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康居尊者传¶
康居尊者传¶ 第 627a 页
八十八祖传赞卷之二
匡庐憨山释 德清 述
秀水寓公 高承埏 补
嘉兴上士 钱应金 较

** 康居尊者传

康僧会者。康居国大丞相之子也。彼国出家。有神异。
因望震旦国。有光烛天。曰此佛舍利光也。遂寻光而
来于吴。赤乌四年。至金陵止。长于里。营立茅茨。设像
行道。国人初见沙门。以为异。有司以闻。吴主孙权曰。
是汉明帝所梦佛道之遗风耶。诏至。问状。会曰。如来
大师。入灭巳千年矣。然灵骨舍利。神应无方。昔阿育
王奉之。为八万四千塔。此其遗化也。权以为誇巳。曰
舍利可得。当为塔之。若其不验。国有常刑。会请立坛
求之。期七日无验。又展二七无验。权曰。趣烹之。会默
念佛名真慈。岂违吾愿哉。更请展期又七日。五鼓矣。
闻铿然有声。起视瓶中。光明错发。黎明进之。权与公
卿聚观。叹曰。希世之瑞也。会又言。舍利威神。一切世
间。无能坏者。权使力士锥之砧碎。而光明自若。乃为
建塔于建业之佛陀里。又为寺。奉会居之。曰建初寺。
即今之大报恩寺。乃江南塔寺之始也。赞曰。

「 法身舍利普遍大地
 光明照耀无处不是
 爰有至人寻光而来
 恳求出现梵刹初开」


** 佛图澄禅师传

天竺佛图澄和尚。至洛。自言百馀岁。常积日不食。善
康居尊者传¶ 第 627b 页 X86-0627.png
诵咒。役使鬼神。腹傍有孔。以绵塞之。夜则拔绵。光出
照室。每临溪。出肠胃洗濯。还纳腹中。能听铃音。言吉
凶。莫不奇验。会洛阳寇乱。潜伏草莱。以观时变。时石
勒屯葛陂。多残杀。澄杖锡谒勒。勒试以道术。澄取满
钵水咒之。俄青莲华生钵中。光色耀日。勒由是神敬。
延之军中。及勒称赵王。行皇帝事。敬澄弥笃。勒殂。弟
季龙袭其位。徙都邺城。尤倾心事澄。令乘雕辇。朝会
引见。常侍御史。悉助举舆升殿。太子诸公。扶翼而前。
坐者皆起。敕司空李农。朝夕问候。时支道林闻之曰。
澄公其以季龙。为鸥鸟耶。季龙因问曰。佛法不杀。朕
为天下掌生杀。恐违佛戒。澄曰。帝王事佛。在恭俭慈
忍。显赞佛道。不为暴虐。不害无辜民。有为恶化之不
悛者。其可不罚乎。但杀不可滥。刑不可不恤耳。将去
世。诣辞。季龙惊曰。大和尚遽弃我乎。澄曰。出生入死。
道之常也。脩短分定。无由增损。但道贵行全。德贵不
怠。苟德无玷。虽死如生。咸无焉千岁何益哉。言讫。安
坐而逝。后有僧。自雍州来。见澄入关。以闻。季龙发冢
视之。惟块石存焉。赞曰。

「 至人隐显其行莫测
 透体光明其用自别
 出入帝庭如狎鸥鸟
 脱然归去由来时道」


** 东林远禅师传

东林远禅师。讳惠远。雁门楼烦人。姓贾氏。少为儒。博
极群书。尤𨗉周易老庄。尝与其弟惠持。造道安法师。
闻讲般若经。遂开悟。叹曰。九流异议。特秕糠耳。遂与
康居尊者传¶ 第 627c 页 X86-0627.png
其弟惠持投簪。授业安师。门徒数千。师居第一座。安
师尝临众叹曰。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师后随安师。
游襄阳。值时乱。安师徒属。分散临岐。皆蒙诲益。惟师
不闻一言。即跪请曰。独无训敕。惧非人类。安师曰。如
汝者复何所虑。师东游于晋。抵浔阳。见庐山。爱之。乃
止。龙泉精舍惠永。先居西林。师乃建寺于东。号称东
林。经营之际。山神降灵。其夕大雨雷震。诘旦良木奇
材。罗列其处。乃建其殿。名曰神运。时晋天下奇才。多
隐居不仕。闻庐山远公之道。皆来从之。师谓刘程之
等曰。诸君倘有净土之游。当加勉励。遂同发志。于无
量寿佛立誓。期生净土。由是集十八高贤。结社念佛。
率众至一百二十三人。同盟栖心净业。独陶渊明。嗜
酒。闻山中无酒。乃攒眉而去。谢灵运凿二池。以栽莲。
僧惠要刻十二叶芙蕖浮水。以定时晷。称为莲漏。至
今净土一宗有七祖。东林远公。是为初祖云。赞曰。

