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康居尊者传¶ (自动笺注)
八十八祖傳贊卷之二
匡廬憨山釋德清
秀水寓公高承埏
嘉興上士錢應金
**康居尊者
康僧會者。
康居國大丞相之子也。
彼國出家
有神異。
因望震旦國。
有光燭天
曰此佛舍利光也。
遂尋光而
公元241年
來于吳。
赤烏四年。
金陵止。
長于里。
營立茅茨
設像
行道
國人初見沙門
以為異。
有司以聞。
吳主孫權曰。
漢明帝所夢佛道遺風耶。
詔至。
問狀
會曰。
如來
大師
入滅千年矣。
靈骨舍利
應無方
阿育
王奉之。
為八萬四千塔。
此其遺化也。
以為誇巳。
舍利可得。
當為塔之。
若其不驗
國有常刑
會請立壇
求之。
期七日無驗
又展二七無驗
權曰。
趣烹之。
會默
念佛真慈
豈違吾願哉。
更請展期七日。
五鼓矣。
鏗然有聲
起視瓶中
光明錯發
黎明進之。
權與
聚觀
歎曰。
希世之瑞也。
會又言。
舍利威神
一切
間。
無能壞者。
權使力士錐之砧碎。
光明自若
乃為
建塔建業佛陀里。
又為寺。
奉會居之。
建初寺
即今大報恩寺
乃江南塔寺之始也。
贊曰。
法身舍利普徧大地
 光明照耀無處不是
 爰有至人尋光而來
 懇求出現梵剎初開」
**佛圖澄禪師
竺佛圖澄和尚
自言百餘歲。
積日不食
誦呪
役使鬼神
腹傍有孔
以綿塞之。
夜則拔綿。
光出
照室。
臨溪
腸胃洗濯
還納腹中。
能聽鈴音。
言吉
凶。
莫不奇驗
洛陽宼亂
潛伏草萊
觀時變。
時石
勒屯葛陂
殘殺
杖錫謁勒。
勒試以道術
澄取滿
鉢水呪之。
青蓮華生鉢中
光色耀日
由是神敬
延之軍中
及勒稱趙王
皇帝事。
敬澄彌篤。
勒殂。
季龍襲其位。
徙都鄴城
傾心
令乘雕輦
朝會
引見
常侍御史
悉助舉轝升殿
太子諸公
扶翼而前。
坐者皆起。
司空李農。
朝夕問候
支道林聞之曰。
澄公其以季龍
鷗鳥耶。
季龍因問曰。
佛法不殺
天下生殺
恐違佛戒
澄曰。
帝王事佛。
恭儉
忍。
讚佛道。
不為暴虐
不害無辜民。
有為惡化之不
悛者。
可不罰乎。
但殺不可濫。
不可不恤耳。
將去
世。
詣辭。
龍驚曰。
大和尚遽棄我乎。
澄曰。
出生入死
道之常也。
脩短分定
無由增損
道貴行全
德貴
怠。
苟德無玷
雖死如生
咸無焉千歲何益哉。
言訖
坐而逝。
後有僧。
雍州來。
見澄入關
以聞。
龍發
視之
惟塊石存焉。
贊曰。
至人隱顯其行莫測
 透體光明其用自別
 出入帝庭狎鷗鳥
 脫然歸去由來時道
**東林遠禪師
東林遠禪師
諱惠遠
雁門樓煩人
姓賈氏
為儒
羣書
尤𨗉周易老莊。
與其惠持
道安法師
聞講般若經
開悟
歎曰。
九流異議
粃糠耳。
遂與
其弟惠持投簪
授業安師。
門徒數千。
居第一座
師甞臨眾歎曰。
使道流東國
其在遠乎。
師後隨安師。
襄陽
值時亂。
師徒屬。
分散臨岐
皆蒙誨益
惟師
不聞一言
即跪請曰。
獨無訓勅
非人類。
安師曰。
汝者復何所慮。
東遊于晉。
潯陽
廬山
愛之
止。
龍泉精舍惠永
先居西林
師乃建寺于東。
號稱
林。
經營之際。
山神降靈
其夕大雨雷震
詰旦良木奇
材。
羅列其處。
乃建其殿。
名曰神運
時晉天下奇才
隱居不仕
廬山遠公之道。
皆來從之。
師謂劉程之
等曰。
諸君倘有淨土之遊。
當加勉勵
遂同發志
于無
量壽佛立誓
