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自动笺注)
妙法蓮華經大窾卷二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
金庭比丘通潤
譬喻品(火宅喻)第三
【頌云。
「朽宅巳堪畏
 況多諸苦叢
 癡風竟夜
 業火亘天
 劫石烟中
 迷盧𦦨裏空
 豈知金色界
 原在破墻東
譬喻者。
托物比類
借此例彼之義。
如以團扇類月。
蒼狗類雲。
圓蓋類天。
方輿類地。
但取其似而巳非
實事也。
昔有未見麟者。
問甞見麟者曰。
麟何類。
者曰。
麟如麟也。
問者曰。
若我甞見麟則不問子矣。
而曰麟如麟。
寧可解哉。
見者乃曰。
麇身牛尾
鹿
馬背而有角。
問者霍解。
由對未甞見麟者比例
發明
故曰譬喻也。
此品因千二百人未解說三說
一之因緣
設譬以明其中
一門業識
三車
三乘
白牛車佛乘
何以故。
三界生死
本。
都由微細業識
凡小莫測
一時說與不能深信
令修三乘法。
六識三毒
令出三界
證涅槃。
自在
未曾轉業識。
四智
除法障。
法空也。
故此品與諸弟子喻明昔日三乘
是令空六
識而出生死。
今日一乘
欲令轉業識而成菩提
也。】
爾時舍利弗
踊躍歡喜
起合掌。
瞻仰尊顏
白佛
言。
從世尊。
聞此法音
心懷踊躍
得未曾有。」
【先敘悟踊躍歡喜者。
發明大事
歡喜遍身
不自知
手舞足蹈也。
子湖一夜
僧堂前叫云有賊。
眾皆
驚。
一僧僧堂內。
把住曰。
維那賊在這裏
得也
僧曰。
不是某甲
師曰。
是即是
只是不肯承當
古德云。
三十年來用意猜。
幾番曾把此心灰。
潦倒逢知巳。
李白元來秀才
歡喜踊躍者。
鶖子逢知巳時
直下承當時也。】
所以者何。
我昔從佛。
聞如是法。
見諸菩薩
受記作佛。
而我等不預斯事。
自感傷。
失於如來無量知見
尊。
我常獨處山林樹下
若坐若行。
每作是念。
等同
法性
云何如來小乘法而見濟度
是我等咎。
世尊也。
所以者何。
若我等待說所因。
成就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者。
必以大乘得度脫。
然我等不解
便。
隨宜所說
初聞佛法
遇便信受
思惟取證。」
【次追敘昔失。
世尊方等會中。
為諸菩薩說大
乘經。
即與授記
我等往昔雖預法會
預聞佛法
不預授記之列。
甚自憂惱
不知何故
遂失如來
見。
世尊下。
感傷之意。
言我尋常四威儀中。
私自
懊惱者。
由我等與諸菩薩同在一會
等觀性空
法性
同是如來弟子
本無差別
云何如來
偏以
大乘平等之法。
授記菩薩
而以小乘法濟度我
等。
豈非如來心有所偏。
不平等之過耶。
故每一
興念
即便憂惱
今聞世尊云。
自證無上道大乘
等法。
若以小乘化。
我則墮慳貪
此事為不可
乃知
世尊不平等咎。
咎在自巳。
所以下。
出自巳之咎
也。
若我等。
當初肯待世尊
分明說出三乘所因。
成就無上菩提而權設者。
爾時我等決不思惟
取證小果。
如來必以大乘濟度我等。
世尊當初
不肯就與我等道破所因。
成就菩提事。
我等最
初又不解如來方便說。
纔聞佛語。
即便信受
為實事。
日夜思惟
取證小果。
不求佛道
是以如來
不為我等說大乘法。
不為我等授記作佛耳。
則咎在自巳。
隨語生解。
如來實無不平等咎。
所謂
後方知。
悞人也。】
世尊
我從昔來
終日竟夜
每自剋責。
而今從佛。
聞所
未聞未曾有法
斷諸疑悔。
身意泰然
得安隱。
今日
乃知真是佛子
從佛口生
從法化生
得佛法分。」
三慶今得。
由我等尋常不肯甘為小乘
日夜痛責
故今一聞羅漢作佛之語。
則是昔未聞者今巳聞。
昔未得者今巳得。
昔所疑悔者今日泰然安隱矣。
且我向也。
以為真佛子。
難紹如來家業
今日
乃知真是佛子
堪紹如來家業矣。
向也以為但可
得涅槃無佛法分。
今日乃知渾身住在佛口中。
身住在法化裏。
具有如來寶藏之分矣。
寧不慶快
踊躍哉。
故知昔日尅責
乃有今日踊躍
昔日感傷
乃有今日歡喜
昔日之疑悔。
乃有今日泰然安隱
昔日尅責
感傷
疑悔。
安有今日踊躍歡喜
泰然安隱之事乎。】
爾時舍利弗
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我聞是法音
得所未曾有。
心懷大歡喜。
疑網皆巳除。
昔來佛教
不失大乘
佛音甚希有
能除眾生惱。
我巳得漏盡
聞亦除憂惱。」
【首四句
是總頌歡喜踊躍一段
昔來下。
發明
網皆巳除一句
言我昔日之疑。
正疑自失大乘也。
今聞唯一無二三之語。
始知昔來蒙佛授我四
諦十二緣時。
未曾大乘也。
但是自巳不肯
當耳。
今日自肯承當
乃知不獨今日所說之法為
希有
昔日佛所說之法亦甚希有
何以故。
我未出三界眾生時。
聞是法而除世間憂惱
漏盡阿羅漢
作出三界人。
然而四十年來不
授記之列。
不蒙如來平等法化
故每自思惟
憂惱
今日忽聞羅漢作佛之語。
乃知不失如來
無量知見
復除等不得授記作佛之憂惱
所謂
一味雨潤於人華。
此佛音之所以甚為希有也。】
「我處於山谷
或在林樹下。
若坐若經行
常思惟是事。
嗚呼自責
云何自欺
我等亦佛子
同入無漏法。
不能未來
演說無上道
金色三十二。
十力解脫
同共一法中。
不得此事。
八十種妙好
十八不共法。
如是等功德。
而我皆巳失。
我獨經行時。
見佛在大眾
名聞滿十方
廣饒眾生
自惟失此利。
我為自欺誑。
我常於日夜
每思惟是事。
欲以問世尊。
為失不為失。
常見世尊
稱讚菩薩
以是日夜
籌量如是事。」
【此下頌昔失也。
言我昔日憂惱不除者。
由我不肯
甘為小乘
坐失如來菩薩法。
每自思惟
深自痛
責。
云何我等自欺如此
我等與菩薩
皆以佛為師。
皆是如來之子
同入法性
得無漏。
云何菩薩
能於未來世。
說法度生。
我獨不能
豈非自欺
此痛
責自巳不如菩薩也。
金色下。
痛責如來自利
德。
我獨下。
痛責如來利生功德也。
我為自欺
誑者。
如來平等法。
肯以不平等法欺我誑我。
前文云。
若人歸佛
如來欺誑
為說實相印。
故知我自欺自誑。
如來不為我說耳。
且此佛性
圓同太虗
無欠無餘。
云何如來
偏有佛性
成等正
覺。
繄我獨無
故我日夜
每一思惟
身毛皆竪。
欲將
此意。
咨詢世尊
不知還是真失此利益乎。
或有
之。
自暴自棄乎。
我所日夜思惟而疑且悔
也。
且我又見如來大眾中。
菩薩龍象
斥小
乘為跛驢
我等一聞此語。
心甚不平
日夜籌量
菩薩實為同列
云何如來偏讚菩薩
貶斥我等。
我所日夜痛責感傷也。】
「今聞佛音聲
隨宜說法
無漏難思議。
令眾至道場。
我本著邪見
為諸梵志師。
世尊知我心。
邪說涅槃。
我悉除邪見
空法得證。
爾時心自謂。
至於滅度
而今自覺
非是滅度
得作佛時。
三十二相
天人夜叉眾。
龍神恭敬
是時乃可謂。
永盡滅無餘。
佛於大眾中。
說我當作佛。
聞如是法音
疑悔悉巳除。」
【頌今得也
今聞世尊云。
四十年中。
所說種種諸法。
皆是方便
乃至或讚或毀。
常為一事
無非皆以大
無漏難思議法示人
欲令開佛知見
道場
正覺而巳。
無所謂大乘小乘人天乘若讚若毀
也。
白雲端參楊岐
岐問。
受業師為誰。
師曰。
茶陵
郁和尚
岐曰。
我聞渠過橋遭跌。
作偈甚奇。
記得
否。
師誦曰。
我有明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鎻
今朝塵
盡光生。
破山萬朵
岐笑而起。
愕然
通昔
寐。
黎明詢之。
歲暮
岐曰。
汝見昨日打毆儺者麼
曰見。
師曰。
一籌不及渠。
師駭曰。
意旨如何
岐曰。
愛人笑。
怕人笑。
大悟
慈明汾陽
陽默而
器之。
每見必詬罵
詆毀
諸方及有所訓。
流俗
鄙事
一夕訴曰。
至法席巳再夏。
不蒙指示
但增
世俗塵勞
歲月飄忽
巳事不明
失出家之利。
未卒。
熟視罵曰。
惡知識裨販我。
怒舉杖逐
之。
師擬伸救。
陽掩師口。
大悟曰。
是知臨濟道
常情
所謂嬉笑怒罵
彈斥褒稱
無非佛事
無二
三。
我本下。
隨宜說法
意謂世尊說法本無二三。
所以隨宜大說小。
或讚或毀者。
由我等昔事外
道。
邪見法。
世尊知我心事
我所好。
拔我邪根。
故說小乘涅槃之法誘之。
是以楔出楔也。
既證涅
槃。
得少為足。
自謂出三界人。
無所事事
坐守勝妙
境界
不復趨進菩提
故於方等會中。
褒歎譏訶
進修
我等不知
今日世尊分明告曰。
雖說
槃。
是亦非真滅。
我等纔知非實滅度
得作佛。
究盡
二死永亡。
方是真實無餘涅槃。
自性空事
境界
要知昔日取證小果。
皆是自欺
如來咎。
今日一聞如來授記作佛。
疑悔悉除。
此我所以
歡喜踊躍也。
序品云。
諸求三乘人。
若有疑悔者。
當為除斷。
令盡無有餘。
方便品云。
隨宜方便事。
復諸疑惑
此云。
聞如是法音
疑悔皆巳除。
迭相照
應。】
「初聞佛所說
心中大驚疑。
將非魔作佛。
惱亂我心耶。
佛以種種緣。
譬喻巧言說。
心安如海。
我聞疑網斷。
佛說過去世
無量滅度佛。
安住方便中。
亦皆說是法。
現在未來佛。
其數無有量。
亦以諸方便。
演說如是法。
如今世尊
從生出家
得道法輪
亦以方便說。
世尊說實道。
波旬無此事。
以是我定知。
非是魔作佛。
我墮疑網故。
謂是魔所為
聞佛柔軟音。
深遠微妙
演暢清淨法。
我心大歡喜。
疑悔永巳盡。
安住實智中。
定當作佛。
天人所敬。
無上法輪。
教化菩薩。」
【此追敘驚疑也。
言我等四十年中。
曾不授記
聞作佛。
驟聞此語。
且驚且疑。
惶惑不定
疑佛為
魔。
佛以善巧方便
誘掖我等。
其心汪洋
安如大海
我等既聽其語。
復察其心。
故知非魔所作。
深信
言。
疑網盡裂。
佛說下。
正出如來善巧方便
三世
諸佛。
皆是方便說法
無非一事
故知如來所說
皆是
實語
定非魔說
我自疑網
疑佛為魔。
今聞如
如是柔和順之音。
其義深遠
其語微妙
而所
演暢者。
皆是一相一味清白梵行
故我疑根永盡。
大歡喜。
不復更執昔日之權乘。
今日安住實智
中矣。
不滯昔日之小果。
今日定知作佛。
轉大
法輪
教化菩薩矣。
此是鶖子承當處。
香嚴云。
當時
若為說破
何有今日之事。
乃知世尊四十年中。
不與小乘說破
正為今日也。
黃龍南云葢今之人。
容易聽法者眾。
欲如田夫
時時乾之。
令其枯渴
後灌溉。
方得秀實
亦是此意。
此是佛祖鍛鍊聖賢
妙訣也。】
爾時佛告舍利弗
吾今於天人沙門婆羅門等。
大眾
中說
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
無上道故。
教化汝。
汝亦長夜隨我受學
我以方便引導汝故。
生我法中
舍利弗
我昔教汝志願佛道
汝今悉忘。
而便自謂巳
滅度
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行道故。
為諸聲
聞。
說是大乘經。
妙法蓮華
菩薩法。
佛所護念
利弗。
汝於未來世。
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
供養
干千萬億佛。
奉持正法
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
佛。
號曰華光如來
應供
徧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此如來述成與記也。
待信而後授記者。
而後
言。
未信則以為厲巳也。
鶖子因緣悟入故。
宿世因緣以曉之。
言我為此大事因緣
往昔
曾在二萬億佛所。
常以方便法門導汝。
汝亦在長
夜中隨我受學
由此昔緣。
世世生生
常在一處
我在往昔劫中。
未曾小乘誨汝。
先教汝志
佛乘
汝今何得遂忘本願。
得少為足。
自謂得涅
槃乎。
汝雖忘却本願
而我則親言出自親口
歷然
在心
曾未忘却。
欲助發汝等往昔本願
故我
惜唇皮。
宣說此經。
菩薩因華。
如來道果
在乎此。
故曰教菩薩法。
佛所護念也。
觀此則知世尊無量
劫中。
一動一靜
一念一頃
無非教人志願佛道
一生
舍利下。
授記也。
言汝聞此大經之後
即當
藉此經為因
未來世。
無量劫
無量佛
學無
量道。
無量行。
直至圓果滿。
水到渠成
成最正
覺。
名曰華光
此即由法師位。
而入法王位也。
楞嚴
所謂不生不滅為因
然後圓成果地修證是也
華光者。
智慧華。
入光明覺故。】
「國名離垢
其土平正
清淨嚴飾
安隱豐樂
天人熾盛
琉璃為地
八交道。
黃金為繩。
以界其側。
其旁各有
七寶行樹。
常有華果。
華光如來
亦以三乘教化眾生
舍利弗
彼佛出時。
雖非惡世
本願故。
三乘法。」
【國名離垢者。
如大唐大宋大明之類。
報身所居
報土也。
其土平正者。
高下傾側也。
清淨嚴飾
者。
寶莊嚴。
五濁雜穢也。
安穩者。
三災八難
之苦也。
豐樂者。
無求不得之苦也。
天人熾盛者。
三惡道也。
琉璃為地者。
坑坎堆阜也。
八交
者。
無周障屈曲也。
黃金為繩者。
藩籬界限也。
寶樹華寶果者。
無可凋之樹。
可謝之華。
可熟
之果也。
舍利下通難。
難云。
如來五濁世。
故以
便說三乘法。
誘掖羣生
華光報土。
非濁世。
原是
淨邦。
無二乘。
純是菩薩
何故亦以三乘法教
眾生
答。
華光國土
雖非惡世
由彼本願
三乘
法。
今雖得果
不廢宿心故。】
「其劫名大寶莊嚴
何故名曰大寶莊嚴
國中以菩
薩為大寶故。
彼諸菩薩
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算數
所不能及。
佛智力。
無能知者
若欲行時
寶華
足。
此諸菩薩
初發意。
皆久植德本。