「 旷志高怀游心净土
 创开东土以为初步
 莲漏清声流韵至今
 凡有闻者靡不归心」


** 附录钱塘虞淳熙莲宗十祖赞(昔止七祖。至是升祔三祖。称为十祖)

*** 初祖庐山辩觉正觉圆悟法师(慧远师道安)

「 远公开宗首明心要
 像浮神运集贤契妙
 梦分法海十支澄照
 莲社之名千秋永劭」


*** 二祖长安光明法师(善导云。是弥陀化身)

「 导师化身而示厌身
 力竭汗流废𥨊离裀
 口吐亿光随声接人
 灯续无量带累行因」

康居尊者传¶ 第 628a 页 X86-0628.png

*** 三祖南岳般舟法师(承远)

「 般舟仆隶帝王遥礼
 粝食草土委掷钱米
 勤诱专念教魁普济
 恶衣侍佛宏域先启」


*** 四祖长安五会法师(法照善导后身。师承远 传见后)

「 法照教主依七佛师
 分灯华严传声宸居
 内外五会愿力难思
 證无上觉俄返西池」


*** 五祖新定台岩法师(少康)

「 台岩康公来自安养
 钱诱千儿口吐万象
 放光西逝一光无两
 生巳久生往实不往」


*** 六祖永明智觉禅师(延寿 传见后)

「 永明神栖珍域无边
 万善同归七度顺缘
 宗镜摄色巢裓安禅
 定光口證即佛入廛」


*** 七祖昭庆圆净法师(省常)

「 钱塘造微西湖佛日
 净行净侣公卿牧伯
 远拟匡山近谁入室
 回耀交光非二非一」


*** 八祖天目中峰禅师(明本 传见后)

「 中峰立地成无量光
 本性弥陀而自赞剔
 既参半偈更吐百章
 腾辉南诏归主乐邦」


*** 九祖天宁楚石禅师(梵琦)

「 楚石文雄名闻禁闼
 三观百吟一齐四达
 目睹胜莲青光寥阔
 东西有无临行一喝」


*** 十祖云栖莲池禅师(袾宏 传见后)

「 莲池称理早护牟尼
 秘大现凡行若婴儿
 返念自性爰答予词
 疏钞重轮日耀西垂」

康居尊者传¶ 第 628b 页 X86-0628.png

** 宝志公禅师传

宝志公大士。初金陵东阳民。朱氏之妇。上巳日。闻儿
啼鹰窠中。梯树得之。举以为子。七岁依钟山大沙门
僧俭出家。至后显迹。以剪尺拂子挂杖头。负之而行。
于是往来皖山剑水之下。发而徒跣。著锦袍。俗呼为
志公。面方而莹彻如镜。手足皆鸟爪。经行聚落。儿童
哗逐之。或微索酒。或累日不食。尝遇食鲙者。从求之。
食者分啖之。而有轻薄心。志即吐水中。皆成活鱼。时
时题诗。初不可解。后皆有验。齐武帝怒大士惑众。收
逮狱。是日国人咸见大士游行市井。既而简较。仍在
狱中。是后亦多异迹。梁武帝初年。诏大士宝志。迹拘
尘垢。神游冥寂。水火不能焦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
佛理。则声闻巳上。谈其隐沦。则遁仙高者。岂可以俗
法常情空相疑忌。自今中外。任便宣化。帝令张僧繇。
画大士像。下笔辄不自定。志自以指𠢐面门分。披出
十二面观音。妙相殊丽。竟不能画。一日与帝。临江纵
望。有物溯流而上。公以杖引之而至。乃紫栴檀也。即
以属供奉。雕志像。顷刻而成。神彩如生。帝每以事问。
无不预言。莫能悟。及帝问国祚有留难否。公指其颈。
意在侯景也。先自卜葬地于钟山。赞曰。

