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法语¶ (自动笺注)
紫栢老人集卷之七
明憨山德清
*法語
地水火風空見識。
與覺聞知
名為十大。
其所自。
十大。
不離阿賴耶識而有也。
阿賴耶
此言含藏
葢此
識。
含藏覺義覺義
與見相二分
地水火風
五大
因此識相分而建立也。
見識聞知五大
因此識見分而建立也。
又此識本自無體。
體本不動
智而有也。
何以故。
以不動智。
智本無性
無性之義。
今難明。
此義唯栢大士。
華嚴論。
發泄殆盡矣。
學者心識粗浮
論雖曾閱。
了知此義者。
不殊麟角焉。
予雖不敏
試且解之。
葢此智。
智外無智
了知此智。
無性
又智不知智。
有性無性
於此不了
即名無明
無明即屬生滅
無明無性
即屬不生滅
生滅與不
生滅
一非一。
似二非二
二和合。
而成阿賴耶識
此識覺義
即屬不生滅氣分攝。
此識不覺義
即屬生
氣分攝。
又覺與不覺
初無別故。
本智無待無外
要須本智隨緣
緣生中。
樂極苦生。
極思本。
極心開。
方始知我極苦
極樂來。
極樂有待來。
有待物我亢然相搖。
而成苦樂
今我悟有待
初本
無待。
於無待中
求樂不可得
安得有苦。
回觀物我
相搖之夢。
譬如醒中笑夢顛倒
雖夢熟餘習。
未能頓
除。
我所悟無待無物無我
廓然而靈者。
治夢餘習。
譬如春陽之照殘雪
豈能久留哉。
即此觀之。
八識
覺義
具於待先。
故曰。
本淨不覺
由茲妄念
起此
覺義
開於有待之中。
故曰。
能迷非所迷。
安得常相
似。
既不相似
則不樂極苦生。
苦極方求出苦之智。
出苦智入。
直下了知
有待如氷
無待如水
質礙
通。
不相即。
而離水無氷。
離氷無水。
故氷現前時。
無涓滴。
現前時。
氷無毫毛
自是以此了知
周旋
位。
盤根錯節
置身心於死生禍福之中。
𢬵性命於逆
順境風之際。
橫磨豎煉。
豎煉橫磨
磨煉既久。
不負
知。
身心爆落。
生死門開。
悲智輪。
浮沈十方三世
展轉三世十方
一闡提
不乘此輪者。
我不得佛
又此識見分第七識
計而為內自我
七識又為六識
後半相分之源。
引滿二業
隔生不昧也。
故六
識頌曰。
引滿能招業力牽。
七識為源耳。
動身
語獨為最。
又此六識粗相分也。
若前五識
八識
分。
相分氣分也。
非相分之相分也。
種種識。
妙達
法界
緣起無性
俱不動智也。
雖然
起信發心難。
發心易。
葢先起信發心
貴在緣知。
發心
但在現知
故也。
吾嘗因照鏡
見已之影。
吾作何狀。
影亦作何狀。
既而
能作吾狀者。
畢竟何物
吾瞋狀即瞋。
吾喜狀即
喜。
始求之於六根
再求之於九竅
至於五臟六腑
萬四千毛孔
長求短求。
內求外求
精粗皆狀。
惟能
狀者。
六根九竅徧身毛孔
有根虗。
有竅虗。
毛孔毛孔之虗。
即是色。
即是空。
若能狀狀者。
屬於空色。
便與空色為一。
則空色不知空色。
何以故。
不知一故也。
一若知一。
一是所知
即是能。
此成
二矣。
一義何在
種種求能狀狀者。
始悟其初。
不屬
空色耳。
渠既不屬空色。
豈可以內古今遠近求之
哉。
雖然能求之能。
若不廓落
則此能雖精於空色。
實粗於能求之前者。
故曰。
若以知知寂。
非無緣知。
若以自知知。
亦非無緣知。
不知知寂。
不自知知。
即此觀之。
則能求之前者。
不可以智識窮。
功力到。
惟契無生自知也。
昔有一僧
平生常住務。
擔閣修行
一日鬼使
捕。
僧曰。
鬼使奏聞閻羅
乞假七日修行
雖死無恨。
鬼使曰。
奏淮則七日後來
不准即至矣。
修行七日。
鬼使復來勾當前案
則覓僧不可得矣。
噫。
死生
大矣
此僧七日精進
酷烈閻羅王
柰何伊不
得。
陰陽造物陶鑄耶。
汝等既發心持偈。
精進
之心。
不如僧決斷。
縱持七百日無益也。
中印聖人其名曰佛。
其所設教
凡攝眾人必先三歸
然後授與五戒
三歸者。
謂歸佛法僧是也
五戒者。
不殺不盜邪淫妄語不飲酒是也
其意以為
歸佛
出世無主
不歸法。
開悟無門
不歸僧。
則教
無師
故三者闕一不可
三歸雖備。
若不嚴持五
戒。
樹德無基。
不殺即孔之仁。
不盜即孔之義。
不邪
婬即孔之禮。
妄語即孔之信。
不飲酒即孔之智。
五者。
凡學出世法者。
既授之後
無有破犯。
則謂之優
婆塞
葢有實然有名也。
歸依佛。
佛者覺也。
歸依
法。
法者範也。
歸依僧。
僧者和也
覺而不範。
如但知土
可以為器。
若不經模
則器終不成
如範而不和
如有
模而不解調治
則器成不美
是故出世法
聖人
不同
三歸三綱
五戒五常
初無別也。
近世
有等妄庸之徒。
佛門逋逃之藪。
其初入門。
既非
真心
則既入之後
所不為。
一旦惡滿事敗。
陷於
難。
波及無過之僧。
真心齋戒者。
上之人。
不察
真偽
凡見髠其首者。
即謂之僧。
殊不知首髠而非僧
者眾矣。
執政者。
不可不精辨其真偽也。
一忽
之。
則㘅冤者。
雖百千萬世終不免。
雪之然後其冤始
解耳。
汝既歸依佛法僧三寶
又從性天老師授持
戒。
若不好惡
少有破犯。
韋䭾尊天現在戮害
身。
死後復誅汝神。
真實語。
不敢私。
私則在上
下。
罪不容赦(示禪人三皈五戒)。
毗盧遮那佛。
此言光明徧照一切處。