無量百千萬
億佛所。
淨修梵行
恒為諸佛之所稱歎
常修佛慧
大神通
善知一切諸法之門。
質直無偽
志念堅固
菩薩
充滿其國。
舍利弗
華光佛壽
十二小劫
除為
王子未作佛時。
國人民。
壽八小劫
華光如來
過十
二小劫。
授堅滿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告諸
比丘
是堅滿菩薩
當作佛。
號曰華足安行
多陀阿
伽度。
阿羅訶。
三藐三佛陀
佛國土。
亦復如是
舍利
弗。
華光滅度之後
正法住世
三十二小劫
像法
住世
亦三十二小劫。」
【劫者。
時也。
大寶莊嚴者。
年號也。
洪武嘉靖萬曆
之類。
菩薩大寶莊嚴者。
此土不以國界莊嚴
大寶
以此土純是菩薩
莊嚴國土
無有二乘
即以
菩薩而為大寶
舅犯仁親為寶。
楚國以善為
寶之意。
諸下
菩薩數量之多。
諸下
菩薩
樹德之廣。
無下
菩薩事佛之久。
為下
見菩
名聞之大。
修下
菩薩入道之深。
善知下。
菩薩度生之普。
質直無偽者。
渾金璞玉
無有矯飾
故曰質。
如弦如矢。
無有邪曲
故曰直。
實證實悟。
無假借。
故曰無虗偽
四相不遷
八風不動。
故曰志
堅固
如是菩薩充滿其國。
此劫名所以大寶
莊嚴也。
舍利下。
紀壽也。
授堅滿記者
傳衣鉢也。
號華足安行者。
萬行具足
安而行之也。
國名離垢
者。
佛佛道同也。
正法者。
信解行證悉皆具足也。
法者。
信解行證或有缺也。
授記之文。
不過直將報
佛國莊嚴
眷屬多少
佛壽短長
之而巳。
更無
他說
正如人家
父親臨命終時。
一張遺囑
田地
家資什物
一一計開明白
更寫一個華押柱上
兒子便了。】
爾時世尊
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舍利弗來世
成佛普智尊。
號名曰華光
當度無量眾。
供養無數佛。
具足菩薩行。
十力等功德。
證於無上道
無量劫巳。
劫名大寶嚴
世界離垢
清淨無瑕穢。
琉璃為地
金繩界其道。
七寶雜色樹。
常有華果實
彼國諸菩薩
念常堅固
神通波羅蜜
皆巳悉具足
無數佛所。
善學菩薩道。
如是大士
華光所化
佛為王子時
棄國世榮
於最末後身。
出家成佛道。
華光住世
壽十二小劫
國人民眾
壽命小劫
滅度之後
法住於世。
三十二小劫
廣度諸眾生。
正法滅盡巳。
像法三十二。
舍利流布
天人供養
華光所為
其事皆如是
兩足聖尊。
勝無倫匹
即是汝身。
宜應自欣慶。」
【首二偈頌授記
無下
頌國劫莊嚴眷屬
為下
華光佛。
亦如釋迦金輪出家成道也。
應長
行除為王子一句。
華光下。
佛壽正法像法也。
云心大歡喜。
自知當作佛。
此云彼即是汝身。
應自欣慶照應。】
爾時四部眾
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天龍夜叉
乾闥婆
脩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大眾
舍利弗於佛前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大歡
喜。
踊躍無量
各各脫身所著上衣
供養佛。
釋提桓
因。
梵天王等。
無數天子
亦以天妙衣
曼陀羅
摩訶曼陀羅華等。
供養於佛。
所散天衣
虗空中而
迴轉
諸天伎樂
百千萬種。
虗空中。
一時俱作。
天華
而作是言。
佛昔於波羅
初轉法輪
今乃復
無上大法輪。」
鶖子得記。
四眾天龍歡喜踊躍者。
見一華而知天
下皆
一人知人人皆有分也。
頌曰。
巢居
風。
穴處知雨
鶖子得記。
天龍歡喜
四眾諸天
皆脫
天衣供佛者。
知為如來衣之所覆。
故捨所珍也。
家所謂脫鶻臭衣。
青州衫也。
散華供佛者。
酬說
法華之意也。
天樂者。
授記之音也。
以此三種
諸天所珍。
故以珍供佛者。
敬之至也。
佛以自
受用法授人。
故各以自受用供佛也。
天衣空中
回轉者。
無情踊躍也。
頌云。
一個渾身坐白牛。
跨鹿外邊求。
天衣尚在虗空轉。
何事人心不轉
頭。
而作是言下
諸天讚佛轉輪也。
世尊臨入涅
槃。
文殊請佛再轉法輪
世尊咄曰。
文殊
吾四十九
住世
未曾一字
汝請我再轉法輪
是我曾轉
法輪耶。
且道諸天見處
文殊是同是別。
參詳看。】
爾時諸天子。
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昔於波羅
四諦法輪
分別說諸法。
五眾生滅
復轉最妙
無上大法輪。
是法甚深奧
少有能信者。
我等從昔來
數聞世尊說。
未曾聞如是
深妙上法
世尊說是法。
我等皆隨喜
大智舍利弗
今得授尊記。
我等亦如是
當得作佛。
一切世間
最尊無有上。
佛道叵(頗)思議
方便隨宜說。
我所福業
今世過世
及見佛功德
回向佛道。」
五眾生滅者。
五蘊眾生
皆有苦集。
有生滅。
說諸法生滅四諦也。
無上大法輪者。
諸法實相也。
隨喜者。
見人喜而隨生歡喜也。
大智下。
隨喜
意。
所謂彼既丈夫
我亦爾也。
佛道二句
亦是領會
一乘道。
隨宜說三也。
我所下。
回向佛道也。
由回
佛道
天衣所以回轉虗空也。
古德云。
風旛
仁者心動
此亦云。
天衣轉。
八部心轉。】
爾時舍利弗
白佛言。
世尊
我今無復疑悔。
親於佛前。
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是諸千二百心自在
者。
昔住學地
佛常教化言我法能離生老病死
究竟
涅槃。
是學無學人。
各自以離我見有無見等。
得涅槃。
而今世尊前。
聞所未聞
皆墮疑惑
善哉
尊。
願為
四眾
說其因緣
令離疑悔。」
【此鶖子陳疑申請也。
言我既領即心即佛之旨。
宿世因緣之事。
頓歇疑情
一肩擔荷
不是如來
教我承認
亦非自巳勉強承當
故曰親於佛前得
菩提記也。
諸下
疑陳也。
意謂同類千二百人
十年前聞如來法。
皆證涅槃。
各各自謂巳得滅度
巳得究竟
今聞授記
不惟不信
反墮疑城
所以
疑城者。
彼意正謂果有授記之事。
何故四十年前
不說。
直待今日
由彼不知四十年前不說之所以
今日
雖聞羅漢作佛之語。
尚墮疑惑
不肯承當
公元前40年
耳。
願為明四十年前所以不說之因緣
方得離
疑惑而生信也。
此段見得鶖子
尋常自疑自悔
傷尅責。
一聞生信。
千二百人
尋常置在無事
裏。
一聞生疑
四大弟子
不及鶖子一籌
也。
且疑者悟之機。
不疑則不悟。
故知今日疑情
又是將來之悟機也。】
爾時佛告舍利弗
我先不言
諸佛世尊
種種因緣
譬喻言辭
方便說法
皆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是諸所說
皆為化菩薩故。
舍利弗
今當復以譬喻
更明此義。
諸有智者
譬喻得解。」
【此如來許說也。
言汝請我為諸四眾
復說因緣者。
豈我向前不曾與汝說乎。
如來為一大事因緣
現於世。
諸有所作。
常為一事
所說者。
皆化菩薩
詳明如此
何必更欲說其因緣耶。
彼既不解
我今
復以淺近易曉之事。
比類發明
從此喻而得解
了。
尚得稱為智人
不然終於無知而巳。】
舍利弗
國邑聚落
大長者。
年衰邁。
財富無量
多有田宅
及諸童僕
其家廣大
唯有一門
諸人眾。
一百二百。
乃至五百人
止住其中
堂閣朽故。
墻壁隤(頹)
落。
柱根腐敗
梁棟傾危
周匝俱時。
欻(旭)然火起。
焚燒
宅。
長者諸子
若十二十。
或至三十。
在此宅中。」
【此下總將方便中大義。
演作譬喻
重為發明也。
國邑聚落
三界也。
大長者。
化佛也。
長者
十德
一姓貴。
三皇之胄。
五帝之裔。
二位尊。
阿衡鹽梅爕理
大富
銅陵金穴
威猛
公元499年
嚴霜凜雪。
智深
胸如武庫
六年耆。
貌如
行淨。
珪壁無瑕
八禮備。
威儀庠序
九上敬。
大人
德。
下歸
眾庶歸心
十德具而稱長者
十號
而稱世尊也。
年衰邁者。
喻涅槃將至也。
財富
量者。
喻智無量也。
此句是總。
下別釋。
田宅者。
慈悲也。
童僕者。
方便也。
其家廣大者。
三界
為家也。
唯有一門者。
三界中。
總以業識為門也。
古德云。
業識茫茫
無本可據是也
五百人止住
其中者。
五趣眾生在業識窟中也。
堂閣四句
三界佛化土。
具有敗壞之相。
若如來報土。
金剛為地
宮殿堂閣
棟梁墻壁
皆是摩尼妙寶
之所成就
風吹不入
雨巳不濕
不能燒。
不能
溺也。
火燒舍宅者。
三界中。
總被五衰八苦之火
交煎也。
諸子亦在宅中者。
喻具三乘根性
微有省
覺者。
在業識窟中也。
諸子雖有微醒。
欲出三界
不遇明師
入邪路。
以苦捨苦。
不能出。
非若五
眾生
昏昏昧昧
全無知覺也。
子言十。
人言
者。
覺者少而昧者多也。】
長者見是大火
四面起。
大驚怖。
而作是念。
我雖
於此所燒之門。
安隱得出
諸子等。
火宅內。
嬉戲
不覺不知
不驚不怖。
火來逼身
苦痛切巳(紀)。
厭患
無求出意。」
【次明長者興慈也。
長者見火而驚怖者。
愍其子故
驚。
惜其人故怖。
同體之憂也。
喻以佛眼六道
生。
大悲心也。
作下
初七思惟也。
言我五住
究盡故安
二死永亡故隱。
轉識成智。
得出三界
之門。
無奈諸子
三界留連之地。
故樂著而不
不知
三界遊樂之場。
嬉戲而不驚不怖。
雖有眾苦逼迫其身。
至於髓枯精竭。
爛額焦。
一念厭離之心。
亦無一毫恐怖之狀。
故終無求出
之意也。
此喻前眾生諸根鈍。
著樂癡所盲等文。】
舍利弗
長者作是思惟
我身有力
當以衣裓(格)。
几案
從舍出之。」
【此喻二七思惟也。
我身有力者。
神力智慧
也。
衣裓几案
知見無所畏也。
此皆如來自受
用物
意謂身手有力
或將諸子貯於衣裓
捧而出
之。
抑將諸子置於几案
擎而出之也。
喻前若但讚
一乘
不能信是法等文。】
「復更思惟
是舍唯有一門
而復陿(狹)小。
諸子幼稚
未有
所識
戀著戲處。
或當墮落
火所燒。
當為怖畏
之事。
此舍巳燒。
宜時疾出。
無令火之所燒害。
作是
念巳。
所思惟。
具告諸子
等速出。
父雖憐愍
善言
誘諭
諸子等。
樂著嬉戲
不肯信受
不驚不畏
了無
出心
亦復不知何者是火。
何者為舍。
云何為失。
但東
西走
視父而巳。
爾時長者
即作是念。
此舍巳為大
火所燒。
我及諸子
若不時出
必為所焚。
我今當設方
便。
諸子等。
得免斯害。
父知諸子
先心各有所好
珍玩奇異之物。
情必樂著。
而告之言。
汝等所可玩
好。
希有難得
若不取。
後必憂悔
如此種種羊車鹿
車牛車。
今在門外
可以遊戲
等於火宅
宜速
來。
隨汝所欲。
皆當與汝。」
【此喻三七思惟
設方便也。
再思曰更。
三思曰復更。
三界內。
生生死死
唯是業識為主人云。
此識甚
深微細。
諸子幼稚
未有知識
欲與說。
彼則未有
知識
復恐迷而不解
若不與說。
復恐躭戀愛著。
遊樂嬉戲之處而不能捨。
一失足。
終為所燒。
如此眾生
剛強難化。
當以苦切之言。
可怖畏事
調伏之。
言是地獄
餓鬼
畜生
是諸難處
是愚
人生處。
殺生
殺生報。
邪婬
邪婬報。
是愚
癡。
愚癡報。
乃至此是三災
八難等。
此皆六識
三毒為因
招感此身生老病死之果。
且此舍宅
今巳是被燒。
若不早求出離
必當墮落
至於身肉
糜爛而後巳。
如是思惟
即以所思惟者具告諸子
誘其速出。
此喻說苦集也。
父雖下。
不受教也。
雖告以剛強苦切之言。
恐怖之事。
由彼貪戀既深。
遊歷既熟。
以為樂。
不肯信受
毫無怖畏
無出
心。
亦復不知何為苦因
何為苦果
云何名為墮落
東游西戲。
瞪眼視父。
不介意
見其迷之深而
惑之甚也。
爾時下。
以喻說滅道也。
由彼苦切之言
不能入。
怖畏之事又不能動
復以可樂之物。
戲之處以誘之。
長者復作念云。
此舍巳被火燒。
迫近身體
此時不出
則我與子皆為火焚
濁世
不可以莊語
愚人不可以正言
故思以方便誘之
也。
難云。
世尊巳於所燒之門安隱得出
何故說我
諸子
必為所焚。
答。
如來現身三界
救拔眾生
出則出。
彼入則入。
其子病而父母亦病。
所謂同體
大悲憂人之憂也。
父知下。
思以樂具。
易其苦具也。
知其宿習根性差別
又知其現在好樂之事。
故以
所好投之。
所謂知子莫如父也。
而告下。
三乘也。
若下
勸其證也。
如此下。
告其車之處也。
今在門
外者
言此三車
火宅外。
不在火宅中也。
可以
戲者。
示其車之用也。
言乘此可以縱任六通游戲
自在也。
汝等下。
速其出也。
隨汝下。
許與其車也。
羊鹿牛車可汝意者
我即與之也。】
爾時諸子
聞父所說珍玩之物。
適其願故。
心各勇銳(瑞)。
互相推排
競共馳走
爭出火宅。」
【此諸子出火宅也。
適其願故者。
機教相投也。
心各
勇銳者。
努力向前也。
互相推排者。
交相切磋也。
手相抵曰推。
手相分曰排。
競共馳走者。
俱行
八正道也。
爭出火宅者。
共證無學果也。
問。
是舍唯
一門
是喻三界輪轉唯有業識也。
小乘既出
三界
便能淨除業識耶。
既淨除業識
他處又言二
不知業識者何也。
答。
三界生死根元
實由第八
業識主人公
第七隨所生所繫。
第八名業
識。
不自造業
實由第六意識造業
招引第八出生
入死耳。
由彼小乘
根器下劣
又欲速出三界
此識
含藏既廣。
不能一時淨盡故。
即指造業意識
生死因。
盡意識。
滅盡定。
意識既盡。
得轉一分
業識
便出三界
故不牽引第八出生入死
謂之出
業識門亦宜。
然此唯是如來得知
二乘不知也。
所謂令彼道成德備而不自知是也
問。
二乘既轉
業識
巳出三界
何故又教進脩佛慧轉識成智。
答。
前不云乎
業識含藏種子甚廣。
有我有法。
小乘
我執
巳捨賴耶
空法執。
猶在異熟。
故知不但
界內眾生在業識內。
