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x 页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书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4H 页
答许太辉(晔)
蒙示清牧刊了延平书。何其敏于事耶。吾辈可相贺也。序跋曾嘱于滉。滉不敢担当其事。屡辞之。必以是更嘱于左右也。此事虽不可易。亦不可皆让不为。使此书。终无序跋以行世也。如已草定。乞无惜寄示。以破聋瞽。尤幸尤幸。滉亦终辞未安。近方起藁。如画天地。绝不近似。欲上呈求教。病倦未暇净写。故未果。为恨。所问乡贯者。亦欲用诸此文中也。盖此书本公与希正,彦久传看。而滉因得见之。及嘱刚而入梓。亦自希正所为。凡序跋。必言其书来历及刊行之故。故欲知之耳。文章。公器。当取其可者传之。公勿以仆有拙藁而遂隐其文。况古书序跋。累至三五而皆传耶。
答许太辉(乙丑)
景善之来。奉承六月十二日惠书。具悉示意。感慰交骈。拙者之病。与老相谋。长留一身。固所宜也。在令公。宜若不然。而痁患等證。连累岁月。尚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4L 页
未快去。何耶。然亦在善调摄耳。用是祈幸祈幸。鄙人于尊先。年分之僭。果有之。然从前令公于滉。有过当之礼。意谓令意为是故耳。犹尚有不敢当之意。今得示又如此。虽使令公早知此。更复有何等礼耶。鄙书为景善煎迫。聊戏应副。不意转浼斋玩。可愧。人心为已发。道心为未发之非。所论甚善。大抵整庵。于大原处见未透。而寡悔。尊信整庵大过。故寡悔之论。亦有此误处。可惜。向者。南彦纪问以此说。答之颇详密。令须推见。则可悉鄙意。今不缕缕。然凡言心者。皆指已发而言。程子尝有是言。而旋自道其非。是朱子亦初取前说。而后悟其非。今来谕引此说。以證寡悔之失。则亦为未当。并惟参照。
答许太辉(丙寅)
伏承令问。谕以进退之谊。指示迷涂。可谓至切。感荷感荷。但自古人处此时。固当如此。滉虚名欺世。以致上误。罪未加而 恩太滥。又出于力辞之馀。滉若隐然冒耻而进受。管子所忧四维不张之患。由滉而作。故不敢以私计处之。况劳病之人。不可近耿光。古有其说。而心疾又兼。尤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5H 页
以是惶惑。至此极难处之地。席稿以俟。无以应诲谕之盛意。死罪死罪。
答许太辉
示谕谦问之意甚盛。滉自救不暇。何敢妄对。但有少鄙悃。风传函丈所论经义。或多可疑。恐不可不致意思改。庶不误后学也。凡看文义与讲究道理。必先虚心退步。勿以私见为主。不论古人今人。惟从其是处。乃得其真实恰好处。苟或反是。深恐自误。误人必多。愿切留意。非细故也。
答许太辉(戊辰)
示及莲坊书。谨悉。其所谓轻论先辈之病。甚善。此必有为而发。如滉者。恐或有未免此病之时。为之悚惕。当思改辙。但朱先生虽有此戒。及其论辨道学差误处。纤毫不放过。不以前辈而有所掩覆。此必有意在耳。如何如何。
答柳彦遇(仲郢○丙寅)
晦庵书有关于学者固切。今闻令图锓行。岂非盛举。只缘经滉妄有节约。用为私便看读则犹可。至以刊布于世。恐得罪于识者之论。心常慄慄。且凡雠校注释。殊未断手。而径印于星。已为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5L 页
疏率。再印于海。仍踪(踪。疑踵之误。)前疏。方略加雠正补添。而又已有入梓之举。虽一用校本。犹未尽善。况校本未到前所刊者乎。来谕纸头所添未注入。欲别录印附于逐篇之末。此即大全书元本各篇考异之例。似无不可。但前刻者如此。后刻者不如此。一书而异前后。为未稳尔。今见贤胤书。欲仍于纸头追刊云。此说似当。近年。梁山郡新刊朱子年谱。其正误注解等语。皆刊在上头。实为无妨。但贤胤又云。板上头若有馀地者。如此可也。板若无馀。则无由可刊。此则恐不然也。梁谱刊后。校出其阙误处。令裴三益往监校正之。则一一抉去误处。而别用木片。刊入补改。无所不可云。板头虽无木地。宁不可补入木片而刊得耶。又补注添文处。如答陆子寿书中仪礼朔日条等处。亦如贤胤所云。刮旧补新。细书改刊。恐亦无所不可。若两策俱有碍难从。则只得依考异处之何如。目录。依令示为之。甚好甚好。但病昏如此。无丝毫馀力可及。此等恐未必办得。姑未敢诺。愧恨。早晚若遂成。追刊亦可耳。
答柳彦遇(戊辰)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6H 页
承令问。具审起处清裕。欣写无比。滉推迁至今。如饮醋三斗。近有脱身之由。犹多疑虑耳。送示童子习。未知是出于何代何人。何自而传入公手。其书皆言孝悌行检敦厚彝伦之事。殊有益于童习。绣梓广布。岂不幸补世教。但亦须寻其所从来。知其为某所为而后为之。盖传其书。而不知其人。或其人不足为法。则不无后悔故也。
答柳彦遇(己巳)
内翰还。承令问。无任荷慰。滉处此极难。不得不出于归计。他不暇论耳。童子习本书示及。得见其所从来。深幸。其书既如此。其人又如此。虽不考一统志。刊之何疑。徐君谚翻意亦好矣。但翻作俗语。未必皆中。又未必能不失前贤本意。恐不如只刊本书之为得也。跋语。匆匆恐难及成。则嘱他为之。可也。
答李大成(文梁)