「 至人潜行迹不可知
 从何处来为鹰之儿
 游行世间人莫能测
 擘破面皮又何必说」


** 慧约国师传(补)

智者慧约国师。字德素。姓娄。东阳乌伤人。母留氏。梦
康居尊者传¶ 第 628c 页 X86-0628.png
长人擎金像令吞之。又见紫花绕身。因而有孕。便觉
精神爽发。思理明悟。及诞之日。光香充满。童时即以
佛事为戏。见乡俗养蚕。遂不服缣纩。季父喜猎。屡劝
不改。遂绝腥膻。季父夜梦赤衣使者。手持矛戟。谓之
曰。汝终日杀生。菩萨教化不从。捉来就死。惊觉汗流。
因改业。师心欲出俗。莫知所适。忽见一僧。问之。僧东
指曰。剡中佛法甚盛。遂不见方。悟为神。年十七。始落
发于上虞东山寺。事南林沙门慧静。及静迁化。岩栖
却粒饵。唯松术。齐中书郎周颙。创草堂寺以居之。太
宰褚渊。太尉王俭。交请开法。渊尝𥨊疾。见梵僧曰。菩
萨当至。俄而师至。病遂豁然。即请受五戒。师所居。尝
异香满室。猛兽驯阶。灵异不可殚述。梁武帝大兴戒
法。请师为阇黎。尊之曰智者。太子诸王。公卿道俗。从
师受戒者。四万八千人。说戒时。尝有一乾鹊二孔雀。
来集听之。帝躬禀菩萨大戒。自是入见。别设漆榻。帝
先作礼。后乃就坐。及将入灭。香满法界。师勉众毕。合
掌而化。帝亲临诀。哭之恸。敕葬宝志公塔左。所乘青
牛。吼泪不息。建塔之始。白鹤一双。绕塔悲鸣。至葬后
始去。赞曰。

「 此大菩萨现比丘身
 戒从性发通岂修成
 作帝王师为教化主
 志公是邻白鹤翔舞」


** 二十八祖菩提达磨尊者传

二十八祖菩提达磨大师者。南天竺国香至国王第
三子。般若多罗。既付法巳。谓曰。待吾灭后六十七载。
康居尊者传¶ 第 629a 页 X86-0629.png
当往震旦。设大法药。直接上根。慎勿速行。衰于日下。
师演化国中。久之思震旦缘熟。即至海滨。寄载商舶。
以梁大通元年。达南海。剌史萧昂表闻。诏入见。帝问
曰。朕造寺写经度僧。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
何以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耳。帝曰。
如何是真实功德。师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
德。不以世求。帝曰。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廓然无
圣。帝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帝不悟。师知机不契。遂
渡江入魏。止嵩山少林寺。终日壁观。时有僧神光。闻
师乃往。晨夕参承。值天大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
过膝。师悯而问曰。汝当何求。光悲泣哀请。师责其慢
心。光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知是法器。乃
曰。今汝断臂求法。此亦可在。易名慧可。可曰。诸佛法
印。可得闻乎。师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可曰。我心未
安。师曰。将心来。与汝安。可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与
汝安心竟。光大悟。告曰。昔如来以正法眼藏。付迦叶。
展转至我。今付与汝。汝当护持。并袈裟以为法信。又
楞伽四卷。可为心印。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是为此土初祖。赞曰。

「 师心甚急其来太早
 一语不投此心不了
 冷坐少林幸得神光
 一臂堕落其道大昌」


** 二十九祖慧可大祖禅师传

二祖慧可大师者。武牢人也。姓姬氏。父寂。初无子。祷
之既久。一夕感异光照室。母因有娠。生以照室之瑞。
康居尊者传¶ 第 629b 页 X86-0629.png
遂名神光。幼志不群。先依香山宝律禅师。出家授具。
游历讲肆三十年。却返终日宴坐。静中见一神人。告
以授道之缘。为换头骨。闻达磨大师默坐少林。径造
竟。得其心印。自达磨西归。大师继阐玄风。博求法嗣。
后见一居士。年踰四十。不言名氏。聿来设礼。问曰。弟
子身缠风恙。请师忏罪。师曰。将罪来。与汝忏。士良久
曰。觅罪了不可得。师曰。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
士曰。今见和尚。巳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师曰。是心
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士曰。今日始知。
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
也。师深器之。即为剃发云。是吾宝也。宜名僧璨。其年
三月十八日。于光福寺授具。自兹疾渐愈。执侍二载。
师乃告曰。菩提达磨。远自西竺来。以正法眼藏并信
衣。密付与吾。吾今授汝。汝当守护。勿令断绝。听吾偈
曰。本来缘有地。因地种花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
生。是为此土二祖。赞曰。