界外二乘
乃至十地菩薩
亦未能盡除業識
猶在業識之內。
先令出界
內之業識
彼生界外業識也。】
是時長者
諸子等。
安隱得出
皆於四衢道中
露地
而坐。
無復障礙
其心泰然
歡喜踊躍。」
【此長者歡喜也。
安隱得出者。
生死不逼也。
四衢
道者
四諦理也。
露地而坐者。
寂滅定也。
無復
障礙者。
煩惱障盡也。
其心泰然者。
得心自在也。
歡喜者。
樂人之樂也。】
「時諸子等。
各白父言。
父先所許玩好之具。
羊車鹿車
牛車
時賜與。
舍利弗
爾時長者
各賜諸子等一大
車。
車高廣。
寶莊校。
匝欄楯。
四面懸鈴
又於其
上。
張設幰(險)葢。
亦以珍奇雜寶嚴飾之。
寶繩交絡
諸華瓔。
重敷婉筵。
安置丹枕
駕以白牛
膚色充潔。
姝好
有大筋力
行步平正
其疾如風。
又多僕從而
侍衛之。
所以者何。
大長者。
財富無量
種種諸藏。
充溢
而作是念。
財物無極
不應以下小車
諸子等。
今此幼童
皆是吾子
愛無偏黨
我有如是
大車
其數無量
應當等心。
各各與之。
不宜差別
以者何。
以我此物。
周給一國
猶尚不匱(愧)。
何況諸子
諸子
各乘大車
得未曾有
非本所望。」
【此諸子索車也。
六祖所謂坐却白牛車
更從門外
三車是也
舍利弗下。
等賜大車也。
前云。
志求佛
道者正直方便是也
車高廣者。
一佛乘。
窮橫遍也。
寶莊校者。
富有萬德也。
匝欄楯者。
總持遮護也。
四面懸鈴者。
辨說法也。
帳設幰葢
者。
慈悲普覆也。
雜寶嚴飾者。
萬善嚴此慈悲也。
交絡者。
大誓固此慈悲也。
諸華纓者。
神通
攝。
悅勸眾生也。
重敷婉筵者。
平等心安一切
也。
安置丹枕者。
戒法安佚群生也。
駕以白牛者。
是有大力量。
大智慧人
所以運轉此車也。
膚色
充潔。
形體姝好者。
德本植而身潤。
有諸內而形諸
外也。
有大筋力者。
堪任大事也。
行步平正者。
動作
合度
入於坦途也。
其疾如風者。
智巧敏捷也。
又多
僕從者。
方便具足也。
南泉云。
王老自小一頭
水牯牛。
擬向東溪牧。
未免他國王水草。
擬向西
溪牧。
未免他國王水草。
不如隨分些些
總不
見得
大安云。
安在溈山三十年。
溈山飯。
溈山
屎。
不參溈山禪。
秪看一頭水牯牛
落路入草。
便
把鼻孔搜轉來
犯人苗稼鞭撻
調伏既久。
生受人言語。
如今變作露地白牛
常在面前
日露逈逈地。
趁亦不去
且道即今甚麼處。
南岳
云。
牛駕車。
若不行。
打車即是
打牛即是
釋迦
傳下一頭大白牛。
祖師留下一頭水牯牛
一任
諸人耕田種地
不得犯人苗稼
所以下。
徵釋等
大車之意。
財富無極者。
喻法財悉備也。
諸藏充
溢者。
聲聞辟支菩薩如來藏
或是信戒等十藏。
言諸藏中。
具足如來無量法財也。
作下
言我財
無極
不應以此小車
賜我諸子
今此幼童
皆是
我子。
不應偏愛
若以羊鹿牛車各賜諸子
則愛有
偏黨
故我平等心。
各以大車等賜之也。
所以下。
復徵釋等賜之意。
言我有此無量法藏
以此物。
周給一國
徧施一切
無匱乏。
況我親生之子
不等賜之耶。
雖然如是
諸子分上少個甚麼
乃欲
等賜。
癡人面前
不得說夢
是時下。
諸子得車歡喜
過望也。
非本所望者。
本無心有所希望
得無
上法王大寶
豈非望外之事。
故曰得未曾有。】
舍利弗
於汝意云何
長者等與諸子珍寶大車
虗妄不。
舍利弗言。
不也。
世尊
長者但令諸子
免火難。
全其軀命
非為虗妄
何以故。
全身命。
便為
巳得玩好之具。
況復方便
於彼火宅拔濟之。
世尊
若是長者乃至不與小一車。
猶不虗妄
何以故。
長者先作是意。
我以方便
令子得出
以是因緣無虗
妄也。
何況長者自知財富無量
饒益諸子
等與大
車。
佛告舍利弗
善哉善哉
如汝所言。」
【此辨覈不虗也。
故呼鶖子而問之云。
諸子索車。
不與小車
而反等賜大車
云何解此事。
寧有
虗妄否。
答云不也。
意謂不與小車
尚不虗妄
何況
等賜大車
而有虗妄乎哉
何以故。
由彼長者見諸
等於火宅中。
樂着嬉戲
無求出意
故作方便
諸子等得出火宅。
不令法身慧命有所損傷
便是
實事
何必定與玩好之具。
然後為實
何以故。
人所
愛者莫如身命
諸子全身命。
遭火害。
便為巳
玩好之具。
不必更與三車也。
何況如來原是
躭戀火宅
不得巳而誘其出門者耶。
無論
鹿車牛車不是虗妄
即使不與小羊車亦不
虗妄
何以故。
長者本意
欲以小車與人
但以
方便誘引
令子得出火宅之門。
以是因緣故。
雖不
小車亦不虗妄
何況如來
自知財富無量
本意
欲令饒益諸子
不待彼求。
甘心欲以大車等賜諸
子。
而有虗妄者乎。
佛告下。
印其言之當理。】
舍利弗
如來亦復如是
則為一切世間之父。
於諸
畏。
衰惱。
憂患
無明闇蔽
永盡無餘。
而悉成就無量
見。
無所畏。
大神力。
智慧力。
具足方便智慧
羅蜜。
大慈大悲
常無懈倦
恒求善事
利益一切
而生
三界
朽故火宅
為度眾生生老病死
憂悲苦惱
愚癡
闇蔽
三毒之火。
教化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下以法合喻也如來三界
之父者。
合上長者
大家業也。
如來三界而入三界
所以三界
四生之父。
於諸下。
正顯如來原從凡夫地中脩證。
天成也。
怖畏衰惱等者。
謂轉無量怖畏
成就
無量無畏力。
無量衰惱而成就無量大神力。
無量憂患成就無量知見力。
無量無明而成
無量大智慧力
無量闇蔽煩惱成就無量
方便智慧力。
轉殺心而上與諸佛同一慈力。
轉害
而下六道同悲仰力。
懈怠成精進力
種種廣大神力
故能恒求善事
利益一切
所以
現生三界
度脫眾生
鏡像水月也。
眾苦依止
生苦。
謂纔落地時。
苦根不斷也。
能令變壞老苦
形容枯槁
顏色憔悴也。
能迫身田病苦
謂呻
牀簀嘆息房闈也。
能滅諸根名死苦。
眼光
地。
四大分張也。
求而不得則憂。
得而復失則悲。
境相觸則苦。
苦而不巳則惱。
唯其怖畏
故能度
眾生生死怖畏
唯其無衰惱憂患
故能度眾生
憂悲苦惱
唯其無無闇蔽
故能度眾生之愚
闇蔽三毒之火。
唯其成就知見無畏等。
故能
教化眾生
令得阿耨菩提
總言如來自覺圓而能
覺他也。】
「見諸眾生。
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煑。
亦以五
財利故。
種種苦。
又以貪著追求故。
現受眾苦
地獄畜生餓鬼之苦。
生天上。
及在人間
窮困
苦。
愛別離苦
冤憎會苦。
如是種種諸苦。
眾生沒在
其中
歡喜遊戲
不覺不知
不驚不怖。
亦不生厭
不求
解脫
於此三界火宅
東西馳走
雖遭大苦
不以為患。
舍利弗
佛見此巳。
便作是念。
我為眾生之父。
應拔其
苦難
無量無邊佛智慧樂。
令其遊戲
舍利弗
如來
復作是念。
若我但以神力
智慧力。
捨於方便
為諸
眾生
如來知見
無所畏者。
眾生不能以是得度
所以者何。
諸眾生。
未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而為
三界火宅所燒。
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合上長者興慈也。
見者。
謂以佛眼觀見也。
八苦
合火
四苦如前。
餘四復釋
非愛共會。
名冤憎會苦。
可愛相違
愛別離苦
希望不遂
名求不得苦。
眾苦聚集
五陰熾盛苦。
合前四苦
所謂人間
八苦也。
合生老等為一苦。
名五苦
亦以五欲
利受種種苦者。
是求不得苦也。
以下
此即五陰
熾盛苦也。
謂貪著五欲財利
追求必得
龍宮
穴。
不避艱險
既現受苦
復墮三塗
即生天上人間
尚有貧窮困苦也。
貧窮困苦者。
無財曰貧。
無眷
屬曰窮。
不舒暢曰困。
愛別二句
二苦
可知
沒在
其中者。
渾身溺在苦中也。
不但不知苦。
且歡
喜遊戲。
唯其歡喜
不知不覺
唯其遊戲
故不驚
不怖。
不知不覺
不厭苦集。
由不驚不怖。
故不
求解脫。
於此三界火宅
東馳西走
溺喪而不知歸
終身沒苦而不以為患。
如來所以憐愍也。
利弗下。
合三七思惟也。
言彼既為我子。
我為其父。
應當即以我之神力
智慧力。
令彼頓拔業識之苦。
頓與佛慧之樂。
令其遊戲大寂滅場。
方愜本願
作下
設方便也。
若我但用神力
讚佛乘。
行方
便。
不令先斷六識三毒
超出三界
取證涅槃。
而欲
驟令菩薩事。
頓捨業識
頓入佛慧
恐機小法大。
法不投機
不能得度
何以故。
未出三界
尚為五欲
三毒
八苦火之所燒。
彼將撲滅不暇
即與之說。
何由能解諸佛甚深無量智慧乎。
正如人在縲
絏之中。
談帝王富貴
何益於事。
不得不用方
便以拔濟之也。】
舍利弗
如彼長者
雖復身手有力
不用之。
但以慇
方便
勉濟諸子火宅之難。
然後各與珍實大車。」
【此提出中要義。
合上文而起下文
如彼長者下。
合上文也。
但以慇懃下。
下文也。】
如來亦復如是
雖有力無所畏而不用之。
但以智慧
方便
三界火宅
拔濟眾生
為說三乘
聲聞辟支佛
佛乘
而作是言。
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
勿貪麤弊
聲香味觸也。
若貪著生愛。
則為所燒。
汝速出三界
當得三乘
聲聞
辟支佛佛乘
我今為汝保任此事。
不虗也。
汝等但當勤脩精進
如來以是方便
誘進
生。
復作是言。
等當知此三乘法。
皆是聖所稱嘆
無繫
無所依求。
乘是三乘
無漏根力覺道禪定
解脫三昧等。
自娛樂。
便得無量安隱快樂。」
如來下。
合身有力不用之。
以下
合但以慇
方便
勉濟諸子之難也。
汝等莫得樂住三界
宅者
勸其離苦也。
書云
火之燎於原。
不可
邇。
何況沒在其中乎。
貪粗弊下。
六識所緣
境。
勸其斷集也。
蛾眉皓齒
伐性之斧
絲竹管絃
是奪心之賊。
香酒氣。
作孽之媒。
甘脆膿肥。
腐腸之藥
雲繒霧縠
是惰身之機。
故勸其勿貪。
之者識也。
若貪著則生愛。
有愛則為所燒。
貪愛
生。
潤生巳絕。
故鬱頭藍弗以世俗智。
伏下地惑。
非想定。
五神通
時君尊敬
入宮掖。
女子接足
而禮。
鬱頭藍弗觸女子手。
遂生貪欲
便失五通
輪轉三界
悉由貪愛所使
透得此關。
出塵羅漢
矣。
汝速下。
勸其脩道必證果也。
今下
以巽
誘之也。
言我今為汝作保
擔當此事。
決不賺汝。
然如是。
還須要你自巳著力脩進。
勿生疲怠
始得
如來循循善誘如此
復作下廣讚三十七品助道
法以慫慂之。
所謂四念處
四正勤。
五根
五力
七菩
提。
八聖道
乃至九定三解脫。
此等道法
皆是鍛聖
賢之爐鞴
出生死之要關。
故諸佛極口稱嘆
此道
法。
自在無繫無所依求之物也。
自在者。
若知
苦則無生逼迫苦果
有身自在之樂。
繫者。
若斷集則無三界繫縛苦因
而有縱任
拘之樂。
無所依者。
若證滅則我生巳盡。
不受後有。
嬉戲火宅
無求者。
脩道旅泊三界
無所
求。
不貪著世間
乘此三乘
此道法。
寂滅樂。
三界八苦交煎
不為粗弊聲香味觸所困。
便
得無安隱快樂矣。】
舍利弗
若有眾生
內有智性
從佛世尊
法信受。
懃精進。
欲速出三界
自求涅槃。
是名聲聞乘
如彼諸
子。
求羊車。
出於火宅
若有眾生
從佛世尊
法信
受。
慇懃精進
自然慧。
獨善寂。
深知法因緣。
辟支佛乘。
如彼諸子
為求鹿車
出於火宅
若有眾
生。
從佛世尊
法信受。
勤脩精進
一切智
佛智
然智。
師智
如來智見
無所畏。
愍念安樂無量
生。
利益天人
度脫一切
是名大乘菩薩
求此乘故。
摩訶薩
如彼諸子
求牛車。
出於火宅。」
【此言諸子脩道證滅。
合出火宅也。
內有智性者。
宿有種子也。
法信受者。
緣以發之也。
慇懃精進
欲出三界者。
脩道也。
自求涅槃者證滅也。
欲速自
求。
小乘病。
欲速故不達
自求故不大
因乖萬行
果闕圓常
皆欲速自求之過也。
名下
結名也。
根鈍小乘
亦名下乘
如彼下合喻也。
自然
慧者。
任其自悟。
不求師也。
獨善寂者。
單丁自守
不求友也。
獨覺也。
深知法因緣者。
觀察十二
因緣也。
緣覺也。
辟支利於聲聞
而劣於菩薩
名二乘
亦名中乘
一切智者玅觀察智也。
佛智者
大圓鏡智也。
自然智者平等性智也。
無師智者
所作智也。
或是菩薩智。
佛智
聲聞智。
辟支智也。
菩薩萬行齊脩。
四智盡學。
名大乘
亦名上乘。】
舍利弗
如彼長者
諸子等。
安隱得出火宅
無畏
處。
自惟財富無量
等以大車而賜諸子
如來亦復
是。
一切眾生之父。
若見無量億千眾生
佛教門。
三界苦。
怖畏險道。
得涅槃樂
如來爾時
便作是念。
我有無量無邊智慧無畏等。
諸佛法藏
諸眾生。
皆是我子。
等與大乘
不令有人獨得滅度
皆以如來
滅度滅度之。
諸眾生。
三界者。
悉與諸佛禪定
解脫等。
娛樂之具。
皆是一相一種
聖所稱歎
能生淨
第一之樂。」
【此明出火宅。
而等賜大車也。
必使到無畏處。
然後
等賜大車者。
盈科後進
不躐等也。
如來亦復下。
令如彼長者諸子等。
安隱得出火宅
無畏
也。
如來爾時下。
合自惟財富無量等與大車也。
前文財物無極
諸藏充溢
今此幼童
無偏
黨。
應當等心。
各各與之等文。
悉與諸佛禪定解脫
等者。
又將諸佛深入無際甚深無量解脫禪定
以易小乘解脫寂滅定也。
娛樂之具者。
具謂器
具。
有是具。
方有是樂。
眾生昔以粗弊色香為器具
日用貪著嬉戲快樂
故世尊將九定三解脫之
具。
自在無繫
無所依求。
無量安隱之樂以易之。
後貪著此具而不肯捨。
如來復以一相一種諸佛
禪定解脫之具。
能生淨妙第一之樂以易之。
以此
具易彼具。
金博金也。
三乘禪定解脫樂之
具。
是聖所讚歎
諸佛禪定解脫娛樂之具。
亦曰聖
稱歎也。
不然
彼又安能肯捨娛樂之具哉。
