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自动笺注)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書
  
答許太輝(曄)
蒙示淸牧刊了延平書。
何其敏於事耶。
吾輩相賀也。
序跋曾囑於滉。
不敢擔當其事。
屢辭之。
以是更囑於左右也。
此事雖不可易。
不可皆讓不爲
使此書。
終無序跋行世也。
如已草定。
乞無惜寄示
以破聾瞽
尤幸尤幸。
滉亦終辭未安。
方起藁。
如畫天地
絶不近似
欲上呈求敎
病倦未暇淨寫。
未果
爲恨。
所問鄕貫者。
亦欲用諸此文中也。
蓋此書本公與希正,彦久傳看。
而滉因得見之。
及囑剛而入梓
亦自希正所爲
序跋
必言其書來歷及刊行之故。
故欲知之耳。
文章
公器
當取其可者傳之。
公勿以僕有拙藁而遂隱其文。
況古書序跋。
累至三五而皆傳耶。
公元1565年
答許太輝(乙丑)
景善之來。
奉承六月十二日惠書
具悉示意
感慰交騈。
拙者之病。
老相謀。
長留一身
所宜也。
令公
宜若不然
而痁患等證。
連累歲月
未快去。
何耶。
然亦在善調攝耳。
用是祈幸祈幸。
鄙人尊先
年分之僭。
果有之。
從前令公於滉。
有過當之禮。
意謂令意爲是故耳。
猶尙不敢當之意。
今得示又如此
雖使令公早知此。
更復有何等禮耶。
鄙書爲景善煎迫
聊戲應副
不意轉浼齋玩。
可愧
人心爲已發。
道心爲未發之非。
所論甚善。
大抵整庵
大原處見未透。
寡悔
尊信整庵大過
寡悔之論。
亦有此誤處。
可惜
向者
南彦紀問以此說。
答之頗詳密
令須推見
則可悉鄙意
今不縷縷
然凡言心者。
皆指已發而言。
程子嘗有是言。
而旋自道其非。
朱子亦初取前說
而後悟其非。
今來諭引此說。
以證寡悔之失。
則亦爲未當
幷惟參照
公元1566年
答許太輝(丙寅)
令問
諭以進退之誼。
指示迷塗
可謂至切。
感荷感荷
自古人處此時
固當如此
虛名欺世。
以致上誤。
罪未加而恩太濫。
又出於力辭之餘。
滉若隱然冒恥而進受。
管子所憂四維不張之患。
由滉而作。
不敢私計處之。
勞病之人。
不可耿光
古有其說。
心疾又兼。
以是惶惑
至此難處之地。
席稾以俟。
無以誨諭盛意
死罪死罪
答許太輝
示諭謙問之意甚盛。
自救不暇
何敢妄對。
但有鄙悃
風傳函丈論經義。
多可疑。
不可不致意思改。
庶不誤後學也。
凡看文義講究道理
必先虛心退步
勿以私見爲主
不論古人今人
惟從是處
乃得其眞實恰好處。
苟或反是
深恐自誤
誤人必多。
願切留意
非細故也。
公元1568年
答許太輝(戊辰)
示及蓮坊書。
謹悉
其所謂輕論先輩之病。
甚善。
此必有爲而發。
如滉者。
或有未免此病之時。
爲之悚惕
當思改轍
朱先生雖有此戒。
及其論辨道學差誤處。
纖毫放過
不以前輩而有所掩覆
此必有意在耳
如何如何
公元1566年
彦遇(仲丙寅)
晦菴有關學者固切。
聞令圖鋟行。
豈非盛擧
只緣經滉妄有節約。
用爲私便看讀則猶可
至以刊布於世。
得罪識者之論。
心常慄慄
且凡讎校註釋
殊未斷手
而徑印於星。
已爲
踈率
再印於海。
仍蹤(蹤。
疑踵之誤。
)前疎。
方略讎正補添。
而又已有入梓之擧。
一用校本
未盡善。
校本未到前所刊者乎。
來諭紙頭所添未注入
欲別錄印附于逐篇之末。
此卽大全元本各篇考異之例。
無不可。
但前刻者如此
後刻者不如此
一書而異前後
爲未穩爾。
今見賢胤書。
欲仍於紙頭追刊云。
說似當。
近年
山郡新刊朱子年譜
正誤註解等語。
皆刊在上頭。
實爲無妨
賢胤又云。
上頭有餘地者。
如此可也
板若無餘。
無由可刊。
此則恐不然也。
梁譜刊後。
校出其闕誤處。
裴三益往監校正之。
則一一抉去誤處。
而別用木片
刊入補改。
無所不可云。
板頭雖無木地。
不可入木片而刊得耶。
補註添文處。
如答陸子壽中儀朔日條等處。
如賢胤所云。
刮舊補新。
細書改刊
恐亦無所不可
兩策俱有礙難從。
只得考異處之何如
目錄
依令示爲之。
甚好甚好。
但病昏如此
絲毫餘力可及
此等未必辦得。
未敢諾。
愧恨
早晩遂成
追刊亦可耳。
公元1568年
彦遇(戊辰)
令問
具審起處淸裕
欣寫無比
推遷至今
如飮醋三斗
近有脫身之由。
猶多疑慮耳。
送示童子習。
未知是出於何何人
何自傳入公手。
其書皆言孝悌行檢敦厚彝倫之事。
有益童習
繡梓廣布
豈不幸補世敎
但亦須尋其所從來
知其爲某所爲而後爲之。
蓋傳其書。
不知其人。
或其人不足爲法
則不無後悔故也。
公元1569年
彦遇(己巳)
內翰還。
令問
無任慰。
滉處此極難。
不得不於歸計。
不暇論耳。
童子本書示及
得見其所從來
深幸。
其書旣如此
其人又如此
雖不考一統志
刊之何疑。
徐君諺翻意亦好矣。
翻作俗語
未必皆中。
未必能不前賢本意
不如刊本書之爲得也
跋語
匆匆難及成。
