玉。并行于世无疑。而取舍之正。有过之者。其学之博见之明。概可想已。尝净写有上中下三本。昔鹤峰金先生长玉堂。取上本至京师。将以 启达而刊行之。未几。失于南乱。其中本则寒冈郑先生借去。而为六丁所取。将今之存者只下本。公之胤鳖。为鼎山洞主。会境内善书士友。誊出一本藏于院。盖惧下本之或未免灾失。而遂为千古之恨也。呜呼。东方书籍锓梓之盛。宜莫如今日。夫以是书之有裨于文翰。有关于风教。而尚未刊布一国。岂非斯文之欠事也哉。虽然。天未容使至宝无传后世。岂终不复有鹤峰先生。昔范祖禹为唐鉴。伊川先生以为三代以下无此议论。愚亦曰。自有海东以来。无此议论。亦无此文籍。既以言于洞主。从而识其事之颠末如右。公讳文海。字灏元。号草涧。有学行。尝位于朝光显。士林咸惜其用之不究云。苍羊端阳节。后学丰山金应祖谨识。
大东韵玉序[丁范祖]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53H 页
韵书之分声配字。协而成章。诚发泄人文之大机籥尔。虽然。字义有限。匠心易局。作者常患不能究极变化。恣肆毫墨。于是有使事庀材之法。而阴氏所撰韵府群玉之书是已。其书蒐猎千古。采蓄百氏。汇而系之百七韵之下。诚韵学之渊海也。虽然。是犹中华之书。而无当于东事。此草涧权公大东韵玉之所繇作也。公早游退老之门。盖有薰袭之美。及登朝序。秉持直道。与世龃龉。敛其需世之学。而壹寓之是书。法例实仿阴氏。而运用颇出衡量。盖自檀君以后至 国朝。贯穿数千馀岁事实。而旁搜悉摭。山川,郡国,风谣,土物之靡不胪列。而韵书之夏贡也。人道顺逆。国政善败之靡不纪载。而韵书之鲁史也。公私实录。大小家集。与夫它国文字事涉东方者之靡不考据。而韵书之艺文志也。其于忠臣孝子烈妇三善行。尤致详悉。则表章人纪之微旨。可见也。其为世教之补。顾不大欤。若夫词垣之会。拈韵授简。而开卷乍阅。则奇思坌涌。妙境旁会。押韵愈多而刱语愈新。有滚滚百篇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53L 页
之势。其助发鸿藻之力何如哉。窃尝论是书之作。有三难。东俗荒陋。文献多阙。则采摭之广。一难也。覃思揣摩。积岁成帙。则工力之专。二难也。去冗存醇。默寓劝惩。则见识之精。三难也。苟非聪明博达绝人之艺。则乌能如是哉。当与阴氏之书。互为经纬。而并传天壤间无疑也。粤在 宣庙世。鹤峰金先生。拟以一本进 御。锓梓 国学。而值寇难未果。实艺苑之欠事也。公之七世孙进洛。负是书来。属不佞以弁卷之文。傥使是书。广布国中。则不惟嘉惠后学而已。当有以导宣 圣朝右文之化。故不辞而为之序。
圣上二十二年。资宪大夫。刑曹判书兼知义禁府,春秋馆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锦城丁范祖撰。
草涧精舍事迹
精舍。故左代言襄阳权先生所营也。先生显于 宣庙朝。出入叙历凡数十年。晚自公州投绂归。时则先生年四十七。而有不可于心。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54H 页
不复以进就期。后之屡膺 召命。非志也。结舍于水草间。为终老计。啸皋朴先生以草涧精舍四字题之。笔墨有可敬者焉。之舍也。北龙门苍翠挽空之中。想得丽祖访真时事。南钟山屏障环抱之间。验了硕人养德攸宽。西国祠。国朝敬神之遗典欤。东鹤驾。仙人驾鹤之远意欤。地在平原丘壑之间。入于埋没荒墟者。不知几千百年。而一朝得先生而精舍焉。傥所谓地以人胜者非欤。当先生之杖屦于斯也。鸢鱼上下之察。举入于方寸中领略。则面面而奇。物物而秀。四时之所呈。昼夜之所供。奚特夭夭其青。淊淊其逝者而已哉。独其造化精神洁净之趣。蔼然呈露于两个物色。则如唐诗中独怜幽草涧边生之句。足以会昔人独得之真意。而周濂溪所谓一般意思者。亦一般也。然岂敢以蠡管之见。妄论当时命名之微意哉。窃记夫舍之成。在 皇朝万历十年。 本朝 宣庙十五年壬午。后为兵燹所毁。粤在 仁庙四年丙寅。先生胤子竹所公。为之重修。后又被回禄。久未修葺。先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54L 页