言淨
第一者。
小乘變易生死不淨
如來則二死
亡故淨。
小乘但證人空故不妙
如來二空雙證
故妙。
小乘唯脫見思故非第一
如來五住究盡
第一也。】
舍利弗
如彼長者
初以三車誘引諸子
然後但與大
車。
寶物莊嚴
安隱第一
然彼長者虗妄之咎。
如來
亦復如是
無有虗妄
初說三乘
引導眾生
然後但以
大乘度脫之。
何以故。
如來有無智慧無所
諸法之藏。
能與一切
眾生大乘之法。
不盡能受。
利弗。
以是因緣
當知諸佛方便力故。
一佛乘。
分別
說三。」
【此合辨覈不虗
如彼下舉喻。
如來下法合。
何以
下徵釋。
先說三乘
然後等賜佛乘
不是虗妄
意謂
如來初意原要即欲與大乘法。
原不欲與小乘法。
但彼根器下劣
容受不盡
故隨量授與。
舍利下。
答問辭。
汝前問云。
願為四眾說其因緣
何故四十
年中二說三。
今說一乘
故結答云。
無他故。
四十年前。
根器狹劣
不能容受
以是因緣
四十年
來。
一佛乘裂而為三耳。】
「佛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譬如長者
有一大宅
其宅久故
而復頓弊堂舍高危
柱根摧朽
梁棟傾斜
基陛隤(頹)毀。
墻壁𡉏(丕)拆(策)。
泥塗阤(矢)落。
覆苫(山)亂墜。
椽(篆)梠(呂)差脫。
周障屈曲
雜穢充徧。
五百人
止住其中。」
【偈中將前略處盡情摹寫
儼然一幅三界圖也。
長者有一大宅者。
如來三界為家。
大宅
長者有也。
其宅久故而復頓弊者。
一迷巳來
便有此界。
而此世界久經時劫
既巳朽故。
而復安
許多弊惡之物在內也。
舍下八句
釋其宅久
故也。
高危者。
高突危險也。
摧朽者。
摧拆而朽腐
也。
傾斜者。
傾倒欹側也。
隤毀者崩頹毀壞也。
𡉏坼者。
外𡉏而內裂也。
阤落者。
阤壞剝落也。
脫者。
參差疎脫也。
由此化土
識性為堂舍。
高危
以亂想為柱根
摧朽
無明梁棟
故傾
斜。
貪愛基陛
故隤毀。
我慢為墻壁。
崩倒
以雜染為泥塗
故阤落。
二障為覆苫。
故亂墜。
塵勞為椽梠。
故差脫。
正顯化土之可壞。
非若報土
之不壞也。
彼報土者。
法性為堂舍。
寧有高危
禪定柱根
何得摧朽
願力梁棟
寧有傾斜
福德基陛
寧有隤毀。
戒律為墻壁。
寧有𡉏
坼。
眾香泥塗
寧有阤落。
慈悲為覆苫。
安得
亂墜以萬行為椽梠。
寧有差脫。
周障下。
釋而復頓
弊也。
周障者周遭障隔
非若報土之十方無壁
也。
屈曲者。
盤旋曲折
非若報土之平易坦途也。
穢充徧者。
不淨之物。
無處不有
非若報土之清淨
也。
五百人止住其中者。
正顯五趣眾生
雜居
內。
非若報土之純菩薩眾也。】
「鴟(痴)梟(消)鵰(刁)鷲(秀)。
烏鵲鳩鴿(合)。
蚖(完)蛇蝮蠍。
蜈蚣蚰(由)蜒(延)。
守宮百足
鼬(又)貍(立)鼷(奚)鼠。
諸惡蟲輩。
交橫馳走。」
【此下。
描寫人其面而獸其心者。
攝在禽門也。
鴟梟
鵰鷲下。
別明五趣眾生
皆為三毒所使
如下文所
云者
䲭即鴟鵂
亦名鵂鶹
亦名怪鴟
其鳴即雨。
無所見。
夜即飛噉蚊蝱
莊子所謂鴟鵂夜撮蚤。
不見泰山是也
怪鳥也。
人之反常怪誕有如
此者
梟即土梟
附塊為兒。
子成父母皆遭其食。
孝鳥也。
人之不孝有如此者
鵰似鷹而大。
黑色
皂鵰
亦名鷲
性刻制。
翱翔水上
扇魚令出沸波
攫而食之。
亦名沸河
淘河在岸則魚入
沸河在岸
魚湧
刻鳥也。
人之刁刻有如此者。
烏鵲者。
傳沫。
鵲傳枝。
詩云。
莫黑匪烏。
鵲之彊彊。
皆刺淫泆
也。
鳩則借巢為居。
拙鳥也。
人之性拙有如此者
鴿
性易合。
淫鳥也。
人之淫佚有如此者
蚖蛇
大蛇也。
亦名蝮蛇
蝮復也。
觸之則復。
蝮蛇怒時。
毒在頭尾
螫手斷手
螫足則斷足
蛇毒之尤者。
又云蝮
蛇。
鼻反其上有針。
眾蛇之中。
此獨胎產生
輙坼其
母腹。
鴆鳥食之。
人之含毒有如此者
蠍。
全蠍也。
毒螫人。
蜈蚣一名蝍且
大蛇緣而食其腦。
莊子
云。
即且甘帶是也
人之食人髓腦不知有如
此者
蚰蜒蜈蚣也。
頸赤者為蜈蚣
頸不赤者名
蚰蜒
百足亦名馬蚿
亦名商距
莊子云。
商距馳河
是也
又云。
百足之蟲
死而無僵。
以其扶之者眾也。
助桀為虐有如此者
守宮蜥蜴也。
亦名蝘蜓
以朱飼之。
其體盡赤。
擣之萬杵
以點女身
終身
滅。
赤痣
偶則落。
俗謂之蠍虎。
善緣籬壁。
人之攀
有如此者
鼬鼠
捷於捕鼠
俗呼黃鼠狼
亦名鼪
莊子云。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東西跳梁不避高下
是也
人之跳梁不畏有如此者
貍善卜者也。
則止而擬度其發必獲。
人之百發百中有如此者
鼷鼠
鼠之最小者。
莊子載鼷車馬是也
一名
甘口鼠。
傷人
不知痛。
人之陰害人。
而人不知
有如此者
諸惡二句
此等諸虫於世界中。
交橫
馳走無忌憚也。】
屎尿臭處。
不淨流溢
𧏙(羌)蜋(良)諸蟲。
而集其上。
狐(乎)狼野干
咀嚼踐踏
嚌(計)齧(業)死屍
骨肉狼(郎)藉。
由是群狗。
競來搏撮。
饑羸(雷)慞惶
處處求食。
鬪諍(爭)[據-豕+旦](吒)掣(徹)。
啀喍(柴)嘷(毫)吠。
其舍恐怖
變狀如是。」
【𧏙蜋。
亦名蛣𧏙
衝波傳曰。
𧏙蜋無鼻而聞香。
經營
穢場之下。
車轉糞丸
一前推之。
一後挽之。
僕人
轉車
故曰𧏙蜋之智。
在於轉丸也。
四句描寫世人
貪著欲境。
躭戀不捨
糞穢香潔美妙之物。
視之
何異𧏙蜋之集於臭壤耶。
人之躭慾有如
此者
果能將革囊盛糞。
一語勘破
天女滿前。
不能動矣。
狐狼者。
狐妖媚之獸。
禮北斗而靈。
變化
其為物也妖婬
人之妖媚有如此者
狼犬
狗。
青色
物之尤暴戾者。
人之暴戾有如此者
嚌者。
啖其肉。
囓者。
併啖其骨。
粗嚼曰咀。
細咀曰嚼。
輕踏
曰踐。
重踐曰踏。
皆是據而口囓之狀。
四句描寫
人。
躭著世味
矦鯖禁臠
珍羞寶饌者。
法眼視之
何異狐狼野干之嚌囓死屍也。
由是下。
群狗爭奪
也。
狐狼野干狼藉者。
又有群狗復取其餘。
撮聚
一處而噉之。
由其饑羸之甚不充其腹。
故處處慞
皇求食。
所謂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也。
鬪諍[據-豕+旦]
掣者。
用力爭奪之狀。
啀喋嘷吠者。
呀口作聲之狀。
六句描寫
貪著追求
不知厭足有如此者
舍下
總言三界之內。
可畏事變態之狀有如此者。】
處處皆有。
魑(痴)魅魍魎
夜叉惡鬼
食噉人肉。
毒蟲之屬。
諸惡禽獸
孚乳產生
各自藏護。
夜叉競來。
爭取食之。
食之既飽。
惡心轉熾。
鬪諍之聲。
可怖畏。
鳩槃茶鬼。
蹲(存)踞土埵(朵)。
或時離地
一尺二尺
往返遊行
縱逸嬉戲
捉狗兩足
撲令失聲
以脚加頸。
怖狗自樂。
復有諸鬼。
身長大。
躶形黑瘦
常住其中
大惡聲。
叫呼求食。
復有諸鬼。
其咽如針。
復有諸鬼。
首如牛頭
食人肉。
或復噉狗。
頭髮髼(蓬)亂。
殘害兇險
饑渴所逼。
叫喚馳走
夜叉餓鬼
諸惡鳥獸
饑急四向
窺看窻牖
如是諸難。
恐畏無量。」
【此下描寫人其面而鬼其心者。
收在鬼門也。
上以
禽獸摸寫癡鈍之人。
此以惡鬼描寫狡猾之輩。
盡世可畏之狀。
人生驚恐生厭離也。
魑魅
者。
魅人之鬼。
瞞人昧巳如此物者。
魍魎者。
似有
如無之鬼。
劈空駕虗之人如此物者。
夜叉此云
捷疾鬼
有機變之人如此物者。
處處皆有如此
狙詐駕虗之輩。
鬼計行凶
謀人家產
囓人肌
肉。
不知厭足者。
此與世間惡鬼何異哉。
毒虫下。
喻搏利以肥子孫
而復為人奪去者。
孚乳產生者。
以爪護子曰孚。
乳哺子曰乳。
有等惡毒之人。
護惜巳家。
不顧他亦有家。
藏護巳子。
不顧他亦
有子。
欺人孤兒寡婦洗蕩子孫
吞併家產
欲傳之後世子孫。
千年萬年之計。
卒之遇有力
夜叉
併其子孫家產
一口吞盡。
則向所吞併人者。
今復為人吞併矣。
所謂出乎爾者
乎爾也。
而此
夜叉既逞其志。
其心愈熾
必將天下而盡吞之。
然後為快。
於是無處不飛。
鬪諍之聲。
可畏之甚
有如此者
鳩槃者。
此云甕形鬼。
虛坐曰蹲。
實坐曰
踞。
土埵者。
壟斷也。
有時離地一尺二尺者。
言處高
而復高也。
既處高位
威勢愈重。
往反遊行
任其
所向
無不縱心恣意
即遇一毛不拔之夫。
若臨之
刀斧
加之以箠楚
不容施。
不容口
既縛其
足。
復躡其頸。
他生怖。
自取其樂。
可畏如此
者。
復有諸鬼下。
餓鬼也。
形雖長大
狀實可憎
既無
服飾嚴其身。
無粗糲充其腹。
唯是沿街叫呼
食而巳。
寒乞之狀有如此者
其咽如針者。
心欲
吞而咽不能嚥者。
懨懨病夫有如此者
首如牛頭
者。
鬼而畜者也。
既鬼而畜。
人畜併噉矣。
此雖殘
害人
兇心險。
悉由饑渴所逼。
叫喚馳走
時暫停也。
饑急四向窺看窻牖者。
言此饑虗火逼
之時。
即有回心思求出路
其如周障屈曲故。
雖欲
出而不能出。
唯是窺看窻牖而巳。
如是二句
結前
所謂頓弊如此
欲界眾生
俱為財食而起鬪諍
故多所描寫
鬪諍若除。
便得無諍三昧矣。】
「是朽故宅
屬于一人
其人近出。
久之間。
於後宅舍
忽然火起
四面一時
其𦦨俱熾。
棟梁緣柱
爆聲震裂
摧折墮落
墻壁崩倒
鬼神等。
揚聲大叫
鵰鷲諸鳥。
鳩槃茶等。
慞惶怖。
不能自出
惡獸毒蟲
藏竄孔穴
毗舍闍鬼。
亦住其中
薄福德故。
火所逼。
共相殘害
飲血噉肉
野干之屬。
並巳前死。
大惡獸。
競來食噉
臭烟熢(蓬)㶿(卜)。
四面充塞
蜈蚣蚰(由)蜒(延)。
毒蛇之類。
火所燒。
爭走出穴
鳩槃茶鬼。
隨取而食。
又諸餓鬼
頭上火然
饑渴熱惱
周障悶走。
其宅如是
可怖畏。
毒害火災
眾難非一。」
【其人下。
譬如在世教化眾生
令伏煩惱
如來
他方
暫時不在
眾生煩惱火便發也。
四面下。
三界中。
同時同處
火災齊發
爆列之聲。
徹天震地。
所謂棟梁椽柱悉成灰燼
墻壁皆成砂礫矣。
使尋常倚聲托勢
欺巳瞞人
其機如鬼。
其謀如神
者。
火發時。
無可奈何
不過揚聲大叫
自怨自恨
而巳。
其鷙惡如鵰鷲
可畏如鳩槃。
尋常縱逸嬉戲
不畏神明
損人害物。
及至此時
慞惶怖。
欲出而
不能出。
噬臍無及矣。
惡獸下。
同類相殘也。
最愚者。
如惡獸毒蛇
最癡者。
毗舍闍鬼。
常在
十字街頭
交馳橫走。
恣意嬉戲
及至此時
悉皆
孔穴
欲免此難。
不知惡貫滿盈
酬對一至
非山
海中可得避脫。
孔穴乎。
即使藏竄。
平生不曾
德脩福。
不得免離。
火來逼身
無出路。
茫無投奔
昔時之為妻子眷屬同䬸同飲者。
至此亦各不相
顧。
飲血噉肉
共相殘害
即有狡猾野干者。
皆焚
死於火𦦨之前矣。
更有一等最癡極惡
大惡獸。
雖有如此榜樣
毫無恐懼
猶然競來食噉死屍
至死不覺有如此者
大火四面齊發
故臭
四面充塞也。
蜈蚣下。
異類食噉也。
孔穴
有藏竄。
而自類相殘。
有出走而惡鬼食噉
足見
火發
在三界中。
不能竄而免。
不能逃而脫。
甘心待焚。
束手就斃
哀哉
又有一等人。
尋常不飡
法味
及乎火到頭上。
渾身熱惱
正如落湯螃蟹
忙脚亂。
唯有周慞悶走而巳。
其宅四句
總結毒獸
火災
種種可畏
皆萃於一門之內也。
火宅一喻
世尊自述昔日剛強苦切之言。
化人天法也。
欲界人天
俱躭著五欲
心如鬼畜者多。
故將比例
鬪諍可畏之狀。
令彼警醒
生厭離心勿貪著耳。
二界
雖與欲界優劣不同
鬪諍之根未絕。
五衰
之相未除。
未盡煩惱故。
總在煩惱火中日夜
然也。
問。
如上比例亦有說乎。
曰有。
本經大白
牛車佛乘
羊鹿牛車三乘
他處又以師子
佛。
龍象菩薩
跛驢二乘
既以此物喻聖
人。
以此物喻愚人矣。
如易以龍虎比陽
則以魚
豕比陰。
詩以騶虞仁慈君子
則以鴟鶚比陰險
惡人是也
曰。
古德貪瞋等。
各各別配可乎。
曰可。
曰。
何不依之。
曰。
如此配合
大煞板定
如以烏鵲
等配婬。
烏鵲等遂無瞋癡乎。
故我三毒混融
則知諸物所使三毒耳。
曰。
如來化土
既是五趣
雜居
則當以五百人配人趣。
諸子配天趣。
禽獸
畜生趣。
諸鬼配鬼趣
地獄引人天出三惡道
乎。
答。
若如此配。
皆是實事
譬喻也。
既曰譬喻
如來借彼相例明矣。
故以五百人五趣眾生
復以諸子例具三乘根性之人。
總在火宅
貪戀
欲。
故以𧏙蜋諸虫。
貪色之狀。
狐狼野干
寫貪味
之狀。
夜叉
寫富而不仁之態。
鳩槃。
寫貴而貪酷
態。
由此界中以五欲財利
種種苦。
故世竭力
描寫
使人警省
不令貪著而生厭耳。
貪色者。
異𧏙蜋之集糞穢
貪味者。
何異狐狼之囓死屍
而不仁者
何異夜叉之競取。
貴而貪酷者。
何異
槃之怖狗。
乃至別寫許多情狀
不過誘引三界
苦。
漸入佛乘耳。】
是時宅主。
門外立。
有人言。
諸子等。
先因遊戲
來入此宅。
稚小無知
歡娛樂著。
長者聞巳。
入火宅。
方宜救濟
令無燒害。」
【此長者興慈也。
門外立者。
如來應化他方
常緣此界。
不處法空之座。
常立於門外
聽此方
消息也。
有人言者
他方佛。
消息也。
文句
引經云。
十方佛語釋迦云。
有緣諸子在三界中。
善根將滅。
汝往濟之等。
先因遊戲者。
先字。
後文
先來求子先意同。
諸子往昔因中。
不肯精進
修持
縱逸嬉戲
墮落三界
抑且稚小無知
不知
此界是險難處。
不可頓足
而反歡娛樂著。
不肯
離。
長者消息而驚入火宅。
欲以方便救拔
也。
問。
前云以佛眼觀。
此云聞有人言者何也。
答。
聞人言。
而後佛眼觀也。】
告喻諸子
眾患難。
惡鬼毒蟲
災火蔓延
眾苦次第
相續不絕
毒蛇蚖蝮。
及諸夜叉
鳩槃荼鬼。
野干狐狗。
鵰鷲鴟梟
百足之屬。
饑渴惱急。
可怖畏。
苦難處。
況復大火
諸子無知
雖聞父誨。
猶故樂著。
嬉戲不巳。
是時長者
而作是念諸子如此
益我愁惱
今此舍宅