則囑他爲之。
可也
李大成(文樑)
竊觀來書
近數百言
大要不過有二。
一則欲得以慰親心
而求滉之相助
一則責滉以正士習排異敎
古人之義。
有以知足下於身則不免爲親之屈。
於友則欲盡責善之道。
可謂
心矣。
然而於此
始知足下之於滉。
實有不相悉者多矣。
何耶。
今夫勢利之門。
爭趨競進
或以相壓。
或以相軋
不敢怨怒
譏謗禍敗者。
以其人得時據要。
不駭其所爲故也。
足下視滉。
於時何如也。
初起滉於病棄之中。
只是當路一二名卿
哀其窮滯
而試湔祓之耳。
及其扶病西來
望實落落
固有指點之者
不意復有此超擢之命。
講席未暇暖。
而已以病罷其任矣。
然猶竊祿冒名
僵臥逆旅
其視得時要之人。
氣勢風焰何如也。
如是
乃欲爲足下羣趨竝進執權之門。
以相壓相軋
則其取譏謗。
固不可慮
怨怒禍敗
保無駭機之發乎。
此似不相悉者一事也。
古之君子
雖貴於得時行道
未有不得於己而能行於時者。
其或學未實得。
而猶能奮於世者。
必其材分可恃
滉自少多病。
爲學鹵莽
妄得科第
行己處身
最出凡庸之下。
人亦以是視之矣。
及年齒衰暮。
幸因病閒。
始取古人之書而細讀之。
潛心玩索
有以眞知秉彝之天不假外求
欣然會心之味。
其樂無窮
有以是終焉之願。
但以病深精耗。
躬行之功。
不能篤專
略無有得於心而見於行也。
自愧嘆。
何圖復出此行於世。
應事接物之際。
自覺靜中之見掣肘矛盾
無得於己。
可知矣。
人之視之
其有異於昔時李某乎。
前日凡庸之李某。
今日躬行古道
人豈信之哉。
於吾豈不可愧之甚乎。
吾聞之。
不誠不能動天
夫實得於己。
可謂之誠。
未可謂之誠。
指陳得失
其有能動天乎。
雖然
居官當言不言
其罪大矣
吾之有得無得
有時不敢計矣。
彼時所謂不當言之時也。
何者
當時朝廷所爭。
非爭佛法之行不行
乃就度僧中節目之尤害於國政者。
爭之耳。
若其佛法之行。
不能爭於前日
不可出而復爭矣。
是時
成均之職者。
欲從朝廷而只爭度僧一事節。
(事節
一本乙。
)則是反嫌於助佛敎之行。
抗論佛敎之非而欲去之。
則是可乘之機
是以
非徒不敢爲。
學生不敢爭也。
未知足下之意。
以爲何如
韓愈之論佛骨
千古一快
然以僕今日之所學與材分
又失其可言之機。
而欲效之。
則不可也
此又不相悉者二事也。
至於正士一事
一日皐比
一日有其責。
其敢忽乎。
只以無得於己。
無感於人。
不久而將去之。
武陵松岡
其仕館也旣罕。
而至亦不甚訓迪爲務。
斯亦滉也主敎冑而無狀
故二難於致力而然也。
旣不得言
不能效職
此滉所以一日不安於職。
惶愧跼蹐之至。
幸天脫羈負。
稍爲得所矣。
春來
若得蒙退。
得尋古棲。
病攝之暇。
少復溫理舊書
則幸之幸也。
滉復有一說
古人悅親。
不必官爵
和靖所謂吾知汝以善養。
不願汝以祿養
此之謂也。
能無求於世。
甘與草木同腐。
侯霸之妻。
不恨其子之蓬頭歷齒
何況區區一命之霑乎。
滉恐足下不能釋然於此
未免上貽大相之念也。
幸勿掛懷
以待天命
判相雖牽勢未圖。
實未忘足下之事。
豈無諧日。
歸人夕來告辭
夜燈草率
殊未攄抱
重答李大成
拜領立春後二日書。
謹悉辱答前後狂妄迂闊之語。
非徒不以爲罪。
而反自謂因有所感悟云。
文義風節
皆有可尙。
如此材器
不早自重之道。
及其晩困
不爲反求古人以益
修補
顧乃欲與衆人同其波。
不得則又不免鬱鬱
而發傷時悼俗之言。
是其前後所爲
豈不自相反耶。
此滉所以左右之者也。
然己不能脫俗
如是云云
眞可謂同浴而譏裸裎也。
欲辭退者
非他非他
不材故也。
多病故也。
不責以速退而勸之留。
非所望於知己也。
自餘情緖
縷縷非一
不敢每披也。
未間
萬加珍愛
公元1552年
李大成(壬子)
隨分汨沒
已作塵埃人面目。
徒有失己之嘆。
每抱增病之憂。
柰何
到今深悔作過冬之計。
聞家鄕頗稔。
野興轉濃。
名韁掣人。
使不得與君對菊英而倒稻香
宜乎誇張於我也。
來書
旣自云已淸眞一老
而猶有雲泥之嘆。
是恐未免疇曩心跡之尙餘也。
公元1554年
再與李大成(甲寅)
昨日
經筵又有啓云。
李某命召
美事
人皆欽仰
但恐難於乘馬
欲依中朝乘轎之例云云
未有發落事。
伯榮昨昏。
入直通報
未知是何員所啓。
未知厥後依允
與否
朝廷所以推重之意如此
不勝欣慶之至。
然人之所見不同
搢紳中亦或以爲遠道召致
非所優老意者
以爲蹔來則好。
以爲不來無妨
難可指一。
然而審物情。
堅守素志
人必不以爲傲世而然也。
當量氣力審時勢而處之。
何如
夜聞伯榮之報。
公輔行忙。
未及修狀于令前。
而草此奉告
幸以轉達爲望。
公元1555年
李大成曁諸昆季(乙卯)
昨來溪行祠祭
今宿孤山齋舍
明日
入于淸涼山
要就寂寥爲養病計。
不謂幼少多欲追入。
難禁絶。
反致撓鬧。
山僧之憂。
奈何
朱書寫至幾何
前因大成臨語。
知僉意頗誚滉惑於語錄無味之書。
要抄要謄。
致煩僉左右爲病云云
滉殊爲悚汗悚汗