期生淨土
由是十八高賢
結社念佛
率眾一百二十三人
同盟棲心淨業
陶淵明
酒。
聞山無酒
攢眉而去。
謝靈運二池
以栽蓮。
僧惠要刻十二葉芙蕖浮水
以定時晷
稱為蓮漏
淨土一宗七祖
東林遠公
是為初祖云。
贊曰。
曠志高懷游心淨土
 剏開東土以為初步
 蓮漏清聲流韵至今
 凡有聞者靡不歸心
**附錄錢塘虞淳熈蓮宗十祖贊(昔止七祖
至是升祔三祖
稱為十祖)
***初祖廬山辯覺正覺圓悟法師(慧遠師道安)
遠公開宗首明心要
 像浮神運集賢契玅
 夢分法十支澄照
 蓮社之名千秋永劭」
***二祖長安光明法師(善導云。
彌陀化身)
導師化身而示厭身
 力竭流廢𥨊離裀
 口吐億光隨聲接人
 燈續無量帶累行因
***三祖南嶽舟法師(承遠)
「般僕隷帝王遙禮
 糲食草土委擲錢米
 勤誘專念教魁普濟
 惡衣侍佛宏域先啟」
***四祖長安會法師(法照善導後身
承遠傳見後)
法照教主七佛
 分燈華嚴傳聲宸居
 內外五會願力難思
 證無上覺俄返西池
***五祖新定巖法師(少康)
臺巖康公來自安養
 錢誘千兒口吐萬象
 放光西逝一光無兩
 生巳久生往實不往」
***六祖永明智覺禪師(延壽傳見後)
永明神棲珍域無邊
 萬善同歸七度順緣
 宗鏡攝色巢裓安禪
 定光口證即佛入廛」
***七祖昭慶圓淨法師(省常)
錢塘造微西湖佛日
 淨行淨侶公卿牧伯
 遠擬匡山近誰入室
 迴耀交光非二非一
***八祖天目中峰禪師(明本傳見後)
中峰立地無量
 本性彌陀自贊
 既參半偈更吐百章
 騰輝南詔歸主樂邦
***九祖天寧楚石禪師(梵琦)
楚石文雄名聞禁闥
 三觀百吟一齊四達
 目覩勝蓮青光寥濶
 東西有無臨行一喝
***十祖雲棲蓮池禪師(袾宏傳見後)
蓮池稱理早護牟尼
 秘大現凡行若嬰兒
 返念自性爰答予詞
 疏鈔重輪日耀西垂
**寶誌公禪師
寶誌公大士
金陵東陽民。
朱氏之婦。
上巳日
聞兒
鷹窠中。
梯樹得之
以為子。
七歲鍾山沙門
僧儉出家
後顯跡。
以剪尺拂子杖頭
之而行。
於是往來皖山劒水之下。
髮而徒跣
錦袍
俗呼為
誌公
面方而瑩徹如鏡。
手足鳥爪
經行聚落
兒童
譁逐之。
或微索酒
累日不食
甞遇食鱠者。
從求之。
食者分㗖之。
而有輕薄心。
誌即吐水中
皆成活魚。
題詩
不可解。
後皆有驗。
齊武帝大士惑眾
逮獄
是日國人咸見大士遊行市井
既而簡較
仍在
獄中。
是後亦多異跡
梁武帝初年
大士寶誌
跡拘
塵垢
神遊冥寂
水火不能焦濡。
蛇虎不能侵懼。
語其
佛理
則聲聞巳上。
談其隱淪
遁仙高者。
豈可以俗
法常空相疑忌
自今中外
任便宣化
帝令張僧繇
大士像。
下筆輙不自定
誌自以指𠢐面門分。
披出
十二面觀音
玅相殊麗
竟不能畵
一日與帝。
臨江
望。
有物泝流而上
公以杖引之而至。
乃紫栴檀也。
以屬供奉
雕誌像。
頃刻而成。
神彩如生
帝每以事問。
無不預言
莫能悟。
及帝問國祚留難否。
公指其頸。
意在侯景也。
先自卜塟地于鍾山
贊曰。
至人潛行不可知
 從何處來為鷹之兒
 遊行世間人莫能測
 擘破面皮何必說」
**慧約國師傳(補)
智者慧約國師
字德素
姓婁
東陽烏傷人
母留氏。
長人金像令吞之。
又見紫花繞身
因而有孕。
便覺
精神爽發
思理明悟
及誕之日。
光香充滿
童時即以
佛事為戲。
鄉俗養蠶
不服縑纊
季父喜獵。
屢勸
不改
遂絕腥羶
季父夜夢赤衣使者