無一可樂。
諸子等。
耽(單)湎(勉)嬉戲
不受我教。
將為火害
即便思惟
諸方便。
諸子等。
我有種種
珍玩之具。
妙寶好車。
羊車鹿車
大牛之車。
今在門外
汝等出來
吾為汝等。
造作此車。
隨意所樂。
可以遊戲
諸子聞說
如此諸車。
即時奔競
馳走而出。
到於空地
離諸苦難
長者見子
得出火宅
住於四衢
師子座
而自慶言。
我今快樂
諸子等。
生育甚難。
愚小無知
而入險宅。
多諸毒蟲
魑魅可畏
大火猛𦦨。
四面俱起
而此諸子
貪樂嬉戲
我巳救之。
得脫難。
是故諸人
我今快樂
爾時諸子
知父安坐
皆詣父所。
而白父言。
賜我等。
三種寶車
前所許。
諸子出來
當以三車
隨汝所欲。
正是時。
惟垂給與
長者大富
庫藏眾多
金銀琉璃
硨磲瑪碯。
以眾寶物
造諸大車
莊校嚴餝(尺)。
匝欄楯。
四面懸鈴
金繩妄絡真珠羅網
張施其上。
金華諸瓔
處處垂下
眾綵雜飭(一作飾)。
周匝圍繞
柔輭繒(情)纊(况)。
以為茵褥(入)。
上妙細氎(蝶)。
價直千億
鮮(先)白淨潔。
以覆其上。
大白牛。
肥壯多力
形體姝好
以駕寶車
多諸儐從
侍衛之。
以是妙車
等賜諸子
子是時
歡喜踊躍
乘是寶車
遊於四方
嬉戲快樂
自在無礙。」
【喻說苦集也。
所謂為說怖畏之事也。
災火蔓延者。
災火火災也。
言此八苦
火災不息
藤蔓之連
不絕也。
諸子下。
謂父雖憐愍
善言誘諭
諸子
等。
了無出心
愚癡之極。
若不聞。
不受教訓也。
時下
廣讚滅道也。
即以珍玩之樂具。
易其麤弊
苦具也。
諸子下。
競共推排
爭出火宅也。
長者下。
見子得出火宅
懽喜自慶也。
爾時下。
諸子索車
也。
長者下。
等與大車也。
以眾寶造車。
非若堂舍之
高危也。
莊校嚴飾
非若朽宅之久故也。
匝欄
者。
非若周障屈曲也。
四面懸鈴者。
非若四面爆聲
震裂也。
金繩交絡者。
非若梁棟斜也
真珠羅網
張施其上者。
非若覆苫亂墜也。
金華諸瓔處處
下者
非若椽梠差脫也。
眾綵雜飾周匝圍繞者。
墻壁𡉏坼也。
柔軟繒纊以為茵褥者。
非若基陛
頹毀也。
上妙細氎以覆其上者。
非若泥塗阤落也。
大白牛以駕寶車者。
非若柱根摧朽也。
多諸儐
從而侍衛之者
非若有五百人止住其中也。
由以
火宅
狀其醜惡
故以寶車
狀其美好耳。
諸子下。
得車受用
遊於四方
所向無礙
非若昔日饑急四
向竊看窻牖也。】
「告舍利弗
我亦如是
眾聖中尊
世間之父。
一切眾生
皆是吾子
深著世樂
無有慧心
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
眾苦充滿
可怖畏。
有生老。
病死憂患
如是等火。
熾然不息
如來巳離。
三界火宅
寂然閑居
安處林野
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
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
而今此處。
諸患難。
唯我一人
能為救護
雖復教詔
而不信受
於諸欲染。
貪著深故
以是方便
為說三乘
諸眾生。
三界苦。
開示演說
出世間道。
諸子等。
若心決定
具足三明
六神通。
有得緣覺
不退菩薩
舍利弗
我為眾生
以此譬喻
一佛乘。
汝等若能。
信受是語。
一切皆當。
得佛道。
是乘微妙
清淨第一
於諸世間
無有上。
佛所悅可
一切眾生
所應稱讚
供養禮拜
無量億千
諸力解脫
禪定智慧
及佛餘法。
如是乘。
諸子等。
日夜劫數
常得遊戲
與諸菩薩
聲聞眾。
乘此寶乘
直至道場
以是因緣
十方諦求。
更無餘乘。
除佛方便。」
【此合譬
長者眾難非一一節。
以父合長者。
子合一切眾生
三界合火宅。
生老病死合火
也。
深著世樂者。
三界眾生未盡貪愛
躭著世間
五欲之樂。
而無一毫出世慧心
豈知三界不安
火宅
更有眾多苦難充滿其中
而甚可怖畏者
哉。
有人有罪於王。
其人恐怖逃走
王令醉象
之。
其人怖急。
自投丘井
半井得一腐草
以手執之。
下有龍吐向之
傍有五毒蛇復欲加害
二鼠
嚙草。
草復將斷。
大象臨其上。
復欲取之。
其人危苦
極大恐怖
上有一樹
樹上時有密滴落其口中。
著味故而恐怖
丘井生死也。
醉象無常也。
毒龍
惡道也。
五毒五陰也。
腐草命根也。
黑白二鼠
月也。
密滴五欲樂也。
得密滴而忘怖畏者。
眾生
得五欲蜜滴。
不畏生死苦也。
如來下。
合長者興慈
也。
如來在三界外
故見三界內是火。
在三界內。
則亦貪著嬉戲不見火矣。
今此下。
如來在三
界外
實不忘三界眾生也。
雖復下。
合說苦集也。
告喻諸子
眾患難。
雖聞父說。
猶故樂著也。
諸下二句三界眾生病根
故特拈出。
以是下。
合讚滅道也。
出世間道。
助道法也。
諸下
合出
火宅也。
三明者。
天眼它心宿命也。
六通者。
天耳
神境漏盡也。
舍下
合等賜大車也。
言我先為汝
說。
諸有所作。
常為一事
今復將此譬喻
例說佛乘
但從譬喻得信解。
亦得稱為智人矣。
勿更疑也。
是乘下。
廣讚一乘也。
及餘佛法者。
言此乘中無量
佛法
皆悉具足
正如大白牛車
無所不載。
言我得
如是乘。
諸眾生。
日夜遊戲
如是即四十年前。
不以佛乘載汝等也。
我今將此大乘
轉與汝等。
汝等乘是寶乘可以直至如來道場矣。
以是因緣
十方諦求。
唯一佛乘
更無餘乘。
即有餘乘。
此皆諸
方便之力。
一佛分別說三也。】
「告舍利弗
諸人等。
皆是吾子
則是父。
汝等累劫
眾苦所燒。
我皆濟拔
令出三界
我雖先說。
汝等滅度
但盡生死
而實不滅
今所應作。
佛智慧。
若有菩薩
於是眾中
一心聽。
諸佛實法。
諸佛世尊
雖以方便
所化眾生
皆是菩薩
若人小智
深著愛欲
為此等故。
說於苦諦。
眾生心喜。
得未曾有
佛說苦諦。
真實無異
若有眾生
不知苦本
深著苦因
不能暫捨。
為是等故。
方便說道
諸苦所因。
貪欲為本。
若滅貪欲
無所依止
滅盡諸苦。
名第三諦
為滅諦故。
脩行於道。
離諸苦縛。
得解脫。
是人於何
得解脫。
但離虗妄
名為解脫
其實未得。
一切解脫
佛說是人
未實滅度
斯人未得。
無上道故。
我意不欲。
令至滅度
我為法王
於法自在
安隱眾生
故現於世。」
【此下委曲叮嚀
警其生信。
言汝等皆是親生
子。
即是等之父。
故我不止一生一劫濟拔汝等。
汝等累劫在三界內。
眾苦所燒。
我亦累劫在三界中
濟拔汝等。
出眾苦。
如是不但四十年前為汝等
三乘法。
累劫未甞不為汝等說三乘法也。
故我四十年前。
稱讚汝等巳得滅度者。
但汝等巳
三界生死苦惱
故說汝等得滅度耳。
其實未得
如來究竟寂滅也。
今汝既悟諸佛智慧。
嬉笑
罵。
謦欬㖒唾。
凡所作為
非無皆是佛智慧。
然雖
如是
原與昔日未甞異也。
要知先後說法
未曾
二。
但是隨人名色耳。
眾中若有菩薩根器
不慕
餘乘。
一心欲聽諸佛實法。
諸佛却將此法喚作
便。
雖以方便接引眾生
所化眾生皆成菩薩
何以
故。
由彼好樂諸佛實法故。
若人小智
深著愛欲
三界
為此等人
又將此法喚作苦諦。
豈知苦諦。
原與諸佛真實之法。
本無有異。
若有眾生
厭苦
果。
不知苦果之所因。
深著苦因
不知苦因根本
為此等人
又將此法喚作貪欲之本。
若有人巳滅
貪欲
諸眾苦無所依止
世尊又將此法喚作
諦。
為欲證此滅諦。
而脩三十七品助道法者。
又將
此法喚作道諦。
因彼脩道而證滅。
遠離三界眾苦
之因。
又喚此人名得解脫之羅漢
然則雖有許
名目
無非原是一法
但換湯名。
不曾換藥
所以
集滅道雖不同
而諦未有不同者。
是人下通難。
云。
是人既未證平等佛慧
何故喚作得解脫者。
答。
雖未證平等佛慧
但彼盡六識
三毒
除我障。
生空。
三界
四生
逍遙無為之鄉。
放曠乎幽
閑之地。
無拘無繫
泯見絕聞。
得名得解脫也。
問。
若爾何故如來
又說聲聞不得滅度
答。
未曾
異熟。
盡法障。
法空
四智故。
所謂考其名則是
其實則非。
是故說是人未實滅度
直至於一
切法成最正覺
無上道
始名如來滅度耳。
法王得法自在
故能將此一法種種名。
或說
得解脫。
不得解脫
說得滅度
不得滅度等。
無非
欲令未安隱者令得安隱。
未解脫者令得解脫。
諸佛所以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也。】
「汝舍利弗
我此法印
欲利益。
世間故說。
在所遊方
勿妄宣傳
若有聞者。
隨喜頂受
當知是人
阿惟越致。
若有信受
經法者。
是人巳曾。
過去佛
恭敬供養
亦聞是法。
若人有能。
信汝所說
則為見我
見於汝。
比丘僧。
并諸菩薩
法華經
深智說。
淺識聞之。
迷惑不解
一切聲聞
辟支佛
於此經中。
所不及。
舍利弗
於此經。
以信得入。
況餘聲聞
其餘聲聞
信佛語故。
隨順此經。
非巳(紀)智分。
舍利弗
憍慢懈怠
我見者。
莫說此經。
凡夫淺識
深著五欲
聞不能解
亦勿為說。
若人不信
毀謗此經。
則斷一切
世間佛種
或復顰蹙(平)。
懷疑惑。
汝當聽說
此人罪報
若佛在世
滅度後。
其有誹謗
如斯經四。
見有讀誦
書持經者。
輕賤憎嫉
而懷結恨。
此人罪報
汝今復聽
人命終。
阿鼻獄
具足一劫
劫盡更生
如是展轉
至無數劫
地獄出。
當墮畜生
若狗野干
其形𩑔(哭)瘦。
黧(力)黮(坦)疥癩
人所觸嬈(交)。
又復為人
之所惡賤。
常困饑渴
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
死被瓦石
佛種故。
受斯罪報
若作馲駝
或生驢中。
身常負重
加諸杖捶。
但念水草
無所知。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有作野干
來入聚落
身體疥癩
又無一目
為諸童子
之所打(頂)擲(直)。
受諸苦痛
或時致死
於此死巳。
更受蟒身
其形長大
五百由旬
聾騃(矮)無足
宛轉腹行。
為諸小蟲。
之所咂(甲)食。
晝夜受苦
無有休息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若得為人
諸根闇鈍。
矬(坐平聲)陿𤼣(連)躄。
盲聾背傴(雨)。
有所言說
人不信受
口氣常臭。
魑魅所著。
貧窮下賤
為人所使
多病痟(消)瘦。
無所依怙(戶)。
親附人。
不在意
若有所得
尋復忘失。
若脩醫道
順方治病
更增它疾。
或復致死
若自有病。
無人救療
設服良藥
而復增劇
若它反逆
抄劫竊盜
如是等罪。
橫罹其殃。
如斯罪人
不見佛。
眾聖之王。
說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難處
狂聾心亂
永不聞法。
無數劫。
恒河沙
生輙聾瘂
諸根不具
常處地獄
遊園觀。
在餘惡道
如巳(紀)舍宅
駝驢豬(朱)狗。
是其行處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若得為人
聾盲瘖瘂
貧窮諸衰。
以自莊嚴
水腫乾痟。
疥癩癰疽
如是等病。
以為衣服
身常臭處。
垢穢不淨
深著我見
增益瞋恚
淫欲熾盛
不擇禽獸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舍利弗
謗斯經者。
若說其罪。
窮劫不盡
以是因緣
故語汝。
無智人中
莫說此經。」
【此下付囑流通也。
故又呼其名而囑之云。
我此實
法印
欲利一切世間眾生
故說汝當弘通
此經。
授受之際。
須當著眼。
勿妄宣傳
流通
得其人。
反生誹謗
墜於大坑
此又胸中一種不了
事也。
故復以隨機說法之方授之。
若有下。
明信
堪授也。
若一著耳根
隨即大喜徧身
頂戴受持
即是上上根器
現世得不退轉地者。
固當授
與。
其或聞而不得大喜徧身
或一聞即信。
或一
即受。
永無退失者。
此人根器亦利。
曾在過去佛前。
植德本。
亦當授與
其或不能信受
即信汝所說
而不生誹謗者。
亦非容易
此人則為親見靈山
會。
亦當授與
故我今日
說此經典
純為大根
不為
淺識
淺識聞之。
不唯不解而反迷。
不唯不信
反惑
所以一切二乘
思度量皆不能知也。
聲聞
眾中
汝稱智慧第一
尚以信而得入此經。
況餘聲
不信而能入哉。
其餘聲聞
但是信受佛語。
隨順
此經。
以為佛知佛見。
是佛分上事。
與我無干
不信
自巳亦是有分。
直下承當
故知此輩所不及。
授與
憍慢者。
貢高托大
不肯卑心。
懈怠者。
心躭
安逸
不勤精進
我見者。
封著巳見。
至言不入
等皆有膏盲之疾。
不堪授與
凡夫者。
未入小果
之人。
五欲者。
財色名食睡也。
逐臭之夫
授以沉檀。
其所好。
故勿堪與。
若人下。
正出所以不與者。
不信反生毀謗
墮落三塗
非悋而不說也。
言佛
種者。
此經是一切諸佛之母。
一切諸佛
從此
流出故。
顰蹙者。
顰眉蹙額也。
懷疑惑者。
半信半不
信也。
誹謗者。
非理之語以毀此經也。
輕賤憎嫉
者。
眇忽之謂輕。
卑視之謂賤。
厭惡之謂憎。
忌妬
謂嫉。
中心忿忿之謂結恨。
其人下。
不信誹謗
報。
阿鼻此云無間
謗法之罪。
皆入阿鼻
五逆罪
同。
此受地獄報也。
地下
畜生報也。
狗。
執悋
物。
野干
癡著之物。
執悋癡著。
故墮此類。
無法
資神故𩑔瘦。
清白梵行故斑黑。
無威莊嚴
疥癩
觸嬈侮弄也。
昔曾觸嬈人。
今復為人觸嬈也。
昔曾惡賤人
今亦為人惡賤也。
饑渴者。
不䬸
喜食。
不飲甘露漿故。
此皆斷佛種之報也。
問。
負重
是償宿債
何故謗經。
亦受此報。
答。
此經是大白
車。
載運一切功德法財。
授與四眾
而反興謗毀。
負債之尤者。
其受此報不亦宜乎
但念水草