滉向謂以僉資近道
未曾看此書。
不屑於此
若今因此事。
看此書。
久久駸駸
必皆不知不覺而得此嗜矣。
歷數月。
大成左右則全不顧而要討杜詩看。
公幹左右則已生厭。
而要付大用左右
曹司之厄。
無乃與滉前日所圖異乎。
陳簡齋詩云。
莫嫌啖蔗佳境遠。
橄欖甜苦亦相幷
本言
世之味。
爲學猶是也。
初間
須是耐煩忍苦
咀嚼玩味
不以不可口而厭棄之。
至於積功之多。
漸覺苦中生甜。
歲月旣深。
蔗境之佳。
當自漸入。
滉固不知蔗境
惟甜多而苦少。
故力病而未忘也。
不待甜至。
而欲議橄欖之苦。
且訾滉嗜甜之惑。
非所望於僉侍輔仁之意也。
李大成昆季
專人遣書
涉漲來問。
尤深踧踖
邇英之除。
豈非英者所堪。
今朝得京信。
乃知前此又有大大不近之事。
旨下本道云。
不知此是滉何等運厄。
此等狼狽事耶。
欲逃不可
憂迫奈何
然此事雖甚駭怪
義分言之。
本無難處
只得固辭
以得免爲期而已
京中親舊以爲不可不謝恩
以今之物情世道
遭此變故
其間處之得宜
使不甚駭世
而大不(大不。
一本乙。
)得罪義分
極難其曲折
奈何
駭世所不患。
但以滉愚下之分。
安得不計耶。
碌碌如此
得名如彼。
眞可笑愧耳。
心事方擾。
行期何卜。
仲擧累書。
今略報去。
有便傳寄爲幸。
公元1558年
李大成(戊午)
入京後。
連有歸便。
累附信札
想已領采。
不得惠音爲嫌
數日前。
豐基貢吏賷到九月廿四日書幷古詩一篇
大得所望
非但敍別懷。
所以策勵駑懦者甚切。
至讀味累日
令人增氣
感幸感幸。
慮事不周
自納身於不可如何之地。
瑣力當重負
筋骸不支
顚踣後已
他尙何言哉。
才旣不能有爲於世。
區區素志
不能守。
而淪汨至此
其於故人責望厚意
何以當之。
杜陵所謂取笑同學翁。
浩歌激烈者。
與吾今日之事。
事異而辭同
可歎愧。
效顰酬意。
勞憊心熱
用精力。
只以途中兩律代呈。
亦可粗見其懷抱也。
賀淵豹直多日
昨始相見
詳聞到彼款集等事
亦爲之悵然遐想也。
冬間
若解此職投散地
明春。
或可斂裳而歸。
未知能如料否。
雪寒加愛。
不宣
李大成
滉卜得陶山棲息之地。
最是晩幸。
未及結屋
遽有此行。
一何造物者之多戲劇耶。
其地雖已占斷
自度事力了然
未敢出意營構
蓮僧乃奮力擔當其事。
是則一奇遇也。
滉來時。
面約
僧云。
先燒瓦後結屋
前月中。
得寯兒書。
意欲結屋
開春
不違始役。
屋舍圖子
須成下送。
則於冬月無事時。
稍稍鳩伐材料云云
滉思之。
蓮計似倒著。
然堯以萬乘之尊
尙茅茨不翦而可。
山人隱約盤旋之所。
寧辭草蓋以待瓦乎。
又蓮之續以燒瓦。
未可必。
要以眼前突兀見此屋爲喜。
故欲聽其所爲。
已成圖子送于寯。
令招蓮示而說之。
不意寯以其外家葬事。
下去宜春
不見其圖也。
寯還當在歲除春初之間。
雖來見圖子
冬時已過了。
且其圖未免疎脫不可用。
改寫一圖下送。
但直付蓮僧。
必未曉破。
念惟梧翁與月川士敬陶山相望之處。
他日屋成
杖屨來往
必先多於溫溪烏川諸君
指授蓮僧以結構規畫
無外視之意。
故敢以呈浼。
須速招蓮。
詳細說諭
使其心歷歷知得而爲之。
如有盛意未穩處。
亦望招士敬
與之消詳示及
爲佳。
其所以堂必南向方位
便行禮也。
齋必西偏園圃
幽致也。
其餘房室,廚藏,門庭窓戶
有意思
恐此制不可易也。
南邊三間
梁與楣長皆八尺
北邊四間
楣與南同。
而梁長七
尺。
其後有假簷故也。
其中東西二間
八尺七尺
如此則其庭甚小如斗
然此二間
須極低棟短簷。
使猶可以納明。
庭小何妨
況堂齋之用。
皆不向內庭
但令可取明於廚竈等足矣
如何如何
精舍之名。
姑就山名
弘景隴上白雲之語稱之。
未必爲定號也。
壽樂堂
擬其欲如此云耳
非今欲倂成之。
古人未成屋而先立名號。
固有之。
故戲效之耳。
滉明春歸計懸懸
未定早晩
若吾未歸前就役
須煩往與寯相度議處
庶無後悔
又幸之大也
公元1562年
李大成(壬戌)
雨則正當其時
此間禾穀
難於豐穰
可慮耳。
明日之會。
今刻。
士敬遣書來報
此年此日。
不可虛度
會意甚佳。
會處禁臠之避。
不可改也。
汾川雖好。
水中多石。
夜舟有礙。
莫如風月潭之俱全
故已報士敬當會於彼矣。
但所慮雨勢如此
或未快霽。
則反不如汾川亭榭可庇避也。
故亦以是意兼通于士敬
大抵匏尊眞率之會。
臨時遷徙
有何難乎。
夕食過後
著鞭過門
幷轡爲計。
照遲。
李大成
近日何如
今日出來
梅花落盡。
衆綠爭敷。
亦自有趣
道主初九當來云。
似有相訪之意。
不免一番紛擾
殆非天放閒逸者之所能堪也。
可笑
李大成
承柬。
慰寂。
前日
雖受公紿。
看竹聽琴
所得亦殊不惡
近日獨棲。
觀雨觀漲。
奇變千狀
足娛病眼
但壇塘新砌不牢
爲山泉暴齧。
頹壞狼藉
西湖淇澳兩君幸免
江城僅移安於傷損之餘。
淨友則雖存一二。
無術可保。
誠恐伯仁由我而死。
良自惋懊。
山泉一番肆壞之後
新淸激。
鏘鳴金玉
儘可一來共聽。
