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修行道地经翻译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罽宾文士竺侯征若性纯厚,乐道归尊,好学不倦,真为上儒也。
斋此经本,来至敦煌
是时月支菩萨沙门法护,德素智博,所览若渊,志化末进,诲人以真,究天竺语,又畅晋言,于此相值,共演之。
笔受者,菩萨弟子沙门法乘、月氏法宝、贤者李应荣承索鸟子剡迟时通武支晋支晋宝三十馀人,咸共劝助,以太康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始讫。
正书写者,荣携业侯无英也。
其经上下二十七品,分为六卷,向六万言。
于是众贤,各各布置(《释藏终》八。)
放光经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惟昔大魏颍川朱士行,以甘露五年出家,学道为沙门,出塞西至于阗国,写得正品梵书梵本九十章六十万馀言,以太康三年遣弟子弗如檀晋字法饶送经梵本至洛阳
住三年,复至许昌,二年后至陈留界仓垣水南寺
元康元年五月十五日,众贤者共集议,晋书正写。
时执梵本者于阗沙门无叉罗,优婆塞、竺叔口传,祝太玄、周玄明笔受,正书九十章,凡二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一言。
时仓垣诸贤者等大小相劝助供养,至其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写都讫。
经义深奥,又前后写者,参校不能善悉。
至太安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沙门竺法寂来至仓垣水北寺,求经本写时检取现品五部,并梵本,与竺叔更共考校书写,永安元年四月二月讫。
于前后所写校,最为差定。
其前所写,可更取校。
晋梵音训,畅义难通,诸开士大学文生书写供养讽诵读者,愿留三思,恕其不逮也(《释藏迹》七。)
须真天子经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须真天子经》,太始二年十一月八日长安青门内白马寺中,天笠菩萨昙摩罗察口授出之,时传言者安文惠、帛元信,手受者聂承远、张玄伯、孙休达十二月三十日未时(同上。)
普曜经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普曜经》,永嘉二年太岁在戊辰五月,本齐菩萨沙门法护,在天水寺,手执梵本,口宣晋言。
笔受者康殊、帛法炬(同上。)
贤劫经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贤劫经》,永康元年七月二十一日,月支菩萨竺法护,从罽宾沙门得是贤劫三昧,手执口宣。
时竺法友从洛寄来,笔受者赵文龙,使其功德,福流十方,普遂蒙恩,离于罪盖其是经者,次见千佛,稽受道化,受菩萨决致无生忍,至一切法,十方亦尔(同上。)
首楞严后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咸和三年岁在癸酉凉州刺史张天锡,在州出此《首楞严经》。
于时有月支优婆塞支施仑,手执梵本,支博综众经,于方等三昧特善,其志业大乘学也。
出《首楞严》,须赖上金光首如幻三昧。
时在凉州,州内正听堂湛露轩下集,时译者龟兹王子世帛延,善晋梵音。
博解群籍,内外兼综。
受者常侍西海赵肃、会水令马亦、内侍来恭政,此三人皆是后德,有心道德。
时在坐沙门释慧常、释进行凉州自属辞。
辞旨如本,不加文饰,师近俗,质近道,文质兼,唯圣有之耳(同上。)
阿维越致遮经记(晋言不退转法输。)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太康五年十月十四日,菩萨沙门法护,于敦煌龟兹副使羌子侯,得此梵书不退转法轮经,口专晋言,授沙门法乘,使流布一切,咸悉闻知(同上。)
魔逆经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太康十年十二月二日,月支菩萨法护,手执梵书,口宣晋言,聂道真笔受,于洛阳城西白马寺中始出,析显元写,使功德流布,一切蒙福度脱(同上。)
圣法印经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元康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月支菩萨沙门法护,于酒泉演出此经,弟子竺法首笔受,令此深法,普流十方,大乘常住(同上。)