於此未嘗
痛心也。
何故既言光明徧照一切處。
則凡血氣之屬。
屙屎放尿。
一動一靜
一剎那頃
不在此光之中。
十惡熏之。
則地獄相現。
乃至緣因佛性熏之。
則現
如來之身。
且道現地相時
如來之身。
畢竟恁麼
處。
紫金聚時。
地獄何在
於此得出
見得透。
蚤虱臭蟲螻蟻之屬。
威神光明
不讓毗盧遮那
如來一毛頭許。
今若虗發大誓。
願轉根本法輪於一
微塵中。
一微塵
如可剖破
無頭腦。
不可剖。
根本法輪轉未易
大凡出世法
先要洞明自心。
然後昭廓心境
窮內
外典籍。
而大其波瀾
化風自遠矣。
人天自嚮矣。
洞明自心。
貴在情死
葢情不死
不活
則於博地
凡夫
欲其直下轉識成智。
心徑圓通
安有是處
吾與
汝先授五根本戒者。
亦願汝根門潔白
攀緣自斷。
亦漸死耳。
設情不死
夾帶修行
謂之野干種。
何哉
其自生至死
若靜若動。
若穢若潔。
精進
懶墮
情故
故曰萬物浮沈生死者。
情為其累焉。
且道
情死一句子。
作麼生舉揚。
是佛是魔皆蠱毒
非魔
非佛總冤讐
直饒下番身漢。
未入黎奴白牯流。
古德曰。
若人識得心。
大地寸土
我則曰。
若人識得
大地
身心不可得
顧朗驅烏曰。
古德說得是。
說得
是。
汝莫瞞心試說看。
朗曰。
說得是。
又問朗曰。
汝曾
楞嚴經不。
曰讀。
曰汝讀楞嚴經
記得佛告阿難
說言
汝身汝心。
皆是妙明真精。
心中所現物。
何汝等。
迷失本妙圓妙明心。
寶明妙性
聚緣內搖。
外奔逸。
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一迷為心。
決定惑為色
身之內。
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虗空大地
咸是妙明
心中物。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
棄之唯認一浮漚體。
全潮窮盡瀛渤
朗曰記得
曰汝再試說看。
我與佛
大德
三樣說。
畢竟那箇說得好。
朗曰。
檢別不得
汝這儱侗蠓蟲
這個解。
管取他生異世
改頭換面
償他信施始得。
何以故。
只解順水推船
不能逆風
舵故。
曰若轉物
即同如來
如佛解祖解與極玄
極妙
古德謂之閨閤中物。
打疊不淨
早晚床下
地。
終不免礙人脚手在(示正朗)。
稜稜鴈塔雲外
混混龍泉續洞宗。
芬芳
五燈
圓照
此等家聲寂寥久矣
皮毬道人每念及此
未始
痛心扼腕
大振祖道
且嘗慕申包胥為人
彼覆
我存
赤心耿耿
無須臾斷。
疾惡習重
來自多生
佛祖聖賢
虗空為量。
法界垂慈。
示人不廣
乃爾
道人笑而應之曰。
豈不生處要熟。
熟處要
生。
疾惡不重
向善不真。
向善不真。
觸境逢緣
利害相關處。
脚跟便立不定
故五持與五犯
當知犯
持之際。
申包胥哭秦庭光景
若不現前
決定敗績矣。
人天小善持志不真。
不能成就
出世無上菩提
公元1586年
乎。
萬歷丙戌春
皮毬道人路南燕山
都城
十里
為古潭柘
幽勝天下
瓶錫因留之。
隆冬未巳。
春風忽動。
千山煖回。
萬壑氷消
峨嵋之興油然而
生。
檀越有相慕而不捨者。
躡跡重雲
大開祖帳
薦茗
感慨竹風
皮毬亦悵然囑曰。
若等果向善心
真。
秉持初志
堅克有終
豈獨人天小果。
決定成就
世心燈。
定當續焰。
雖然
不談六經
安知王道
不讀佛
書。
豈知佛心
柳宗元信不我欺
或者聞言進曰。
靈光
獨耀。
脫根塵。
體露真常
不拘文字
道人之言。
甚哉
膠柱鼓瑟也。
言說害道。
障蔽自心。
不可勝言
者。
今之緇素
不求之經而求之疏。
不求之疏而求之
鈔。
不求之鈔而求之音義
林實宗風所繫。
比來
靡更不堪觀。
大都秘要直指
評唱為資托。
頌古過路
機緣剩語
嘈嘈之徒。
號稱參禪
者。
不求之機緣
而求之頌古
不求之頌古
而求之評
唱。
不求之評唱
而求之秘要
嗚呼
語言為害
一至
於此
道人復示人以語言文字
豈非救火而油之
也。
皮毬道人又笑而應之曰。
語言為害哉。
特求
之者不善耳。
三藏十二部。
千七百則
皆佛祖深
廣大之心。
參禪者。
求之於機緣
習教者。
求之於佛
語。
語言文字
入道階梯
暗之燈燭
今乃宗
陵遲
祖道蕭瑟
咎在棄本逐末
重輕輕重
習教
佛經為本。
明宗機緣為本。
弘闡宗教
道德
本。
戒行輔之。
學問大之
浮名游塵
金帛
糞土
秉志堅貞
憎愛關頭死生以之。
管取宗雷
震。
教雨滂沱
昏者醒而槁者潤。
不爾法王之座。
如來之衣。
傳我佛之言者
所謂狐嘷耳。
焉足為法
輕重
一時侍者
慧輪中光覺天浴慈田湛鎮潔
明宗
俱列祖帳之前
共獻此茗。
受者進者。
皆非小緣。
人人當生悲感之心。
誓期出世
無以富貴為懷。
決以
道德為本。
學問資之。
自然此別之後
有志者必遂。
不見潭柘祖塔乎。
碑銘琅琅
光烈烈。
使我讀
之而殞淚。
之而毛骨寒。
彼其未得道前。
皆臭凡夫
耳。
得道巳。
師範人天
流芳千古
如此之名。
名終不
朽。
如此之功。
功葢天地
上之人天
下之螻蟻
皆受
恩澤
淮陰夷吾
彼皆生死之因。
此乃無墜之本。
男子
必以吾言為不謬。
且道萬里長途
臨行一句
麼生
雞園競秀春風暖。