手持矛戟
謂之
曰。
終日殺生
菩薩教化不從
捉來就死。
驚覺汗流。
改業
師心出俗
莫知所適
忽見一僧
問之。
僧東
指曰。
剡中佛法甚盛。
遂不見方
悟為神。
年十七。
始落
髮于上虞東山寺
事南林沙門慧靜
及靜遷化
巖棲
却粒餌。
松术
齊中書郎周顒
草堂寺以居之。
褚淵
太尉王儉。
交請開法
甞𥨊疾。
梵僧曰。
薩當至。
俄而師至。
病遂豁然
請受五戒
所居
異香滿室
猛獸馴階。
靈異不可殫述
梁武帝大興
法。
請師為闍黎
尊之曰智者
太子諸王
公卿道俗
受戒者。
四萬八千人
說戒時。
甞有一乾鵲二孔雀。
來集聽之。
帝躬稟菩薩大戒
自是入見
別設漆榻。
作禮
後乃就坐
及將入滅
香滿法界
師勉眾畢。
掌而化。
親臨訣。
哭之慟。
勅葬寶誌公塔左
乘青
牛。
吼淚不息
建塔之始。
白鶴一雙
繞塔悲鳴
至葬後
始去。
贊曰。
「此大菩薩比丘
 戒從性發通豈修成
 作帝王教化
 誌公是隣白鶴翔舞
**二十八祖菩提達磨尊者
二十八祖菩提達磨大師者。
南天竺國香國王
公元308年
三子
般若多羅
付法巳。
謂曰。
待吾滅後六十七載
當往震旦
大法藥。
直接上根
慎勿速行。
衰于日下
演化國中
久之震旦緣熟。
即至海濵
寄載商舶
公元527年
梁大通元年
南海
剌史蕭昂表聞
入見
帝問
曰。
造寺寫經度僧。
有何功德
師曰。
無功德。
帝曰。
何以無功德。
師曰。
此但人天小果。
有漏因耳
帝曰。
如何真實功德
師曰。
淨智玅圓
體自空寂
如是
德。
不以世求。
帝曰。
如何聖諦第一義
師曰。
廓然
聖。
帝曰。
對朕者誰。
師曰不識
不悟
知機不契。
渡江入魏
嵩山少林寺
終日壁觀
時有僧神光
乃往
晨夕參承
值天大雪
光堅立不動。
遲明積雪
過膝
師愍而問曰。
汝當何求。
悲泣哀請
師責其慢
心。
光潛取利刀。
自斷左臂
置于師前。
師知是法器
曰。
今汝斷臂求法。
此亦可在。
易名慧可
曰。
佛法
印。
得聞乎。
師曰。
諸佛法印
從人得。
曰。
我心未
安。
師曰。
將心來。
與汝安。
曰。
覓心了不可得
師曰。
安心竟。
大悟
告曰。
如來正法眼藏
迦葉
展轉至我。
付與汝。
汝當護持
袈裟以為法信
楞伽四卷
可為心印
偈曰。
本來茲土。
傳法迷情
一花五葉
結果自然成。
為此初祖
贊曰。
師心甚急其來太早
 一語不投此心不了
 冷坐少林幸得神光
 一臂墮落其道大昌
**二十九祖慧可大祖禪師
二祖慧可大師者。
武牢人也。
姓姬氏
父寂。
初無子。
之既久。
一夕異光照室。
母因有娠
生以照室之瑞。
遂名神光
幼志不羣
先依香山律禪師
出家授具。
遊歷講肆三十年。
却返終日宴坐
靜中一神人。
以授道之緣。
換頭骨。
達磨大師默坐少林
徑造
竟。
得其心印
達磨西歸
大師繼闡玄風
博求法嗣
見一居士
年踰四十。
不言名氏
聿來設禮
問曰。
子身纏風恙
請師懺罪。
師曰。
將罪來。
與汝懺。
良久
曰。
覓罪了不可得
師曰。
與汝懺罪竟。
宜依佛法僧住。
士曰。
今見和尚
巳知是僧。
未審何名佛法
師曰。
是心
是佛。
是心是法。
法佛無二
僧寶亦然
士曰。
今日始知。
罪性不在內
在外
不在中間
如其心然。
佛法無二
也。
深器之。
即為剃髮云。
是吾寶也。
宜名僧璨
其年
三月十八日
光福寺授具。
自茲疾漸愈。
執侍二載
師乃告曰。
菩提達磨