因聞溪齋霾漏。
有妨書籍
明間
入理曬。
未的復出何日也。
餘俟面笑。
難以書傳
李大成
錦翁喪畢。
萬事已矣
未遂一奠雞黍
承示復爲之哽愴。
去夜無故夢悲。
心獨怪之。
今乃知聞此之兆也。
前來葡萄兩幅奉還
照領。
李大成
病逋微臣
遇節益愴。
送花栽。
亦知非時
適因僮奴踏損枯莖
或損及其根。
故掘根看審而更栽。
公素索。
剔取其半而呈之耳。
陶山懸念日日
只緣無興。
漁梁未罷。
令僧罷漁則來報
尙未至。
遂迫寒凜
似難往棲。
近以窨一事
某日當出
出當報知
墨卿
勸令就前。
可與切偲
不具
李大成
昨日
乘肩輿出江舍。
或蓓或開。
杜鵑亂發
山杏亦如之。
虛堂對雨。
終日悵望而返。
光陰不肯從容
賞心樂事
一何未諧之甚耶。
李大成
簡訊近事
意良厚。
拜疏以來
日望恩許。
昨昨。
忽奉下旨
非但不兪。
誤加奬責。
極於重大
出御批云。
不覺心魂飛越
求死無路。
奈何奈何
然除二相辭狀
未入啓云。
此狀未啓前。
固無徑許之理。
未知狀啓後如何耳。
年來困躓
此際尤甚
必得而後已矣
閔右相
十八日無病暴薨。
非獨私家痛。
曾於滉有論捄之力。
今無復有此人。
增慟惜。
李大成
大成意。
似欲變揖爲拜。
此尤非相悉之意也。
君於我以友相處已久。
豈以爵秩崇卑
有變於朝夕遊從之間哉。
所謂爵秩者。
片雲太空
隨風過去
非我有。
以爲我所有耶。
竊爲君不取
李大成
示索四季
擇品移栽送上。
不學筠軒靳惜一竿琅玕與人也。
但恐新抽嫩芽或致枯損
須令勤勤注水
勿使見日爲佳。
索詩。
適未記全。
徐當思得則寫呈。
李大成
昨見梅詩
未免間有疎處。
然能逞氣放言
往復恢恢
老人枯澁之病。
可喜
今示添入一句
末端隱義
因此可見
亦喜欲(一本
欲下有勉字。
)效顰
胸中好意思
强作無由佳致也。
近報一二花破蘂。
不知何日開遍玉雪枝耳。
李大成
阻音承慰。
霈恩蕩雪。
普徧存沒
家兄亦在其中
九泉之下。
未知知與不知
悲慟之極。
無以
勝堪。
無以勝堪。
公幹令公丹陽
可喜
但聞殘弊特甚
不知何術可捄
深憂慮。
僕日覺昏憊
怯寒於未寒之前
兀坐送日
以是成此阻闊
可歎
李大成
天未悔禍
國運屢厄。
前喪甫訖。
大恤踵作。
痛裂五內
哀纏三韓
滉道病入城。
尙未謝恩
而遽罹孔棘
號絶奔迫
罔極靡措。
病覺日增
不得已呈病。
才到卽如是。
甚愧無狀。
歸計當在山陵畢後。
凍寒難歸。
其前徑去則有未安。
深爲撓悶
不一
李大成
示喩箭樓面別之約。
幸甚
其所責誨之意。
亦至勤懇
感荷深矣。
非不知必欲遂願之爲未安。
但恐後世君子之論。
將比我於攘竊人物不還者。
豈不愧懣。
而思及未死之前免脫(免脫
一本乙。
)乎。
然君之於我。
不矜恕而有此言。
他人耶。
李大成
日者
抽身孤往
玩水尋山
秋興滿目
野菊明香。
令人意適忘倦
不知蹇驢踸踔也。
凌雲臺
縹緲
異境可愛
半日夷猶
招其旁近諸人
則必不能任意脫去
歸途狼狽
老病何堪
玆致看竹不問主人
如有怪者。
以是告之。
幸甚
葛仙之遊。
寤寐佇思
念後雖遲。
當依示。
但又聞安東兩官
近欲來訪。
不知定在何日
恐或連作掣肘也。
若不興發
則或又作孤往
未可知耳。
公元1548年
李公幹(仲樑戊申)
近連獲書。
示意勤悉。
感刻無已
後歲換。
新祉益崇
瞻賀曷喩。
之無似。
亦霑王春之澤。
氓庶煕煕
無計去病
自深撓悶耳。
令公
萬里初回。
不以一字問病死生
而首以極難之事。
欲驅入於狼狽罔措之地。
可謂相知相愛之情乎。
如或見之。
爲致某不得不怨之意。
但尤不可知者。
松岡在前此等苦言
以爲戲言
不肯聽信
使人仰屋長歎而已
何況他人
敢望其能相信乎。
邈無面晤之期。
惟以時珍重。
李公幹
前發妄言
正觸不怍之戒。
方切悚仄
墜書見貰。
何幸如之。
然某言不顧行
輕肆之罪。
依然故在
也。
但滉以極陋極病之人。
一無所益。
而空好此書。
可謂成癖也。
公雖以懶慢自誇。
靜中披閱揮寫。
介然之頃。
安知夫不覺其失足墮落於此癖之中乎。
旣然後。
不暇責某。
曹司亦可免其厄矣。
日祝日祝。
奉化義興進士
亦祝同落於此癖。
則庶無旁觀而指笑也。
不宣
公元1559年
李公幹(己未)
人還。
獲承垂報。
知去臺務作庾隱。
是亦宦路滋味
想今竹窓淸風
高臥盤礴
不羨羲皇上人
馳賀馳賀。
滉病朝廷已知其深劇。
伏謂初辭可以得解
而有旨如此
又聞物議多有異同
不勝悶迫之至。
不得已再上辭狀
欲速則恐以太爲非
徐則又恐以太慢爲罪。
持兩端日夕惕厲
奈何
遷陵一事
不知緣何有之。
承聞以來
身不帖床。
仰深煎煼
汾川皆安。
大用亦來。
近以病未得數相還往
是爲恨耳。
邈無晤對之期。
珍愛萬萬。
李公幹
辱報之來。
因審寵命洊沓。
陞若躡梯。
慰人鬱望。
況在交好鄕閭之情。
欣賀曷喩。
薄相多釁
雪上加霜
輾轉蹭蹬
披瀝頻煩
蒙恩遞。
庶免道路之斃仆。
天地鴻私
感泣之餘。
罔知所以爲心。