無所知者
由斷一切種智故。
除齕草飲水
餘總不
知也。
有作野干者。
不喜獅音。
好樂邪說故。
又無一
目者。
破壞如來正眼故。
童子打擲者。
輕賤憎嫉故。
更受蟒身者。
以彼結恨故。
其形長大者。
毀謗大經
故。
聾騃無足者。
騃癡也。
癡著不信
不脩福慧故。
轉腹行者
諂曲不實故。
小蟲咂食者。
謗經毀佛。
切齒
思欲寢其皮。
而食其肉故。
此受畜生報也。
闇。
不明也。
鈍。
不利也。
矬。
矮小也。
陋。
醜陋也。
𤼣躄者。
不能行也。
背僂者。
曲背也。
總之貌不驚人也。
言說不信受者。
不厭眾也。
口氣常臭者。
青蓮香也。
魑魅著者
天龍不護也。
富有萬德
群眾者。
法王也。
輕賤之。
貧窮下賤
為人
使也。
金剛正體
多病
無上醍醐
故痟
瘦。
不信此經是一切眾生父母
無所依怙
親附人人不在意者。
言此法與人同眠共起。
可為
至親
然而曾無一念隨順之心。
謂之背德
故雖親
附人。
人亦不在意也。
有所得而復失者。
不見根本
未發佛慧故。
治病增疾者。
佛是醫王
治一切眾
生根本心病。
不信佛法
順方治病
而反更增
他疾以致死也。
自病不療反增劇者。
此經如善見
王樹
之者眼得清淨
之者耳得清淨等。
心藥治心病也。
不信此經。
無有藥。
難除心
病。
故雖服藥
反增其劇也。
若他反逆等者。
隨順
此經。
物物燈明智體。
頭頭普賢行門
若不隨順
而與相忤。
則與接為搆。
日與心鬪
自劫家寶
故有
此等橫事加其身也。
不見佛聞法者。
既生三途
八難
又得狂聾之疾。
故永不見不聞也。
生輙聾啞
者。
不餐采不讚嘆故。
園觀者。
遊樂處也。
舍宅者。
安身處也。
行處者。
經行處也。
水腫者。
貢高自滿故。
乾消者。
法味不沾故。
無法財故貧。
無德本故病。
隨身
故曰莊嚴
而又曰衣服也。
身長臭穢者。
清淨蓮香故。
深著我見者。
五利使也。
增益
恚者。
五鈍使也。
淫欲熾盛者。
於戒缺漏也。
舍利
弗下。
結非器莫傳也。
無智人中莫說此經者。
雖是
反復叮嚀
亦是微露如來四十年中秘而不說之
意。
亦恐無智人聞謗而不信故也。】
「若有利根
智慧明了
多聞強識
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人曾見。
億百千佛。
植諸善本
深心堅固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人精進
常脩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為說。
若人恭敬
無有異心
諸凡愚。
獨處山澤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舍利弗
若見有人
惡知識
親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見佛子
持戒清潔
如淨明珠
大乘經。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人無瞋。
質直柔軟
常慜一切
恭敬諸佛。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復有佛子
大眾中。
清淨心。
種種因緣
譬喻言辭
說法無礙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有比丘
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頂受
樂受持。
大乘經典
乃至不受
餘經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如人至心
佛舍利
如是
得巳頂受
其人不復
志求餘經
未曾念。
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舍利弗
說是相。
求佛道者
窮劫不盡
如是等人
則能信解
當為說。
法華經。」
【此言大根方授也。
利根智慧明了者。
是見鞭影
行。
鈍根小智之人也。
多聞強識者。
是敬而好學
著相憍慢之人也。
求佛道者
直下承當
非小
劣行之人也。
此皆載道之器故可說
供億佛。
眾善
深心堅固
不退轉者。
長慶
七破蒲團
林。
四十年打成一片之類。
大乘法器可說
進脩慈。
至於不惜身命
藥王菩薩雪山童子
類。
勇猛丈夫可說
恭敬無有異心者。
所謂
恭敬
不以為喜也。
凡愚獨行獨步
山澤
而無慕無求
恒超懶瓚道悟之類。
由彼心無異
緣。
不能誘。
可說
捨惡親善
能辨邪識正者。
可說
持戒清潔
如淨明珠者。
護持佛性戒珠
具足清白梵行之人。
可說
無瞋而質直柔軟
物而恭敬諸佛。
是住忍辱力。
而悲敬二田具足
者。
可說
清淨心。
說法無礙者。
是得佛智慧。
佛家業。
佛道報佛恩者。
可說
樂大乘而不
餘經一偈者。
法常僧稠不受仙書之類。
純餐甘露
唯味醍醐者。
可說
如人下。
喻人求法
之專。
當如康僧會求舍利也。
不受餘經一偈
外道典籍者。
心路不岐。
諸見不動者
可說
古德所謂如經蠱毒之鄉。
水也不得沾他一滴
也。
告舍下。
大根方授也。】
信解品(窮子喻)第四」
【頌云。
不識家珍
 都忘父子
 故將除糞器
 翻作乞憐
 瘡癬為常服
 支離報身
 忽然地處
 直御法王輪」
前聞法說。
而動惑生疑
今聞喻說。
而生信起解
名信解品。
二品皆以父子為喻。
前品大富長者
如來
貲財不匱
故言等賜大白牛車
此品以幼
貧兒弟子
無心希求
故言忽得如來藏之
分。
前品如來慈愍
為子之心最切。
云驚入火
宅。
此品寫弟子愚癡
背父之事居多。
故曰疾走
去。
前品如來誘引三界門。
故云今在門外
品寫窮子不肯如來門。
故曰住立門側
父子
人。
各吐心膽
說出四十年中。
許多間關曲折
各極
其致。
至今日始父子投機
師資合道
問。
四大
子。
眾中綱領
居僧之首。
云何不先悟入
反動
生疑
子云何先得領悟
答。
但看兩處敘悟之
文。
便知端的
舍利弗
尋常山林樹下
自疑自
悔。
自咎自責
不肯甘為小乘故。
一聞嘆佛智慧
便生疑
一聞羅漢作佛。
當時擔荷
乃云今日乃知
真是佛子
得佛法分。
四大弟子
尋常疲懈
不疑
咎。
直待如來危言激勵
又聞鶖子授記
然後生疑
鶖子代請如來說喻。
方始信解
故先敘云。
我等自
謂巳得涅槃。
不知真是佛子
不復進求阿耨菩提
今聞譬喻
我等今者乃知真是聲聞
我等今者真
阿羅漢
所謂睡輕者。
一呼便應
睡熟者。
搖撼方驚
也。】
爾時慧命須菩提
摩訶迦旃延
摩訶迦葉
摩訶目犍
連。
從佛所聞未曾有法
世尊舍利弗阿耨多羅
三菩提記。
希有心。
歡喜踊躍
即從座起。
整衣服。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一心合掌
曲躬恭敬
瞻仰尊顏
白佛言。
我等居僧之首。
年並朽邁
自謂巳得涅槃。
無所堪任。
不復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
說法既久。
我時在座
身體疲懈
但念空無相無作
菩薩法。
遊戲神通
佛國土。
成就眾生
心不喜樂
所以者何。
世尊令我等出於三界
得涅槃證。
又今我
等。
年巳朽邁
佛教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生一念好樂之心。
我等今於佛前。
聞授聲聞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心甚歡喜
得未曾有
不謂於今
忽然得聞希有之法。
深自慶幸
大善利。
無量珍寶
不求自得。」
【初經家敘悟。
未曾有法
即究章平等法也。
既聞大
法。
又聞授記
故今亦發未曾有心
所以歡喜
躍。
亦如鶖子也。
即從下。
三業翹誠
致敬之儀也。
等下。
追敘昔日疲懈
言我等四十餘年。
不復
求佛道者有故
由我等法臘並高。
盡居僧首
自謂
巳得究竟涅槃寂滅之樂。
巳超三界生死之苦。
大事巳畢。
無所事事
即見如來三十二相
八十
種好。
我雖不得
無復志求。
正如敗根之士。
其於五
欲。
不復能利故。
世尊下。
又言我四十餘年不樂
薩法者亦有故。
我見世尊說法既久。
常見如來
稱讚菩薩授記作佛。
我時雖預在座
身體懈倦
津梁
坐在正位
但念空無相無作三解脫門
菩薩遊戲神通
佛國土之事。
亦不喜樂
游戲
神通者。
如淨名之請飯香積。
借座燈王之類是也
佛國土者。
眾生之類是菩薩淨土
菩薩隨所
眾生而取佛土
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之類
是也
所以下。
又徵釋不求菩提
不樂度生之故。
我等往昔住於邪見
著火宅。
受諸苦逼。
世尊
我出三界苦。
證涅槃樂
心滿意足故。
佛法寶藏
自無志願
又今我等年巳朽邁
但得內滅。
謂為
足。
唯了此事。
更無餘事。
故於淨佛國土。
教化眾生
都無欣樂也。
我等下。
今日懽喜
今聞授記
聞。
歡喜慶幸
以我無意菩提
菩提自至。
如無
珍寶
不求自得
不求二字
見得不似鶖子尋常
自責自咎
洪州水潦和尚
初參馬祖
問曰。
如何
祖師西來的意
祖曰。
禮拜著。
師纔禮拜
祖乃當胸
蹋倒。
大悟
起來拊掌大笑曰。
大奇
大奇
千三昧。
無量妙門
秪向一毛頭上
識得根源去也。
住後告人曰。
自從一喫馬師踏。
直至如今笑不
休。
所謂懽喜慶幸也。】
世尊
我等今者。
樂說譬喻
以明斯義。
譬若有人
年既
幼稚
捨父逃逝
久住它國。
或十。
二十。
至五十歲。
年既
長大
加復窮困
馳騁(逞)四方
求衣食。
漸漸遊行
遇向
本國。」
樂說譬喻以明斯義者。
世尊既以譬喻哀愍
之心。
我等亦以譬喻愚癡之態。
所謂投桃報李
也。
其中初敘父子相背
次敘父子相見
三敘父子
相信
然後承受如來家業
年既幼稚者。
未有所識
也。
捨父逃逝者。
背覺合塵也。
久住它國者。
拋家散
走也。
至五十歲者。
一念心動
五陰俱生也。
年既下。
年長大。
而愈窮愈困也。
無慚愧之衣。
口無禪
悅之味。
不得巳。
而甘為乞兒
馳騁四方
從人索衣
食也。
喻如三界受苦巳劇。
生一厭世之心。
外馳走。
而求貧所樂法也。
漸漸遊行遇向本國者。
正喻無心佛國
漸漸求師覔道。
而遇向佛國也。】
「其父先來
求子不得
中止一城
其家大富
財寶無量
金銀琉璃
珊瑚琥珀
玻瓈珠等。
其諸倉庫
悉皆盈溢
多有僮僕
臣佐吏民
象馬車乘
牛羊無數
出入息利
乃徧它國。
商估賈(古)客。
亦甚眾多。」
上言子捨父而遊行
故遇向本國
言父求子
不得
中止一城
一行一止
寫得頓措。
其父先來
求子不得一句是領。
是時宅主。
門外立。
有人
言。
諸子等。
先因遊戲
來入此宅。
稚子無知
懽喜
樂著。
長者聞巳。
入火宅。
方宜救濟等文。
正言
來往昔曾為我等。
現身三界
故曰先來
中止一城
者。
如來昔曾化導
由我等機緣不熟
時節未至。
求子不得
不在人間久住
遂隱身而居報土。
俟緣熟也。
家下
描寫土境界。
以實如來是大
長者
大富者。
廣博包容名大
無物不有名富。
財寶無量者。
福德為財。
般若名寶
福慧無盡也。
金銀琉璃等。
十力四無量。
無礙等。
盛糧穀者
為倉。
盛器物者為庫。
盈者充乎內。
者流於外。
皆喻如來受用物也。
童僕使役之人。
臣佐輔弼
之眾。
吏民所以聽教令首。
象馬牛羊
所以車乘
者。
出入息利
他國者。
所出息利
猶能博施
濟眾
不但一國
抑且遍及他國
見其本大而息多
也。
此領以我此物周給一國
猶尚不匱之語。
商估
賈客
無處不有者。
如來神力加被菩薩說法
度生。
正如商人本生息也。
此皆喻如來方便
生之物也。
自利利他
二智具足
所以大富也。】
「時貧窮子。
遊諸聚落
經歷國邑
遂到其父所止之城。」
前明窮子。
自它國至本國
此又從本國遊聚落。
聚落經國
自國及邑。
自邑及城。
展轉遊行
實未識親生之父。
正如處處皆是本地風光
只是
不見自巳本來面目
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
身在此山中是也
前說其父求子不得
中止一城
言子遊聚落
到父之城。
父子總在一城
只是
相見。】
「父每念子。
與子離別五十餘年。
未曾向人說如此
事。
但自思惟
心懷悔恨
自念老朽
多有財物
金銀
寶。
倉庫盈溢
無有子息
一旦終沒
財物散失
無所
付。
是以慇懃
每憶其子。
復作是念。
我若得子。
委付
物。
坦然快樂
無復憂慮。」
【此言父憂念子也。
離別五十餘年者。
金剛三昧
云。
譬如迷子。
手執金錢而不知有。
遊行十方
經五
十年
貧窮困苦
專事求索而以養身
而不充足
見子
有如是事
而謂子言。
汝執金錢何不取用
隨意所需
皆得充足
其子醒巳而得金錢。
大懽
喜。
父言汝勿欣懌
所得金錢是汝本物
非汝有得
云何可喜
無住菩薩言。
彼父知其子迷。
何經
十年
十方遊歷
貧窮困苦
方始告言
佛言經五十
年者。
一念心動
十方遊歷
遠行徧計。
無住菩薩言。
云何一念心動
經五十年。
佛言。
一念心動
五陰
生。
五陰生中。
具五十惡故。
言父每念子。
與我原
一處
由彼昔日一念心動
五陰俱生。
具五十惡。
遂與離別
五十餘年。
遠歷他方
不復相見也。
而我
未曾向人說破此事者。
恐彼機緣未熟
不肯擔當
也。
心懷悔恨者。
昔日不留
今日不見也。
自念下。
次念老朽
化期將至。
無子紹業
即有財物
無所委付
是以慇懃念念憶子。
所謂老覺情多念
子孫也。
復作下。