「 航海特来多少苦心
 震旦国里祇得一人
 觅不可得如水任器
 以此传家是为第二」


** 三十祖僧璨鉴智禅师传

三祖僧璨大师者。不知何许人。以白衣谒二祖。受度
传法。隐于舒州之皖公山。属后周武帝破灭佛法。师
往来太湖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馀年。时人无能知
者。至隋开皇十二年。有沙弥道信。年始十四。来礼祖
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祖曰。谁缚汝。曰无人
康居尊者传¶ 第 629c 页 X86-0629.png
缚。祖曰。何更求解脱乎。信于言下大悟。服劳九载。后
于吉州受戒。侍奉尤谨。祖屡试以玄微。知其缘熟。乃
付衣法。偈曰。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
华地尽无生。是为此土三祖。赞曰。

「 通身是病不知来处
 忽逢医王猛省其故
 心空骨刚且便行脚
 遇有力者一担付托」


** 三十一祖道信大医禅师传

四祖道信大师者。姓司马氏。世居河内。后徙于蕲州
广济县。生而超异。幼慕空宗诸解脱门。宛如宿习。既
见三祖嗣法。摄心无𥧌。胁不至席者。盖六十年。隋大
业十三载。领徒众抵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万
众惶怖。祖悯之。教念摩诃般若。时贼众望雉堞间。若
有神兵。乃相谓曰。城中必有异人。不可攻矣。稍稍引
退。唐武德甲申岁。师却返蕲。春住破头山。学侣云臻。
一日往黄梅县。路逢女子。𢹂一小儿。骨相奇秀。异乎
常童。祖问曰。子何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祖曰。是
何姓。答曰。是佛性。祖曰。汝无姓耶。答曰。性空故无。祖
默识其法器。即俾侍者。至其母所。乞令出家。母以夙
缘故。殊无难色。遂舍为弟子。以至传法付衣。偈曰。华
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遂
以学徒委之。是为此土四祖。赞曰。

「 少年出家利根捷疾
 六十馀年胁不至席
 学侣云臻何待小儿
 以有夙约观者不知」


** 三十二祖弘忍大满禅师传
康居尊者传¶ 第 630a 页 X86-0630.png

五祖弘忍大师者。蕲州黄梅人。先为破头山栽松道
者。尝请于四祖曰。法道可得闻乎。祖曰。汝巳老脱。有
闻其能广化耶。傥若再来。尚可迟汝。乃去行水边。见
一女子浣衣。揖曰寄宿。女曰。我有父母。可往求之。曰
诺。我即敢行。女首肯之。遂回策而去。女周氏季子也。
归辄孕。父母大恶。逐之。女无所归。日佣纺里中。夕止
于众馆之下。巳而生一子。以为不祥。因抛浊港中。明
日见之。溯流而上。气体鲜明。大惊。遂举之。成童随母
乞食。里人呼为无姓儿。逢一智者。叹曰。此子缺七种
相。不逮如来。后遇信大师得法。嗣化于破头山。咸亨
中有一居士。姓卢。名慧能。自新州来。参祖。问曰。汝自
何来。曰岭南来。祖曰。欲须何事。曰惟求作佛。祖曰。岭
南人无佛性。曰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乎。祖知是
异人。乃曰。著槽厂去。卢入碓房。腰石舂米。八阅月。一
日祖求法嗣。令众各书偈呈解。上座神秀。书偈于壁
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
埃。祖知未悟。卢书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
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祖见知之。自入碓房。令三更
入室。遂付衣钵。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
既无种。无性亦无生。是为此土五祖。赞曰。