但作闕之敎。
恩旨之下。
不勝惶駭失措
此身無狀
猶未投安於本分
何奈何。
此間旱災方酷。
人將靡孑。
月初得雨
焦穀多蘇。
人始有生生之望。
水田全棄者過半
其他列邑。
赤地無物
人盡嗷嗷待死。
勢必羣盜大起
不知國家何以救之。
思之至此
不能寐。
苦事苦事
柰何柰何
李公幹曁諸兄弟
想各佳勝
寒疾往復猶甚。
腰患間作
眼隔花霧。
無聊可知
令公幸來
逐日相從
相望落落如此
悵恨悵恨
回鞭當在何日
未前欲會晤
於何處耶。
大先生平日
好於山間水曲班荊野話
此事久廢
今欲修之
漁梁以上
禁臠所在
當避瓜履之嫌。
下有可處乎。
洞口石磵
頗佳
亦與漁梁迫近
淵上白沙洲
當有潔淨可愛處。
其可於此否。
聲洞內一處
往時得一小丘可坐。
但其丘正在田中
禾損有礙耳。
若諸皆不可
則當就晩對愛日
須僉量示。
謹叩。
李公幹
晩對墅裏。
竹君太盛。
因衍樑移取兩竿陶山
自今可使食無肉矣。
只恐主人以不報知徑取爲責耳。
如何如何
未期面披。
臨風悠想。
李公幹
歲暮旅病中。
擎手翰。
開鬱滌愁。
幸。
但審有賦歸之志。
米鹽之宂。
或有不樂
如無他故
不必悻悻然也。
如滉求退未遂
寒龜縮。
事多未安。
苦待春和
只以檀公三十六策中之第一爲身計耳。
公元1565年
安東府官(乙丑)
前者兩大喪。
所親經。
老病昏忘
細微曲折
全不記憶
深用慙罪
所疑數條中麻帶,布帶。
家禮五禮儀。
齊衰皆用布帶。
則恐當用布也。
(五禮儀。
只有麻帶之文。
不稱布帶者。
其上註中。
內喪齊衰之語。
云齊衰。
則布帶在其中
故不別言布帶耳。
疑禮曹未及詳察
仍以麻帶行移也。)
 騣網巾段㔶頭燕居出入服馬
右件事。
禮官不言
處之實難。
然嘗見朱子君臣服議及答黃商伯余正甫等書所言。
則今之五禮儀所定國臣服
似依朱子參酌定之也。
其答正甫書有曰。
燕居
許用白絹巾,白涼衫白帶云云
以此觀之。
燕居白衣
布木皆不妨
帶或絛或布。
皆用白。
冠則疑卒哭布裹笠。
卒哭後易白。
網巾則雖布裹紗帽中。
不易
但段㔶頭。
不可不易。
(凡華盛之物。
皆去故也。
)笠纓用白布木之類。
無妨
如何如何
鞋履(履。
一本作屨。
)宜用白。
出入服。
京官皆著衰服
外官恐與京官不異也。
馬裝諸具中華盛者。
權處之。
或易故件。
或雖塗裹。
恐亦無妨。
然此皆妄料如此
深覺未安。
須博謀知禮者處之。
至當至當
出入
別制生布直領
無妨
然時王之制
無所據。
未敢定行。
君喪。
古云方喪
實與親喪同之。
後世廢之久矣
盛宋猶未復。
朱子慨嘆而有議。
其後稍復。
本朝尤謹。
然尙多遺制
私中。
難以一從古禮
公元1567年
答金季應(鸞祥○丁卯)
臨行
不遂面別
恨不可勝
續奉留寄手翰
備審示意
慰且感荷
無以爲喩。
顧以滉心事太乖。
未修報。
愧罪何極
示督碣銘。
平昔契義言之。
何待懇索而後爲之。
前旣累書。
今又遣嗣胤
氷雪來叩雀羅之門。
滉雖頑固
心非木石
豈敢有負於幽明之間哉。
第以自去秋妄歸之後
咎責兩儀
上自搢紳
下及都鄙
毁謗藉藉
至比於禽獸異端
豈有得罪時賢若此
而敢抗顔冒恥。
他人作傳後文字耶。
以是惶慙
金顯卿令公求得其母夫人墓碣
不得應副而還之。
如此非一
豈可爲公作此文耶。
況有千萬意外。
召命重疊
雖因姑徐之旨。
而偸度時月
惶怖憂悶
爲何如也。
於此際。
得保喘息
亦云幸矣。
何暇他事
玆以未從盛意
深負萬萬。
前來二行狀。
當附令嗣還上。
微情猶有未忍。
後日不可爲
然後還之未晩
未果
伏惟尊諒恕貸
至祝至祝。
答趙大宇(容。
靜菴之子。)
送示先大憲先生行狀
捧讀感痛
無以爲心。
人數如醉
謬囑碑文
所當盡死力爲之。
第以滉自少多不學
不曉文章體格
方在盛年
未嘗以此等事相期
滉亦不敢有意於其事。
老昏瀕死之時。
豈可其所不能
以此重事自任乎。
故人來求
一切不能聽從
今若獨作此文。
(此文下。
一本
有字字。
)則前辭者衆怨朋興
後來無辭可拒。
極有難處之勢。
以故反覆思之。
不得依命。
不勝愧負萬萬。
非但如此
伏覩狀中所載事實
殊爲疎略
誠使有作。
豈可盛德懿跡。
終歸如是沒沒無傳乎。
故滉愚意爲公之計。
欲彰傳先德
宜先益廣訪問
賢者識其大。
下者識其小。
搜求旣勤
必多有所得
然後裒聚商酌
疑者去之。
信者取之。
添入狀中。
庶幾文所實蹟完備
以此更求當世秉筆諸公處。
瀝誠祈懇。
必有應副撰成者矣。
所聞一二條錄上。
須依此旁求數年之間。
切毋以欲速成仍前鹵莽也。
幸甚幸甚
孔子曰。
欲速則不達
前聖之言。
豈欺人哉。
惟照諒。
行狀謹附賢姪回納
幷惟視至。
  別紙
公元1518年
會寧府城野人速古乃者
潛與深處野人通謀
來犯山府
多掠人畜
邊將將治之。
亡去
戊寅
南道兵使密啓
速古乃於甲山近處。
往來漁獵
徒衆難捕。
出其不意
發軍掩捕
議先密諭本道
李之芳
監司,兵使捕獲置法
上御宣政殿
賜宴御衣弓矢