窃观来书。近数百言。而大要不过有二。一则欲得名以慰亲心。而求滉之相助。一则责滉以正士习排异教。如古人之义。有以知足下于身则不免为亲之屈。于友则欲尽责善之道。可谓盛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6L 页
心矣。然而于此。始知足下之于滉。实有不相悉者多矣。何耶。今夫势利之门。争趋竞进。或以相压。或以相轧。而不敢怨怒。讥谤祸败者。以其人得时据要。人不骇其所为故也。足下视滉。其于时世何如也。其初起滉于病弃之中。只是当路一二名卿。哀其穷滞。而试湔祓之耳。及其扶病西来。望实落落。人固有指点之者。不意复有此超擢之 命。又讲席未暇暖。而已以病罢其任矣。然犹窃禄冒名。僵卧逆旅。其视得时据要之人。其气势风焰何如也。如是。乃欲为足下群趋并进于执权之门。以相压相轧。则其取讥谤。固不可虑。而怨怒祸败。保无骇机之发乎。此似不相悉者一事也。古之君子。虽贵于得时行道。然未有不得于己而能行于时者。其或学未实得。而犹能奋于世者。必其材分之可恃。滉自少多病。为学卤莽。妄得科第。其行己处身。最出凡庸之下。人亦以是视之矣。及年齿衰暮。幸因病閒。始取古人之书而细读之。潜心玩索。有以真知秉彝之天不假外求。欣然会心之味。其乐无穷。实有以是终焉之愿。但以病深精耗。躬行之功。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7H 页
不能笃专。故略无有得于心而见于行也。恒自愧叹。何图复出此行于世。应事接物之际。自觉与静中之见掣肘矛盾。其无得于己。可知矣。人之视之。其有异于昔时李某乎。以前日凡庸之李某。言今日未躬行之古道。人岂信之哉。于吾岂不可愧之甚乎。吾闻之。不诚不能动天。夫实得于己。始可谓之诚。以未可谓之诚。而指陈得失。其有能动天乎。虽然。居官者当言而不言。其罪大矣。吾之有得与无得。有时而不敢计矣。但彼时则所谓不当言之时也。何者。当时 朝廷所争。非争佛法之行不行。乃就度僧中节目之尤害于 国政者。争之耳。若其佛法之行。固不能争于前日。今不可出而复争矣。是时。任成均之职者。欲从 朝廷而只争度僧一事节。(事节。一本乙。)则是反嫌于助佛教之行。欲抗论佛教之非而欲去之。则是非可乘之机。是以。非徒滉不敢为。学生亦不敢争也。未知足下之意。以为何如。韩愈之论佛骨。千古一快。然以仆今日之所学与材分。又失其可言之机。而欲效之。则不可也。此又不相悉者二事也。至于正士习一事。一日坐皋比。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7L 页
则一日有其责。其敢忽乎。只以无得于己。故无感于人。又不久而将去之。武陵,松冈。其仕馆也既罕。而至亦不甚以训迪为务。斯亦滉也主教冑而无状。故二公难于致力而然也。既不得言。又不能效职。此滉所以一日不安于职。惶愧跼蹐之至。幸天脱羁负。稍为得所矣。春来。若得蒙退。得寻古栖。病摄之暇。少复温理旧书。则幸之幸也。滉复有一说。古人悦亲。不必以官爵。尹和靖母所谓吾知汝以善养。不愿汝以禄养。此之谓也。故能无求于世。甘与草木同腐。侯霸之妻。犹不恨其子之蓬头历齿。何况区区一命之沾乎。滉恐足下不能释然于此。故未免上贻大相之念也。幸勿挂怀。以待天命。判相虽牵势未图。实未忘足下之事。岂无谐日。归人夕来告辞。夜灯草率。殊未摅抱。
重答李大成
拜领立春后二日书。谨悉辱答前后书狂妄迂阔之语。非徒不以为罪。而反自谓因有所感悟云。其文义风节。皆有可尚。以如此材器。而不早知自重之道。及其晚困。又不为反求古人以益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8H 页
修补。顾乃欲与众人同其波。不得则又不免郁郁。而发伤时悼俗之言。是其前后所为。岂不自相反耶。此滉所以为左右惜之者也。然己不能脱俗。而如是云云。真可谓同浴而讥裸裎也。滉欲辞退者。千非他万非他。不材故也。多病故也。今不责以速退而劝之留。尤非所望于知己也。自馀情绪。缕缕非一。不敢每披也。未间。万加珍爱。
答李大成(壬子)
仆随分汨没。已作尘埃人面目。徒有失己之叹。每抱增病之忧。柰何。到今深悔作过冬之计。今闻家乡颇稔。野兴转浓。而名缰掣人。使不得与君对菊英而倒稻香。宜乎誇张于我也。然来书。既自云已作清真一老。而犹有云泥之叹。是恐未免畴曩心迹之尚馀也。
再与李大成(甲寅)
昨日。 经筵又有 启云。李某 命召。甚美事。人皆钦仰。但恐难于乘马。欲依 中朝乘轿之例云云。时未有 发落事。伯荣昨昏。自入直所通报。未知是何员所 启。亦未知厥后 依允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8L 页
与否。惟 朝廷所以推重之意如此。不胜欣庆之至。然人之所见不同。搢绅中亦或以为远道召致。非所以优老之意者。或以为暂来则好。或以为不来无妨。难可指一。然而细审物情。虽坚守素志。人必不以为傲世而然也。惟当量气力审时势而处之。何如。夜闻伯荣之报。公辅行忙。未及修状于令前。而草此奉告。幸以转达为望。
与李大成暨诸昆季(乙卯)