「 来历不明出身恰好
 一件未完两家都了
 破头山中黄梅路上
 往来自由具大人相」


** 三十三祖慧能大鉴禅师传

六祖慧能大师者。俗姓卢氏。其先范阳人。父行瑫。武
康居尊者传¶ 第 630b 页 X86-0630.png
德中。左官于新州。遂籍焉。师生三岁丧父。其母守志
鞠育。及长家贫。采樵以给。一日负薪入市。闻客读金
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遂悟。问客曰。此何法也。
得于何人。客曰。此名金刚经。得于黄梅忍大师。祖遂
告母。以为法寻师之意。先至韶州。遇无尽尼。说涅槃
义。遂修曹溪宝林寺。以居之。顷即之黄梅。谒大师。一
见默识之。遂传衣法。令隐于怀集。四会之间。猎人队
中。十有六年。至仪凤元年正月。届南海法性寺。时印
宗法师。讲涅槃经。座下有二僧。见风吹幡动。论动义
未决。祖曰。非风非幡。仁者心动。印宗闻之。知是异人。
问之。祖以实告。遂出示衣钵。一众惊叹。乃集众剃发
于菩提树下。智光律师。授具足戒。印宗集缁白千人。
送归宝林。开法于曹溪座下。开悟者三十馀人。独青
原思南岳让二大师为上首。自此道分两派。祖一日
告众曰。吾忝受忍大师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
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不疑。堪任大事。听吾偈
曰。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生。顿悟华情巳。菩提果自
成。是为此土六祖。赞曰。

「 樵斧才抛以石坠腰
 灵根久植从此抽条
 源出曹溪横流大地
 直至于今无处不是」


** 章安结集灌顶法师传

章安法师。讳灌顶。临海章安人。姓吴氏。始生三月。能
随母称三宝名。有僧过门。谓其母曰。此子非凡。因以
为名。七岁依摄静寺慧极出家。日记万言。年二十受
康居尊者传¶ 第 630c 页 X86-0630.png
具戒。天纵慧解。一闻不忘。陈至德初。谒天台智者于
修禅寺。禀受观法。研绎既久。顿蒙印可。因为侍者。随
所住处。所说法门。悉能领解。随智者大师。听讲法华
于金陵光泽。受法华玄义及圆顿止观于江陵玉泉。
至于馀处。讲说听受之次。悉与结集。大小部帙百有
馀部。传诸未闻。天台一家教观。师大有功焉。智者亡
后。师应皇太子。令入京讲法华玄义。复送还山。著涅
槃玄义二卷疏二十卷。时隋末。兵兴寇盗群起。师自
序曰。推度圣文。凡历五载。何年不见兵火。何月不见
干戈。菜食水斋。冰床雪被。其劳苦有若此焉。疏成。烈
火焚之。不爇。寿七十二。入灭。是为台宗九祖之一。先
是同学智晞。临终曰。吾生兜率。见先师智者宝座。行
列皆巳有人。惟虚一座。彼天人曰。却后六年。顶法师
来升此座。计岁论期。晞言不谬。赞曰。

「 影响法化云龙风虎
 凡立帜者必有其伍
 一家教观至师大昌
 入多闻海源远流长」


** 附录台宗十七祖


* 高祖龙树尊者
* 二祖北齐尊者(慧文)
* 三祖南岳尊者(慧思)
* 四祖天台智者(智顗)
* 五祖章安尊者(灌顶)
* 六祖法华尊者(智威)
* 七祖天宫尊者(慧威)
* 八祖左溪尊者(玄朗)
* 九祖荆溪尊者(湛然)
* 十祖兴道尊者(道邃)
* 十一祖至行尊者(广修)
* 十二祖正定尊者(物外)
* 十三祖妙说尊者(元琇)
* 十四祖高论尊者(清竦)
康居尊者传¶ 第 631a 页 X86-0631.png
* 十五祖净光尊者(羲寂)
* 十六祖宝云尊者(义通)
* 十七祖法智尊者(知礼传见后)