柱杖橫擔日月行(龍泉別眾示)。
言無廣略
義無淺深
顧其人得旨行持何如耳。
是以
善星比丘
聰慧過人
不特博通大藏
亦無書不窺。
心術不佳
招生陷之報。
摩訶比丘
蛇奴乞士
唯持摩訶般若一句
苕帚二字
尚記不全
生身
果。
以其天資湻朴
一念萬年
神凝方寸
用志不分
致也。
曇衡禪人
一朝紫栢道人清涼山中。
燕京圖南
一言以為資糧
道人囑之曰。
若所
持誦禪宗永嘉集。
言略義要。
永嘉大師巳驗之方。
依之行持
必然出苦。
道人何言。
禪人低首長跽
不起
復次囑之曰。
眾生日用
無往而非昏動。
菩薩
用。
無往而非止觀
佛日用。
無往而非定慧
謂之三
耶。
外昏動本無止觀。
外止本無定慧
謂之一耶。
則昏動不即止觀
止觀不即定慧
一之耶。
三之
耶。
若於一三之閒。
未能判然了徹
豈唯永嘉集。
不能
資汝出苦。
大藏教。
亦皆長物矣。
何況非法
巖頭
奯老。
一日有僧問曰。
起滅不停如何
奯老喝曰。
起滅
其僧得旨而退。
今時一般野狐魔屬。
便道
我會也。
起滅者是某甲本來佛性
嗚呼哀哉
如此
會。
一人傳十。
十人傳百。
百人傳萬。
吹徧世閒。
佛種
族。
滿眼皆是
禪人來前。
設於巖頭句下未能徹去。
永嘉大師此集行持
終不悞汝。
勉之勉之
夫鉢之為器。
三寶
六德
何以明其翼三寶
葢微
此則僧無所資。
無所資。
慧命斷。
慧命斷。
佛種
滅矣。
彼其能清。
能容。
能儉能廣
能尊。
能古。
六德
謂也。
古由佛授。
尊由天獻。
廣則普利一切
儉則過中
不食
容則施受精粗福利平等
清則舉世不忍
葷投之。
如是吾曹敢不寶重哉。
嗚呼
佛日遠。
外充斥。
髠其顱而毀其容。
偽其僧而真其俗。
至於
標格
法道綱常
破壞殆盡
反以操瓢。
便捷而安
之。
若鉢則視為滯貨
皆棄而不持矣。
既作佛子
凡百
所行。
須遵佛勅。
特為三輔而申六德
使吾曹
名制器
昭義
得義崇古。
頹波而迴末俗
斥偽
眾而集真流。
共扶慈化。
報佛恩。
茲囑萬佛陳寶
林居士
歸而制之。
萬或千。
儘自心力
承荷無忽
風一扇。
克終始。
眉山轉麈當有可觀也(示陳寶林)。
重雲而孤明獨露。
湛水素影全彰。
此等解會
總是撥波尋水。
外塵覓地。
是以古人誚之。
方所
佛性
半生半滅的。
老僧這裡
方是全不生滅
或者
詰之。
則曰。
彼皆以色身有壞。
法身常存
豈非半生
滅乎。
老僧這裡
即臭肉團。
便是金剛不壞之身
故與
諸方不同
據皮毬道人觀之。
則這老僧
也未夢見金
不壞身在。
且道如何金剛不壞身
咄。
日月升沈
大照
舉眸休自昧清暉(示顯光居士)。
急於放心
不能知心所在
心果能收乎。
不能審究下落
則心終不能知矣。
先知其心。
欲收之。
不知其所收者。
有心可收耶。
無心可收
耶。
以是知。
先知心所在。
而能收之者
盡世未有
其方。
雞犬既放之。
將欲收之。
先知雞犬所在
千呼萬呼。
終難收也。
大抵役名昧義之習不破。
而精
入神路塞矣。
且心不可以有無求。
豈可以內
外推乎。
如我現前六尺之軀。
剌頭則頭知。
剌足則足
知。
胸背胸背知。
至於一身八萬四千毛孔
設有
八萬四千針。
一時剌之。
一時皆知
若離毛孔一紙
之厚。
雖有千剌萬剌不知矣。
此知果是我心。
此心知
六尺而巳。
六尺之外
都無所知
若然者。
離身無知
義明矣。
倘此身一朝腐爛
則此知果隨而腐耶。
不隨而腐耶。
如隨而腐。
則身有相而可腐。
心本無相
所以有無不能盡之
豈果隨身而腐耶。
死既不隨身
而腐。
未死但能周六尺
無所知者
理折之。
大通
昔人有言曰。
不惟真心不倚形而立
妄心
難必其倚形而立
何以故。
求之內外無所故。
豈有
內外無所之物。
倚形而立哉。
以此又知收放心
要。
在先妄心無體
則所誘我者。
不能為待也。
噫。
物我無歸
誰為放者。
誰為收者。
收收放放。
放放收
收。
於此豁然
譬如牧牛而得其鼻繩矣。
牽之東臯
可。
牽之南畆亦可。
牽久而純。
則不收不放亦可。
放放
收收亦可。
二生既有志於學問。
不能此而能他。
得非
惑乎。
又此既明。
儒亦可。
釋亦可。
老亦可。
如此不明
真儒
老非真老。
佛豈真佛
二生勉之(示毛吳二生)。
學道無他要。
要在偷心不生。
偷心不生。
則古德機
言句中。
磕著撞著時。
宿善根力
大都悟入終易。
偷心不死
又無痛切精進之力。
復遭差別因緣阻亂
之。
是皆多生惡習所致
所謂偷心者。
不惟凡情
即聖
不盡
亦謂偷心。
汝忽觸病緣。
善用之。
入道緣。
善用
差別緣。
哀汝道緣多障。
附此勵汝(示沈季玉)。
寒往暑來
夜往晝來
往則合來
而寒往則
暑來
一歲言之也。
夜往晝來
一日言之也。
往則合來
一瞬言之也。
眾人一歲為長。
一日
為短。
一瞬為短中之短也。
殊不知由瞬而日。
由日
而歲。
由歲而成古今
皆念後事也。
如一念不生。
前後
際斷。
長短路窮
所謂歲之與日。
日之與瞬。
皆睡中
語耳。
大覺之境哉。
是哉有大夢而後大覺
夫覺
則不睡。
不睡則無夢
眾人眼睡於色。
耳睡於聲。
睡香臭。
睡味
身睡觸。
意睡法塵
一睡永睡。
長劫不
覺。
根塵抗然
識搖其中
開眼合眼
雖有寤寐
而實皆
睡也。
達者覺由塵發知。
因根有相
知初無知。