遠自西竺來
正法眼藏并信
衣。
密付與吾。
吾今授汝。
汝當守護
勿令斷絕
聽吾偈
曰。
本來緣有地。
因地種花生。
本來無有種。
華亦不曾
生。
為此二祖
贊曰。
航海特來多少苦心
 震旦國裡祇得一人
 覓不可得如水任器
 以此傳家是為第二
**三十祖僧璨智禪師
三祖僧璨大師者。
不知何許人
白衣二祖
受度
傳法
隱于舒州皖公山
屬後周武帝破滅佛法
往來太湖司空山
無常處。
積十餘年。
時人無能
公元592年
者。
至隋開皇十二年
沙彌道信
年始十四。
來禮祖
曰。
願和尚慈悲
乞與解脫法門
祖曰。
誰縛汝。
無人
縛。
祖曰。
更求解脫乎。
信于言下大悟
服勞九載
吉州受戒
侍奉尤謹。
祖屢試以玄微
知其緣熟。
付衣法。
偈曰。
華種雖因地
從地種華生。
若無人下種
地盡無生
為此三祖
贊曰。
通身是病不知來處
 忽逢醫王猛省其故
 心空骨剛且便行脚
 遇有力一擔付託
**三十一祖道信大毉禪師
四祖道信大師者。
姓司馬氏
世居河內
後徙蘄州
廣濟縣
生而超異
幼慕空宗解脫門。
宛如宿習
三祖嗣法
攝心無𥧌。
不至席者。
葢六十年。
隋大
公元593年
十三載
徒眾吉州
值羣盜圍城
七旬不解
惶怖
祖愍之。
教念摩訶般若
賊眾雉堞間。
有神兵。
相謂曰。
城中必有異人
不可攻矣。
稍稍
公元624年
退。
唐武德甲申歲
師却返蘄。
春住破頭山。
學侶雲臻
一日黃梅縣
路逢女子
𢹂一小兒。
骨相奇秀
異乎
常童。
祖問曰。
子何姓
答曰。
姓即有不是常姓
祖曰。
何姓
答曰。
佛性
祖曰。
汝無姓耶。
答曰。
性空故無。
默識法器
即俾侍者
至其母所。
乞令出家
母以夙
緣故
無難色。
遂捨為弟子
以至傳法付衣。
偈曰。
有生性。
因地生生
大緣與性合。
當生生不生。
學徒委之。
為此四祖
贊曰。
少年出家利根捷疾
 六十餘年脇不至
 學侶雲臻何待小兒
 以有夙約觀者不知
**三十二祖弘忍大滿禪師
五祖弘忍大師者。
蘄州黃梅人
先為破頭栽松
者。
甞請于四祖曰。
法道可得聞乎。
祖曰。
汝巳老脫
聞其能廣化耶。
儻若再來
尚可遲汝。
乃去行水邊。
一女浣衣
揖曰寄宿
女曰。
我有父母
可往求之。
諾。
我即敢行。
首肯之。
遂回䇿而去。
周氏季子也。
歸輙孕。
父母大惡
逐之。
無所歸。
日傭里中
夕止
于眾館之下。
巳而生一子。
以為不祥
因拋濁港中
日見之。
泝流而上
氣體鮮明
大驚
遂舉之。
成童隨母
乞食
里人呼為無姓兒。
逢一智者
歎曰。
此子缺七種
相。
不逮如來
後遇信大師得法
嗣化于破頭山。
咸亨
中有居士
姓盧。
名慧能。
新州來。
參祖。
問曰。
汝自
何來。
嶺南來。
祖曰。
欲須何事
曰惟求作佛。
祖曰。
南人佛性
曰人有南北
佛性有南北乎。
祖知是
異人
乃曰。
著槽廠去。
盧入碓房
腰石舂米
閱月
日祖求法嗣
令眾各書偈呈解。
上座神秀
書偈于壁
曰。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拂拭
勿使惹塵
埃。
祖知未悟。
盧書偈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見知之。
自入碓房
三更
入室
付衣鉢
偈曰。
有情來下種。
因地還生
無情
無種
無性亦無生。
為此五祖
贊曰。
來歷不明出身恰好