** 慈恩玄奘法师传

慈恩玄奘法师。洛阳陈氏子。幼出家授具。年十一即
能诵通维摩法华。及长负笈西游。谒道基法师。受阿
毗昙婆沙杂心等论。基赞之曰。予游讲肆多矣。未见
少年神悟若此。贞观三年。诣阙上表。往西域取经。帝
不许。师私遁出玉关。抵高昌叶护等国而去。途历四
载。至中印度。即遇大乘居士。授瑜珈师地论。入王舍
城。止那兰陁寺。从戒贤论师。受瑜珈唯识相宗之旨。
周游西域。十有馀年。阅百三十国。凡如来所化之地。
诸所遗迹。无处不至。总得梵本诸经论。六百五十七
部。五时之教。大小乘论。与外道六家七宗异执之计。
及五明六释之义。靡不该练。收罗研究。悉得其文。以
贞观十九年。归自西域。至京师。留守房玄龄表闻。诏
见于仪殿。帝曰。师去何不相报。师曰。去时表三上。不
蒙谅许。乃辄私行。帝曰。师能委命求法。惠利苍生。朕
甚嘉焉。敕就弘福寺。翻译诸经论。命玄龄监护。资备
所须。一从天府。译完。帝为制大唐三藏圣教序。皇太
子撰述圣记。赐金磨衲宝剃刀。后于慈恩寺。建大塔
安奉新经。是为慈恩宗二祖。赞曰。

「 大教东流其法未普
 爰有应真委命往取
 般若流光相宗大启
 苦海舟航利济无巳」


** 附录慈恩三祖
康居尊者传¶ 第 631b 页 X86-0631.png


* 初祖西天戒贤法师
* 二祖三藏玄奘法师
* 三祖慈恩窥基法师(传见后)

** 南山宣律师传

律师讳道宣。京兆人。姓钱氏。吏部尚书申之子。母梦
月轮贯怀而孕。生时母梦。梵僧语之曰。所孕者。梁之
佑律师也。及长出家。以律自持。感天送供。天童为给
使。行道心劳疾作。忽毗沙门天王。授以补心之方。即
今之补心丹也。师以戒坛未合律。躬自负土。准律新
之。师行道中夜。临砌蹶仆。有少年介冑拥卫之。师问。
汝为谁。神曰。弟子博叉天王子。张琼也。以师戒德。故
给侍耳。师问。以世尊在世及灭度之事。琼一一言之。
计三千八百事。随问随录。为感通传。神又以所宝佛
牙授之。灵异之事甚多。师撰有内典录。感通录。释迦
谱。四分羯磨。戒本律疏。续高僧传。广弘明集等书。八
十一卷。并行于世。是为南山律宗第九祖。赞曰。

「 如来设教三学为师
 定慧所发以戒为基
 大法东流此教未光
 南山杰出一振其纲」


** 附录律宗九祖


* 始祖昙无德尊者
* 二祖昙摩迦罗尊者
* 三祖北台法聪律师
* 四祖云中道覆律师
* 五祖大觉慧光律师
* 六祖北齐道云律师
* 七祖河北道洪律师
* 八祖弘福智首律师
* 九祖南山道宣律师

** 慈恩窥基法师传
康居尊者传¶ 第 631c 页 X86-0631.png

窥基法师者。代郡人。鄂忠武公尉迟敬德之弟。敬宗
之子也。母裴氏。梦吞月而生。六岁聪慧过人。头有玉
枕。指文如印。未成童便能著书。初奘师斋于其第。宗
命出拜。师就其父。求之出家。宗曰。此子悍暴。不堪受
训。师曰。郎君器度。非将军不生。非贫道不识。宗竟许
之。帝特旨命度沙弥窥基为大僧。入大慈恩寺。参译
经正义。基每览疏记。过目成诵。师时年十七。禀受奘
师瑜珈师地唯识宗旨撰述疏钞。及于百部。时号百
部论师。师性豪侈。每出必治三车。经书食馔。时呼之
曰。三车法师。初梵本唯识论十家百卷。文浩义博。师
请奘师。糅成十卷。至今遵行。是为慈恩宗三祖。赞曰。

「 唯识幽宗义深且玄
 惟师揭之如日丽天
 定从兜率预禀弥勒
 不从中来安知其诀」


** 贤首法藏法师传

贤首法师。讳法藏。康居国人。来居长安。年十六。诣四
明阿育王舍利塔。炼一指。誓学华严。则天朝。策名宫
禁。通天元年。诏于太原寺。开讲华严宗旨。感白光昱
然自口而出。须臾成盖。万众欢呼。则天有旨。命京城
十大德。为授满分戒。赐号贤首戒师。诏入大遍空寺。
佐实叉难陀。译华严经。次讲新经。至华严世界品。京
师地为之震动。召对长生殿。问华严宗旨。师指殿前
金狮子。说六相十玄五教之义。则天忽然领解。著其
说。为金狮子章。睿宗受内禅。请师授菩萨大戒。师粪
衣粝食。讲华严三十馀遍。楞伽密严起信论。皆有义
康居尊者传¶ 第 632a 页 X86-0632.png
疏。先天元年。终于大荐福寺。赠鸿胪卿。是为华严三
祖。赞曰。