三公及該曹知邊宰相環侍
先生時爲副提學
請對進曰。
此事譎而不正
殊非王者御戎之道。
正類盜賊穿窬之謀。
堂堂大朝
爲一幺麽醜虜
行盜賊之謀。
辱國損威
臣竊恥之。
卽命更議
左右爭進曰。
兵家有奇正。
御戎經權
臨機制變
不可執一論也。
詢謀已同。
不可以一人之言遽改也。
兵曹判書年進曰。
耕當問奴
織當問婢。
臣自少出入北門
彼虜之情。
臣已備諳。
請聽臣言。
迂儒之言。
勢難盡從。
上猶不聽
諸宰樞皆懷不平而罷。
戊寅年
臺諫請革昭格署。
累月不允
弘文館逐日論啓。
先生時爲副提學
一日
率僚員詣政院。
承旨曰。
不蒙允。
今日不可退家
日暮
臺諫皆退。
玉堂仍留不出
終夜論啓。
雞鳴
得允乃出。
狀中所云靖國功臣之無績濫授而被論者。
是指何人
聞見得實
又須審問因此激成禍端之言虛實如何
中廟末年
從臣昭雪之言。
 仁廟朝臺學生復職章首末及依允復職時月
等事
皆當詳悉考錄。
公元1568年
答趙大宇(戊辰)
示取行狀
草定有年。
但以輕出
有後悔。
未敢送呈
今欲附來使
出而讀之。
尙有當改處。
旣送則難可追改
姑復留之。
改定後送京中本宅
俾之傳上爲計。
但今召命疊下。
病未趨赴
惶恐憂撓
未及期。
當俟得便卽爲。
不至廢忘也。
 旣修書
更思之。
千里之遠。
三次伻來。
又復空手而歸。
至爲未安。
草藁考據事實
一紙同封。
來使送上。
未足發揚先德
祇爲玷累
惶恐惶恐
且未正書。
尤愧不敏
傳寫後須還此草。
至望
公元1562年
答朴子進(漸○壬戌)
僕於足下
曾所面款。
後來得書所云。
嘉志趣之誠確
不易得也
然而未知平日爲學
端的用工處。
多在何書。
用工來。
所得何義
所疑何事
眞實著力硏窮
著脚推行
積漸積久
其間必有所深喜
亦必有所深疑。
指出以與
同志往復論難者。
如此然後庶乎有益彼此
苟爲不然
嚮道之意雖切。
願學之志雖懇。
未曾下手用工
讀書泛泛
度日悠悠
義理未精。
不審其如何而可精。
踐履有違。
不究其如何而無違
往往環顧其中
不學之人。
初無相遠
以是慨然發歎。
自咎自責對衆言談之間。
朋友書尺之際。
竊恐非但無益於此學。
反以取笑流俗
非細故也。
滉非有得於學者
足下向學之意始終不渝
而久未聞一句論學之說。
可疑
故聊誦所聞以奉扣。
幸有可復。
因風垂警。
何如
不宣
公元1563年
答朴子進(癸亥)
示喩讀論語得靜味。
甚善甚善。
聖門敎人之法。
多在孝悌忠信之類。
而就言動周旋應接用力
不專在於靜處也。
且旣云。
少無俱馳之心。
安所遇之位。
是已到大學定靜安地頭。
孟子先立其大而小不能奪處。
何故
有出入之患及失言苟且等病耶。
得非涵養省察
未免兩疎
雖有俱馳與不安所遇之失。
不自覺知而云爾耶。
欲治此病。
以來喩所擧致知未盡
居敬
不力者而反之
實體可見
而心能作主矣。
其言果敢之力。
亦非可强作
但知言養氣
而見理必從。
聞義必徙。
則漸可馴致
不知公意以爲如何
所冀勉厲毋畫。
不宣
公元1566年
金敬夫(宇宏丙寅)
往年在泮
得見盛策一道
信知名下無虛士
中間
夤緣幸會
又辱枉過山室。
感幸深矣。
爾後
雖無便再奉。
想味風義
未嘗去于心。
玆承手札
理趣詞彩
粲然動人
不勝珍服。
所以稱道假借之者
太不近似
非妄庸人敢當者。
豈故欲奬誘薰沐而使之勉進也耶
雖然
貴忠信。
友當切偲
以滉老病鄙隘。
處身失當
方困於羣疑積謗之中。
不惠規戒藥石
而反有云云
非所望於善導輔仁之地。
愛人以德之意也。
惟增汗怍。
至如云飛語者。
何等不關事。
而必如是費氣分踈爲耶。
凡人敢向人作傲慢語。
雖曰凶德
必有所挾恃
然後乃爾
若如滉者。
空踈薄劣
出擧世人人下。
無所知。
自知則甚明。
平生
未敢懷抑彼揚己傲世凌人底心。
況可攘聖語以自抗。
而敢麾斥他人耶。
在他
人猶不敢
況斥曹南冥耶。
此間旣無此語。
左右高義
豈有造言語以告人之理。
古云。
流丸止於甌臾
流言止於智者
流言可疑者。
固止於智者
今此語者。
無所可疑
何待智者而後止耶。
頃者
賢胤之來。
已聞其語。
付之一笑而已
南冥經由彼中
與之款晤。
其聞此。
亦必曠然不以爲意也。
不知公何置念其間爲此耶。
同異之論。
來書盡之
無復改評。
顧滉與南冥竝世
而未與之相接
常切慕用之私。
今其起應召命。
又見其合於君子隨時出處之誼。
其視滉老躓病廢
膠著一隅而將獲罪者。
一何相去之遼耶。
來書語及其人。
不勝歎尙。
心忪氣眩。
言未縷悉
惟祈以時珍重。
金敬夫肅夫(宇顒)
頓首再拜
年來
身事顚躓
病多曠廢
修問孝候。
久媿淹闕
玆承辱垂僉書
益深汗仄之至。
仍審僉孝履支勝。
甚慰慕戀之私。
苟進難退。
無以自返。
幸蒙天恩
獲遂首丘之願。
感祝無地
示詢數條。
皆非愚昧所及
具在別紙。
伏惟僉照。
餘冀僉順變俯就
 
宇宏等考禮繆誤
奉祀於寫者之右。
今悟其非。
改正
未知練祭大祥之日。
孰爲得宜
奉祀名。