 一件未完兩家都了
 破頭山中黃梅路上
 往來自由大人相」
**三十三祖慧能大鑒禪師
六祖慧能大師者。
俗姓盧氏
其先范陽人
行瑫
德中
左官新州
遂籍焉。
師生三歲喪父。
其母守志
鞠育
長家貧。
採樵以給。
一日負薪入市
聞客讀金
剛經。
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遂悟。
問客曰。
此何法也。
于何人。
客曰。
此名金剛經
得于黃梅忍大師
祖遂
告母。
以為尋師之意。
先至韶州
無盡尼。
說涅槃
義。
遂修曹溪寶林寺
以居之。
頃即之黃梅
大師
默識之。
傳衣法。
令隱于懷集
四會之間。
獵人
公元596年
中。
十有六年
至儀鳳元年正月
南海法性寺
時印
宗法師
涅槃經
座下二僧
見風旛動
論動義
未決
祖曰。
非風非旛。
仁者心動
印宗聞之。
知是異人
問之。
祖以實告。
出示衣鉢
一眾驚歎
乃集眾剃髮
菩提樹下。
智光律師
具足戒
印宗緇白千人
送歸寶林
開法曹溪座下
開悟三十餘人
獨青
原思南嶽讓二大師上首
自此道分兩派
一日
告眾曰。
吾忝受忍大師衣法。
今為汝等說法
不付其
衣。
葢為汝等。
信根淳熟
決定不疑
堪任大事
聽吾偈
曰。
心地諸種
普雨悉皆生。
頓悟華情巳。
菩提果自
成。
為此六祖
贊曰。
樵斧纔拋以石墜腰
 靈根久植從此抽條
 源出曹溪橫流大地
 直至于今無處不是
**章安結集灌頂法師
公元676年
安法師
諱灌頂
臨海章安人
姓吳氏
始生三月
隨母稱三寶名。
有僧過門
謂其母曰。
此子非凡
因以
為名。
七歲依攝靜寺慧極出家
日記萬言
年二十受
具戒
天縱慧解
一聞不忘。
陳至德初
天台智者
修禪寺
稟受觀法
研繹既久。
頓蒙印可
因為侍者
住處
所說法門
悉能領解
智者大師
聽講法華
金陵光澤。
法華玄義及圓頓止觀于江陵玉泉。
至于餘處。
講說聽受之次。
悉與結集
大小部袠百有
餘部。
傳諸未聞。
天台一家教觀。
大有功焉。
智者
後。
師應皇太子
令入京講法華玄義
送還山。
著涅
玄義二卷二十卷
時隋末。
兵興宼盜羣起
師自
公元680年
序曰。
推度聖文
凡歷五載
何年不見兵火
何月不見
干戈
菜食水齋
氷床雪被。
勞苦有若此焉。
疏成。
火焚之。
不爇。
壽七十二。
入滅
是為台宗九祖之一。
同學智晞
臨終曰。
吾生兜率
先師智者寶座
公元686年
列皆巳有人
虗一座。
天人曰。
六年
頂法師
來升此座。
計歲論期。
晞言不謬。
贊曰。
影響法化雲龍風虎
 凡立幟者必有其伍
 一家教觀至師大昌
 入多聞源遠流長
**附錄台宗十七祖
*高祖龍樹尊者
*二祖北齊尊者(慧文)
*三祖南岳尊者(慧思)
*四祖天台智者(智顗)
*五祖章安尊者(灌頂)
*六祖法華尊者(智威)
*七祖天宮尊者(慧威)
*八祖左溪尊者(玄朗)
*九祖荊溪尊者(湛然)
*十祖興道尊者(道邃)
*十一祖至行尊者(廣修)
*十二祖正定尊者(物外)
*十三祖玅說尊者(元琇)
*十四祖高論尊者(清竦)
*十五祖淨光尊者(羲寂)
*十六祖寶雲尊者(義通)
*十七祖法智尊者(知禮傳見後)
**慈恩玄奘法師
慈恩玄奘法師
洛陽陳氏子。
出家授具。
年十一即
誦通維摩法華
及長負笈西遊
道基法師
受阿
毗曇婆沙雜心等論。
讚之曰。
遊講肆多矣。
未見
公元1103年