三念若我得子。
委付家業
方暢本
懷。
無復憂慮耳。
父每念子。
但自思惟
復作是念三
句。
是領三七思惟之意。】
世尊
爾時窮子。
傭賃展轉
遇到父舍。
住立門側
遙見
其父。
師子牀
寶几承足。
婆羅門
剎利居士
皆恭
圍繞
真珠瓔珞
價直千萬。
莊嚴其身。
吏民童僕
手執白拂
侍立左石。
覆以寶帳
諸華幡。
香水灑地。
散眾名華
羅列寶物
出內取與
有如是等。
種種嚴飾
威德特尊。
窮子見父。
大力勢。
即懷恐怖
悔來至此
竊作是念。
或是王。
或是王等。
非我傭力得物之處。
不如往至貧里
肆力有地。
衣食易得。
久住此。
或見
逼迫
強使我作。
作念是巳。
疾走而去。」
【此明父每念子。
而子不念父也。
傭賃者。
任人使用
取貝也。
展轉者。
轉換不定也。
遇到父舍。
住立
側者。
言自城及舍。
不敢入門
故立門側也。
遙見
父而不識
誤認為王。
始見而恐。
既又見而生疑
法王即是父。
而巳即法王親子
甘心於貧
里。
疾走而去。
所謂當面錯過
此即片葉遮睛時也。
遙見其父下。
長者富貴之態。
師子座
法空
也。
神通為足。
無畏為几。
所以神通也。
婆羅門
行也。
剎利
王族也。
居士
居家有道之士也。
此喻菩
圍繞也。
真珠莊嚴其身者。
正喻報身有無
量色。
有無量相。
有無量好等。
以為莊嚴也。
侍立左右者。
無量善巧方便應物也。
覆慈
悲之寶帳
蓋護群生
垂四攝之華幡。
引導一切
水灌域中心地
覺華驅界外情塵
羅列寶物
者。
隨人賞玩也。
出內取與者。
收放自如也。
威德
尊者
堂堂舍那。
化佛可並也。
窮子下。
寫窮子怖
畏之狀。
大機小。
不惟畏懼
抑且悔來也。
作者
私自作念也。
或是王等者。
王是國王
王等。
或是
王之兄弟親戚眷屬也。
見報身而生恐
以為非我
得物之地者。
如云
佛道長遠
久受勤苦
乃可得成。
不願也。
不如往至貧里
肆力有地等者。
有餘涅
槃。
是我有分也。
所謂為下劣。
枉受貧窮也。
若久
下。
此時若不早去而住此。
彼必以勢力強使
作。
不與工價也。
作是念而疾去者。
惟恐人追也。】
「時富長者
師子座
見子便識。
大歡喜。
即作是念。
財物庫藏
今有所付。
常思念此子。
無由見之。
自來
甚適我願。
我雖年朽
猶故貪惜
即遣旁人
追將還。
爾時使者
疾走往捉。
窮子驚愕(惡)。
稱怨大喚
相犯
何為見捉。
使者執之逾急。
強牽將還。
于時
子。
自念無罪被囚執。
必定死。
轉更惶怖
悶絕
地。」
【子見父而不識
故生畏生疑
見子而便識。
故生
懽生喜。
故子雖疾走而令急追也。
貪惜者。
言子雖
不識我是彼父。
故背我而走。
由我老朽無子。
彼雖
背我。
而我猶愛惜此子。
不異昔日
此真老婆心
處也。
旁人急追者。
如以神力加被菩薩
命彼說法
度之也。
爾時使者下。
菩薩說住向行地大乘
也。
窮子下。
大也
無因而至。
驚愕也。
稱怨大喚
者。
小乘煩惱為怨。
生死為賊。
若說煩惱即佛
種。
生死即涅槃。
是以怨臨之。
故稱怨而大喚也
不相何為見捉者。
言我本不欲與生死煩惱
活計
何為強逼我也。
使者下。
彼雖不聽
以此
強使之聽也。
于時下。
言我志樂。
不願菩薩法。
不願在生煩惱中住。
而強我入生死煩惱
無罪被囚執也。
若果如此
慧命必絕。
如此思念
轉加惶怖
至於悶絕而躃地也。】
「父遙見之。
而語使言。
不須此人。
強將來。
冷水
面。
令得醒悟
莫復與語。
所以者何。
父知其子。
志意
劣。
自知豪貴
為子所難
審知是子。
而以方便
不語
人。
云是我子。」
【父遙見之者
見子惶怖悶絕
故囑菩薩方便
誘之也。
不須下。
不必強與大乘法。
不須
彼入佛境界。
宜以四諦清涼之水。
除其熱惱
令彼
醒悟
又囑之曰。
汝今切勿向彼道破
以為我是彼
父。
彼是我子。
何以故。
由我知其根器下劣
又知自
尊貴
縱與之說。
一時難信。
不肯承當故。
明明
審知親生之子
而以方便
終不向他人面前
洩此言也。
父子雖親。
終是兩個
不肯相信如此
僧問大隨云
父子至親
為甚麼岐路各別
隨曰。
有父子。】
使者語之。
我今放汝。
隨意所趣。
窮子歡喜
得未曾有
從地而起。
往至貧里
求衣食。」
【此菩薩
方便語告之也。
言我今不以大乘之法
拘禁汝矣。
但隨汝等心之所願何等事。
我皆順
汝。
窮子不為菩薩強逼
方適所願
迷悶方醒。
不復
躃地。
即從地起。
由彼根器下劣
熟習不忘。
便向四
門頭
尋求貧所樂法自資給。
所謂明珠
魚目也。】
爾時長者
將欲誘引其子。
設方便。
密遣二人
形色
憔悴
無威德者。
汝可詣彼。
徐語窮子。
此有作處。
倍與
汝直
窮子若許
將來使作
若言何所作。
便可語之。
雇(故)汝除糞。
我等二人
亦共汝作
二使人。
即求窮子。
既巳得之
具陳上事。」
【此囑菩薩隱實現權也。
密遣二人者。
菩薩隱其
自在威神之力。
外現聲聞緣覺之相而化之。
故曰
密遣也。
形色憔悴
無威德者。
形同槁木
心如死灰
也。
下文云。
知眾樂小法
而畏於大智
是故菩薩
作聲緣覺是也
汝可詣彼除語窮子者。
囑其當
小教
徐徐誘引
不當復以大乘之法急追強牽
也。
此有作處倍與汝直者。
言汝若欲向貧里傭作
求衣食。
則此有可作之處。
其價復倍於他處也。
言倍者。
喻脩四諦
既能出生死。
而又得涅槃也。
若許將來使作者。
言問若許
引來執役
強之也。
彼若問言。
何所作。
不可更以淨佛國土。
成就眾生告之。
當云不過令汝掃除糞穢而巳。
難事
即我二人
亦與汝同作此事。
所謂菩薩
同事導人也。
見思二惑
穢汙心田
故曰糞。
時二
下。
依教奉行也。
具陳上事者。
即以如來叮嚀之語
告之也。】
爾時窮子。
先取其價。
尋與除糞。
其父見子
慜而怪之。
又以他日窻牖中。
遙見子身。
羸(雷)瘦憔悴
糞土塵坌(粉)。
汙穢不淨
即脫瓔珞
細軟上服嚴飾之具。
更著麤(初)弊
垢膩(義)之衣。
塵土坌身。
右手執持除糞之器。
狀有所畏
諸作人。
汝等勤作。
勿得懈息
方便故。
得近其子。」
【此言如來隱實現權也。
先取價而後除糞者。
先取
滅道之價。
而後除苦集之糞也。
見子愍怪者。
愍其
廣大威神不能用。
怪其好為下劣之事也。
窻牖中窺其子者。
恐彼復生恐怖
不以威德特尊
之身明現其前。
故於窻牖中遠窺之也。
法味不充
羸瘦
福德不具憔悴
土喻見惑。
塵喻思惑
惑粗而思惑細。
故分二也。
珍御之服者。
隱舍
之身也。
著弊垢之衣者。
丈六之形也。
塵土坌身
手持糞器者。
降尊就卑。
現相人中
亦毀生死
讚涅
槃也。
語令作者
脩正勤也。
前云汝等但當勤
精進是也
方便故得近其子者。
言以種種
方便
然後父子始得相見
而子不生疑怖也。
鹿野苑中。
初轉四諦時也。
上總父子相見
之難如此。】
「後復告言
咄(篤)男子
汝常此作。
勿復餘去。
當加汝價。
有所須。
盆器米麵(面)鹽醋之屬。
莫自疑難
亦有老弊使
人。
須者相給
自安意。
我如汝父。
勿復憂慮
所以
何。
年老大。
而汝少壯
汝常作時。
無有欺怠。
恨怨
言。
不見汝有此諸惡
如餘作人
自今巳後。
所生
子。
即時長者
更與作字。
名(命)之為兒。」
【此下復以軟言慰之也。
男子警惺之辭。
言汝
常常在此勤作。
得生心他往。
我當於工價
外。
倍加汝價。
凡百所須之器。
與夫日用資身養生
之物。
隨汝取用
莫得自作疑難
即汝欲需老弊使
人以供役使。
亦當相給
受用之物。
使令之人。
悉皆具足
自安心。
不須動念
即如汝之親父
隨汝所欲。
皆當給與
勿以有所缺少
生憂慮。
此纔微微露出大富長者
無所不有
但不向彼
說破親生之父。
故云如也。
我所即如汝父
者。
以我年紀老大
化期將至。
又無子息
汝既少壯
又肯努力用功
我又常當見汝日用動作處。
內不
有自欺之心。
不見怠墮之相。
不見有瞋
恨之語。
以無此三惡
故勝一切作人
自今巳後。
同一家。
我如汝之親父
汝亦如我之親子
於是
其與二字
名之曰兒。
此敘阿含十二年中。
勸脩
四諦時也。】
爾時窮子。
雖欣此遇。
故自謂。
客作賤人
由是之故。
於二十年中。
常令除糞。
過是巳後。
心相體信
入出
難。
其所止。
猶在本處。」
【父雖殷勤勸諭命之為兒。
窮子亦欣遭此際會。
歡喜得一賢主人。
不省得彼是生身
父。
實是親生之子
猶然自謂客作賤人
由彼
不肯自信是彼親生之子
是故阿含十二。
方等
年中間。
常令為客作賤人之事。
不以家業委付也。
此敘父子既得相見
相信之難又如此
直至
十年後。
見佛既久。
熏習亦深。
得心體信
出入
堂奧
毫無間隔
不作難色
其所不離舊處。
客作賤人之房。
以彼確守無為正位故。
所謂
年行處。
半步不移
此敘方等巳後。
褒圓嘆大亦不
欣。
彈偏斥小亦不怖時也。】
世尊
爾時長者有疾
自知將死不久
語窮子言。
我今
多有金銀珍寶
倉庫盈溢
其中多少
應取與。
汝悉
知之。
我心如是
當體此意。
所以者何。
今我與汝便為
不異
宜加用心
無令漏失
爾時窮子。
受教勅。
領知
眾物
金銀珍寶
及諸庫藏
無希一餐之意。
然其
所止
故在本處
下劣之心。
亦未能捨。」
自知將死不久將近涅槃時也。
應取與者。
利他之事也。
當體此意者。
言當以我心為汝心
也。
我以傳般若
慧命為心。
汝亦當如是也。
今我
與汝便為不異者。
言我不異汝父。
汝亦不異我子。
不異二字
比前如字
較更親矣。
由不異故
我之所
有。
即汝之所有
宜加用心
一一領知。
無令漏失也。
窮子雖受教勅。
領知眾物
但信佛語而隨順
尚未
信此庫藏中物。
是我分內所當有者。
以為不是
巳財。
王者之財。
我為守財之人耳。
無論不敢
用。
一餐小費不敢取用之也。
其所止猶
本處者。
脫貧局套也。
古人比之為無為坑。
金鎻難。
白淨地。
夜明簾
寒灰
死水是也
下劣之心
亦未能捨者。
守定功勳
不肯承當家業也。
此敘般
若會中命知家事轉教時也。】
「復經少時
知子意。
漸以通泰
成就大志
自鄙先心。
臨欲終時。
而命其子。
會親族。
王大臣
剎利居士
皆悉巳集。
自宣言。
諸君當知。
此是我子。
我之所生
於某城中
捨我逃走
竛竮辛苦
五十餘年。
本字某。
我名某甲
昔在本城。
懷憂推覔。
於此間。
遇會得之
此實我子。
我實其父。
我所一切財物
皆是子有
所出內。
是子所知
世尊
是時窮子。
聞父此言。
即大
歡喜
得未曾有
而作是念。
本無心有所希求
今此
寶藏自然而至。」
【復經少時者。
般若法華時至也。
知子莫如父。
故曰父知子意也。
漸巳通泰者。
不滯於小之謂通。
安心大之謂泰。
成就大志自鄙先心者。
知法
王。
生身之父。
自巳是法王之子
寶藏固有
物。
又悟四十年中枉作貧兒也。
臨欲終時者。
即唱
滅時也。
而命其子者。
授記作佛也。
言先雖命之
為兒。
尚未有證。
乃集眾以為證也。
分身佛如親族
多寶佛是國王
菩薩大臣
剎利居士四眾也。
自下四句
授記作佛也。
於某下。
其今所以
授記也。
言我曾於二萬億佛所。
常以佛法教導
汝等。
故我實是其父。
由彼捨我逃逝
歷城邑
十餘年不相識耳。
本字某我名某甲者。
如舊
舍利
名華光之類。
在下
言我昔在本城。
尋覔
不見
中止一城
今始得遇也。
我所皆是
有者。
委付成佛事也。
所出內是子所知者。
委付生事也。
世尊下。
得記歡喜
正如貧兒獲寶。
白衣拜相
安得不喜
作下
言我本無心志求佛
道。
而今忽聞授記作佛。
寶藏不求而自至。
此所
歡喜過望也。】
世尊
大富長者
則是如來
我等皆似佛子
如來常說
等為子。
世尊
我等以三苦故。
生死中。
受諸熱惱
迷惑無知
樂著小法
今日世尊
令我等思惟
蠲除
戲論之糞。
等於中。
勤加精進
得至涅槃一日
價。
既得此巳。
大歡喜。
以為足。
便自謂言
佛法
中。
勤精進故。
所得弘多
世尊先知我等。
心著弊欲。
樂於小法
便見縱捨
不為分別
等當有如知見
寶藏之分。」
此以法合喻也。
如來合父。
子合子。
子言似者。
髣髴
不真之謂。
如來常視我等為子。
但我等不信
來為父。
故曰似也。
一信之後即真子矣。
三苦者。
苦苦
行苦
壞苦也。
生死中。
受諸熱惱者。
為生
老病憂悲苦惱之所燒煑也。
迷惑無知者。
亦復
不知何者是火是舍也。
樂著小法者。
好樂人天
果。
不解如來寶藏皆是我有也。
世尊令我等者。
世尊相頭製帽
故令我等。
知苦斷集。
於二十年中。
蠲除六識三毒戲論之糞也。
等於中勤加精進
者。
脩三十七品助道法也。
得至涅槃一日之價者。
得證寂滅樂也。
大歡喜自謂所得弘多者。
但得
一日工價
其利甚微。
自生滿足
以為大得珍寶
河伯井蛙之見
以為天下之美盡在乎巳。
而不
知海之大也
世尊下。
世尊先知我等。
心著粗弊
色聲。
樂於小法
不樂大乘
故世尊亦便放捨。
不與
我說如來寶藏我等有分
正如審知是子。
以方
便。
不語他人云是我子。
此我等所以名似子也。
合阿含中事也。】
世尊方便力。
如來智慧
我等從佛。
得涅槃一日
之價。
以為大得
於此大乘
無有志求。」
世尊又以方便力。
方等會中褒圓歎大。
如來
智慧時。
亦是激勵我等進趨佛道
而我等坐守
一曰工價以為大得
菩薩游戲神通等事
不肯志求。
此我等所以名似子也。
合方等會中
事也。】
「我等又因如來智慧
為諸菩薩開示演說
而自於此
無有志願
所以者何。
知我等。
心樂小法
方便力。
隨我等說。
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
世尊又於般若會中。
令我等將如來智慧轉教菩
薩者。
是欲我等領諸眾物。
及諸庫藏
即以家業
我也。
我等不解
秪是與人傳言送語通消通息。
一念好樂之心。
何異逢王饍而不餐也。