相本
無相
抗然根塵
不待觀空而自泯。
故曰狂心
歇。
即是菩提
菩提此言覺也。
嗚呼
本是一精明。
分成
六和合。
執成堅。
各各不化
以睡為惺。
以苦為樂
夢想
苟不鳴以大覺之雷。
則睡者終不惺矣。
且惺
也者
待睡而稱。
未睡之初。
惺在何處
謂惺在塵。
是塵
非惺。
謂惺在根。
既是惺。
孰為其根。
謂惺在惺。
惺不
惺惺
江生來前。
吾語汝推惺於三。
知惺所在
寒來
暑往
暑往寒來
皆汝眼開合
又喚誰為睡乎。
誰為惺
乎。
雖然
轉得睡者。
然後可使惺耳。
倘轉睡未能。
則惺
使江生去也。
江生勉之(示江生睡惺)。
夫木具火性
然不自焚
必須鑽燧而烟始生。
烟雖非火。
火之前茅也。
鑽燧不休
火必繼烟而
至矣。
火則木盡成灰。
嗟乎木始由土而生。
終還於土
理勢然也。
眾生佛性
木中火性也。
佛教典。
鑽燧
之具也。
具有不得其人。
則火終不發。
火發木然
眾生佛教典。
熏發觀照之火。
五蘊木。
終歸性土
此葢即情而復性之譬也。
去佛世遠。
祖亦不出
時劫轉濁。
修行最初立念。
為生死。
到頭敗闕者多。
大抵病在何處
不在聲色
貨利
不在七情六欲
只在當人一箇軀殻子打不
破。
一點妄想心覷不透。
便被生死魔所役。
無始來。
天身
人身
畜鬼之身。
羽毛鱗甲之身。
苦海中改頭
換面。
升沈無有暫止
且道生死魔。
及天畜等身
與之耶。
自招之耶。
總來不出一點攀緣心。
這點攀緣
心。
看來許大
黃面老子
因地中捨金論王頭。
不可
勝數。
即至將證果時。
更受種種惡逆之境。
十生九死
𢬵命挨排
饑寒不顧
利害不管
但知此點攀緣心不
了。
禍媒不淺
務必覷透方了。
不知此點攀緣心。
是何
物件
非惟黃面老子
併精著彩不顧危亡
然後降伏
得下。
自古及今豪傑不少
王佐伯。
成功業於涕涶
之閒。
百世芳名血食
未有能覷透此點攀緣心者。
覷不透。
豈能降伏得下。
般若會中。
須菩提人天
前。
發個問端
云何降伏其心。
云何應住為問
則且
止。
畢竟此心如何降伏
這點機關
不在於佛。
在於
祖。
不在知識法師
可以傳授與你。
佛祖知識
只好
與你作箇傍敲助緣。
若要覷透此心。
悟徹了當
譬如
壯士屈臂。
惟在自已
不假他力
縱有大藏聖教
亦不
過是傍敲說話
孟修若真要此生死。
於此決當發
一段𢬵身捨命志氣
此心不悟
穿衣即是披毛皮。
吃飯即是吃尿屎。
要悟此心。
不知自責
便被懈怠
沈魔所蔽。
終不能到古人悟處。
如乾峰示眾云。
法身
三種病。
二種光。
一一透得。
可說修行
雲門出曰。
為什麼內人
不知外事
乾峰也只得呵呵大笑
而巳。
敢問孟修。
雲門話頭是何旨意
乾峰笑處有何
利害
於此二老口角頭知些好惡
所謂降伏其心。
順風揚塵
有何難哉。
於此放過不求了徹
前所
苦海之中。
改頭換面
升沈不止
羽毛鱗甲
請孟修
一一從頭做將去。
石崖云。
三塗一報五千劫。
出得頭
來是幾時(示康孟修)。
楞嚴會上。
佛告阿難
一切眾生
無始來。
生死相續
皆由不知常住真心
淨明體。
諸妄想。
此想不真。
故有輪轉
仁者
一段經。
兩種血脉
一是四聖
血脉
一是六凡血脉
遮箇關頭辨析不真。
管取十人
心動五雙錯了。
常住真心
淨明體。
便是
血脉
此想不真。
故有輪轉
便是六凡血脉
四聖
者。
佛。
菩薩
聲聞
緣覺是也
六凡者。
天。
修羅
人。
傍生
鬼。
地獄是也
此十者。
又謂之十法界。
法界者。
法則
共合
界則各別
此皆總是眾生最初發心不等
感果
亦異。
若是箇大闡提漢子
直下一念不生。
轉身就父。
大事因緣
千了萬當
舉箇佛字。
早是染污
且道十法
界者。
向恁處著落
貧道此等說話
也是鉢盂添柄。
喂人
噦心不少
雖然
未是箇闡提漢子
也須循規
蹈矩做來。
亦無大錯
故末修行者。
切須明此兩種
血脉
有商好惡分。
不然
盡是說鬼話人頭
耳。
貧道仁者
聚首此地
莫非前劫因緣
非今情識
仁者
自今而去。
必當以四聖血脉
莫以六凡為
眷屬
要以四聖血脉
必要四聖心腸
且道
聖的心腸
如何發起
一念剖析得空
聲聞血脉也。
即念體空。
緣覺血脉也。
即念即空。
即空即念。
空念
歷落
菩薩血脉也。
且道佛之血脉如何接得。
驢胎
馬腹尋常事。
寶座蓮花有甚奇。
仁者
一念析空。
聲聞血脉
不知仁者逢緣遇境。
逆順關頭
一念
得空否。
一念若空。
心與空相應。
心既與空相應。
恁麼軀殻子。
到此時節
又喚恁麼作愛憎。
仁者
此箇境界
不過聲聞血脉
愛憎超然
何況緣覺
薩佛耶。
貧道也有幾句閒淡話
聊與諸仁者
登山
之勞。
眾生習氣卑劣
但提著六凡血脉分上事。
即如
膠如漆。
藹然莫之親而親之。
精神爽利
言談有味
飲醇醪。
提起四聖血脉分上事。
不是昏沈。
便是
亂。
方便勉強
勸他多念一聲佛。
多拜一拜佛。
多看兩
行經
奉事兩箇知識善友
精神不期倦怠而自
倦怠
方寸中又若芒剌。
便身不自在
心覺悅樂
無他
不過出世心輕。
塵勞重耳
今諸仁者
皆是
傑然漢子
尋常可比
雖然自是而後
法脉中宜各
殷重
莫因六根門頭憎愛影子
傷了血脉源頭
若不
幸有此。
皆是人頭牛耳
何足道。
貧道說此語。
十方
諸佛。
殿上釋迦佛國
山寺護法伽藍
三洲