滉昨来温溪行祠祭。今宿孤山斋舍。明日。入于清凉山。要就寂寥为养病计。不谓诸幼少辈多欲追入。势难禁绝。反致挠闹。贻山僧之忧。奈何。朱书写至几何。前因大成临语。知佥意颇诮滉惑于语录等无味之书。要抄要誊。致烦佥左右为病云云。滉殊为悚汗悚汗。滉向谓以佥资近道。惟未曾看此书。故不屑于此。若今因此事。看此书。久久骎骎。必皆不知不觉而得此嗜矣。今历数月。而大成左右则全不顾而要讨杜诗看。公干左右则已生厌。而要付大用左右。为曹司之厄。无乃与滉前日之所图异乎。陈简斋诗云。莫嫌啖蔗佳境远。橄榄甜苦亦相并。此本言涉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9H 页
世之味。而为学亦犹是也。初间。须是耐烦忍苦。咀嚼玩味。不以不可口而厌弃之。至于积功之多。渐觉苦中生甜。岁月既深。则蔗境之佳。当自渐入。滉固不知蔗境。惟甜多而苦少。故力病而未忘也。今不待甜至。而欲议橄榄之苦。且訾滉嗜甜之惑。殆非所望于佥侍辅仁之意也。
答李大成诸昆季
专人遣书。涉涨来问。尤深踧踖。迩英之除。岂非英者所堪。今朝得京信。乃知前此又有大大不近之事。 旨下本道云。不知此是滉何等运厄。致此等狼狈事耶。欲逃不可。忧迫奈何。然此事虽甚骇怪。自义分言之。本无甚难处。只得固辞。以得免为期而已。但京中亲旧皆以为不可不来谢 恩。以今之物情世道。遭此变故。其间处之得宜。使不甚骇世。而大不(大不。一本乙。)得罪于义分。极难其曲折。奈何。骇世亦所不患。但以滉愚下之分。亦安得都不计耶。碌碌如此。得名如彼。真可笑愧耳。心事方扰。行期何卜。仲举累书。今略报去。有便传寄为幸。
答李大成(戊午)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9L 页
入京后。连有归便。累附信札。想已领采。惟不得惠音为嫌。数日前。丰基贡吏赍到九月廿四日书并古诗一篇。乃大得所望。非但痛叙别怀。所以策励驽懦者甚切。至读味累日。令人增气。感幸感幸。仆虑事不周。自纳身于不可如何之地。琐力当重负。筋骸不支。颠踣后已。他尚何言哉。才既不能有为于世。区区素志。又不能守。而沦汨至此。其于故人责望厚意。何以当之。杜陵所谓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者。与吾今日之事。事异而辞同。益可叹愧。欲效颦酬意。劳惫心热。怯用精力。只以途中两律代呈。亦可粗见其怀抱也。贺渊豹直多日。昨始相见。详闻到彼款集等事。亦为之怅然遐想也。冬间。若解此职投散地。明春。或可敛裳而归。未知能如料否。雪寒加爱。不宣。
与李大成
滉卜得陶山下栖息之地。最是晚幸。而未及结屋。遽有此行。一何造物者之多戏剧耶。其地虽已占断。自度事力了然。未敢出意营构。莲僧乃奋力担当其事。是则一奇遇也。滉来时。面约莲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0H 页
僧云。先烧瓦后结屋。前月中。得寯儿书。莲意欲先结屋。开春。不违始役。屋舍图子。须成下送。则于冬月无事时。稍稍鸠伐材料云云。滉思之。莲计似倒著。然尧以万乘之尊。尚茅茨不剪而可。况山人隐约盘旋之所。宁辞姑草盖以待瓦乎。又莲之续以烧瓦。虽未可必。要以眼前突兀见此屋为喜。故欲听其所为。已成图子送于寯。令招莲示而说之。不意寯以其外家葬事。下去宜春。不见其图也。寯还当在岁除春初之间。虽来见图子。冬时已过了。且其图未免疏脱不可用。今改写一图下送。但直付莲僧。必未晓破。念惟梧翁与月川赵士敬在陶山相望之处。他日屋成。杖屦来往。必先必多于温溪,乌川诸君。其指授莲僧以结构规画。宜无外视之意。故敢以呈浼。须速招莲。详细说谕。使其心历历知得而为之。如有盛意未稳处。亦望招士敬。与之消详示及。为佳。其所以堂必南向正方位。便行礼也。斋必西偏对园圃。尚幽致也。其馀房室,厨藏,门庭,窗户。皆有意思。恐此制不可易也。南边三间。梁与楣长皆八尺。北边四间。楣与南同。而梁长七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0L 页
尺。以其后有假檐故也。其中东西二间。梁八尺楣七尺。如此则其庭甚小如斗。然此二间。须极低栋短檐。使犹可以纳明。则庭小何妨。况堂斋之用。皆不向内庭。但令可取明于厨灶等足矣。如何如何。精舍之名。姑就山名。取弘景陇上多白云之语称之。未必为定号也。寿乐堂。拟其欲如此云耳。非今欲并成之。古人未成屋而先立名号。固有之。故戏效之耳。滉明春归计悬悬。时未定早晚。若吾未归前就役。须烦往与寯相度议处。庶无后悔。又幸之大也。
答李大成(壬戌)
雨则正当其时。但此间禾谷。似难于丰穰。是可虑耳。明日之会。今刻。士敬亦遣书来报。此年此日。果不可虚度。会意甚佳。会处禁脔之避。不可改也。汾川虽好。水中多石。夜舟有碍。莫如风月潭之俱全。故已报士敬当会于彼矣。但所虑雨势如此。或未快霁。则反不如汾川有亭榭可庇避也。故亦以是意兼通于士敬。大抵匏尊真率之会。临时迁徙。有何难乎。夕食过后。著鞭过门。并辔为计。照迟。
与李大成
近日何如。滉今日出来。梅花落尽。众绿争敷。亦自有趣。但道主初九间当来云。似有相访之意。又不免一番纷扰。殆非天放閒逸者之所能堪也。可笑。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1H 页
答李大成
承柬。慰寂。前日。虽受公绐。看竹听琴。所得亦殊不恶。近日独栖。观雨观涨。奇变千状。足娱病眼。但坛塘新砌不牢。并为山泉暴齧。颓坏狼藉。西湖,淇澳两君幸免。而江城仅移安于伤损之馀。净友则虽存一二。无术可保。诚恐伯仁由我而死。良自惋懊。山泉一番肆坏之后。洗新清激。锵鸣金玉。尽可一来共听。因闻溪斋霾漏。有妨书籍。明间。当入理晒。未的复出在何日也。馀俟面笑。难以书传。