朱子家禮
其下左旁
本謂寫者左旁
非有可疑
而後賢又有題神主左旁者。
今人主後出之說。
必欲不用朱子說。
尋常所未喩也。
今若欲改。
固當於練祭改之。
何必更俟大祥而後爲之。
大祥題主時。
新主尙在几筵
雖俟其日改題。
亦與先世改題別一節次。
均是別一次
(一本
次上有節字。
)先事而爲之。
無妨也。
 
小祥別製服。
古也
家禮
雖云陳練服
無別製衣裳之文。
又據禮記檀弓練衣黃裏註曰。
正服可變
以練爲中衣
承衰而已
今擬不製服
但作練冠
首絰以下
又以練布承衰中衣
庶幾從簡不失存古。
小祥別製服。
朱子所以斟酌損益得時宜之禮。
如所示爲之。
甚當
 朱子云
斬衰草鞋
衰麻鞋。
宇宏等考禮未悉。
成服時用稾草鞋。
今似不可中改。
但按檀弓練有繩屨之文註云。
麻繩屨也。
據此
改作麻鞋
小祥改作麻鞋
禮有初未合宜者。
中而覺之。
據禮而改之。
豈有不可者乎。
滉懵於禮學
承問之及。
率爾奉報
汰哉之誚。
無所逃免
惶恐惶恐
金敬夫肅夫
 家禮
祭饌有醋楪。
弊家。
三年之中。
象平日。
用醬代之。
後日家廟常祭
如何
又饌有鹽楪。
不言設處
丘氏儀節
鹽醋二楪。
竝設於前一行。
而亦不設醬。
醬者。
食之主也。
於祭不設。
抑有何義
一依禮文
鹽醋俱設。
設處
且當從丘氏。
然凡飮食之類。
古今有殊
不能必其盡同。
以今所宜言之。
不必楪設。
各就其器而用之。
醬則恐不可不設也。
所謂象平日用醬代之者
得之
 禫冠用草玄笠。
玄冠
極未安。
五禮儀。
用白笠。
俗用草笠
不知何据
今欲黲布裹笠。
如何
草玄笠。
固未安。
五禮儀白笠之制
不知何時變而爲玄冠也。
若此等事
向也皆不能變俗
不敢硬說
 告祭時果大盤
一器否。
盞盤。
是盞臺否。
大盤
盤中所設。
不止一器而已
盞盤。
應是盞臺。
 祝文云潔牲。
無牲云庶羞
今或買肉。
則從無牲例否。
如或殺牛。
則曰一元大武
雞則曰翰音
可否
家禮祭圖。
牲無設處
如用之。
不知於何所。
牲不特殺
則不可用潔牲等語。
士大夫廟祭。
不聞以一元大武祝詞
假使一時因事殺牛。
平日每祭輒殺牛。
一用此辭而後不用
尤恐不可也
 
云斷杖。
而無焚衰之文。
今人焚衰。
不知何據
曲禮云。
祭服敝則焚之。
衰亦祭服也。
焚之似得。
或有不當云者
其說如何
滉所疑亦如來喩。
但若當焚之。
家禮何故不言
未知耳。
公元1570年
金敬夫肅夫(庚午)
過詢禫日變服之節。
所疑果似有之。
變服
禮之大節目
若果而後始變吉服
家禮當明言以曉人
豈宜泛然云。
皆如大祥之儀。
其無陳服之文。
豈不喪服漸變者當陳。
吉服之卽常
不當也耶
且旣祭之後
改服之節。
又當何如而可。
納主而後變。
則是不告神以喪畢之故。
抑未納主而吉
則吉後都無所爲於告神喪畢之節。
恐皆未安也
觀禮經。
自禫卽吉
其間服變之節。
殆有五六。
禮文繁乃如此
後世未可一一而從之。
故家只如此。
今若以尙有哭泣之文。
純吉未安。
只得依丘氏素服而祭。
何如何如
至如上丁國忌之避。
不避無所考據
不敢輕說。
只在僉加商度之宜。
竊恐禫。
卜日以祭。
無恆定之日。
可知
退行亥日
其或可乎。
不學昧禮
每於誤訪。
妄有陳獻
極知愚僭。
不加斥外。
復此咨問
跼蹐尤深。
公元1518年
 雜記曰。
父母之喪。
將祭昆弟死。
旣殯而祭。
同宮則葬而后祭。
祭。
大小祥之祭也。
喪服傳曰。
有死於宮中
三月不擧祭。
今妹歸夫家有年
以喪來此。
於是而殯於是
則是同宮也。
先妣禫事。
當爲三月不擧乎。
卒哭之前
四時吉祭
似不可行
朔望參謁
以時食之類。
可以之無礙否。
右禮益所難處。
從古禮。
則葬前未可擧行
審矣。
此等事。
人家比比有之。
練祥等祭。
必依古禮
葬後而行。
或葬不得以時
因此而廢大祭
甚爲難。
竟不知當如何
亦在僉議善處
幸甚
公元1540年
與吳仁遠(彦毅○庚子)
發行之後
適値連日雨下
水路登陸
皆似多艱。
失路還鄕
本無情興
重値此苦。
未知行色如何
兄來此日久。
熟視吾事。
吾之從宦在京。
其有樂乎
自兄下鄕
寂寥尤甚
觀書則病爲之祟。
開懷無與晤言
時時目擊庭花
以資度日耳。
兄之歸也。
春釀方熟。
拍拍盈缸
水菜滿盤
山蕨飽雨
對齊眉之案。
皤腹果然
飯已。
扶杖出門
消搖溪上
綠陰滿地
禽鳥和鳴
東鄰西舍
惟意所適
此樂何極
古人云。
無不足兮奚所望
正謂此也。
而向觀兄意。
未免得失之嘆。
何耶。
如滉平生
事與心違
繫祿于朝。
魚中鉤。
未能自脫
碌碌庸人之爲。
何足道哉
可愧可歎
向熱。
惟加愛萬萬。
公元1554年
答吳仁遠(甲寅)
馳懷戀。
使至傳書
承審履玆秋熱
體況佳迪。
忻寫滯鬱
滉刑,兵兩劇。
與病作祟
今方在告
公元1517年
至晦間。
當得就閒
但本欲因此閒隙
乞假南歸
而今八道俱告旱荒
救荒之政方急。
看此風色
雖至秋成
由之禁。
想必不開
則又不諧歸計也。