韋䭾菩薩
天眼遙見
天耳遙聞
他心證知。
仁者
不是等閒事。
忽略了。
不惟現在
大患苦。
向後
不免在。
且道一念未生。
地獄天堂
是有是無。
有則
增益謗。
無則墮損減謗。
亦有亦無。
非有非無
總墮
謗數。
不管張三李四
照律問罪將去。
管你
當不承當
若要出此謗類。
會得水急留月
山高
不礙雲(示丁南羽仲純吳康于中甫)。
豫章黃山谷
嘆息學者鶩流忽源。
故以機緣
則驚
奇而趨之。
曰諸祖西來意。
舍此無從入矣。
七佛偈。
忽略不究
殊不知七佛偈。
則禪無源矣。
禪之
流。
又惡自來哉。
七佛偈似可以義解。
諸祖機緣似難
乎義解。
以為義可解者。
終不能超情識
不可解者。
情識可入。
參而悟之。
一悟永悟。
千了百當耳。
不知七佛偈。
亦有義解不得入處。
諸祖機緣亦有
可以義解者。
大槩學禪之法。
法本無定。
譬如大將
兵。
有時以正勝敵
有時奇勝敵。
有時奇正兼用
勝敵
有時奇正不用勝敵
學者
必謂西來意在
諸祖機緣
不在七佛偈。
何異用兵者。
必謂奇可勝
敵。
而正不可勝敵
得非癡乎。
七佛偈。
學者果能精
而究之。
方知不外偈矣。
於諸機緣參而不悟
恐又不若持偈矣。
千經萬論
別無一事
不過離身
心耳
如學者。
身心執受之障不能離。
於七佛偈祖機
緣。
不能悟入
總謂之葉公畫龍
真龍現前
吾知其
投筆怖走矣。
故吾出家在家
有志斷生死。
煩惱者。
毗舍佛偈
能信持之。
持久熏熟。
身心
執受之障。
終有消釋時在。
又身執受消時。
涅槃現前
心執受消時。
菩提現前
此二者。
教中謂之二轉依果。
轉生死而依涅槃。
煩惱而依菩提也。
噫。
生死
轉而成涅槃。
煩惱既轉而成菩提
到此時節
則我更
有何事。
我既無事
可乘悲智輪。
運彼一切有事者。
無事之鄉。
不惟山谷居士之願。
亦諸佛菩薩
本願也。
老氏曰。
吾有大患
為吾有身
及吾無身
有何患。
又曰。
介然有知
行於大道
唯施是畏。
顏子
心齊坐忘
則曰墮肢體
聰明
肢體
得非老氏
身為患之意。
聰明
得非老氏以心為畏之意哉。
聖人
皆教眾生離身心。
寧唯釋氏乎。
毗舍浮佛。
此言自在覺。
身心未離。
則何往非礙。
身心一離
何往非自在歟(七佛示眾)。
恭聞過去諸佛。
菩薩
現在諸佛。
菩薩
未來諸佛。
菩薩
皆以六種
十方三世一切眾生
無有遺漏
未聞煉頂燒臂。
拔髮熏鼻。
眠針臥棘。
而能攝受眾生
妙法蓮華經
有然臂焚身之說。
楞嚴有然指懺罪
之條。
法華則以象寓意
意得而象忘。
不在然臂燒
身也。
嚴然指。
實懺已罪。
非籍此以鼓惑愚夫愚婦
者。
何名六攝。
一頓攝。
謂諸佛菩薩從初發心
一切
眾生父母想。
隨力所能。
直以一切樂事
饒益而攝
取之。
是名頓攝。
二增上攝。
增上。
增勝也。
謂諸佛菩
薩既巳發心
若於父母尊重心。
種種方便
修善
法。
隨時供養
知恩報恩
若於妻子眷屬修善法。
勝進
或諸菩薩化身為明王聖帝。
攝受人民
如法正化
不加非罰
以財以法而為饒益
隨其力能
諸人民。
令修善法
是名增上攝。
取攝
謂諸佛菩
薩常以二種攝取眾生
一者常以舍心。
以財饒益
眾生
令其離於貧窮
二者常以慈悲心。
以法饒益
一切眾生
拔惡邪見
修正法。
是名取攝
惡。
十惡
三口四意三是名十惡
邪。
拔髮熏鼻眠針臥棘
煉頂燒臂牛狗等戒。
是名邪見
四久攝。
謂諸佛菩薩
攝取眾生
歷時數。
久久教化
乃得成熟
是名久攝。
不久攝。
謂諸佛菩薩攝取眾生
教化不久即得成
熟。
是名不久攝。
善財龍女廣額屠兒是也
六後攝。
謂諸佛菩薩於前五攝之後
攝取眾生
於此生內
成熟
是名後攝。
又名最後攝
無論出家在家
凡有
志於出生死苦海者。
如上六攝。
應當一一查考明白
依而行之。
自然知見藉此而開。
觀行藉此而成。
不遵諸佛菩薩遺教所知所行。
直饒你。
恒河沙
命。
種種難行苦行
皆為魔業。
何以故。
知見不開
故。
佛行不成就故。
佛之與魔。
譬如氷水
不氷即水。
水即氷。
故曰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煉頂燒臂博米
飯僧
固是好事
然不若以四大觀身
四蘊觀心
身心
觀熟。
轉生死為涅槃。
煩惱菩提
較飯有僧名而
僧實之僧。
勝劣曉如黑白
佛言為佛弟子
不解
語。
不行佛行。
謂之髠頭俗人
故飯髠頭俗人
與飯常
乞兒等。
若然者。
未知轉生死為涅槃。
煩惱為菩
提。
妄以苦身為行
鼓惑愚癡眾生
此非魔外而何哉。
(六種攝示出家在家人)。
眾生靈知固有
不能用者。
未知有耳。
如一知有。
日用便能惟吾自偶諧矣。
大抵知有的人。
知身身化。
知心心化
所以處身心而解脫有餘也。
故曰。
知有有
壞。
知無無敗。
有無既爾
罪福吉凶
獨有性乎。
學佛
性宗通而相宗不通
常迷於相似般若路頭
二宗通而禪宗不通
葉公畫龍
形容龍之態狀
若真者。
然終不能致雷雨耳。
相似般若路頭
不辨
清楚
不免牽諸外典
附會佛書
性宗一味虗豁
徹。
塵勞中人
少挹波瀾
懷抱便覺超放
即如莊子
一般
令人心魂遊揚濁世之表。
於此虗豁快活處受
用了。
以為極則
永不求進
凡見善知識敲打處。
便
以為生事
此病不消
到底成天外道去也。