与李大成
锦翁丧毕。万事已矣。未遂一奠鸡黍。承示复为之哽怆。去夜无故梦悲。心独怪之。今乃知闻此之兆也。前来葡萄两幅奉还。照领。
答李大成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1L 页
病逋微臣。遇节益怆。昨送花栽。亦知非时。适因僮奴踏损其枯茎。虑或损及其根。故掘根看审而更栽。思公素索。剔取其半而呈之耳。陶山悬念日日。只缘无兴。又渔梁未罢。令僧罢渔则来报。报尚未至。遂迫寒凛。似难往栖。近以窨竹一事。某日当出。出当报知。墨卿。劝令就前。可与切偲。不具。
答李大成
昨日。偶乘肩舆出江舍。梅或蓓或开。杜鹃乱发。山杏亦如之。虚堂对雨。终日怅望而返。光阴不肯略从容。而赏心乐事。一何未谐之甚耶。
答李大成
简讯近事。荷意良厚。拜疏以来。日望 恩许。昨昨。忽奉 下旨。非但不俞。误加奖责。极于重大。皆出 御批云。不觉心魂飞越。求死无路。奈何奈何。然除二相后辞状。时未入 启云。此状未启前。固无径 许之理。未知状 启后如何耳。年来困踬。此际尤甚。终必得罪而后已矣。闵右相。十八日无病暴薨。非独为私家痛。曾于滉有论救之力。今无复有此人。尤增恸惜。
与李大成
看大成意。似欲变揖为拜。此尤非相悉之意也。君于我以友相处已久。岂以爵秩崇卑。有变于朝夕游从之间哉。况所谓爵秩者。如片云在太空。随风过去。初非我有。君以为我所有耶。窃为君不取。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2H 页
答李大成
示索四季。择品移栽送上。不学筠轩靳惜一竿琅玕与人也。但恐新抽嫩芽或致枯损。须令勤勤注水。勿使见日为佳。索诗。适未记全。徐当思得则写呈。
答李大成
昨见梅诗。虽未免间有疏处。然能逞气放言。往复恢恢。无老人枯涩之病。可喜。今示添入一句。末端隐义。因此可见。亦喜欲(一本。欲下有勉字。)效颦。胸中无好意思。恐强作无由得佳致也。陶梅。近报一二花破蕊。不知何日开遍玉雪枝耳。
答李大成
阻音承慰。 霈恩荡雪。普遍存没。而家兄亦在其中。九泉之下。未知知与不知。悲恸之极。无以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2L 页
胜堪。无以胜堪。公干令公得丹阳。可喜。但闻残弊特甚。不知何术可救。反深忧虑。仆日觉昏惫。怯寒于未寒之前。兀坐送日。以是成此阻阔。可叹。
与李大成
天未悔祸。 国运屡厄。前 丧甫讫。 大恤踵作。痛裂五内。哀缠三韩。滉道病入城。尚未谢 恩。而遽罹孔棘。号绝奔迫。罔极靡措。病觉日增。不得已呈病。才到即如是。甚愧无状。归计当在山陵毕后。而冻寒难归。其前径去则有未安。深为挠闷。不一。
答李大成
示喻箭楼面别之约。幸甚。其所责诲之意。亦至勤恳。感荷深矣。滉非不知必欲遂愿之为未安。但恐后世君子之论。将比我于攘窃人物而不还者。岂不愧懑。而思及未死之前得免脱(免脱。一本乙。)乎。然君之于我。尚不矜恕而有此言。况他人耶。
答李大成
日者。抽身孤往。玩水寻山。秋兴满目。野菊明香。令人意适忘倦。不知蹇驴之踸踔也。凌云台。清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3H 页
绝缥缈。异境可爱。半日夷犹。招其旁近诸人。则必不能任意脱去。归途狼狈。老病何堪。玆致看竹不问主人。如有怪者。以是告之。幸甚。葛仙之游。寤寐伫思。念后虽迟。当依示。但又闻安东两官。近欲来访。不知定在何日。恐或连作掣肘也。若不禁兴发。则或又作孤往。亦未可知耳。
答李公干(仲梁○戊申)
近连获书。示意勤悉。感刻无已。信后岁换。新祉益崇。瞻贺曷喻。滉之无似。亦沾 王春之泽。与氓庶熙熙。但无计去病。自深挠闷耳。松冈令公。万里初回。不以一字问病旧死生。而首以极难之事。欲驱入于狼狈罔措之地。是可谓相知相爱之情乎。如或见之。为致某不得不怨之意。但尤不可知者。松冈在前闻此等苦言。例以为戏言。而不肯听信。徒使人仰屋长叹而已。何况于他人。敢望其能相信乎。邈无面晤之期。惟以时珍重。
答李公干
前发妄言。正触不怍之戒。方切悚仄。坠书见贳。何幸如之。然某言不顾行。轻肆之罪。依然故在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3L 页
也。但滉以极陋极病之人。知一无所益。而空好此书。可谓成癖也。公虽以懒慢自誇。静中披阅挥写。介然之顷。安知夫不觉其失足而堕落于此癖之中乎。既然后。将不暇责某。而曹司亦可免其厄矣。日祝日祝。奉化,义兴进士。亦祝同落于此癖。则庶无旁观而指笑也。不宣。
答李公干(己未)
人还。获承垂报。知去台务作庾隐。是亦宦路一滋味。想今竹窗清风。高卧盘礴。不羡羲皇上人。驰贺驰贺。滉病 朝廷已知其深剧。伏谓初辞可以得解。而有 旨如此。又闻物议多有异同。不胜闷迫之至。不得已再上辞状。欲速则恐以太速为非。欲徐则又恐以太慢为罪。持两端日夕惕厉。奈何。迁 陵一事。不知缘何有之。承闻以来。身不帖床。仰深煎煼。汾川皆安。大用亦来。近以病未得数相还往。是为恨耳。邈无晤对之期。惟珍爱万万。
答李公干
辱报之来。因审 宠命荐沓。升若蹑梯。慰人郁望。况在交好乡闾之情。欣贺曷喻。滉薄相多衅。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4H 页