文殊师利净律经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经后记云:沙门竺法护,于京师遇西国寂志,诵出此经。
经后尚有数品,其人忘失,辄宣现者。
转之为晋,更得其本,补令具足。
太康十年四月八日白马寺中聂道真对笔受,劝助刘元谋、传公信、侯彦长(同上。)
正法华经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太康七年八月十日敦煌月支菩萨沙门法护,手执梵经,口宣传出《正法华经》二十七品,授优婆塞聂承远、张仕明、张仲政其笔受,竺德成、竺文盛、严威伯、续文承赵叔初张文龙陈长玄等其劝助欢喜,九月二日讫。
天竺沙门竺力龟兹居士帛元信共参校,元年二月六日重覆。
元康元年长安伯虎四月十五日写素解(《释藏迹》八。)
正法华经后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永熙元年八月二十八日比丘康那律于洛阳写《正法华品》竟,时与清戒界节优婆塞张季博、董景玄、刘长武、长文等,手执经本,诣白马寺,对与法护口校古训,讲出深义,以九月大斋十四日,于东牛寺中施檀大会讲诵此经,竟日尽夜,无不咸欢,重已校定(同上。)
持心经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持心经》,太康七年三月十日敦煌开士竺法护,在长安说出梵文,授承远(同上。)
六卷泥洹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摩竭提国巴连弗邑阿育王塔天王精舍优婆塞伽罗先见晋土道人释法显,远游此土,为求法故,深感其人,即为写此《大般泥洹经》,如来秘藏,愿令此经,流布晋土,一切众生,悉成平等如来法身。
义熙十三年十月一日,于谢司空石所立道场寺,出此方等《大般泥洹经》,至十四年正月一日校定尽讫,禅师佛大跋陀手执梵本,宝云传译,于时座有二百五十人(同上。)
二十卷泥洹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智猛传,云毗邪离国有大小乘学不同,帝利城次华氏邑有婆罗门,氏族甚多,其禀性敏悟,归心大乘,博览众典,无不通达。
家有银塔,纵广八尺,高三丈四,龛银像,高三尺馀,多有大乘经种种供养,婆罗门问言从何来,答言秦地来。
又问秦地有大乘学不,即答皆大。
如来大哀经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元康元年七月七日敦煌菩萨支法护,手执梵经,经名《如来大哀》,口授聂承远道真,正书晋言,以其年八月二十三日讫。
护亲自覆校,当令大法,光显流布,其有览者,疾得总持,畅泽妙法(《释藏迹》九。)
文殊师利发愿经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晋元熙二年岁在庚申,于扬州斗场寺,禅师新出,云外国四部众,礼佛时多诵此经,以发愿求佛道(同上。)
僧伽罗刹集经后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秦建元二十年十一月三十日罽宾比丘僧伽跋澄,于长安石羊寺口诵此经,及毗婆沙佛图罗刹,翻译秦言未精。
沙门释道安,朝贤赵文业,研核理趣,每存妙尽,遂至留连;
至二十一年二月九日方讫。
且婆须蜜经及昙摩难提口诵增一阿含并幻网经,使佛念为译人。
念乃学通内外,才辩多奇,常疑西域言繁质,谓此土好华,每存莹饰,文句减其繁。
安公赵郎之所深疾,穷校考定,务存典骨,既方俗不同,计其五失,梵本出此以外豪不可差。
五失如安公《大品序》所载。
余既预众末,聊记卷后,使知释赵为法之至(《释藏迹》十。)
大智论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究摩罗耆婆法师秦弘始三年岁在辛丑十二月十日常安
四年,于逍遥园中西门阁上,为姚天王出释论,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乃讫。
其中兼出经本禅经戒律百论禅法要解,向五十万言,并此释论一百五十万言,论初品三十四卷,解释一品是全论,其本二品已下,法师略之,取其要足以开释文意而已,不复备其广释,得此百卷。
若尽出之,将十倍于此(同上。)
三法度经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比丘僧伽先志愿大乘,学三藏摩诃鞞邪伽,兼通一切书,记此三法度三品九真度,撰记出此经,持此福祐,一切众生,令从苦得安,见谛解脱(同上。)