於治習
路頭罔然不辨好惡者。
良以相宗不通
八識混淆
知何識是現量
何識是比量
何識是非量。
何識兼帶
三量
轉何識為智。
日用順境上。
何識作觀。
不知
轉識成智階梯
饒你於性宗七通八達
只是畫餅
饑。
安能得飽
禪宗未能究竟
雲門打殺佛喂狗
子。
南泉猫兒機緣
十地菩薩
此等差事
不免大疑怖。
震旦國中自昔以來
每有竊謂佛經
皆是抽繹莊老六經
自成一家
如此等人
若使其於
相宗討箇分曉
何至失言如此
後人之笑。
即如
義學之徒。
或於禪宗生謗。
立言排斥
總是為慮不遠
執泥心重
情識上通不去
故墮此失。
且如前一
身。
相宗究竟不清
不知此身下落
便識他不破。
識他不破。
便被他瞞。
飲食男女境上。
自然作不得主
便見可欲
既見可欲
此心便亂。
心亂身惑。
縱使活佛
終日耳提面命
也化你不得
葢此心此身。
都成了箇
欲塊。
有何虗處。
可受醍醐
識破此身。
不甚難。
前眼不攬色。
耳不攬聲。
鼻不攬香臭
舌不攬醎淡
不攬觸。
意根上便無待。
根既無待。
境寧有待。
境識
無待。
當下寂滅
寂滅現前
一切順逆因緣
頓化為常
光。
由是推之。
現前一身
不過生前五塵落謝之影子
橫計不消
成此肉塊耳。
噫。
生前五塵影子
識不破。
結成現前塊子
現前塊子再識不破。
則肉
陸續展轉無窮去也。
不管利根鈍根
三界
二十五有之中。
要求出頭分。
最初便把肉塊子
粉碎始得。
塊子既能覷破。
有生之患。
根株拔矣。
此根既拔。
一切無累
得無累。
咳唾掉臂
清淨
梵行也。
以此梵行之光。
照彼魔外。
自然膽喪魂驚
依之不暇矣。
雖然要覷破肉塊子
也是難事
苟於出
世之心。
未定而惑不決
豈易為哉。
相宗之書。
通變師承
一分加一分繫縛。
故於性宗禪宗上。
和會不來
若於相宗精了
一切外書
總是佛法
古人云。
若人識得心。
大地寸土
寸土尚無。
外書
非心而何
我每常見此等病人多。
不惜勞擾
牽枝
引蔓如此(示門人)。
藏教利用
急於陶凡。
通教利用
急於陶滅色明空之
劣習。
別教急於通人之狹識。
圓教全始全終吾如
來初之本致也。
通人以狹言者
其斷惑止於見思
巧勝乎滅色耳。
別教功用殊特
非通之例。
葢斷無明
十二品也。
圓教則圓斷之矣。
內書讀之。
不以六即
雙融。
了了不昧
其濫魔外無疑也。
將此細議。
則不
論旨
過半矣(示聞郎)。
大眾
今日臘月三十夜
梅花色上添新歲。
爆竹
聲中減舊年
請各屏息緣心
諦聽慈雲兩句淡話
大凡人生不切
只被箇富貴貧賤
忙迫閒散障了
他。
富貴最極。
人中不過輪王
天上不過摩醯首羅。
至福盡。
五衰相現。
眷屬厭離
威德不振
死魔現前
豈不要強作箇主宰
多享幾日癡福
其如無常沒情。
直下請行
到此時際。
庸人何異
慈雲眼前齊頭
整腦。
伶牙利齒。
談吐便便漢子
專心致志
莫不
功名富貴極則
眠思夢想
必欲滿願方休。
輪王
摩醯首羅。
到頭只是這等榜樣
何苦并盡精神
逐逐
斷送一生
又有一等
富貴籠罩不得的。
以閒散為懷。
陶情高尚
殊不知天上人閒
最閒散者
莫過神仙
乘風往返
瞬息萬里
意有所向
不遂心
一旦報謝淪墜生死
從前神通變幻
種種逍遙
一無
所仗。
隨業受苦
猪狗同倫
償也業債
大眾
上來
貴閒散。
撞了箇大年三十夜
都結如此
貧賤
迫。
何足道。
此是三界苦樂榜樣
不知三界
亦有苦樂
大眾肯信否。
若說不信
諸佛誠言敢不
信。
聲聞斷見思惑盡。
永脫分段穢軀。
六通任無為
山壁由之直度。
改身換質。
稱念即成。
豈不樂也。
然還
塵沙無明
根本無明在。
難免變易生死
佛性
上未得洞然徹了。
酣飲寂滅濁酒
觸事面墻
枯樁
死漢相似
豈不是苦。
此是三界外的苦樂
障蔽了佛
性。
不得受用真寂三昧
何況三界裏頭
腥臊危脆
之身。
結業顛狂之想。
戀此涕唾富貴
果是皮裏有血。
眼裏有筋的漢子
聞此淡話
豈不面熱痛省。
尋箇出
脫這圈[袖-由+匱]的活路
大眾一段平常奇特的事。
只自不知
如何是極平常
人皆固有本自現成
只為
封識鎻。
不得受用
如何是極奇特
不離此臭穢之
軀。
即就煩惱業窟裏
一段堅固信心
勇猛精進
毀譽
不顧著。
辦了此段志氣
然後見真善知識
將此懷抱直心告訴他。
不辜你此點真誠
必指你
箇尋活路方法
直下信受其言。
不得揣摩
不得
聰明杜撰
即如初生嬰兒
惟乳是念。
不知母之妍醜
貴賤
參禪漢子
也要如是
葢人本色
心不純粹
決做此等不得
果辦了此等肚腸
繫住參話頭
不論日月
孜孜綿密
迥迥現前
一片觸不碎的境界
情關坐斷
意識不行
到此光景
胸中一點憎愛
不可得
何況軀殻上的死生
這箇時節
并著精彩
𢬵
直前
以悟為期
真心不退
十方諸佛。
權位
八部
慈憫冥加。
忽然透徹
大事了當
殺活自由
不妨富貴弘化
示高尚以振俗。
若必富貴
散為障道。
此又無繩自縛
死結不少
果到此地位
不離臭皮袋
便是肉身菩薩
眾生抽釘拔楔。
點凡
成聖。
縱步毗盧頂上
鼓化於今門頭
叱咤死參
豪傑之偷心。
棒喝敲落無明子的習氣
若也如
是。
不惟自了
亦且為人
豈不特奇乎。
大眾如何是本
參話頭
趙州投子
大死的人。
却活如何
子云
不許
夜行
投明須到。
且道何道理。
有會得的出來吐露
看。