少年神悟若此
貞觀三年
詣闕上表
西域取經
不許
私遁玉關
高昌葉護等國而去。
途歷四
載。
中印度
即遇大乘居士
授瑜珈師地論。
王舍
城。
止那陁寺。
從戒賢論師
受瑜珈唯識相宗之旨。
周遊西域
十有餘年。
閱百三十國。
如來所化之地。
所遺跡。
無處不至
總得梵本經論
六百五十七
部。
五時之教。
大小乘論。
外道六家七宗異執之計。
五明六釋之義。
靡不該練
收羅研究
悉得其文。
公元645年
貞觀十九年
歸自西域
京師
留守房玄齡表聞
見于儀殿。
帝曰。
師去何不相報
師曰。
去時表三上。
蒙諒許。
乃輙私行
帝曰。
師能委命求法。
惠利蒼生
甚嘉焉。
勅就弘福寺
翻譯經論
玄齡監護
資備
所須。
一從天府
譯完。
帝為製大唐三藏聖教序
皇太
子撰述聖記。
賜金磨衲剃刀
後于慈恩寺
大塔
奉新經。
是為慈恩宗二祖
贊曰。
大教東流其法未普
 爰有應真委命往取
 般若流光相宗大啟
 苦海舟航利濟無巳」
**附錄慈恩三祖
*初祖西天戒賢法師
*二祖三藏玄奘法師
*三祖慈恩窺基法師(傳見後)
**南山律師
律師諱道宣
京兆人
姓錢氏
吏部尚書申之子。
母夢
月輪貫懷而孕。
生時母夢。
梵僧語之曰。
所孕者。
梁之
律師也。
及長出家
以律自持
感天送供。
天童為給
使。
行道心勞疾作
毗沙門天王
授以補心之方。
今之補心丹也。
師以戒壇未合律。
躬自負土
準律
之。
行道中夜
臨砌蹶仆
少年介冑擁衛之。
師問。
汝為誰。
神曰。
弟子博叉天王子。
張瓊也。
以師戒德。
給侍耳。
師問。
世尊在世滅度之事。
一一言之。
計三千八百事。
隨問隨錄。
感通傳。
神又以所寶佛
牙授之。
靈異之事甚多
師撰有內典錄。
感通錄。
釋迦
譜。
四分羯磨
本律疏。
高僧傳
廣弘明集等書。
十一卷
並行於世。
是為南山律宗九祖
贊曰。
如來設教三學為師
 定慧所發以戒為基
 大法東流此教未光
 南山杰出一振其綱」
**附錄律宗九祖
*始祖曇無尊者
*二祖曇摩迦羅尊者
*三祖北臺法聰律師
*四祖雲中道覆律師
*五祖大覺慧光律師
*六祖北齊道雲律師
*七祖河北道洪律師
*八祖弘福智首律師
*九祖南山道宣律師
**慈恩窺基法師
窺基法師者。
代郡人
忠武公尉遲敬德之弟。
敬宗
之子也。
母裴氏。
夢吞月而生。
六歲聰慧過人
頭有玉
枕。
指文如印。
未成童便著書
初奘師齋于其第。
命出拜。
師就其父。
求之出家
宗曰。
此子悍暴
不堪
訓。
師曰。
郎君器度
將軍不生。
貧道不識
宗竟許
之。
特旨命度沙彌窺基大僧
大慈恩寺
參譯
正義
每覧䟽記
過目成誦
時年十七。
稟受
師瑜珈師地唯識宗撰述疏鈔。
及于百部
時號百
論師
師性豪侈
每出治三車。
經書食饌。
呼之
曰。
車法師
梵本唯識論十家百卷
文浩義博
請奘師。
糅成十卷
至今遵行
是為慈恩宗三祖
贊曰。
唯識幽宗義深且玄
 惟師揭之如麗天
 定從兜率預稟彌勒
 不從來安知其訣」
**賢首法藏法師
賢首法師
諱法藏
康居國人
來居長安
年十六。
詣四
阿育王舍利塔
一指
誓學華嚴
則天朝。
䇿名
禁。
天元年。
詔于太原寺。
開講華嚴宗旨。
白光
然自口而出。
須臾成葢
萬眾歡呼
則天有旨。
京城
大德
為授滿分戒。
賜號賢首戒師
詔入大遍空寺。
實叉難陀
華嚴經
次講新經。
華嚴世界品。
師地為之震動
召對長生殿