生玄孙凤仪氏。与诸孙某某谋。先构数间于遗址。募云衲入之。继立三间于岩石上。试登而观之。山川依旧。物色无𧏮。依然亲奉几杖于青草碧涧之滨。毋论私淑与否。而莫不有高山仰止之感。况于云仍本支中。有慕于羹墙者耶。于此。见竹所公肯构于前。凤仪氏又肯堂于后。青毡一脉。堂构是验。而时则 当宁十五年己未也。舍之成。迄今未二百年。而废与兴凡二三焉。则消息一理。真有所不可知者。而不以久近而消息者。其惟先生之道欤。噫。先生受得天地之塞。清而厚。自少言行云为。固有绝尘不凡者。而内得于松堂,睡轩之庭。外游于陶山讲磨之门。渊源所自。事功所著。载于家牒。炳于国乘。世所共知者。今不暇尽述。至于文章著述。十不一收。而若大东韵玉吟咏诸篇略干。在夫影响于声气咳唾之馀者。犹足以感发兴起。其亲游于平日饮食起居杖屦之间者。当如何感慕也。感慕而遵守之。则是在子孙而已。崇祯后再丁卯从玄孙墉谨叙。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55H 页
草涧精舍重修记
显皇帝万历壬午。草涧先生权公。解公山符归。则就竹所西北五里所发异地焉。其地在脩原广陆之隈。略不以光颖自露。独以南北两岸。挟水而遇为材具。出奇逞异。无不如法。其峭岩,邃壑,鸣濑,玄潭,苔矶,萝壁之胜。皆曲有意态。可喜可笑。公欣然为菟裘计。置亭宇南岸上榜。曰草涧精舍。盖以其地旧号为草院。故名云。公殁之踰年壬辰。为岛夷所燔劫。子竹所公以天启丙寅。结茅屋数架。未几。又燬于火。仍废不修且数世矣。而樵客过者犹能说草涧旧墟。至我 先王十五年己未。玄孙处士公凤仪属诸孙。谋所以重建。谓居守当赖僧道。就南岸尽头。先置僧寮一区。稍空其前以待亭。越明年。始建亭。病旧址莫直其地。谓均是一区。苟选胜而得其宜。斯可矣。乃于稍空之西畔。俯潭列楹以为亭。僧寮之东。得废沼。堑土斲石以新之。他如林园物色之不暇修治者。亦皆焕然改观。俛仰兴废。可喜而悲也。嗟乎。南州之为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55L 页
士大夫渊薮固已久矣。人之智窍眼力之所同好。亦不相远矣。地又非幽遐越绝之域。而举皆遗之于轮蹄杖屦之侧。公乃一朝而获焉。自非公令德高标默契于玆地者。造物者必不以千百载悭秘之物。举而饷之。斯已难矣。自公殁以来。经变异。历人代。积百有馀年。而责成于所不知何人。若持契而索物焉。视卫公之平泉木石。又不已多乎。水石不改。旧观既复。凡当日鱼鸟四时之趣。名胜往还之乐。图书涔寂之娱。皆可以慨然想慕。而独于公名亭之义。终不可以与闻微旨。斯固未易言也。韦应物涧边幽草一诗。警绝千古。说者谓苏州此句。实以喻君子不得于朝。而幽独自守。当公之世。去叔祖睡轩先生未久也。阅历史祸。家难甫平。而时则若朝议溃裂之忧。从涓至漫。无复弥纶补缀之势。以公之雅意林泉。倦游名涂。其所蹰躇太息。自讲于潦霁行藏之间者。必非一日。窃意公于吾亭适成之日。正喜韦诗为傍应。可以默寓己志。故遂取以为号。非独以旧号为草而已也。夷考公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56H 页
后来宦迹。终自远引于下邑朱墨之间。及其一日立乎其位。则虽未尝不正笏立陛。扶植公议。以尽吾未忍便诀之诚。而其遂初之思。归𤃡之愿。溢发于银台夙夜之日。观乎寂寥短篇。而公之素定。亦可知已。后之君子立世路者。登公亭而赏其名。不可以不深省之。非但为公后者然也。呜呼微矣。处士公之孙应铎。谬属余为记。余谓斯亭之复而可书者多。遂不辞而点缀为文。尤敢致意于卒章。以自附于阐公之旨云尔。榜题。即朴啸皋先生笔也。出自壬辰煨烬。复入于火。久而得诸沙砾间。当时旧迹。独此耳。烈火再铄。终不能为灾。异哉。并书之以告亭中来游者。