雪上加霜。辗转蹭蹬。披沥频烦。得蒙 恩递。庶免道路之毙仆。 天地鸿私。感泣之馀。罔知所以为心。但作阙之 教。恩旨之下。又不胜惶骇失措。此身无状。犹未投安于本分。柰何奈何。此间旱灾方酷。人将靡孑。而月初旬得雨。焦谷多苏。人始有生生之望。然水田全弃者过半。其他列邑。赤地无物。人尽嗷嗷待死。势必群盗大起。不知 国家将何以救之。思之至此。夜不能寐。苦事苦事。柰何柰何。
与李公干暨诸兄弟
想各佳胜。仆寒疾往复犹甚。腰患间作。眼隔花雾。无聊可知。令公幸来。当逐日相从。而相望落落如此。怅恨怅恨。回鞭当在何日。未前欲会晤。可于何处耶。大先生平日。好于山间水曲班荆野话。此事久废。今欲修之。渔梁以上。禁脔所在。当避瓜履之嫌。梁下有可处乎。声洞口青石涧。颇佳。亦与渔梁迫近。贺渊上白沙洲。当有洁净可爱处。其可于此否。声洞内一处。往时得一小丘可坐。但其丘正在人田中。恐禾损有碍耳。若诸皆不可。则当就晚对或爱日。须佥量示。谨叩。
答李公干
闻晚对墅里。竹君太盛。因衍梁移取两竿于陶山。自今可使食无肉矣。只恐主人以不先报知而径取为责耳。如何如何。未期面披。临风悠想。
答李公干
岁暮旅病中。忽擎手翰。开郁涤愁。荷幸荷幸。但审有赋归之志。米盐之冗。虽或有不乐。如无他故。恐不必悻悻然也。如滉求退未遂。畏寒龟缩。事多未安。苦待春和。只以檀公三十六策中之第一策为身计耳。
答安东府官(乙丑)
前者 两大丧。皆所亲经。老病昏忘。细微曲折。全不记忆。深用惭罪。所疑数条中麻带,布带。家礼,五礼仪。齐衰皆用布带。则恐当用布也。(五礼仪。只有麻带之文。而不称布带者。其上注中。有内丧则齐衰之语。既云齐衰。则布带在其中。故不别言布带耳。疑礼曹未及详察。仍以麻带行移也。)
 騣网巾 段㔶头 燕居服 出入服 马装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5H 页
右件事。礼官既不言。处之实难。然尝见朱子君臣服议及答黄商伯,余正甫等书所言。则今之五礼仪所定国恤臣服。似依朱子说参酌而定之也。其答正甫书有曰。燕居。许用白绢巾,白凉衫,白带云云。以此观之。燕居只白衣。布木皆不妨。带或绦或布。皆用白。冠则疑卒哭前布裹笠。卒哭后易白。騣网巾则虽布裹纱帽中。不易。但段㔶头。不可不易。(凡华盛之物。皆去故也。)笠缨用白布木之类。似无妨。如何如何。鞋履(履。一本作屦。)宜用白。出入服。京官皆著衰服。外官恐与京官不异也。马装诸具中华盛者。权处之。或易故件。或虽涂裹。恐亦无妨。然此皆妄料如此。深觉未安。须博谋知礼者处之。至当至当。出入。别制生布直领。似无妨。然时 王之制。无所据。未敢定行。 君丧。古云方丧。实与亲丧同之。后世废之久矣。盛宋犹未复。朱子慨叹而有议。其后稍复。而 本朝尤谨。然尚多遗制。私中。难以一从古礼。
答金季应(鸾祥○丁卯)
临行。不遂面别。恨不可胜。续奉留寄手翰。备审示意。慰且感荷。无以为喻。顾以滉心事太乖。讫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5L 页
未修报。愧罪何极。示督碣铭。以平昔契义言之。何待恳索而后为之。前既累书。今又遣嗣胤。涉冰雪来叩雀罗之门。滉虽顽固。心非木石。岂敢有负于幽明之间哉。第以自去秋妄归之后。咎责塞两仪。上自搢绅。下及都鄙。毁谤藉藉。至比于禽兽异端。岂有人得罪时贤若此。而敢抗颜冒耻。为他人作传后文字耶。以是惶惭。金显卿令公求得其母夫人墓碣。不得应副而还之。如此者非一。今岂可为公作此文耶。况有千万意外。 召命重叠。虽因姑徐之 旨。而偷度时月。惶怖忧闷。为何如也。滉于此际。得保喘息。亦云幸矣。何暇他事。玆以未从盛意。深负万万。前来二行状。当附令嗣还上。于微情犹有未忍。俟后日终不可为。然后还之未晚。姑未果。伏惟尊谅恕贷。至祝至祝。
答赵大宇(容。静庵之子。)
送示先大宪先生行状。捧读感痛。无以为心。令人数日如醉。谬嘱碑文。所当尽死力为之。第以滉自少多病不学。不晓文章体格。方在盛年。人未尝以此等事相期。滉亦不敢有意于其事。逮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6H 页
此老昏濒死之时。岂可强其所不能。反以此等重事自任乎。故人或来求。一切不能听从。今若独作此文。(此文下。一本。有字字。)则前辞者众怨朋兴。后来者无辞可拒。极有难处之势。以故反覆思之。不得依命。不胜愧负万万。且非但如此。伏睹状中所载事实。殊为疏略。诚使有作。岂可令盛德懿迹。终归于如是没没无传乎。故滉愚意为公之计。欲彰传先德。宜先益广访问。贤者识其大。下者识其小。搜求既勤。必多有所得。然后裒聚商酌。疑者去之。信者取之。添入状中。庶几状文所载实迹完备。以此更求当世秉笔诸公处。沥诚祈恳。必有应副撰成者矣。滉所闻一二条录上。须依此旁求数年之间。切毋以欲速成而仍前卤莽也。幸甚幸甚。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前圣之言。岂欺人哉。伏惟照谅。行状谨附贤侄回纳。并惟视至。
  别纸
会宁府城底野人速古乃者。潜与深处野人通谋。来犯甲山府。多掠人畜。边将将治之。亡去。戊寅。南道兵使密 启。速古乃于甲山近处。潜往来渔猎。徒众难捕。请出其不意。发军掩捕。 朝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6L 页