「 大法界网圣凡罗列
 独有一纲惟师能挈
 引万派流同归性海
 五教齐收终古不改」


** 附录华严五祖


* 初祖帝心大师(法顺)
* 二祖云华大师(智俨)
* 三祖贤首大师(法藏)
* 四祖清凉大师(澄观 传见后)
* 五祖圭峰大师(宗密 传见后)

(云栖以西天马鸣大师为初祖。龙树大师为二祖。后祀帝心至圭峰称七祖)

** 法照禅师传

法照国师。唐大历间。止衡州云封寺。为时所宗。尝于
食钵中。睹五色云。中有梵刹。金书题曰。大圣竹林寺。
他日复于钵中。见云中楼。观万菩萨众。杂处其中。师
以所见。访问知识。曰据所见形势。乃五台耳。师由是
即愿游之。后居郡之湖东寺。开五会念佛。感祥云弥
覆。云中楼阁。睹阿弥陀佛。及二菩萨。身满虚空。有数
梵师。执锡行道。复有一老人。谓曰。汝先发愿。游金色
界。礼觐十大僧。今何辄止。师遂与同志。远诣五台佛
光寺。一如钵中所见。至大山涧。有石门。时二青衣童
子。引师入门。见金碧楼观。金榜题曰。大圣竹林寺。方
约二十里。一百院皆金地宝池。华台玉树。入讲堂。见
文殊在西。普贤在东。踞狮子座。为众说法。菩萨万众。
共相围绕。师于二菩萨前作礼。问曰。末代凡夫。未审
康居尊者传¶ 第 632b 页 X86-0632.png
修何法门。文殊告曰。诸修行者。无如念佛。阿弥陀佛
愿力难思。汝当系念。决取往生。时二大士。同舒金臂。
以摩其顶。记曰。汝以念佛力故。毕竟證无上觉。文殊
复曰。汝可往诣诸菩萨前。作礼承教。师一一巡礼众
圣。复诣文殊前。作礼辞退。二青衣送至门外。举头俱
失。后代宗诏至宫中。加国师号。是为净土四祖。赞曰。

「 曼殊大士将期一见
 故金色界钵中先现
 及至入门如从旧游
 直指极乐是所归投」


** 瑜珈不空三藏法师传

不空三藏法师者。西域人。幼随叔父。观光上国。值金
刚智上师。从之传瑜珈义。智授梵本声明论。旬日成
诵。奇之。引入金刚道场。验以掷花。谓为胜巳。师初求
法。梦京像皆东行。窹以问智。智曰。汝有受道之资。吾
何靳哉。即授五部及苏悉地仪轨。智没奉遗教。西游
天竺。至师子国。遇龙智。授十八会金刚灌顶及大悲
胎藏建坛之法。传经论五百馀部。二十九年。自师子
国。归至广州。采访使刘巨济。请建灌顶坛。感文殊现
身。天宝元年。西城大石康。居五国。入寇安西。召师入
内。上亲秉香炉。师诵仁王护国密语。上忽见。神兵带
甲荷戈。立于殿庭。师曰。此毗沙天王第二子。副陛下
意。往救安西。请设食以遣之。顷之安西奏。城东北黑
云中。见金甲神人丈馀。空中鼓角大鸣。声震天地。寇
人帐幕间。有金鼠齧断弓弦。五国即时奔溃。须臾城
楼上。见天王形。谨图其像以进。验之即诵咒日也。至
康居尊者传¶ 第 632c 页 X86-0632.png
后每诵咒。有奇验。肃代两朝。尊为灌顶国师。后加开
府仪同三司肃国公食邑三千户。故今瑜珈密教实
宗之。赞曰。

「 毗卢灌顶是为心印
 正令全提佛魔听命
 奔走神龙潜消百怪
 是故智者得大自在」


** 附录瑜珈五祖


* 初祖金刚智灌顶国师
* 二祖不空灌顶国师
* 三祖慧朗灌顶法师
* 四祖龙门无畏法师
* 五祖大慧一行法师(传见后)

八十八祖传赞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