若都不薦
各各自便
偈曰。
一念無明昧已靈。
昏昏
埋沒幾千生。
臭尸殻上分妍醜
虗幻門頭愛憎
邪途誰解險。
飄流苦海不知醒。
莫言此是閒饒舌
大要諸人出火坑(除夜示眾)。
五慾覆盆
心光不明
有能揭之。
千古長旦。
不亦
哉。
全生之德。
莫若襲明之功也。
葢日沈則月襲其
月沒則燈襲之。
如日月燈三者照不及處。
苟微不
自發之光。
則諸暗相永昏我矣。
是故宗譜之設。
在襲明。
飲光至於震旦鼻祖
以不傳之妙。
拋擲
衣鉢偈頌之閒。
使天資高者。
即妙襲明。
明明無盡
譬諸無盡燈
然唯濟北一枝
光茂特盛。
似他宗莫
及也。
雖然雲門洞山溈仰法眼之門。
出人亦皆奇偉
又非後世黃口禪雛。
得而皂白者也。
五戒精持。
須明三聚
五戒者。
不殺不盜不淫不妄不
是也
三聚者。
一攝律儀戒。
律即法律
禁止之義。
儀即儀式
軌範之義。
持此戒者。
一者不得為利
故。
自讚毀他。
二者不得故慳。
不施前人
三者不得
打罵眾生
四者不得毀謗大乘經典
持此四法
不離
故名攝律儀戒。
二攝善法戒者。
身口意所
作善法。
及聞思修三慧
六度萬行
無不聚攝。
名攝
善法戒。
三攝眾生戒者。
謂能攝受一切眾生
能攝之
行。
即是慈悲喜捨
名愛念
能與眾生樂故。
悲名憐
愍。
能拔眾生苦故。
名喜慶
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故。
捨名無憎無愛。
常念眾生得無憎無愛故。
以此
等法。
諸眾生。
故名攝眾生戒。
五戒三聚
精博
遺。
精則五為諸戒之本。
故名此五為根本戒。
博則無
善不攝。
故名此三為三聚戒。
是故持五而不持三。
人天
難繼佛祖
戒殺不能放生
戒盜而不能
布施
戒淫而不能教人持戒
妄語不能語說
法。
戒酒不能勸人戒飲。
名下五戒
反是名中
五戒
如能五戒三聚
兼持無犯。
上品五戒
嗚呼
一念不生。
五戒三聚
凡聖圓滿
一念既生。
五戒三聚
在道前或不聞名字
聞名字。
不知義趣
知義趣。
以染業障重。
不能持守
道中道後。
道有淺深
或滿
持。
或分持。
有明文。
不煩舉。
初心之人。
謂之毛
凡夫
觸境風逆順。
心識飄忽
如墮鴻毛康莊
微風歘起
飄忽無定。
故有志出苦持五戒者。
若不
重大惡誓
痛制心識
觸境風。
現行力故。
流易墮。
淨岸難登
古人自知染習濃厚
於戒戒之下。
一一
大重誓。
扶持戒心
使無飄忽
今可既知浮榮危脆
見幾而作
掛冠祝髮
自外及庶。
自庶求真。
生生世世
不受雜身。
常為男子
六根完具
福慧隨願
永作比丘
斷見思後。
分身散影。
佛國土。
成就眾生
如是戒願。
豈可易發
受戒後。
不以惡誓怖心。
繩束縛。
實難持。
願實難發故。
戒急願緩。
戒屬生滅
戒急願急。
本無生滅
能持無生滅戒。
五戒三聚
自然
風逆順之中。
任運無犯。
倘慮三聚廣博
五須
三聚
如五不精
戒神瞋怒
一戒五神
戒二十五神。
如影隨形
護持戒人。
剎那不離
持戒
不精
神亦無時不怒。
兩順一逆
迷悟綱宗
綱宗不明
行失凖。
唐宣宗
五年
京兆薦福寺弘辨入見
上問曰。
何為頓見。
何名漸修。
對曰。
頓名自性
與佛同儔
有無始染習。
故假漸修對治
順性起用
如人吃飯
不因一口便
飽。
帝悅。
賜號圓智禪師
此兩順一逆綱宗之所劵也。
大抵眾生
本無有苦受。
以性變為情
昏動乃作。
萬法
生焉。
昏動既作。
明靜失真
明靜既失。
動日深。
昏動
既深。
所不至。
故瞥起一念
不在上品十惡
則在
中品慳吝十惡
不在中品慳吝十惡
在下愚癡
十惡
不在下品愚癡十惡
則在五戒滿缺之閒。
不在
五戒滿缺之閒。
則在猜忌十善之域。
不在猜忌
十善之域。
則在純修十善之天。
六者
雖升沈不同
苦樂各交。
皆性變為情而有也。
夫性初本妙。
變而為
粗。
名下凡。
粗必流至於濁。
濁必受苦
苦極必思本
如人臨死生之際。
號呼父母
必哀天叩地。
諸佛菩
薩。
乘其思本之時。
遂以緣因佛性熏之。
熏熟則解。
則能了知根塵無性
孰為物我
無物我者。
在堯不
加多。
不加少。
堯能以解治染習
所以人欲日消
天理日全。
陽回大地
消得一分氷。
則一分水現前
消得十分氷。
則十分水現前
水既現前
不可得
名一逆
水性融通
在方而方。
在圓而圓。
可以六合
靈潤
可以三冬霜雪
在天為雨。
在地為泉
流為江。
在貯為湖。
在納為海。
名雖多種。
實則惟濕而
巳。
以其在方圓之器。
而器不能留礙
妙覺聖人
身散影。
遍入諸趣
開迷成覺
鑄苦為樂
莫不濟。
未嘗有累。
此名妙順。
又名順性起用
順性起用中。
有逆而未全者。
有逆而將全者。
有逆而巳全者。
如巳
不能忘之。
順性之用。
不能稱性。
惟稱性之用。
方能妙物無累
大通智勝佛。
十劫道場
不得
佛道
坐此座。
佛法現前
以其忘。
而能起稱性之
用耳。
一逆之中。
有聲緣覺菩薩佛。
四法界不等
聲聞厭苦集為染。
欣滅道為淨。
緣覺流轉為苦。
欣還滅為樂
菩薩雖圓別殊種
皆以六度波羅蜜
佛國土。
成就眾生
則不然。
頓明自性
雖臊臭凡
夫。
能於境緣逆順之衝。
一味率性應之。
如龍用水
虎用風。
謂之有心耶。
龍虎未起時。
風雲自生。
之無心耶。
脫微龍虎