议先密谕于本道。遣李之芳。同监司,兵使捕获置法。 上御宣政殿。赐宴及御衣弓矢。三公及该曹知边宰相环侍。先生时为副提学。请对进曰。此事谲而不正。殊非王者御戎之道。正类盗贼穿窬之谋。以堂堂 大朝。为一幺么丑虏。敢行盗贼之谋。辱 国损威。臣窃耻之。 上即命更议。左右争进曰。兵家有奇正。御戎有经权。临机制变。不可执一论也。询谋已同。不可以一人之言遽改也。兵曹判书柳聃年进曰。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臣自少出入北门。彼虏之情。臣已备谙。请听臣言。迂儒之言。势难尽从。 上犹不听。诸宰枢皆怀不平而罢。
戊寅年。台谏请革昭格署。累月 不允。弘文馆亦逐日论 启。先生时为副提学。一日。率僚员诣政院。告承旨曰。不蒙 允。今日不可退家。日暮。台谏皆退。玉堂仍留不出。终夜论 启。至鸡鸣。得 允乃出。
状中所云靖国功臣之无绩滥授而被论者。是指何人。须闻见得实。又须审问其因此激成祸端之言虚实如何。 中庙末年。从臣昭雪之言。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7H 页
 仁庙朝台馆学生请复职疏章首末及依 允复职时月。右等事。皆当详悉考录。
答赵大宇(戊辰)
示取行状。草定有年。但以轻出。恐有后悔。故未敢送呈。今欲附来使。出而读之。尚有当改处。既送则难可追改。姑复留之。改定后送于京中本宅。俾之传上为计。但今 召命叠下。病未趋赴。惶恐忧挠。似未及期。当俟得便即为。不至废忘也。
 既修书。更思之。千里之远。三次伻来。又复空手而归。至为未安。草藁及考据事实。一纸同封。附来使送上。未足以发扬先德。祇为玷累。惶恐惶恐。且未正书。尤愧不敏。传写后须还此草。至望。
答朴子进(渐○壬戌)
仆于足下。曾所面款。及后来得书所云。每嘉志趣之诚确。甚不易得也。然而犹未知平日为学。端的用工处。多在何书。其用工来。所得何义。所疑何事。若真实著力研穷。著脚推行。积渐积久。其间必有所深喜。亦必有所深疑。可指出以与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7L 页
同志往复论难者。惟如此然后庶乎有益于彼此。苟为不然。向道之意虽切。愿学之志虽恳。实未曾下手用工。读书泛泛。度日悠悠。义理未精。不审其如何而可精。践履有违。不究其如何而无违。往往环顾其中。与不学之人。初无相远。徒以是慨然发叹。自咎自责于对众言谈之间。朋友书尺之际。窃恐非但无益于此学。反以取笑于流俗。非细故也。滉非有得于学者。以足下向学之意始终不渝。而久未闻一句论学之说。为可疑。故聊诵所闻以奉扣。幸有可复。因风垂警。何如。不宣。
答朴子进(癸亥)
示喻读论语得静味。甚善甚善。但圣门教人之法。多在孝悌忠信之类。而就言动周旋应接处用力。不专在于静处也。且既云。少无俱驰之心。只安所遇之位。是已到大学定静安地头。孟子先立其大而小不能夺处。何故。更有出入之患及失言苟且等病耶。得非涵养省察。未免两疏。虽有俱驰与不安所遇之失。不自觉知而云尔耶。今欲治此病。但以来喻所举致知未尽。居敬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8H 页
不力者而反之。则实体可见。而心能作主矣。其言果敢之力。亦非可强作。但知言养气。而见理必从。闻义必徙。则渐可驯致。不知公意以为如何。所冀勉厉毋画。不宣。
答金敬夫(宇宏○丙寅)
往年在泮。得见盛策一道。信知名下无虚士。中间。夤缘幸会。又辱枉过山室。感幸深矣。尔后。虽无便再奉。想味风义。未尝去于心。玆承手札。理趣词彩。粲然动人。不胜珍服。第所以称道假借之者。太不近似。皆非妄庸人所敢当者。岂故欲奖诱薰沐而使之勉进也耶。虽然。言贵忠信。友当切偲。以滉老病鄙隘。处身失当。方困于群疑积谤之中。乃不惠以规戒之药石。而反有云云。殊非所望于善导辅仁之地。爱人以德之意也。惟增汗怍。至如所云飞语者。此何等不关事。而必如是费气力分疏为耶。凡人敢向人作傲慢语。虽曰凶德。必有所挟恃。然后乃尔。若如滉者。空疏薄劣。最出举世人人下。他无所知。而自知则甚明。故平生。未敢怀抑彼扬己傲世凌人底心。况可攘圣语以自抗。而敢麾斥他人耶。在他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8L 页
人犹不敢。况斥曹南冥耶。此间既无此语。以左右之高义。又岂有造言语以告人之理。古云。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若流言之可疑者。固止于智者。今此语者。无所可疑。何待智者而后止耶。顷者。贤胤之来。已闻其语。但付之一笑而已。想南冥之经由彼中。与之款晤。其闻此。亦必旷然不以为意也。不知公何置念于其间而为此耶。同异之论。来书尽之。无复改评。顾滉与南冥生并世。而未与之相接。常切慕用之私。今其起应 召命。又见其合于君子随时出处之谊。其视滉老踬病废。胶著一隅而将获罪者。一何相去之辽耶。因来书语及其人。不胜叹尚。心忪气眩。言未缕悉。惟祈以时珍重。
答金敬夫肃夫(宇颙)
滉顿首再拜。滉年来。身事颠踬。病多旷废。修问孝候。久愧淹阙。玆承辱垂佥书。益深汗仄之至。仍审佥孝履支胜。甚慰慕恋之私。滉苟进难退。几无以自返。幸蒙 天恩。获遂首丘之愿。感祝无地。示询数条。皆非愚昧所及。具在别纸。伏惟佥照。馀冀佥顺变俯就。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9H 页