上之二年戊戌长至日。后学咸阳朴孙庆谨识。
赠行录
  呈权府使城主行旌(具柏潭凤龄)
石陵风壤四方闻。天遣名区饷使君。閒艇玉湖千顷月。孤筇仙岳万重云。林间莹熀尊贤宇。铃下丁宁训俗文。霜鬓小潭清翠里。贺声樵牧拟为群(府人将建庐江书院。府使极力赞成。)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56L 页
伏呈令监行轩(公州罢官时)○徐孤青起
谁知真手段。立信不周年。道直憎人曲。行方病世圆。规矩期纳正。绳墨冀从弦。夺我民之母。离亭共黯然。
天胡旡妄孽。人失一阳春。碌碌村翁叹。年年刺史新。公山南剧邑。锦水古要津。彭泽无留意。匆匆暂解真。
一壶酒尽青山暮。别恨消魂泪满巾。相识从来何一二。玄琴古少赏音真。
草涧亭述怀(权清台相一)
驱驴度侧径。林壑何窈窕。新亭继先躅。涧草青未了。窗牖静无尘。旷与人境杳。我来适新秋。素月何皎皎。凉气杂襟缨。晤语同老少。夜阑枕溪卧。神清梦寐小。郊原外广平。洞府中幽妙。岩围作苍屏。水汇成绿沼。天机玩跃鱼。乐意听啼鸟。缅惟大东翁。素志在苍峭。玆焉结幽屋。日夕舒长啸。时复记惇史。远同龙门调。濡墨松露滴。挥手溪云绕。于今不可得。我衷空悄悄。徒此挹清芬。何由仰末照。遵渚采白蘋。再拜瓣香烧。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57H 页
涧草青青不染尘。昔贤遗馥更薰人。遐心欲谢千钟禄。小屋初成万历春。笔下阳秋根义理。案头经传著精神。我来盥手披遗卷。盈溢巾箱政不贫。
溪门诸子录
权文海字灏元。号草涧。醴泉人。生于嘉靖甲午。尝登先生之门。与同门诸贤西厓,鹤峰,东冈最深契。庚申。释褐。癸酉。除安东府使。士林方建庐江书院。欲尊祀李先生。公实主张焉。郑仁弘负山林重望。公独觉其非吉人。西厓殊不以为然。后乃叹曰。灏元知人。不可及。尝与同僚。论兵判李珥专擅之事。后遇珥见于色。公以非私意笑答之。乙亥以后。东西标榜日甚。公深以为世道忧。尝言东西之祸。必与国相终始。作诗以见志。辛卯。以司谏。论郑澈之罪。澈遂得罪。是冬。以承旨病卒京师。士类莫不惜之。所著有大东韵玉藏于家。(权苍雪斗经录)权文海字灏元。号草涧。居醴泉。生于嘉靖甲午。登先生之门。与西厓,鹤峰,东冈诸贤最深契。癸酉。为安东府使。士林方建庐江书院。欲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57L 页
尊祀先生。公实主张焉。郑仁弘负山林重望。公独觉其非吉人。西厓殊不以为然。后乃叹曰。灏元知人。不可及。乙亥以后。东西标榜日甚。公深为世道忧。作诗以见志。辛卯冬。以承旨卒于京师。所著有大东韵玉。(李青壁守渊录)
附海东杂录跋
余尝怪东国搢绅先生。不读我史。而喜读中国史。上下数千载间。纵横贯穿。靡有遗漏。问以东史。茫然不知。则事理有不当然者。独草涧权承宣公。博极群书。而尤留意东事。网罗遗失。仿阴氏旧例。系事韵下。撰成二十馀卷。曰大东韵玉。余尝评东国撰述。以草涧此书为第一。草涧之胤子竹所公。即其书拈出事要。系之姓下。补以他书。条列精赡。名以海东杂录。其事实时有出于史乘之外者。积成累十秩。公方大耋閒燕。杜门麾客。披阅是书不少休。夫阴竹野序其子复春韵府时。盖年八十四岁矣。今竹所公。人地事为寿年。大约相符。似非偶然者。然此书实有补于东方之史学。岂特阴氏父子区区纂缉月露而止哉。上
草涧先生文集附录 第 358H 页
章阉茂三月日。南川洪汝河书。(竹所公撰述事迹。详跋文中。此系先生家学继述渊源之书。不可使无传于后。姑附此文于韵玉书跋文之后。以识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