風雲不起
老龐曰。
日用事無
別。
惟吾自偶諧。
頭頭取捨
處處張乖
朱紫誰為
號。
丘山絕點埃。
神通妙用
運水與搬柴。
雲門問大
眾曰。
柴搬人。
人搬柴耶。
小壽禪師以擔柴出市。
薪忽
墮地
大悟
偈曰。
撲地非他物。
縱橫不是塵。
山河
大地
全露法王身。
陸亘大夫南泉曰。
肇法師
奇怪
解道天地同根
萬物一體
南泉庭前牡丹花
云。
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
嗚呼
葉公畫龍非不專。
真龍現前投筆怖走。
紫栢南泉恁麼道。
打一
摑云。
和尚腦後
數行白髮曾見麼。
法樹來前。
紫栢
不耐落索
為樹郎略拈兩順一逆綱宗
兼提古德
機緣一兩則。
又自弄家風
陸亘一上語者。
不過
愍樹郎不遠登山
辭別壽母
若不本分事
慰樹郎
母子之心。
得非兒女態乎。
雖然本分事
徹骨英雄
不易承當
姑以三歸母子出世之因。
五戒資人
天之種。
三歸者。
歸依則不迷。
歸依法則不饑。
依僧食必正。
故曰。
正命食。
不足以法身慧命
戒者。
不殺則壽。
不盜則泰。
不淫則潔。
不妄則信。
不酒
則智。
此五者。
上中下焉。
上者治心
中者束身
下者
戒雖曾受。
實或負名
郎當斟酌上中下戒
自擇
之(示朱虬菴)。
眾人為欲噉。
聖人能噉欲。
為欲噉。
則迷已而
物。
能噉欲。
無物不轉
曰若能轉欲。
即同如來
人一涉欲境。
伹知有境。
不知有已。
聖人即欲無
欲。
故能妙萬物無累也。
世閒法精神不極
我所不化
終不能入其閫域
況出
世閒法乎。
大都世閒法。
帶情而入。
亦可得其精。
出世
閒法。
苟不超情而入。
直饒苦心驢年
終無有入
處。
故曰。
離心意識參。
若不離心意識
凡所參者皆心
意識也。
古人謂之用賊作家
非伹家破。
禍終不免。
憨憨子曰。
吾讀論。
乃知清涼疏華嚴也。
雖精
且深。
然不若李方山發揮
蹊徑可尋。
天機
者。
以不可尋為前茅
研窮不巳。
忽焉而入。
則笑謌於
彌勒樓閣之中。
遨遊無量剎海之上。
得事無礙
者。
普菴肅
邵武輩。
自唐迄明。
不乏人也。
但於
遭際通塞
其所得者。
隱顯於時焉。
如船子不
夾山
則終陸沈烟波中巳。
華嚴法華
大雄
始終本懷也。
大經疏則有清涼。
論則有方山
法華也。
既為華嚴之終。
若不假手天台
玄義
作。
其孰能之。
有宋寂音尊者
作論論法華。
則以文字
拋擲不傳之妙。
三周九喻之閒。
譬如夜光之珠。
宛轉橫斜衝突金盤之內。
不可得而測其方向也。
可必者。
知其不出盤耳。
盤喻文字
珠喻不傳之妙
也。
或曰妙不可傳
既不可傳
孰知其妙。
知妙而不
可以文字語言得之
文字語言
獨外乎妙哉。
如文
語言既在妙外。
文字語言不可得而傳。
可傳
也。
妙既可傳
文字語言不可傳者。
則粗者愈精。
者愈粗矣。
為我即之。
憨憨子應曰。
精。
謂理也。
粗。
事也。
理。
猶水也。
事。
猶波也。
如必以為文字語言非妙。
妙非文字語言
是離波求水也。
離水求波也。
子悟波
水之喻。
精粗不待吾再告而知矣。
天台六即
波也。
即。
水也。
有迷波者。
謂波非水也。
有迷水者。
謂水
非波也。
謂波非水。
凡夫甘陷無分之阱。
終迷而不
出矣。
謂水非波。
則淺悟之徒。
不免坐於忽聖之坑也。
此吾天台六即所以建也。
六即者。
理即。
名字即
觀行
即。
相似即。
分證即。
究竟即是也。
夫理即也者
謂聖凡
共有也。
名字即
謂其聞名知義也。
觀行即。
謂其能依
起行也。
相似即。
謂其依行相似理水也。
分證即。
謂其能入初住。
得與真法流水即也。
自是由等覺而
妙覺
謂之究竟即也。
是以知即外六。
則即無所得
知六外即。
則六亦無所得
如是知者
乃謂之圓解
也。
依圓解起行
始謂之圓行。
行既圓。
則所證獨不圓
乎。
嗚呼
藏通別皆金口所流出也。
不名圓教
惟華
嚴法華。
最上乘經。
謂之圓教
根器異也。
華嚴
時非鹿苑時也。
乃至非法華時也。
如來聖人有異
異言哉。
六即之建。
五位之設。
總謂理可頓悟
須漸除。
不假五位
陶鑄無始習染至盡。
則果體終
不可證也。
陶鑄習染
若不頓悟圓旨。
則行屬有為
非圓行也。
六即即。
波外無水也。
即即六。
水外
波也。
華嚴法華
皆以象寓意
得意而忘象者。
波為水可也
指理為事可也
指精為粗可也。
指粗為
可也
脫泥象而不得其意。
清涼方山石門復出
吾未如之何巳。
夫繩之為網。
水陸之命。
有所逸者。
未可知也。
以錢
為網。
水陸之味窮矣。
夫味離舌無有
離身無有
離心無有
故至淫者化為婦人
至暴者化為猛虎
葢其心既變。
其形不得不變也。
非心生身乎。
能因味得舌。
因舌得身。
因身得心
因心得性
性得
則孰為物。
為我
故曰血氣之屬必有知
凡有知者
同體
又曰性相近也。
世儒知性
橫謂我性與物
不同
遂因味失舌。
因舌失身
因身失心
因心昧性。
昧性則無往而非情。
所以被形用。
不能用形耳。
形用
不過口腹之欲
安知所謂性哉。
劉生倘薦
此。
戒殺不難矣(勸劉生戒殺)。
紫栢老人集卷之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