宇宏等考礼缪误。题奉祀于写者之右。今悟其非。欲改正。而未知因练祭与大祥之日。孰为得宜。
题奉祀名。朱子家礼。其下左旁。本谓写者左旁。非有可疑。而后贤又有题神主左旁者。今人多主后出之说。必欲不用朱子说。寻常所未喻也。今若欲改。固当于练祭改之。何必更俟大祥而后为之。盖大祥改题主时。新主尚在几筵。虽俟其日改题。亦与先世改题别一节次。均是别一次。(一本。次上有节字。)先事而为之。恐无妨也。
 
小祥别制服。古也。据家礼。虽云陈练服。而无别制衣裳之文。又据礼记檀弓练衣黄里注曰。正服不可变。以练为中衣。承衰而已。今拟不制服。但作练冠。去首绖以下。又以练布制承衰之中衣。庶几从简而不失存古。
小祥不别制服。朱子所以斟酌损益得时宜之礼。如所示为之。甚当。
 朱子云。斩衰草鞋。齐衰麻鞋。宇宏等考礼未悉。成服时用稿草鞋。今似不可中改。但按檀弓练有绳屦之文注云。麻绳屦也。欲据此。小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9L 页
祥改作麻鞋。
小祥改作麻鞋。礼有初未合宜者。中而觉之。据礼而改之。岂有不可者乎。滉懵于礼学。承问之及。率尔奉报。汰哉之诮。无所逃免。惶恐惶恐。
答金敬夫肃夫
 家礼。祭馔有醋楪。弊家。三年之中。只象平日。用酱代之。后日家庙常祭。当如何。又馔有盐楪。而不言设处。丘氏仪节。则盐醋二楪。并设于前一行。而亦不设酱。酱者。食之主也。于祭不设。抑有何义。
只一依礼文。盐醋俱设。其设处。且当从丘氏。然凡饮食之类。古今有殊。不能必其尽同。以今所宜言之。盐不必楪设。各就其器而用之。酱则恐不可不设也。所谓象平日用酱代之者。得之。
 禫冠用草玄笠。是玄冠。极未安。五礼仪。用白笠。俗用草笠。不知何据。今欲黪布裹笠。如何。
草玄笠。固未安。五礼仪白笠之制。不知自何时变而为玄冠也。若此等事。向也皆不能据礼变俗。今不敢硬说。
 告祭时果一大盘。只一器否。盏盘。是盏台否。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0H 页
一大盘。盘中所设。恐不止一器而已。盏盘。应是盏台。
 祝文云洁牲。无牲云庶羞。今或买肉。则从无牲例否。如或杀牛。则曰一元大武。鸡则曰翰音。可否。家礼祭图。牲无设处。如用之。不知设于何所。
牲不特杀。则不可用洁牲等语。士大夫庙祭。不闻以一元大武为祝词。假使一时因事杀牛。非平日每祭辄杀牛。则一用此辞而后不用。尤恐不可也。
 
礼云断杖。而无焚衰之文。今人焚衰。不知何据。曲礼云。祭服敝则焚之。衰亦祭服也。焚之似得。或有据礼不当焚云者。其说如何。
滉所疑亦如来喻。但若当焚之。家礼何故不言。是未知耳。
答金敬夫肃夫(庚午)
过询禫日变服之节。所疑果似有之。然变服。礼之大节目。若果祭而后始变吉服。家礼当明言以晓人。岂宜泛然云。皆如大祥之仪。其无陈服之文。岂不以丧服之渐变者当陈。吉服之即常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0L 页
者不当陈也耶。且既祭之后。改服之节。又当何如而可。纳主而后变。则是不告神以丧毕之故。抑未纳主而吉。则吉后都无所为于告神丧毕之节。恐皆未安也。尝观礼经。自禫即吉。其间服变之节。殆有五六。周礼文繁乃如此。后世固未可一一而从之。故家礼只如此。今若以尚有哭泣之文。纯吉未安。只得依丘氏素服而祭。何如何如。至如上丁 国忌之避。不避无所考据。尤不敢轻说。只在佥加商度之宜。窃恐禫。古卜日以祭。其无恒定之日。可知。退行亥日。其或可乎。滉不学昧礼。每于误访。妄有陈献。极知愚僭。不加斥外。复此咨问。跼蹐尤深。
 杂记曰。父母之丧。将祭而昆弟死。既殡而祭。同宫则葬而后祭。祭。谓大小祥之祭也。丧服传曰。有死于宫中。则三月不举祭。今妹归夫家有年。以丧来此。死于是而殡于是。则是同宫也。先妣禫事。当为之三月不举乎。又卒哭之前。四时吉祭。似不可行。如朔望参谒。荐以时食之类。可以行之无碍否。
右礼益所难处。从古礼。则葬前未可举行。审矣。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1H 页
但此等事。人家比比有之。练祥等祭。必依古礼。葬后而行。或葬不得以时。因此而废大祭。似甚为难。竟不知当如何。亦在佥议善处。幸甚。
与吴仁远(彦毅○庚子)
发行之后。适值连日雨下。水路及登陆。皆似多艰。失路还乡。本无情兴。重值此苦。未知行色如何。兄来此日久。熟视吾事。吾之从宦在京。其有乐乎。自兄下乡。寂寥尤甚。欲观书则病为之祟。欲开怀则无与晤言。时时目击庭花。以资度日耳。兄之归也。想春酿方熟。拍拍盈缸。水菜满盘。山蕨饱雨。对齐眉之案。皤腹果然。饭已。扶杖出门。消摇于溪上。则绿阴满地。禽鸟和鸣。东邻西舍。惟意所适。此乐何极。古人云。无不足兮奚所望。正谓此也。而向观兄意。犹未免得失之叹。何耶。如滉平生。事与心违。系禄于 朝。如鱼中钩。未能自脱。碌碌庸人之为。何足道哉。可愧可叹。向热。惟加爱万万。
答吴仁远(甲寅)
日驰怀恋。使至传书。承审履玆秋热。体况佳迪。忻写滞郁。滉刑,兵两剧。与病作祟。今方在告。计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1L 页