此合般
若會中事也。
所以下。
釋世三時說法之意。
所以三時說法不同者。
知我等志小法
荷擔如來家業
故以種種方便
引誘我等令入
佛慧
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
此我等所以名似子
也。】
「今我等方知
世尊佛智慧。
無所恡(吝)惜。
所以者何。
昔來真是佛子
而但樂小法
若我等有樂大之心。
佛則為我大乘法。
於此經中。
唯說一乘
而昔於菩
薩前。
毀訾(茲)聲聞
小法者。
然佛實以大乘教化。」
【由前三時。
多方誘掖直至于今
世尊說破云。
我實
汝父。
汝實我子。
一切財實
皆是子有
始知如來
悋惜佛慧
而不示我。
未曾恡惜寶藏不肯
與我。
即我亦未甞不是如來真子
但我等好樂貧
樂法
不肯承當
不將寶藏委付我等。
若我等
昔日樂大之心。
早將如來寶藏委付之矣。
何待
今日如此
則我等辜負世尊亦既久矣
今日始悟。
反而思之。
不惟今日於此經中唯說一乘
昔日
方等會中。
褒揚菩薩
毀訾聲聞時。
實以教菩薩法。
教化我等。
由我等樂小法
迷而不知
於此大乘
無有志求。
此我等所以名似子也。】
是故我等。
說本無心有所希求
今法王大寶
然而
至。
佛子應得者。
皆巳得之。」
【言我昔於阿含時。
樂著小法
故無志求。
方等時。
望故不求。
般若時。
以為分故不求。
一向不求。
今日
忽得授記
是為無心希求
而法王大寶自至。
至今
而乃真是佛子也。
珠和尚初參馬祖
祖問。
何處來。
曰。
越州大雲寺來。
曰。
來此擬須何事
曰。
來求佛法
祖曰。
這裡一物也無。
甚麼佛法
家寶不顧
拋家散走作麼
曰。
阿那個是海寶
藏。
祖曰。
即今問我者是汝寶藏
一切具足
更無欠
少。
使用自在
何假外求
師於言下自識本心
此便
是得王大寶樣子也。】
爾時摩訶迦葉
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我等今日
聞佛音教。
歡喜踊躍
得未曾有
佛說聲聞
當得作佛。
無上寶聚
不求自得
譬如童子
幼稚無識
捨父逃逝
遠到它土。
周流諸國。
五十餘年。
父憂念。
四方推求
求之既疲。
頓止一城
造立舍宅
五欲自娛(于)。
其家巨富
多諸金銀
硨磲碼碯
真珠琉璃
象馬牛羊
輦輿車乘
田業僮僕(卜)。
人民眾多
出入息利
乃遍它國。
商估賈(古)人。
無處不有
千萬億眾
圍繞恭敬
常為王者
之所愛念。
羣臣豪族
皆共宗重
諸緣故。
往來者眾。
豪富如是
大力勢。
年朽邁。
憂念子。
夙夜惟念
死時將至。
癡子捨我
五十餘年。
庫藏諸物。
如之何。」
【我等下。
頌敘悟聞佛音教者。
即聞羅漢作佛事也。
譬如下。
喻子背父馳走
一人常忘也。
捨自巳親父
甘為乞兒
棄本家鄉
遠為浪子
所謂不信自尊
貴。
為下劣人也。
其父下。
如來念子。
一人常憶
也。
四方推求者。
擊皷而求唐子也。
頓止一城者。
恐愈求愈遠。
中止一城
待其自至也。
諸下
受用物也。
象馬下。
利人之物也。
入出息利者。
喻所
化之眾甚多也。
商估賈人無處不有者。
喻能化之
人亦多也。
千萬億眾者。
龍神八部圍繞也。
夙夜
念死時將至者。
自念形容枯槁
髮白面皺
涅槃將
至也。
庫藏諸物。
如之何者。
思欲交付家業不得
其人也。】
爾時窮子。
求索衣食
從邑至邑。
從國至國。
或有所得
無所得
饑餓羸(雷)瘦。
體生瘡癬。
漸次經歷
到父住城。
傭賃(任)展轉
遂至父舍。」
【子忽到門也。
數語模寫
貧兒如晝
從邑四句
寫貧
子之行脚
饑餓二句
貧子態狀
言遂至者。
本無心到父舍宅
乞食而遂至父舍也。】
爾時長者
於其門內
大寶帳。
師子座
眷屬圍繞
諸人侍衛
或有計算
銀寶物。
出內財產
注記劵疏。
窮子見父。
豪貴尊嚴
謂是國王
國王等。
驚怖自怪
何故至此
覆自念言。
我若久住
或見逼迫
強驅使作
思惟是巳。
馳走而去。
借問貧里
欲往傭(容)作。
長者是時
獅子座
遙見其子。
默而識之。
即敕使者
追捉將來
窮子驚喚。
迷悶躃(必)地。
是人執我。
必當見殺。
何用衣食
使我至此。」
爾時下。
長者富貴之態。
窮子下。
貧子見父而驚
愕也。
國王等者。
言窮子不識是父
覿面蹉過
認親為國王。
國王親戚眷屬
不敢攀攬。
驚怖也。
強驅使作者。
不與工值也。
貧里傭作者。
所謂捨自巳之珍羞
他家殘瀝也。
長者急追
者。
子見父而不識
驚愕自怪
見子默識
急追將來也。
是人執我必當見殺者。
夜光投人。
按劒也。
窮子驚喚下。
惶怖自悔也。
何用衣食
使我至此者。
言我本求衣食養生而至此
今反為
衣食而見殺。
衣食而死。
不如餓涷而生。
何用
食。
而令我遭此刑戮也。
此窮子自怨之辭也。】
長者知子
愚癡狹劣(列)。
不信我言。
不信是父
即以方便
更遣餘人。
眇(殍)目矬(鑿)陋。
無威德者。
汝可語之。
云當相雇。
除諸糞穢
倍與汝價。
窮子聞之。
歡喜隨來。
為除糞穢
諸房舍。」
【此長者遣人
設方便以誘之也。
愚癡者。
心地不明
狹劣者。
器量褊淺
更遣餘人。
眇目矮陋者。
謂以眇
目化眇目。
矬陋矬陋
齊國迎晉。
却克之意
也。
云當相雇。
倍與汝價者。
非若他人
強驅使作也。
歡喜來者
以適其願。
故轉驚愕
成懽喜也。】
長者於牖。
常見其子。
念子愚劣
樂為鄙事
於是長者
著弊垢衣。
執除糞器。
往到子所。
方便附近
語令勤作。
既益汝價。
塗足油。
飲食充足
薦席厚暖。
如是苦言
汝當勤作。
又以輭語
若如吾子
長者有智。
漸令入出
經二十年。
執作家事
示其金銀
真珠玻瓈
諸物出入
使令知。
猶處門外
止宿草菴
自念貧事。
我無此物。」
長者
設方便以近之也。
樂為鄙事者。
不樂富貴
為下劣也。
著弊垢衣等者。
先令同類鈎牽
然後
俯就
亦執糞器而附近之也。
附近者。
傍附其處。
親近其身。
使彼見而不生疑也。
塗足油。
不龜手
之樂。
所以潤其足也。
飲食充足者。
充其腹也。
薦席
厚暖者。
逸其體也。
汝當勤作者
言事事皆備。
當一
心精作活也。
此喻阿含時也。
又以輭語
若如我
子者。
若猶汝也。
更與作而名兒也。
此喻方等時也。
於二十年執作家事者。
大管家
般若中轉
教時也。
猶處門外止宿草菴者。
雖得見遇
不肯
當。
終隔一重門戶
門外漢也。
問。
小乘既出三界
何故止宿草菴
答。
雖空煩惱
未盡所知故。
出火
宅門
止宿草菴
未入如來門也。
自念貧事我無
此物者。
下劣之心。
猶未能捨也。】
「父知子心。
漸巳曠大
欲與財物
即聚親族
王大臣
剎利居士
於此大眾
說是我子。
捨我它行。
經五十歲。
自見子來
巳二十年。
昔於某城。
而失是子。
行求索。
來至此。
我所有。
舍宅人民
悉以付之。
其所用。」
交付家業也。
漸巳曠大者。
昔日鄙事也。
說是
我子者。
真是我子。
非若前云如我子也。
自見
來巳二十年者。
長行中二十年中除糞。
前二
年。
此二十年是般若會中二十年也。
前二十年。
公元519年
畏怯
或有隱邀。
不得見。
後二十年
心相體信
出入無難
故得見子也。
我所有下。
家業也。】
「子念昔貧。
志意下劣
今於父所。
大獲珍寶
并及舍宅
一切財物
大歡喜。
得未曾有。」
【得業歡喜也。
言我昔日是個貧兒
甘心窮村
巷。
索衣覔食
無有心得珍寶
今在父所。
得大
珍寶
凡我昔日未有者。
今皆有之。
安得踊躍
歡喜哉。】
「佛亦如是
知我樂小。
未曾說言
等作佛。
而說我等。
得諸無漏
成就小乘
聲聞弟子。」
【以法合喻也。
佛亦如是者。
言佛即如長者
四十年
前不說我等是之子
然非如來棄我而不以
為子也。
知我等好小法
聞說作佛。
即便恐怖
所以世尊亦便縱捨
不為分別等當有如來寶
藏之分。
而令我蠲除戲論之糞。
得無漏法作解脫
人耳。
此合阿含方等時也。】
「佛勅我等。
說最上道
脩習此者
當得成佛
我承佛教
為大菩薩
以諸因緣
種種譬喻
若干言辭
無上道
佛子等。
從我聞法。
日夜思惟
精勤脩習
是時諸佛。
即授其記。
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
一切諸佛
秘藏之法。
但為菩薩
其實事。
而不為我
說斯真要
如彼窮子。
得近其父。
雖知諸物。
不希取。
我等雖說
佛法寶藏
自無志願
亦復如是。」
【此合般若會中執作家事
代佛轉教也。
佛勅下。
來命彼轉教也。
我承下。
受佛勅而轉教也。
無上
道。
即開佛知見事也。
諸佛下。
菩薩聞法而獲記也。
一切下。
謂如秘藏
菩薩有分
我等無分
不生
欣樂
正如窮子得近其父。
執作家事
領知財物
為非我所有。
不希取。
所謂身處膏腴不能自潤
也。】
「我等內滅。
謂為足。
唯了此事。
更無餘事。
我等若聞。
佛國土。
教化眾生
都無欣樂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
皆悉空寂
無生無滅。
無大無小
無漏無為
如是思惟
不生喜樂
等長夜。
佛智慧。
無貪無著。
無復志願
而自於法。
謂是究竟
等長夜。
脩習空法
得脫三界
苦惱之患。
最後身。
有於涅槃。
佛所教化
得道不虗
則為巳得。
報佛之恩。
我等雖為。
佛子等。
菩薩法。
以求佛道
於是法。
無願樂。
導師見捨。
觀我心故。
初不勸進
說有實利
如富長者
知子志劣。
方便力。
柔伏其心。
然後乃付。
一切財物
佛亦如是
希有事。
知樂小者。
方便力。
調伏其心。
乃教大智。」
【此下盡情吐露
不希取之意。
我等內滅。
謂為
足者。
謂我滅盡六識三毒
滅盡定。
心滿意足
三界中。
作個了事漢子
無心道人
更不知有大事
因緣
菩薩法。
故我雖聞淨佛國土。
風過樹。
欣樂
所以欣樂者。
正由我了達一切染淨諸
法。
皆悉空寂
無生大小相故。
無漏無為
故以
佛國土。
教化眾生
不空故。
是有相故。
是有
故。
我作如是思惟
都無欣樂
所謂真空
不知
玅有
古德所謂莫謂無心云是道。
無心尚隔一重
是也
藥山一日坐石頭次。
石頭問曰。
汝在這裡
作麼
曰。
一事不為
曰。
恁麼閑坐也。
師曰。
閑坐
即為也。
曰。
汝道不為。
不為甚麼
曰。
千聖不識
道與此無為是同是別。
我等雖得內滅。
處長夜。
不得開曉
佛智慧。
無有志願
亦是自謂得阿羅
究竟法故。
亦是自謂住最後身。
得報恩故
如是思惟
故我雖與菩薩說法
而巳實無志樂
也。
世尊知我志意下劣
亦便縱捨
初不勸進
又不
為說自巳實有此利。
只是默默
要人自肯擔當
不知亦無願樂耳。
如富下。
頌先行方便
後付家
業也。
佛亦下合喻。】
「我等今日
得未曾有
非先所望
而今自得
如彼窮子。
得無量寶。
世尊我今。
得道得果
無漏法。
清淨眼。
等長夜。
持佛淨戒
於今日。
得其果報
法王法中
久脩梵行
得無漏。
無上大果。
我等今者。
真是聲聞
佛道聲。
令一切聞。
我等今者。
阿羅漢
於諸世間
天人魔梵。
普於其中
應受供養
世尊大恩
希有事。
憐愍教化
利益我等。
無量億劫
誰能報者。
手足供給
頭頂禮敬
一切供養
不能報。
若以頂戴
兩肩荷負
恒沙劫
盡心恭敬
又以美饍。
無量寶衣
及諸臥具
種種湯藥
牛頭旃檀
及諸珍寶
起塔廟。
寶衣布地
如斯等事
以用供養
恒沙劫
不能報。
諸佛希有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大神通力。
無漏無為
諸法之王。
能為下劣
於斯事。
取相凡夫
隨宜為說。
諸佛於法。
得最自在
諸眾生。
種種欲樂。
及其志力
隨所堪任。
無量喻。
而為說法
諸眾生。
宿世善根
又知成熟
未成熟者。
種種籌量
分別知巳。
一乘道。
隨宜說三。」
【慶今得也
得道下。
言我等向也得八正道
得無
上道矣。
也得聲聞果。
今得菩提果矣。
向也得無
漏法。
今於無漏法中
又得清淨正法眼藏矣。
向也
持佛清淨具戒
今日得其大果報矣。
向也久脩清
梵行
今日得無上大果。
今日乃知向之聲聞
四諦法。
始得自利
真聲聞。
今也以佛道聲令
一切聞。
得名為真聲聞矣。
向之羅漢
斷見思惑
三界苦。
以為大得
不信佛乘
阿羅漢
非佛
弟子
不名應供
今日得聞佛乘
如來藏
堪受天
供養
得名阿羅漢
應供矣。
向也以為
最後身。
有餘涅槃。
則為巳得報佛之恩。
今也方知
世尊大恩無能報者。
始我無量劫中。
煩惱火中
日夜燒煑。
住於生死
世尊乃於無量劫中。
憐愍
心。
又以種種方便軟語
誘掖㢡勸
令出煩惱火宅
住於涅槃清凉寂滅之地。
世尊無量劫
實有
大造於我也。
世尊見我住於涅槃。
不獲如來寶藏
復興種種憐愍之心。
無量定以示我。
無量
以示我。
出定之後
又以軟語教化我。
未能信解
譬喻引誘我。
見我貧窮
又以法王寶藏利益我。
如此深恩
昊天罔極
誰能報者。
手足供給
調羮
進饍
服勞奉養之類。
頂戴肩負者。
謂戴之於首。
之於背也。
如此恒沙劫
盡心恭敬
不能報憐
愍之心。
萬分之一也。
即使栴檀珍寶塔廟
以奉
其身。
寶衣布地
以襯其足。
四事供養以給其日用
如是河沙劫。
不能萬分之一也。
諸佛下。
讚佛恩。
諸佛有不可思議大神通力。
為大法王
能忍此而不顯露
脫珍著弊。
執糞器以附近
我等
下劣賤人
使其心相體信
交付家業
能為彼取
凡夫
隨機授法各去膏盲之疾。
令得快樂
何以
故。
由諸佛達一切法
眾生機故。
隨機授法。
病與藥。
無不驗者。
諸下六句
釋知根也。
一下
二句
釋授法也。
如來深恩如此
所以終不能報
也。】
妙法蓮華經大窾卷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