去年雖饑。
吾鄕則不至甚也。
今聞赤地無物
門族擧將流離顚踣
一念至。
不勝籲天之痛。
八道湖南沿海
嶺南闔境尤甚云。
而倭釁多端
難保鯨波之不騰。
北方自草串構釁之後
一次入寇
一次竊發
傳聞秋冬必大入寇云。
備御之策。
廷中時方騷騷
大槩無兵無食。
雖有善籌者。
豈不寒心哉。
寧家事。
口不可道
無所措。
天下安有如此之事乎。
皆緣牝晨司禍。
愚蠢惑邪。
稔成悖惡
至此極也。
似聞吾兄與趙有瓜葛
未審曾得其事之首末耶。
今趙門欲脫其妖之罪。
反誣士廉爲爭財陷弟云。
誰欺
欺天乎。
士廉常時
不爲無過之人。
此事則非士廉之所構。
十目十手
豈可揜乎。
此事之出。
數年矣。
一家恩掩。
冀欲改革
百般鐫諉。
(諉。
疑誘之誤。
)而妖惑相遭
非惟不改
益肆其惡。
終至敗露
旣露之後
妻母及士廉欲令滉圖囑於推官監司
開其生道
反覆思之。
此事爲極難者。
欲救則害義
實則害恩。
況大罪詞證情節
自始至終
一毫不容僞飾
請囑所能及哉。
以是答之。
未嘗一紙干圖也。
今示都事謂滉監司處。
甚爲驚怪
此必都事之誤聞也。
然於心甚未安。
扇傳去酷之風。
臨池之興。
厚意
惟冀衛嗇萬重
公元1567年
與南上舍(弼文○丁卯)
兩日論心
得所未得。
多矣。
反覆尋繹
纂輯書。
用功甚深。
向來所見所聞中。
未有如此之比。
歎尙歎尙。
但於序中稱綱稱目處。
愚見未穩。
不如先說幾目。
而就目中約之爲幾節。
大學平天下章之分節
乃爲穩恊矣。
且於卷首大目錄易解法
及逐卷各節各目下
一一皆云第幾節某目某說。
乃可使人擧眼
便知纂輯之意瞭然
故敢用朱筆
依右標書以上
僭率知罪知罪。
如於盛意爲可。
依樣更寫一二通。
滉亦欲俟更寫了後。
借一通來。
謄寫以看。
是切是切。
不宣
與李景昭(文奎丁卯)
近連見子休,子中。
知己外除無事
向慰向慰。
滉僅保病軀
就中似聞孝思無盡
欲於祥,禫後。
不毁廬室
以作居室
恆處其中
朝夕上食
就墓前行之。
不審此禮何所據而然乎。
若使先王制禮
可不顧而直情行之。
曾參孝。
已無除喪上食之日矣。
閔子騫之孝。
除喪鼓琴
切切而哀曰。
先王制禮
不敢過也。
今君欲行曾,閔所不行之行。
以爲驚世駭俗之事。
不足以爲孝。
取譏識理君子
豈不可惜之甚。
後漢趙宣
以親墓隧道爲室而居其中
行喪二十年。
仇香按得其服中多生子。
怒而治其罪。
今君廬室
雖非隧道之比。
以事言之。
趙宣之類也。
或有仇香之賢。
安知不以爲罪乎。
千萬深思
速改以就禮制。
不勝懇望。
公元1565年
與尹安東(復○乙丑)
昨蒙辱臨弊陋
仰感無已
未審險路旋旆何如
就中一事失覺察。
不敢不追白。
惶恐
在前或値忌日待賓
自謂以己忌之故。
待賓素饌
已爲未安。
若受賓饋肉。
爲後日之食。
非所當。
故例不敢受。
昨當拜受單時
不及致察。
至暮乃知其中有獐,鰒等物。
如以旣受仍留。
非徒前者成虛。
後難復辭。
謹遣奉還二物下人
想俯諒微悃。
不以爲怪。
然已不勝悚汗
伏惟鑑察
不宣
答金季珍(彦琚)
往者辱書。
始信被言之由。
晩入玉堂
想非本願
則雖旋復罷出
何足爲病。
鄙意但當自反於己。
吾身果有可毁之實。
時論當矣。
如其不然
而或出於憎慊之際。
於我豈有損乎。
前者
屢進苦言
只欲左右勵志平日
以銷曩者悠悠之謗。
假使遭誣言語
可有恃而不以介懷
今見來云。
不無慨嘆之意。
何耶。
松岡被物論。
想亦多非實之言。
然亦當反躬自省
修德業。
以期遠大
不知自處如何
樂官之長。
吏隱非惡。
可以優游勉業。
千萬勿以外縈心
幸甚
滉腹中痞脹
往往頓劇。
無復更進都下之期。
西樞尙未聞罷。
愧蹙日深
邊圉孔棘
未知底處
古人所遭
於身見之。
奈何奈何
惟各珍重
望後日。
不宣
公元1563年
與禹益之(彦謙癸亥)
以先丘壠修治事。
族人會奠到此。
伏見惠賜祭需床具。
滉以散人
敢用官辦
以祭先人
深所未安。
不承厚意
亦非所安。
故不敢辭
謹當如惠。
方深惶感之至。
復聞明日城主枉駕見云
此則尤不敢當
此間事與他會不同
衆族皆會。
數處行祭。
祭後飮餕
非但日力不足
羣會之處。
未免雜亂紛擾之弊。
城主來臨
則微化民等。
不敢預入。
其於數十一會羣族之情。
未洽然。
滉雖以得拜顔範爲幸。
私情所礙有如上所云云者。
不敢不以披白。
伏望俯察下懇。
勉停辱往(往。
疑枉之誤。
)之勤。
不勝至仰。
朴上舍(光前)尹秀才(欽中○丙寅)
所諭十寒之云。
誠然誠然
大抵道之浩浩
何處下手
聖賢遺訓
才方下手處。
而就其中求其至切至要。
莫先於朱書
苟能以爲終身事業
使此箇道理
時常在心目間。
不敢廢墜
庶幾見人生一大歡喜事
不但老謬徒攬虛聲
而卒無實得也
目錄蒙許寫惠。
幸甚
但此未了之本。
切勿示人
前浼拙句
改動數字
別紙呈上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