至晦间。当得就閒。但本欲因此閒隙。乞假南归。而今则八道俱告旱荒。救荒之政方急。看此风色。虽至秋成。受由之禁。想必不开。则又不谐归计也。去年虽饥。吾乡则不至甚也。今闻赤地无物。门族举将流离颠踣。每一念至。不胜吁天之痛。八道中湖南沿海。岭南阖境尤甚云。而倭衅多端。难保鲸波之不腾。北方自草串构衅之后。一次入寇。一次窃发。传闻秋冬必大举入寇云。故备御之策。 廷中时方骚骚。大槩无兵无食。虽有善筹者。岂不寒心哉。宜宁家事。口不可道。计无所措。天下安有如此之事乎。皆缘牝晨司祸。愚蠢惑邪。稔成悖恶。至此极也。似闻吾兄与赵有瓜葛。未审曾得其事之首末耶。今赵门欲脱其妖之罪。反诬许士廉为争财陷弟云。其谁欺。欺天乎。士廉常时。虽不为无过之人。此事则非士廉之所构。十目十手。岂可掩乎。此事之出。数年矣。一家恩掩。冀欲改革。百般镌诿。(诿。疑诱之误。)而妖惑相遭。非惟不改。益肆其恶。终至败露。既露之后。妻母及士廉欲令滉图嘱于推官与监司。开其生道。滉反覆思之。此事为极难者。欲救则害义。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2H 页
欲实则害恩。况大罪词證情节。自始至终。一毫不容伪饰。岂请嘱所能及哉。以是答之。实未尝一纸干图也。今示都事谓滉简到监司处。甚为惊怪。此必都事之误闻也。然于心甚未安。扇传去酷之风。藤鼓临池之兴。遥荷厚意。惟冀卫啬万重。
与南上舍(弼文○丁卯)
两日论心。得所未得。多矣。且反覆寻绎。所纂辑书。用功甚深。向来所见所闻中。未有如此之比。叹尚叹尚。但于序中称纲称目处。愚见未稳。不如先说几目。而就目中约之为几节。如大学平天下章之分节。乃为稳恊矣。且于卷首大目录易解法。及逐卷各节各目下。一一皆云第几节某目某说。乃可使人举眼。便知纂辑之意瞭然。故敢用朱笔。依右标书以上。僭率知罪知罪。如于盛意为可。则依样更写一二通。滉亦欲俟更写了后。再借一通来。誊写以看。是切是切。不宣。
与李景昭(文奎○丁卯)
近连见子休,子中。知己外除无事。向慰向慰。滉仅保病躯。就中似闻孝思无尽。欲于祥,禫后。仍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2L 页
不毁庐室。以作居室。恒处其中。朝夕上食。就墓前行之。不审此礼何所据而然乎。若使先王制礼。可不顾而直情行之。曾参孝。已无除丧罢上食之日矣。以闵子骞之孝。除丧而鼓琴。切切而哀曰。先王制礼。不敢过也。今君欲行曾,闵所不行之行。以为惊世骇俗之事。不足以为孝。适取讥于识理之君子。岂不可惜之甚。昔后汉赵宣。以亲墓隧道为室而居其中。行丧二十年。仇香按得其服中多生子。怒而治其罪。今君庐室。虽非隧道之比。以事言之。亦赵宣之类也。世或有如仇香之贤。安知不以为罪乎。千万深思。速改以就礼制。不胜恳望。
与尹安东(复○乙丑)
昨蒙辱临弊陋。仰感无已。未审险路旋旆何如。就中有一事失觉察。不敢不追白。惶恐。在前或值忌日待宾。自谓以己忌之故。待宾以素馔。已为未安。若受宾馈肉。留为后日之食。尤非所当。故例不敢受。昨当拜受单时。不及致察。至暮乃知其中有獐,鳆等物。如以既受仍留。则非徒前者成虚。后难复辞。谨遣人奉还二物于下人。伏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3H 页
想俯谅微悃。不以为怪。然已不胜其悚汗。伏惟鉴察。不宣。
答金季珍(彦琚)
往者辱书。始信被言之由。晚入玉堂。想非本愿。则虽旋复罢出。何足为病。鄙意但当自反于己。吾身果有可毁之实。时论当矣。如其不然。而或出于憎慊之际。于我岂有损乎。前者。屡进苦言。只欲左右励志于平日。以销曩者悠悠之谤。假使更遭诬言语。可有恃而不以介怀。今见来云。不无慨叹之意。何耶。松冈重被物论。想亦多非实之言。然亦当反躬自省。益修德业。以期远大。不知松翁自处如何。乐官之长。吏隐非恶。可以优游勉业。千万勿以外事萦心。幸甚。滉腹中痞胀。往往顿剧。无复更进都下之期。而西枢尚未闻罢。愧蹙日深。边圉孔棘。未知底处。古人所遭。于身见之。奈何奈何。惟各珍重。以望后日。不宣。
与禹益之(彦谦○癸亥)
滉以先祖丘垄有修治事。与族人会奠到此。伏见惠赐祭需床具。滉以散人。敢用官办。以祭先人。深所未安。而不承厚意。亦非所安。故不敢辞。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403L 页
谨当如惠。方深惶感之至。复闻明日城主欲枉驾来见云。此则尤不敢当。此间事与他会不同。众族皆会。数处行祭。祭后饮馂。非但日力不足。群会之处。未免有杂乱纷扰之弊。若城主来临。则微末化民等。皆不敢预入。其于数十年一会群族之情。皆未洽然。滉虽以得拜颜范为幸。私情所碍有如上所云云者。不敢不以披白。伏望俯察下恳。勉停辱往(往。疑枉之误。)之勤。不胜至仰。
答朴上舍(光前)尹秀才(钦中○丙寅)
所谕十寒之云。诚然诚然。大抵道之浩浩。何处下手。惟圣贤遗训。才方是下手处。而就其中求其至切至要。莫先于朱书。苟能以为终身事业。使此个道理。时常在心目间。不敢废坠。则庶几得见人生一大欢喜事。不但如老谬徒揽虚声。而卒无实得也。目录蒙许写惠。幸甚。但此未了之本。切勿示人。前浼拙句。有改动数字。别纸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