華嚴宗旨。
師指殿前
獅子
六相十玄五教之義。
則天忽然領解
著其
說。
為金獅子章。
睿宗內禪
請師授菩薩大戒
師糞
糲食
華嚴三十餘遍。
楞伽密嚴起信論。
皆有義
公元712年
疏。
先天元年
終于大薦福寺
鴻臚卿
是為華嚴
祖。
贊曰。
大法界網聖凡羅列
 獨有一綱惟師能挈
 引萬派同歸性海
 五教齊收終古不改
**附錄華嚴五祖
*初祖心大師(法順)
*二祖華大師(智儼)
*三祖賢首大師(法藏)
*四祖清涼大師(澄觀傳見後)
*五祖峰大師(宗密傳見後)
(雲棲西天馬鳴大師初祖
樹大師二祖
後祀帝心圭峰七祖)。
**法照禪師
法照國師
唐大曆間
衡州雲封寺
為時所宗。
甞于
鉢中
五色雲
中有梵剎
書題曰。
大聖竹林寺
他日復于鉢中
雲中樓。
觀萬菩薩眾。
雜處其中
所見
訪問知識
曰據所見形勢
五臺耳。
由是
願遊之。
後居郡之湖東寺
五會念佛
祥雲
覆。
雲中樓閣
阿彌陀佛
及二菩薩
滿虗空。
有數
梵師。
執錫行道
復有一老人。
謂曰。
先發願。
金色
界。
禮覲十大僧
今何輙止。
師遂與同志。
遠詣五臺
光寺。
一如鉢中所見
至大山㵎
石門
時二青衣
子。
引師入門
見金碧樓觀。
榜題曰。
大聖竹林寺
約二十里。
一百院皆金地寶池。
華臺玉樹
講堂
文殊在西
普賢在東。
獅子座
眾說法。
菩薩萬眾
共相圍繞
師于二菩薩前作禮。
問曰。
末代凡夫
未審
修何法門
文殊告曰。
修行者。
無如念佛
阿彌陀佛
願力難思
汝當繫念
決取往生
二大士。
舒金臂。
以摩其頂。
記曰。
汝以念佛力故。
畢竟無上覺。
文殊
復曰。
汝可往詣諸菩薩前。
作禮承教
師一一巡禮
聖。
復詣文殊前。
作禮辭退
青衣送至門外
舉頭
失。
代宗詔至宮中
國師號。
是為淨土四祖
贊曰。
曼殊大士將期一見
 故金色界鉢中先現
 及至入門如從舊遊
 直指極樂所歸投」
**瑜珈不空三藏法師
不空三藏法師者。
西域人
幼隨叔父
觀光上國
值金
剛智上師
從之傳瑜珈義。
智授梵本聲明論。
旬日
誦。
奇之。
引入剛道場。
驗以擲花。
謂為勝巳。
師初求
法。
夢京像皆東行
窹以問智。
智曰。
汝有受道之資。
何靳哉。
即授五部及蘇悉地儀軌
智沒奉遺教。
西遊
天竺
師子國
龍智
授十八會金剛灌頂大悲
胎藏建壇之法。
傳經論五百餘部。
二十九年。
師子
國。
歸至廣州
採訪使劉巨濟
請建灌頂壇。
文殊
公元742年
身。
天寶元年
西城石康
五國
入宼安西
召師入
內。
親秉香爐
師誦仁王護國密語
忽見
神兵
戈。
立于殿庭
師曰。
此毗沙天王第二子。
陛下
意。
往救安西
請設食以遣之。
頃之安西奏。
城東北黑
雲中
見金神人丈餘。
空中皷角大鳴
震天地。
人帳幕間。
有金鼠囓弓弦
五國即時奔潰
須臾
樓上
天王形。
謹圖其像以進。
驗之即誦呪日也。
後每誦呪
有奇驗。
肅代兩朝
尊為灌頂國師
後加
儀同三司肅國公食邑三千戶。
故今瑜珈密教
宗之。
贊曰。
毗盧灌頂是為心印
 正令全提佛魔聽命
 奔走神龍潛消百怪
 是故智者大自在
**附錄瑜珈五祖
*初祖金剛智灌頂國師
*二祖不空灌頂國師
*三祖慧朗灌頂法師
*四祖龍門無畏法師
*五祖大慧一行法師(傳見後)
八十八祖傳贊卷之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